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淋巴结分区(解剖及影像学分区)

合集下载

纵隔淋巴结分区

纵隔淋巴结分区

—7隆突下
—8食管旁(隆突水平以下)
—9肺韧带
N1淋巴结
—10肺门
—11叶间
—12叶
—13段
—14亚段
.
13
上述淋巴结中,上纵隔淋巴结(第1-4组)、下纵隔 淋巴结(第7-9组)和主动脉淋巴结(第5-6组)属 N2淋巴结
第10-14组属N1淋巴结 以纵隔胸膜反折点作为N1淋巴结、N2淋巴结的分界
左侧为4L区 第5线以下至中叶开口处至隆突下为7区 第6线以下为8区
.
18
第2线下方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或无名动脉前、外 侧者为6区
在主肺动脉窗内靠外侧者属5区、靠内侧者属L4区 其余各区根据各别的解剖也很容易辨别
.
19
淋巴结位于左头臂静 脉上缘水平线上方 (左图线1),即位于 左无名静脉向上、向 左行走跨越气管前方 的中线处该静脉上缘 水平以上
.
23
淋巴结位于动脉韧 带、主动脉和左肺 动脉的外侧,左肺 动脉第一分支的近 侧,并位于胸膜反 折点以内
.
24
淋巴结位于线1以 下,升主动脉、主 动脉弓及无名动脉 的前方或外侧
.
25
淋巴结位于气管隆 突下方,但和肺内 的下叶支气管和动 脉不相连
.
26
隆突水平以下,淋 巴结位于食道两侧, 邻近食道壁,不包 括隆突下淋巴结
.
27
淋巴结位于肺韧带 内,包括位于下肺 静脉后壁和下部的 淋巴结 Nhomakorabea.
28
指叶近端部淋巴结, 位于纵隔胸膜反摺外, 右侧还包括邻近中间 段支气管的淋巴结。 X线上,肺门和叶间 淋巴结增大均可使肺 门阴影增大
.
29
淋巴结位于叶支气 管之间
.

胸部CT纵隔淋巴结分区介绍课件

胸部CT纵隔淋巴结分区介绍课件

基于影像学的分区方法
影像学分区方法是根据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中淋巴结的分布和形态进行划分, 通常以淋巴结的大小、密度、边缘等特征进行判断。
该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淋巴结的位置和数量,但对操作者的经验和技术要求较 高。
基于功能和代谢的分区方法
功能和代谢分区方法是根据淋巴结的功能和代谢状态进行划 分,通常利用PET-CT等技术进行检测。
有助于评估预后和治疗效果
了解淋巴结分区的特点,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效果 ,从而更好地制定治疗计划。
纵隔淋巴结分区的历史与发展
纵隔淋巴结分区最早由美国放射 学会提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 善,已经成为胸部影像学诊断的
重要标准之一。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纵隔 淋巴结分区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以适应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需要
胸部CT纵隔淋巴结分区能够明 确肺癌的分期,有助于制定合 适的治疗方案。
分期不同,治疗方案和预后也 不同,因此准确的分期对患者 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胸部CT纵隔淋巴结分区在肺癌治疗中 具有指导作用。
对于需要放疗和化疗的患者,淋巴结 分区有助于制定精确的放疗计划和化 疗方案。
胸部CT在纵隔淋巴结分区中的最新进展
AI辅助诊断
人工智能技术在胸部CT诊断中逐 渐得到应用,能够辅助医生进行 淋巴结分区的判断,提高诊断的
准确性。
多模态影像融合
将胸部CT与其他影像学检查(如 MRI、PET等)进行融合,有助于 更全面地了解淋巴结的性质和转移 情况。
动态增强扫描
通过动态增强扫描技术,能够更准 确地评估淋巴结的血流动力学特征 ,有助于鉴别良恶性淋巴结。
胸部CT纵隔淋巴结分区介绍课件
目录

