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类认识的宇宙──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1.1 人类认识的宇宙

1.1  人类认识的宇宙

1.1 人类认识的宇宙教学目标:1.了解宇宙的概念,理解宇宙的基本特征2.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1.宇宙的概念:(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无穷无尽的时间和空间。

2.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光年: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

9.46*1012千米。

(距离单位)3.宇宙的物质性特点(读图1.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①.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②.天体的多样性:天体在大小、质量、光度、温度等方面存在差异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人造天体: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4.宇宙的运动性特点:①.天体系统的概念:运动着的天体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②.天体系统的层次(读图1.2宇宙中不同级的天体系统):地球中心天体:太阳河外星系(10亿计)地月系 (99.86%) 太阳系总星系(150—200亿) 月球其他行星、卫星银河系(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恒星集团(2000多亿颗) (8万光年)二、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的普通性(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有自己的特点,但并不特殊。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物质存在①.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图1.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稳定的光照条件:太阳没有明显变化,生物演化没有中断。

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同向性、共面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②.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15℃)日地距离适中(1.496亿千米)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液态水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使得结晶水汽化,促进了海洋的形成补充:彗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和变化规律:(绘图讲解)离太阳越远,彗尾越长,且永远背向太阳哈雷彗星公转方向自东向西图表解析图1.1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这是一幅说明宇宙由物质组成的示意图,由四幅小图组成。

1.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PPT课件(初中科学)

1.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PPT课件(初中科学)
物体辐射的波长因光源和视察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在运动 的波源前面,波被紧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蓝移); 当运动在波源后面时,会产生相反的效应,波长变得较长,频率 变得较低(红移)。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
当火车你驶来时,火车汽笛 声的音频要升高,你会听到 汽笛声越来越尖锐刺耳;而 当火车呼啸而过后,汽笛声 又越来越低沉。
在地球上视察到宇宙中的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这能否
说明地球是宇宙大爆炸的中心?为什么?
不能,因为星系间的距离都在不断扩大,所以无论地球上还 是在其它星球上视察,都可以视察到其它星系在远离视察者 而去,这是宇宙膨胀的结果。其实,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 论也不能确定起始爆炸中心。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仍然遇到了不少的疑难问题。
处女座 大熊座 牧夫座 长蛇座
80 980 2540 3980
1200 15000 39000 61000
星系一直在运动,一直在变化,宇宙在不断地膨胀。
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理解那些 星系是如何运动的,我们可 以建立星系运动模型,了解 星系运动的特点。
1、准备一只气球,在其表面画上一些小圆点。 23、、用视打察气气筒球持在续胀地大向过气程球中充各气个,小使圆气点球间不距断离地的胀变大化,。如类图比所法示。 4、如果这些小圆点代表星系,那么这些本来靠得很近的星系之 间的距离增大了吗?
1、倾听同学的脚步声,判断他是向你靠近?还是远离你而去? 声源相对视察者在运动时,视察者所听到的声音会产生变化。 当声源远离视察者而去时,声波的波长增加,音调变得低沉, 当声源接近视察者时,声波的波长减小,音调就变高。
2、视察黑夜中的灯光,判断它是向你靠近?还是远离你而去? 光波也有这样的特性——多普勒效应(1842年)

人教版高一《人类认识的宇宙》

人教版高一《人类认识的宇宙》


A Picture of the Earth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robe to Titan Alpha Space Station
Space Shuttle Takes Off
宇宙是不断运动的
——天体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 成天体系统
地 月 系
The Solar System
太阳系
The Milk Way Galaxy
“地心说”—〉“日心 说”—〉“星系”—〉现 代观测
宇宙是物质世界
——天体是宇宙物质的存在方式
Seven Sisters
卯 星 团
The Jupiter
木 星
The Saturn
土 星


座 大


Orion Nebula (M42)
The Horsehead Nebula
马 头 状 星 云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人教版高一《1.1人类认识的宇宙》

人教版高一《1.1人类认识的宇宙》

示范教案一(1.1人类认识的宇宙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体的概念和宇宙中的主要天体类型、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范围。

2.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能力目标能运用图1.3和表1.1,熟悉太阳系的主要成员,通过分析日地关系来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德育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用全面、发展、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一些宇宙现象,并能做出正确的解释。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

