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地利用效益的甘肃省河西少数民族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以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为例

合集下载

甘肃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定量评价

甘肃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定量评价

甘肃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定量评价
毛笑文
【期刊名称】《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年(卷),期】2006(024)003
【摘要】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4方面构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模型,并选择23个参评因子,对甘肃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空间差异进行定量分析,发现甘肃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有明显的空间差异,认为各地在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方面有待进一步协调.
【总页数】6页(P115-120)
【作者】毛笑文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1
【相关文献】
1.基于土地利用效益的甘肃省河西少数民族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以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为例 [J], 陈彩燕;刘学录
2.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对策 [J], 周亚鹏;许皞;许俊香;崔邢涛;王艳群
3.论江西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基于加拿大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J], 刘洪占
4.管好土地资源破解两难问题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J], 张岱翔;王洪光;燕洪波
5.土地资源大地母亲-必须高度重视我国土地资源的保护、建设与可持续利用问题[J], 赵其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肃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定量评价

甘肃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定量评价

维普资讯
16 1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第 2 卷 4


目标层
准则层
对象层
图 1 土地资源可持续 利用评价模型
Fi Th v lainmo e o u tia l l drs uc s g1 eeau t d l f san be a eo reue o s n
(m2人 )反 映土 地 资源 利 用趋 势 的耕 地 年减 少 率 h / ,
C( , 5 %)反映土地资源构成的耕地 占国土 面积的比
重C ( , 6%)反映土壤肥力特征的年 日照时数 c ( ) 7h 、 年降水量 C ( 8mm)≥1℃活动积温C ( ) 、 0 9℃ 。
12 环境 评 价 .
反 映社会 指标 特征 的指 标 主要 包 括 反 映社 会 发
会等四个方面的协调程度及其产生的整体效应。
1 1 资源评 价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资源评价是通过对土地资源质量和利用状况的
综合评定来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反映资
源指标 B 特征的对象层指标 主要包括反映土地资 源集约利用水平 的公顷农机总动力 C (W/m ) k h 2、 公顷化肥用量 C (g h 2 、 效灌溉面积 比例 C 2 k /m )有 3 ( , %)反映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水平 的人均耕地量 C
C0 %)反映环境污染的单位 面积工业废水排放量 1 ( 、
C lk /m )工业废气排放量 C 2m / m )单位 l gk 2、 ( 1 3k 2 、 (
面积固体废物排放量c 3k /m ) 1 gk 2。 ( 13 经济评价 . 经济评价是从人 口、 粮食 、 土地三者关系及经济 投入与产出等方面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反 映经济指标 B 特征的指标包括反映土地 资源生产 力状况的土地生产率 C 4 元/m )反 映耕地 资源 1( h 2 、 粮食生产力的单位耕地粮食 产量 c 5 k /m )反 1(gh 2 、 映地 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 G PC 6元 / 、 D 1 ( 人)反映 农村富裕程度的农 民人均纯收入 C 元 / )反映 ( 人 、 地区产业结构的非农产业产值 比重C1 %)农业产 8 ( 、

张掖市耕地可持续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张掖市耕地可持续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张掖市耕地可持续集约利用评价研究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

耕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如何实现耕地的可持续集约利用成为张掖市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张掖市耕地的可持续集约利用进行评价研究,以期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发展措施。

首先,我们将对张掖市耕地资源进行分析评价。

耕地资源是张掖市农业发展的基础,要保证耕地资源的可持续集约利用,就需要对其进行科学评价。

我们将从耕地面积、农业生产潜力、土地肥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以了解耕地资源的现状和潜力。

其次,我们将对张掖市农业生产的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

农业生产的集约利用是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通过评价农业生产的集约利用程度,能够了解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我们将从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科技进步等方面进行评价,以了解农业生产的集约程度和存在的问题。

此外,我们还将对张掖市农业生产方式进行评价。

农业生产方式直接关系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要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必须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广科学的、节约的农业生产模式。

我们将分析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存在的问题,并评价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可行性和适应性。

最后,基于评价的结果,我们将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发展措施。

针对张掖市耕地可持续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将提出改进耕地管理、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加强科技支撑等方面的建议。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推动张掖市耕地的可持续集约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张掖市耕地可持续集约利用的评价研究是非常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价和合理的改进措施,才能实现张掖市耕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张掖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综上所述,评价张掖市耕地可持续集约利用是一项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通过评价农业生产的集约利用程度,可以了解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发展措施。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经济系统评价分析——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经济系统评价分析——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
人均消费量 , P 为第 种物 品的平 均生产 能力 。在计算 生态 足迹时 , 一般 分为核算生物资源消费部分 和能源消耗部分。
P , 一
生物资源消费足迹计 算方法 :
, 中E 式 E
其 他省 市地 区 相 比较 为缓 慢 , 临 着 经济 增 长上 的 巨大 压 面 力 。在西部 大开发的背景下 , 临夏生态 环境保 护也面 临巨大
统 计 数据进行定 量分析 , 量评 价 临夏州 的 可持续 发展 状况 , 定
并 预测未来 发展趋 势 , 以期 为临夏州可持 续发展 战略 的规 划
计算过程 由生 物 资 源 和 能 源 的消 费 组 成。从 20 — 04 20 08年统计年鉴 中选择 临夏州生 物资源 的生产量 和人 口数 等变量数据 J计算 出 临夏州 生态 足迹生 物 资源账户 , , 将 生 物资源分为 农产 品、 产 品 、 产 品 、 林 水 肉食 品、 菜等 类 。 蔬 能源消费主要考 虑煤 、 油 、 石 电力 等。各种生 物资 源和能 源 消费的足迹构成 了整个 地 区的生 态足迹 。在计算 中把人类 使用 的生物生 产面 积分为 6种 。为 了使计算结 果可 以进行
挑 战。 目前 , 临夏州 P E 人 口、 源 、 R D( 资 环境 和发展 ) 系统 间 矛盾 日益尖锐 , 已成 为落 实科 学发 展 观的瓶 颈 , 直接 威胁 到 地 区生态安 全。如何在 保持 经济 又好 又 快发 展 的同时避 免 对 生态 环境 的破 坏 , 实现经济 与生态 的协调 可持 续发展成 为 临夏州 发展 中面临的一个迫切 问题 。
21年 1 01 月
第2 4卷第 1 期
黑龙 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Ju a o el gi gV ct nl ntu f cl6 a E g er g o r l f i nj n oai a Istt o E oo cl ni ei n H o a o ie n n

