卫星轨道PPT
合集下载
卫星轨道计算课件
04
道的定分 析
哈里斯方法
哈里斯方法是一种用于分析非线性动力系统稳定性的数值 方法。在卫星轨道稳定性分析中,哈里斯方法可用于研究 卫星轨道在受到扰动后的稳定性。
该方法通过计算系统的奇异值来确定系统的稳定性,奇异 值越小,系统越稳定。通过比较不同扰动下的奇异值,可 以评估卫星轨道的稳定性。
李雅普诺夫指数方法
优点 适用于各种复杂轨道和扰动,计算速度快。
缺点 需要选择合适的积分方法和步长,对初值敏感。
03
道的力学型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是影响卫星轨道的主要因素 之一,它使得卫星受到地球的吸引, 产生向心加速度,维持卫星在轨道上 运行。
万有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 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 比,遵循万有引力定律。
数值模拟方法
数值模拟方法是一种通过数值计算来 模拟动态系统行为的方法。在卫星轨 道稳定性分析中,数值模拟方法可用 于模拟卫星轨道在受到扰动后的演化 过程。
VS
通过数值模拟,可以观察卫星轨道在 不同扰动下的变化情况,从而评估卫 星轨道的稳定性。数值模拟方法还可 以用于预测卫星轨道未来的演化趋势, 为卫星轨道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优点
直观易懂,适用于简单轨 道分析。
缺点
对于复杂轨道和实时计算 不太适用。
动力法
定义
动力法考虑地球引力、太阳辐射 压和其他天体引力扰动等动力因
素,模拟卫星运动。
优点
能够处理复杂扰动,适用于长期轨 道预测。
缺点
计算量大,需要高精度数值方法。
数值法
1 2 3
定义 数值法采用数值积分方法,对卫星运动方程进行 积分求解。
详细描述
无线电观测是一种常用的卫星轨道观测方法,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测量卫星轨道参数,具有全天候、 全天时的特点,但测量精度受信号质量影响较大。
第三讲遥感卫星精品PPT课件
② 成像面积大,有利于获得宏观同步 信息,减少数据处理容量。
③ 短周期重复观测:静止气象卫星30 分钟一次;极轨卫星半天一次。利 于动态监测。
④ 资料来源连续、实时性强、成本低
3、气象卫星的应用领域 ① 天气分析与气象预报 ② 气候研究与气候变迁的研究
③ 资源环境领域:海洋研究、森 林火灾、水污染
分类
4
0.76-0.90 近红 用于生物量和作物长势的测定
外
5
1.55-1.75 短波 土壤水分和地质研究,以及从云中
红外
区分出雪
6
10.4-12.5 热红 植物受热强度和其它热图测量
外
7
2.08-2.35 短波 用于城市土地利用,岩石光谱反射
红外
及地质探矿
增强型专题制图仪(ETM)
• 在新的陆地卫星6,7号上将安装增强型专 题制图仪,它是在TM 传感器的基础上增 加了一个波长0.5—0.9μm 的全色波段, 称为pan 波段,其瞬时视场为13m×15m 。 其他7 个波段的波长范围、瞬时视场均与 TM 相同。
波长(m)
IFOV
Blue-Green 0.45-0.515 蓝- 绿色 30m
Green
0.525-0.60 5 绿色 30m
Red
0.63-0.69 红色
30m
Near IR
0.775-0.90 近红外 30m
SWIR
1.55-1.75 短波红外 30m
LWIR
10.4-12.5 热பைடு நூலகம்外 60m
Landsat卫星(续)
• 4)数据的利用
• Landsat数据被世界上15个地点的地 面站所接收,主要应用于陆地的资源 探查,环境监测。TM数据包括其热红 外波段在内对沿岸地区的环境监测也 很有效。数据分发也在世界各国进行, 它是现在利用的最为广泛的地球观测 数据。
③ 短周期重复观测:静止气象卫星30 分钟一次;极轨卫星半天一次。利 于动态监测。
④ 资料来源连续、实时性强、成本低
3、气象卫星的应用领域 ① 天气分析与气象预报 ② 气候研究与气候变迁的研究
③ 资源环境领域:海洋研究、森 林火灾、水污染
分类
4
0.76-0.90 近红 用于生物量和作物长势的测定
外
5
1.55-1.75 短波 土壤水分和地质研究,以及从云中
红外
区分出雪
6
10.4-12.5 热红 植物受热强度和其它热图测量
外
7
2.08-2.35 短波 用于城市土地利用,岩石光谱反射
红外
及地质探矿
增强型专题制图仪(ETM)
• 在新的陆地卫星6,7号上将安装增强型专 题制图仪,它是在TM 传感器的基础上增 加了一个波长0.5—0.9μm 的全色波段, 称为pan 波段,其瞬时视场为13m×15m 。 其他7 个波段的波长范围、瞬时视场均与 TM 相同。
波长(m)
IFOV
Blue-Green 0.45-0.515 蓝- 绿色 30m
Green
0.525-0.60 5 绿色 30m
Red
0.63-0.69 红色
30m
Near IR
0.775-0.90 近红外 30m
SWIR
1.55-1.75 短波红外 30m
LWIR
10.4-12.5 热பைடு நூலகம்外 60m
Landsat卫星(续)
• 4)数据的利用
• Landsat数据被世界上15个地点的地 面站所接收,主要应用于陆地的资源 探查,环境监测。TM数据包括其热红 外波段在内对沿岸地区的环境监测也 很有效。数据分发也在世界各国进行, 它是现在利用的最为广泛的地球观测 数据。
《卫星轨道计算》课件
通过分析卫星轨道的参数变化,判断其是否具有稳定性。
判据种类
包括周期性判据、频率分析判据、Lyapunov指数判据等。
判据应用
用于预测卫星轨道的变化趋势,评估卫星轨道的寿命。
卫星轨道的摄动分析
摄动定义
01
摄动是指卫星轨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导致其偏离理想轨迹
的现象。
摄动分类
02
包括地球非球形摄动、大气阻力摄动、太阳辐射压摄动等。
《卫星轨道计算》ppt课件
目录
• 卫星轨道计算概述 • 卫星轨道的数学模型 • 卫星轨道的力学模型 • 卫星轨道的稳定性分析 • 卫星轨道的观测与测量 • 卫星轨道计算的应用与发展
01
卫星轨道计算概述
卫星轨道的基本概念
01
02
03
卫星轨道
指卫星在空间运行的路径 ,由地球引力、太阳辐射 压和其他天体引力作用维 持。
时间测量
通过测量卫星与地面站之间的 时间差来确定卫星位置。
雷达干涉测量
利用雷达信号干涉原理进行高 精度测量。
星间测量
