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史地]《自然地理》: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合集下载

第1讲 考点一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轮赵

第1讲 考点一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轮赵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
(5)为什么温室大棚能生产反季节蔬菜?
植物生长温度必须稳定在10°C以上,还需要水和光照。 塑料和玻璃搭建的温室大棚既可以保温、保湿、透光。
P28页〖试题调研〗
分组完成,组间交流。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正确的解释是, 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 )
这就是逆温现象。
下图是某地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 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A、甲
B、
C、丙
D、丁
2. 若该地气温由甲逐渐演变到丁,则造成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可 能是 ①台风过境 ②晴朗无云的夜晚 ③冷空气南下 ④热带海洋气团影响 ⑤暖锋过境 A. ①④ B. ③⑥ C. ②③ D. ⑤⑥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应用
考纲解读:
1.了解大气的组成,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情况.
2.识记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
作用。
一、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水汽、微小尘埃
N2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O2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需物质
CO2 光合作用的原料;保温作用 O3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


冬季,北半球太阳辐射减弱,地表温度降低,尤其是晴朗无
风的夜晚,容易出现下层温度低、上层温度高的反常现象,即气 象上所说的“逆温”现象。 逆温层就像个大锅盖盖,使低层的水汽和污染物无法向太空 扩散出去,十分有利于雾的形成和污染物的积聚。身体抵抗能力
较差的人,便会出现胸闷、咳嗽、喉痛、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臭氧:可以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1)吸收 二氧化碳、水汽:可以吸收波长较
长的红外线
(2)反射:云和尘埃能反射太阳辐射
(3)散射: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蓝光发 生散射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ຫໍສະໝຸດ 短太波阳辐 射


地 面 吸 收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吸收

气长

波 辐
大 气 吸
射射 收
大气逆辐射
大气上界
长 波 辐 射
等压面: 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面。
二、热力环流
等压面
地面 B
A
地表受热均匀
C
6000米 3000米 海拔0米
气压 605 百帕 气压 701 百帕 气压1013百帕
B1
高空 低气压
A1
高气压
C1
低气压
高气压
地面 冷B
低气压
A热
高气压
冷C
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组成 氧 氮
干洁空气 二氧化碳 臭氧
水汽 固体杂质
2、太阳辐射的波长及能量分布
紫外区(<0.4微米)
可见光区(0.4—0.76微米)
红外区(>0.76微米)
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 波长较短的可见光区.
3.大气对太阳活动的削弱作用
“凸高凹低”
活动探究: 海陆风的形成 ——海陆间的热力环流
低压
高压
高压 海 风
低压
陆风
活动探究: 城市风的形成 ——城郊间的热力环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课件 共54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课件 共54张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反射、吸引、散射三种形 式,具体如下表所示:
接链目栏
知识 精析
接链目栏
知识 精析
2.大气的受热过程
接链目栏
知识 精析
(1) “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 来源,虽然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但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 射能量很少,只有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 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 可见光被吸收的很少,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 吸收太阳辐射能鑫隆
-1830C
300C
200C
Hale Waihona Puke 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1.海陆位置:离海越远温差越大 2.天气状况:晴天大,阴天小 3.海拔:海拔越高温差越大 4.地形:高原山地大,平原盆地小 5.地表植被覆盖状况:覆盖率越高温差越小
3.大气受热过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 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 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二、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 (1)能量来源:太__阳__辐__射__。 (2)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 __纬__度____分布不均,造成高 低纬度间的___温__度___差异。
接链目栏
热量
水汽
2.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接链目栏
接链目栏
(1)概念:由于地面冷__热__不__均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箭头标出空气的运动方向。 (3)常见形式:__海__陆__风__、城市风、山谷风。
思考
1.“高处不胜寒”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高处” 离地面较远,接收到的地面辐射较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1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1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ppt课件
Page 26
2、热力环流的形成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地面的冷
热不均