2.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方法运用导学法和讲解法,并结合有关资料和图片来完成“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这一问题,采用综合分析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宇宙中的地球”,着重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教具准备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象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

2.挂图或投影片、投影机。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与所处的宇宙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季节的转换、昼夜的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等,所以,要研究地球,必须先了解宇宙。

[讲授新课]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板书)1.1 人类认识的宇宙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板书)1.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

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

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

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

人类认识的宇宙PPT教学课件

人类认识的宇宙PPT教学课件

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通称为天体。
天体在大小、质量、亮度、温度、密度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
• (2)宇宙的运动性
宇宙中的天体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其运动是有
规律和层次的,天体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

恒星世界

中心天体:太阳
系 银河系
太阳系 九大行星及卫星系统
地月系
中心天体:地球 卫星:月球
面学习
目标二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四、指出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并释义 1. 吾师道也( ) 2.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3. 或师焉( ) 4. 不耻相师( ) 5. 吾从而师之( ) 6. 而耻学于师( ) 7.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 8.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9.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 10.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 11.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答案:1. 名词“师”带宾语“道”,用作动词:学 习 2. 名词“师”作动词:从师 3. 名词“师”充 当“或”的谓语,用作动词:从师 4. 名词“师” 用作动词:学习 5. 名词“师”用作意动:以…… 为师 6. 形容词“耻”带宾语“学于师”,用作意 动:以……为耻
7. 名词“师”带宾语“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用作意动:以……为师 8. “惑”放在动词“解” 之后充当宾语,用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 题
答案:1.老师/学习/从师/以……为师 2.代词,他们/相 当于“的”/用于主谓之间/构成宾语前置句/动词“到”
结构助词
音节助词 代词 动词
之字用法
表修饰
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定语后置的标志
取消句子独立性 宾语前置的标志

1.1宇宙中的地球天体

1.1宇宙中的地球天体

宇宙的物质特性
有星光闪烁的恒星
有明亮的 行星
天体的类型
有圆缺多变的月亮(卫星)
有轮廓模糊的星云 有一闪即逝的流星 有拖着长尾的彗星 有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 有形式各异、大小不一的人造天体
太阳(恒星)
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 自已能发可见光的球状天 体,其主要成分是氢和氮
蟹状星云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 天体。其主要成分是氢
第一节 人类认识的宇宙
学习目标:
• 2. 3 4 了解并掌握宇宙中的几种主要天体 掌握天体系统的层次 了解太阳系及八大行星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观测到的宇宙
宇宙: 1.古代
2.现代
时间和空间的总和.
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是 在不断运动变化的。是天地万物 的总称。
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
天圆地方---地心说----日心说---星系---宇宙
质量小,本身 不发光
绕行星公转, 自身不发光 绕太阳运行,呈 云雾状独特外貌
彗 星
流 星
尘粒和固体小块
数量多,极其 稀薄,密度小
不能用肉眼观察
思考:
• 落在地面上的陨石是天体吗? • 天空中飘着的云朵呢?
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是天体,但是地球的 一部分或者附属部分不能称做天体.
宇宙的运动性------天体系统
5、运行在太空中的“神舟”五号飞船,直接构 成( )天体系统的一部分 A、银河系 C、地月系 B、太阳系 D 、河外星系 )
6、不包括月球的天体系统是( A、太阳系 C、总星系
B、银河系 D、河外星系
7、下列天体系统等级由低级到高级排列的是( ) A、地月系—太阳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 B、地月系—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 C、太阳系—地月系—银河系 —总星系 D、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地月系

人类认识的宇宙课件

人类认识的宇宙课件
二、宇宙中的地球 1、普通性 2、特殊性
人类认识的宇宙
27
1、下列关于天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 星光闪烁的是星云
B在星空有明显位移的是恒星
C轮廓模糊的是星云
D拖着长尾的是流星
2、现在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 A )
A是整个宇宙
B以太阳为中心
C是太阳系和银河系的总称
D其半径大约为150亿~200亿光年
(3)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4)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星系”一词 (5)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
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使天文观测的尺度扩展 到上百亿年和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
(6)最近,天文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观察到离地球260
亿光年远的景象
人类认识的宇宙
5
(1)时空范围在不断扩大 (2)逐渐接近,符合宇宙的客观实际
人类认识的宇宙
6
探 究 活 动 1 (1)物质性
天体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2)运动性
人类认识的宇宙
7
星光闪烁的恒星 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 圆缺多变的月亮(卫星) 轮廓模糊的星云 一闪即逝的流星 拖着长尾的彗星 气体和尘埃
天体: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 又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以氮,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 吸的大气
C、海洋的形成:
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
及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形成原始大洋,地球上最初的单
细胞生命就出现在大洋中
人类认识的宇宙
26
一、人类认识的宇宙 1、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2、宇宙的特点
14
圆缺多变的卫星(月亮)