利用卫星之间的信号传输和干 涉进行高精度测量。
卫星轨道的校准与修正
校准
使用已知精确的卫星轨道数据对观测 数据进行校准,以提高精度。
修正
根据观测数据和计算结果对卫星轨道 进行修正,以实现实时更新。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总结词
描述了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关系,是卫星轨道计算的基础。
详细描述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大 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 比。对于卫星轨道计算,地球对卫星的引力是决定卫星运动 轨迹的关键因素。
地球的引力扰动
总结词
判据种类
包括周期性判据、频率分析判据、Lyapunov指数判据等。
判据应用
用于预测卫星轨道的变化趋势,评估卫星轨道的寿命。
卫星轨道的摄动分析
摄动定义
01
摄动是指卫星轨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导致其偏离理想轨迹
的现象。
摄动分类
02
包括地球非球形摄动、大气阻力摄动、太阳辐射压摄动等。
《卫星轨道计算》ppt课件
目录
• 卫星轨道计算概述 • 卫星轨道的数学模型 • 卫星轨道的力学模型 • 卫星轨道的稳定性分析 • 卫星轨道的观测与测量 • 卫星轨道计算的应用与发展
01
卫星轨道计算概述
卫星轨道的基本概念
01
02
03
卫星轨道
指卫星在空间运行的路径 ,由地球引力、太阳辐射 压和其他天体引力作用维 持。
时间测量
通过测量卫星与地面站之间的 时间差来确定卫星位置。
雷达干涉测量
利用雷达信号干涉原理进行高 精度测量。
星间测量
利用卫星之间的信号传输和干 涉进行高精度测量。
卫星轨道的校准与修正
校准
使用已知精确的卫星轨道数据对观测 数据进行校准,以提高精度。
修正
根据观测数据和计算结果对卫星轨道 进行修正,以实现实时更新。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总结词
描述了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关系,是卫星轨道计算的基础。
详细描述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大 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 比。对于卫星轨道计算,地球对卫星的引力是决定卫星运动 轨迹的关键因素。
地球的引力扰动
总结词
COMPASSM1卫星单星定轨.ppt
去除趋势项后的站间钟差(2)
去除趋势项后的站间钟差(3)
去除趋势项后的站间钟差(4)
去除趋势项后的站间钟差(5)
▪ 去掉趋势项的站间时间同步数据仍然存在 低频的非噪声变化。
▪ 采用的二次多项式钟差模型无法完全模制 这种变化,从而给定轨和钟差估计带来误 差。
▪ 站间时间同步提供很有价值的信息。
参数解算
▪ 除此之外还要解算的参数有:卫星的初始 状态、太阳光压系数、经验加速度。
数据处理(相位平滑伪距定轨)
▪ 地面接收机相对于实验卫星的观测方程如 下:
Pi c t ion,i i
Li c t ion,i i Ni
▪ 为消除一阶电离层影响,采取双频组合:
▪ 2007年8月21日至9月12日,进行了定轨试 验,将五个接收机放置在国家授时中心的 五个测轨站上,各站配备铯原子钟,而且 通过卫星双向时间比对实现时间同步。
▪ 利用国家授时中心双向时间比对系统实现 各站原子钟与临潼钟的同步。精度达 0.10.2 ns
简介
▪ 把本地原子钟10M频率信号送入接收机。 授时中心计数器测得接收机和本地原子钟 的钟差。
▪ SLR观测资料全球覆盖
▪ SLR定轨残差统计表(1)
▪ SLR定轨残差统计表(2)
▪ SLR定轨轨道重叠比较
小结
▪ 定轨残差RMS在0.4m~0.5m之间;
▪ 轨道重叠段(每3天一次定轨,重叠长度为1天) 互差小于10m,RTN三个方向上的差别分别为: 0.9489m、6.024m、5.014m;
▪ 定轨残差统计图
▪ 轨道重叠比较
▪ 激光资料检核
SLR定轨
▪ 自2008年12月以来有SLR观测,选择观测 比较多的2009年3~5月定轨
陆地卫星轨道ppt课件
通过陆地卫星轨道可以调查地球资源分布 情况,为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环境监测
军事侦察
利用陆地卫星轨道可以实时监测全球环境 变化,为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数 据支持。
陆地卫星轨道在军事侦察领域也具有广泛 应用,可提供目标定位、情报收集等服务 。
02
CATALOGUE
陆地卫星轨道的原理
地球引力与离心力
陆地卫星轨道的未来发展
高倾角轨道的应用
地球观测
高倾角轨道使得卫星能够覆盖更 广泛的区域,为地球观测提供更
多数据。
通信中继
高倾角轨道卫星可以覆盖更广阔 的区域,为偏远地区提供通信中
继服务。
科学实验
高倾角轨道为科学实验提供了更 多机会,如大气物理、地球磁场
等方面的研究。
地球同步轨道的发展
通信卫星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能够提供稳定的通信服务,广 泛应用于电视广播、移动通信等领域。
地球引力
地球对卫星的引力是卫星绕地球运行 的主要作用力,它使卫星保持在轨道 上运行。
离心力
离心力是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产生的 假想力,它使卫星有离开地球的趋势 。
角动量守恒定律
角动量守恒
卫星绕地球运行时,其角动量保持不变,即卫星的转动惯量与角速度的乘积为 常数。
角速度方向
角速度的方向始终垂直于卫星轨道平面。
陆地卫星轨道的稳定性
轨道稳定性
陆地卫星轨道的稳定性是指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不会因为 受到微小扰动而偏离轨道。
扰动因素
扰动因素包括地球引力扰动、太阳辐射压、大气阻力等。
03
CATALOGUE
陆地卫星轨道的设计与优化
轨道高度与倾角
轨道高度
轨道高度决定了卫星的覆盖范围和服务寿命。适中的轨道高度可以平衡覆盖范围 和服务寿命,同时减少发射成本。
红外天文卫星巡天策略晨昏太阳同步轨道课件
观测行星系统
通过观测行星系统的红外辐射,红外 天文卫星能够研究行星系统的结构和 演化。
