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分析
11.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初中语文现代汉语词性知识考点精讲与集训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一、正确使用实词我们学习词类,关键在于运用词类各自的语法功能和语法特点,进行遣词造句为文章服务。
弄清楚词的用法,对我们组词构句与作文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地说,我们常遇到的一些病句,大多是由于未能掌握好实词的用法造成的。
(一)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使用频率最高,在我们日常语言中数量也最多、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一般的句子,大都离不开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我们可以这样归纳并予以回答:名词说到底是从某种意义上给人和事物进行命名。
而动词、形容词与名词不同,它们重在反映人和事物所产生或发出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或性质状态。
1.名词被误用的情况。
例如:①这些贪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祸害人民群众。
这个句子里的“祸害”一词为名词。
名词一般不能作谓语,更不能带宾语。
所以,这个句子的错误是名词被误用为动词,必须把“祸害”这个词改为“危害”,因为“祸害”是名词,而“危害”是动词,这样原句便通顺了。
②汪老师很兴致地说:“那么,请你谈谈想法。
”这个句子里的“兴致”是名词,被误用为形容词了。
我们把原句中的“很”删除,然后在“兴致”这个词后加上“勃勃”,这样词性变了,原句也就没语病了。
2.动词被误用的情况。
例如:①那些人散布种种捏造,妄图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这个句子里的“捏造”是个动词,被误用为名词了。
并且,主语和谓语“散布”也不相匹配,必须把“捏造”这个动词改为名词,如“谣言”、“谬论”或“言论”才行。
②那是一个多么感动的报告啊!这个句子里的“感动”是动词,被误用为形容词了,必须把它改为形容词才行,可以改为“动人”,这样原句就通顺了。
3.形容词被误用的情况。
例如:①作家莫言身上充沛着可贵的乡土激情。
这个句子里的“充沛”是个形容词,被误用为动词了。
而且,形容词后面一般不能带宾语。
我们把“充沛”改为动词“充满”就可以带宾语了。
②我们初三(1)班被评为市优秀班级,同学们都感到无比高兴和荣誉。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实词是指具有具体意义和词义的词语,可以独立存在,用于构成句子
的主要成分。
常见的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虚词是指没有具体意义和词义的词语,不能独立存在,只能作为其他
词语的辅助词或虚词,起到连接词语、构成句子结构等作用。
常见的虚词
有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的方法如下:
1.在写作或口语中,要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实词和虚词。
实词用于表
达具体的人、事、物,而虚词用于表达关系、连接句子成分等。
2.实词可以独立构成一个词组或句子,而虚词不能独立存在,需要和
其他词语一起使用。
3. 在使用介词时,要注意介词的用法和搭配。
例如,使用介词"on"时,可以表示在一些物体上,也可以表示在一些时间上,要根据具体语境
选择正确的意义。
4.助词的使用要根据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进行选择。
例如,在英语中,要根据主谓一致原则选择正确的助动词。
5.在使用连词时,要注意它们的作用和关系。
连词可以连接两个句子、词组或词汇,起到连接作用,使句子更加连贯。
6.另外,要注意虚词和实词的拼写和用法,避免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
总之,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是书写和表达中的基本要求,需要根据语
境和语法规则进行选择和运用。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

示例一: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
组是[05全国卷3]
B
① 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
护 《反分裂国家法》。
② 在灿烂的灯光中,由24名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
观音”精妙绝伦, 人心。
③ 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13亿人口日
的到来 了4年。
A. 制定 振奋 推迟 B. 制定 震撼 推迟
陷于不良境地而不能自拔。
2.推敲
推求
“推敲”指写作的斟酌字句,也指反复琢磨,
“推求”指根据已知条件或因素来探求。
3.凌乱
紊乱
“凌乱”往往指具体的内容:“紊乱”往往指较为
抽象的内容。
第35页,共41页。
4.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对于这种行为,我们每个领导都应该大胆
,
不能袖手旁观。
C
A.任何阻碍都不能割断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
B.古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沙中。
C.这本书是启蒙老师惠赠的,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它。
D.经反复研究,校方决定启用本校精通业务的退休教师。