《人类认识的宇宙》课件

《人类认识的宇宙》课件

行星的形成:行星盘的形成 和演化,行星的轨道和速度
行星的演化:行星的物理特 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行星
的卫星和环
太阳系
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
太阳系的组成:八大行星、 小行星带、彗星等
太阳系的定义和范围
太阳系的结构:太阳位于中 心,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的远
近排列
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太阳系中的主要天体
太阳:中心天体,提供光和热
发现:科学家通过观测星系旋转等天文现象发现 了黑洞的存在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定义:暗物质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它 不像普通物质那样与电磁波有强烈的交互作用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发现:科学家通过观测星系旋转等天文现象以及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手段发现了暗物质的存在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宇宙中的主要物质和力量
物质:宇宙中的 物质包括恒星、 行星、星云、星 系等,它们是构 成宇宙的基本元 素。
力量:宇宙中的 力量包括引力、 电磁力、核力等, 它们是维持宇宙 稳定和发展的关 键因素。
物质与力量的关 系:物质和力量 在宇宙中相互依 存、相互作用, 共同维持着宇宙 的稳定和发展。
宇宙中的物质和 力量对人类的意 义:宇宙中的物 质和力量是人类 探索宇宙、认识 宇宙的基础,也 是人类探索科学、 认识自然的重要 途径。
八大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天 体
卫星:围绕行星公转的天体
小行星、彗星等其他天体
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
太阳系的形成:原始星云凝聚形成太阳,行星和其他天体逐渐形成 太阳系的演化:行星轨道变化、行星质量增长、行星间相互作用等 太阳系的结构:中心是太阳,外围是八大行星、小行星带、彗星等 太阳系中的重要天体:地球、火星、木星等

高一地理1.1人类认识的宇宙地理课件PPT

高一地理1.1人类认识的宇宙地理课件PPT
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 5、地球上有液态水的存在
太阳系及其成员
23.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坐在家里等什么房子,车子,还不如睡一觉做个好梦。 80.永不言败是追究者的最佳品格。 52.不做准备的人是准备失败的人!在任何苦难中能发现好的一面! 80.人生的胜者决不会在挫折面前失去勇气。 85.不要把世界让给你讨厌的人。 82.最大的决心出自于你最大的不甘。 25.看一个人的心术,看他的眼神;看一个人的身价,看他的对手;看一个人的底牌,看他的朋友。 64.失败就是迈向成功应付出的代价。 85.成功属于准备好的人。 2.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 77.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42.你想要的,岁月凭什么给你?所有逆袭,都是有备而来。所有光芒,需要时间才能被看到。所有幸运,都是努力埋下的伏笔。 13.每一个清晨,记得告诉自己:没有奇迹,只有你努力的轨迹;没有运气,只有你坚持的勇气。每一分收获,都是你努力的结果;每一分汗水,都是你成功的累积! 75.在人生的道路上,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吧,只是别忘记赶路。 7.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 64.伟大的事业不是靠力气、速度和身体的敏捷完成的,而是靠性格、意志和知识的力量完成的。 35.十五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十八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十八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二十八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高一地理:1.1人类认识的宇宙
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1.认识历程:从古代的大地与天空 到16世
纪日心说再到星系
2.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
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层次。 3.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 4.光年:是一个大尺度的距离单位,等于光在 一年中传播的距离.1光年=94605亿千米.