05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未来红外天文卫星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红外天文卫星将 朝着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更广的观测波 段、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等方向发展。
VS
挑战
随着观测目标的日益复杂和观测环境的不 断变化,红外天文卫星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提高观测灵敏度、减小干扰噪声、处理 大规模数据等。
未来红外天文卫星在晨昏太阳同步轨道的研究方向与重点
研究方向
针对晨昏太阳同步轨道的特点,红外天文卫 星的研究方向应包括轨道设计与优化、有效 载荷技术、数据处理算法等。
研究重点
提高卫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优化观测模式 和数据处理方法、加强与其他天文学科的交 叉研究等。
未来红外天文卫星在晨昏太阳同步轨道的应用前景与价值
晨昏太阳同步轨道的应用场景与限制
应用场景
适用于气象卫星、地球观测卫星、红 外天文卫星等需要连续观测地球或特 定天区的卫星。
限制
由于轨道高度较低和阳光直射的问题 ,晨昏太阳同步轨道在某些应用场景 上存在局限性,例如高精度导航定位 等。
03 红外天文卫星巡天策略
巡天策略的定义与目标
定义
巡天策略是指红外天文卫星在太空中进行天文观测时所采用的一系列计划和措施,旨在实现特定的科学目标或解 决特定的科学问题。
谢谢聆听
空间分辨率
由于受到大气和仪器性能的限制, 红外天文卫星在晨昏太阳同步轨道 上的空间分辨率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
红外天文卫星在晨昏太阳同步轨道的观测案例
观测恒星形成区域
观测宇宙尘埃
利用晨昏太阳同步轨道的优势,红外 天文卫星能够观测恒星形成区域的红 外辐射,研究恒星形成的过程。
专题 卫星的变轨问题(课件)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垂直起飞、转弯飞行、进入轨道这样三个阶段。
由于在地球表面附近大气稠密,对火箭的阻力很大,为了尽快离开大气层,
通常采用垂直向上发射;垂直发射的另一个优点有时要在适当的位
置短时间启动卫星上的
发动机,使卫星的速度
发生突变,让其运行轨
道发生改变,最终到达
于动力飞行状态,要消耗大量燃料。如果发射同步卫星,还必须在赤道上
建立发射场,有一定局限性。
变轨发射(即近地发射):运载火箭消耗的燃料少,发射场的位置也不
受限制。目前,各国发射同步卫星都采用第二种方法,但这种方法在操
作和控制上都比较复杂。
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载火箭一般分为三级,其发射后的飞行过程大致包括
2
向前点火减速
Mm
v
G 2 m
r
r
近心运动
三、变轨过程1——低轨到高轨
低圆轨道(Ⅰ)——P点加速(向后喷气)
Ⅲ
Ⅱ
P
v1
v2
·
Ⅰ
离心运动
v4
v3
Q
椭圆转移轨道(Ⅱ)——Q点加速(向后喷气)
离心运动
高圆轨道(Ⅲ)
3
使卫星加速到v 2
切点Q
切点P
2
mv 2
Mm
使
G 2
R
R
v4
2
v3
1
加速
v1
v2>v1
度的大小关系是(
)
P
1
2
3
Q
)所以VQ2与VQ3速
问题4、卫星在1轨道和3轨道做的都是圆周运动,所以根据“高轨低速长周期”,得
Vp1与VQ3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问题5、综合以上分析得出卫星在轨道上各点速度的大小关系(
由于在地球表面附近大气稠密,对火箭的阻力很大,为了尽快离开大气层,
通常采用垂直向上发射;垂直发射的另一个优点有时要在适当的位
置短时间启动卫星上的
发动机,使卫星的速度
发生突变,让其运行轨
道发生改变,最终到达
于动力飞行状态,要消耗大量燃料。如果发射同步卫星,还必须在赤道上
建立发射场,有一定局限性。
变轨发射(即近地发射):运载火箭消耗的燃料少,发射场的位置也不
受限制。目前,各国发射同步卫星都采用第二种方法,但这种方法在操
作和控制上都比较复杂。
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载火箭一般分为三级,其发射后的飞行过程大致包括
2
向前点火减速
Mm
v
G 2 m
r
r
近心运动
三、变轨过程1——低轨到高轨
低圆轨道(Ⅰ)——P点加速(向后喷气)
Ⅲ
Ⅱ
P
v1
v2
·
Ⅰ
离心运动
v4
v3
Q
椭圆转移轨道(Ⅱ)——Q点加速(向后喷气)
离心运动
高圆轨道(Ⅲ)
3
使卫星加速到v 2
切点Q
切点P
2
mv 2
Mm
使
G 2
R
R
v4
2
v3
1
加速
v1
v2>v1
度的大小关系是(
)
P
1
2
3
Q
)所以VQ2与VQ3速
问题4、卫星在1轨道和3轨道做的都是圆周运动,所以根据“高轨低速长周期”,得
Vp1与VQ3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问题5、综合以上分析得出卫星在轨道上各点速度的大小关系(
第2章_卫星轨道教材
❖ 观察点的仰角
fe
arc
tan
(h
rE (h
)c rE )
osa
sin
a
rE
arc c os h
rE rE
sin
b
44
❖ 站星距(星地距离):观察点与卫星间的距离
d rE 2 (h rE )2 2 rE (h rE ) cosa rE 2 sin 2 fe 2 h rE h2 rE sin fe
❖ 圆轨道 具有相对恒定的运动速度,可以提供较均 匀的覆盖特性,适合均匀覆盖的卫星系统
19
2、按倾角分类
❖ 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称为卫星 轨道平面的倾角,记为i。 赤道轨道。i=0,轨道面与赤道面重合; 静止通信卫星就位于此轨道平面内。
极地轨道。i=90,轨道面穿过地球南北极。
倾斜轨道。轨道面倾斜于赤道。根据卫星 运动方向和地球自转方向的差别分为
T 2 4 2
3
3.986105 (86164)2
4 2
42164km
17
❖ 由此,卫星离地面高度为
h r R 35786km
❖ 瞬时速度恒定为:
v(r) 2 1 3.07km/ s
r a r
