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化学全册精品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课件共414张3

化学
目
•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实验中的应用
•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
第二节 离子反应
•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录
•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
第一节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化合物
•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
第三节 硫及其氮的氧化物
•
第四节 氨 硫酸 硫酸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三维目标
第1课时 化学实验安全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2.了解化学实验的安全常识(重点)
答案 D
跟踪练习2 下列有关药品取用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往试管里装固体粉末时,最好借助于纸槽 B.将锌粒放入试管时,应先将试管横放,把锌粒放入
试管口后缓缓竖起试管 C.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标签应朝外 D.取用块状药品时,可使用药匙或镊子 答案 C 例3.某些装有化学物质的试剂瓶上常贴有“危险警告”
二、过滤和蒸发比较
方法
过滤
适用 范围
主要 仪器
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 圈)、滤纸
蒸发
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概念 (1)物质的分离:将混合物中各物质通过物理方法或化学 方法,把各成分彼此分开的过程。
(2)物质的提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净物 质的过程。
2024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书课件(免费)

01
有机反应类型
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还 原反应等
02
反应机理
反应过程中的化学键变化、中间体的生成与转化 等
21
有机合成与推断
有机合成
通过已知有机物的性质和 反应,设计合成路线,合 成目标有机物
合成与推断的综合应 用结合有机合成和推断的知
识,解决复杂的有机合成
和推断问题
注意事项
了解各种仪器的使用注意 事项,如加热时防止试管 炸裂、搅拌时避免液体溅 出等。
24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
实验前准备
熟悉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目的、 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2024/1/27
实验过程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认真观察 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后处理
整理实验器材,清洗仪器,处理废 弃物,完成实验报告。
25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方法
分离方法
掌握过滤、蒸发、蒸馏等分离方 法,了解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
注意事项。
提纯方法
了解重结晶、萃取等提纯方法, 掌握各种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检验方法
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如氯 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 等的检验。同时了解物质的定性
检验和定量分析方法。
2024/1/27
2024/1/27
注重实验操作和观察,培养实验技能和探 究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预习、复习、独 立思考等
6
02
物质结构与性质
2024/1/27
7
元素周期表及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0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特点
周期、族的概念,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02 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 (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目录
பைடு நூலகம்
0002页 0053页 0131页 0174页 0221页 0269页 0371页 0416页 0431页 0488页 0521页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实验活动4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实验活动7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 实验活动8 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 第八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化学品的合理使用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 属元素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 (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 (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 (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三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 (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实验活动4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 粗盐中的杂质离子
新人教版高中一年级上册化学原版高清电子课本(全册)

新人教版高中一年级上册化学原版高清电子课本(全册)第一章物质的构成第一节原子结构学习目标1. 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2. 掌握原子核和电子的排布;3. 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知识点1.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3. 电子在原子核外按照一定规律排布;4. 原子和离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相互转化。
练习题1. 简述原子的构成;2. 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的排布;3. 解释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第二节元素与元素周期表学习目标1. 了解元素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3. 理解元素周期律。
知识点1.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 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3.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的元素表格;4. 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练习题1. 简述元素的定义和分类;2. 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3. 解释元素周期律。
第二章物质的分类第三节纯净物与混合物学习目标1. 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定义;2. 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3. 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知识点1.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2.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3. 纯净物和混合物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分离;4. 纯净物和混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有广泛应用。
练习题1. 简述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定义;2. 描述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3. 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第四节化合物与氧化物学习目标1. 了解化合物和氧化物的定义;2. 掌握化合物和氧化物的区别;3. 理解化合物和氧化物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知识点1.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2.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3. 化合物和氧化物在化学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4. 化合物和氧化物的性质可以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
鲁科版必修一高中化学精品教案(全册).

