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

合集下载

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

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一)“十一五”期间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南方低温雨雪冰冻、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特大灾害接连发生,严重洪涝、干旱和地质灾害以及台风、风雹、高温热浪、海冰、雪灾、森林火灾等灾害多发并发,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面对严峻灾害形势,有关各方密切配合,高效有序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大力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防灾减灾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不断完善。

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减灾委员会或减灾救灾综合协调机构,防灾减灾综合协调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修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等法律法规。

二是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形成。

气象、水文、地震、地质、农业、林业、海洋、环境等各类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和预警预报系统进一步完善,天气和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初具规模,山洪、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进一步完善,台风早期预警水平得到提高,农林病虫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的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加强。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星和风云三号A星、风云二号E星成功发射,卫星减灾应用业务系统初步建立。

三是自然灾害工程防御能力稳步提升。

实施了防汛抗旱、危房改造、饮水安全、公路灾害防治等重大工程,大江大河防洪能力进一步提高,重点防洪保护区基本达到规定的防洪标准,人口密集区、大中城市及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得到初步治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扎实推进。

滨海事业单位笔试真题及答案2024

滨海事业单位笔试真题及答案2024

滨海事业单位笔试真题及答案2024(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红场2024年5月9日举行阅兵式,纪念卫国战争胜利()。

A.59周年B.79周年C.60周年D.75周年【答案】:B2.2024年5月27日,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在江西南昌开幕,今年活动周主题为"()"。

A.激发创新活力,推进兴粮兴储B.储备安全,科学减损C.科技助力节粮减损,创新保障优粮供给D.科技兴粮兴储,创新有你有我【答案】:A3.以"()"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于2024年4月13日至18日在海南省举行。

A.共享开放机遇、共创美好生活B.开放中国,海南先行C.共享创新机遇,共创美好生活D.新时代,共享未来【答案】:A4.2024年3月6日,从福建平潭国际邮轮中心始发的()开启3天2晚的日本之旅,标志着首条以平潭国际旅游岛为母港的国际航线运营正式拉开帷幕。

A.“梦想”号国际邮轮B.“和平之船”国际邮轮C.“爱达·魔都”号国际邮轮D.“皇家加勒比”国际邮轮1/ 135.截至2023年底,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1.24亿户,支撑近()人就业。

A.2亿B.3亿C.1.8亿D.2.5亿【答案】:B6.我国的轻工产品进军欧美,无论花色品种还是实用性都深受消费者欢迎。

企业以价格打开市场,以质量扩大份额的这一经营战略体现的经济学道理主要是()。

A.价格与供求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B.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C.商品价格由其质量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答案】:D7.刘某年老多病,无儿无女,生前一直由邻居尤某照顾起居。

刘某生前留有遗嘱,死后将自己的全部财产赠送给尤某。

法律规定,尤某应当在()。

A.刘某死亡后2个月内,作出接受或放弃遗嘱的表示,否则视为接受B.知道受遗赠后2个月内,作出接受或放弃遗嘱的表示,否则视为放弃C.知道受遗赠后2个月内,作出接受或放弃遗嘱的表示,否则视为接受D.刘某死亡后2个月内,作出接受或放弃遗嘱的表示,否则视为放弃【答案】:B8.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大气成分的明显区别是原始大气的成分中没有()。

江苏省宿迁市2021年事业单位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江苏省宿迁市2021年事业单位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江苏省宿迁市2021年事业单位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1:下列不属于收入再分配手段的是( )。

A、最低工资保障B、最低生活保障C、税收D、社会保险2:影响人民币汇率的长期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国际收支B、外汇储备C、通货膨胀率D、经济增长率3:《证券法》禁止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利用内幕信息从事证券交易活动。

下列不属于内幕信息知情人的是( )。

A、发行人的董事B、持有公司4%股份的股东C、发行人控股的公司的董事D、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4:新中国成立以来曾出现过不少脍炙人口、传唱至今的经典歌曲。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歌唱祖国》②《我们走在大路上》③《在希望的田野上》④《春天的故事》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5: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

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 )。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6:“中华老字号”沿袭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每个老字号都有特色的产品、技艺或服务。

下列按经营服务范围对老字号进行归类正确的是( )。

A、稻香村、女儿红B、小绍兴、王老吉C、瑞蚨祥、老凤祥D、片仔癀、福胶7:王、赵二人各以20%与80%的份额共有一间砖窑,出租给汪某,如王某欲将自己的份额转让,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汪某是承租人,所以有优先购买权,赵某无权干涉共有人王某对自己份额的处分,所以没有购买权B、赵某以共有人身份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汪某是承租人,所以没有优先购买权C、赵某和汪某都享有优先购买权,二人完全处于平等地位D、赵某和汪某都有优先购买权,赵某的优先购买权优先于汪某的优先购买权8:我国是世界上矿种齐全、资源基本配套的少数国家之一。

( )对错9:从世界范围看,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重大因素。

城市避难场所应急服务能力评价方法与规划应对_王江波

城市避难场所应急服务能力评价方法与规划应对_王江波

104□ 王江波,戴慎志,苟爱萍城市避难场所应急服务能力评价方法与规划应对[摘 要]汶川地震之后,各地开始规划建设避难场所,但是从近年的实际效果看,仍存在很多问题。