基于生态占用模型的甘肃省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

基于生态占用模型的甘肃省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

从生产 的角度对甘肃省 20 年的生态占用进行计算,并与其生态容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05 05 2 0 年甘肃省的人均生态占用为 2. 4h 2 m。 而人均生态容量为 11h。 .5m,人均生态赤 字高达 11h。 载 9 . % .1 ,超 m 85 。这说 明甘肃省对 自 8 然资 源的开发利 用程度 已大
t . l m2 o e o  ̄n 85 % . e ef u e d c t a eu eo au a e o c so n s r v n e h e n g e t x e d n s o 11 h , v f a g 9 . 8 Th s g r si i ae t t h s f t r l s u e fGa u P o i c a b e r al e c e i g i l i n h t n r r s y t e o o ia a a i . n s r v n e e e o me t s o sa n b e c l g c l p ct Ga uP o i c ’ d v l p n t u t i a l . c y S in s
el t su eo e o e . c r igt c lg clfo i e r t o s t ri ecluae n u P ic ’ c lgc l rf c t s fter su c s Ac odn ee oo ia o tr t h oy a d meh d , eat l ac ltdGa s rvn eSE oo ia e i h r h p nt n h c o
F o rn a e ni rd c o n2 0 . d c mp e t t oo ia p ct n2 0 . h eut h we h ti 0 5 Ga s o ti t s do t p o u t ni 0 5 a o a d wi i Ec l gc l p b s i n r h s Ca a i i 0 5 T ers l s o dta 2 0 。 n u y s n

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情况研究——以甘肃省舟曲县城马村为例

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情况研究——以甘肃省舟曲县城马村为例
一是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 目标以及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和全域旅游标杆村创 建工作的要求,按照功能配套原则,做好前期建设规 划,努力把城马村打造为乡村旅游的标杆村。二是坚 持从全局出发,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一十百千万”工 程等平台,多方发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 产和生活水平,提高群众幸福感。三是突出生态文明 小康村建设重点。 在保留传统民宅建筑风格的基础 上,建设生态农田石墙、乡村文化记忆墙、休闲凉亭等 特色建筑,将传统文化和特色民俗文化有机融入整体 环境,实现规划与实施的衔接。 3.2 突出本村特色优势
2 城马村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城马村在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 成绩,但在建设和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 在以下方面。 2.1 村集体经济力量薄弱
村集体经济是农村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影 响生态文明小康建设的难点。城马村集体经济仅依靠 农业科技大棚收入和入股甘肃省舟曲县藏珍科技生
城马村始终着眼优化提升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 居旅游专业村。
一是提升村庄品味,打造特色景观。充分利用当 地石头资源, 在保留传统民宅建筑风格的基础上,科 学设计,合理规划,建设生态农田石墙、乡村文化记忆 墙、十二生肖石雕、休闲凉亭等特色建筑,将传统文化 和特色民俗文化有机融入整体环境。二是加强基础设 施建设。 开展以村庄环境整治为目标的基础设施建 设,实施农户“七改”工程 216 户,硬化村道 2 000 m2,
物有限公司 50 万元按 6%比例分红, 经济收入来源 渠道少,可支配资金不足,直接影响村干部干事创业 的积极性,导致整体谋划推动的积极性不高,制约村 级组织干事创业的激情,进而影响了生态文明小康村 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 2.2 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乡村公路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曲瓦、尕瓦、 阴山、 阳山至岭坝通村公路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建造, 峰代路尚未通车, 造成村内两个观光点之间通行不 便。从建设全域旅游标杆村的长远目标来看,交通已 成为制约当地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二是乡村旅游配 套基础设施不完善。 近年到村旅游和观摩人数增加, 村内的餐饮住宿已经不能满足游客需要。成熟的农家 乐、游客服务中心还未建成,满足吃、住、行、游、购、娱 等基本旅游要素的配套服务设施还未建立,导致旅游 观光带动乡村经济增长的效果不明显。三是农村生态 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没有农村生活污水收集 处理设施。通过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城马村修建了 水冲式厕所,但由于地形复杂,铺设管道困难,污水直 排的问题严重。 随着生活条件和农民习惯的改变,城 马村生活污水量大、来源杂、增长快、集中处理难,已 逐步成为环境污染治理的一大难题。 2.3 富民产业需要进一步提质增效

甘肃省土地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的综合评价

甘肃省土地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的综合评价

甘肃省土地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的综合评价
谢宗棠;刘宏霞
【期刊名称】《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9(030)004
【摘要】文章构建了甘肃省土地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相关分析和模糊数学方法对土地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在研究中选取了土地资源的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及社会可接受性5个方面32个单项指标进行评价,根据各指标相关系数确定指标权重,依据S型隶属度曲线计算各指标的隶属度.采用指数和公式计算各年度的综合指标值,进行综合评价甘肃省土地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状况.结果显示,甘肃省土地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状况在1990-2007年期间呈上升趋势,土地质量状况向好的方面转变.
【总页数】7页(P77-83)
【作者】谢宗棠;刘宏霞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30;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1.2
【相关文献】
1.基于土地利用效益的甘肃省河西少数民族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以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为例 [J], 陈彩燕;刘学录
2.湖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综合评价研究 [J], 刘伟;张巧龄;夏岩
3.甘肃省土地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研究 [J], 柴海珍;;
4.甘肃省土地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研究 [J], 柴海珍
5.基于熵权法的团风县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性评价 [J], 连梦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少数民族地区自然保护区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以肃南县、天祝县为例

