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专业素质 促进课程整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科整合与综合素养提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科整合与综合素养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科整合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学科整合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处理问题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
而综合素养是指学生在各个学科领域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综合体现,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
首先,学科整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将数学、科学、音乐等多个学科融入其中。
例如,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同时了解古代历史文化;通过制作手工艺品,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加深对几何形状和比例的理解等。
通过学科整合,学生可以更好地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全面的学习认知。
其次,学科整合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学科整合过程中,学生需要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可以使学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例如,在解决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问题时,学生需要综合运用语文、科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思考如何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考虑到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等。
通过这样的综合思维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最后,学科整合可以促进学生跨学科的学习和交流。
通过学科整合,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兴趣,促进跨学科的学习和交流。
例如,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可以通过文学作品了解到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或者在学习科学时可以通过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学科整合可以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融会贯通,提高学习的效果。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科整合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学科整合,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养水平。
为了实现学科整合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需要注重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学习和思考。
谈核心素养在专业课程标准实施中的融合

谈核心素养在专业课程标准实施中的融合专业课程标准要紧密结合核心素养的要求,明确培养目标。
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相衔接。
通过分析核心素养的含义和内涵,明确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创新能力、人文素养等多方面的能力,指导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确定。
在教师教学中要抓住核心素养的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注重学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专业课程标准要加强交叉融合,促进学科整合发展。
专业课程标准实施中需要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合作,达到课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通过学科整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跨学科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科整合还可以丰富课程内容,增加教学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专业课程标准要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专业课程标准实施中要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的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意识。
实践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专业课程标准要注重综合评价,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专业课程标准实施中,要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评价。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还可以采用课程论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团队项目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
综合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核心素养在专业课程标准实施中的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育管理部门、教育教学机构、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才能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在专业课程标准实施中的融合,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如何提高教师的课程整合和资源利用能力

如何提高教师的课程整合和资源利用能力在当今教育领域,课程整合和资源利用能力已成为教师必备的关键素养之一。
拥有出色的课程整合和资源利用能力,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教学更加贴合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这一能力呢?首先,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将各个学科孤立起来,注重知识的单向传授。
而现代教育强调跨学科学习、综合性学习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教师应当认识到课程整合并非简单地将不同学科的内容拼凑在一起,而是要通过深入理解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教育目标,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一个有机的整体。
例如,在教授关于环境保护的主题时,教师可以将地理、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整合起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和解决办法。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更全面、更深入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
课程整合需要教师具备广泛而扎实的学科知识。
除了精通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外,教师还应当了解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动态。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可以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加学术研讨会、参与在线学习课程等方式,不断充实自己。
同时,教师还应当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比如,了解最新的课程整合理论和实践案例,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再者,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不仅包括教材、教辅资料,还包括网络资源、社会资源等。
在信息时代,网络上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如优质的教学视频、在线课程、教学课件等。
教师应当学会筛选和整合这些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例如,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普视频、实验演示等,在课堂上播放,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此外,社会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邀请专家讲座等,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体验。
教案的课程整合与综合素养培养

教案的课程整合与综合素养培养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它是教学设计的具体体现,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而在当今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本文将重点探讨教案的课程整合与综合素养培养,以期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课程整合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设计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通过课程整合,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和内在联系的建立,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来进行课程整合。
1. 选取合适的主题教案的主题应该能够涵盖多个学科的内容,比如可以选取与环保相关的主题,涉及到地理、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通过主题的设置,学生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
2. 设计跨学科任务通过设置跨学科任务,可以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比如,在学习有关环保的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并要求他们在数学、科学、社会等多个学科的角度上分析和解决问题。
3. 创设情境式学习环境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式学习环境来促进课程整合。
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时,可以设计城市规划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城市环境中进行规划和决策,同时又能运用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二、综合素养培养综合素养是指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各方面的综合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那么在编写教案时,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思考。
比如,在教学生物知识时,可以提出一个与生物伦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从科学、伦理、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
2. 促进跨学科能力的培养在编写教案时,可以设置一些旨在培养学生跨学科能力的任务。
比如,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地理问题的解决,并通过阅读文献、收集数据等方式来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跨学科整合能力。
整合教学资源 培育学科素养