气流垂 直 方向运 动
热力环流形成 的根本原因

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 差异(气压梯度)
热力环流形成 的直接原因
热力环流

大气水平 方向 运动
Page 27
3、等压线图的判读
小试身手:请给下列四地的气压从高到低排序。
①同线相等 ②高高低低 ③同一水平面上,冷高热地 ④同一垂直面上,海拔与气压反比 ⑥地面与高空等压线相反
冷→收缩→得到气体→形成高压 热→膨胀→失去气体→形成低压
注:这里的高低压,都是指同一水平上的比较。
Page 25
2、热力环流的形成
③空气的垂直运动,使同一水平面形成气压差。气体由高压 流向低压形成:空气的水平运动。 ④空气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最终形成热力环流
空气由高压 流向低压
空气水平运动+垂直运动=热力环流
Page 16
4、大气的保温作用 探究:在寒冬,为什么在农田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Page 17
5、大气热量的转换过程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Page 18
5、大气热量的转换
小试身手:大气热量转换过程(变式)
Page 19
5、大气热量的转换
现象探究
现实生活中,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出现在太阳高度 最大的正午12点,而是出现在14点钟。请根据所学 知识简要解释其主要原因?
风速的判断:哪里等压线密集(梯度力大),哪里风速就大。
风向:甲地西北风 乙地东南风
风速:甲地大于乙地
Page 42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低压)
海洋
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上升气流
郊区
市区
郊区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1)水平气压梯度 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之间的气压差
气压低
1006百帕
A
1008百帕
1006百帕
1010百帕 B
气压高
1010百帕
1014百帕
同在一个水平 面上的等压线
同在一个水平 面上的等压线
100 0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100

2

100
地转偏向力
4
地转偏向力
100 水平气压梯度力 6
100 8
101
高空中的风 同一平面上
问题 ①风向偏离气压梯度力指向有何变化?
偏离越来越远,最终与气压梯度力相垂直 ②地转偏向力与风向有何关系? 始终相垂直
(hpa) 高空中的风(北半球为例)
100
水平气压梯度力
第 二 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 一 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短波辐射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小部分被吸收、散射、反射
短波辐射
太 阳
长波辐射
辐 射
()

气 逆
辐 射

增 温
气 吸 收
大气上界
保温作用
太阳辐射大部
分到达地面
1、太阳
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
地面 增温
地面增温
地面辐射
(长波辐射)
北半球
低压
高压
归纳
北半球(南半球相反)
①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 ②低压中心: 四周气压较高,中心气压较低,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中心; 气流呈逆时针从四周向中心旋转辐合。 ③高压中心: 四周气压较低,中心气压较高,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四 周 ;气流呈顺时针从中心向四周旋转辐合。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018·青岛一模)夏季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 沙漠戈壁低 30 ℃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几乎和沿海 湿润地区差不多。其原因是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 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 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平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 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 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团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 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岛效应”。据此完成 4~ 5 题。
B.河北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解析:第 1 题,双层覆膜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膜内气温应 高于当地实际温度,排除③④。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温 差小,膜内平均温度几乎无变化,排除①。第 2 题,由图并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寒冷期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很小,而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较大,因此膜内温度日 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由于地膜的保温作用,膜内温度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综合应用——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 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①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 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②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 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③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 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解析:第 4 题,气温是热量的体现,绿洲、湖泊气温低于周 边沙漠戈壁,说明绿洲、湖泊热量少于周边沙漠戈壁。第 5 题,由“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 的逆温层”可知,大气层出现了逆温层,则 C 图符合题意。 答案:4.B 5.C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2课时)泉州师院附属鹏峰中学地理组黄文展◆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主要内容:大气运动的最基本形式——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探索◆教学思想方法:作为一名地理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学生形成基本的地理素养。

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求从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认识出发,通过开展活动,引导学生识图、绘图,理论联系实际等形式,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探索自然地理奥秘的过程,亨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提升学生主动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与愿望,更好地学习对自己、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达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与要求。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一节内容在全书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多,但内容却是极其重要的。

重点介绍了对整个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具有深刻影响的基本自然地理过程之一——大气运动的基本状况(大气热力环流的产生——发展——演变),通过教学内容的设置安排,完成从地理现象到地理成因的探索,从感性知识到理性思维的提升。

◆从第一单元对学生地球观的感知培养到从第二单元开始的自然地理组成要素分析,再到第五单元(§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整体综合,本节内容既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又作为大气运动的开篇,起到提纲携领的作用。