18
2.1.2 卫星轨道分类
1、按形状分类 ❖ 椭圆轨道
偏心率不等于0的卫星轨道,卫星在轨道 上做非匀速运动,适合高纬度地区通信
40
2.3 卫星覆盖特性计算
❖ 对于单颗卫星而言, “卫星覆盖面积”就 是指卫星上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可以在直线距 离上传播而不需要经过反射、转播而被接收 到的范围,也就是说在地面如果可以直接从 卫星上接收信号的地方,就是在此卫星的信 号“覆盖面积”之内。
人造卫星变轨速度分析ppt课件
ω
m1
O r1
r2
m2
(一)、要明确双星中两颗子星做匀速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
• 双星中两颗子星相互绕着旋转可看作匀速 圆周运动,其向心力由两恒星间的万有引 力提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两 子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是相等的, 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以求得其大小。
(二)、要明确双星中两颗子星匀速圆 周运动的运动参量的关系
一、地球同步卫星
1、什么是地球同步卫星
指在轨道上跟地球自转同步,相对地面静止的 卫星,因此也叫静止轨道卫星,这一类卫星通 常用作传递通讯信号,所以也叫通讯卫星。
2、地球同步卫星的特点
(1)绕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2)绕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T=24h ,角速度也相同 (3)卫星轨道必须定点在赤道的正上方,轨道平面与赤 道平面重合,距地面高度h=36000km (4)所有同步卫星的运动参数都相同,有唯一确定的值
M1
v12 r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M1r112
M :2
G M1M2 L2
M2
v22 r2
M 2r222
ω1 M1 r1
M2 r2
Lω2
结论
1.周期相同: T1=T2 • 2.角速度相同:ω1 =ω2 • 3.向心力相同:Fn1=Fn2 • 4.轨道半径与质量成反比:r1:r2=m2:m1 • 5.线速度与质量成相反:V1:V2=m2:m1
【例题1】两颗靠得很近的天体称为双星,它们 都绕两者连线上某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因而不至 于由于万有引力而吸引到一起,以下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之比与其质量 成反比。
• B、它们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与其质量 成反比。
卫星轨姿动力学及控制方法_图文
– 特征模型与高阶系统的降阶模型不同,它是把高阶 模型的有关信息都压缩到几个特征参量之中,并不 丢失信息,一般情况下特征模型用慢时变差分方程 描述.
挠性结构航天器飞行控制
大型挠性结构的运动形式
1 系统整体运动 2 柔性部件的弹性振动
大型挠性结构姿态控制特点
1 控制对象无限维,控制器有限维 2 挠性附件有限阶振型
卫星轨姿动力学及控制方法_图文.ppt
航天器(卫星)基本知识 卫星轨姿控制 挠性卫星姿态控制
航天器(卫星)分类
地球观测站:侦察卫星、气象 卫星、地球资源卫星
中继站:通信卫星、广播卫星 、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
基准站:导航卫星、测地卫星
轨道拦截(或攻击)武器:拦 截摧毁敌方卫星的反卫星和攻 击地面目标的卫星
姿态敏感器: 1 利用地球物理特性 2 利用天体位置 3 利用惯性器件 4 利用无线电信标 5 其他
姿态确定软件算法:
姿态稳定控制
被动控制:利用自然环境力矩或物理力 矩源。
主动控制:三自由度的姿态闭环控制系 统。
组合控制
姿态控制系统设计理念
敏感功能确定航天器的姿态。逻辑单元让电信号以正 确顺序送到力矩产生单元,使航天器绕其质心转动。 然后运动(动力学)再由敏感器监视,形成航天器姿态 控制系统的闭合回路
特征建模
特征建模
传统建模方式和控制存在缺点
– 建模方式缺点
• 分布参数和偏微分建模 • 模态分析
– 控制方法缺点
• 高阶控制器 • 现场调试 • 模型降阶
特征建模
特征建模概念:
– 结合对象的动力学特征和控制性能要求进 行建模。不是仅以对象精确的动力学分析 来建模。
– 针对高阶线性定常系统,可以采用二阶时 变差分方程形式描述。
挠性结构航天器飞行控制
大型挠性结构的运动形式
1 系统整体运动 2 柔性部件的弹性振动
大型挠性结构姿态控制特点
1 控制对象无限维,控制器有限维 2 挠性附件有限阶振型
卫星轨姿动力学及控制方法_图文.ppt
航天器(卫星)基本知识 卫星轨姿控制 挠性卫星姿态控制
航天器(卫星)分类
地球观测站:侦察卫星、气象 卫星、地球资源卫星
中继站:通信卫星、广播卫星 、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
基准站:导航卫星、测地卫星
轨道拦截(或攻击)武器:拦 截摧毁敌方卫星的反卫星和攻 击地面目标的卫星
姿态敏感器: 1 利用地球物理特性 2 利用天体位置 3 利用惯性器件 4 利用无线电信标 5 其他
姿态确定软件算法:
姿态稳定控制
被动控制:利用自然环境力矩或物理力 矩源。
主动控制:三自由度的姿态闭环控制系 统。
组合控制
姿态控制系统设计理念
敏感功能确定航天器的姿态。逻辑单元让电信号以正 确顺序送到力矩产生单元,使航天器绕其质心转动。 然后运动(动力学)再由敏感器监视,形成航天器姿态 控制系统的闭合回路
特征建模
特征建模
传统建模方式和控制存在缺点
– 建模方式缺点
• 分布参数和偏微分建模 • 模态分析
– 控制方法缺点
• 高阶控制器 • 现场调试 • 模型降阶
特征建模
特征建模概念:
– 结合对象的动力学特征和控制性能要求进 行建模。不是仅以对象精确的动力学分析 来建模。
– 针对高阶线性定常系统,可以采用二阶时 变差分方程形式描述。
卫星轨道PPT
天文学的几个术语
升交点(或升节点):卫星从地球的南半球向北半球飞行的 时候经过地球赤道平面的点。 降交点(或降节点):卫星从地球的北半球向南半球飞行的 时候经过地球赤道平面的点。 交点线:升交点和降交点之间穿越地心的连线。
