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合集下载

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三个阶段据国家建设部《2003年城市建设统计公报》显示,至2003年末,我国设有城市660个,城市人口近3.38亿,城市面积39.9万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为33%左右。

世界城市化的平均水平1998年为55%。

在工业革命之后,中国的城市化之所以长期处于落后的状况,是因为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走的是一条十分曲折,时而又不断反复的艰难道路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一个阶段近代史之前的中国城市化,因为它对中国今天城市化的发展不具有现代化意义上的启示作用,因此本文不予涉及。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100年内,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具有近、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一个阶段。

它的发展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城市化的发展十分不平衡。

东南部城市化进程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则远不如东南沿海,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今天。

城市工业化特征差距悬殊。

比如东南沿海的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城市不仅在城市规模上迅速扩张,而且其工业化进程也较迅速。

而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甚至不处在工业化进程之列。

东南沿海城市的建筑、通讯、工厂、商业、交通已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有了相当程度的联系。

譬如上海外滩一条街的高楼大厦,青岛的洋楼区。

而其他不发达地区城市则不具备这些工业化的明显特征。

城市的商业化功能不显著。

有一种说法,西方资本主义的每个城市都是以市场为中心的,而中国城市是以官府、衙门为中心的,象北京,紫禁城是它的中心。

而市场则散布在四周,比如菜市口、花市、瓷器口都在边上而不在中心。

这一阶段的城市中心是属于官府,城市的政治、军事的特征和意义更为显著和重要,也就是说,中国城市形态上商业化的功能不占主导地位。

城市文化畸形发展。

由于列强的入侵,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已经受到了西方文化较大的影响。

同时,由于长期的封建文化的熏陶,中华民族的一些风俗、传统习惯、戏剧、本土文化也占有一定的空间,这二种不同的文化在同一个城市空间里共存,相互影响但又并行发展着,实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种奇特现象。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四版112章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四版112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1. 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与公共设施、人造与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 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就是什么?工业前城市: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与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⑤城市类型增加3. 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什么?依您的推测,2030 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与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与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就是一种现象,不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 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与谐发展就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 日发布的《2013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 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 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 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 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①整体观念与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②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与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 “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就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 您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和发展趋势

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和发展趋势

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和发展趋势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

城市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居住方式,也推动了社会结构、经济模式和文化观念的变革。

本文将从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特点以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世界城市化进程1.1 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Urbanization)是指人口、经济活动、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从乡村向城市的转移和集中过程。

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包括人口的城市迁移、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面积的扩大和城市化率的提高。

1.2 城市化的阶段城市化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1.2.1 初期城市化阶段初期城市化阶段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城市是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但人口规模较小,城市化水平较低。

1.2.2 快速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是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1.2.3 成熟阶段成熟阶段是城市化发展的高峰期,城市化水平达到或接近饱和。

在这一阶段,城市化速度放缓,城市发展开始注重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1.3 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世界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明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城市化水平、速度和模式都有所不同。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郊区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贫民窟问题、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

二、世界城市化的特点2.1 城市化速度快世界城市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速度快。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

例如,中国城市化速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保持在高位。

2.2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全球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率已经达到或超过70%。

2.3 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经济问题世界城市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社会经济问题。

如贫民窟问题、失业问题、城乡差距问题等。

我国城市化道路和道路特点

我国城市化道路和道路特点

我国城市化道路和道路特点我国的城市化道路和道路特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首先,我国城市化道路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开放以前的城市化道路形成阶段,此阶段主要以土地制度和城市发展为主,城市化道路较为简单。

第二个阶段是开放以后的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此阶段我国加速向城市化转型,城市化道路开始多样化。

第三个阶段是当前的城市化发展阶段,此阶段主要以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城市化道路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其次,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特点首先是以大中小城市为主体。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出现了一批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

同时,中小城市也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大中小城市并存的特点使得城市化道路更加多样且具有区域特色。

其次,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特点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相融合。

我国的城市化道路与工业化过程相互依存。

工业化带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则推动了工业化的升级和转型。

这种工业化和城市化相融合的特点使得城市化道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其次,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特点是以房地产为主导。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房地产产业成为城市化道路的重要支撑。

房地产建设为城市化提供了基础设施和住房,推动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

最后,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特点是注重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城市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的升级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要注重人民的健康和环境保护。

