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收支视角看欧元区经济模式的困境
欧洲货币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及前景
欧洲货币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及前景1999年1月1日,已达到《马约》规定标准的11个欧盟成员国,将作为欧元创始国首批登上欧元列车。
欧盟各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正小遗余力地进行努力。
但在未来的道路上,欧盟的货币一体化仍将面临许多障碍。
尤其是欧元启用后如何保持其币值的稳定,在国际金融市场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将成为摆在欧洲中央银行和欧盟各国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并直接关系到欧元区的生死存亡。
一、欧洲货币一体化未来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欧洲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问题为了保持欧元的稳定,首先要求建立一个真正权威的欧洲中央银行,使其具有独立制订符合共同利益的货币政策,对欧洲统一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
按照《马约》设计蓝图,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将分为两个层次:高层为未来的欧洲中央银行,其任务是制定整体的货币政策;低层为各国的中央银行,其作用是负责推行货币政策。
欧洲中央银行基本上按德国联邦银行的模式设计,就其制度设计来看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为了保证欧洲中央银行能够独立地执行货币政策,《马约》107条及附件第7条明确指出:欧洲中央银行、欧洲货币联盟内的所有成员国中央银行小得向任何欧共体机构、组织、成员国政府以及其他机构寻求或接受指令。
此外,《马约》还禁比欧洲中央银行为成员国财政赤字提供资金融通。
为此,各成员国政府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建立了有关法律框架。
但由于这一问题涉及成员国政府的货币主权转移,因此存在较大的分歧和阻力。
对于欧洲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历来有两种对立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价格稳定是各国经济秩序的基础,也应该是欧盟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作为欧盟统一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欧洲央行应当反映欧盟的整体货币金融要求和利益而小应受制于少数成员国政府。
在欧盟内部资本自由流动和各国解除外汇管制的情况卜,欧盟的当务之急是稳定价格和汇率,因此必须使欧洲央行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才能担当这一重任。
这种观点以德、荷两国为代表,它们希望未来的欧元能够象马克和荷兰盾一样坚挺强劲。
欧洲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对策
欧洲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对策欧洲经济危机是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一次重大事件,其影响范围广泛,涉及到欧洲和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欧洲经济危机的原因复杂,其导致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欧洲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对策,旨在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欧洲经济危机的原因1.财政赤字和债务危机欧洲国家财政赤字和债务危机是欧洲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欧洲国家的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危机进一步加剧。
欧洲国家大量借款,使债务水平迅速攀升。
一些欧洲国家的债务已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00%以上,这种债务情况对欧洲经济的影响非常恶劣。
2.高失业率欧洲的高失业率也是欧洲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欧洲的失业率在金融危机后急剧上升,其中西班牙和希腊的失业率甚至高达20%以上,这种失业率对于欧洲经济的发展具有难以估量的影响。
3.减少外部投资加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外部投资开始减少,并且对于许多国家的金融体系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对欧洲的就业率和国内生产总值产生了严重影响。
4.欧债危机欧债危机是欧洲经济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欧债危机是一场债务危机,由于欧盟国家借贷累积外债和财政问题,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愈演愈烈,随后于2010年七月日爆发至欧盟区,进而引发欧洲的金融危机,促使一些国家被迫申请援助。
欧盟国家中有一些国家,如希腊、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因为其债务危机而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中,这种危机对于欧洲的经济稳定和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二、欧洲经济危机的对策1.防范债务问题对于欧洲经济危机,最重要的应对措施是防范债务问题的再次出现。
欧洲各国政府应该长期制定和执行宏观经济政策,避免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不断累积,从而使债务危机不再成为欧洲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2.经济转型欧洲国家应该积极促进经济转型,从传统的工业经济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结构转型。
回顾欧元的发展,反思欧元困境的源头 纸为什么能变成钱? 你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认识
一.回顾欧元的发展,反思欧元困境的源头欧元困局的根本原因,是相互独立且竞争的主权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脱离,经济和政治脱离。
伏思达“没有货币,国家仍可以存在,但货币无法脱离国家而存在."。
将坚持经济自主权的几个国家纳入单一货币下的欧元概念本身就有缺陷。
欧元自身存在内在缺陷,现代货币的基础都是背后的国家信用,但欧元区不存在统一的财政体系,而离开了财政政策配合,货币政策不可能长久有效。