避难场所的应急服务能力建设需要分阶段进行,从重视“量”到重视“质”,由重视场地选址到重视内涵建设。

研究构建了一套对城市现状避难场所应急服务能力进行整体性评价的方法,提出以安全性、可达性、规模容量、应急配套设施和应急管理5个方面为主的评价体系,并结合实际案例,全面分析了当前避难场所的种种不足,同时根据评价结果,从4个方面提出了规划应对的策略,以促进避难场所应急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避难场所;应急服务能力;评价方法;规划应对;地震[文章编号]1006-0022(2014)10-0104-06 [中图分类号]TU984.11+6 [文献标识码]BEmergency Service Evaluation And Planning Measures Of Evacuation Space/Wang Jiangbo, Dai Shenzhi, Gou Aiping[Abstract] More and more evacuation space has been built sinc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Evacuation space shall develop in phases from quantitative increase to quality improvement. The paper establishes a set of evaluation methods from fi ve aspects: safety, accessibility, capacity, equipment, and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case studies, the paper analyzes insufficiencies of present evacuation space and raises planning measures.[Key words] Evacuation space, Emergency service, Evaluation method, Planning response, Earthquake1问题的提出汶川地震之后,避难场所严重缺乏的问题开始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防震减灾法》和《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都明确提出要合理布局避难场所。

防灾减灾与社会治理

防灾减灾与社会治理

防灾减灾与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于保障民众平安、社会安定、国家安全,因此,防灾减灾是社会治理的题中之义。

以社会治理的方式防灾减灾,应从这几个方面做出努力:理顺政府、市场、社会三域的关系,实现防灾减灾主体的多元化;综合运用正式和非正式制度规则的积极功能,实现防灾减灾手段的多样化;协调利益,化解矛盾,实现防灾减灾过程的人性化;发挥技术与信息化手段的作用,实现防灾减灾基础的科学化;统筹治理创新与体制改革,实现防灾减灾路径的合理化。

同时,还应当以改革为动力,推进防灾减灾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

标签:防灾减灾;社会治理;治理现代化一、防灾减灾是社会治理的题中之义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一直使用“社会管理”的概念,如199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政府的职能在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使用多年的“社会管理”改为“社会治理”,这是一大进步。

联合国下属的全球治理委员会在1995年发布了一份题为《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的研究报告,对治理予以明确的界定:治理是各种公的或私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它是使不同的利益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它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认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①从这一界定中可以看出,治理与管理之间存在如下区别:第一,管理的主体只有一个,其他相关者都是管理的对象;治理的主体则有多个,可以说凡利益相关者都是治理的主体。

第二,管理的手段限于正式制度和规则,即依法行政、照章办事;治理的手段则不仅限于此,还包括一系列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即合情、合理。

第三,管理的信息传送以自上而下的指令为主,自下而上的反馈为辅;治理的信息传送则是呈网络状的互联互通。

第四,管理的实质是控制,治理的实质则是协调。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象 、水文 、地 震 、地质 、农业 、林 业 、海洋 、环 境等 各类 自然 灾害 监测站 网和预警 预报 系统进 一
步完善 ,天气 和 自动气象观测 系统建设 初具规 模 ,山洪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 系进一步完善 ,
台风 早期 预警水 平得 到提 高 ,农 林病 虫 害和森 林 草原 火灾 的监 测预 警能力 进一 步加 强 。环境 与灾
害监测 预 报 小 卫 星 星 座 A、B星 和 风 云 三 号 A
业 队伍不断壮大,建立 了 5 余万人 的灾害信息 0
员 队伍 ,防灾减灾 救灾 队伍 建设 全面推 进 。 七 是 防 灾减 灾社会 参 与程度显 著提 高。防灾 减 灾社会 动 员 能 力 和 社 会 资 源整 合 能力 明 显 增 强 。在 重特 大 自然 灾 害面前 ,社会 各界 踊跃奉 献 爱 心 ,积极 投身抢 险救 援 、生活救 助 、生命救 治
二是 自然 灾 害 监 测 预 警 体 系基 本 形 成 。气
灾 减灾 人才 队伍 建设 纳入 《 国家 中长 期人才 发展 规 划 纲要 ( 00 22 2 1 — 00年 ) ,专 兼 结 合 的 防 灾 》 减 灾 人 才 队伍 初 步形 成 ,人 民解 放 军 、武 警 部 队 、公 安 民警 、民兵 预备役 在 防灾减灾 中发挥 了 骨 干作 用 ,防汛抗 旱 、抗震 救灾 、森林 防火 等专
星 、风云 二 号 E 星 成 功 发 射 ,卫 星 减 灾 应 用 业
务系统初步建立。 三是 自然灾害工程防御能力稳步提升。实施
了防汛抗 旱 、危房 改造 、饮水 安全 、公路 灾 害 防 治 等重大 工 程 ,大 江 大河 防洪 能 力进 一 步 提 高 ,
国务 院公报 2 1 3 0 5 1・

济南定向选调笔试试题

济南定向选调笔试试题

济南定向选调笔试试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4年5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在蒙古国结束。

我国申报的三项文献档案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以下不属于这三项文献档案的是()。

A.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B.成都老茶馆档案C.徽州千年宗姓档案D.贵州省水书文献【答案】:D2.2024年3月6日,()全球最大轮式起重机在位于()的徐工集团发车,正式交付。

该起重机能够满足在170米的吊装高度时,230吨的极限吊装重量。

A.5000吨级江西九江B.2000吨级江苏南京C.4000吨级江苏徐州D.3000吨级江西南昌【答案】:C3.2024年4月25日,航天科技集团发布了长征八号系列运载火箭新构型,命名为()运载火箭。

A.长征八号丁B.长征八号甲C.长征八号乙D.长征八号丙【答案】:B4.教育部消息,截至2023年,全国幼儿园数量达到()所。

A.26.2万B.27.4万1/ 14C.26.4万D.25.8万【答案】:B5.由清华大学团队研发的超()气动式海浪能发电装置“()”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下水。