整合教学资源培育学科素养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者们对于学科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视。
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特定学科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者们需要整合教学资源,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本文将围绕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探讨如何整合教学资源,促进学科素养的提升。
一、整合优质教学资源1. 教材资源教材作为学科教学的重要资源,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进行整合。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选取优质的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重组,提炼出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多媒体资源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资源已成为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资源,如图书、音频、视频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科素养。
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可以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水平。
二、促进学科素养的培养1.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者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开展探究性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可以通过布置文献阅读、实验探究、作文写作等任务,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
2. 强化学科知识的应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水平,教育者们还可以设计相关的任务,要求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口头表达、写作、课外实践等方面。
只有真正将学科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科素养。
3. 增强学生的学习策略学生的学习策略对学科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训练学生的学习技能,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科素养。
学科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科学的评估手段来检验其效果。
教师可以设计专门的评估方法,如测试、作业、课堂表现、评价问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科素养水平。
教师教案中的学科整合与综合素质培养

教师教案中的学科整合与综合素质培养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合理的整合与融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探讨教师教案中的学科整合与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实践方法。
一、学科整合的重要性学科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实现跨学科的综合性目标。
学科整合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科整合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促使他们形成全局观念和多元思维能力,培养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学科整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而且,学生经过综合性学习后,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3.增强学生的兴趣。
学科整合可以打破学科的单一性,使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化,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学科整合的实践方法1.主题式教学。
通过选取一个有关主题,将各学科相关的知识进行整合,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活动。
例如,以“环保”为主题,可以将生物、地理、化学等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全面了解环境问题,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项目制学习。
将不同学科的内容融入到一个项目中,要求学生在项目中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从中获取综合素质的提升。
例如,在一个社会实践项目中,学生需要运用地理、政治学、历史等学科的知识,了解并解决当地社会问题。
3.问题导向学习。
通过给学生提出具体问题,并引导他们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培养其综合思维能力。
例如,提出一个有关“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让学生从地理、数学、经济等学科的角度进行分析与解决。
三、教师教案中的学科整合实践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充分考虑学科整合的实践,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下是一份关于地理教学的教案范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地理、数学和生态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了解并解决当地的环境问题。
课程整合提升计划方案模板

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课程整合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特制定本课程整合提升计划方案。
二、方案目标1.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实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培养目标。
2. 促进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3.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4.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方案内容1. 整合课程资源(1)梳理各学科课程资源,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教材、课件、案例等。
(2)建立课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3)鼓励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开发校本课程。
2. 整合教学内容(1)结合课程标准,优化课程内容,实现跨学科知识融合。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实施差异化教学。
3. 整合教学方法(1)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等。
(2)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注重教学评价,关注学生成长过程。
4. 整合教学评价(1)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2)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3)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5. 整合师资队伍(1)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2)开展教师互访、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学竞赛,提高教学水平。
四、方案实施1. 制定详细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分工。
2. 开展课程整合培训,提高教师整合能力。
3. 加强过程管理,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4. 定期开展阶段性评估,及时调整方案。
五、预期效果1. 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2. 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高,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3. 学校课程体系更加完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六、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2. 加大经费投入,为课程整合提供物质保障。
提升中学语文教学的课程整合能力