鲁科版必修一高中化学精品教案(全册)第一章走进化学科学教案深圳市南山区育才中学【课程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准备】金属镁、氧化铜粉末、活性炭、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浓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酒精灯、火柴、试管、胶头滴管、玻璃片、药匙、砂纸等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教学过程】[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人教版高一化学全册教案

化学必修1全册精品教案全集教案编号:1课题:初中知识复习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复习巩固初中学习的基本操作2、复习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能力目标】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技能【道德情感目标】建立从实验学化学的观点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难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三、教学器材四、教学方法与过程[归纳整理]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填上分离的物质及应用举例及二、离子的检验。
并交流答案。
[板书]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投影][讲述]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 思考]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
[提问]过滤、蒸馏注意事项[投影][讲述]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如图: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 1cm),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
过滤后如果溶液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一遍。
如果滤液对滤纸有腐蚀作用,一般可用石棉或玻璃丝代替滤纸。
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
[板书]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投影][讲述并板书]2、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如图: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0.5cm处;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⑤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册课时练习试题及解析(精品)

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练习(实验安全、过滤、蒸发)一、选择题:1.下列仪器:①烧杯、②坩埚、③锥形瓶、④蒸发皿、⑤试管、⑥烧瓶、⑦表面皿,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的是( )A.②④⑤ B.①⑥⑦C.③④⑥ D.①③⑥2.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A.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B.当出现CO中毒时,应立即将中毒者抬到室外新鲜空气处C.制取并收集氧气结束后,应立即停止加热D.将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3.图标所警示的是( )A.当心火灾——氧化物 B.当心火灾——易燃物质C.当心爆炸——自燃物质 D.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4.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可将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的是( ) A.硝酸钠、氢氧化钠 B.氧化铜、二氧化锰C.氯化钾、二氧化锰 D.硫酸铜、氢氧化钙5.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CO32-、Cl-。
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42-,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 )A.H2SO4 B.HCl C.NaOH D.NaNO3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 B.将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气体的气味C.酒精灯的火焰可以用嘴吹灭 D.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7.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中B.过滤时,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高于滤纸的边缘C.胶头滴管的管口直接伸入试管里滴加液体,以免外溅D.实验室取用液体药品做实验时,如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2 mL~3 mL8.在盛放酒精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的警示标志是( )9.2009年6月19日贵州省贵定县一煤矿发生瓦斯爆炸,致使5人遇难。
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要有安全意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被玻璃割伤手后,先取出伤口里的玻璃片,再用稀过氧化氢溶液擦洗,然后敷药包扎B.加热试管时不小心发生烫伤,第一时间用冷水冲洗,再涂食盐(始终保持湿润)消毒降温C.温度计摔坏导致水银散落到地面上,应立即用水冲洗水银D.滴瓶中的滴管用后不用清洗,直接放到滴瓶中10.以下过滤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并用少量水润湿,使滤纸与漏斗之间没有气泡B.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C.倒入漏斗的过滤液的液面应高于滤纸边缘D.要沿着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过滤液11.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化氢尾气,以防止环境污染。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课件【全册】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课件【全册 】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课件【全册 】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 物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课件【全册 】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课件【全册 】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 应用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课件【全册 】
归纳与整理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课件【全册 】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课件【全册 】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课件【全册 】
第二节 离子反应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课件【全册 】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引言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ຫໍສະໝຸດ 件【全册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课件【全册 】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课件【全册 】
归纳与整理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课件【全册 】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课件【全册 】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课件【全 册】目录
0002页 0106页 0157页 0221页 0256页 0340页 0431页 0506页 0595页 0666页 0760页 0881页 0925页
引言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归纳与整理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归纳与整理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归纳与整理 附录2 后记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知识点整理与归纳(共47页)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综合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混合物。
和KNO3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和2的混合物。
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人教版)第19课 铁的单质、氧化物及氢氧化物(解析版)

【解析】如图,利用 NaOH 溶液与 FeSO4 溶液反应得到 Fe(OH)2 和 Na2SO4,Fe(OH)2 易被空气氧化。
A 项,FeSO4 和 Fe(OH)2 中铁元素呈+2,易被氧化,故配制 NaOH 溶液和 FeSO4 溶液的蒸馏水要提前 煮沸,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正确;B 项,实验前可在 FeSO4 溶液上面加一层煤油,浮在水面上,可隔绝空
Fe3++2OH-=Fe(OH)2↓ 4Fe(OH)2+O2+2H2O=4Fe(OH)3
1.铁的氧化物
铁元素可以形成____种氧化物,FeO 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迅速被氧化为____________。Fe3O4 是具 有______的黑色晶体,俗称磁性氧化铁。Fe2O3 是一种红棕色粉末,俗称________。
2.铁的氢氧化物
Fe(OH)3 与 Fe(OH)2 分别可用相应的________与________反应制得,Fe(OH)2 很不稳定,极易转化为 _________。
一、1.(1)+2 +3 (2)还原 2.延展 导热 磁体 3.(1)①2Fe+3Cl2==Δ==2FeCl3 ② Fe +2H+=Fe2++H2↑ ③Fe+Cu2+=Cu+Fe2+ (2)Fe3O4 或四氧化三铁
③Fe 与盐溶液反应:如与 CuSO4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生成的固体产物为__________。 二、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生成红褐色沉淀
Fe3++3OH-=Fe(OH)3↓
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气,正确;C 项,得到的 Fe(OH)2 为白色固体,错误;D 项,实验结束后的胶头滴管含碱性溶液,要先用盐
最新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教学案精编版