◆通过学生对活动的自主探究,完成对地理基本分析方法的归纳与总结(结果——原因,发现地理问题——收集、分析、整理材料——解决问题——地理语言表达)。

热力环流过程分析方法和原理可以迁移到自然界存在的其他形式的热力环流,同时又是理解众多大气运动理论的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考虑,结合高中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活动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能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热力过程,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观察力、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能力,并将其转化为地理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亲生经历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中激发学生探索地理问题的兴趣中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3) 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 寡。 ①高海拔地区(以青藏高原地区为例)。 大气的削 地势高 → 空气稀薄 → → 太阳能丰富 弱作用弱 ②内陆地区(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气候较 晴天多、阴 大气的削 → → → 太阳能丰富 为干旱 雨天气少 弱作用弱
③湿润内陆盆地(以四川盆地为例)。
2016全国卷Ⅱ, 6~8题,12分 2016全国卷Ⅲ, 10~11题,8分
2.考查形式:选 择题和综合题的 考查形式并存。 难度系数在0.55 左右,分值为 8~12分。 3.热点探究:(1) 结合热点区域, 利用图表重点考 查气候及其变化; (2)注重理论联系 实际,关注与大 气环境相关律; 2013全国卷Ⅱ, 气压带、风带对 10~11题,8分 气候的影响 锋与天气;低压 (气旋)、高压(反 气旋)与天气 2015全国卷Ⅱ, 4~5题,8分 2013全国卷Ⅰ, 10题,4分
常见天气系统
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的 可能影响;应对 全球气候变化的 措施
(2)两大过程。
太阳辐射 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 ①地面增温:大部分_________
面,使地面增温。
长波 辐射的形式向 ②大气增温:地面被加热,并以_____
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 ①削弱作用:大气层中的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 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大气逆辐射 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 ②保温作用:C___________
考向1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 1.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 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 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 大气吸收 大气逆辐射 气温升 体排放 → 的地面辐 → 增强,保温 → 高,全球 增多 射增多 作用增强 气候变暖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1.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 地方空气呈下沉运动,从而形成了空气的对流。对流层气温 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
对流层高度的变化
(1)季节上:夏季 > 冬季 (2)纬度上:低纬度 > 中纬度 > 高纬度
纬度上:低纬度:17——18km ;中纬度:10——12km; 高纬度:8——9km 。
1.晨昏蒙影的成因主要是( A. 大气吸收作用
D)
B. 大气反射作用
C. 大气折射作用
D. 大气散射作用
2.一年内,杭州市(约30°N,120°E)
的“晨昏蒙影”出现在 5 时的日期可
能在( B )
A. 2 月下旬
B. 4 月下旬
C. 9 月下旬
D. 11 月下旬
2.大气的削弱作用的特点
特点1: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量比较少,而且能量最强 的可见光被吸收的很少,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层辐射到地面。
1.关于该山地气温垂直递减率叙
述正确的是 C
A.南坡小于北坡 B.南坡年变化大于北坡 C.南北坡差异冬季大于夏季 D.南坡夏季小于冬季
对流层中,温度在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称为气温垒直
遥减。下图是某山脉不同坡向的气温垂直减率的年变化曲线。(选
做)
2.造成12月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
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D
2018年初春,北京经历了一场四月雪,积雪初融之后某停车场空车
位上出现了近千个“馒头”状的小雪堆。该停车场上铺着方形的地砖,中
间是凹下去的,露出土地,每个“雪馒头”都位于一块方砖的正中央。
1.“雪馒头”景观的出现说明 D
A. 洁净的雪不易融化,北京环境质量上升 B. 土地与砖地降温速度不同 C. 土地与砖地对地热传导速度不同 D. 土地与砖地升温速度不同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

2.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2.难点:大气运动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的大气为什么会运动吗?”引导学生思考。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和能量来源。

(三)课堂实验1.实验一:热胀冷缩实验(1)准备材料:烧杯、水、酒精灯、木棒。

(2)实验步骤:将烧杯中注入水,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水的体积变化。

(3)实验现象:水受热后体积膨胀。

2.实验二:气压差实验(1)准备材料:气球、气筒、细线。

(2)实验步骤:用气筒向气球内打气,观察气球的变化。

(3)实验现象:气球内气体受压,体积减小。

3.实验三:大气运动实验(1)准备材料:两个烧杯、水、酒精灯、木棒。

(2)实验步骤:将两个烧杯分别注入水和酒精,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烧杯内液体的运动情况。