提升中学语文教学的课程整合能力语文教学在中学阶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学生提升综合素养和语言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塑造学生人文精神和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
要实现有效的语文教学,教师需具备课程整合能力,以确保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和有机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提升中学语文教学的课程整合能力的重要性,并提供几种可行的方法和策略。
一、为什么提升课程整合能力重要?课程整合能力是指教师将各个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概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跨学科的方式进行教学。
这种整合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原因如下:1. 促进综合素养的培养:通过整合各个学科的内容,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问题和现象,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激发学生兴趣与主动性:课程整合能力能够创造多样的学习环境和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3. 增强教学效果:将多个学科的知识融合在语文教学中,能够使学习更加有意义和有深度,加强知识的内化和应用能力。
二、如何提升课程整合能力?提升中学语文教学的课程整合能力需要教师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下面给出几个可行的建议:1. 制定整合教学计划: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制定整合教学的具体计划,明确整合的学科内容和目标。
例如,可以将历史、文学和语言知识相结合,设计探究性的主题活动。
2. 设计跨学科任务:教师可以设置跨学科任务,要求学生利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要求学生通过调查和实地观察,分析某个历史事件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3. 教师合作与资源整合: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共同设计整合课程。
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资源,例如邀请专家给学生讲座、进行实地考察等。
4. 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教具,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场景。
例如,利用互联网资源展示文学作品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5.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和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师工作规划中的学科素养和课程资源整合

教师工作规划中的学科素养和课程资源整合在教师工作规划中,学科素养和课程资源整合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学科素养是指教师在特定学科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而课程资源整合则是指教师使用各种资源来支持和增强教学活动。
本文将十二个小节为您展开解答。
一、学科素养的重要性学科素养是教师工作规划中的核心要素之一。
作为教师,了解和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和理论是提供高质量教学的基础。
学科素养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还包括对学科发展趋势和创新的了解。
只有具备深厚的学科素养,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应对各种挑战,提供丰富的学习经验。
二、提升学科素养的方法提升学科素养需要教师进行持续的学习和自我提升。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学科研讨会、研究论文和学术期刊等方式,增强自己对学科的理解和了解。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学科研究和探索,以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
三、课程资源整合的意义课程资源整合是指教师将各种教学资源整合到教学中,以提供更全面和丰富的学习体验。
课程资源包括教科书、多媒体教学资料、实验设备等多种形式。
通过合理整合这些资源,教师可以有效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程资源整合的挑战课程资源整合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资源的获取、管理和更新等问题。
教师需要浏览大量的教材和教学资源,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资源的质量和更新,以跟上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
五、有效整合课程资源的方法为了有效整合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和学习管理系统来管理和分享资源。
这些平台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还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
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网络和社交媒体平台分享和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
六、学科素养与课程资源整合的关系学科素养和课程资源整合是相互关联的。
学科素养为教师提供了在课程资源整合中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教师通过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可以更好地选择、整合和应用课程资源,提供更有效的教学体验。
七、案例分析:如何整合数学学科资源以数学学科为例,教师可以整合各类数学教具、教具箱和数学试卷等资源,提供综合性的数学学习体验。
提升教师进行课程整合的能力和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课程整合实践的挑战与对策
挑战:教师缺乏课程整合的意 识和能力
对策:加强教师培训,提高课 程整合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挑战:课程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对策:优化课程资源,促进资 源共享
展望未来教07师课程整合
的发展趋势
教师课程整合能力的发展趋势
教师课程整合意识的培养方向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建立在线课程 平台,提供丰 富的课程资源
利用多媒体技 术,制作生动 有趣的课件
利用网络资源, 开展线上教学 和互动
开发移动应用 程序,方便教 师随时随地学 习
培养教师课05程整合意识
的策略
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
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课程整合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鼓励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和开发,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和创新能力。 建立课程整合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课程整合能力进行评估和激励。 加强学校与社区、企业的联系,拓宽教师的课程视野和资源获取渠道。
评价内容:涵盖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等多个方面,强调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作品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 学习状况和发展潜力。
教师参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提高教师的课程整合能力。
课程整合的06实践案例与
效果
国内外的课程整合实践案例
提升教师进行课程整 合的能力和意识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目录
CONTENTS
Part One
添加标题
Part Two
添加标题
Part Three
添加标题
Part Four
整合教学资源 培育学科素养

