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养论文 20131103052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的措施与思考

何瑞

(四川文理学院体育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201311030526)

摘要: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媒介包围的世界,媒介的使用已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随着新媒体逐渐占领我们的世界,面对纷繁的信息和新形势下的新挑战,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以及提高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是这个新媒体时代下信息时代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这关系到国家的昌盛、民族的发展。媒介素养是听、说、读、写能力的一种延伸,是现代社会个体必须学习和具备的一种能力。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毕业后将会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到媒介的使用或推广,在参与传播的整个过程中,自身的媒介素养将会对我们大家工作和生活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当代大学生在接受信息、解读信息、传达信息、制造信息的过程中,提高自己使用媒介的能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加深对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掌控力已经成为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关键词:媒介素养新媒体大学生提升策略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不断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媒体极大丰富了传媒形态,改变了传媒格局,对受众的影响力提议增强,对全球社会发展产生了全方位的革命性的深刻影响。广大青年学子如何在接受信息、解读信息、传达信息、制造信息的过程中,提高自己使用媒介的能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加深对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掌控力成为他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媒介发展一方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而另一方面,媒介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媒介提供的信息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接受能力,使人们无暇对信息进行梳理和辨别;媒介提供的信息中充斥着大量的垃圾信息,真正有用的信息少之又少,同时,一些不规范的媒介单位传播的信息中包含着暴力黄色等负面信息,极大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等等。除此之外,媒介还有许多隐形伤害,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就像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沈杰博士所说:无处不在的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帮助人们了解现实的同时,也在制造着一个虚拟的却让人信以为真的世界。”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媒介素养的整体水平,影响到国民的整体素质。因此,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强化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刻不容缓。

一:媒介素养及素养教育的内涵

(一)媒介素养的内涵

据学者鲁宾分析,主要有三个层面,即能力模式、知识模式和理解模式。就能力模式而言,指公民所具有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认知过程。知识模式观点认为,媒介素养就是关于媒介如何对社会产生功能的知识体系,其侧重点是信息如何传输。而理解模式的观点声称,所谓媒介素养就是理解媒介信息在制造、生产和传递过程中受到来自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诸力量的强制作用,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判断和理解能力 。

(二)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

1、媒介素养教育是一种值得认真对待,并有重要意义的努力尝试。

2、媒介素养教育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再现”

3、媒介素养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

4、媒介素养教育应当着眼于增强学生(对于媒体信息)的独立自主的批评、判断能力,

而不仅仅是单纯要求学生记住某些批评、判断的手法和技巧。

5、媒介素养教育重在调查研究,它不应将某种特定的文化价值加于人。

6、媒介素养教育应当与时俱进,善于对应周遭情势的变化。

7、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理念首先是分析的工具,而不仅仅是教材、课本上的某些段落和章节。

8、对于媒介素养而言,内容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

9、媒介素养教育的效果可以用一下两种标准来评估:学生以自己的批评思维应对新媒介环境和情势的能力;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所展示出来的责任感的高低和主动精神的强弱。

10、媒介素养教育本质上是能动的、与人分享的,它鼓励发展一种更加开放的、民主的教学方法。它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承担更多的责任,享有更多的支配权,鼓励学生参与课程提纲的安排和调整,鼓励学生以更长远的眼光对待和审视自己的学习。简而言之,媒介素养教育所采用的动作方法,正如它的教育内容一样,都有诸多新的尝试。

11、对于媒介素养教育来说,实践的批评和批评的实践两者缺一不可。它认定,文化批评的位置,高于文化生产。

12、媒介素养教育是一种牵涉整体的教、学过程。理想的媒介素养教育意味着以最佳的配方整合学生与父母、媒介从业者及教师的多边关系。

13、媒介素养教育信守便无止境的原则,它必须不断发展以应对随时变化的现实。

14、媒介教育素养植根于一种独具特色的认识论。这种认识论认为,现有的只是不是简单地来自教师的传授或学生的“发现”。它是起点而非终点。它是一门批评性的调查研究和对话的学科,通过这种批评性的调查研究和对话,新的知识和认识被学生和教师能动地创造出来。

二、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发展趋势及提升的措施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坛,至今没有定论。根据匡文波教授提出的见解,新媒体,既是数字化互动式新媒体,是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支撑体系下出现的新的具有交互性媒体形态。例如:网络、手机媒体、数字电视、QQ、、MSN群等即时聊天工具社区、博客、播客和微信几种新兴媒体。

而就目前来看,关于我国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已经很多。对其进行总结如下:(一)媒介使用类型呈“复合化”,且以新媒体为主流

在以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为代表的传统媒介和以网络、手机为引领的新兴媒介的竞争中,网络高居榜首,其次是电视、手机。可以说,在校大学生在媒介接触上呈现出自由和开放的心态,他们对新型媒介的接受能力快但又不抵触传统的媒介。

(二)运用新媒体的层次水平不高

据调查,85%左右的人会留意媒体相关报道,但只有26%的人会主动查询媒体相关信息;40%左右的人会留意学校相关信息;24%的人选择了询问他人;还有近20%的人表示对这方面的信息暂时不感兴趣,或者不清楚该如何获取相关信息。也就是说,仅1/4的人会采取主动查询或主动询问的方式来获取信息。可见,大学生的主动信息获取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相对忽视传媒对价值观影响

在媒介认知理解上,大学生对传媒的商业属性有比较清醒的认知,对受众在传播中的能动地位认识不足。此外,大部分学生能意识到传媒对自己知识结构、观点思维方面的影响,不过相对忽视传媒对价值观等其他深层次的影响。

(四)与媒体交互程度不足

根据相关调查,27%的人从未参与任何形式的媒体互动;49.6%的人曾经有多网络留言;

22.5%的人参加过短信竞猜;14.5%打过热线电话。可见,大学生对传统媒体的参与程度较低,但网络吸引了大量大学生的参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