少数民族地区自然保护区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以肃南县、天祝县为例

少数民族地区自然保护区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以肃南县、天祝县为例王零;车克钧;蒋志荣;汪有奎【摘要】计算分析了肃南县、天祝县2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在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区域内2009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赤字和万元GDP生态足迹.在进行生态承载力计算时,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对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12类地类按生态足中的6类生物生产性土地进行了重新归类.结果表明:肃南县和天祝县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生态承载力都出现赤字,人均生态赤字分别为3.164 4 hm2和0.074 7 hm2;由于祁连山保护区所在各县(区)进出口贸易量较小,所以进出口贸易对计算生态足迹的影响较小;2个区域人均万元GDP生态足迹分别为1.9836 hm2和2.175 9 hm2,均大于甘肃省2009年的1.902 3 hm2;研究区2009年的发展模式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状态.【期刊名称】《甘肃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46)006【总页数】7页(P122-128)【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自然保护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作者】王零;车克钧;蒋志荣;汪有奎【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兰州730070;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张掖734000;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兰州730070;甘肃白龙江林业管理局,甘肃兰州 730000;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兰州730070;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张掖7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24生态足迹的概念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 William Rees和Mathis Wackernagel于1992年提出[1-3].作为一种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定量综合性指标,它通过计算一个地区维持资源消费和废弃物吸收所需要的生产性土地面积(即生态足迹)与该地区实际的生产性土地面积(即生态承载力)的差值得到该地区的生态盈余/赤字,从而评价该地区人们对自然资源或能源的利用情况,判断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程度.生态足迹概念自1999年引入国内后,相关研究在国内迅速开展,在研究方法上不断改进,研究范围上不断扩展,从全国、省、市、县、乡镇、家庭以及个人等尺度上都进行了研究,领域亦涉及林业、农业、旅游业、交通、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等各个方面[4-10].基于生态足迹研究方法中专门以少数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的较少,仅以新疆、青海、西藏、甘肃临夏州等地为例作过研究[7],研究尺度相对较大.以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报道在国内比较少见,仅有戴科伟等[11]对鹞落坪、赛武当、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研究,但研究中未能考虑自然保护区各种土地类型与生态足迹计算中生物生产性土地土地的差异.对少数民族地区自然保护区生态足迹的研究,在国内文献中没有找到相关记载.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保护区内,由于受少数民族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双重影响,其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和结果会有很多不同.本研究依据肃南、天祝2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在祁连山保护区区域内实际管理现状和生态足迹中关于生物生产性土地的定义,对研究区内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各地类按生态足迹中6类生物生产土地进行了重新归类后,计算分析了研究区域内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以及生态赤字/盈余状况,以期为2个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1 研究背景任何已知人口(大到全球、国家,小到乡村、个人)的生态足迹是提供生产这些人口使用的可再生资源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和渔业用地面积,并且包括建设用地和吸收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用地.通过与生物承载力(某地或国家的可用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土地和水域)相比较,生态足迹账户可以判断一个国家、地区或者全世界是否按生态方式生活.根据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共同完成的《中国生态足迹报告》中显示,以目前的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程度,中国占用了世界生态容量的15%,是其自身生态容量的2倍.1.1 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在生态足迹计算中,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费项目被折算为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化石能源土地和水域等6种生物生产土地类型.基于这6类生产土地类型,生态足迹计算主要由2部分组成:生物资源的消费(主要是农产品和木材)和能源的消费.生态足迹计算模型的一般表达式[12]:式中:EF表示研究区域总生态足迹(hm2);i表示消费类型;EFi表示第i项消费品的生态足迹;ri表示第i项消费品所占用土地类型的均衡因子;Ci表示第i项消费品的消费量(kg);Pi表示第i项消费品的世界平均产量(kg/hm2);ef表示人均生态足迹(hm2/人);N 表示研究区域内总人口(人).1.2 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生态承载力模型的一般表达式为[12]:式中:EC表示研究区域总生态承载力(hm2);j表示消费类型;ECj表示第j类土地利用类型的生物供给(hm2);rj表示第j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均衡因子;Aj表示第j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实际面积(hm2);Yj表示第j类土地利用类型的产量因子;ec表示人均生态承载力(hm2/人);N 表示研究区域内总人口(人).1.3 生态赤字计算模型生态赤字计算模型具体如下[12]:式中:ED表示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ed表示人均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1.4 万元GDP生态足迹万元GDP生态足迹是指产生每万元GDP所需要的资源和能源所占用的生产性土地面积,即生态足迹的数量[8].万元GDP生态足迹数值越大表示对资源的利用率越低,反之资源利用率越高.万元生态足迹可用公式表示为:2 研究区概况肃南和天祝2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境内.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境内祁连山北坡中、东段,地理位置位于E97°25′~103°46′、N36°43′~39°36′,南沿祁连山主脉与青海省接壤,西至肃南县界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相邻,东至天祝县界与甘肃连城自然保护区相连,北至祁连山森林分布下线与河西走廊相邻,行政区划包括天祝、肃南、古浪、凉州、永昌、山丹、民乐、甘州八县(区)的祁连山林区部分地区,包括22个自然保护站,东西长600km,南北宽50~120km.由于保护区内人为活动频繁,牧畜超载,形成了以天祝县为主的保护区东部农林镶嵌的现象和以肃南县为主的西部林牧交错的现象,农、林、牧矛盾十分突出.肃南县和天祝县在保护区面积分别占各县面积的83.55%和63.54%,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5.22%和17.12%.据2010年调查统计,保护区现有居民14.9万多人,其中农业人口13.7万人,占92.0%,非农业人口1.2万人,占8.0%.肃南县和天祝县在保护区内的人口分别占各县总人口的72.35%和44.75%,占保护区总人口的17.72%和64.36%(表1).从土地面积比例和人口比例可以看出,通过研究以肃南县为代表的保护区西部和以天祝县为代表的保护区东部,可较为准确反映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整体状况.