整合教学资源培育学科素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科素养的培养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特定学科时所展现的知识、技能、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综合素质。
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就需要整合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支持。
在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中文学科不仅涵盖了语文知识的学习,还包括了文化、文学、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我认为可以整合的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1. 图书馆资源:学校图书馆是宝贵的学习资源宝库,可以提供丰富的中文书籍、文献资料和文学作品,供学生自主选择阅读。
图书馆还可以举办中文主题展览、讲座等活动,开展阅读推广工作,激发学生对中文学科的兴趣。
2. 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引入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教学视频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呈现中文知识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 网络学习资源:借助网络平台,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补充的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习古代文学知识;也可以通过网络讨论平台,展开中文写作和阅读的互动交流。
4. 社会资源: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各类文化活动或进行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组织学生参与文学创作比赛、演讲比赛等,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5. 学习小组资源:利用学习小组资源,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相互探讨和交流中文学科内容。
学习小组可以互相批改作文,互相提供反馈和建议,共同进步。
中文学科的学科素养培育需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全面了解中文学科的知识内容和文化背景。
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应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学校和社会各界也应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共同努力培养具有中文学科素养的学生。
给予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之路

给予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之路在当今社会,学生除了需要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核心素养,这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
因此,如何给予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是当今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快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问题。
在课程整合中,可以打破学科的壁垒,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同时,可以采用课堂教学和课外扩展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物理等学科的竞赛活动,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等。
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具备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观察问题的角度,能够产生新的想法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课程整合中,可以通过组织创新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黑科技”研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科技,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沟通能力是指学生具备清晰、准确、响应迅速的表达能力,能够在集体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并与他人协商解决问题。
在课程整合中,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举办辩论比赛等活动,促进学生的沟通能力的提高。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口才训练、辩论比赛等活动,提高他们的沟通技能。
领导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承担领导角色,具备策划、组织、协调、管理和引领他人的能力。
在课程整合中,可以通过开展班级管理、学生会组织等活动,促进学生的领导能力的提高。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承担社会组织、公益志愿者、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工作,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
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具备将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情境之中的能力。
在课程整合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校内实践、企业实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开设设计、创意思维、合作学习等课程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要给予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需要打破学科的壁垒,将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同时也需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和活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加强课程融合教学 促进小学老师的综合素质培养

加强课程融合教学促进小学老师的综合素质培养随着教育领域的发展,传统的学科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
为了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小学生,加强课程融合教学已被广泛提倡和实践。
然而,要实现课程融合教学的有效推行,小学老师的综合素质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加强课程融合教学的意义,以及促进小学老师综合素质培养的措施。
一、加强课程融合教学的意义课程融合教学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和结合,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
通过将学科间的关联性进行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跨学科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
1.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科融合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打破学科壁垒,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数学学科中引入生活实例和图文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课程融合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二、促进小学老师综合素质培养的措施小学老师是课程融合教学的主要实施者,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关系到教育教学成效的提升。
为了提高小学老师的综合素质,需采取以下措施:2.1 加强师资培训加强师资培训是提高小学老师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组织专题研讨、学科交流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培训讲座,让小学老师了解课程融合教学的理念和方法。
同时,还应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材料和资源,帮助老师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2.2 提供资源支持为了促进小学老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要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资源支持。
这包括文字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室等。
同时,还可以建立学科教研组,鼓励老师间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推进课程融合教学的实施。
2.3 引进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小学老师进行全面评价,可以促进其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教案模板中的学科整合与综合素养培养