欧元从根本上缺乏牢固而稳定的信用基础。
如果那些有利於欧洲并促成了欧元的原动力在欧元问世的头10年能够保持住,那麽欧元本不会引发欧债危机。
但是伴随欧元而来的低利率和廉价资金,非但没有带来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反而诱使二线国家走上了挥霍无度的道路,导致其与节俭并以出口为导向的北部经济体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随着成员国数量迅速增加使得欧盟决策过程变得更加复杂拖沓,加之民众对欧洲概念的热情消退,欧盟各国领导人掏空了欧盟执委会的权力。
货币统一后,在生产能力未能一体化的同时,南欧尤其是希腊在福利水平上却大踏步向高标准欧元区国家看齐。
现在欧元区最大的风险点不是希腊,而是西班牙。
西班牙是欧元区问题的关键,它原本就是欧洲最重要的消费市场,也是欧洲资本的重镇。
欧洲仍在欧债危机的泥潭中挣扎。
从经济规模来看,西班牙要比希腊重要得多。
退出欧元区的现象一旦发生,将会发生连锁发应,欧元就会名存实亡。
二.从货币职能和货币形态演进的角度,谈谈纸为什么能变成钱?纸币不是真正的货币,只是一种货币符号。
是法律赋予的价值。
能够执行交换手段、价值尺度,可作为财富储存的物品。
货币起源于商品,作为商品交换过程发展的必然产物,货币形态也在商品经济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演变。
纵观货币的发展历史,货币形态按货币价值与币材价值的关系,可以分为商品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
由物物交换到金、银本位制、信用货币等货币制度的发展都存在缺陷,为了商品流通,携带方便,就产生了作为货币的纸币。
欧债危机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欧债危机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欧债危机是指欧元区内多个国家的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其起因主要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为了刺激经济增长采取了低利率和大规模货币印制政策,导致欧元区债务水平高企。
而在严重的经济衰退和财政紧缩的背景下,这些国家难以还清债务,形成了欧债危机。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欧债危机对欧元区经济的影响欧债危机的爆发让欧元区多数国家都遭受了各种程度的打击,其中希腊、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四个国家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
这些国家的国家债务水平远高于GDP,GCDS也因此降低,信用评级下降,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危机。
在政府财政调控和金融紧缩的压力下,这些国家的经济形势一度非常严峻,部分国家出现了高失业率、财政赤字以及通货紧缩等问题。
二、欧债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引起的波动也非常明显。
欧元区的经济体量巨大,欧元是全球最大的货币之一,因此欧债危机的爆发对全球金融市场上的货币、股市、债券市场等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尤其是欧元区国家的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由于投资了大量的欧债,也因此受到了冲击。
三、欧债危机对全球贸易的影响欧洲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区之一,欧债危机自然会对全球贸易造成较大的影响。
欧洲地区的经济放缓,对后续的贸易增长将产生持续的负面影响。
此外,欧洲市场的下降还可能引起全球原材料价格的下跌,严重危及像南非、俄罗斯等国家的出口业。
四、欧债危机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欧债危机的影响不仅限于欧洲国家本身,对新兴市场国家也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由于欧元区的进口需求下降,很多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受到冲击。
如中国、巴西、印度等国家,它们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对欧洲市场的出口。
如果欧债危机造成欧元区经济崩溃,将会给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带来很大影响。
总之,欧债危机是导致全球经济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在欧元区和全球金融市场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
• 统一货币制度与独立的财政政策的矛盾
2.欧元产生的理论依据、历史作用及局限性
➢ 欧元的历史作用
欧元以稳定的汇率和低通胀率使其成为仅次于美元 的第二大国际货币;
欧元的诞生推动了经济增长,创造了就业,提升了 生产力;
单一市场和单一货币的建立消除了贸易壁垒,推动 了贸易和跨境投资;
1994.1.1欧洲货币 局成立,全面负责
监督统一货币进程
2.欧元产生的理论依据、历史作用及局限性 ➢ 欧洲统一货币制度的形成
欧洲货币联盟
1995年12月,在马德里召开的欧盟首脑会议上, 各成员国一致通过把单一货币定名为欧元(Eero), 并把货币联盟单一货币的引入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为1999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 • 第二阶段为2002年1月1日至2002年6月30日 • 第三阶段从2002年7月1日开始,欧元区成员国的
欧元的诞生消除了欧元区内的货币风险,推动了金 融一体化和金融发展。
二、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演进与成因分析
(一)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及扩散
1、起源
希腊政府财政恶化,主权债务危机凸现
2、扩散 庞大的政府债务加剧了市场投资者的担忧,促使市场
交易者竞相抛售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欧元区 成员国政府债务,种种迹象表明,希腊的债务危机正在向 欧元区其他高负债的国家扩散和蔓延,而以希腊为主导路 线的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正在向纵深发展。
局限性
欧元——区域性不兑现信用货币 政府调控失灵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
一、主要概念、研究背景及理论基础
(四)理论基础 2.欧元产生的理论依据、历史作用及局限性 ➢ 理论依据——最有货币区理论 最优货币区理论是由蒙代尔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 的。按照蒙代尔的提法,“货币区”指的是由两个(以上) 不同国家或地区组成的、相互之间汇率永久固定、对外统 一浮动或采用单一货币的区域货币联盟。 最优货币区中的“最优”指的是不同国家或地区通过 组成货币区,能够最大化其宏观经济政策之效果,能够更 有效地实现经济的内外均衡,即对内达到物价稳定、充分 就业,对外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