A.120千瓦清华号B.100千瓦华清号C.120千瓦华清号D.100千瓦清华号【答案】:B6.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答案】:C7.3D是英文“ThreeDimensions”的简称,中文是指三维、三个维度、三个坐标,即有长、宽、高。

关于3D立体电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922年,世界上第一部3D电影是《非洲历险记》B.3D立体影院一般设计成弧幕形式,立体感更强C.3D电影必须使用两台摄影机仿照人眼睛的视角,同时拍摄D.看3D电影时间越长,就越容易产生视觉疲劳【答案】:A8.以下成语均包含量变与质变关系的一组是:A.田忌赛马和因势利导B.量力而行和庖丁解牛C.防微杜渐和竭泽而渔D.水滴石穿和愚公移山【答案】:D9.在月球上,下列哪种活动是不能实现的?( )2/ 14A.利用天平测物体质量B.利用激光进行远程测距C.利用弹簧秤测物体重力D.利用声波进行远程测距【答案】:D10.《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提出,自然灾害发生后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的时间应该是()。

2012年临沂市市直事业单位招考《公共基础知识》

2012年临沂市市直事业单位招考《公共基础知识》

2012年临沂市市直事业单位招考《公共基础知识》模拟卷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所给的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所选答案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得字母涂黑。

每题一分,共50分)1.国务院办公厅12月8日发布《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规划提出,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控制在( )以内;自然灾害发生( )小时之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

A.2% 6B.2% 10C.1.5% 12D.1.5% 242.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宣布,根据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适应我国扶贫开发转入新阶段的形势,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

A.2000元B.2100元C.2300元D.2500元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11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

试验区包括玉树、果洛、黄南与()4个藏族自治州21个县和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

A.海北B.海南C.甘南D.阿坝4.中央确定,党的十八大代表名额共( )名,由全国40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

十八大代表选举在结构比例上要做到“两增两减”、“一个提高”。

A.2220B.2270C.2450D.26005.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要求在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时,应当登记()信息。

A.职业B.血型C.学历D.指纹6.温家宝总理10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对于小型和微型企业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将会保持不变,但会给予相应补贴B.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C.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也将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D.促进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7.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10月9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省政府文件的决定-冀政字〔2016〕47号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省政府文件的决定-冀政字〔2016〕47号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省政府文件的决定正文:----------------------------------------------------------------------------------------------------------------------------------------------------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省政府文件的决定冀政字〔2016〕47号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我省对与《国务院关于宣布失效一批国务院文件的决定》(国发〔2015〕68号)相关的省政府文件进行了衔接清理。