教案模板中的学科整合与综合素养培养教案模板是教师备课和授课时使用的一种工具,它能够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并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而在教案模板中,学科整合与综合素养的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教案模板中如何进行学科整合以及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一、学科整合在教案模板中的意义学科整合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有价值的整体。
在教学中,学科整合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学科的内涵和关联性,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案模板中采用学科整合的方式,可以促使教师统筹各学科知识的安排,使教学过程更加有条理和紧凑。
同时,学科整合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机会,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养。
二、教案模板中的学科整合策略1. 串联式整合串联式整合是指通过一个主题或一个问题,将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
教师可以在教案模板中设置“引导问题”或“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梳理和整合相关的学科知识。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的内涵,还能够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应用。
例如,在一堂地理与历史整合的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研究一个特定地区的地理环境,引导学生了解该地区的历史发展。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地理知识,还能够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一个地区的状况。
2. 平行式整合平行式整合是指将几个相关学科的知识在同一时间段进行学习和教学。
教师可以在教案模板中设置“同期学习”或“交叉应用”的环节,让学生在同一时间段内接触到不同学科的知识。
例如,在一堂语文与数学整合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在语文学习的同时,通过讲解课文中的数据和统计信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运算和推理。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水平,还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综合素养。
三、教案模板中的综合素养培养综合素养是指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能和态度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在教案模板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发挥专业素质 促进课程整合

动 中出 现 的 , 不 能 总 寄希 望 于很 久 才 可 能 进 行 一 次 的 计 你 算机技能培训 , 如果 问 题 当 时 不 能 得 到 解 决 , 多 人 会 选 很 择 遗 忘 或 回避 , 成教 师 的信 息素 养 难 以提 高 。 造 有 了信 息 技 术 辅 助 小组 , 以达 到“ 物 细 无 声 ” 可 润 的效 果 。教 师 可 以 随 时 向他 们 寻求 帮 助 , 决 信 息 技 术 方 面 的 解 问题 , 高 信 息 素 养 。小 组 还 可 以定 期 或 者 不 定 期 的 进 行 提 计 算 机 技 能 培训 , 提 供 系统 的 计 算 机 知 识 , 高 广 大 教 来 提 师 的 的信 息 技 术 能 力 。
来 解决 这 些 问题 。
关 键 词 : 息技术辅助 小组 ; 信 课件 开发 ; 课程整合 ; 育资源建设 教
中 图分 类 号 : 3 G4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7 0 ( 0 1 0 — 1 00 1 7 — 8 0 2 1 ) 70 8 —2 “ 职工 作 ” 本 。本 文 在 此 就 不 再 叙 述 了 。
帮 助 。但 是 , 实 际生 活 中 , 们 很 难 找 到 这 样 一 个 人 或 在 他 者 机 构 , 随 时 解决 遇 到 的 困难 。 因为 困难 总 是 在 教 学 活 来
பைடு நூலகம்
研 究与讨论 , 并形成 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 主要包括使 用说 、
融 合说 、 环境 说 和效 果 说 4种 。
第1卷 第7 0 期
2 l年 7 O1 D
软 件 导 刊
S t a eGui e ofw r d
Vo 0N o 7 l1
教研组促进课程整合发展

教研组促进课程整合发展教研组在学校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职责之一是促进课程整合发展。
课程整合是指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概念相互结合和整合,使之形成更为有机、系统的整体,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本文将探讨教研组在促进课程整合发展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课程整合。
一、教研组的作用1. 提供专业支持:教研组成员具有专业的教育背景和经验,在课程整合方面有着丰富的知识和能力。
他们可以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程整合,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有效性。
2. 促进跨学科合作:教研组可以协调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促使各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技能相互交融。
通过跨学科的合作,教师可以更好地整合不同学科的内容,使课程更加综合和丰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 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教研组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
通过教研组的平台,教师们可以分享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资源资料等,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课程整合的水平和质量。
二、有效进行课程整合的方法1. 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在进行课程整合时,教研组应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明确整合的学科范围和内容,确定整合的重点和方向,使整合过程更加有序和有效。
2. 考虑学生的需求和能力:在进行课程整合时,教研组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能力。
通过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的了解,合理安排和整合课程内容,使之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
3.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教研组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促进课程整合。
通过项目研究、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学生在不同学科的整合中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
4. 建立评估和反馈机制:教研组应建立评估和反馈机制,对课程整合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通过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效果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整合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整合的质量和效果。
5. 持续的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教研组应不断提升成员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通过不断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整合能力和课程设计水平。
小学阶段学科素养整合的任务与策略