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分析报告
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分析报告一、引言欧洲央行作为欧元区的主要货币政策制定机构,在维护欧元区经济稳定和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通过对欧洲央行货币政策的分析,探讨其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应对策略。
二、宏观经济背景当前,欧元区面临多重挑战,包括低通胀、经济增长乏力和不确定的国际贸易环境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需要寻找平衡,既要保持物价稳定,又要促进经济增长。
三、货币政策工具分析1. 利率调控欧洲央行通过调整主要再融资利率和存款利率来影响市场的借贷成本和金融环境。
当前,欧洲央行维持较低的利率水平以刺激经济增长,同时希望通过负利率来刺激银行的信贷投放。
2. 资产购买计划欧洲央行通过购买政府债券和其他资产来注入流动性,以稳定金融市场和提振经济。
这种无限量购买计划为欧洲央行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以应对市场波动和金融危机。
3. 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欧洲央行通过提供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来支持银行的信贷供应。
这有助于促进银行对实体经济的贷款投放,刺激经济增长。
四、挑战与应对策略1. 通胀目标的实现欧洲央行面临通胀率长期低于2%的挑战。
为了实现目标并避免通缩风险,欧洲央行可以考虑进一步降息或采取其他非传统货币政策工具。
2. 经济增长的支持欧洲央行可以继续通过购买债券和提供再融资操作来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产业。
此外,欧洲央行还可以与欧盟其他机构合作,推动结构性改革和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
3. 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当前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加大,欧洲央行应密切关注贸易摩擦的发展,并采取必要措施来减轻其对欧元区经济的冲击。
五、结论欧洲央行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采取了多项货币政策措施,以支持欧元区的经济增长和稳定。
然而,面临的挑战仍然存在,需要继续密切关注并灵活应对。
欧洲央行将继续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工具,以推动欧元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欧债危机看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欧债危机看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作者:马飒来源:《对外经贸》2013年第09期[摘要]欧债危机根源于欧盟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欧盟内部体制上存在的缺陷。
欧债危机的产生与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一味加快一体化进程,物质基础被破坏,欧盟制度安排存在缺陷,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分散的财政政策无法有效协调等问题有着必然联系。
要彻底解决欧债危机必须加快实现财政一体化,尽快缩小欧元区内部各国经济发展的差距;改革劳动力市场政策,促进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改革欧盟的制度安排,增强欧盟相关制度对成员国的约束力。
[关键词]欧债危机;一体化;经济水平[中图分类号]F11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9-0044-03[作者简介]马飒(1977-),女,山东临朐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经济理论与对外开放政策。
2009年末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在希腊爆发,随后逐渐蔓延至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及意大利等其他欧元区国家。
此后,欧盟虽采取了相应救助措施,但目前欧债危机仍然未能得到彻底解决。
欧债危机的爆发反映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诸多问题。
一、欧债危机产生的根源从表面上看,欧债危机的爆发是由于希腊政府一直隐瞒赤字和债务状况,在2009年底被揭露出来后引发了市场的不信任,导致希腊以及其他债务负担沉重的多个欧洲国家主权债券价格在市场上大幅度下跌。
随后标准普尔(S&P)、穆迪(Moody’s)和惠誉(Fitch)三大信用评级机构连续下调希腊、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意大利等国家主权信用级别,更进一步加重了这些国家主权债务问题。
然而事实上,欧洲一体化速度过快导致的欧盟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欧盟内部体制上的缺陷才是欧债危机爆发的深刻根源。
“欧猪五国”政府赤字的扩大与其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德法等欧元区其他经济强国有着直接的联系。
(一)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统一的欧元币值对于希腊等国是高估的,导致其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下降,从而引起国际收支逆差,政府财政状况恶化南欧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北欧和西欧国家。
欧债危机的原因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欧债危机的原因及其对我们的启示欧债危机,指的是2009年开始的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主要涉及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等国家的债务问题,对整个欧洲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欧债危机的根本原因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首先,欧债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各国财政状况的恶化。
多年来,一些欧元区国家的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不断上升,超过了它们的承受能力。
一方面,这是由于一些国家长期以来对财政政策的松懈和不规范管理,过度依赖借贷来维持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经济持续萧条,降低了这些国家的税收收入,加大了财政压力。