天文学的几个术语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方向时,地球自转一圈所需的 时间,即通常所说的一天。如果地球只是自转,而不 绕着太阳转的话,一个太阳日就应该与地球自转一圈 的时间相同。实际上,地球除了自转外,还要绕着太 阳公转(一年转一圈)。因此,在一个太阳日中地球 自转就超过了360o,平均说来在一个太阳日中地球要 多自转0.9856o。
P r 1 e cos
(2 6)
2.1.1 开普勒定律
2、开普勒第二定律
第二定律(1605年):小物体(卫星)在轨道上运动时, 卫星与地心的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根据机械能守恒原理,可推导椭圆轨道上卫星的瞬时速度为:
2 1 V km / s r a
2a 2Re hp ha 2 6378.137 1000 4000 17756.27km
因此,半长轴 a=8878.137km ,由此可计算轨道周期如下:
T 2
a3
8325.1703s
卫星的远地点速度 Va 和近地点速度 Vp 分别为:
2 1 Va R h a 5.6494km / s e a 2 1 7.5948km / s Vp Re hp a
(2 7)
其中,V 为卫星在轨道上的瞬时速度。其中 a 为椭圆轨道的 半长轴,r 为卫星到地心的距离。μ为开普勒常数,其值为 398601.58 km3/s2。
红外天文卫星巡天策略晨昏太阳同步轨道课件
05
未来红外天文卫星巡 天策略的发展趋势与 展望
技术创新与突破
新型探测器技术
研发更灵敏、响应速度更快的红外探 测器,提高卫星对微弱信号的探测能 力。
光学系统优化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研发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提 高数据处理速度和准确性。
改进光学系统设计,降低噪声干扰, 提高成像质量。
应用领域的拓展
红外天文卫星的应用与重要性
应用
红外天文卫星广泛应用于天文学研究领域,包括星系、恒星、行星、彗星、星 云和星团等的研究。
重要性
红外天文卫星对于天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提供大量高精度和高分辨 率的观测数据,为深入了解宇宙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02
晨昏太阳同步轨道的 特点与优势
晨昏太阳同步轨道的定义与特点
局限性
晨昏太阳同步轨道的局限性在于其轨道高度较低,受大气阻力影响较大,导致卫星的寿命相对较短;此外,由于 轨道倾角为0度或接近0度,卫星的观测范围较小,难以实现全球覆盖。
03
红外天文卫星巡天策 略的设计与实现
巡天策略的目标与原则
目标
提高红外天文观测的覆盖范围和观测 效率,发现更多天文现象和天体目标 。
建立国际合作机制
加强各国在红外天文卫星巡天领域的合作,共同推进技术进步和 应用研究。
共享数据资源
建立数据共享平台,促进各国之间的数据交流和共享,提高研究效 率。
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
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各国学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红外天文卫 星巡天领域的创新发展。
THANK YOU
01
02
03
天体物理学
深入探索宇宙中的黑洞、 星系、恒星等天体,揭示 其形成、演化和灭亡的规 律。
遥感卫星及其运行特点_图文
Goals
Help to improve knowledge and management of our planet
Objectives Principal missions Launchers
Explore Earth's resources; detect and forecast phenomena involving climatology and oceanography; monitor human activities and natural phenomena
期等于地球在惯性空间中的自转周期, 且方向 也与之一致。
• 按照轨道倾角的不同, • 地球同步轨道分为
– 极地轨道 – 倾斜轨道 – 静止轨道
• 太阳同步轨道 ( sun synchronous orbit )
20世纪60年代
1970 —1977 年 1978 年—
美国的泰诺斯 ( TIROS) 、
波段6、7、8:78米 波段9:156米 无 8.80°
ZY-1 02C
GF-1卫星轨道和姿态控制参数
参数
指标
轨道类型
太阳同步回归轨道
轨道高度
645km(标称值)
倾角
98.0506°
降交点地方时
10:30 AM
侧摆能力(滚动)
±25°,机动25°的时间≦200s,具 有应急侧摆(滚动)±35°的能力
31 457 10:30AM±30min 7.535 6.838
卫星辐亮度产品
植被指数产品 去相关拉伸产品
地表反射率产品 土海地洋覆油盖污地与染表土监温地测度变产产化品品产品
冰雪覆盖监测产品
卫星海洋探测的历史早于海洋卫星的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 卫星轨道
2.1 卫星轨道特性
2.1.1 开普勒定律
约翰尼斯·开普勒(1571~1630)通过观测数据推导了行 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艾萨克·牛顿(1643~1727)从力学原理出发证明了开普 勒定律,并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
➢ 假设地球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理想球体,同时忽略太阳、月 球及其他行星对卫星的引力作用,则卫星仅在地球引力作 用下绕地球的运动是一个力学中的“二体问题”,符合开 普勒三大定律。
天文学的几个术语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方向时,地球自转一圈所需的 时间,即通常所说的一天。如果地球只是自转,而不 绕着太阳转的话,一个太阳日就应该与地球自转一圈 的时间相同。实际上,地球除了自转外,还要绕着太 阳公转(一年转一圈)。因此,在一个太阳日中地球 自转就超过了360o,平均说来在一个太阳日中地球要 多自转0.9856o。