小学阶段学科素养整合的任务与策略一、小学阶段学科素养整合的重要性在小学阶段,教育工作者面临一个关键任务,即如何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孩子们全面的学科素养。
学科素养是指综合应用各个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潜力和能力,在21世纪社会中尤为重要。
因此,针对小学生的教育任务与策略需要注重跨学科融合、互相促进,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1.1 培养综合思维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初期,在这个时期内进行跨领域群体活动有利于触发他们多元思考。
例如,在自然与社会领域中,通过组织户外实地考察活动可以使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情境,并将所掌握到的信息运用到数理化等相关知识中去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和推理。
1.2 促进真实语境融合不同领域内容涉及到设计适宜年龄层次或主题性别环节让每一个儿童具备集成得改变夸奖直接情境的解决问题中,例如一个生活例子将可以引发孩子思考。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数学和科学教育中,可以通过实验室实践、集体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营造真实语境,并通过这些真实经验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
1.3 培养团队合作综合素质培养需要学校注重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如角色扮演剧本上企业有经历不同项目模块切片成功共享尝试在群体活动过程治理策略圈个东西或变形,便利更能促进一起探究与项目实施。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鼓励并引导同学们进行团队合作,相互配合完成任务,并从中感受到协作的乐趣以及获得团队成就感。
二、小学阶段整合素养的策略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及对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认知能力,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促进各个科目之间的整合。
2.1 组织多元化的课程在设计小学阶段的课程时,我们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内容。
例如,在语文中加入科技知识、社会科学背景等方面的内容,使孩子们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
此外,通过区分任务设计方式使科目之间相互渗透,营造有利于身份角色活动合-------------------------------益层次解释综合素质。
发挥专业素质 促进课程整合

发挥专业素质促进课程整合
刘海鹏
【期刊名称】《人天科学研究》
【年(卷),期】2011(010)007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开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暴露和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足,课件制作水平不高,教育资源建设滞后,校园的计算机设备使用率不高等。
希望通过提出一种新的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
【总页数】2页(P180-181)
【作者】刘海鹏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34
【相关文献】
1.发挥技能比赛载体功能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J], 林明华
2.发挥备课组群体优势全面提高体育考生专业素质 [J], 武小东
3.发挥专业素质促进课程整合 [J], 刘海鹏
4.借助教师专业素质发挥绘本应有价值 [J], 王平
5.发挥学科优势、注重专业素质培养,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J], 张长铠;钱新民;周占凯;林建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整合教学资源 培育学科素养

整合教学资源培育学科素养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学理念的更新,整合教学资源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整合教学资源可以促进学科素养的培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探讨整合教学资源对学科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应的实施策略。
一、整合教学资源的重要性1. 提高学科素养整合教学资源可以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建立综合性的学科素养。
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在不同学科的学习中形成全面的认知结构,提高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
2. 培养创新思维整合教学资源可以打破传统学科间的壁垒,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思维。
学生在整合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 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整合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信息化时代的需求。
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掌握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提高信息素养和信息检索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1. 选择优质资源在整合教学资源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优质的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课程教材等渠道获取各类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课件、网络课程、教育游戏等,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筛选和整合。
2.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整合教学资源需要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优势。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方式掌握知识和技能。
3.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整合教学资源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4. 结合实际情境进行教学整合教学资源需要结合实际情境进行教学。
幼儿园开学活动方案中的专业素养与跨学科整合