表1 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各县面积及人口统计Tab.1 The area and population statistics of all counties in Qilian Mountain nature reserve所在县各县面积/km2在保护区面积/km2各县在保护区面积占本县面积比例/%在保护区所占面积比例/%各县在保护区人口/人各县总人口/人人口占本县总人口比例/%人口占保护区总人口比例/%保护区61 131.12 26 530.00 149 560 2 847 923肃南县 23 887.00 19 956.50 83.55 75.22 26 496 36 623 72.35 17.72天祝县 7 149.80 4 543.10 63.54 17.12 96 659 216 000 44.75 64.63其他 30 094.32 2 030.40 6.75 7.65 26 405 2 595 300 1.0217.663 研究方法3.1 数据来源本研究的各类土地数据主要来源于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经济类数据来自于《肃南县统计年鉴2009年》、《天祝藏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提要—2009》、《甘肃省古浪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2009年度》、《民乐县统计年鉴2009》和《甘肃发展年鉴2010》.计算过程中,参数选择均来自相关参考文献,人口数据来源于相关年鉴和2010年调查.3.2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各地类的处理依据调查掌握的肃南、天祝县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区域内实际管理现状和生态足迹中关于生物生产性土地的定义,对研究区内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13类地类中和生物生产性土地有关的12类地类进行了重新归类(表2):3.2.1 草地由于研究区内一地两证(同一地块既有林权证又有草原证)的存在,故将调查显示发挥主导牧草地作用的林业区划为灌木林地、未成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的地类划分为生物生产性土地中的草地.林业上区划的牧草地产量极低,草场退化严重,实际作为草地放牧的比例反而很低,对生态足迹供给的贡献很小,将其放入草地按统一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计算会夸大生态承载力的数值.3.2.2 化石燃料用地由于保护区所有森林、林地、林木都是生态公益林,且保护区范围内没有其它经济林.按照生态足迹计算中对化石燃料用地是指吸收人类排放出来的CO2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的定义,将保护区所有的林地都归到生物生产性土地中的化石燃料用地中,用来吸收人类排放出来的CO2,发挥碳汇的作用.在计算能供给的生态足迹即生态承载力时,产出因子的确定应根据这部分林地发挥的实际碳汇量来计算,但在生态足迹计算时并没有考虑这部分面积,故产出因子暂时按0计算.除去林地中划分到草地中的地类,将有林地和疏林地划到生物生产性土地中的化石燃料用地.3.2.3 耕地按照耕地是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类型的定义,将研究区的耕地和苗圃地都按生物生产性土地中的耕地对待.虽然苗圃地和耕地有很大差别,但由于苗圃地只占耕地的0.3%不到,不会影响计算结果,所以和耕地归为一类.3.2.4 水域将研究区水域按生物生产性土地中水域对待.但研究区水域中几乎没有任何鱼类,生物生产量极低,可以忽略不计,故在计算水域的生态足迹供给时其产量因子按0计算.3.2.5 建筑用地将研究区的林业辅助生产用地和建设用地按生物生产性土地中的建筑用地对待.表2 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统计Tab.2 Biological productive area hm2生态足迹中生物生产性土地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地类面积10 195.7 30 977.8耕地耕地 10133.9 30 918.0苗圃地 61.8 59.8小计36 5893.3 215 203.9灌木林地 334 707.7 212 579.5草地未成林地 1 347.1 257.5无立木林地 0.0 632.1宜林地 29 838.5 1 734.8小计0.0 0.0林地有林地 0.0 0.0疏林地 0.0 0.0水域水域81 318.0 2 134.5小计2962.1 3057.7肃南县天祝县小计120 740.3 74 128.4化石燃料用地有林地 104 212.1 72 546.3疏林地建筑用地林业辅助生产用地 21.2 0.0建设用地 2 940.9 3 057.7小计16 528.2 1 582.13.3 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自从生态足迹概念产生后,对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的研究和计算一直没有间断,但都是在相对较大的区域上的研究,而且由于研究方法的差异,影响计算结果的可比性.由于没有具体到本研究区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为了使研究结果更有可比性,本研究采用目前大多研究中采用的国际标准均衡因子和中国各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的产量因子[13].同时考虑到研究区现状对产量因子做了处理,水域按0计算,化石能源地按0计算,结果如表3所列.4 生态足迹计算及分析4.1 生态足迹计算按公式1~4计算2009年肃南县、天祝县在保护区区域内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和万元GDP生态足迹.由于研究区进出口贸易量不大,加之没能获取到详细的进出口贸易数据,故在计算生态足迹时没有对消费进行贸易调整.表3 不同土地类型均衡因子及产量因子Tab.3 Equivalence factor and yield factor1.1 0 2.8 1.66草地 0.5 0.19林地 1.1 0.91建成地 2.8 1.66水域 0.2 0化石能源地土地类型均衡因子产量因子耕地计算肃南县在保护区区域人均生态足迹(ef)时,用全县的统计资料计算出全县的人均生态足迹替代,从表1的统计看,肃南县在保护区区域面积占本县面积的83.55%,在保护区内人口占本县人口的73.35%,所以这种替代的误差较小.计算天祝县在保护区区域人均生态足迹(ef)时,尽量用全县农村人口的统计资料计算人均生态足迹替代,从表1的统计看,肃南县在保护区区域面积占本县面积的63.545%,在保护区内人口占本县人口的44.75%,在计算中尽量只考虑农村人口时这种替代基本能反映研究区实际情况.在计算研究区生态承载力时各类土地面积和人口均用在保护区区域内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土地数据(表2)和最新调查的人口数据.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采用的国际标准均衡因子和中国各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的产量因子(表3).参考岳东霞等对甘肃省生态足迹发展趋势研究中的预测(y=0.005 9x2-0.040 5x+1.088 2)和莫琪江对甘肃2006年生态足迹的研究[14-15],推算甘肃省2009年人均生态足迹,和研究区进行比较,计算结果如表4~5所列.表4 2009年肃南县在祁连山保护区区域生态足迹计算总结Tab.4 The footprint of Sunan County in Qilian Mountains nature reserve in 2009数据来源:土地面积来源于保护区2008年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生态足迹计算所需数据来源于《肃南县统计年鉴2009年》;保护区内人口2010年调查,全县人口来自于肃南县统计年鉴.祁连山保护区水域内生产的水产品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产出因子按0计算;甘肃省2009年人均GDP来自甘肃省发展年鉴2010;甘肃省2009年人均生态足迹来自参考文献[14-15].类型生态足迹人均总面积/(hm2·人-1)均衡因子均衡面积类型生态承载力人口/人人均总面积/(hm2·人-1)产出因子均衡面积/(hm2·人-1)化石能源 0.220 1 1.1 0.242 1 CO2 的吸收26 496 4.556 9 0 0.000 0建筑用地 0.000 2 2.8 0.000 5 建筑用地 26 496 0.111 8 1.66 0.519 6耕地 0.439 0 2.8 1.229 1 耕地 26 496 0.384 8 1.66 1.788 6草地 9.747 9 0.5 4.873 9 草地 26 496 13.809 4 0.19 1.311 9林地 0.004 0 1.1 0.004 4 林地 26 496 0.000 0 0.91 0.000 0水域 0.2 0.000 0 水域 26 496 3.069 1 0 0.000 0总面积 6.350 1 总面积 26 496 3.620 1甘肃省2009年人均GDP=12 872元0.988 5甘肃省2009年人均生态足迹 2.4486 减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0.434 4甘肃省万元人均GDP生态足迹 1.9023 总的可利用面积 3.185 7人均GDP=32 013元人均生态赤字 3.164 4万元人均GDP生态足迹 1.9836 万元人均GDP生态赤字表5 2009年天祝县在祁连山保护区区域生态足迹计算总结Tab.5 The footprint of Tianzhu county in Qilian Mountains nature reserve in 2009生态足迹计算所需数据来源于《天祝藏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提要—2009》;为了更符合实际,天祝县统计资料选取农村部分进行统计计算.