《纵隔淋巴结分区》课件

《纵隔淋巴结分区》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区的具体方法
颈部淋巴结的分区
将颈部淋巴结按不同区域划 分,如前三角区、后三角区 等。
胸部淋巴结的分区
根据胸腔结构和肿瘤的位置, 将胸部淋巴结分为多个区域。
腹部淋巴结的分区
根据腹腔结构和肿瘤的位置, 将腹部淋巴结分为不同的区 域。
意义和应用
• 临床应用:纵隔淋巴结分区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效依据。 • 放疗定位:准确划分纵隔淋巴结分区可帮助放疗精确定位和照射。 • 手术决策:根据肿瘤在纵隔淋巴结的分布情况,可指导外科手术决策。
《纵隔淋巴结分区》PPT 课件
纵隔淋巴结分区是肿瘤治疗中重要的概念。通过对纵隔淋巴结的准确分区, 可以更好地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并提高治疗的疗效和预后。
概述
纵隔淋巴结是位于胸腔中央的一组淋巴组织,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纵隔淋巴结分区是对其进行分类和划分的 方法。
分区的基本原则
纵隔淋巴结分区有多种分类方法,包括WHO、RTOG和IASLC的分类法。每 种分类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总结
纵隔淋巴结分区在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制定分区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科学依据,严格按照分区方法 进行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及预后。

影像+解剖 颈部淋巴结分区示意图

影像+解剖 颈部淋巴结分区示意图

Ⅰ区(Level Ⅰ):包括颏下及下颌下区的淋巴结群,又分为A(颏下)和B(下颌下)两区。

Ⅱ区(Level Ⅱ):前界为茎突舌骨肌,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上界颅底,下界平舌骨下缘。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上组。

以在该区中前上行向后下的副神经为界分为前下的A区和后上的B区。

Ⅲ区(Level Ⅲ):前界为胸骨舌骨肌外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下界为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平面(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上接Ⅱ区,下接Ⅳ区。

主要包括肩胛舌骨肌上腹以上的颈深淋巴结群中组。

Ⅳ区(Level Ⅳ):为Ⅲ区向下的延续,下界为锁骨上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下1/3段。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下组。

Ⅴ区(Level Ⅴ):即颈后三角区及锁骨上区。

前界邻接Ⅱ、Ⅲ、Ⅳ区后界,后界为斜方肌前缘。

以环状软骨下缘平面(即Ⅲ、Ⅳ区分界)分为上方的A区(颈后三角区)和下方的B区(锁骨上区)。

包括颈深淋巴结副神经链和锁骨上淋巴结群。

Ⅵ区(Level Ⅵ):带状肌覆盖区域,上界为舌骨下缘,下界为胸骨上缘,两侧颈总动脉为两边界,包括内脏旁淋巴结群。

VII区(Level VII):为胸骨上缘至主动脉弓上缘的上纵隔区。

Ⅰ区:包括颏下区及颌下区淋巴结。

ⅠA:颏下区,无临床重要性。

ⅠB:颌下区,为口腔肿瘤转移所在。

Ⅱ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区,即二腹肌下,相当于颅底至舌骨水平,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