经研究,省政府决定对142件省政府文件宣布失效。

凡宣布失效的省政府文件,自本决定印发之日起一律停止执行,不再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附件:宣布失效的省政府文件目录(142件)河北省人民政府2016年8月24日附件宣布失效的省政府文件目录(142件)1.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的通知(冀政〔1983〕161号)2.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大力开展城市节约用水的通知》的通知(冀政〔1985〕55号)3.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河北省县城及以下地区征收水资源费暂行规定》的通知(冀政〔1988〕87号)4.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程维高同志在河北省第四次省辖市市长城市问题研讨会上讲话》的通知(冀政〔1990〕112号)5.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村镇建设工作的通知(冀政〔1991〕84号)6.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冀政〔1996〕23号)7.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冀政〔1996〕85号)8.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选拔办法》的通知(冀政〔1998〕58号)9.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河北省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的通知(冀政〔2001〕34号)10.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建设经济强省的决定(冀政〔2001〕37号)11.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的通知(冀政〔2002〕22号)12.河北省人民政府转发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冀政〔2002〕55号)13.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城镇退役士兵安置暂行办法的通知(冀政〔2003〕31号)14.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冀政〔2003〕35号)15.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冀政〔2004〕8号)16.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2004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冀政〔2004〕16号)17.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冀政〔2004〕43号)18.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我省资本市场发展的意见(冀政〔2004〕126号)19.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建设领域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通知(冀政〔2004〕141号)20.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2005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冀政〔2005〕35号)21.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冀政〔2005〕50号)22.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二次农业普查的通知(冀政〔2005〕63号)23.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实施意见(冀政〔2005〕66号)24.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通知(冀政〔2005〕70号)25.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整合矿产资源调整矿山布局的实施意见(冀政〔2005〕84号)26.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2006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指导的通知(冀政〔2006〕22号)27.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教育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冀政〔2006〕81号)28.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冀政〔2006〕110号)29.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通知(冀政〔2006〕116号)30.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通知(冀政〔2007〕42号)31.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2007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冀政〔2007〕57号)32.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的通知(冀政〔2007〕82号)33.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有关工作的通知(冀政〔2008〕13号)34.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冀政〔2008〕31号)35.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冀政〔2008〕55号)36.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管理的若干意见(冀政〔2008〕76号)37.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2009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冀政〔2009〕102号)38.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2010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冀政〔2010〕45号)39.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部署确保实现我省“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十项措施的通知(冀政〔2010〕68号)40.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2011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冀政〔2011〕71号)41.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冀政〔2012〕54号)42.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2014年冬季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的通知(冀政〔2014〕30号)43.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工作的通知(冀政函〔1997〕28号)44.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4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冀政函〔2004〕36号)45.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5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冀政函〔2005〕33号)46.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6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冀政函〔2006〕39号)47.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冀政函〔2007〕12号)48.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城市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冀政函〔2007〕23号)49.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7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冀政函〔2007〕38号)50.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的通知(冀政函〔2007〕68号)51.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0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冀政函〔2010〕49号)52.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曹妃甸工业区、京唐港区、渤海新区和唐山湾生态城海域使用金有关政策的通知(冀政函〔2010〕135号)53.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药品安全质量保证机制等五个文件的通知(冀政函〔2011〕95号)54.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实施方案的通知(冀政函〔2011〕31号)55.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乐亭新区海域使用金有关政策的通知(冀政函〔2011〕172号)56.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3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冀政函〔2013〕53号)57.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4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冀政函〔2014〕37号)58.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矿山环境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冀政函〔2014〕46号)59.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5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冀政字〔2015〕24号)60.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的紧急通知(冀政传〔2004〕1号)61.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一九八九年省辖市城市问题研讨会纪要》的通知(冀政办〔1989〕41号)62.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委《关于界定城市规划区意见》的通知(冀政办〔1990〕32号)63.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国家公务员证管理办法》的通知(冀政办〔1996〕26号)64.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搞好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通知(冀政办〔1999〕4号)65.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环境保护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冀政办〔2000〕3号)66.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事业单位按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分配试行意见的通知(冀政办〔2000〕49号)67.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冀政办〔2001〕22号)68.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冀政办〔2002〕12号)69.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旅游市场打假打非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冀政办〔2002〕15号)70.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03-2010年)的通知(冀政办〔2003〕1号)71.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通知(冀政办〔2004〕12号)72.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卫生厅等部门河北省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的通知(冀政办〔2005〕1号)73.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冀政办〔2005〕8号)74.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稳定住房价格有关工作的通知(冀政办〔2005〕14号)75.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的通知(冀政办〔2006〕10号)76.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办〔2006〕44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冀政办〔2006〕14号)77.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意见(试行)》的通知(冀政办〔2007〕31号)78.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冀政办〔2008〕5号)79.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北省2008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冀政办〔2008〕12号)80.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实施计划(2009-2012年)的通知(冀政办〔2009〕9号)81.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冀政办〔2010〕4号)82.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生态建筑建材城市建设博览会暨第三届河北省城市规划建设博览会筹办方案的通知(冀政办〔2010〕6号)83.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扶贫办等部门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冀政办〔2010〕22号)84.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部分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分工的意见(冀政办〔2010〕26号)85.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实施意见的通知(冀政办〔2011〕11号)86.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实施意见的通知(冀政办〔2012〕5号)87.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2012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冀政办〔2012〕11号)88.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2012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冀政办〔2012〕12号)89.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粉煤灰综合利用、墙材革新和建筑节能工作关系问题的通知(冀政办函〔1993〕175号)90.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城市地下水管理分工问题的通知(冀政办函〔1995〕130号)91.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北省有形建筑市场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冀政办函〔1999〕38号)92.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筑业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冀政办函〔2000〕6号)93.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有关问题的通知(冀政办函〔2001〕32号)94.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整顿和规范地图市场秩序有关问题的通知(冀政办函〔2002〕4号)95.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2005年全省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冀政办函〔2004〕37号)96.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改革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冀政办函〔2005〕29号)97.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实施意见(冀政办函〔2006〕65号)98.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冀政办函〔2007〕1号)99.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通知(冀政办函〔2007〕14号)100.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冀政办函〔2007〕38号)101.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的通知(冀政办函〔2008〕28号)102.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冀政办函〔2008〕25号)103.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冀政办函〔2011〕46号)104.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冀政办函〔2012〕56号)105.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十二五”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冀政办函〔2012〕57号)106.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十二五”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冀政办函〔2012〕58号)107.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贯彻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意见的通知(冀政办函〔2012〕110号)108.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2012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冀政办字〔2012〕31号)109.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工作意见的通知(办字〔2003〕69号)110.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4年全省改革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办字〔2004〕222号)111.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河北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的通知(办字〔2006〕40号)112.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河北省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领导小组的通知(办字〔2007〕53号)113.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实施意见(办字〔2010〕9号)114.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意见(办字〔2010〕72号)115.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抓紧划拨财政供养人员社会保险费及落实社会保险基金优惠利率的通知(办字〔2012〕41号)116.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办字〔2000〕107号)117.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意见的通知(办字〔2004〕164号)118.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全省城市化工作部署的分工意见和2005年全省城市化重点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办字〔2005〕4号)119.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的通知(办字〔2005〕33号)120.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办字〔2005〕81号)121.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办字〔2006〕74号)122.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调整工作的通知(办字〔2006〕84号)123.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食品安全管理职责分工有关问题的通知(办字〔2007〕71号)124.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河北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的通知(办字〔2008〕77号)125.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9年度各设区市城市住房保障责任目标的通知(办字〔2009〕2号)126.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9年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要点的通知(办字〔2009〕7号)127.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安全生产执法行动、治理行动和宣传教育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办字〔2009〕66号)128.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09年城市专项规划工作的通知(办字〔2009〕65号)129.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9年全省城市规划设计集中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办字〔2009〕88号)130.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09年全省城市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情况的通报(办字〔2010〕20号)131.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河北省第一次水利普查领导小组的通知(办字〔2010〕46号)132.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的通知(办字〔2011〕1号)133.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办字〔2011〕69号)134.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办字〔2011〕78号)135.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办字〔2011〕84号)136.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办字〔2012〕53号)137.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7·21”洪涝重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有关文件的通知(办字〔2012〕96号)138.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深入推进质量兴省战略2012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办字〔2012〕103号)139.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办字〔2013〕48号)140.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通知(冀政办传〔2003〕209号)141.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冀政办传〔2007〕103号)142.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房地产开发建设违法行为专项整治的通知(冀政办传〔2014〕103号)——结束——。