天赤道:延伸地球赤道面而 同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为“天 赤道”。
天极:向南北两个方向无限 延长地球自转轴所在的直线, 与天球形成两个交点,分别 叫作北天极与南天极。
黄道:从地球上看,太阳于 一年之内在恒星之间所走的 视路径,即地球的公转轨道 平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圆。黄 道和天赤道成23度26分的角, 相交于春分点和秋分点。
(2 3 )
近地点:r取值最小的点称 为远地点(Perigee),近地 点长度为
R p a (1 -e )
(2 4 )
卫星轨道平面的极坐标表达式:
r1a (1 e ce2 o)s
(25)
定义椭圆轨道半焦弦(过椭 圆焦点且垂直X轴的通径的 一半):
Pa(1e2)
则式(2-5)又可写为:
的时间 tp 代替平均近点角作为轨道参数给出,则等价的平均
近点角 M 为: M2 T s ttp
(21)2
式中,Ts 为卫星的轨道周期。
在卫星轨道的6个要素中,
➢ 右旋升交点赤经 和轨道倾角i 决定轨道平面在惯
性空间的位置;
➢ 近地点幅角 决定轨道在轨道平面内的指向;
➢ 轨道半长轴a 和轨道的偏心率e 决定轨道的大小和 形状;
星近地点和地心连线的夹角,从升交点按卫星运行方向度量。
轨道的偏心率 e :对于椭圆轨道,是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与 长轴之比。反映了轨道面的扁平程度,取值在[0,1)范围内。
轨道半长轴 a :椭圆轨道中心到远地点的距离。
平均近点角 M :假设卫星经过近地点的时间为 tp ,则在时 间 (t- tp) 内卫星以平均角速度离开近地点的角度。通多平均 近点角可以计算卫星的真近点角v。有时会用卫星过近地点
➢ 平均近点角M 决定轨道的运动特性。
对于圆轨道,通常认为轨道的偏心率恒为0,近 地点和升交点重合,因此只需要4个轨道参数就可 以完整的描述卫星在空间的位置,分别为右旋升
交点赤经、轨道倾角i、轨道高度h和初始时刻的
真近点角v(也称初始幅角)。
2.1.3 卫星轨道的分类
按卫星轨道的偏心率分类 按卫星轨道的倾角分类 按轨道的高度分类 按卫星轨道的重复特性分类
太阳同步轨道:当卫星轨道角度大于90度时, 地球的非球形重力场使卫星的轨道平面由西向 东转动。适当调整卫星的高度、倾角、形状, 可以使卫星轨道的转动角速度恰好等于地球绕 太阳公转的平均角速度,这种轨道称为太阳同 步轨道。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可以在相同的当地时间和 光照条件下,多次拍摄同一地区的云层和地面 目标,气象卫星和资源卫星多采用这种轨道。
天文学的几个术语
春分点和秋分点:从地球 上看,太阳沿黄道逆时针 运动,黄道和天赤道在天 球上存在相距180°的两个 交点,其中太阳沿黄道从 天赤道以南向北通过天赤 道的那一点,称为春分点, 与春分点相隔180°的另一 点,称为秋分点,太阳分 别在每年的春分(3月21 日前后)和秋分(9月23 日前后)通过春分点和秋 分点。
Re
,近地点高度为
hp
,远地
2 a 2 R e h p h a 2 6. 1 3 1 3 7 4 0 7 8 1 0 0. 2 7 0 0 k 7 7 0 m
因此,半长轴 a=8878.137km ,由此可计算轨道周期如下:
T2 a3 832.1570s3
第三定律(1618年):小物体(卫星)的运转周期的平 方与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推导卫星围绕地球飞行的周期为:
T2 a3s
(210)
对于圆轨道,轨道的半长轴 a 为地球半径 Re 与卫星轨道高 度 h 之和,此时卫星的运行期为:
T2 Re h3s
e1ba2
(2 1 )
半焦距:O 和 C 间的距离称为半焦距,半焦距长度由
半长轴和偏心率确定:
R h a a e 1 b a 2 a 2 b 2
( 2 2 )
远地点:r取值最大的点称 为远地点(Apogee),远地 点长度为
R a a ( 1 e )
简单地说,春分点为太阳 沿黄道从天赤道以南向北 通过天赤道的那一点。
天文学的几个术语
升交点(或升节点):卫星从地球的南半球向北半球飞行的 时候经过地球赤道平面的点。
降交点(或降节点):卫星从地球的北半球向南半球飞行的 时候经过地球赤道平面的点。
交点线:升交点和降交点之间穿越地心的连线。
圆、椭圆轨道的选择
全球卫星通信系统多采用圆轨道,可以均 匀覆盖南北球。
区域卫星通信系统,若覆盖区域相对于赤 道不对称或覆盖区域纬度较高,则宜采用 椭圆轨道。
2、按卫星轨道的倾角大小分类
卫星轨道的倾角是指卫星轨道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赤道轨道:轨道倾角为0度,轨道面与赤道面重合。 极轨道:轨道倾角为90度,轨道平面通过地球南、北极,
r1eP co s
(26)
2.1.1 开普勒定律
2、开普勒第二定律
第二定律(1605年):小物体(卫星)在轨道上运动时, 卫星与地心的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根据机械能守恒原理,可推导椭圆轨道上卫星的瞬时速度为:
V 2 ra 1km /s
(27)
其中,V 为卫星在轨道上的瞬时速度。其中 a 为椭圆轨道的 半长轴,r 为卫星到地心的距离。μ为开普勒常数,其值为
(21)1
例1:
某采用椭圆轨道的卫星,近地点高度(近地点到地球表面 的距离)为1000km,远地点高度为4000km。在地球平均 半径为6378.137km的情况下,求该卫星的轨道周期。
解:由图2-1可知,长轴为远地点与近地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在半长轴为 a ,地球半径为 点高度为 ha 时,有:
2.1.1 开普勒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
第一定律(1602年):小物体(卫星)在围绕大物体 (地球)运动时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并以大物体的质心作 为一个焦点。
θ:是瞬时卫星-地心连线
与地心-近地点连线的夹角, 是卫星在轨道面内相对于 近地点的相位偏移量。