ⅡA:颈内静脉淋巴结,为头颈肿瘤主要淋巴引流集中区域,是第1站前哨淋巴结。

ⅡB:位置在后上,被胸锁乳突肌覆盖,这部分淋巴结常常是鼻咽癌的转移处。

外科颈清扫术后复发也常在此处。

Ⅲ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区。

从舌骨水平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前后界与Ⅱ区同。

Ⅳ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区。

从肩胛舌骨肌到锁骨上,前后界与Ⅱ区同。

Ⅴ区:包括枕后三角区淋巴结(或称副神经淋巴链)及锁骨上淋巴结。

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为斜方肌前缘,下界为锁骨。

纵隔淋巴结分区快速记忆法

纵隔淋巴结分区快速记忆法

纵隔淋巴结分区快速记忆法
纵隔是人体胸腔内的一个区域,是许多重要器官的所在地。

当发生淋巴结肿大或肿瘤时,了解纵隔淋巴结分区是非常关键的。

以下是一个快速记忆法,帮助您记忆纵隔淋巴结分区。

1. 纵隔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

上纵隔位于锁骨下,中纵隔位于锁骨下到隔膜上缘之间,下纵隔位于隔膜下缘以下。

2. 下纵隔分为左、右两个区域。

左下纵隔有胃、脾和胰腺,右下纵隔有肝脏和肾上腺。

3. 中纵隔分为前、中、后三个区域。

前中纵隔有胸骨、心脏和气管,中中纵隔有主动脉和食管,后中纵隔有椎体和神经。

4. 上纵隔分为左、右两个区域。

左上纵隔有主动脉和肺动脉,右上纵隔有上腔静脉和肺叶。

通过记忆以上的分区,您可以更轻松地理解纵隔淋巴结分布的位置和功能。

记忆这个快速记忆法,将有助于您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纵隔淋巴结相关的问题。

- 1 -。

(医学课件)纵隔淋巴结CT分组 肺癌分期

(医学课件)纵隔淋巴结CT分组 肺癌分期
24
• 第8组
• 食管旁淋巴结 • 隆突水平以下,
淋巴结位于食道 两侧,邻近食道 壁,不包括隆突 下淋巴结。
25
• 第9组
• 肺韧带淋巴结 • 淋巴结位于肺
韧带内,包括 位于下肺静脉 后壁和下部的 淋巴结。
26
• 第10组
• 肺门淋巴结 • 指叶近端部淋巴结,
位于纵隔胸膜反摺 外,右侧还包括邻 近中间段支气管的 淋巴结。X线上, 肺门和叶间淋巴结 增大均可使肺门阴 影增大。
分期基于TNM系统
T
肿瘤原发灶
N
区域淋巴结
M
远处转移
31
肺癌分期的评估类型
• 临床分期可以包括:
– 单独的临床评估(病史和体格检查) – 影像学评估(CT或PET扫描)或介入性分期
• 淋巴结位于动 脉韧带、主动 脉和左肺动脉 的外侧,左肺 动脉第一分支 的近侧,并位 于胸膜反折点 以内。
22
• 第6组
• 主动脉弓旁淋巴 结(升主动脉、 膈神经)
• 淋巴结位于线1以 下,升主动脉、 主动脉弓及无名 动脉的前方或外 侧。
23
• 第7组
• 隆突下淋巴结 • 淋巴结位于气管
隆突下方,但和 肺内的下叶支气 管和动脉不相连。
17
• 第1组
• 最上纵隔淋巴结
• 淋巴结位于左头 臂静脉上缘水平 线上方,即位于 左无名静脉向上、 向左行走跨越气 管前方的中线处 该静脉上缘水平 以上
18
• 第2组
• 上气管旁组淋巴 结
• 淋巴结位于主动 脉弓(线2)上 缘水平线以上, 前述线1以下, 即线1和线2之间。
19
• 第3组
• 血管前(3A)气 管后(3P)组
• 位于中线的淋巴 结应属于同侧的 淋巴结

影像学检查怎样对纵膈淋巴结进行分区?

影像学检查怎样对纵膈淋巴结进行分区?

影像学检查怎样对纵膈淋巴结进行分区?
纵隔淋巴结分区的方法很多,目前采用美国胸科协会提出的淋巴结分区法(修改),以便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①最上纵隔淋巴结(1区,位于头臂静脉上缘以上层面);②右上气管旁淋巴结(2R区,头臂静脉下缘以上);③左上气管旁淋巴结(2L区);④血管前(3A)及气管后(3P)淋巴结;⑤右下气管旁淋巴结(4R区,包括奇静脉淋巴结);⑥左下气管旁淋巴结(4L区);
⑦主动脉一肺动脉窗淋巴结(5区);⑧主动脉旁淋巴结<6区,位于主动脉弓上缘以下,升主动脉、主动脉、无名动脉外方的淋巴结);⑨隆突淋巴结(7区,隆突角下淋巴结,但与下叶支气管或动脉无关);⑩食管旁淋巴结(8区);11.肺韧带淋巴结(9区,包括下肺静脉后壁及下方淋巴结);12.右侧气管、支气管淋巴结(10R区);13.左侧支气管旁淋巴结(10L区);14.肺内淋巴结(11R区、11L区);15.膈上淋巴结(14区)。