2024年德阳市事业单位招聘真题

2024年德阳市事业单位招聘真题

2024年德阳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综合知识》(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说明】1.遵守考场纪律,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公正;2.请严格按照规定在试卷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编号;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方可答题;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请将试题、答题纸和草稿纸放在桌上,待监考人员收取并清点完毕后方可离开考场。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们更多地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

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④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展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答案】:C2.生命的基本单位是()。

A.细胞B.DNAC.组织D.蛋白质1/ 103.下列消费者经济行为属于货币流通手段的是()。

A.采购2斤白菜支付了10元B.购买了一辆小车,标价30万元C.老板支付工人5000块工资D.缴纳增值税500元【答案】:A4.培养人们的法律意识必须强化人们的:A.道德观念B.权利观念C.诚信理念D.责任意识【答案】:B5.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分配和交换B.生产和交换C.分配和消费D.物质资料生产【答案】:D6.“王子犯法,与民同罪”这体现了法的什么特征?()A.法的强制性B.法的规范性C.法的国家意志性D.法的普遍性【答案】:D7.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

A.顾恺之《洛神赋图》B.李贽《焚书》C.王祯《农书》D.吴道子《送子天王图》2/ 108.“一票否决”这一择案规则又称为()。

A.全体一致原则B.少数服从多数C.多数原则D.赞成投票制【答案】:A9.《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提出,自然灾害发生后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的时间应该是()。

2023年厦门市集美区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真题

2023年厦门市集美区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真题

2023年厦门市集美区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笔试试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说明】1.遵守考场纪律,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公正;2.请严格按照规定在试卷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编号;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方可答题;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请将试题、答题纸和草稿纸放在桌上,待监考人员收取并清点完毕后方可离开考场。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户籍不在本社区,但在本社区居住满()年以上的可以进行社区自治组织的选举登记。

A.1B.3C.2D.4【答案】:B2.社会工作者小宁的服务对象是一名白血病患儿,小宁协助患儿家庭向某基金会申请医疗援助。

“六一”儿童节时,基金会邀请患儿及父母参加座谈会并全程录像。

孩子父母找到小宁表示不愿意被录像,但又担心影响后期援助。

根据社会工作伦理难题处理的基本原则,小宁恰当的做法是:A.劝说孩子父母参加座谈会并录像B.说服基金会无条件帮助孩子C.与基金会协商匿名处理信息D.支持孩子父母不参加座谈会【答案】:C3.居民代表会议由居民委员会召集。

居民代表会议每()召开一次。

A.半年B.季度1/ 10C.年D.月【答案】:B4.大众传媒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人们借助它们,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信息迅速传递到目标地点。

()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

A.电影B.报刊C.电视D.互联网【答案】:D5.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关于现代市场体系基本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B.商品和要素自由流通、平等交换C.政府宏观调控、精准施策D.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答案】:C6.“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玉对黛玉得第一印象,其中“靥”就是指:()A.眼睛B.酒窝C.嘴角D.腮帮【答案】:B7.诗句“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描述的是()。

A.龙虎山B.井冈山C.庐山D.三清山【答案】:C8.关于财政支出规模的说法,正确的是()。

2011年全国民政工作要点

2011年全国民政工作要点

2011年全国民政工作要点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民政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切实提高民生保障和优抚安置工作水平,着力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大力提升民政公共服务能力。

筹备并适时召开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

一、减灾救灾工作提高救灾应急水平。

加快救灾应急体系建设,推动自然灾害救助四级应急指挥体系项目立项,加强突发自然灾害的防范和救助。

贯彻落实《自然灾害救助条例》,指导地方制定配套政策规章,调整和落实中央救灾资金补助政策,完善中央和地方救灾资金投入管理机制。

完成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开发,逐步实现乡镇直接报灾。

建立自然灾害损失核查综合评估机制。

编制实施全国救灾物资储备规划,推动四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加强救灾物资信息化管理。

探索和推广新型救灾保险制度。

健全救灾捐赠工作机制,开展减灾救灾志愿服务,提升减灾救灾社会动员能力。

继续指导玉树、舟曲灾区做好因灾倒损农房恢复重建工作。

做好综合减灾工作。

加强国家综合减灾发展战略研究,编制《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

修订落实《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指导地方修订完善各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强化预案演练。

推进地方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和减灾中心建设。

制定减灾救灾技术标准。

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和国家“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活动。

二、社会救助管理健全制度。

推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修订出台。

推广家庭收入核查信息比对机制。

推动建立低保标准与物价波动联动机制、低保标准科学调整机制。

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协调将专项救助制度逐步覆盖低收入群体,协调制定《关于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

探索建立政府救助与社会慈善有效衔接机制。

加强管理。

优化低保审核审批程序,探索建立低保补助资金分配激励机制。

督促落实五保供养经费县乡专项保障,贯彻《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推进供养机构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和等级评定。

发展空间技术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专访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副主任范一大

发展空间技术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专访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副主任范一大

发展空间技术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专访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副主任范一大靳颖;贠敏【期刊名称】《卫星应用》【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5页(P7-11)【作者】靳颖;贠敏【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专家介绍范一大,全国民政行业首批领军人才、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自然灾害与风险管理、灾害遥感、空间技术减灾、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全球气候变化等领域研究和应用工作。

多次主持和参与国家有关科技计划、课题及国际合作项目。

探索了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业务体系,倡导了“天-地-现场”一体化灾害监测评估体系。

我国是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带来的危害和损失不断攀升,仅今年以来,就发生了两起重大灾害。