2020年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教学案精编版导学案编写人:水清洋授课时间:审核人: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教材分析教科书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亲自实践让学生体验注意实验安全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阐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提问〗在初中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哪些实验安全问题是要注意的?〖学生思考并交流〗制取并收集氧气、制取氢气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浓硫酸的稀释三个实验从实验安全的角度要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要注意这些问题?假如这些问题我们忽视了,容易引起什么后果?〖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讲解〗在做这几个实验时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无论什么实验,取用化学试剂时不能用手直接去取,固体试剂用镊子、药匙或纸槽取用,液体试剂用量筒、滴管取用或直接倾倒。
2.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若给液体或固液混合物加热则试管口向上,若只有液体则要放碎瓷片。
若固体加热易熔化(比如草酸晶体)呢?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之后应该先撤出导管然后熄灭酒精灯。
若制取的是有毒气体则应要注意什么问题?如果用排水法或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则应采用什么装置?4.不能用鼻子直接闻气体,酒精灯内酒精的量要适当,不能给燃烧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之前要进行气密性检查。
5.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如氢气)前要验纯。
氢气还原氧化铜之前应先通氢气,待验得氢气纯净后再加热,实验结束之后应先停止加热待试管(玻璃管)冷却后停止通氢气。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学案(知识点详解及配套习题)

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教学案物质的分类胶体[明确学习目标] 1.学会物质分类方法,会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同素异形体。
3.能够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对分散系分类。
4.会制备Fe(OH)3胶体,会鉴别胶体与溶液。
学生自主学习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1.同素异形体(1)由□01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3)举例:O2与□02O3;红磷与白磷;金刚石、□03石墨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2.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1)交叉分类法①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②举例:Ⅱ.某些盐的交叉分类(2)树状分类法①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法。
②举例:3.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1)根据物质的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
(2)举例:根据性质对氧化物进行分类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1)概念:□01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2)组成(3)分类 ①分散质和分散剂各有固、液、气三种状态,以其状态为分类标准共分为□049种分散系。
②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2.胶体的制备和特征(1)Fe(OH)3胶体的制备制备原理:FeCl 3+3H 2O=====△Fe(OH)3(胶体)+3HCl具体操作:往烧杯中注入40 mL 蒸馏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08FeCl 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09红褐色,停止加热。
(2)胶体的特性——丁达尔效应当平行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10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11散射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胶体和□12溶液。
1.在科学研究中分类法的意义何在?提示:运用分类法对物质进行科学的分类,然后分门别类地研究它们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就能够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把握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全册精品教学课件(共1079页)

【典例 1】 清晨,松树林中的空气特别清新,是因为有极
放电
少量的氧气变成了臭氧,反应的方程式为 3O2
2O3。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化合反应
B.由氧元素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C.产生的臭氧与氧气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D.这个反应属于物理变化
[思路启迪] 解答该题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关键点:(1)同素异 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的相似,有的相差较大,同素 异形体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答案] (1)丁达尔效应 胶体 (2)空气中含有的胶体粒子的大小介于 1 nm~100 nm,能使光 产生散射 (3)鉴别胶体和溶液
知识点一 同素异形体 同一种元素可形成不同单质,这些单质互称为这种元素的同 素异形体。 (1)产生同素异形体的原因 ①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和成键方式不同,如氧气(O2)和臭氧 (O3)。 ②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2.1 氯气的性质
2.2.2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氯离子的检验
2.3.1 物质的量
2.3.2 气体摩尔体积
2.3.3 物质的量浓度
整理与提升
实验活动1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第三章 铁金属材料
3.1.1 铁的单质 3.2.1 金属材料 整理与提升
3.1.2 铁的重要化合物 3.2.2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实验活动2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6)直径介于 1~100 nm 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 (7)氢氧化铁胶体为无色透明的液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8)丁达尔效应可用来鉴定溶液与胶体(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2.清晨,阳光射入密林中的现象如图。请分析其中的道理, 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 应用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归纳与整理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引言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2020最新人教Hale Waihona Puke 高一化学必修1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归纳与整理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70页 0143页 0219页 0304页 0375页 0398页 0450页 0493页 0543页 0637页 0679页 0742页
引言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归纳与整理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归纳与整理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归纳与整理 附录2 后记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全册精品表格教案105页