在城市化道路上,我国更加注重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环境保护,通过建设新型城镇化,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总之,我国的城市化道路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发展过程。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我国的城市化道路将继续向更加可持续、绿色和人民生活质量提升的方向发展。

西方城市化的三个阶段

西方城市化的三个阶段

西方城市化的三个阶段周跃辉2013-1-28 14:35:00 来源:学习时报 2013-01-28 第02版:当代世界西方国家城市化所走过的将近三百年的演变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8世纪中叶—1950年:工业城市化阶段农业文明从乡村开始,而工业文明则发轫于城市;城市脱胎于乡村,而西方国家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却起源于近代的工业革命。

城市化作为一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态,和工业化似乎是一对“孪生子”,它们就像两个车轮,承载着人类社会滚滚向前发展。

18世纪从英国发端的工业革命,使西方城市的初始形态——城邦与城堡——开始从政治管理中心和军事防卫堡垒,转向以工厂生产和贸易交换为主体形态的经济中心。

在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851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超过了 50%,率先进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

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相继启动了城市化进程。

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产业革命在美、德、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使得重化工业取代纺织等轻工业而成为主导产业。

在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从1850年的 11.4%上升到1950年的 52.1%。

1950年,英国达到 79%的城市化水平;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在此阶段皆成功地实现了高度的城市化,美国当时的城市化水平为 64.2%,德国为64.7%,加拿大为60.9%,法国为55.2%,瑞典为65.7%。

当然,西方国家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进程,也不可避免地衍生出了“城市病”。

环境污染、人口拥挤、城市犯罪及各种社会问题接踵而至,因此,西方主要国家从 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1950—1990年:逆城市化阶段到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 60%。

一方面由于非均衡发展带来的以“城市病”为特征的城市经济社会问题突出,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经济在交通条件显著改善的条件下,迅速向大城市的郊区和周边中小城市延伸,城市的产业活动也不断向城市外围扩散。

日本的城市化进程阶段的分析

日本的城市化进程阶段的分析

日本的城市化过程分析一、日本的城市化过程分析日本的城市化过程与日本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城市化初始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初)。

明治维新前,日本是一个农业国,当时日本城市人口比重不足10%。

从1889年到1920年,日本城市化水平仅从10%上升到18%,到1950年也仅为37%。

从1889年到1950年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日本的城市化水平年均仅提高0.44个百分点。

第二阶段,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末)。

1955年日本经济恢复并超过了战前水平,重新开始了赶超欧美的历程。

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涌向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推动了日本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1955年日本城市人口比重为56.1%,到1970年城市化水平已达72%。

在此期间,日本城市人口所占比重由1950年的37%上升到1977年的76%,年均增长近1.5个百分点。

第三阶段,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一直持续到现在。

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城市化己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1975年城市人口比重达到75.9%,1980年则为76.2%。

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各类城市已有688个, 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11个,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80个,1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597个。

由于城市人口已基本达到饱和状态,城市化发展速度开始减缓。

1996年日本城市化水平为78%,仅比20年前高出2个百分点在此期间,很多居民开始从三大都市区向外迁移。

日本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走大中城市为主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日本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国家,人口密度是美国的11倍,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短短20多年时间中就达到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单位时间内要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因而选择了走以大中城市为主的城市化道路。

下表1描述了1920-1995年间,日本具有50万人口和2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城市人口占总城市人口的比重。

城镇化

城镇化

城镇化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及其地区性特征1、阶段性特征:1)发展起步阶段(1949—1957年)该时期的城市化进程,是机械增长和自然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前四年以自然增长为主,后五年以有计划的机械增长为主。

该时期是城市化规律得到正常显示的时期,但非常短暂;a、1949—1953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城市建设全面展开,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就业、定居,城市化水平逐步增长;b、1953—1957年,一五计划,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集中资金扩建工业,工业化发展促进城市化。

2)城市化波动阶段(1958—1977年)1958年大跃进,使大批劳动力涌向城市,出现城市化高峰。

该阶段的城市化进程可分为三个时期:a、1958—1960年,超常的工业化引起超高速城市化。

大跃进时期,在错误政策影响下,农村劳动力过多过快地大量涌进城市,人为加快城市化进程;b、1961—1965年,工业调整时期第一次由城市到农村的城市化波动。

为扭转大跃进造成的失误,国家对工业进行调整,紧缩城市经济,大量精简城市人口;c、1966—1977年,工业化停滞时期第二次由城市到农村的城市化倒退。

十年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经济文化教育事业遭受浩劫,大量知识分子,机关干部下放农村,城市人口的机械迁出量大增。