胸部CT纵隔淋巴结分区教学课件

胸部CT纵隔淋巴结分区教学课件

病例三:淋巴结分区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结词
肺癌转移淋巴结的CT表现与诊断价值
VS
详细描述
介绍肺癌转移淋巴结在胸部CT上的表现, 如淋巴结肿大、结构改变等,并阐述淋巴 结分区在肺癌诊断中的重要价值,提高学 生对于肺癌诊断的综合能力。
PART 04
胸部CT纵隔淋巴结分区 教学建议
教学方法建 议
案例分析法
区域三:主支气管淋巴 结
总结词
主支气管淋巴结位于主支气管周围,主要收集来自肺实质的淋巴液。
详细描述
主支气管淋巴结位于主支气管周围,主要收集来自肺实质的淋巴液。这些淋巴液 最终会汇入肺门淋巴结。在胸部CT上,这些淋巴结通常位于主支气管周围,呈圆 形或椭圆形的软组织密度影,有时可伴有钙化。
区域四:肺门淋巴结
胸骨旁淋巴结主要收集胸廓入口处,包括胸壁、乳房和部分 上肢的淋巴液,这些淋巴液最终会汇入胸导管。在胸部CT上, 这些淋巴结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软组织密度影,有时 可伴有钙化。
区域二:气管旁淋巴 结
总结词
气管旁淋巴结位于气管周围,主要收集气管、喉和甲状腺的淋巴液。
详细描述
气管旁淋巴结位于气管周围,主要收集来自气管、喉和甲状腺的淋巴液。这些 淋巴液最终会汇入支气管纵隔干。在胸部CT上,这些淋巴结通常位于气管周围, 呈圆形或椭圆形的软组织密度影,有时可伴有钙化。
根据解剖学和影像学特征,将纵隔划 分为不同的淋巴结区域,以便于对胸 部病变进行定位和诊断。
常见分区方法
如美国胸科协会(ATS)分区、国际肺癌 研究协会(IASLC)分区等,这些分区方 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统一的参 考标准。
分区的重要性和意 义
01
02
03
提高诊断准确性

纵隔淋巴结 分区

纵隔淋巴结 分区
Ⅷ 两下肺静脉层区(隆突下3.0cm至膈上) 8R/L,9R/L组
* 在肺尖至膈上各层面肺内 11-14R/L
需特别提出的是识别左、右纵隔胸膜线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是区分纵隔内、外淋巴结——4R与10R或4L与10L组淋巴结也即是N2还是N1的标志线。右侧纵隔胸膜线在右肺动脉的增强CT横断面图像上呈一纵行细线状的低密度脂肪线(或称右肺门软组织集束影,soft tissue collection of right hilar)[7]。在此线以外的是10R组淋巴结(N1),在线以内的是4R组淋巴结(N2)。当此线有时因增强效果差而不易显示时可以右上叶支气管上缘开口处作为分界标志。左侧纵隔胸膜线在CT图像上不易显示,在左肺动脉的CT层面上以左肺动脉第1分支开口的内侧及左上叶支气管上缘的头侧作为左侧纵隔胸膜线的标志。在此标志线以内者属4L/5组淋巴结(N2),在此线以外的为10L组淋巴结(N1)。
Ⅲ 胸锁关节层区(左无名静脉横行段至主动脉弓上缘) 2R/L,3A/3P组
Ⅳ 主动脉弓层区(主动脉弓上缘至主-肺动脉窗) 4R/L,5,6组
Ⅴ 主-肺动脉窗层区(主-肺动脉窗至左肺动脉) 4R/L,5,6,10R/L组
Ⅵ 隆突层区(左肺动脉至隆突) 4R/L,5,6,10R/L组
Ⅶ 右肺动脉层区(隆突下3.0cm以内) 7,10R/L组
11.肺叶间组 同上
12.肺叶内组 同上
13.肺段内组 同上
14.肺亚段组 同上
表7 8个胸部CT横断层区的淋巴结组群分布简表
断 层 范 围 淋巴结组编码
Ⅰ 锁骨上层区(第6颈椎上缘至肺尖) 锁骨上和斜角肌组
Ⅱ 肺尖层区(肺尖至左无名静脉横行段) IR/L,3A/3P组
1997年AJCC-UICC胸内淋巴结分组主要是为TNM分期设计的,共分14组。第1~9组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结在纵隔内,若同侧受累则定为N2,若累及对侧则定为N3。第10~14组淋巴结在肺门或支气管周围的肺实质内,若同侧受累则为N1,对侧受累为N3(包括双/单侧锁骨上淋巴结)。另外用“R”和“L”分别代表“右”和“左”侧。详见表6。实践中我们结合CT横断面成像的特点,在连续的胸部CT图像上划分8个区域,易于在胸部CT横断面图像上鉴别淋巴结组群。详见表7[6]。