因。
[总结]原子中: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问]原子核的特点?[答]体积小,原子的质量集中在核上[引入]由于电子的质量比质子和中子小的多,所以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内,核外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质子和中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都近似为1,忽略电子的质量,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就叫做质量数。
[板书]一、原子结构(一)、质量数定义:符号:A计算式:质量数(A) === 质子数(Z)+ 中子数(N)应用:用质量数表示某种原子[思考]它表示的含义是什么?[科学探究]:1、填写下表,总结A及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原子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数带点微粒的判断。
A:质量数Z:质子数(Z ) (N ) (A )质量 F1018.998 Na1222.990 Al1426.982质量数(A ) === 质子数(Z )+ 中子数(N ) 2、原子形成离子之后构成原子的微粒哪些发生了变化?如何改变?质量数呢? [总结和比较]和中的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和电子数。
[随堂练习]:1、完成表格1符号质子数 中子数 质量数 电子数1212122040182、完成表2元素符号 原子符号 核电荷数 中子数电子数1 0 1111 N:中子数带点微粒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的计算121666686 [过渡]精确的测定结果表明,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例如表2中。
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如、、就各为一种核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板书](二)、核素和同位素核素:同位素:[思考及交流]:元素、核素、同位素的不同和联系。
在周期表中收入了112种元素,是不是就只有112种原子呢?2、Cl元素有两种天然同位素、。
⑴在形成的Cl2分子中,会有种不同的分子,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⑵从原子的组成看,原子的质量数均为整数,但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却是35.5,这是为什么?区别概念[回答]同位素有的是天然存在的,而且相互间保持一定的比率。
高中化学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1-3-1 氧化还原反应 课件(45张)_341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1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
01课前自主预习 03典例题组训练
02课堂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一 从不同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1.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高温 2CuO+C=====2Cu+2CO2↑
高温 Fe2O3+3CO=====2Fe+3CO2
2.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4.人们常用图示的方法表示不同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如 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可用左下图表示。右下图为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置换反应三者之间的关系,则 C 表示( A )
A.离子反应 B.氧化还原反应 C.置换反应 D.三者都可以
解析:根据图中关系可知 A 代表氧化还原反应,B 代表置换 反应,C 代表离子反应。
高温 D.Fe2O3+3CO=====2Fe+3CO2
解析:阴影 3 所表示的反应类型为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A 项中的反应为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B 项中的反应为分解反应,但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 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属于除区域 2 外的分解反应,不符合题 意;C 项中的反应为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属于区域 1,不符合题意;D 项中的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 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符合题意。
解析:反应方程式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是氯由 0 价变为 -1 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得到的还原产物是 NaCl 和 HCl, 所以 A 正确。Na2S2O3 中的 S 由+2 价变为+6 价,化合价升高 被氧化,得到的氧化产物是 H2SO4,所以 B、C 错误。反应方程 式中的水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所以列化学方程式中,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都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一化学全册精品版新人教版高一化学精品教案全册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