其次,欧债危机的原因还包括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监管缺失。
因为欧洲的金融体系高度相互关联,一旦一个国家面临问题,就有可能牵连整个欧洲金融市场。
此外,一些国家的金融监管不力,未能及时发现和应对问题,加大了危机的传播和影响范围。
最后,欧债危机的原因还包括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完善。
欧元区国家所面临的共同货币政策不适应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一些国家无法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整经济。
此外,缺乏统一的财政政策和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也使得欧盟各国在应对危机时缺乏有效的合作和协调。
欧债危机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财政稳定和债务管理的重要性。
国家不能长期依靠借贷来维持经济增长,而应采取更加负责任和可持续的财政政策,控制赤字和债务水平。
此外,国家还应加强财政管理能力,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和监管水平,防止财政风险的积累。
其次,我们应认识到金融体系的风险和监管的重要性。
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是经济稳定的基础,各国应加强金融监管能力,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防范金融风险的传染和扩散。
同时,债务违约等金融危机事件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本国,也会波及其他国家和全球金融市场,国际合作和协调至关重要。
最后,我们应认识到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和机遇。
欧洲的经验告诉我们,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国家在政策制定和协调中保持坚定的决心和灵活性。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及我国的应对思考
课程论文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姓名学号班级学科专业学院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及我国的应对思考[摘要] 2013年,世界经济仍将延续低速增长态势,但对刺激政策的依赖程度降低,复苏基础趋于稳固。
全球金融形势将有所好转,但出现动荡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将高位震荡,但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主要发达国家财政政策仍将趋紧,货币政策有望继续宽松。
我国仍将面临外需不足、贸易摩擦增多、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大,以及热钱冲击等严峻挑战。
[关键词] 经济形势前景问题应对思考引言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布《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
该报告在对全球经济的未来走向进行预测时指出,世界经济增长在2013年很可能会继续保持低迷,并且在随后的两年中全球经济面临滑入再度衰退的极大风险。
报告认为,2012年度的世界经济增长势头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趋弱,而且预期在未来2年间仍将持续减弱。
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期为2.4%,2014年预期为3.2%,这一预期目标与联合国半年前的预测相比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
报告指出,主要发达经济国家的增长势头缓慢是全球经济下滑的根源。
大多数发达国家,尤其是在欧洲的有关国家,目前陷入了以种恶性循环的困境之中。
欧洲、日本和美国的经济困境将以外溢的方式影响到发展中国家,而且一些较大的发展中国家还面临自身内部固有的问题。
因此,伴随着主要的经济不确定性与趋向下滑的风险,对未来两年的预期仍具有挑战性。
欧元区危机、美国“财政悬崖”的进一步加重及发展中国家的硬着陆,都会导致一场新的全球性衰退。
西方发达国家面临经济困境,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西方国家可能借此进一步打压中国经济,中国经济也因此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一、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形势1、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
首先,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近期美国经济出现改善苗头,但长期增长的势头依然微弱,欧盟经济今年只能蹒跚前行。
日本经济长期靠外需拉动,但受日元升值、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2011年后日本出现了30多年未见的贸易逆差,加上国内部分产业呈现外迁趋势,日本经济今年增长前景黯淡。
欧盟财务状况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欧盟(European Union,简称EU)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由28个成员国组成,其经济总量和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欧盟的财务状况备受关注。
本报告将对欧盟的财务状况进行详细分析,包括财政收入、支出、债务等方面,以期为我国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欧盟财政收支概况1. 财政收入欧盟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成员国缴纳的会费:欧盟会费是欧盟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占欧盟财政收入的约80%。
会费缴纳标准根据各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口等因素确定。
(2)关税和进口税:欧盟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和进口税,这部分收入占欧盟财政收入的约10%。
(3)增值税:欧盟内部增值税是欧盟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占欧盟财政收入的约10%。
(4)其他收入:包括罚款、利息收入等,占欧盟财政收入的约10%。
2. 财政支出欧盟的财政支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补贴:农业补贴是欧盟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支持欧盟农业发展和农民利益。