类型(hm2·人-1)均衡因子均衡面积/(hm2·人-1生态足迹人均总面积/ 类型)生态承载力人口/人人均总面积/(hm2·人-1)产出因子均衡面积/(hm2·人-1)化石能源 0.180 9 1.1 0.199 0 CO2 的吸收96 659 0.766 9 0 0.000 0建筑用地 0.000 0 2.8 0.000 1 建筑用地 96 659 0.031 6 1.66 0.147 0耕地 0.123 6 2.8 0.346 2 耕地 96 659 0.320 5 1.66 1.489 6草地 2.308 5 0.5 1.154 2 草地 96 659 2.226 4 0.190.211 5林地 0.001 5 1.1 0.001 7 林地 96 659 0.000 0 0.91 0.000 0水域 0.2 0.000 0 水域 96 659 0.022 1 0 0.000 0总面积 1.701 1 总面积 96 659 1.848 2甘肃省2009年人均GDP=12 872元减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2.080 3 0.221 8甘肃省2009年人均生态足迹 2.448 6 总的可利用面积 1.626 4甘肃省万元人均GDP生态足迹 1.9023 人均生态赤字 0.074 7人均GDP=7 818元万元人均GDP生态足迹 2.175 9 万元人均GDP生态赤字图1 研究区生态足迹各组分盈余/赤字Fig.1 The ecological surplus/deficit of 6footprints4.2 结果与分析肃南县2009年的人均生态足迹6.350 1hm2大大高于甘肃省同期人均生态足迹2.448 6hm2,反映出这一区域人民生活水平较高,消费各种生物产品、农业资源和享有各类服务的绝对量相应高出甘肃省平均水平很多.万元人均GPD生态足迹为1.983 6 hm2高于甘肃省同期万元人均GPD生态足迹1.903 2hm2,显示这一区域人们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于甘肃省平均水平.天祝县2009年的人均生态足迹1.701 1hm2低于甘肃省同期人均生态足迹.反映出这一区域人民生活水平在2009年低于甘肃省平均水平.万元人均GPD生态足迹为2.175 9hm2高于甘肃省同期水平,显示这一区域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也低于甘肃省平均水平.肃南县人均生态足迹中的草地贡献了4.873 9 hm2,占总的生态足迹6.3501hm2的76.75%,这与肃南县的生产实际相符.而生态足迹供给(生态承载力)中草地的贡献只有1.311 9hm2,草地部分的生态赤字达3.562 0hm2,是草地能供给的2.7倍,反映了肃南县2009年超载放牧非常严重.天祝县人均生态足迹中的草地贡献了1.154 2hm2,占总的生态足迹1.701 1hm2的67.85%,这与天祝县的生产实际相符,而生态足迹供给中草地的贡献只有0.211 5 hm2,草地部分的生态赤字达0.942 7hm2,是草地能供给的4.5倍,反应出天祝县2009年超载放牧比肃南县更严重.肃南耕地和建筑用地生态足迹都有盈余,这与肃南县实际情况相符,肃南县是牧业县,农业比重相对较低.天祝县耕地生态足迹贡献有很大盈余,盈余1.143 5hm2,是生态足迹耕地需求0.342 6hm2的3.3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在计算生态足迹需求时,由于天祝县近些年大力发展大棚种植,大大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其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大大高于本文所利用的因子,采用本文的均衡因子就无形中缩小了生态足迹耕地需求;二是在计算生态足迹供给时,大量的耕地为林间空地、陡坡地,受降雨和低温的影响,其均衡因子和产出因子应该远远小于本文所采用的因子,这就夸大了生态足迹的供给.2个原因,一个缩小了分母而另一个曾大了分子,使得结果与实际相差更大,实际情况中盈余不大或有赤字.甘肃祁连山国际级自然保护区辖区面积大部分由肃南县和天祝县组成,其面积比例合计达92.35%,两县在保护区范围内人口比例合计达82.34%.通过研究以肃南县为代表的保护区西北部和以天祝县为代表的保护区东南部,即可较为准确反映祁连山保护区整体状况.对研究区内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中12类地类按照生态足迹计算中6类生物生产性土地进行进行了重新归类后,使得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但这种分类在其它少数民族地区、自然保护区使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本文的分类只提供了一种思路. 肃南县和天祝县在保护区区域内生态承载力都出现赤字,人均生态赤字分别为3.164 4hm2和0.074 7hm2.由于这两个区域进出口贸易量相对较小,所以进出口贸易对计算生态足迹的影响较小,因此只能是通过消耗保护区内自然资源来弥补生态赤字.因此,可认为研究区2009年的发展模式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6].这种不可持续的状态是由地方政府发展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即保护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或者说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造成的.要发展林业、保护生态,就要加大保护区辖区农牧民的投入,加快保护区内重要生态区,即核心区和缓冲区农牧民转移安置.同时加大对保护区实验区的生态补偿力度,降低保护区农牧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减小生态赤字最后达到生态盈余.研究区万元GDP生态足迹均大于甘肃省2009年的的值,说明这2个区域内人们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于甘肃省平均水平.总体来说,以肃南县为代表的保护区西北部生态赤字大于以天祝县为代表的东南部,这说明保护区西北部对保护区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比东南部高.这个结果与保护区东南部离省城兰州相对较近,有更多的机会从事其它对自然资源依赖度较低的工作.所以对保护区内农牧民进行各种技能培训,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减轻其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能有效的减少生态赤字.2个县悬殊最大的是草地对生态足迹的供给和需求,肃南县和天祝县生态足迹赤字分别是其承载力的2.7和4.5倍,反映出这2个区域草地超载放牧严重.同时天祝县比肃南县超载严重.这主要是因为保护区内天祝县草地面积小于肃南县,而人口却是天祝大于肃南.但2.7和4.5倍并不能反映超载的倍数,事实上由于在计算中忽略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的牧草地,以及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综合影响,采用本文中的方法计算时,超载的倍数不能准确确定.限于资料缺乏,对生态足迹需求的统计并不全面,所以导致计算结果是一种相对乐观的估计,实际生态赤字会比计算结果大.参考文献[1]Ree W E.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appropriated carrying capacity:what urban economics leaves out[J].Environment and Urbanization,1992,4(2):196-210[2]Wackernagel M,Rees W.Qur ecological footprint-reducing human impact on the earth[J].New Society Publishers,1996:61-83[3]Wackernagel M,Onisto L,Bello P,et al.National natural capital accounting with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con-cept[J].Ecological Economics,1999,29(3):375-390[4]徐中民,程国栋,张志强.生态足迹方法:可持续性定量研究的新方法:以张掖地区1995年生态足迹计算为例[J].生态学报,2001,21(9):1484-1493[5]杨开忠,杨咏,陈洁.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J].地球科学进展,2000,15(6):630-636[6]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J].地理学报,2000,55(5):607-616[7]陈东景,徐中民.生态足迹理论在我国干旱区的应用与探讨:以新疆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1,24(4):305-309[8]徐中民,陈东景,陈志强,等.中国1999年的生态足迹分析[J].土壤学报,2002,39(3):441-445[9]谭秀娟,郑钦玉.我国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与预测[J].生态学报,2009,29(7):3559-3568[10]翟胜,梁银丽,王巨媛.生态足迹模型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0200-0204[11]戴科伟,钱谊,张益民,等,基于生态足迹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承载力评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0(3):462-466[12]Hardi P,Barg S,Hodge T,et al.Measur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eview of current practice[R].IISD:Occasional paper number 17,1997[13]Wackernagel M,Onisto L,Bello P,et al.Ecological Footprints of Nations[R].Toronto: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Local Environmental Initiatives,1997:10-21[14]岳东霞,李自珍,惠苍.甘肃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发展趋势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4,24(3):454-463[15]莫琪江.甘肃省2006年生态足迹计算及分析[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8,43(4):107-102。