7月18日,41年来最强台风“威尔逊”登陆我国,造成南方多省市受灾。

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又发生6.5级地震,造成600多人罹难。

防灾减灾形势紧迫,发展空间技术用于防灾减灾与应急救援日益重要。

2008年我国发射环境减灾卫星A、B两颗光学卫星,2012年发射了环境减灾C雷达卫星,对自然灾害进行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动态监测,构建天地一体化的综合防灾减灾支撑体系,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国家减灾中心作为环境减灾星座运行管理和减灾应用系统业务运行与服务单位,在国内外发生的多场重大自然灾害的监测评估和决策服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刊专访了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卫星减灾应用中心)副主任范一大,就我国卫星防灾减灾应用研究与实践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记者:今年我国南方多地区遭遇最强台风袭击后,云南鲁甸又发生强震,造成严重人员伤亡。

灾难发生后,国家减灾中心立即启动做出应急响应,协调国内外卫星数据,开展灾后评估与救援,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范一大:2014年8月3日16点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8月3日18时,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紧急启动国家Ⅲ级救灾应急响应。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具体内容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具体内容
法规标 准体 系 , 明确 政府、学校 、医院、部队 、企 业、社会组织 和公众在防灾 减灾救灾工作 中的责任 和义务。
加 强自然灾害 监测预报预 警、灾害 防御、应急 准备 、紧急救 援、转移安 置、生活救助 、医疗卫生 救援 、恢
复重建 等领域 的立法工作 , 统 筹推进单 一灾种法律 法规和地方性 法规的制定 、修订工作 , 完善 自然 灾害应急预 案体系和标 准体系 。
完善 中央层面 自然灾害管理 体制机制 , 加强各级减 灾委员会 及其 办公室 的统 筹指导和 综合协调职能 , 充分 发挥主要灾 种防灾 减灾救灾指 挥机构的 防范 部署与应 急指挥作用 。明确中央与 地方应对 自然灾害的事权 划分 ,
强化地方党 委和政府 的主 体责任 。 强化各 级政府 的防灾减灾救 灾责任意识 , 提高各级 领导干部 的风 险防范能 力和应急决 策水平。加 强有 关部
信息 发布系统 , 显著提高灾害预 警信息发布 的准确性 、时效性和社会 公众覆盖率 。 开展以县 为单位的全 国自然灾 害风险与减 灾能力调 查 , 建设 国家自然灾 害风险数据 库 , 形成 支撑 自然 灾害 风 险管理的 全要 素数据资 源体系 。完善国家 、区域、社 区自然灾 害综合风 险评 估指标体 系和技术 方法 , 推 进自 然 灾害综合风 险评 估、隐患排 查治理。 推进综合 灾情和救 灾信息报送与 服务 网络平 台建设 , 统筹发展 灾害信息 员队伍 , 提 高政府灾 情信息报 送与 服务的全面 性、及时性 、准确性和 规范性 。完善重特大 自然灾 害损 失综合评估 制度和技 术方法体 系。探索 建立 区域 与基层社 区综合减灾能力 的社会化评估 面普及 。防灾减 灾科技和
教 育 水平 明 显提 升 。

自然灾害监测体系研究4篇(重大自然灾害监测评估问题与对策)

自然灾害监测体系研究4篇(重大自然灾害监测评估问题与对策)

自然灾害监测体系研究4篇(重大自然灾害监测评估问题与对策)自然灾害监测体系研究4篇重大自然灾害监测评估问题与对策自然灾害监测体系研究摘要:我国减灾空间信息资源应以共享为核心,以建立减灾空间数据信息共享机制为重点,加强我国对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宏观协调,打破部门和单位的界限,激活现有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充分利用现代化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全面整合、优化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立我国防灾减灾空间数据信息基础设施,为我国防灾减灾服务。

关键词监测体系自然灾害灾害自然灾害监测体系研究:重大自然灾害监测评估问题与对策1自然灾害监测评估对空间数据的需求1.1自然灾害监测评估技术框架大多数情况下,自然灾害不以单一灾种出现,往往会以灾害链的形式存在,一种自然灾害会引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现象,形成灾害链。

常见的灾害链有4种,即台风-暴雨灾害链、寒潮灾害链、干旱灾害链和地震灾害链(史培军,2002),因此,对致灾因子的监测需要结合灾害链形成演化的特点,对致灾因子的强度、频率、持续时间、区域范围、起始速度、空间扩展、重现期等指标进行监测。

承灾体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监测的目的是对人类、财产、资源等脆弱性进行评估评价。

灾情监测指标包括生命线、生产线、城乡住房、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损失破环情况,为人员受灾情况和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灾害社会影响评估提供空间信息支撑。

在以上基础上,利用数据处理、信息挖掘、灾害模拟与仿真、灾害应急监测、空间数据管理和智能决策等技术,通过集成转化空间数据应用处理和服务的先进成果,围绕防灾、抗灾、救灾不同阶段的需求,开展自然灾害风险评估、自然灾害灾情评估、恢复重建规划与评估,开展灾害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

1.2自然灾害监测评估与空间数据需求传统的地面监测在时效性和覆盖面上局限性比较大,目前,卫星遥感、航空遥感技术已经进入一个能动态、快速、多平台、多时相、高分辨率地提供对地观测数据的新阶段。

随着遥感技术在重大自然灾害领域的应用深度不断扩大和延伸,灾害管理对空间技术应用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民政部关于印发2012年民政工作要点的通知

民政部关于印发2012年民政工作要点的通知

民政部关于印发2012年民政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民政部•【公布日期】2011.12.30•【文号】民发[2012]1号•【施行日期】2011.12.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民政部关于印发2012年民政工作要点的通知(民发〔201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各司(局),全国老龄办,各直属单位:现将《2012年民政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2012年民政工作要点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