(2)区域发展基金:区域发展基金用于支持欧盟内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3)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支出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占欧盟财政支出的约30%。
(4)其他支出:包括教育、科研、环境保护、外交、安全等领域支出。
三、欧盟债务状况1. 债务规模截至2020年底,欧盟债务总额达到约7.5万亿美元,占欧盟GDP的约80%。
其中,欧元区债务总额约为6.6万亿美元,占欧元区GDP的约88%。
2. 债务结构欧盟债务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公共债务:包括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占欧盟债务总额的约70%。
(2)私营部门债务:包括银行、企业等私营部门债务,占欧盟债务总额的约30%。
(3)家庭债务:家庭债务占欧盟债务总额的约10%。
3. 债务风险欧盟债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债务水平较高:欧盟债务水平较高,容易引发债务危机。
欧债危机的解释
欧债危机的解释欧债危机实质上是欧元区内国家间失衡所引发的国际收支危机。
由于各成员国在欧元区成立之初就已存在结构性差异,危机爆发前的十年间,“核心国家”生产、“边缘国家”消费的格局不断深化。
一旦从“核心国家”流向“边缘国家”的资金链条断裂,边缘国家的国际收支危机就被触发。
欧元区后路已断。
无论是核心国家还是边缘国家,都无法承受退出欧元区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因此,欧元区解体对区内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一个选择。
欧元区已没有退路,不可能再退回到欧元出现之前的状况。
欧元区只有走向一体化,方能最终稳固。
欧元区需通过痛苦的结构改革,以及区内更加自由的产品和要素流动来消除国家间的失衡。
另外,还需要建成包括财政联盟在内的一系列一体化机制。
这一过程走下去,最终会让欧元区变成一个国家。
在这个过程中,欧央行会起关键作用。
在前行道路上,欧元区将长期处于危机和前进交替出现的状态。
由于政治推力和民意阻力之间的矛盾,通向一体化的道路就像是悬崖边的长征,征途上的危机恰恰是前行的动力。
因此欧元区将长期处于动荡。
这些动荡也是政治前进所必需的外在推动力。
1 债务危机只是表象欧债危机虽然被广泛的认为是一场主权债务危机,但它的病根并不在财政上。
危机前“欧猪五国”(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并非都国债高筑。
以次贷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为例,整个欧元区财政赤字与国债余额占gdp的平均比重分别是0.6%和66.2%。
但边缘国家之一的爱尔兰在同年的财政预算却基本平衡,公债也只占gdp的25%。
同年西班牙的财政盈余甚至占到了gdp的1.9%,其债务余额也只有gdp 的36.1%。
美国、英国的国债水平与欧元区没有多大区别,日本的国债余额更是已经超过了其gdp的两倍,把欧元区远远抛在了后面,但这些国家也都没有爆发债务危机。
这样看来,财政问题并非欧债危机爆发并蔓延的根源。
欧央行的成立让欧元区国家的国债从无风险资产变成风险资产,因而容易受到攻击。
理论上来说,一个国家因掌握货币发行权,总能通过多发货币的方式来兑付其国债面值,因此国债没有信用风险,可被视为无风险资产。
欧元兑美元长期汇率走势及原因分析
欧元兑美元长期汇率走势及原因分析一、欧元对美元汇率走势图如上图所示,自1999 年以来,欧元兑美元汇率走势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1999 年1 月至2000 年10 月,欧元兑美元的汇率以1: 1. 18高位起始,一路下行至最低点1: 0. 82,比1999 年初跌幅超过30%。
第二阶段: 2000 年10 月至2008 年7 月,在这个阶段里,欧元兑美元的汇率大体上快速攀升,先于2000 年10 月至2002 年2 月的盘整期后持续升值,虽经过2005 年下跌至欧元最初推行时水平,但后于2006 年稳步回升且在2007 年7 月一路飙升为1: 1. 60。
第三阶段: 2008 年7 月至今,虽然此阶段内欧元兑美元的汇率波动幅度较大,但仍可看作震荡下行,从2008 年7月的最高点下行至1: 1. 30—1: 1. 40 之间。
二、欧元对美元汇率走势原因分析第一阶段:(一)经济增长率一种货币的汇价归根结底依赖于本国( 或地区) 正常经济增长的支撑。
如果一国( 或地区) 为高经济增长率,则该国( 或地区) 货币汇价高。
欧盟和美国是两个总量相近的经济体, 1999 年至2000 年,美国的GDP 增长率分别达4. 20% 和4. 40%,同期欧元区的经济表现稍弱,GDP 增长率分别为2. 30%和3. 40%。
美国较欧盟稍优的经济表现,导致“美元走强,欧元走弱”。
(二)利率实证研究说明: 利率高,汇率上浮; 利率低,汇率下浮; 利差扩大,汇差也增大。
1999 年至2000 年,为防止美国通胀抬头,以格林斯潘为首的美联储连续6 次升息,将联邦基金利率升至6. 50%,而欧洲中央银行利率先降后升,由3% 升至4. 20%,较高的利差吸引大量国际资本从欧元区流入美国,加速了欧元汇率的贬值。
(三)欧元区成员国发展不平衡由于欧元区各成员国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不尽相同,处于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也存在差异。
欧债危机发生原因和影响及解决措施
欧债危机发生原因和影响及解决措施standalone; self-contained; independent; self-governed;autocephalous; indie; absolute; unattached; substantive一、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一、欧元从诞生之日到次贷危机发生前夕累计升值80%之多,导致欧债广泛受到投资者的欢迎,相应地,举债成本也就变得十分低廉。
在此基础上,诸国积累了大量的政府债务。
高盛就曾帮助希腊政府粉饰财政状况以便其能够大量举债。
二、欧元区只有统一的货币政策而缺乏统一的财政政策,这就使其制度架构存在“先天不足”的缺陷。
某些成员国无法根据本国特有情况在适当时间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
同时,欧洲《稳定与增长公约》中关于财政赤字不得超过该国GDP的3%,公共债务不得超过GDP的60%的规定基本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欧元区国家的遵守和执行。
三、欧洲银行业的信贷大幅扩张,积聚了大量风险。
四、欧洲人口结构老龄化以及过度的福利政策,极大地抑制了欧元区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这也是欧元区国家长期低增长、高失业,政府债务不断加剧的最根本原因。
欧债危机对欧洲经济的冲击可通过欧洲银行业和非金融部门两个渠道传导。
主权债券的贬值,会直接导致欧洲银行的资产质量大幅缩水。
与此同时,银行自身的融资成本也会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这就为政府公共财政部门的危机向银行业的扩散埋下了隐患。
同时,欧债危机还会波及到欧洲的实体经济,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融资成本也随之上升,资本市场上由于政府融资需求的提高而造成对私人部门消费和投资的“挤出”。