【2006高考辽宁卷】
第10页,共41页。
五. 正确使用实词的方法
(一)去同存异,辨细微差别 1.从词义上辨析 2.从语法上辨析 3.从色彩上辨析
第20页,共41页。
2.他 不住内心的激动。 (a、克服b、克制)
b(“克服”的对象多是客观上的困难、错
误等 “克制”的对象多是主观上的情感、 愿望等)
3.这些科学论据令人
(a、信服b、佩
服)
a(“信服”的对象一般是道理、事实、言论
等; “佩服”的对象一般是精神、品德、能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分析

核
心
考
熟语的能力,命题形式一般为“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点
探
究
从近两年的高考考查情况来看,这一考点的考查频率极高,全国各地区的高考
课
试卷中有多套涉及。 如 2011 年山东卷针对这一考点设置了两道题,
一道考查辨析选 后 对
点
用近义实词,一道考查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安徽的高考试卷中,成语的考查频率
习
导
航
用实词”指在动态语言环境中去分析辨别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常涉及同音、近义
核
或既同音又近义的实词。
心
考
点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探
究
1 .从词义方面考查
课
(1) 注意词义的范围
后
对
点
有些近义词的差异,表现在词义范围的大小不同,辨析与选用词语时,可以从
快
训
这方面思考。例如:“战争”和“战役”都是指作战,但“战争”所指范围较大,
点 探
究
__ ④ __张开嘴后自己都悔之不已,但是先生却认认真真地为我解答;有时先生才说
课
两句我就表示懂了,先生 __ ⑤__要我说出来,看我想得对不对。
后 对
点
答:① 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⑤______
快 训
解析: ①要和后文对应, ② 应起强调作用, ③表示幼稚之处还是少数, ④ 表递 相
D.包含 包括 包罗
点
快
训
【解析】 D 组词汇中, “ 包含 ”、“包括 ” 、“ 包罗 ”三个词同义, 都是 “里
相
边含有 ”的意思,但适用的范围依次由小而大。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成语)

B “化装”和“化妆”,前者强调身 份或者形象的改变,其结果是“隐藏”自 己;后者则仅仅是为了美化自身,主要是 容貌的打扮,结果反而是为了更好地展现 自身。 ①迟疑和迟钝, ②演练和演示, ③懊悔和懊恼, ④浮躁和急躁
4、区分个体和集体 (或具体与概括)
这一角度主要针对名词近义词,看起来 没有区别的一些近义词,意义差异并不大, 但有的表示个体或具体概念,有的表示集体 或抽象概念,表示个体或具体的概念一般可 数,表示集体或者抽象的概念往往不可数。 A “人”和“人口”,“人”可以数, 是个体概念,而“人口”是集体概念,不 可数。 ①书和书本,②车和车辆, ③纸和纸张,④书和书籍
B “鸟儿在天上飞”,文学语言往往 写成“鸟儿在天空飞翔”;再如“这个 人小气”,文学语言往往写成“这个人 吝啬”。在选用近义词时,从是否有文 学色彩来考虑问题进行辨析,也是一条 思路。 ①吓唬和恐吓,②开刀和手术,③兄弟和 昆仲(伯仲),④想念、思念和眷念
“退化”和“蜕化”
退化:功能减退,由优变劣。如,“这种动物的耳朵已经退化了。” 蜕化:(1)指由动物蜕皮引申为事物脱胎演化。 如“由奴隶社会蜕化为封建社会。” (2)指人的品行变质、腐化堕落。如“蜕化变质”。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 一组是 D ①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 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_____。 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尔 巴斯白山羊的品质正在逐步地________。 ③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 大街小巷,_______想起许多往事。 A.终止 蜕化 难免 B.中止 退化 难免 C.中止 蜕化 不免 D.终止 退化 不免
二、从色彩方面辨析 汉语的词语除了本身的意义外,还有 附加的意味,这种意味是在使用过程中逐 渐形成的,它使词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 “挑剔性”,使用时带有了某种色彩。这 种色彩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章: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与虚词的概念2. 掌握实词和虚词的分类3. 能够辨别和运用实词和虚词二、教学内容1. 实词的概念与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等2. 虚词的概念与分类: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标点符号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2. 举例法:通过具体例句解析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四、教学步骤1. 引入实词与虚词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2. 讲解实词的分类,并举例说明3. 讲解虚词的分类,并举例说明4. 进行实词与虚词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2. 找出五个实词和五个虚词,并说明它们的用法第二章:实词的用法与辨析一、教学目标1. 掌握实词的用法2. 能够辨析不同实词的用法和含义二、教学内容1. 实词的用法: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2. 