2.使学生明确在高中阶段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化学。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4.通过了解我国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引言:在高中,化学仍是一门必修课。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引自美国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在1979年美国化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纵观化学发展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化学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产生了多么巨人的作用。
西博格( Glenn Theodore Seabory,1912-1999)是美国核化学家。
1940年他与麦克米伦(E。
M·Mcmillan)等人共同发观了94号元素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领导的芝加哥大学冶金实验室,创立了生产原子弹材料钚的化学流程,这是核武器研制成功的一个关键步骤。
1944年,他提出了锕系元素概念与它们的电子结构,这不仅使元素周期表趋于完整,而且为后来合成超铀元素指明了方向。
他和麦克米伦共同获得1951年诺贝尔化学奖。
投影:运用纳米技术拍出的“中国”照片1.由原子组成的最小汉字“中国”的说明: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于1993年底至1994年初,以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为手段,在Si表面上开展了原子操纵的研究,取得了世界水平的成果。
他们在室温下,用STM的针尖,并通过针尖与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把硅晶体表面的原子拨出,从而在表面上形成一定规则的图形,如“中国”等字样,这些沟槽的线宽平均为2 nm(1 nm =1×10-9 m)是目前在室温时,人们在Si表面“写”出的最小汉字。
凹陷的地方是原子被拨出后显下的深黑色沟槽,凸起的亮点是散落的原子形成的,显白色。
2.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简称STM)是1982年德国科学家宾尼(Gerd Binnig,1947-)与其同事共同研制成功的世界第一台新型的表面分析仪器。
STM的研制成功为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奥秘又提供了一个十分有用的工具,使人们第一次能够直接观察到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态和与表面电子行为有关的物理化学性质,对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微电子技术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此,他们与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家鲁斯卡(Emst Ruska )一起荣获1986年诺贝尔物理奖。
STM 具有原子级分辨率,可分辨出单个原子;还具有直接观测的性能,STM 的基本原理是基于量子的隧道效应。
将原子线度的极细针尖和被研究物质的表面作为两个电极,当针尖与样品的距离非常接近时(通常小于1 nm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会穿过两个电极之间的绝缘层流向另一电极,这种现象叫做隧道效应,产生的电流就称为隧道电流。
隧道电流的强度对针尖与样品表面之间的距离非常敏感。
通过计算机系统控制针尖在样品表面扫描。
把针尖在样品表面扫描时运动的轨迹直接在荧光屏或记录纸上显示出来,也就是说,STM 是通过在针尖扫描时,控制针尖与样品间的距离恒定不变,从而使针尖随样品表面的起伏而起伏。
针尖运动的轨迹就表现了样品表面的形貌。
3.关于化学发展史的分期问题:化学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了她的近代化学时期?史家都称1774年拉瓦锡(A .L .Lavoisier )提出元素概念结束燃素论不久,道尔顿(J .Dation )于1803年提出原子学说,使化学进入了这个持续至今以原子论为主线的新时期。
实际上,化学进入近代化学时期后,势如破竹的发展所依据的最基本的理论始终是原子--分子理论,简称原子理论。
它指明:不同元素代表不同原子;分子是由原子在空间按一定方式或结构结合而成的;分子的结构直接决定其性能;分子进一步聚集成物体。
原子理论结束了持续几个世纪炼金和炼丹家的盲目实践。
有人认为,炼金家之所以长时期与硫黄和重金属打交道,是基于他们的一个信念:只要把硫黄的亮黄色和重金属的高密度这两个性质掺和在一起就可炼出黄金来。
历史已经证明,在近代化学时期之前,化学并没有经历过像物理学发展进程中出现过的那个经典物理学时期(或牛顿力学)。
到近代物理两个时期。
同此.我们要有一个共识,一般说来,化学就是指近代化学。
板书:实用技术 …… 近代化学 …… 现代化学(冶金、火药、造纸) (原子-分子学说) (物质结构理论)展示:橡胶、合成纤维、半导体材料、光导纤维(这些物质称之为材料)板书:非金属材料(如:陶瓷) 化学组成 金属材料 (合金)有机高分子(橡胶)复合材料 (多功能)高功能材料(超导) 结构材料 (耐高温) 使用功能 材料信息材料 (液晶)4.材料和材料科学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直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例如,历史上的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都是以材料作为时代主要标志的。
一种新型材料的研制成功,可以引起人类文化和生活的新的变化。
石器、陶瓷、铜、铁、玻璃、水泥、有机高分子(如塑料等)、单晶材料等的发明,为人类进步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没有半导体材料,便不可能有目前的计算机技术;没有耐高温、高强度的特殊结构材料,便没有今天的宇航工业;没有低损耗的光导纤维,便不会出现光信息的长距离传输,也就没有现代的光通讯;没有有机高分子材料,人们的生活也不可能像今天这样丰富多彩。
相反,有很多新技术,因材料不过关,很难实现。
例如,长距离输电,中途损耗很大,以致造成我国全国电力分布不均。
如果在室温工作的、价廉的超导材料研制成功,就会出现新的局面。
又如,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又没有污染的一种能源,但我们目前还没有价廉、寿命长、光电转换效率很高的材料,把光能变为电能,因而太阳能现在还没有成为世界上的主要能源。
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材料是科学技术的先导,没有新材料的发展,不可能使新的科学技术成为现实生产力。