(3)实验现象:加热后,烧杯内液体产生对流运动。

(四)课堂讲解1.讲解大气运动的规律:水平方向上,从高压向低压运动;垂直方向上,从高温向低温运动。

2.讲解大气运动的特点:无规则运动、有规律运动。

3.结合实验现象,讲解大气运动的形成过程。

(五)课堂小结2.强调大气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课后作业1.复习教材内容,理解大气运动的形成过程。

2.观察生活中的大气运动现象,分析其成因。

3.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实验、课堂讲解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能量来源、规律和特点。

课堂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现象,对大气运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但在讲解大气运动的形成过程时,部分学生理解起来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019-2020学年高考地理分类题库【专题3】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高考地理分类题库【专题3】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精品地理资料2019.7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考点1】大气的受热过程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却至关重要。

1.(2011上海地理,15)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A.降低大气温度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C.促发光化学反应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答案】B【解析】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对地球生物起到保护作用,B项正确。

2.(2011上海地理,16)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A.青藏高原上空B.北极附近上空C.南极附近上空D.北美大陆上空【答案】C【解析】氧层破坏比较严重的地方在地球的“三极”上,即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和青藏高原的上空,而最为严重的地方是南极附近上空,C项正确。

【考点2】热力环流及其应用【考点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下图是某一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

读图回答下题。

1.(2011 ,5)图中M地的风向是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答案】C【解析】图中M地东侧气压低于西侧的气压,风从高压向低压吹,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即形成西北风,C项正确。

图3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

读图完成下题。

2.(2011 ,10)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答案】C【解析】读图发现有经线0°、90°、180°,结合陆地形状可以判定此图从北极上空俯视、中心为北极点,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再读出①地气压为1020hpa,①地风向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地转偏向力向右(向南),合力方向为东南,风向为西北风,C项正确。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

读图完成3—4题。

3.(2011,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答案】D【解析】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所以西侧空气密度大于东侧,从垂直方向看甲地空气温度垂直递减率最大,空气最不稳定,而丙处则最稳定,D项正确。

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

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

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发言致辞、自我鉴定、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self-evaluation,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形成 水平 运动;
(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地区间冷热不均

(4)A、B、C、D四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是 B > C > D > A 。
h
70
(hPa) 1002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1004


1006
气 压


1008 力
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
1010
北半球,高空中的风
h
71
998 (hPa) 1000
h
52
h
53
h
54
h
55
h
56
h
57
h
58
h
59
(见≪导与练≫P41)
h
60
h
61
h
62
h
63
h
64
h
65
h
66
h
67
h
68
h
69
测题1
读下图(a、b表示等压面),完成下列要求:
D
A
a
C
B
b
(1)画出大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2)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先有 垂直 运动,
h
26
例题:
A
B
C
1、对空气有污染的工厂应建设在A、B、C中的 C 地 ; 2、要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最好在 B 地进行植树造林。
h
27
山谷风
白天
≪地图册≫P11 晚上


h
28
练习17:右图为某地热力原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 分布状况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C)
A.气压:①<②<③ B.气温:甲地<乙地 C.气流:乙地流向甲地 D.天气:乙地比甲地更易形成阴雨天气
水平气压梯度力
7、某地昨天为晴朗的天气,今天为 多云的天气,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分 析,哪一个气温日较差小?为什么?
(今天;多云天气,白天大气对太 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 高,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气 温不会太低)
h
19
(≪导与练≫P39)
D C
A
h
20
二、热力环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总结:
地面冷热不均
高 B
冷却
大气垂直运动

上界

大气吸收
地太 面阳 吸辐 收射
大 气
大 气
辐 射
增 温
大气 吸收
射向地面
(大气逆辐射)
地面增温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h
5
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的保温效应
h
6
➢活动探究: 地月表面气温差异
没有大气 的月球
削弱作用
大气上界
有大气的地 球的情况
没有大气 的月球
3、(无论是高空还是低空,)在同一水平面上, 等压 线(面)上凸的地方是高压;等压线(面)下 凹
的地方是低压。
h
23
海陆风
≪地图册≫P11
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增温快,海 上增温慢;夜间陆地降温快,海上降温慢。