实词辨析: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实词的用法,并举例说明2. 讲解实词的辨析方法,并举例说明3. 进行实词用法和辨析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实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找出五个实词,并说明它们的用法和辨析方法第三章:虚词的用法与辨析一、教学目标1. 掌握虚词的用法2. 能够辨析不同虚词的用法和含义二、教学内容1. 虚词的用法:介词、连词、助词等2. 虚词辨析: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虚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虚词的用法,并举例说明2. 讲解虚词的辨析方法,并举例说明3. 进行虚词用法和辨析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虚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找出五个虚词,并说明它们的用法和辨析方法第四章:实词与虚词的搭配与运用一、教学目标1. 掌握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2. 能够正确运用实词与虚词二、教学内容1. 实词与虚词的搭配:动词与介词、形容词与副词等2. 实词与虚词的运用:句子结构、句子成分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及运用技巧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并举例说明2. 讲解实词与虚词的运用技巧,并举例说明3. 进行实词与虚词搭配与运用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及运用技巧2. 造五个句子,运用所学的实词与虚词第五章:实词与虚词的辨析与运用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实词与虚词的辨析能力2. 能够灵活运用实词与虚词二、教学内容1. 实词与虚词的辨析技巧2. 实词与虚词的运用练习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与虚词的辨析技巧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章:语境与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语境对实词、虚词使用的影响2. 学会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语境的概念及作用2. 实词、虚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正确使用1. 讲解法:讲解语境的概念及作用2. 举例法:通过具体例句展示实词、虚词在语境中的正确使用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语境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2. 讲解实词、虚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正确使用3. 进行语境中实词、虚词使用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语境的概念及作用2. 找出五个句子,分析其语境并判断实词、虚词的使用是否正确七章:病句修改与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一、教学目标1. 学会识别病句2. 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3. 在修改病句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3. 实词、虚词在修改病句中的正确使用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修改病句的方法1. 讲解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讲解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3. 通过练习题,学会在修改病句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五、课后作业1. 复习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找出五个病句,并加以修改,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八章:阅读理解与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一、教学目标1.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 在阅读理解中正确运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实词、虚词在阅读理解中的正确运用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练习法:通过阅读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讲解实词、虚词在阅读理解中的正确运用3. 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五、课后作业1. 复习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阅读一篇文章,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并回答相关问题九章:写作与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一、教学目标1. 提高写作能力2. 在写作中正确运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写作的基本技巧2. 