西北干旱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以甘肃省古浪县为例

西北干旱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以甘肃省古浪县为例
护方 面 , 持 “ 护水 源 、 治风 沙 、 坚 南 北 中建 绿 洲 ” 针 , 方
随着 人类 活动 的加剧 和对 土地 资源 的不合 理 开 发 利用 , 土地生 态 问题 日益突 出 , 其在 西北干 旱 区 尤 的 河西走廊 地 带更为 明显 。古浪 县位 于 河西走 廊 东
端, 由于人 口数 量 的增加 、 表径 流 的减少 以及 不合 地 理 的牧业 活动 等 , 浪县 出现 了很多 生态环 境 问题 , 古 如水 土流失 、 盐碱 化 、 沙漠 化 和 草 场退 化 等 , 致 荒 导 漠化 土地 面 积 占全 县 总 面 积 的 8 .4 , 于 严 重 59% 处 荒漠 化状态 _ , 8 生态 环境极 其脆 弱 , j 直接影 响到 社会 经 济的可 持续 发展 _ 。本 文从 土地 资源 生态安 全 出 9 J
3 13m 蒸发量 17 3 8m 植 被稀 少 , 林 覆 盖 6 . m, 8 . m, பைடு நூலகம் 森 率仅 为 1 .0 , 态 环 境 脆 弱 。气 候 从 南 到 北 由 49 % 生
理论 体 系等方 面都有 待进 一步 完善 E 目前关 于生 。
态脆 弱 区土地 资源 生 态安 全 评 价 的研 究 , 主要 涉 及
提供决 策支 持 。
1 研 究 区域 概 况 与 数 据来 源
1 1 古 浪 县 概 况 .
古 浪 县位 于甘肃 省 中部 , 西走 廊东 端 , 依祁 河 南
连山, 北靠 腾格 里沙 漠 , 于 3 。9N~3 。4N,0 。 介 70 75 12
境 , 于一种 不受或 少受 威胁 与破坏 的健 康 、 衡状 处 平
对 比分 析 。结 果 表 明 : 浪 县 由 1 9 古 9 5年 和 2 0 0 2年 的“ 险 ” 态转 变为 20 年 的“ 感 ” 态 , 地 资 源 生 态 安 全 状 风 状 09 敏 状 土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以甘肃省为例陈虹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以甘肃省为例陈虹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以甘肃省为例陈虹发布时间:2021-09-02T02:48:06.061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7期作者:陈虹祁沛昕[导读] 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直接或间接地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福利。

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兰州 730070摘要: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直接或间接地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福利。

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对生态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基于甘肃省2010—201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以谢高地等学者提出的“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2007]”为基础,针对甘肃省实际发展状况进行系数修正,得出甘肃省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表。

利用各地类面积的变化衡量甘肃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土地利用变化;甘肃省;动态度;变化率一、研究区概况甘肃位于祖国地理中心,介于32°36′N—42°48′N,92°20′E—108°43′E。

地貌复杂多样,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地形呈狭长状,具有复杂的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

二、研究方法(一)数据来源土地利用数据由甘肃省统计年鉴(2010-2019)整理得到;对于粮食的收购价格可在甘肃粮网上查到;参照国家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017),综合考虑甘肃省的实际情况,将土地分类。

(二)研究方法1、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动态度衡量的是一个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在数量上变化程度。

土地利用动态度的公式为:(三)结果分析1、土地利用变化分析通过分析甘肃省各时段土地利用结构数据表可以看出,2010年—2019年以来,草地的面积有所减少,其他用地的面积有所增加。

草地的变化趋势最为明显,呈持续下降趋势,减少面积为8187900hm2,减幅达58.05%,占比下降了19.23%。

未利用地增长面积为4106700hm2,增幅达21.61%,占比增加了9.65%。

甘肃少数民族自治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甘肃少数民族自治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第2021年第6期(总第538期)No.6,2021Total No.538甘肃少数民族自治地区 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高闽1,孙桂仁2(1.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甘肃 兰州730071; 2.中共民勤县委党校(县行政学校),甘肃 武威733399)[摘要]我国为推动民族、民俗及文化和产业多元融合发展,据实按需设立民族自治区域,意在各少数民族地区能够按照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分析甘肃少数民族自治区现状态势,回顾发展成效基础上,为系统抓好“十四五”谋篇开局,奋力推动该区域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现代化建设先行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甘肃省;民族自治;高质量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F12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043(2021)06-0151-03一、 甘肃省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概况我国少数民族受历史及地理等因素影响,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布状,且主要分布西部地区。

为维护民族团 结、和睦相处、社会稳定。

同时,为尊重、保护、传承及弘扬民族文化,先后设立了自治区、州、县(乡)。

甘肃省自古多民族交错杂居,现有55个少数民族,世居该区域内的少数名族有10个,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为该区域独有。

该区域内包括2个民族自治州(临夏回族和甘南藏族自治州)、7个民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 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东乡族自治县)。