偏心率e:决定了椭圆轨道 的扁平程度。当e=0时,椭 圆轨道退化为圆轨道。偏 心率、轨道半长轴和半短 轴之间满足关系:
恒星日:以无穷远处的恒星为参考方向时,地球绕其 轴自转一圈所需要的时间。一个恒星日要比一个太阳 日短,一个太阳日为24小时,而一个恒星日约为 23小 时 56分4.09秒。
对于 GEO卫星来说,为了与地面上的一点保持相对静 止,其轨道周期就必须是一个恒星日。
天文学的几个术语
世界时间:为了在全世界范围内确定一个时间 基准,选择英国格林尼治的民用时间作为世界 时间(Universal Time,简记为 UT),因此, 世界时间有时也叫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Greenwich Mean Time,简记为 GMT)。
卫星
星下点 图8 星下点轨迹
回归/准回归轨道的周期: TTeM N
地方时:以地方子午圈为基准所决定的时间, 叫做地方时。在同一计量系统内,同一瞬间测 得地球上任意两点的地方时刻之差,在数值上 等于这两点的地理经度差。
在地心坐标系中,为完整地描述任意时刻卫星 在空间中的位置,通常使用以下的6个轨道参数。
右旋升交点赤经(升节点位置)
轨道倾角i
近地点幅角
1、按卫星轨道的偏心率不同分类
偏心率e:决定了椭圆轨道的扁平程度。当e=0时,椭圆轨 道退化为圆轨道。偏心率满足关系:
e
1
b a
2
圆轨道:偏心率为零的轨道,偏心率接近零的近圆轨道有 时也称为圆轨道。
椭圆轨道:偏心率在0和1之间的轨道。偏心率大于0.2的 轨道称为大偏心率椭圆轨道,又称大椭圆轨道。沿椭圆轨 道运行的卫星,探测的空间范围相对较大。
2.1.2 地心坐标系与卫星轨道参数
地心(Geocentric)赤道坐标系:坐标原点为地心;X轴和 Y轴确定的平面与赤道重合,X轴指向春分点方向;Z轴垂直 于地球赤道面,与地球自转角速度方向一致,指向北极点; Y轴与X轴、Z轴垂直,构成右手坐标系。
天文学的几个术语
天球:人们为了便于研究天 体,假想以空间任意点为中 心,以无限长为半径所作的 球。
与赤道平面垂直。 顺行轨道:轨道倾角大于0度而小于90度,将这种卫星送
入轨道,运载火箭需要朝偏东方向发射。利用地球自西向 东自转的一部分速度,从而节省运载火箭的能量。 逆行轨道:轨道倾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将这种卫星 送入轨道,运载火箭需要朝偏西方向发射。不能利用地球 自转速度来节约运载火箭的能量,反而要付出额外的能量 去克服一部分地球自转速度。
398601.58 km3/s2。
卫星的远地点速度 Va 和近地点速度 Vp 分别为:
Va
1ekm/s
a 1e
Vp
1ekm/s
a 1e
2.1 卫星轨道特性
2.1.1 开普勒定律
约翰尼斯·开普勒(1571~1630)通过观测数据推导了行 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艾萨克·牛顿(1643~1727)从力学原理出发证明了开普 勒定律,并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
➢ 假设地球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理想球体,同时忽略太阳、月 球及其他行星对卫星的引力作用,则卫星仅在地球引力作 用下绕地球的运动是一个力学中的“二体问题”,符合开 普勒三大定律。
天文学的几个术语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方向时,地球自转一圈所需的 时间,即通常所说的一天。如果地球只是自转,而不 绕着太阳转的话,一个太阳日就应该与地球自转一圈 的时间相同。实际上,地球除了自转外,还要绕着太 阳公转(一年转一圈)。因此,在一个太阳日中地球 自转就超过了360o,平均说来在一个太阳日中地球要 多自转0.9856o。
天赤道:延伸地球赤道面而 同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为“天 赤道”。
天极:向南北两个方向无限 延长地球自转轴所在的直线, 与天球形成两个交点,分别 叫作北天极与南天极。
黄道:从地球上看,太阳于 一年之内在恒星之间所走的 视路径,即地球的公转轨道 平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圆。黄 道和天赤道成23度26分的角, 相交于春分点和秋分点。
(2 3 )
近地点:r取值最小的点称 为远地点(Perigee),近地 点长度为
R p a (1 -e )
(2 4 )
卫星轨道平面的极坐标表达式:
r1a (1 e ce2 o)s
(25)
定义椭圆轨道半焦弦(过椭 圆焦点且垂直X轴的通径的 一半):
Pa(1e2)
则式(2-5)又可写为:
的时间 tp 代替平均近点角作为轨道参数给出,则等价的平均
近点角 M 为: M2 T s ttp
(21)2
式中,Ts 为卫星的轨道周期。
在卫星轨道的6个要素中,
➢ 右旋升交点赤经 和轨道倾角i 决定轨道平面在惯
性空间的位置;
➢ 近地点幅角 决定轨道在轨道平面内的指向;
➢ 轨道半长轴a 和轨道的偏心率e 决定轨道的大小和 形状;
星近地点和地心连线的夹角,从升交点按卫星运行方向度量。
轨道的偏心率 e :对于椭圆轨道,是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与 长轴之比。反映了轨道面的扁平程度,取值在[0,1)范围内。
轨道半长轴 a :椭圆轨道中心到远地点的距离。
平均近点角 M :假设卫星经过近地点的时间为 tp ,则在时 间 (t- tp) 内卫星以平均角速度离开近地点的角度。通多平均 近点角可以计算卫星的真近点角v。有时会用卫星过近地点
➢ 平均近点角M 决定轨道的运动特性。
对于圆轨道,通常认为轨道的偏心率恒为0,近 地点和升交点重合,因此只需要4个轨道参数就可 以完整的描述卫星在空间的位置,分别为右旋升
交点赤经、轨道倾角i、轨道高度h和初始时刻的
真近点角v(也称初始幅角)。
2.1.3 卫星轨道的分类
按卫星轨道的偏心率分类 按卫星轨道的倾角分类 按轨道的高度分类 按卫星轨道的重复特性分类
太阳同步轨道:当卫星轨道角度大于90度时, 地球的非球形重力场使卫星的轨道平面由西向 东转动。适当调整卫星的高度、倾角、形状, 可以使卫星轨道的转动角速度恰好等于地球绕 太阳公转的平均角速度,这种轨道称为太阳同 步轨道。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可以在相同的当地时间和 光照条件下,多次拍摄同一地区的云层和地面 目标,气象卫星和资源卫星多采用这种轨道。