实词、虚词在写作中的正确运用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2. 练习法:通过写作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2. 讲解实词、虚词在写作中的正确运用3. 进行写作练习,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五、课后作业1. 复习写作的基本技巧2. 写一篇短文,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十章:综合练习与提高一、教学目标1. 巩固所学的实词、虚词知识2. 提高学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 综合练习题2. 语言运用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综合练习题的解题方法2. 分析法:分析实际语言运用中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四、教学步骤1. 讲解综合练习题的解题方法2. 通过实际语言运用实例,分析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3. 进行综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综合练习题的解题方法2. 完成一套综合练习题,提高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重点关注环节: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补充和说明:通过具体例句和实例,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实词与虚词的区别和特点,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和用法。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应用上。
类型
特点 同音近义词
示例
祛除、驱除,侦
查、侦察 品位、品味,沟 通、勾通 捐赠、馈赠,风
同音 实词
同音异义词
充当语素的字音全不相同
异音 或部分不同的词,而词语
(多用于否定)。
恐怖 5.她脸上就显出[恐怖/恐惧]________的神色来,这是在 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祝福》)
[二者语意轻重不同] 辨析:“恐怖”多指因生命受到威胁而惧怕,语意较重。 “恐惧”泛指害怕,语意比“恐怖”轻。二者的轻重不 同。这里根据语境,祥林嫂的内心应是恐怖的。
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
9.看表达重复与否
对词语意义理解不准确经常会导致重复表达。辨析实词 也可从表达重复与否的角度辨析。如: 参加舟曲救灾的“铁军”________(凯旋 胜利)归来。
“凯旋”是“胜利归来”,本身就有“归来”之义,所
以只能说“胜利归来”,而不能说“凯旋归来”。
与之相类似的词语还有:“悬殊”是“差别很大”之义, 因此不能说“很悬殊”或“悬殊很大”;“忍俊不禁”不能 说“忍俊不禁地笑”;“贻笑大方”不能说“被人贻笑大方” 等。
幽僻 2.这是一条[幽僻/偏僻]________的路;白天也少人走,
夜晚更加寂寞。(《荷塘月色》)
[二者侧重点不同] 辨析:“幽僻”指昏暗而僻静。“偏僻”指远离城市或 中心区,交通不便。前者侧重于“幽”,“幽”有昏暗 之义,并且“幽”本身还含有“僻静”之义,与语境 “寂寞”相应,符合朱自清寻静的想法。后者侧重于 “偏”,指偏远。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2. 掌握实词和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
3. 能够正确辨别和运用实词和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二、教学内容1. 实词的分类及用法: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量词等。
2. 虚词的分类及用法:介词、连词、助词、叹词、问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分类、用法及搭配。
2. 教学难点:虚词的辨析和正确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分类及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实词和虚词。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2. 新课内容:讲解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及搭配,分析典型例句。
3. 课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辨别和运用实词和虚词。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估他们对实词和虚词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作业提交评估他们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包含实词和虚词分类、用法及搭配的PPT,辅助教学。
2. 练习题库:准备一系列实词和虚词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书籍、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专题共计10课时,每周1课时。
2. 教学安排:按照实词和虚词的分类及用法进行授课,每节课重点讲解一种词性,并结合练习巩固。
九、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实词和虚词的笔记。
2. 完成练习题,加深对实词和虚词用法的理解。