另外,还有35个民族乡(镇)(裕固族乡和土族乡各1个、7个藏族乡、2个蒙古族乡、8个东乡族乡、16个回族乡)。

二、 甘肃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础及 态势甘肃省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和平共处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的目标,各民族地区发挥自身优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严格落实国家少数民族扶持政策,建立信息化监管 平台,完善社会各项保障体系,培育发展特色生态产业,精准扶贫,促使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甘肃省实施精准扶贫的区域模式与可持续途径

甘肃省实施精准扶贫的区域模式与可持续途径

2020年11月总第35卷第11期Nov,2020VOL.35NO.11社科纵横SOCIAL SCIENCES REVIEW甘肃省实施精准扶贫的区域模式与可持续途径李宁苟颖萍席永杰(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50)【内容摘要】新时新形势新,脫贫是全面建小康社会的。

贫困面积大、贫困、贫困人,是全面建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中之,贫困发生贫困具有的区域性。

文基贫困问题的地域生,理贫的域模式,一步善域体、建内导、建地体系,域转型发展,发展,贫困人求的基本要求,实现中华民大复兴5【关键词】贫域模式可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106(2020)11-0058-0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基本要求就是消除贫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1](P83)O2020年是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分析当前形势,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叫甘肃国的西北内陆,地处三大的交汇处,贫困面积大、贫困、贫困人口多、扶贫成本、脱贫大、贫,是国家重的贫困,是全国脱贫的主5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精准扶贫成,全贫困人2018年的111万减少到当前的17.5万,贫困发生率由5.6%下降到0.9%[3],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基5当,前的贫困分布在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干旱地区、高寒阴湿等地区,脱贫基础不牢固,建立长效脱贫机制。

消贫困、贫、创新发展途径,仍是当前甘肃脱贫解困需要着力解决的现实难题°本文基于甘肃的基本地理省情,准确分析贫困问题的地域生,整合贫的域特色模式,充分借鉴脱贫的经验教训,因人因户、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提岀精准脱贫后的发展及建议,新时代全面建小康社会背景下的农村转型发展提供新、新模式5一、甘肃贫困问题的地域生成机制(一)自然环境与区位地理形成禀赋约束第一,地理条件和区位因素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阿坝州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阿坝州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阿坝州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赵铭越;卢银花
【期刊名称】《四川环境》
【年(卷),期】2016(035)003
【摘要】为解决资源对阿坝州经济发展的限制,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通过阿坝州2007~2013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评价其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采用相关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选取17个指标进行评价,首先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再计算指标隶属度与综合指标值,最后综合评价阿坝州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研究结果显示阿坝州土地可持续性在2007~2013年期间呈上升趋势,土地质量状况不断改善.
【总页数】6页(P120-125)
【作者】赵铭越;卢银花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成都611130;阿坝州国资委,四川阿坝州62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25
【相关文献】
1.基于土地利用效益的甘肃省河西少数民族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以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为例 [J], 陈彩燕;刘学录
2.阿坝州土地资源特征及可持续利用对策探讨 [J], 马英;邓良基;凌静
3.基于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的丰都县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J], 郭西南;杨庆媛;杨丽娜;何春燕
4.基于综合评价模型的阿坝州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J], 黄佩
5.基于土地利用效益及其协调度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以玉门市为例 [J], 张文斌;徐海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河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几点看法

对河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几点看法

作者: 杨恕;韩艳梅
作者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出版物刊名: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5-12页
主题词: 河西走廓;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原则;节约用水
摘要:干旱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直接依赖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资源开发利用必须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因素。

本文分析了河西水资源状况。

并以咸海为实例进行了比较,探讨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评价原则,分析了河西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河西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基于GIS的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耕地地力评价研究——以甘肃省肃州区耕地地力评价为例

基于GIS的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耕地地力评价研究——以甘肃省肃州区耕地地力评价为例

基于GIS的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耕地地力评价研究——以甘肃省肃州区耕地地力评价为例崔增团;郭世乾【期刊名称】《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年(卷),期】2012(033)001【摘要】Farmland productivity in Hexi agricultural region of Gansu Province was systematically evaluated, using a method integrating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 GIS) with modern statistical analysis such a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fuzzy mathematics. Taking Suzhou County as study area,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the farmland productivity and the main impact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actors impacting farm land productivity in descending order were soil profile pattern, position of obstacle layer, soil texture pattern, irrigation efficiency , soil saltiness, organic matter, soil layer thickness, altitude, soil obstacle layer thickness, available phosphorus, drainage modulus, soil erosion degree, available potassium. The farmland productivity in Suzhou County can be divided to four grades, of which the area of grade 1 (the best farmland) , grade two, and grade three accounted for 36. 1% , 37.2% , 21.6% of the total farmland area, respectively, while the grade four (the worst farmland) only accounted for 5. 1% . Thus it concluded that the farmland productivity was generally high to suppor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the region.%应用GIS技术,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等现代统计分析技术,以甘肃省肃州区为例,对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其影响该区域耕地地力的主要指标.结果表明,影响该区域耕地生产潜力主要指标顺序依次为:剖面构型>障碍层位置>质地构型>灌溉保证率>土体含盐量>有机质>有效土层厚度>海拔高度>障碍层厚度>有效磷>灌溉模数>土壤侵蚀程度>速效钾.肃州区耕地地力等级可分为四等,一、二、三等地占的比例较大,分别为36.1%、37.2%和21.6%,占总耕地的94.9%,四等地占的比例较小,为5.1%.与国家耕地地力等级对比,肃州区一至四等地,分别对应国家三至六等地,因此,该区域耕地生产能力普遍较高.【总页数】6页(P56-61)【作者】崔增团;郭世乾【作者单位】甘肃省农业节水与土壤肥料管理总站,兰州730020;甘肃省农业节水与土壤肥料管理总站,兰州73002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基于GIS的县域耕地地力评价研究——以江西省乐平市为例 [J], 龙惠芳;郭熙;赵小敏;夏昆;郭大千2.基于GIS技术的耕地地力评价研究——以新疆轮台县为例 [J], 姜婷婷;谷海斌;盛建东3.基于GIS的耕地地力评价研究——以农五师89团为例 [J], 张泽;王桂花;吕宁;李新伟;吕新4.基于GIS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耕地地力评价研究——以天水市麦积区耕地地力评价为例 [J], 吴立忠;郭世乾;张保田5.基于GIS的208年塔城市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J], 杜玉婷; 武红旗; 董庆国; 杨强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西地区水资源利用及耕地面积预测