医学专题纵隔淋巴结新分区CT21

医学专题纵隔淋巴结新分区CT21
第四十九页,共五十一页。
第五十页,共五十一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肺癌分期 纵隔淋巴转移的CT展示 (根据1996 AJCC-UICC区域淋巴结分类标准)。肺癌分期 纵隔淋巴转移的CT展示 (根据1996 AJCC-UICC区域淋巴结分类标准)。6, 右中叶支气管(qìguǎn)开口 上缘。第1线以上为1区,。第1、2线之间气管(qìguǎn)旁为2区,。左侧:位于线 1与线3(左上叶支气管(qìguǎn)上缘和左主支气管(qìguǎn)相交水平线),气管 (qìguǎn)中线之左侧。淋巴结位于气管(qìguǎn)隆突下方,但和肺内的下叶支气管 (qìguǎn)和动脉不相连。谢谢
PA: 肺动脉(pulmonary artery) PM: 肺内转移瘤(pul. Metastasis) RBV: 右头臂静(R.BrachiocephalicV RCCA:右颈总动脉(commond carotid) RIJV: 右颈内静脉(internal carotidV)
RIPV: 右下肺静脉 (inf.pulmonary V
cè)内乳淋巴结肿 大
第三十二页,共五十一页。
胸部 淋巴结分布图 (xiōnɡ bù)
上述14区中的1至4区为上纵隔淋巴结,5、6 区为主动脉淋巴结,7至9区为下纵隔淋巴 结,它们均位于(wèiyú)纵隔内,属于N2淋巴 结,
当有对侧或锁骨上淋巴结时为N3淋巴结。 10至14区淋巴结都位于纵隔胸膜反摺外,属
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一页。
图中英文缩写(suōxiě)
LMB: 左主支气管(L./main bronchus) LPA: 左肺动脉(left pulmonary A) LSA: 左锁骨(suǒgǔ)下动脉(L. subclavian A)

纵隔淋巴结分区及临床意义

纵隔淋巴结分区及临床意义

纵隔淋巴结分区及临床意义纵隔淋巴结分区是指纵隔内淋巴结按其位置布局进行分区划分。

淋巴结是淋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筛选和过滤作用,是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

淋巴结分区的划分有助于指导临床外科手术切除范围及放射治疗的设计,并对淋巴结转移的疾病进行归类和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广泛应用的纵隔淋巴结分区是根据「纵隔解剖五分区分法」划分的,即1/2/3/4/5区。

具体如下:1.1区:上纵隔或纵隔顶部淋巴结区1区位于胸骨上缘至锁骨上缘之间,包括纵隔侧胸动脉和喉返神经之间的淋巴结。

1区淋巴结包括纵隔间储的上纵隔淋巴结,属于纵隔最高、最前和最靠近颈部的限类淋巴结。

临床意义:1区淋巴结的异常可提示胸部肿瘤的转移,并且1区淋巴结环围绕大血管和喉返神经,操作时需注意避免损伤这些结构。

2.2区:上纵隔、外侧胸廓模型和桥模型淋巴结区2区位于3区腹内侧,2区淋巴结包括纵隔胸导管的上端淋巴结、肺门的外侧端开口淋巴结、内乳结淋巴结和胸骨旁淋巴结。

临床意义:2区淋巴结的淋巴道与肿瘤的转移有关,亦可接受4区、5区的淋巴流。

2区淋巴结是纵隔肿瘤手术切除范围的重要部分。

3.3区:下纵隔淋巴结(腹侧三角)区3区是下纵隔或腹侧三角的淋巴结区,包括位于胸椎左侧和右侧,大静脉后方,食管旁边及膈胸膜内。

3区淋巴结沿食管旁边的大血管躯干排列,在切除食管肿瘤时需要注意保护。

临床意义:3区淋巴结的异常常见于肺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是肺癌的常见淋巴结转移区域。