3. 自主查找相关资料,拓展对实词和虚词的认识。
文言文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考生解题失误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①不知道词语的准确意思,只凭感性认识 对词语的词义作出判断; ②不知道词语的使用对象、色彩、程度与语 法功能,只凭表象作出判断;
3、不可误用介词 A.该用这个介词而误用了那个介词 (1)一月三十日夜,本市普降大雪,对城市 交通带来不便。 (2)革命的后代,决不能靠借老子的光,从 优越舒适的小天地里成长。 (3)对于金沙江,我曾听人讲过不少优美的 故事。 (4)如果国家能够多生产一些这类配件,就 可以把节省下来的外汇,进口我国暂时还不能 生产的仪器。 分析:(1)中的‚对‛应改为‚给‛。(2) 中的‚从‛应改为‚在‛。(3)中的‚对于‛应 改为‚关于‛。(4)中的‚把‛应改为‚用‛。
二、正确使用虚词
(一)关联词语误用
关联词语是复句的有机部分。一个复句,用不 用关联词语、用哪个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 配合着用,用在什么位臵,都有一定的规则。关联 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 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如下毛病: 1、滥用关联词语。例: 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被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 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数人的口味。(应去掉‚因 为‛,本句是单句,主干为‚原因…是…‛)
(4)对于我们学校,由于开展了‚学雷锋, 创三好‛活动,出现了新气象。 分析:(1)中的‚从‛、(2)中的‚在‛、 (3)中的‚当‛、(4)中的‚对于‛都使句子缺 少主语,均应删去。 2.不可漏用介词 应该使用介词的地方而没有使用,就是漏 用介词。漏用介词同样会使表意不清,句子不 通。如: (1)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会议展开 了热烈的讨论。 (2)这种习性是动物长期求食活动中发展起 来的。
如何正确运用虚词与实词

如何正确运用虚词与实词运用虚词与实词是汉语表达中的重要技巧,它们共同构成了语言的基础。
虚词相对抽象,通常用来表示语法关系、修饰语义或者作为辅助用语;实词则是具体的、有实际意义的词语,用来传递具体的信息。
正确运用虚词与实词,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还能使文章更富有逻辑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从语法角度和语义角度分别介绍如何正确运用虚词与实词。
一、语法运用在语法运用中,正确的虚词使用可以使句子结构清晰、语序合理,从而使文章表达更加准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虚词使用技巧:1. 虚化语气:适当使用虚化语气的虚词,可以增加表达的委婉度和语气的缓和。
例如,在正式场合中,我们可以使用“请问”、“是否”等虚词,使表达更加礼貌客气。
2. 连词的应用:使用适当的连词可以明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使文章更加连贯。
例如,使用“并且”、“而且”等连词可以表示并列关系;使用“因此”、“所以”等连词可以表示因果关系。
3. 动词的填充:在构建句子结构时,可以使用一些虚词填充,使语义更加完整。
例如,“他喜欢唱歌、跳舞和听音乐。
”中的“和”就起到了连词的作用,使句子结构更加完整。
二、语义运用在语义运用中,正确的实词使用可以使文章更具体、生动,增强读者的感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词使用技巧:1. 选择准确的形容词和副词:使用具体、准确的形容词和副词可以使文章更具描绘力。
例如,使用“明亮的”、“悲伤地”等词语可以准确地描述对象的特征或者行为方式。
2. 使用具体的名词:选择具体的名词可以使表达更加具体、形象。
例如,“他拿起了一本书。
”中的“书”就比“物品”更具体和生动。
3. 确保主谓宾的完整性:在构建句子时,要确保主谓宾的完整性,使主语、谓语和宾语之间的关系明确。
例如,“他吃了。
”就不如“他吃了一个苹果。
”表达得具体和明确。
综上所述,虚词和实词在语言表达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使用中,要根据语法和语义的要求,合理运用虚词与实词,以使文章表达准确、生动。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使用词语时要注意上下文语境,确 保词语与整个文本或对话的氛围、 风格等相协调。
避免歧义与混淆
明确词义
尽量选择含义明确、不易引起歧 义的词语。
避免多义词
避免使用有多重含义或可能引起 歧义的词语。
清晰表达
在表达时尽量做到清晰、简洁, 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表达方式。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学习规范用法
01
04
实词与虚词的区分与辨析
定义与特点
实词
表示实际意义的词,包括名词、 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具有实 际意义和具体指代。
虚词
没有实际意义的词,主要起语法 作用,包括介词、连词、助词、 叹词等,没有实际指代和具体意 义。
使用场景与注意事项
实词使用
辨析方法
在句子中充当主要成分,表达实际意 义和概念,需注意准确性和具体性。
形容词的分类:描述 性形容词和限定性形 容词。
副词
副词定义:修饰动词、形容词 或其他副词,表示时间、地点、 方式、程度等概念的词。
副词的分类:时间副词、地点 副词、方式副词、程度副词等。
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表示 程度或大小。
03