3、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经济开始复苏并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城市数量、城市人口及其比重迅速增加,城市化进入了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

主要表现在:a、降低城镇的建制标准,城市数量迅速增加;b、随着各种城市政策的调整,城市数量增加导致城市人口及其比重上升;c、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工业、农业经济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使城市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大大加强,农业的发展又为城市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力。

工业与农业的发展,共同成为城市化的动力。

城市化水平由“量”向“质”转化,特别是东部沿海城市,已有从“人口城市化”向“城市现代化”转化的趋向。

新中国城市化:历程、问题与展望

新中国城市化:历程、问题与展望

新中国城市化:历程、问题与展望张超【摘要】新中国城市化经过围绕工业化建设生产型城市(1949-1978年)、城市体制改革拉动(1979-1990年)、城市外部扩张和内部重组加速(1991-1999年)3个阶段后,进入城乡统筹发展阶段.当前,我国城市化主要存在失地农民、生态环境、资源和城市发展均衡4个重大问题;未来城市化的新布局主要体现在深度城市化、低碳生态城市、组团城市群以及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等方面.微观上要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劳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制度性障碍,改革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中观上要解决好资源环境问题,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宏观上要统筹城乡发展,以大带小,构建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机制,促进城市群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期刊名称】《西部论坛》【年(卷),期】2010(020)004【总页数】8页(P73-80)【关键词】城市化;城市均衡发展;城乡统筹;失地农民;低碳生态城市;城市群;小城镇【作者】张超【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成都,6111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1.1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不仅在改变着中国,也在改变着世界,因此,对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把握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演进回顾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城市化发展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学术界对此做出了大量总结。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学者 Ray M.Northam(1975)[1]的城市化发展的“S型曲线”,把城市化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

应当指出,S型城市化发展理论作为基于西方城市化进程的经验规律符合城市化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正常发展过程,有助于理解现实的城市化差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并不具有普适性,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城市化任务艰巨的发展中国家。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1-12章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1-12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⑤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①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②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5 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1 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2 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3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1. 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城乡地理学相关名词解释

城乡地理学相关名词解释

1、现代化:个人认为,现代化是个相对的概念,它是人类已有的科学技术水平的一种表现。

现代化涵盖非常多方面的内容,如现代化城市,现代化农村,现代化技术,现代化企业等等,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内容会更加的丰富。

2、工业化:工业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与产业基础,工业化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在工业化初期、中期、后期等不同阶段,工业往往会呈现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转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从上升到下降的特点。

另外一种解释是:城镇化是指非农产业与人口在空间上的集聚过程,但在中国,由于存在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城镇化还应包括农村进城人口的“市民化”过程。

(黄祖辉,邵峰,朋文欢. 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J]. 中国农村经济,2013,(01):8-14+39.)3、乡村工业化:乡村工业化就是大机器工业在乡村地区的分散化过程。

(魏后凯. 对中国乡村工业化问题的探讨[J]. 经济学家,1994,(05):75-82+127-128.)4、非农化:农村非农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指农村劳动力、产业和土地等不断由农业转向非农产业的一种社会经济过程,不仅包括农村本地资源的非农化,也包括农村资源向城市的转移。

(张佰林,张凤荣,曲宝德,李灿,陈军伟. 山东省沂水县农村非农化程度差异及驱动力[J]. 地理学报,2015,(06):1008-1021)5、集镇化:集镇化就是指乡村人口向各级乡村集镇迁移、集聚的过程,集镇化水乎是指在一定时期某县域的集镇总人口在该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

集镇化是乡村城市化的初始形态和过渡方式。

(刘盛和,郭焕成. 试论我国的乡村集镇与乡村人口集镇化[J]. 人口与经济,1992,(04):25-30+50.)7、乡村城镇化:乡村城镇化是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选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发展道路。

(蒋励,张信源. 乡村城镇化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J]. 农业现代化研究,1995,(02):96-99.)也就是相当于中国特色的城市化。