河西地区水资源利用及耕地面积预测

河西地区水资源利用及耕地面积预测
岳天祥;曲耀光
【期刊名称】《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1(000)001
【摘要】本文通过对河西地区水资源及其转化的现状分析,在计算机上模拟了水资源农业利用率模型;畜牧业,工业和以环境为主的其它用水的累年叠加增长速度模型,并借助已模拟出的技术进步累年叠加增长速度,对河西地区1990年和2000年的农业利用率,水资源在各部门的分配率和分配量以及耕地面积进行了预测.
【总页数】1页(P118)
【作者】岳天祥;曲耀光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273
【相关文献】
1.甘肃河西地区耕地面积变化及利用效益分析 [J], 齐鹏;王晓娇;陈英;张仁陟
2.河西地区开发荒漠能源植物的水资源利用对策 [J], 郭子安;赵雅琼;任珺
3.河西地区灌区水资源利用引起的生态问题及解决措施 [J], 肖登满
4.河西走廊农村地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可持续 [J], 王天俊
5.河西走廊农村地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可持续 [J], 王天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部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西部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西部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桂呈森
【期刊名称】《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土地资源的供给具有稀缺性,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又至关重要,因而必须对其进行保护.本文分析了西北土地资源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三废"污染等问题,提出了大西北开发过程中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及对策.
【总页数】3页(P82-84)
【作者】桂呈森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1
【相关文献】
1.浅析土地资源保护与土地可持续利用 [J], 肖国萍
2.浅析土地资源保护与土地可持续利用 [J], 肖国萍;
3.浅议土地资源保护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 [J], 王晓凤;
4.如何加强土地资源保护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 [J], 齐姗姗
5.西部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制度创新研究——以四川眉山城市土地利用为例 [J], 盖凯程;李俊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发展甘肃河西优势农业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发展甘肃河西优势农业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发展甘肃河西优势农业
马英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信息(上半月)》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甘肃河西的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地处西北内陆,地广人稀,境内地势平坦,有充足的水源,自然条件下,农作物一年一熟制,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籽粒饱满,果实鲜艳,利于作物营养物质积累,气候干燥,脱水快,利于种子储藏。

【总页数】1页(P111-111)
【作者】马英
【作者单位】甘肃省嘉峪关市种子管理站甘肃嘉峪关 7351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甘肃河西地区农业产业化与县域优势主导产业选择 [J], 杜明奎;李凤绩
2.甘肃河西灌溉农业区种业发展的优势和对策 [J], 李文有
3.充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指导农业和农村建设 [J], 李晶; 王长坤; 喻永红
4.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发展生态型商品农业 [J], 詹晓钟
5.依靠农业科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阿拉善制种产业 [J], 马光锐;苏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甘 肃 省 阿克 塞 哈 萨克 族 自治 县 为 例
陈彩 燕 , 刘 学录
(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甘肃 兰州 7 3 0 0 7 0 ) 摘要: 为科学评价 阿克塞县 的土地资 源可持续 利用状况 , 构建 了相应 的评价指 标体 系 , 并 对阿 克塞县 2 0 0 2  ̄ 2 0 1 0 年 的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进行 了综合评价. 结果表 明 : 阿克塞县 的土地利用综 合效益从 2 0 0 2 年的 3 3 . 6 6 1 l增 加到 2 0 1 0 年的 5 0 . 3 8 7 6 , 说明现行 的土地利用规划方针与土地利用 政策有利 于土地 利用综合效益 的进一步提高 ; 阿克塞县土地利用 的经济 、 社会 、 生态 、 环境效益之 间的协调度呈 不协调状 态 ; 土 地利用 的社会效益 和生态效 益分 别从 2 0 0 2 年的 0 . 1 8 9 1 、 0 . 1 7 4 3 减少 到 2 0 1 0年的 0 . 1 7 4 3和 0 . 1 4 8 0 , 土地利用 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 2 0 0 2年 的2 9 . 7 2 0 0 , n 3 . 5 7 7 4 分别增加 到 2 0 1 0年的 4 4 . 3 9 1 2和 5 . 6 7 4 1 , 说 明阿克 塞县土地利用关 系和土地利用 行为越 来越不 和谐 , 片面追求 经济发展 和环境保 护指标 的特征 明显 , 损害了土地利用 中的生态 和社会效益. 关键 词: 土地 利用 效益 ; 可持续利用 ; 评价指标体系 ; 熵值法 ; 阿克塞县
o f l a n d u s e p l a n n i n g a n d l a n d u s e p o l i c i e s wa s c o n d u c i v e t o f u r t h e r i mp r o v e t h e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l a n d u s e e f —
2 0 1 3 年 l O月








第 4 8卷
双 月 刊
第 5 期 J 2 0  ̄1 2 5
J OURNAL 0F GANS U AGRI C UI 、 URAL UNI VERS I TY
基 于 土地 利 用 效 益 的甘 肃 省 河 西少 数 民族 地 区 土地 资 源 可 持续 利 用 评 价
中 图分 类号 : F 3 0 1 . 2 4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 4 3 1 5 ( 2 0 1 3 ) 0 5 — 0 1 2 0 — 0 6
Ev a l u a t i o n o n t he s u s l a nd r e s o u r c e s ba s e d
s o u r c e s i n Ak e s a i Co u n t y f r o m 2 0 0 2 t o 2 0 1 0 . Th e r e s e a r c h s h o we d t h a t : I n Ak e s a i Co u n t y ,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l a n d u s e e f f i c i e n c y i n c r e a s e d f r o m 3 3 . 6 6 1 1 i n 2 0 0 2 t o 5 0 . 3 8 7 6 i n 2 0 1 0 , t h i s s h o we d t h a t t h e c u r r e n t p o l i c v
CH EN Ca i — y a n, LI U Xu e - l u
( C o l l e g e o f Re s o u r c e s a n d E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c i e n c e s , Ga n s u Ag r i c u l t u r a l Un i v e r s i t y , La n z h o u 7 3 0 0 7 0,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I n o r d e r t o e s t i ma t e s c i e n t i f i c a l l y o f s u s t a i n a b l e u s e o f 1 a n d r e s o u r c e s i n Ak e s a i Co u n t y。 b u i l d 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 i n d e x s y s t e m, a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wa s c a r r i e d o u t o n 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u s e o f l a n d r e —
o n t h e l a n d u s e e f f i c i e n c y i n He x i a r e a o f Ga n s u Pr o v i n c e
Ta k i n g Ak e s a i Ka z a k h Au t o n o mo u s Co u n t y a s c a s e s t u d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