1.1人类认识的宇宙──第一课时.doc

1.1人类认识的宇宙──第一课时.doc

1.1人类认识的宇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宇宙、天体的观念,理解宇宙的基本特征。

2.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能力目标能运用图表形象掌握太阳系的主要成员,分析说明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德育目标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发展观;2.通过讲述中国古代取得的天文成就,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太阳系结构图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教学方法1.通过讲授法使学生对地球所处的宇宙大环境能有基本的认识、激发其兴趣。

2.引导学生去收集材料,培养其初步的读图分析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ⅰ.导入新课:同学们,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她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因此,要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就必须对我们的家园──地球,有较深刻全面的了解。

而地球作为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其运动和变化又不能不受到其他天体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事实说明,地球上发生的不少自然现象如果仅从地球本身找它们的因果关系,有时难以得到满意的解答。

因此要全面了解地球,较圆满地理解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现象,首先要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为此,教材就把“宇宙环境”作为全书的开篇第一单元,讲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什么样子。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目前人类认识到的宇宙是什么样子的。

下面,请同学们迅速阅读序言部分。

ⅱ.讲述新课:§1.1人类认识的宇宙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学生看书阅读后回答:什么是宇宙?老师补充讲解、板书)古代,人们把空间称为“宇”,把时间称为“宙”;因此,我们可以说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总和。

而现代的天文探测表明,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

如果要给宇宙在地理学意义上下个定义的话,我们可以这么定义:宇宙:是广袤的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也就是天地万物的总称。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一课时)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一课时)

太阳
地球
行星
奇特的天文现象-日食
日食是日面被月面遮掩而变暗甚至完全消失的现象。
奇特的天文现象--月食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 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 看到月球缺了一块。
【延伸】水星凌日
如右图,2003年5月 7日,水星出现了凌日 现象,即水星呈现为 一个小黑点从太阳表 面划过。这种被天文 学家称之为“水星凌 日”的奇观在21世纪 将仅出现14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火星也会出现凌日现象 B. 可以直接用裸眼观测凌日 C. 金星凌日现象最便于观察 D. 只有用望远镜才能观测到凌日现象
水、金、地、火、 木、土、天、海
3、矮行星——
冥王星
太阳系概况:
4、太阳系小天体:小行星、彗星、流星体、 其他星际物质 5、小行星带的位置——
火星和木星之间
6、地球的左邻 右舍—— 金星和火星
【八大行星的分类】
类地行星 76年
巨行星
远日行星
地内行星
地外行星
人类认识的 宇宙
“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
材料中所述地理事象属于天体的是:
B
A. 天龙座
C. 流星雨
B. 流星群
D. 陨星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 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 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 火,19时整成功升空。在飞行后的 29分53秒时,星箭分离,卫星进入轨 道。下图中四地为中国重要的航天 基地,读图回答1-2题。 1.从发射节省能源角度考虑,最合 适的地点是 D A.① B.② C.③ D.④ 2.此季节对发射最有利的气象条件是 A.昼短夜长,有利于观察 B.风力较大,有利于升空 C C.晴天多,对发射干扰少 D.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考验飞船适应外太空的 情况

1.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PPT课件(初中科学)

1.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PPT课件(初中科学)
A.太阳能自身发光,照亮太阳系
B.太阳辐射是九大行星的热量源泉
C.太阳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D.太阳的 位置正好在太阳系的中心
D 2.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
A。恒星
B.彗星
C.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D.陨石
B 3.下列关于总星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囊括了整个宇宙 B、是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目前所能观测到的部分)的总称 C、包含二级天体系统 D、上述说法都正确
11.有关彗星的正确叙述是:( ) A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大的天体 B哈雷彗星的公转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一致 C彗星离太阳越近,彗尾越长 D2061年,地球上的人们将再次视察到哈雷彗星的回归
12.下列物质不是天然天体的是( ) A哈雷慧星 B太阳系中漂移的小行星 C蟹状星云 D陆地资源 卫星
宇宙大爆炸理论
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充满物质的总 称。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千百 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 直到今天,科学家们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产 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在爆炸产生之前,宇宙内的所存 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 极高,密度极大,之后产生了大爆炸。
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1、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
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星系”一词;
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 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使天文观测 的尺度逐渐扩大到150—200亿光年的时空 区域-------宇宙大爆炸学说横空出世
-------------------------------------------------------------------------------

