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论文题目:浅谈汪曾祺小说中的爱情
英文题目:On WangZengqi's love
姓名:付陈燕
学号:1030880110
年级:10级
专业:对外汉语
学院:文法学院
指导老师:徐国华教授
二〇一四年六月
前言
本综述主要以汪曾祺及其短篇小说为研究对象,在前人对其小说研究基础上,全面对汪曾祺小说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和分析,带着从他们的研究中所得的深切感悟去挖掘汪曾祺短篇小说中的爱情的闪光点,完善自己对汪曾祺的研究并推进自己的论文写作。
汪曾祺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是一位独具创作风格的作家。
其短篇小说的独特风格一直吸引着研究者的目光,以1980年唐挚《赞<受戒>》为发端,学界对于汪曾祺的研究已有30多个年头,虽然汪曾祺的小说创作数量不是很多,但是他的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所呈现出的“异质性”以及其小说所蕴含的文化品格一直是文学界探讨的话题。
本文将对30年来学界对于汪曾祺小说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并对研究现状作简要的评述。
一、初级阶段的研究
《受戒》发表于1980年的《北京文学》第10期,这是汪曾祺重新踏上文坛后的第一篇作品,唐挚认为《受戒》是“赞美人间的、自然的、充满生命力的现实世界,大胆地对于出世的、非自然的、充满虚妄的神的世界的挑战”。
当然在批评界也引起了一些争议,这些争议主要是围绕这篇小说的思想主题的指向问题,有的学者认为该小说的艺术表达过于隐晦朦胧,主旨指向不清,语言又太过散漫,很难将其定位。
《受戒》这篇在今天看来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在当时并没有立即引起广泛的重视,在汪曾祺小说研究的起步阶段,学者们一般关注的是其小说的思想内涵、审美意识和文体风格。
在思想内涵和审美意识中,人们十分关注汪曾祺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精神的汲取。
季红真是比较早对汪曾祺小说做考察的学者,她认为汪的作品集中地概括了传统知识分子的道德素质与精神风貌,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审美理想构成了汪曾祺小说重教化的主题特征,且具有泛神论色彩的庄子哲学,特别是其不重人力而崇尚自然的浪漫。
这实际上就是指出了汪曾祺是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传统道德规范影响的知识分子,在艺术气质上是一个有着浪漫气质和赤子之心的人,是一个主张发扬我们民族性中的同情、仁爱、互相帮助、相濡以沫等人道主义思想的人。
从这里我可以看到汪曾祺身上的文化底蕴,小说的主题思想以及他文学世界的仁爱精神与朴素信念。
他就是在儒家有所为与道家无所为的独立人格理想这一点统一起来,形成了他基本的审美理想和道德尺度。
在小说里写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展现出自己的真性情。
所以我认为《受戒》并不是表达过于隐晦朦胧,主旨指向不清,语言又太过散漫,很难将其定位,它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有关爱情,有关风俗人情、人性等等。
对于汪曾祺小说的文体风格研究亦受到很多评论者的重视,李振鹏在研究早期便从民族性出发探求其艺术渊源,他先从艺术结构、表现手法、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小说,特别是宋元话本、明清拟话本、民间讲唱文学以及扬州评话对其影响,再从语言风格上分析了汪小说对明代唐宋派特别是归有光和清代桐城派古文简洁恬淡的承传,最后作者从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角度来看汪曾祺小说,发现了其中蕴含的一个特色,“形成高潮不是传统小说的那种用情节的发展来推动,而是像戏曲那样由一定的背景出发,借人物情绪、篇中气氛的加强和表现,使意象一层一层泛漾而来,构成作者预期的鲜明生动、神形凸现的意境。
”李国涛从小说是回忆、近似随笔、写小说就是写语言三方面,结合具体作品对汪曾祺小说文体的三个支点:回忆、结构、语言进行透彻精遂的解析。
王干在《寻求超越:小说文体实验》中,通过研究寻根文学,指出在寻根文学思潮的策动与影响下,寻根作家纷纷向古老民族的文体库藏中去寻觅适合自己个性发展、风格表现的形式因素,或融化贯通为一种审美精神,或依借其外壳灌输新的精神。