幼儿园开学活动方案中的专业素养与跨学科整合开学季,对于幼儿园而言,是一个特别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幼儿园会组织一系列的开学活动,旨在欢迎新学期的到来,以及促进幼儿们的适应与融入。
在这些活动中,专业素养和跨学科整合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专业素养。
幼儿园开学活动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专业素养。
首先,教师应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
其次,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观察和沟通能力,能够准确判断幼儿的需求并与他们进行有效的交流。
此外,教师还应了解幼儿教育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以便能够运用科学的教育手段指导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第二,跨学科整合。
幼儿园开学活动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学科和领域,如语言、数学、音乐、美术等。
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整合的方式,将这些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综合性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开学活动中,可以组织幼儿一起参观植物园,通过观察和探索植物,既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想象力,又扩展了他们的科学、环境意识。
第三,开学活动的内容。
开学活动的内容应围绕学期的主题,结合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设计一系列有趣、有意义的活动。
例如,可以组织绘本分享活动,让幼儿带着自己最喜欢的绘本来和同伴交流和分享,既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阅读经验。
第四,欢迎仪式。
开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欢迎仪式。
在欢迎仪式中,可以邀请幼儿家长参与,共同见证孩子们的成长。
通过仪式,可以让幼儿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家长的支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认同感。
第五,游戏与活动。
在开学活动中,游戏与活动是主要的教学手段。
通过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例如,可以设计一场大型拓展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分享和团结,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社交能力。
第六,体验课程。
体验课程是幼儿园开学活动的一种常见形式。
通过体验课程,幼儿可以亲身体验各种不同的学科和活动,开阔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探索和发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挥专业素质促进课程整合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开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暴露和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足,课件制作水平不高,教育资源建设滞后,校园的计算机设备使用率不高等。
希望
通过提出一种新的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辅助小组;课件开发;课程整合;教育资源建设
0引言
关于整合的定义,相关的专家学者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讨论,并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使用说、融合说、环境说和
效果说4种。
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在各个中小学设立专门的信息技术辅助小组,人员构成以具有较高信息素养和一定教学技能的专业人员(如教育技术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为主,它的主要工作包括课件的开发与制作,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本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校
园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管理与维护等。
1信息技术辅助小组的作用
1.1课件的开发与制作
帮助其他任课教师制作优秀的课件是信息技术辅助小组的主
要任务之一。
如何制作出好的课件,这一直是个困扰广大任课教师的问题。
由于缺乏相关的技术,很多任课教师难以把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融入课件制作当中;从网络上下载的课件,大多不符合实际的需要,需要进行修改,但是修改的工作对于任课教师来说,或许也是一项很
难的任务。
有了信息技术辅助小组,任课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向小组提出自己对课件制作的要求,来得到符合自己需要的课件。
小组成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教师提供一些建议。
教学活动完成后,还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效果,对课件进行修改,以达到最佳
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最终实现“1+1>2”的效果。
1.2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任务是信息技术辅助小组的“本职工
作”。
本文在此就不再叙述了。
1.3本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
帮助提高本校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信息技术辅助小组义不
容辞的任务。
在实际生活中,当人们遇到了问题的时候,总是希望能得到相关领域专家的指点,而且,与虚拟的计算机世界相比,人们也比较相信自己身边的人们所提供的信息。
情况同样使用于中小学教师,如果中小学教师遇到了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最希望得到的也是来自身边专家的指点和帮助。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很难找到这样一个人或者机构,来随时解决遇到的困难。
因为困难总是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你不能总寄希望于很久才可能进行一次的计算机技能培训,如果
问题当时不能得到解决,很多人会选择遗忘或回避,造成教师的信息素养难以提高。
有了信息技术辅助小组,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教师可以随时向他们寻求帮助,解决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提高信息素养。