海风
(夏天)
h


陆风
(冬天)
( 参见≪导与练≫P38 )
24
城城 市市 风风
T=城市气温-3×6℃ T> Ts逆温结束
(1)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 10 ℃以上时, 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为 8 时。
(2)一般逆温结束后2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净化”空 气的作用。所以,在图示的情况下,仅考虑空气洁净的因素, 上午体育锻炼的时间宜选在10 时以后。
等压线图判断各地风力大小应注意:等压线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的 关系;比例尺大小;等压线的疏密;相邻两等压线的等压距大小。
h
37
基础练习
1、下列有关大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__A_C____)
A、各地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B、气压差异是形成大气运动的原动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D、近地面附近的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水平 气压梯度力; 2、地转偏向力与高空风的形成 ; 3、摩擦力与近地面风的形成 ; 4、海平面等压线图上的风向
h
40
(见≪导与练≫P39 )
h
41
A C
D
h
42
(见≪导与练≫P38 )
h
43
h
44
C D B
h
45
h
46
h
47
h
48
h
49
h
50
h
51
h
29
b
b等压面海拔低于a等压面
海洋
夏 陆地上气压低,气温高
h
30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低压
等压线
高压
(hpa) 1006
1008 1010
水平气压梯度力
h
31
1.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hPa) 1010
1020
1030
A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h
32
2. 高空中风的形成:
(hpa) 1000
(正午太阳高度大,穿过路程短,仅蓝光被散射掉,因而 天空呈蓝色;早晚阳光斜射,穿过路程长,短波各色光皆 被散射,剩下红光投射地面,阳光红似火,地平线附近的 天空呈红色霞光)
4、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并不是全球太阳 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 (赤道地区空气对流旺盛,多云雨,
云量多,大气的反射作用强的缘故)
h
11
逆温类型及其成因比较:
≪地图册≫P10
类型
逆温成因
辐射 逆温
平流 逆温
地形 逆温
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称为辐射逆温。在晴 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 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离地面愈远,降温 愈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辐射逆温一般日出前 达到最厚,日出后逆温就逐渐消失了。
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 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降温较慢,
于是产生逆温。
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 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 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一旦逆温出现,将严重阻碍空气垂直运动,妨碍烟尘、污染物、水汽
大气上界
保 温 作 有大气的地 用 球的情况
白天: 月球表面气温高,地球表面气温低。
夜晚: 月球表面气温低,地球表面气温高。
h
7
➢活动探究: 地月表面气温差异




面 辐


h
8
大气保温效应的成因:
1、大气的 选择吸特收性
(1)对太阳辐射能吸力收很差,从而使大部分太阳
辐射能够
透过大。气到达地面
2010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1课时
冷热不均引起 大气运动
h
1
h
2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 三种辐射及其性质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长波辐射
h
3
h
4
≪地图册≫P10
大气的受热过程
()




反 射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

1002

1004
平 气


1006 度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
地转偏向力
水平地转偏向力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高空风)
1008
水平地转偏向力
1010
在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 作用下形成的风(北半球)
h
地 垂直于风向 转 偏 向 只改变风向, 力 不改变大小
33
3. 近地面风的形成:
(hpa) 1000
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加剧了大气污染的程度。一般清晨
逆温层达到最厚,日出后地面温度上升,逆温层近地面处于首先破坏,
从下而上逐渐变薄,最后完全消失。
h
12
例:如图所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 为T。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T时,近地面空气 上升将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 回答(1)一(2)题。
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却
吸收得很少 )。
A A2
A1
B2
C2 B C1
B1
C
3、C1表示( 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 ),C1>A2说明了 ( 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
4 、B1称为( 大气逆辐射 ),有霜的夜晚B1( 小 )。
h
10
➢应用生活:山地温差
你知道山顶和山脚 的气温差异吗?
一般情况下,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 0.6℃/100米。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 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 象就是逆温 。
候)
午后2时 左右
(热量由 盈余转为 亏损的时
候)


夜 日出前后

热量盈余
气温 太阳短波辐射 地面长波辐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