一、外部原因:金融危机中政府加杠杆化使债务负担加重。
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无法通过公共财政盈余来支撑过度的举债消费。
评级机构煽风点火,助推危机蔓延。
评级机构不断调低主权债务评级,助推危机进一步蔓延。
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不断下调上述四国的主权评级。
欧洲的金融危机与经济复苏
欧洲的金融危机与经济复苏欧洲地区的金融危机始于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波及欧洲各国,并对其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从危机的起因、影响以及经济复苏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危机的起因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全球金融系统遭受重创,而欧洲尤为脆弱。
起初,欧洲各国并未感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金融机构也受到波及。
危机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1 债务累积:欧洲一些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积累了庞大的债务,包括政府债务和私人部门债务。
这些债务的积累导致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
1.2 金融监管松懈:在危机前,欧洲很多国家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存在漏洞,金融机构的监管不够严格,使得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
1.3 欧元币种统一:欧洲多国使用同一货币,这导致了一些欧洲国家失去了调控货币政策的权力,无法灵活应对经济波动。
二、危机的影响欧洲的金融危机对经济造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经济衰退:危机爆发后,欧洲多个国家的经济陷入了衰退,投资减少,消费下降,企业裁员等,经济活动受到了严重抑制。
2.2 失业率上升:危机导致企业陷入困境,大量员工失去工作机会,失业率急剧上升。
尤其是在一些南欧国家,失业率一度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2.3 财政危机:一些欧洲国家面临着严重的财政问题,政府债务高企,无力偿还,财政赤字严重,甚至需要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寻求救助。
三、经济复苏在金融危机过后,欧洲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紧缩政策和经济改革措施,以促进经济的复苏。
这些措施主要包括:3.1 财政紧缩:为了控制财政赤字和债务,欧洲国家普遍实施了财政紧缩政策,削减开支,提高税收,以降低财政压力。
3.2 结构性改革:为了增强经济竞争力和提高生产效率,欧洲各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性改革,包括劳动力市场改革、退休年龄延长等。
3.3 宽松货币政策:欧洲央行通过降低利率、放宽货币流通等措施,试图刺激经济增长,提振市场信心。
欧洲债务危机的经济后果分析
欧洲债务危机的经济后果分析引言:欧洲债务危机自2009年爆发以来,对欧洲乃至全球经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就欧洲债务危机的经济后果展开分析,并探讨相关的因果关系。
一、金融体系动荡欧洲债务危机引发了金融体系的动荡,使得许多银行和金融机构陷入困境。
这种困境进一步导致信贷环境恶化,银行更加谨慎地进行放贷,导致企业和个人面临融资困难。
同时,金融市场也陷入波动,股市和债市都受到了严重冲击。
二、经济增长放缓债务危机使得欧洲国家面临经济高度不确定性,投资意愿减弱,企业对未来的发展缺乏信心。
受此影响,欧洲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甚至陷入衰退,失业率上升。
尤其是受危机波及较严重的希腊、意大利等国家,经济衰退的程度更加严重。
三、货币贬值压力欧洲债务危机时,欧元面临了沉重的压力,市场对欧元区的质疑导致了该货币的贬值。
货币贬值不仅影响到欧洲国家的进口成本,还对出口产生了积极影响。
然而,贬值可能导致通胀压力,进而削弱消费能力,对国内市场造成不利影响。
四、财政紧缩措施为了应对债务危机,欧洲国家纷纷实施了紧缩政策,削减开支以减少债务负担。
财政紧缩政策不可避免地导致公共支出减少,社会福利减少,从而影响社会稳定。
同时,财政紧缩也可能加剧经济衰退的程度,形成恶性循环。
五、欧洲一体化进程受挫债务危机暴露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许多国家的利益分歧愈发明显,造成了协商和合作的困难。
这给欧盟的一体化进程带来了挫折,未来的合作格局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结论:欧洲债务危机对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后果,包括金融体系动荡、经济增长放缓、货币贬值压力、财政紧缩措施以及欧洲一体化进程受挫。
这些后果相互关联,对欧洲以及全球经济造成了长期的深远影响。
因此,欧洲国家需要加强合作,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危机,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复苏。
欧洲债务危机的根源与解决方案
欧洲债务危机的根源与解决方案欧洲债务危机是近年来全球经济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它源于多个因素的复杂交织,对欧元区不同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稳定性造成了严重影响。
解决欧洲债务危机是当今的首要任务之一,但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先了解这个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
一、欧洲债务危机的根源欧洲债务危机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1. 财政赤字和国债水平过高欧洲债务危机的根源之一是不可持续的财政赤字和国债水平过高。
许多欧元区国家在过去几十年中积累了巨额的财政赤字和债务,外加全球金融危机汇聚影响,导致它们的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
2. 欧元区成立后的制度性缺陷欧元区成立后的制度性缺陷是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另一个根源。
欧元区拥有共同的货币政策,但国家的财政政策却是自主的。
缺乏一种共同的财政政策机构来控制财政政策,欧元区各国可以自由选择它们的财政政策,这样会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的不断上升。
3. 政府间债务危机的扩散和互相依赖的银行在欧元区内,各国政府和银行之间存在着紧密的金融联系。
本质上,欧洲各国的银行都是互相依赖的,当一个国家面临经济问题时,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
银行系统的不稳定和债务越来越高,使得许多欧元区国家陷入了巨大的债务危机。