《人类认识的宇宙》PPT优秀课件2 人教版

《人类认识的宇宙》PPT优秀课件2 人教版
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二、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2、地球又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3、地球上具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自身条件,宇宙环境
上下四方曰宇 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提出
“地心说”; 宇宙
古往今来曰宙 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
说”;
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星系”一词;
15、最终你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因为世界上最可怕的二个词,一个叫执着,一个叫认真,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16、你若坚持,定会发光,时间是所向披靡的武器,它能集腋成裘,也能聚沙成塔,将人生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 17、人生,就要活得漂亮,走得铿锵。自己不奋斗,终归是摆设。无论你是谁,宁可做拼搏的失败者
人类认识的宇宙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人类认识的宇宙
一、人类目前观察到的宇宙
1、宇宙的概念: 2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3 宇宙的物质性特点
(1) 天体的概念 (2) 天体的多样性
4 宇宙的运动性特点 (1) 天体系统的概念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 天体系统
(2) 天体系统的层次
一 宇宙中的地球
9、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5、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6、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7、别人对你好,你要争气,图日后有能力有所报答,别人对你不好,你更要争气望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 8、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时间来定夺。 9、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人类认识的宇宙——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宇宙、天体的观念,理解宇宙的基本特征。

2.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 能力目标
能运用图表形象掌握太阳系的主要成员,分析说明地球
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 德育目标
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发展观;
2.通过讲述中国古代取得的天文成就,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太阳系结构图
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学方法
1.通过讲授法使学生对地球所处的宇宙大环境能有基本的认识、激发其兴趣。

2.引导学生去收集材料,培养其初步的读图分析能力。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I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她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因此,要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就必须对我们的家园一一地球,有较深刻全面的了解。

而地球作为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其运动和变化又不能不受到其他天体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事实说明,地球上发生的不少自然现象如果仅从地球本身找它们的因果关系,有时难以得到满意的解答。

因此要全面了解地球,较圆满地理解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现象,首先要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为此,教材就把“宇宙环境”作为全书的开篇第一单元,讲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什么样子。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目前人类认识到的宇宙是什么样子的。

下面,请同学们迅速阅读序言部分。

n .讲述新课:
板书>§ 1.1人类认识的宇宙
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学生看书阅读后回答:什么是宇宙?老师补充讲解、
板书)
古代,人们把空间称为“宇”,把时间称为“宙”;因此,我们可以说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总和。

而现代的天文探测表明,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

如果要给宇宙在地理学意义上下个定义的话,我们可以这么定义:
宇宙:是广袤的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也就是天地万物的总称。

板书>
1.宇宙的概念
古代:空间一时间
现代:物质一运动
地理学定义:...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板书>2.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模糊的天地概念(托勒密“地心说” )-太阳系(哥白尼“日心说”)-银河系(18世纪、赫歇尔)-上百亿年和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20世纪60年代以来、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古代,人们出于农业生产或辨识方向等一些生活、生产的需
要,必然要对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宇宙空间现象进行观察,由此衍生出原始的天文地理学。

当时,由于技术原因,人们对宇宙环境的观测主要依靠肉眼观测,因此,所能观测到的范围十分有限,其所讨论的天文、宇宙就不外乎模糊概念上的大地和天空。

这个时期主要的宇宙观有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中心火团说、阿里斯塔克的太阳中心说以及
古罗马的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

(大致说明各学说观点)其中“地心说”由于符合人们日常的视觉体验,加之符合了基督教“上帝以地球为中心创造宇宙”的教义,因此较易得到人们的接受与推广。

然而“地心说”的理论体系对行星运动规律难以作出圆满的解说。

文艺复兴时代的后期,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思想的解放,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其后,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进一步发展修正了哥白尼学说,创立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而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则第一个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证明了哥白尼天文学说的正确。

而伟大的天文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提出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行星运动的原因,这对后来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上这些成就在当时勾勒出较完整的太阳系结构。

这一时期,人们的宇宙观仍主要限于太阳系。

时间推移到18世纪,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观测证实,银
河系是范围有限的恒星体系,并建立了银河系的天文体系,
从而将人类认知的宇宙范围拓展到星系级别。

之后,随着科学继续发展,技术不断进步,人类的宇宙范围观念也日渐扩大。

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大
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分光仪、射电技术的成熟,人造卫星、探测器等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使天文观测的尺度大大扩展,达到上百亿年和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

这里的光年是一个长度距离单位,它是指光在一年中所
传播的距离,我们知道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0万/秒,照此计算,1光年约为94605亿。