4.4区:下纵隔、膈上下两个腹侧三角淋巴结区4区是纵隔的前下方或膈上腹侧三角的淋巴结区,包括在肺袖中的、胸骨体后方附近、大血管之后的、以及胸腔膜下腹侧三角。

4区淋巴结直接与肺癌的转移关系密切。

临床意义:4区淋巴结的切除范围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和阶段,对肺癌的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5.5区:膈下最前纵隔淋巴结区5区是指位于膈下最前纵隔的淋巴结区,包括在主动脉及其分枝之前的淋巴结。

5区淋巴结与食管癌的转移有关。

纵隔的分区四分法

纵隔的分区四分法

纵隔的分区四分法
纵隔是人体胸腔中的一个区域,位于两个肺之间。

根据解剖学上的特点和组织结构,纵隔可以分为前、中、后三个分区。

而根据医学临床上的需要和具体的目的,纵隔也可以采用四分法进行分区。

四分法的纵隔分区如下:
1. 第一分区:位于纵隔前部,包括胸骨后面和胸骨的后面,以及前纵隔的前部。

这一分区包含了胸骨后的脂肪组织、前纵隔的脂肪组织以及前纵隔内的脂肪散在组织。

2. 第二分区:位于纵隔中部,包括前纵隔的胸腔与心包之间的间隙,以及心脏及大血管所在的区域。

这一分区包含了心脏、主动脉和主支气管等器官。

3. 第三分区:位于纵隔中部和后部的过渡区,包括横膈和胸膜之间的区域。

这一分区包含了食管、膈神经、淋巴结等结构。

4. 第四分区:位于纵隔后部,包括胸椎前面和胸腔后、脊柱后面以及后纵隔的后部。

这一分区主要包含了主动脉弓、食管、脊柱、胸膜以及淋巴结等结构。

这种四分法可以在医学影像学上方便地进行定位和分析,对纵隔病变的评估和病理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纵隔病变和分区方法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7年,Mountain 修订了肺癌胸内淋巴分区 系统被美国癌症联合会( the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 ( the Union International Contrele Cancer, 广泛采纳,但其只是根据外科解剖情况定义 各组淋巴结界线,并未在横断面上详细描述 各组淋巴结的边界。
Ⅰ区:最高位纵隔气管前淋巴结
Ⅱ区:左、右上气管旁淋巴结
Ⅰ-Ⅱ区: 一般常以胸骨颈静脉切迹为上界 主动脉弓为下界 左右界为纵隔胸膜 前界为左头臂动脉,右锁骨下动脉 右颈总动脉等大血管 后界为气管的后壁
注: 在Mountain的淋巴结分区里,
1R的下界定义为无名静脉横跨气管前, 使得2区位于其下至主动脉弓的上缘的距离 非常的短,故将Ⅰ区-Ⅱ区合并为Ⅰ-Ⅱ区
精品课件
+
精品课件
Ⅲ区(prevascular nodes and retrotracheal nodes(图中未显示)
Ⅲ区:3区气管前、后或后纵隔(3P)
和前纵隔(3A)淋巴结
3A 为气管前胸骨后淋巴结,
上界:
同1~2区 (胸骨颈静脉切
下界:
左:与Ⅵ区相连
右:上腔静脉前缘
两侧界: 左右纵隔胸膜
肺动脉干前缘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
精品课件
Ⅶ区(subcarinal nodes )
Ⅶ区 隆突下淋巴结 上界 :在隆突下层面; 下界 :到隆突下约3 cm。 前界:到左右主支气管前壁水平线
或右肺动脉后缘; 后界:椎体前缘 左外界:在奇静脉外缘; 右外界:在右主支气管和右中间段支气
管内侧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前界: 左颈总动脉和升主 动脉、主动脉
Ⅳ 弓前份后缘 4L: 上界:主动脉弓上缘层面 下界:左上叶支气管开口 前界: 左颈总动脉和升主 动脉、主动脉
弓前份后缘 外界: 主肺动脉窗层面以
上 位于主动脉内侧,
主肺动脉窗层 面 位于动脉韧带内侧(左肺动脉干以上于升 精品课件 主动脉和降主动脉圆心连线内侧)
前界: 胸骨,锁骨头和肋骨
后界: 1~2区前缘除外左锁骨下动
左颈总动脉,头臂
3P:气管后淋巴结:气管后隆突上淋巴结
上界:
同1~2区 (胸骨颈静脉切
下界:
气管隆突
前界: 气管后壁
后界: 椎体的前壁及外侧壁
精品课件
3A 3P