二、解决欧洲债务危机的方案欧洲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必须是包括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综合性方案。
以下是一些解决欧洲债务危机的方案:1. 加强财政政策协调欧元区内各个国家需要协调它们的财政政策,共同努力压低债务水平和财政赤字。
为了使整体经济更稳定,欧元区需要建立统一的财政政策机构,协调财政政策。
2. 收紧银行监管欧元区需要加强银行监管和监督,建立更加严格的银行监管机制。
银行系统稳定对于整个欧元区经济的稳定至关重要,因此应了解银行的情况,确保它们不会成为系统的薄弱环节。
3. 鼓励经济增长为了减轻债务负担和财政赤字,欧元区各国应该致力于促进经济增长。
增长不仅可以增加税收,还可以帮助企业和人民增加收入,减轻他们的债务负担。
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欧债危机是近年来全球经济中的重要事件,也被认为是欧洲经济史上一大挑战。
欧债危机的爆发使全球经济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可忽视。
影响1: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欧债危机爆发后,欧洲经济陷入了长达多年的低迷和衰退期,这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了巨大的不利影响。
事实上,欧元区是全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欧元区经济的衰退不仅直接影响到欧元区内部的贸易和消费,同时也影响了全球贸易格局。
而欧元区经济的衰退又极大压缩了欧洲对外需求,暂时抑制了出口市场。
这些因素,造成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影响2:国际贸易受阻欧债危机的蔓延扰乱了欧元区内部的贸易格局,欧盟各国疫情的不断蔓延,加之多国出土伊斯兰恐怖分子,造成了旅游业的巨大损失,甚至一些德国以及法国的经济指标不良的情况下,导致了许多企业的市场份额下降,出口业务遭到阻碍,同时还导致了全球贸易体系的不稳定,一些国家出口受到了压抑。
影响3: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欧债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在欧债危机的初期,欧洲债务问题一度造成了全球股票市场的大幅下挫,诸多公司的股值大幅下跌,这并不只是欧洲的问题,而是整个全球金融市场一同受挫。
同时,欧元兑美元汇率的波动也影响着全球汇率动荡,许多国家的经济都受到了一定的打击。
影响4:世界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欧债危机爆发后,欧洲经济陷入深度衰退,部分欧元区国家的债务危机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因此,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通过货币政策、配套的金融和财政政策和政治力量变化的角度表现得更加明显。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往往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催化剂,欧债危机的爆发也令这一趋势加速发展,许多国家将重心放在了收紧财政开支和增加出口方面。
这种情况在中小企业领域更为突出,许多口径较小的公司往往只有极少的败局,因此,它们往往比大公司更容易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
结论欧债危机的影响是全球性的。
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受阻、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等方面。
欧债危机的原因分析
欧债危机的原因分析欧债危机是指2024年以来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主要涉及希腊、意大利、葡萄牙、爱尔兰和西班牙等国家,严重影响了整个欧元区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以下是对欧债危机原因的分析。
1.经济衰退和债务堆积:欧元区内部存在的贸易不平衡和增长差异导致了一些国家的经济衰退。
这些国家在金融危机后遇到了债务堆积的问题,难以偿还债务,从而引发了危机。
2.货币政策失衡:在欧元区内共同使用货币的情况下,各国无法自主调节货币政策以应对国内经济问题。
一些国家过度依赖借贷来维持经济增长,导致债务累积。
同时,其他国家(如德国)过于依赖出口,导致贸易失衡。
3.资本流动和金融市场脆弱性:欧元区内部资本自由流动,导致一些国家面临大规模的资本外流。
在危机时期,投资者纷纷将资金撤出危机国家,导致了更加严重的经济衰退和债务危机。
4.政府财政政策不当:一些国家在经济发展时期没有有效控制财政支出,过度扩张公共部门。
政府的债务累积和不可持续的财政政策导致了危机。
5.欧洲银行业体系问题:欧债危机暴露了许多欧洲银行的脆弱性,这些银行在金融危机中大量举债,且大量贷款外流至危机国家。
银行业的危机导致了更加深刻的经济问题和信贷紧缩。
6.欧盟政治结构问题:欧盟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协调不足,缺乏行动的一致性。
一些国家对于紧缩措施反感,难以将方案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从而使危机的解决进程更为缓慢和困难。
为应对欧债危机,欧洲各国与国际机构共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欧洲央行提供了大规模的资金支持,通过购买国债来稳定市场。
欧洲稳定机制(ESM)成立,并向危机国家提供贷款。
欧洲委员会为国家提供了建议,并推动了更紧密的经济整合。
总结来说,欧债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衰退、债务堆积、货币政策失衡、资本流动、政府财政政策不当、银行业体系问题和欧盟政治结构问题等。
解决这一危机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政治协调和经济整合,以稳定欧元区并推动经济复苏。
欧洲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欧洲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分析欧洲债务危机起因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欧元区各成员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
随着一系列国内经济问题的不断恶化,欧洲许多国家的政府债务和债务占GDP的比例迅速增加,导致了欧洲债务危机的产生。
本文分析欧洲债务危机的产生原因和对欧洲的影响。
一、欧洲债务危机的起因1.全球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一个后续问题,其造成了资本市场的混乱和经济形势的恶化,欧元区所有成员国都受到了影响。
2.政府债务增长:欧洲许多国家的政府债务水平和其占GDP的比例在债务危机之前已经逐年增长,例如希腊的债务占比在2008年达到了100%以上,而2009年时已经占到了208%。
3.货币政策:欧元区的紧缩货币政策早期达到了欧元区所有成员国尤其是南欧国家的竞争力减弱和债务问题的加剧,其预算上限限制导致了国内债务问题的恶化。