在具体语言形态上,这些寻根作家更偏爱古代汉语的词汇结构方式、语法结构方式,甚至刻意从口语中寻找古汉语的形态,其中“汪曾祺深得归有光的余韵,文体清新温润典丽”。
如今在对汪曾祺小说研究的方面,文体研究日益成为汪研的重心。
到80年代中期,随着汪曾祺创作的作品不断增加,综合性的研究也逐渐多了起来,研究的角度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有把汪曾祺的作品放入到当代作家群中进行比较分析,看到其主题思想与生活本体的融合使我们更清晰的看到汪曾祺小说在当代文坛中的独特面貌。
还有从社会学角度研究汪曾祺小说的基本特征和局限性,他认为汪曾祺小说的框架是以色彩浓郁的风情、习俗,妙趣横生的轶闻、掌故等为主的文化内容支撑起来的,但它不具备坚实的社会性张力,也不具备深厚的历史性基础,于是不可避免的显露它的疲软和空乏。
这篇文章就以独特的视角,观点鲜明地指出了汪曾祺小说的弊端,在早期的以肯定和赞扬为主的研究氛围中并不多见。
虽然汪曾祺的小说很散很淡,但也并不是那么地疲软与空乏,我觉得是因为他的“温和”,因而内容与主题具有朦胧性。
还有不少学者们就汪曾祺的小说追求以及汪曾祺对待社会现实的态度问题,提出了不少新颖的观点,也产生了一些争鸣,这使此后的汪曾祺研究走向深化。
从80年代的研究状况来看,其作品在当时环境下的新鲜、新奇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但究竟其作品的意义在哪里,怎样为他在文学史上定位,汪曾祺的作品是否有价值做更多的研究与阐释,还是没有得到明显的体现。
二、成熟阶段的研究
在90年代初有学者跳出80年代仅限于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研究汪曾祺,而是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看待汪的文学创作。
费振钟在浓郁的江南文化背景下来探讨汪曾祺的文学创作。
汪曾祺的闲适笔调“既不伤时感世,像江苏旧派文人作家或苏童、叶兆言们那样,抒写世纪末的悲凉挽歌,也不踯躅于现实,像叶绍钧、朱自清和陆文夫、高晓声那样,竭尽心机寻求处世之道”,而是第三种写作经验:“仅仅为着个人情趣和生命自足写作”。
这种写作是在江南文人的中和性文化精神映照下所形成的,这种中和精神宽柔而富有弹性,因而能够体现出和谐的韵律,使得汪曾祺达到更高的人生充实和人格素宁,使其作品的精神达于静穆之境。
这是因为汪曾祺“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他似古稀老人将其记忆中的小镇风情奇闻佚事絮絮地向你讲述,漫说往事,淡话家常,平朴自然中沁出传统文人士大夫的情致和雅趣。
另外更令人值得注意及深思的是摩罗的两篇文章,摩罗在《末世的温馨——汪曾祺创作论》中详细论述了汪曾祺的成长经历和思想历程,并以精神分析学的角度介入其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发现其作品中有对父权的寻找、童年的祈盼和恐惧的倾诉。
该篇文章把中国传统文论和西方现代文论的分析方法融汇运用,深入挖掘了汪作品背后所隐藏的时代印记和文化心理构成,
有其新颖独到之处。
而他的另一篇文章《悲剧意识的压抑与觉醒——汪曾祺小说论》反对汪曾祺作品“平淡恬静、和谐温馨、充满田园牧歌的抒情色彩和天国仙境的梦幻情调”的分析,而是换取角度观察汪曾祺创作中所呈现的悲凉情绪和悲剧意识,从而得取汪曾祺的爱与悲悯的精神,得出了“在九十年代的汪曾祺小说中,沉溺于恬静温馨、陶醉于田园牧歌的气息越来越少,直面人间之冷酷、人生之荒寒、正视苦难、悲悯天下的美学气质渐渐明显起来”的判断,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汪曾祺小说的思想内涵。
摩罗的这两篇文章实际上是以自己的批评实践质疑了旧有的批评模式,丰富了批评的立意和角度。
90年代对于汪曾祺小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进入21世纪后,有的学者认为对于汪的过多阐释似乎已经没有太多的必要,这实则是现代批评者无意识的进入到一种思维与言语的瓶颈之中。
在当前研究状况之下,虽然研究成果已经相当丰富,但汪曾祺小说研究中还有很多方面可以进行深入探讨,例如汪曾祺小说的缺陷;汪曾祺在解放前、十七年中、80年代和90年代四段历史时期的文学创作的比较研究;汪小说与新时期作家的联系,以及当代后继作家对其风格的延展与转化;也可以把汪曾祺和国外同时期同风格的作家进行比较研究,来获得汪曾祺的世界意义。
汪曾祺的小说自80年代初登上新时期文坛,至今一直受到读者和研究界的瞩目。