虚词的使用
介词
01
02
03
定义
介词是用来表示名词或代 词与句子其他成分之间关 系的词。
词语分类概述
• 词语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表示实际意义的概念,包括 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虚词则不表示实际意义的概念, 包括介词、连词、助词等。
02
实词的使用
名词
01
名词定义:表示人、事 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 名称的词。
02
03
04
名词的分类:专有名词 和普通名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动词
01
02
03
04
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状态或变化 的词。
动词的分类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动词的时态
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等。
动词的语态
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人、事 物或抽象概念的品质 或特征的词。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 高级:表示程度或比 较关系。
形容词的分类:描述 性形容词和限定性形 容词。
误用副词
总结词:位置不当
详细描述:在句子中,副词的位置应该符合语法规则和习惯用法,如果位置不当,就会造成读者理解上的困扰。例如,“小 明不但漂亮而且聪明。”这个句子中的“不但”应该放在“小明”之后,但是放在了“漂亮”之前,不符合语法规则和习惯 用法。
06
如何避免错误使用词语
多读多写,积累词汇
总结词
副词
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状态或描述 方式、程度的词。
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表示程度或 比较关系。
副词的分类:时间副词、地点副词、 方式副词等。
02
虚词
介词
01
02
03
04
介词是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 句子其他成分之间关系的词。
介词通常用于表示时间、地点 、方式、原因等。
常用的介词有:在、于、从、 自从、当、朝、向、在...方面
误用名词
总结词:指代不明
详细描述:在句子中,名词作为指代词时,如果没有明确指出其指代对象,就会 造成读者理解上的困扰。例如,“小明和小红在讨论,他喜欢吃什么。”这个句 子中的“他”是指小明还是小红,没有明确说明。
误用名词
总结词:使用不当
详细描述:在句子中,名词的使用应该符合其语义和语境,如果使用不当,就会造成读者理解上的困扰。例如,“小明是一 名优秀的学生,他经常去图书馆看书。”这个句子中的“他”应该是指小明,但是“图书馆”是名词,不能作为动词“去” 的宾语。
词语运用学习词语的正确用法与运用技巧

词语运用学习词语的正确用法与运用技巧现代社会中,词语是我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基本单位。
准确地运用词语能够使我们表达更加精准、流畅,但是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和误用。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词语的正确用法与运用技巧,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 词语的基本认知在学习词语之前,我们首先要认清词语的基本概念。
词语是语言中具有独立意义的最小单位,它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词语组成短语、句子等。
词语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
实词是能够表示事物、动作、属性等有具体指向的词,如“书”,“吃”,“高”的“高”,而虚词则是在语法中起连接、修饰、标点等作用的词,如“的”,“了”,“呢”。
对于不同类型的词语,我们要根据其特点来运用。
2. 词语的搭配与固定搭配在运用词语时,搭配是一个重要的要素。
不同的词语之间具有一定的搭配关系,只有正确地进行搭配才能使表达更加准确。
例如,“大声说话”、“深深地吸气”、“快乐的笑声”等都是常见的固定搭配,我们要熟悉并灵活运用这些搭配。
此外,还要注意一些词语的搭配习惯,避免使用不恰当的搭配,比如“介意”和“在意”之间的区别,要根据具体情境正确选择。
3. 词义的辨析与运用很多词语在表达意义上存在细微的差别,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认真辨析,避免使用不当。
比如,“美丽”和“漂亮”都可以表示外貌的好看,但“美丽”更强调内在的美,而“漂亮”则更注重外表的好看。
此外,还要注意一些近义词的区别,如“购买”和“采购”都可以表示购物,但前者更偏向于普通消费,后者则更多用于商务采购等正式场合。
通过积极学习,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词义的辨析能力,从而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4. 上下文的理解与推敲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词语的正确运用离不开对上下文的理解与推敲。
不同的语境会对词语的含义产生影响,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选择适合的词语。
比如,在描述一个人的外貌时,如果上下文是正面的,我们可以用“英俊”、“帅气”等词语,如果是负面的,我们可以用“丑陋”、“邋遢”等词语。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语气助词
如“吗”、“呢”、“吧”等,用于 表达疑问、感叹、祈使等语气。
叹词的分类和用法
感叹词
如“啊”、“哦”、“哼”等,用于表达强烈的情 感或感受。