精品课件
Ⅳ区( lower paratracheal
nodes )
Ⅳ区:左右下气管旁淋巴结 4R: 上界:主动脉弓上缘层面 下界:右上叶支气管开口 后界:气管后壁
Jap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ed), Kanehara, Tokyo,
2002.
精品课件
Classification of Regional Lymph Nodes in Japan
Jap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ed), Kanehara, Tokyo,
纵隔淋巴结
精品课件
纵隔淋巴结解剖
特点 :
纵隔淋巴结平均数目为64个,大多数位于气 管,
支气管附近和大血管及食道周围.
ⅠⅡⅣ 结
主要是位于气管旁的淋巴
ⅢAⅤⅥ 结
主要是位于大血管旁的淋巴
ⅦⅩⅪ ⅩⅪ 主要是位于支气管旁的淋巴结
ⅢP Ⅷ
主要是位于食管周围淋巴
精品课件
Classification of Regional Lymph Nodes in Japan
降主动脉冠状面中平面延长 出现肺动脉后 则位于降主动脉前和肺动脉 在出现右上肺静脉层面 后界延续到右上肺静脉前缘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主肺动脉窗
精品课件
Ⅴ区与左喉返神经及膈神经的关系
精品课件
左右喉返神经与纵隔淋巴结的关系
精品课件
Ⅵ区(paraaortic nodes )
Ⅵ区 主动脉旁淋巴结 上界: 主动脉弓上缘层面 下界:与5区淋巴结同一水平 前界和侧界: 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外1cm 后界:在主动脉弓和升主动脉前1 /2
9区下肺韧带淋巴结 10区肺门(主支气管)淋巴结
前纵隔(3a)淋巴结
11区肺叶间淋巴结
4区气管与支气管交界处淋巴结 12区叶(上、中、下叶)支气管淋巴结
5区主动脉或Botallo淋巴结
13区段支气管淋巴结
6区主动脉(升主动脉)旁淋巴结 14区段以下远支气管淋巴结
7区隆突下淋巴结
精品课件
CT-based Definition of Thoracic Lymph Node Stations an atla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Ⅷ区 (paraeosphageal nodes )
2002.
精品课件
Classification of Regional Lymph Nodes in Japan
Jap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ed), Kanehara, Tokyo,
2002.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Mountain and Dresler classification system
Olvier Chapet et al. Int. J. Radiation Oncology Biol. Phys., Vol. 63,
o. 1, pp. 170–178, 2005
精品课件
Ⅰ&Ⅱ (highest mediastinal and upper paratrachຫໍສະໝຸດ al nodes )精品课件
Ⅴ区 subaortic(aortic-pulmonary
window)
Ⅴ区: 主动脉下淋巴结 (又叫 主肺动脉窗淋巴结)
上界:主动脉弓最大横截面以下 下界 右肺动脉横跨纵隔的最大横截 内侧: 左主支气管开口层面以上
与4L组淋巴结交界 外界: 纵隔胸膜内 前界:出现右肺动脉前位于:
升主动脉冠状面中平面延长 出现右肺动脉后局限于: 肺动脉前缘 后界: 在出现肺动脉前位于
Schema of Mountain and Dresler 精品课件 classification system
Chest 1997;111;1718-1723
Mountain and Dresler classification system
l区最高位纵隔气管前淋巴结
8区隆突下食管旁淋巴结
2区气管旁淋巴结 3区气管前、后或后纵隔(3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