天文学的几个术语
春分点和秋分点:从地球 上看,太阳沿黄道逆时针 运动,黄道和天赤道在天 球上存在相距180°的两个 交点,其中太阳沿黄道从 天赤道以南向北通过天赤 道的那一点,称为春分点, 与春分点相隔180°的另一 点,称为秋分点,太阳分 别在每年的春分(3月21 日前后)和秋分(9月23 日前后)通过春分点和秋 分点。
Re
,近地点高度为
hp
,远地
2 a 2 R e h p h a 2 6. 1 3 1 3 7 4 0 7 8 1 0 0. 2 7 0 0 k 7 7 0 m
因此,半长轴 a=8878.137km ,由此可计算轨道周期如下:
T2 a3 832.1570s3
第三定律(1618年):小物体(卫星)的运转周期的平 方与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推导卫星围绕地球飞行的周期为:
T2 a3s
(210)
对于圆轨道,轨道的半长轴 a 为地球半径 Re 与卫星轨道高 度 h 之和,此时卫星的运行期为:
T2 Re h3s
e1ba2
(2 1 )
半焦距:O 和 C 间的距离称为半焦距,半焦距长度由
半长轴和偏心率确定:
R h a a e 1 b a 2 a 2 b 2
( 2 2 )
远地点:r取值最大的点称 为远地点(Apogee),远地 点长度为
R a a ( 1 e )
简单地说,春分点为太阳 沿黄道从天赤道以南向北 通过天赤道的那一点。
天文学的几个术语
升交点(或升节点):卫星从地球的南半球向北半球飞行的 时候经过地球赤道平面的点。
降交点(或降节点):卫星从地球的北半球向南半球飞行的 时候经过地球赤道平面的点。
交点线:升交点和降交点之间穿越地心的连线。
圆、椭圆轨道的选择
全球卫星通信系统多采用圆轨道,可以均 匀覆盖南北球。
区域卫星通信系统,若覆盖区域相对于赤 道不对称或覆盖区域纬度较高,则宜采用 椭圆轨道。
2、按卫星轨道的倾角大小分类
卫星轨道的倾角是指卫星轨道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赤道轨道:轨道倾角为0度,轨道面与赤道面重合。 极轨道:轨道倾角为90度,轨道平面通过地球南、北极,
r1eP co s
(26)
2.1.1 开普勒定律
2、开普勒第二定律
第二定律(1605年):小物体(卫星)在轨道上运动时, 卫星与地心的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根据机械能守恒原理,可推导椭圆轨道上卫星的瞬时速度为:
V 2 ra 1km /s
(27)
其中,V 为卫星在轨道上的瞬时速度。其中 a 为椭圆轨道的 半长轴,r 为卫星到地心的距离。μ为开普勒常数,其值为
(21)1
例1:
某采用椭圆轨道的卫星,近地点高度(近地点到地球表面 的距离)为1000km,远地点高度为4000km。在地球平均 半径为6378.137km的情况下,求该卫星的轨道周期。
解:由图2-1可知,长轴为远地点与近地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在半长轴为 a ,地球半径为 点高度为 ha 时,有:
2.1.1 开普勒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
第一定律(1602年):小物体(卫星)在围绕大物体 (地球)运动时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并以大物体的质心作 为一个焦点。
θ:是瞬时卫星-地心连线
与地心-近地点连线的夹角, 是卫星在轨道面内相对于 近地点的相位偏移量。
偏心率e:决定了椭圆轨道 的扁平程度。当e=0时,椭 圆轨道退化为圆轨道。偏 心率、轨道半长轴和半短 轴之间满足关系:
恒星日:以无穷远处的恒星为参考方向时,地球绕其 轴自转一圈所需要的时间。一个恒星日要比一个太阳 日短,一个太阳日为24小时,而一个恒星日约为 23小 时 56分4.09秒。
对于 GEO卫星来说,为了与地面上的一点保持相对静 止,其轨道周期就必须是一个恒星日。
天文学的几个术语
世界时间:为了在全世界范围内确定一个时间 基准,选择英国格林尼治的民用时间作为世界 时间(Universal Time,简记为 UT),因此, 世界时间有时也叫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Greenwich Mean Time,简记为 GMT)。
卫星
星下点 图8 星下点轨迹
回归/准回归轨道的周期: TTeM N
地方时:以地方子午圈为基准所决定的时间, 叫做地方时。在同一计量系统内,同一瞬间测 得地球上任意两点的地方时刻之差,在数值上 等于这两点的地理经度差。
在地心坐标系中,为完整地描述任意时刻卫星 在空间中的位置,通常使用以下的6个轨道参数。
右旋升交点赤经(升节点位置)
轨道倾角i
近地点幅角
1、按卫星轨道的偏心率不同分类
偏心率e:决定了椭圆轨道的扁平程度。当e=0时,椭圆轨 道退化为圆轨道。偏心率满足关系:
e
1
b a
2
圆轨道:偏心率为零的轨道,偏心率接近零的近圆轨道有 时也称为圆轨道。
椭圆轨道:偏心率在0和1之间的轨道。偏心率大于0.2的 轨道称为大偏心率椭圆轨道,又称大椭圆轨道。沿椭圆轨 道运行的卫星,探测的空间范围相对较大。
2.1.2 地心坐标系与卫星轨道参数
地心(Geocentric)赤道坐标系:坐标原点为地心;X轴和 Y轴确定的平面与赤道重合,X轴指向春分点方向;Z轴垂直 于地球赤道面,与地球自转角速度方向一致,指向北极点; Y轴与X轴、Z轴垂直,构成右手坐标系。
天文学的几个术语
天球:人们为了便于研究天 体,假想以空间任意点为中 心,以无限长为半径所作的 球。
与赤道平面垂直。 顺行轨道:轨道倾角大于0度而小于90度,将这种卫星送
入轨道,运载火箭需要朝偏东方向发射。利用地球自西向 东自转的一部分速度,从而节省运载火箭的能量。 逆行轨道:轨道倾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将这种卫星 送入轨道,运载火箭需要朝偏西方向发射。不能利用地球 自转速度来节约运载火箭的能量,反而要付出额外的能量 去克服一部分地球自转速度。
398601.58 km3/s2。
卫星的远地点速度 Va 和近地点速度 Vp 分别为:
Va
1ekm/s
a 1e
Vp
1ekm/s
a 1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