招呼语
如“喂”、“嘿”、“你好”等,用于引起别人的 注意或问候。
慰问语
如“哎呀”、“天哪”、“糟糕”等,用于表达同 情或关切。
04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的方法
注意语境和搭配
总结词
选择合适的实词虚词,注意语境和搭配,避免使用不当。
详细描述
在语言使用中,实词和虚词都有其特定的用法和含义。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实词虚词,能够使语言更加准确、生 动。例如,在描述景物时,选用形容词来描绘景物的特点;在叙述事件时,选用动词来表达事件的发展过程。同 时,要注意实词虚词的搭配,避免出现不协调的情况。
指特定的人、地方、事物等, 如“中国”、“北京”、“长 城”。
普通名词
指一般概念的人、事物、概念 等,如“人”、“树”、“学 校”。
可数名词
指可以计数的事物,有单数和 复数形式,如“一个苹果”、 “三个苹果”。
不可数名词
指无法计数的事物,没有单数 和复数形式,如“水”、“牛 奶”。
动词的分类和用法
连词的分类和用法
并列连词
如“and”、“or”、“but” 等,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并列 的单词、短语或从句。
从属连词
如“that”、“which”、 “who”等,用于引导从句, 表明从句与主句之间的关系。
转折连词
如“however”、 “nevertheless”、 “otherwise”等,用于表示意 思的转折或对比。
详细描述
例如,“这本书非常漂亮地放 在桌子上”,这里“漂亮”是 形容词,但误用为副词,应该 改为“这本书被漂亮地放在桌 子上”。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2. 掌握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
3. 能够正确辨别和使用实词、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实词、虚词的分类和基本用法。
2. 难点: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练习巩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实词、虚词的案例及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知识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分类,引导学生关注实词、虚词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2. 知识梳理:讲解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
3.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辨别和运用实词、虚词。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 课堂讨论:选取典型例句,引导学生分析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实词、虚词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积累和运用。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实词、虚词的知识,提高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六、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选取:挑选一些常见的实词、虚词误用例子,如“他的成绩非常的好”、“我昨天吃了一碗大大的米饭”。
2. 分析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错误,并提出修改建议。
3. 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词、虚词的正确用法,提醒学生在日常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注意避免类似错误。
七、实词、虚词辨析练习1. 练习设计:编写一些实词、虚词辨析的练习题,如“辨析下列词语的用法:好好、美好、好好地”。
2. 练习解答: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后给予讲解和反馈。
3. 错题分析:针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错题分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
环境中对词语使用情况进行考查,或通过言语操作对词语使用情况进行考查。
资 料
补
充
自
主
正确使用词语主要包括:正确使用实词、正确使用虚词和正确使用熟语。正确
学 习
导
使用实词,须在准确把握词语意义的基础上,结合语境,选用恰当的词语;正确使 航
用虚词,须在正确把握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句子,选用恰当的虚
课
试卷中有多套涉及。如 2011 年山东卷针对这一考点设置了两道题,一道考查辨析选 后 对 点
用近义实词,一道考查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安徽的高考试卷中,成语的考查频率 快 训
较高;辨析选用近义词语的考查频率相对较低,但也不容忽视。
相
关
资
料
补
充
一、(2012 年北京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姬鹏飞外长会见加拿大外长夏普,拜会法国外长舒曼,与美国国务卿罗杰斯进 课
后
行了会晤。
对
点
快
“会见”是一般的外交接触;“拜会”是对东道主的礼节性拜访;“会晤”是 训
非正式外交接触,当时中美之间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
相 关
资
这条新闻运用同义词既精当又得体。
料 补
充
自 主 学 习 导 航