那么,能否说宇宙的范围大小就是这百亿光年呢。

显然不行,这里所指的是目前我们所能观测到的,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认识的宇宙范围一定会继续扩大。

我们在前面讲过,宇宙是物质的世界,那么宇宙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物质的东西,总有个外化的存在形式。

例如,人的外化存在形式就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体”。

仿此,宇宙(天)的物质存在形式就是一个个的“天体”。

就像我们人体有高矮胖瘦的体态差异,黑白黄褐的肤色
差异,男女老少的性别、年龄差异等等方面的差异一样,天体在大小、质量、光度、温度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别,这就是天体的多样性。

天体的多样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在晴朗的夜晚,我们可以用肉眼看到:星光闪烁的恒星(这是一种能够自行发光、发
热的天体)、轮廓模糊的星云(主要成分为H,呈云雾状),这两种天体是宇宙空间中最基本的天体。

还有较明显位移的
行星(绕太阳[恒星]运转、反射太阳光线)、以及有圆缺变化的月亮、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巴的彗星。

此外,在宇宙空间中,还有一些我们单凭肉眼看不见的天体,比如一些星际气体和尘埃,以及人类制造发射到宇宙空间的人造天体:如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空间站等。

(边引导学生看图讲解边板书)
板书>
3 、宇宙的物质性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天体的多样性
自然天体:恒星---- 星光闪烁(自行发光、发热)
星云------ 轮廓模糊,主要成分为H,呈云雾状)
行星------ 移动(绕恒星运转、反射恒星光线)
卫星------月亮(地球的卫星,有圆缺变化)
流星------一闪即逝
彗星------拖着长尾巴
星际气体和尘埃
人造天体: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空间站等
这里有一点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天体是指存在于宇宙
空间(星际空间)的物质。

因此,掉落到地面的陨石、陨铁等就
不能被称为天体。

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是个天体,但地球的一部分或附属部分就不能称为天体,如地球大气、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等。

我们前面讲过,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这就是宇宙的运动性。

根据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天体只要有了质量,就会相互吸引。

而如果天体既相互吸引又相互绕转,就形成天体系统。

那么是否所有的天体都属于天体系统呢?不,只有那些既相互吸引又相互绕转的天体才能称为天体系统。

目前,人们将认识到的天体系统,从小到大排列,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月球绕地球运行构成地月系,九大行星及其卫星以及流
星、彗星、小行星和星际气体和尘埃等构成太阳系,太阳系又和跟太阳系相似的其他一些恒星系构成银河系,而银河系又和河外星系(简称星系)共同构成总星系——这是目前我们所观测到的宇宙的范围。

讲了上述的内容,同学们不免要问:宇宙为什么是这个
样子呢?这就涉及到宇宙的起源及演化。

关于宇宙的起源,我国有盘古开天劈地的传说,西方则有“上帝创造宇宙”的信仰。

我国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是这样的:“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盘古出,而天地分,阳清者为天,
阴浊者为地……盘古日长万八千丈,天日高万八千丈,地日厚万八千丈。

”这与我们现代天文学家所提出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在思想上十分接近。

宇宙大爆炸的观点认为:在宇宙的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物质密度也相当大。

此时,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

由于高温,这些物质极不稳定。

在150亿年前的某个时刻,宇
宙突然爆炸膨胀开来,这些物质迅速向外辐射出去,刹那间,宇宙空间扩大了1029倍,温度亦随着宇宙的膨胀而迅速下降。

当温度下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或衰变,或与质子结合成重H (氢)、He (氦)的原子核,原子核继而捕获电子,早期化学元素开始形成。

当温度继续下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弱,此时,宇宙主要物质是气态的,之后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期间,也有一些已经形成的恒星爆炸成星云或进一步塌缩为白矮星、中子星、黑洞以及膨胀成红巨星。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宇宙。

因此,我们说宇宙中的天体不是同时形成的,各自都有其发生、发展、衰变的历史。

作为整体的宇宙,也经历了温度从高到低、物质密度从密到稀的演化。

板书>
4 、宇宙的运动性
(1)天体系统:天体相互吸引又相互绕转
天体系统层次:(见文中)
(2)宇宙的演化:温度从高到低、物质密度从密到稀
川、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暂时讲到这,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进一步学习
“宇宙中的地球”部分。

请同学们做好预习,并着重掌握前面所学的各种天体的特征以及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