民政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力落实国家和地方“十二五”有关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筹备召开好国务院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全面提高民政政策创制和服务管理水平,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应有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一、减灾救灾工作完善救灾政策和管理制度。

推动建立与《自然灾害救助条例》、《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政策。

完善各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各地灾害救助标准。

健全中央和地方救灾资金分担机制。

进一步规范全国救灾捐赠统计,完善灾情报送通报、信息发XXX公开等制度。

研究制定(修订)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和储备物资以及全国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管理办法。

探索建立自然灾害救助评估制度。

与有关部门协作推进政策性农房保险制度建设。

升级改造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

落实灾害应急和救助任务。

切实做好受灾群众紧急救助、过渡性生活救助、因灾倒损农房恢复重建和冬春救助工作。

基于Cite_Space的我国城市防灾减灾研究进展分析

基于Cite_Space的我国城市防灾减灾研究进展分析

26CITY AND DISASTER REDUCTION高俊龙,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研究。

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参加江苏省首届安全韧性城市科研创新大赛并获二等奖,获上海师范大学2023年度“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引言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加剧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长。

根据应急管理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2022年,我国年均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689.5亿元。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中人口和经济等要素的集聚效应愈加明显,城市系统更加复杂,城市各要素的脆弱性和暴露也随之在增加,较小的致灾因子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形成灾害链,对城市造成较大影响。

由此可见,灾害风险已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展城市防灾减灾工作也成为降低城市灾害风险的重要途径。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成立了统筹防灾减灾工作的中央减灾委员会。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法治建设,出台了我国第一部减灾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 2002年的“SARS”事件中,我国的防灾减灾体系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此后不仅设置了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等机构,还出台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以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0—2015年)》等,这些部门和法制法规的出现较大程度上完善了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也标志着我国的应急管理进入了“一案三制”的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应急管理部的设立,以及《“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和《“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等规划的出台更是标志着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进入了现代化的建设进程。

基于Cite Space 的我国城市防灾减灾研究进展分析高俊龙 徐慧 王春阳 陈馨怡27在这一过程中,学者们围绕城市防灾减灾展开研究产出了丰富的成果。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经验集锦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经验集锦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经验集锦北京市民政局;江苏省民政厅;江西省民政厅;云南省民政厅;西藏自治区民政厅;陕西省民政厅【期刊名称】《中国民政》【年(卷),期】2017(000)007【总页数】3页(P49-51)【作者】北京市民政局;江苏省民政厅;江西省民政厅;云南省民政厅;西藏自治区民政厅;陕西省民政厅【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在日前召开的2017年全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会议上,北京、江苏、江西、云南、西藏、陕西等6省(区、市)分别就基础性防灾减灾工作开展情况、重大灾害应对、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体系和工程项目建设、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制定出台《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实施办法等方面介绍了经验。

本刊择其精要刊发,希望能为全国其他省市提供借鉴和启示。

首先,突出政策创制,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体系化水平。

一是完善应急救助预案体系。

建立市、区、街三级应急救助预案体系,规范应急救助过程中各部门的职责及处置程序。

二是规范应急救助指挥机制。

明确全市突发事件应急救助指挥中枢的成员构成、突发事件处置流程和工作规则。

三是强化应急救助保障机制。

规范基层灾害救助项目、标准、程序,建立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动态灾害救助标准。

第二,突出基层基础,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标准化水平。

一是提高社区减灾工作标准化水平。

建立与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评选相对应的市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评比机制。

二是提高基层备灾工作标准化水平。

结合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延伸指导有条件的社区、家庭储备必要应急物资。

三是提高基层救灾工作标准化水平。

明确市、区、街的民政部门和社区在救灾应急工作中的各项职责。

第三,突出科技引领,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信息化水平。

一是利用信息技术打造现代化灾情信息流。

普及手机APP移动报灾,建立市、区、街、社区灾情信息实时传输网络。

二是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数字化的救灾物资储备系统。

通过手机、电脑终端实时掌握全市各救灾物资储备库物资采购、保管和发运等情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编制和实施《规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综合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构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全面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迫切需要,对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好《规划》实施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将本规划内容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逐级落实工作目标和任务。

对《规划》中涉及的建设项目,要认真做好前期工作,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投资,并按程序报批后实施。

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规划》的指导、支持和协调,共同落实《规划》任务。

国家减灾委员会要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中期进展评估和总体实施情况要向国务院报告。

国务院办公厅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2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编辑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划。

现状与形势(一)“十一五”期间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南方低温雨雪冰冻、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特大灾害接连发生,严重洪涝、干旱和地质灾害以及台风、风雹、高温热浪、海冰、雪灾、森林火灾等灾害多发并发,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面对严峻灾害形势,有关各方密切配合,高效有序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大力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防灾减灾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不断完善。

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减灾委员会或减灾救灾综合协调机构,防灾减灾综合协调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修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等法律法规。

二是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形成。

气象、水文、地震、地质、农业、林业、海洋、环境等各类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和预警预报系统进一步完善,天气和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初具规模,山洪、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进一步完善,台风早期预警水平得到提高,农林病虫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的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加强。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星和风云三号A星、风云二号E星成功发射,卫星减灾应用业务系统初步建立。

三是自然灾害工程防御能力稳步提升。

实施了防汛抗旱、危房改造、饮水安全、公路灾害防治等重大工程,大江大河防洪能力进一步提高,重点防洪保护区基本达到规定的防洪标准,人口密集区、大中城市及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得到初步治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扎实推进。