2012 年新课标语文《考试大纲》和安徽《考试说明》规定:正确使用词语。能 核
关 资
料
法“防治”。
补 充
答案:D
自
主
二、(2012 年山东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学 习
导
①春天的脚步近了,大草原上的冰雪渐渐________成了朵朵白色的“大蘑 航
菇”,煞是壮观。
核 心
考
②人与人之间要想减少误会,化解矛盾,和谐相处,那么加强彼此________是
点 探
自 主 学 习 导 航
核
心
考
点
探
第三节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究
课 后 对 点 快 训
相 关 资 料 补 充
自
主
学
会见 拜会 会晤
习
导
航
慧永
核
一九七三年,关于印度支那停战的国际会议在法国巴黎举行。会议期间,中国 心 考
点
外长姬鹏飞曾与加拿大、法国以及美国的外长见面。当时的报纸作了如下报道——
探 究
主
存在一定问题,久坐会______疲劳感,并出现腰酸背痛的毛病。正确的做法是:首
学 习
导
先根据工作性质把办公桌调整到一个______的高度,然后再依据自身情况来调整座 航
椅的高度。
核
心
菜籽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三种人体________的脂肪酸,还有油酸。
自 主
学
籽油能________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还能促进肝内胆固醇的降解和排出,因此,
习 导
航
对________心血管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核
A.必须 抑止 防治
B.必须 抑制 防止
心 考
点
C.必需 抑止 防治
D.必需 抑制 防止
习 导
航
走过________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________你还不引人注目。而________
核
你长成一株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
心 考
点
A.虽然 甚至 因为 如果
探 究
B.虽然 或者 除非 只有
课
后
C.即使 或者 除非 只有
对 点
快
D.即使 甚至 因为 如果
心
力层级为 E(表达应用)。
考 点
探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 究
课
在表达方面发展的能力。高考对“词语(包括熟语)”的考查,定位在“正确使用”。 后
对
这一定位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其一,考查的是“使用”是否正确,其二,是在“使
点 快
训
用”中进行考查。相关试题皆从“使用”的角度命制,这就是说,是在具体的语言 相
(2)动词,喧哗吵闹。喧哗:(1)形容词,声音大而杂乱;(2)动词,喧嚷。据语境侧 快 训
重于“热闹、吵闹”,与“起来”搭配。故选“喧闹”。
相
关
答案:D
资 料
补
充
三、(2012 年重庆卷)依次填入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衔接最恰当的
一组是( )
自 主
学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________他们从你身边
核 心
考
词;正确使用熟语,我们将放在第五节进行专题讲解。
点 探
究
本考点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词语使用的正误,一般为“下列各句 课
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是”,也有一些试卷采用填空的形式,
后 对
点
让考生在给定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填出恰当的实词(如 2010 年全国Ⅰ卷)和虚词(如
快 训
热变软或变为流体的过程;溶化:固体在液体中溶解的过程,此过程中不必加热, 核
心
但必考 点
探
本指开沟以使两水相通,后用以泛指使两方相通连,也指疏通彼此的意见;勾通: 究
课
暗中串通(干坏事),含贬义;据语境应选“沟通”。喧闹:(1)形容词,喧哗热闹; 后 对 点
究
非常重要的。
课
③每天天还没亮,位于城郊的农贸批发市场就________起来,人们又开始了一
后 对
点
天的劳作。
快 训
A.溶化 沟通 喧哗
B.溶化 勾通 喧闹
相
关
C.融化 勾通 喧哗
D.融化 沟通 喧闹
资 料
补
充
自
主
学
习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 D 级。融化:固体(如冰、雪等)受
导 航
2011 年大纲版全国卷),在考查的方式上,有的单独考查实词、虚词或熟语,有的
相 关
资
把它们混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
料
补
充
自 主 学 习 导 航
另外,本考点还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考生辨析选用近义实词、易混虚词、 核
心
熟语的能力,命题形式一般为“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考 点
探
从近两年的高考考查情况来看,这一考点的考查频率极高,全国各地区的高考 究
训
相
解析:从句意判断,前句为假设,故而第一空宜用条件关系,一、二两空相比 关
资
较,后句较前句意思更进一层,故而宜用递进关系。第三空不宜用条件关系。
料 补
充
答案:D
四、(2011 年山东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办公人员的座椅高度是非常有讲究的。专家______,许多人办公座椅的高度都 自
探 究
解析:“必须”只能做状语,不能做定语,因此第一个空格只能填“必需”(必 课 后 对
需:一定要有的,不可缺少的,可以做定语,如“生活必需品”);“胆固醇在小肠 点 快
的吸收”,只能控制,不能制止,因此,第二个空只能填“抑制”;第三空所支配 训
相
的宾语是“心血管病的发生”,中心语是“发生”,“发生”只能“防止”,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