例如,新型材料的合成与制造往往与许多极端条件技术,如超高温、超高压、超高真空、超高速、超高纯、微重力和极低温等相联系。
问题:除了合成材料外,人类社会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化学解决呢?①.化石能源有限,开发新能源。
②.环境保护。
③.提高农作物产量,解决吃饭问题。
④.维护人体健康(药)。
书图:P 4图5,运用化学知识研究实际问题。
板书: 自然界存在光能转换:6 CO 2+6 H 2O C 6H 12O 6+6 O 2↑ 构想:2 N 2+6 H 2O ……4 NH 3+3 O 22 CO 2+4 H 2O ……2 CH 3OH +3 O 2CO 2+2 H 2O ……CH 4+2 O 2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目的:光 叶绿素1.在复习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种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2.使学生会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并会利用“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3.使学生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
4.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一、化学反应的类型1.初中的两种不同分类方法①.从形式上划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课练:教与学P 8注:基本类型的分类方法是形式上划分,不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也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Fe 2O 3+3CO =2Fe +3CO 2)。
②.从得氧失氧(是否与氧气反应)的角度:氧化反应、还原反应*2、不同角度对化学反应分类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 非离子反应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可逆反应 非可逆反应二、氧化还原反应1.狭义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2 Cu +O 2 =2 CuOCu →CuO :物质得氧叫氧化反应。
CuO +H 2=Cu +H 2OCuO →Cu :物质失氧叫还原反应。
H 2→H 2O :物质得氧叫氧化反应。
课练:教与学P 10注:得失氧的角度不准确: 有无电子转移有无离子参加热效应 反应程度 化学反应△①、将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两个过程分割开。
也就是说氧化、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同时存在的,不可能单独发生。
②、缩小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范围。
复习书P 7、P 8表格,讨论P 82.广义的氧化还原反应分析反应:CuO +H 2=Cu +H 2O (Ⅰ)2 Na + Cl 2 = 2 NaCl (Ⅱ)不同点:Ⅰ、有氧参加反应,有物质结合氧。
Ⅱ、无氧参加反应,无物质结合氧。
相同点: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2 + H 2O同理分析2 Na + Cl 2 = 2 NaCl结论:Ⅰ、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
Ⅱ、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Ⅲ、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还原剂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氧化剂问:分析元素化合价升、降之间有何关系?«Skip Record If...»共升高2价«Skip Record If...»共降低2价Ⅳ、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等于元素化合价降低总数。
思考:化合价升降的观点,有何更大的意义?分析一些没有氧气参加而化合价有变化的氧化还原反应。
课练:教与学P 10 2。
例:判断H 2+Cl 2、Fe +Cl 2、Zn +HCl 、CaCO 3+HCl 、Na 2CO 3+H 2SO 4、MgO +HCl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还原剂?谁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反应?3、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的关系***问题: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元素得失电子有何关系?2 Na + Cl2 = 2 NaClNa-«Skip Record If...»=Na+,共失去2«Skip Record If...»,升高2价Cl2+2«Skip Record If...»=2Cl-,共得到2«Skip Record If...»,降低2价4.氧化还原反应:凡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H2+Cl2偏移)注: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还原剂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氧化剂②、在同一反应中:失电子总数=得电子总数(问题的本质)③、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的反应。
还原反应:得到电子的反应。
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存在。
⑤、氧化剂:得电子物质。
还原剂:失电子物质。
⑥、电子转移和化合价的关系:化合价升高,失e-,被氧化―4、―3、―2、―1、0、+1、+2、+3、+4、+5、+6、+7化合价降低,得e-,被还原⑦、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定:特征:化合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