四是重特大自然灾害应对能力大幅提升。

以应急指挥、抢险救援、灾害救助、恢复重建等为主要内容的救灾应急体系初步建立。

应急救援、运输保障、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卫生防疫等应急能力大大增强,有效应对了地震、干旱、泥石流等一系列重特大自然灾害,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五是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对自然灾害发生、发展机理和演变规律的研究进一步深入,灾害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应急处置等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遥感、卫星导航与通信广播等技术在重特大自然灾害应对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关防灾减灾科研机构相继成立,科技支撑平台逐步形成。

六是防灾减灾人才和专业队伍逐步壮大。

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专兼结合的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初步形成,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民警、民兵预备役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防火等专业队伍不断壮大,建立了50余万人的灾害信息员队伍,防灾减灾救灾队伍建设全面推进。

七是防灾减灾社会参与程度显著提高。

防灾减灾社会动员能力和社会资源整合能力明显增强。

在重特大自然灾害面前,社会各界踊跃奉献爱心,积极投身抢险救援、生活救助、生命救治和恢复重建,海内外和衷共济,形成了合力防灾减灾的良好氛围。

国家将5月12日设立为“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逐步推广,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明显提升。

八是防灾减灾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化。

我国与国际组织、机构以及有关国家政府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

在上海合作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中非合作论坛和中日韩区域合作等框架下,建立了防灾减灾合作机制和行动计划。

我国政府积极援助遭受重特大自然灾害的国家,履行了防灾减灾国际义务,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国际影响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十二五”时期我国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挑战和机遇。

“十二五“时期,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形势严峻。

干旱、洪涝、台风、低温、冰雪、高温热浪、沙尘暴、病虫害等灾害风险增加,崩塌、滑坡、泥石流、山洪等灾害仍呈高发态势。

自然灾害时空分布、损失程度和影响深度广度出现新变化,各类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难以预见性日显突出。

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人口密度增加,基础设施承载负荷不断加大,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影响日趋严重;广大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设防水平偏低,农村居民抵御灾害的能力较弱。

自然灾害引发次生、衍生灾害的风险仍然很大。

“十二五”时期防灾减灾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一是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密度、预警预报精度以及信息传播水平和时效性需进一步提高。

二是部分城乡基础设施设防标准偏低,避难场所建设滞后,防灾减灾能力仍相对薄弱。

三是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种类、数量难以满足救灾需要,救灾应急装备、技术手段、通信和应急广播设施等比较落后,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是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滞后,部门之间、区域之间协作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培训体系亟待完善,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面对严峻的灾害形势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将防灾减灾工作作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减轻灾害风险列为政府工作的优先事项,防灾减灾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同时,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防灾减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各界积极主动参与防灾减灾,为开展综合减灾工作创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十二五”时期,防灾减灾工作需要立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规划综合防灾减灾事业发展,加速推进各项能力建设,不断完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统筹考虑各类自然灾害和灾害过程各个阶段,综合运用各类资源和多种手段,努力推动防灾减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城乡区域建设相结合、与应对气候变化相适应,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全面加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坚持各级政府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组织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防灾减灾。

以人为本,依靠科学。

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作为防灾减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科技进步作为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支撑。

预防为主,综合减灾。

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风险调查、工程防御、宣传教育等预防工作,坚持防灾、抗灾和救灾相结合,综合推进灾害管理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工作。

统筹谋划,突出重点。

从战略高度统筹谋划防灾减灾工作,着力推进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夯实基础,循序渐进,讲求实效,优先解决防灾减灾领域的关键和突出问题。

(三)规划目标。

1.基本摸清全国重点区域自然灾害风险情况,基本建成国家综合减灾与风险管理信息平台,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统计核查和信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2.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在同等致灾强度下较“十一五”时期明显下降,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控制在1.5%以内。

3.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在土地利用、资源管理、能源供应、城乡建设和扶贫开发等规划中体现防灾减灾的要求。

4.自然灾害发生12小时之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

自然灾害保险赔款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明显提高。

灾后重建基础设施和民房普遍达到规定的设防标准。

5.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明显增强,防灾减灾知识在大中小学生及公众中普及率明显提高。

6.全国防灾减灾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结构更加合理,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75万人左右。

7.创建5000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每个城乡基层社区至少有1名灾害信息员。

8.防灾减灾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多灾易灾的市(地)、县(市、区)建立防灾减灾综合协调机制。

主要任务(一)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

加快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完善自然灾害监测网络,加强气象、水文、地震、地质、农业、林业、海洋、草原、野生动物疫病疫源等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建设,强化部门间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完善自然灾害灾情上报与统计核查系统,尤其重视县级以下灾害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各类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密度,优化功能布局,提高监测水平。

健全自然灾害预报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加强自然灾害早期预警能力建设。

加强国家防灾减灾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和航空遥感等系统,推动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在轨“4+4”星座建设,加强静止轨道灾害监测预警凝视卫星建设,提高自然灾害综合观测能力、高分辨率观测能力和应急观测能力。

加强与相关规划的衔接,整合各类卫星应用需求,统筹规划卫星、卫星应用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发展,提高卫星的复合观测能力和地面系统的综合应用能力。

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类民用、军用对地观测手段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提高自然灾害的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多要素、高密度、集成化的立体监测能力和业务运行水平。

(二)加强防灾减灾信息管理与服务能力建设。

提高防灾减灾信息管理水平,科学规划并有效利用各级各类信息资源,拓展信息获取渠道和手段,提高信息处理与分析水平,完善灾情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存储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

论证建立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数据库,完善灾害信息动态更新机制,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标准,保障防灾减灾信息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