在30多年的研究过程中,学术界对其小说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研究。
研究者们大多把汪曾祺小说当作美文多视角、多层次地进行考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纵观这些研究让我了解到了其作品的文化底蕴、主题思想、文体风格及汪曾祺的文学精神。
汪曾祺小说大多描写下层人民的生活,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人性的赞美。
对于汪曾祺小说中的人性赞美,已经有许多研究者涉及到。
例如董友福《人性的守望——论汪曾祺小说的人道主义情怀》,从人物的日常生活着点,看人物身上的世俗道德看出其小说主题的人性美。
也有文章从女性的性爱角度去研究了汪曾祺作品的人性主题。
将女性分为两种类型:知书达理、恪守三纲五常的守道者,如《珠子灯》中的孙淑芸;粗俗奔放,无视纲常伦理的“荡妇”,如小姨娘、薛大娘、小女襄女襄等。
孙淑芸类型的女性在汪曾祺的小说中并不多,它是以陪衬、对照“荡妇”的意义被表达的。
汪曾祺没有按惯常模式将“荡妇”置于道德极端,相反却通过她们的野情私恋,来凸现人性舒展美的特质。
而岑泽丽《试析汪曾祺小说的主题内涵与语言特色的一致性》就汪曾祺小说的诗意化主题内,赞美它追求美好和谐的人性、人情和生活和谐美好、真实自然的两性关系。
例如《受戒》《大淖记事》《薛大娘》这种两性关系中的郎情妾意,经常不合世俗观念,甚至违反道德标准,但却是人的天性的抒发。
汪曾祺对人性的认识以及对自由本真人性的肯定表现出他独特的人生观和创作理念,也使他的作品焕发出独有的魅力。
从这些论文中我看到了汪曾祺对人性的关注与弘扬是对生命内质的探索, 对生命体验的传达, 对人性的重建。
但是这些研究并没有单独从其小说中的爱情故事去探寻汪曾祺小说的人性与汪曾祺的精神世界。
所以本人就汪曾祺短篇小说中的爱情作分析去接近汪曾祺的小说,发掘其美学价值,寻找到人性的美与汪曾祺的精神世界,这样地鉴赏汪曾祺的小说,我认为这颇有积极的意义。
当然对于汪曾祺短篇小说的研究我也只能做到浅薄的分析,还有待后人从更加深广的方面去研究。
总结
综上所述, 汪曾祺对新时期小说的影响是深远的。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汪氏小说的不足,作品所反映的现实过于纯净完美,这十几年来,研究者们对汪曾祺多层次、多视角进行分析、剖析、阐释、挖掘,虽仍有不足,却也硕果累累,笔者虽尽力而为,仍难免有些疏漏。
因为汪曾
祺,因为汪曾祺的小说,让我们感受到古典文学的芬芳,所以对汪曾祺小说研究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值得我们去探索与思考。
参考文献:
[1]汪曾祺.汪曾祺全集[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 汪曾祺.汪曾祺作品自选集[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6.4,3.
[3]胡河清.汪曾祺论[J].当代作家评论,1993,(01).
[4] 汪曾祺. 小说创作随谈[A]. 南京: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88.
[5] 汪曾祺.关于《受戒》.晚翠文谈[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1-6.
[6] 靳新来.汪曾祺小说语言的诗化[J].北方论丛,2008(06).
[7] 叶向东.汪曾祺的小说思想[J].当代文坛,2006(4).
[8] 郭红欣.论传统文化对汪曾祺小说的影响[N].洛阳大学学报,2007(3).
[9] 季红真.传统的生活与文化铸造的性格,谈汪曾祺部分小说中的人物[J].北京文学
[10] 李振鹏.汪曾祺短篇小说创作风格探[J].当代作家评论,1984(6).
[11] 汪曾祺. 我为什么写作[A]. 汪曾祺全集[C].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12] 汪曾祺.《大淖记事》是怎样写出来的[J].读书,1982,(08).
[13] 汪曾祺.我的创作生涯[M]/ /汪曾祺全集:卷六.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4] 汪曾祺.思想·语言·结构[M]/ /汪曾祺全集:卷六.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5] 杨剑龙.恋乡的歌者—沈从文和汪曾祺小说之比较[J].小说评论,1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