小组还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计算机技能培训,来提供系统
的计算机知识,提高广大教师的的信息技术能力。
1.4校园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管理与维护
信息技术辅助小组是校园网络设备使用、管理与维护的不二人选。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国家花费了大量的资金用于中小学的计算机硬件建设,购买了很多计算机的设备,这些设备具有两个相同的特点,一价格昂贵,二管理与维护困难。
由于缺乏专业的人员,各学校对这些设备的使用很是头疼。
有了信息技术辅助小组,学校就可以将校园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的工作交给他们负责了。
小组可以对设备的使用进行规划管理,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进行维护。
还有,小组可以通过网络将学校教师开发的课件发布到网上,丰富网络上的教育资源,并与其他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
对于信息技术辅助小组的规模和结构,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
际情况和意愿来确定。
如果本学校对课件的制作要求高,可以设置专门的课件制作小组;如果本校的网络设备众多,管理复杂,可以设立专门的网络管理
小组等。
2设立信息技术辅助小组的好处
2.1软件资源的建设
教育资源建设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我国教育软件开发的历史不短,但在开发的过程中,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术机构,都是失败的多,
成功的少。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教育资源建设没有一个明确的主体。
学校方面,广大任课教师由于技术水平所限,难以作出优质的教育资源。
企业方面,由于各个学校的差异,单一的课件难以获得大多数教师的认可和购买,缺乏广阔的市场,而课件的开发又需要大量的
投入,在当前急功近利的氛围下,许多企业更是对它敬而远之。
其次,知识产权问题,进一步说是经济问题。
现在很多教师需要课件,就从网上免费下载,课件制作人的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因
此对于课件制作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教育资源建设困难重重。
信息技术辅助小组的设立可以轻松解决第一个问题,即教育资源建设的主体问题。
信息技术辅助小组设立以后,就理所当然地成为课件制作的主体。
他们的工作就是制作并发布课件。
由于经济得到工资的保障,他们不会太担心经济问题,能够专心制作课件,并保证一定的质量。
另外,可以设立一些专门的奖项,对优秀的课件制作者给
以一定的奖励。
这样可以极大地促进我国教育资源的建设。
2.2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国家每年花费大量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来提高
教师的信息素养。
如北京市自2004年开始实施“京郊骨干教师培训与发展行动计划”,每年投入5000多万元经费,4年免费培训2万余名农村教师;浙江省2005-2007年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全省共计投入3.9亿元,对全省21万农村教师进行全员培训,2008年启动实施面向农村教师的“领雁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为农村中小学培训3.3万名骨干教师,形成省、市、县三级农村骨干教师梯队。
但是,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
通过设立信息技术辅助小组,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信息技术辅助小组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和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
来逐步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
2.3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关于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效果的促进,已经有很多的研究。
但是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多是形式上,教师不能很好地将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与教学活动相融合。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广大任课教师由于缺乏有关的知识,不能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媒体及合适的方式来进行表达。
对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我认为需要秉持两颗“心”,一是课
前的精“心”设计,二是课后的细“心”修改。
信息技术辅助小组可以帮助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设计,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制作合适的教学课件,实现课前的精心设计;至于课后的细心修改,可以通过任课教师与信息技术辅助小组成员的交流实
现。
2.4教育技术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是一个尴尬的角色,由于信息化浪潮的冲击,社会需要大量的信息人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当仁不让地担负起培养下一代信息素养的重任,但是由于体制上和认识上的问题,信息技术教师成为了中小学可有可无的角色,很多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甚至是其他学科调来的,他们只能将课本上的知识生硬地搬给学生,根本不具备专业素质。
现在各学校只有一两名信息技术教师的名额,因此,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很不乐观,一些毕业生已经放弃了成为信息技术教师,而转教其他学科,更多的是放弃教师职业,另
找他路了。
本文希望通过设立信息技术辅助小组来改变这一现状,提高教育技术毕业生的就业率,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构成,提高其专业素养。
3结束语
本文在总结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了信息技术辅助小组的概念,希望广大的信息技术专业人员能发挥他们的专业素养,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参考文献:
[1]李晶.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培训方法——对2004年京郊骨干教师培训的反思[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4).
[2]骆伯巍.更新理念•突出实践•关注后续•
培养领雁——浙江省“领雁工程”教师与校长培训工作的回顾与反思
[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