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导学案(学生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设计人:李明审核人:时间:
课题: 《曹刿论战》 总 课时
班级:姓名:组: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
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题目解说】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题目是后人所加。本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
战”或“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背景简介]
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
败。
【文本链接】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
(3)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愿动词
(4)肉食者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5)小大之狱古义:诉讼案件、罪案。 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6)虽不能察古义:即使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7)再而衰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8)又何间焉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9)必以情: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
2、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名词作动词
公将鼓之:击鼓,名词作动词用
3、一词多义
故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故克之所以
从民弗从也听从
战则请从跟随
以何以战凭、凭借
必以分人把
必以情按照,根据
之忠之属也的
公将鼓之语气助词可不译
登轼而望之指齐军
4、特殊句式
【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也”,表判断语气。
倒装句:
宾语前置:何以战本应为“以何战”,意思是:凭什么打这一仗
状语后置:战于长勺。 “于长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
省略句:乃入见应为“(曹刿)乃入见(鲁庄公)”
可以一战应为“可以(之)一战”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为“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5、成语
(1)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2)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起来。
(3)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
(4)彼竭我盈:他们的士气已丧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课内探究案】
1、在疏通文意,理清脉络的基础上,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②鲁庄公认为战前的准备是什么?曹刿又是如何评价他的准备的?
③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
④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2、细读全文,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②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品质?
③综观全文,“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④战争过程中,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辙而望之”?
⑤“既克,公问其故”一句在文中是否能够删去?(有什么作用?)知识拓展
1、想一想:曹刿是如何论战的?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2、长勺之战取胜的两个关键原因是什么?鲁庄公真的很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