2024年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四科合一)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6

2024年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四科合一)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6

327.[多选题]R. M. 诺瑟姆通过对各国城市化发展过程的研究,提出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

A.中期阶段B.发展阶段C.初期阶段D.繁荣阶段E.后期阶段答案:A|C|E解析:现代城市化发展的最基本的动力是工业化。

R. M. 诺瑟姆通过对各国城市化发展过程的研究,提出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30%以下,这一阶段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生产力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农业剩余劳动力释放缓慢。

第二阶段为中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30%,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破50%进而上升到70%左右。

第三阶段为后期阶段,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70%以上,这一阶段也称为城市化稳定阶段。

328.[多选题]同心圆理论中,居中的圆形区域是中央商务区,这是整个城市的中心,是()的集中点。

A.市民生活B.城市商业C.工业生产D.社会活动E.公共交通答案:A|B|D|E解析:同心圆理论是由伯吉斯于1923提出的。

根据他的理论,城市可以划分成五个同心圆的区域:中心商务区、过渡区、工人居住区、良好住宅区和通勤区。

其中,居中的圆形区域是中心商务区(CBD),这是整个城市的中心,是城市商业、社会活动、市民生活和公共交通的集中点。

329.[多选题]城市发展的区域理论认为,城市是区域环境中的一个核心,无论是否将城市看做是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始终是在与区域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进行的。

A.地理空间B.经济空间C.居住空间D.社会空间E.生产空间答案:A|B|D解析:在城市发展原因的解释中,城市发展的区域理论认为,城市是区域环境中的一个核心。

无论将城市看作是一个地理空间、一个经济空间,还是一个社会空间,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始终是在与区域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进行的,是整个地域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定地域环境中的中心。

因此,有关城市发展的原因就需要从城市和区域的相互作用中去寻找。

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练习:
1、由下图可知,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
C 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 )
①②

A、①② C、 ②③
B、①③ D、 ③①
C 2、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 )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②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
④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市;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经历了:
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再城市化
教材P43
城市郊区化与逆城市化
相同点 不同点
由于城市问题的产生而出现 是与城市化过程相伴的现象
郊区化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乡村或 小城镇
城市化的有关概念的区别
(1)城市化(郊区城市化):指农业人口转 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 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美国、英国开始早; 印度、巴西开始晚。
(2)目前各处于城市化的 哪一阶段?
美、英处于后期阶段 巴西处于后期阶段 印度处于初期阶段
(3)各国城市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美国、英国、巴西城市化发展趋缓; 印度城市化发展可能加快。
剩.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南美洲最突出
“滞后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
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
(在南亚最明显)
滞后的主要原因:政府为了避免城乡对立 和“城市病”的发生,采取种种措施来限 制城市化的发展。
阻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教材P45
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的原因是:
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及地价上涨; 乡村环境质量好、乡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交通运输的发达,私人小汽车的普及
人口流动 城市建设

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学1.首位城市:在规模上与第二位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了全国城市人口的很大部分,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定义为首位城市。

2.中心性城市:当城市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功能都是以人口为中心的时候,这种状况就被为中心性。

3.城市体系:在一定空间尺度上(区域、国家、全球),不同规模、不同功能城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和人员交流,形成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整体。

4.城市地域结构:城市地域内,与各种功能活动相应的地域分异和功能区在空间上的组合。

城市地域为城市活动直接影响的范围,一般包括市区和郊区。

5.城市职能: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及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6.城市性质: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7.大都市带:在一个较大的区域范围内,有若干个彼此分离的大都市区在人口和经济活动等方面逐渐紧密连成一体所形成的一种空间结构形态,是一种新的城市区域空间组织形式和城市区域发展的现象。

8.城市聚落: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又被称为居民点。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9.世界城市:指在社会、经济、文化或政治层面直接影响全球事务的城市10.巨型城市:巨型城市区(The Mega-City Region)的概念于1999年由P·Hall提出,是中心大城市向新的或临近的较小城市极度扩散后所形成的,是21世纪初正在出现的新城市模式,其概念强调区域在全球化中的作用,并认为城市间高级生产性服务业产生的联系与区域的多中心结构相关联。

11.孤立国:12.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工、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答案【篇一: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1城市规模小 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5 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1 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 2 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3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1. 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