4.政治体制问题:欧洲的政治体制也是欧洲债务危机发展时的一个因素。
欧洲的政治体制早期虽然属于一个统一的经济区,但欧洲各国的政治体系不同,各国政策制定的后果也不同,难以统一管理。
5.欧洲经济统一体系的缺陷:由于欧元区的经济统一体系存在缺陷,比如,市场经济的不规范、银行间信贷交易的不透明和监管松散等,导致了债务危机的失控化。
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1.整体经济收缩:欧洲债务危机对欧元区成员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整体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收缩,威胁到了欧盟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
2.失业问题:欧洲债务危机也对欧洲的就业形势产生了不良影响,危机爆发后,整个欧盟的失业率上升,失业人口激增,带给社会负面影响。
3.社会福利受损:欧元区的债务危机会导致政府财政出现困难,进而导致社会福利等公共事务受到冲击,使得人们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4.金融风险加剧:欧洲债务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不良影响日益加剧,这也对世界各国的金融稳定潜在构成风险。
5.货币政策限制:欧元区成员国在债务危机时,面临着政府债务上升和就业率恶化的问题,但是欧洲货币政策的调整方式受到眼前困境的牵制,变化的程度较小,政策适应性有限,使得问题不能快速解决。
欧元区货币政策的协调与冲突
欧元区货币政策的协调与冲突在欧元区,货币政策的协调与冲突是一个常见的议题。
欧元区由19个成员国组成,每个成员国都有自己的经济和货币政策需求。
然而,采用统一的货币政策意味着要在各成员国之间实现协调,同时避免潜在的政策冲突。
协调是实现稳定和持续增长的关键。
欧洲央行(ECB)作为欧元区的货币政策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并执行货币政策。
它的目标是维持价格稳定,通常定义为年度通胀率低于但接近2%。
然而,不同成员国的经济状况和通胀压力可能千差万别,这就需要货币政策的协调。
协调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是欧洲央行理事会的决策过程。
理事会由欧洲央行的行政委员会成员以及欧元区国家的中央银行行长组成。
他们共同决定利率水平和其他货币政策措施。
理事会的成员代表着各成员国的利益,以确保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是公正和平衡的。
然而,货币政策的协调也可能导致冲突。
一个显著的例子是欧洲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也被称为购债计划。
这一政策旨在促进经济增长和通胀,通过购买政府和公司债券来注入流动性。
然而,购债计划的规模和时效在不同的成员国之间引发了争议。
一些成员国认为该政策对于他们的经济并不适用,而另一些成员国则主张加大购债规模以刺激经济增长。
此外,汇率政策也是欧元区货币政策的一个潜在冲突点。
由于欧元区成员国的经济状况和出口结构各不相同,它们对汇率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出口依赖程度较高的成员国来说,较弱的欧元汇率可以增加他们的出口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这可能会给其他成员国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货币政策在平衡不同成员国之间的利益时必须非常谨慎。
欧元区货币政策的协调和冲突也与欧洲的政治和经济一体化有关。
欧洲一体化的目标是通过共同市场和统一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和繁荣。
然而,这也意味着成员国必须放弃一部分国家主权,包括货币政策的自主权。
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成员国采取独立货币政策的能力。
因此,在协调和冲突之间找到平衡是欧元区面临的一项难题。
尽管欧元区货币政策的协调与冲突存在着挑战,但当各成员国合作并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目标时,也可以产生积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得德国更多占有欧元区既定的外需份额;而意大利、希腊等国则与之相反,外需份额下降,致使其经常项目持续逆差。
在出现经常项目逆差,而私人储蓄又无法提高的情况下,必然会导致公共储蓄的下降,也就意味着政府债务水平的上升。
面对这一局面,意大利、希腊等国又无法将其财政赤字货币化,债务风险只能显性化。
而要降低债务比例,就需要扩大外需,但既定的外需份额已被德国占据,从而形成悖论。
未来解决欧元区的问题大致有三种路径:统一财政、退出欧元、德国妥协。
由于欧元区改革不会一蹴而就,一旦出现风险,以德国妥协为主的危机救助模式仍是大概率事件。
关键词:区域一体化;外需分配失衡;欧元区欧元是全球第二大货币。
欧元在美元指数中具有较高的权重,为57.6%。
因此,欧元币值的波动不但关系到其自身,也左右着美元指数的走向。
有鉴于此,在2019年欧元创立20周年之际,研究欧元区国家经济体的情况,找出欧元区国家经济波动的根源,对于研判欧元走势,甚至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从研究视角看,观察一国经济的视角既有内部视角,也有外部视角。
外部视角往往是内部视角的镜像。
由于全球经济动荡反映为一国的外部风险,从反映一国外部风险的国际收支视角来观察一国国内经济问题的症结,或许能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按照这一研究视角,可以看到,在欧元区经济体中,债务负担较重的意大利、希腊等国仍然是风险隐患较大的国家。
从1999年加入欧元区至2012年欧债危机持续,以及近年来意大利、希腊等国的困境,根据国民收入恒等式分析框架,观察这些国家国际收支中各项目的变化,或许能更清晰地了解欧元区经济运行问题的症结所在,为更客观地判断欧元走势提供帮助。
一、分析框架一般而言,国际收支大致分为经常项目、金融项目、储备项目以及净误差与遗漏项目。
如果一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则储备项目规模较小,且变化不大,主要变化来自于经常项目,以及相应的金融项目。
根据复式记账原则,经常项目净额基本与金融项目净额匹配是国际收支的“一体两面”。
在国民收入恒等式中,(Y-C-T)+(T-G)=I+NX。
其中,(Y-C-T)代表减去消费和缴税之后的私人储蓄,(T-G)代表政府收支相抵后的公共储蓄,I代表投资水平,NX代表外部需求的净出口。
经常项目或者金融项目反映到国民收入恒等式中则为净出口的变化。
而净出口变化相应会引起恒等式中其他因素的变化,例如,投资水平、私人储蓄或者公共储蓄的变化。
这些变化正是国内经济变化情况的反映。
这就是说,外部需求的变化必然会伴随内部经济因素的变化,从外部因素的变化可以引申出内部因素的变化,进而对其原因进行探析。
从意大利、希腊等国国际收支状况入手,观察其经常项目和金融项目的变化特征,再引申至国内因素。
例如,投资、政府债务、储蓄额等的变化,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将经常项目变化与政府债务率的变化进行比对印证。
在国民收入恒等式的四个因素中,私人储蓄、公共储蓄、投资水平、净出口可以分别用一国储蓄额占GDP比重、政府债务占GDP 比重、投资占GDP比重、经常项目差额占GDP比重来表示(见图1)。
经常项目差额是反映一个国家国际收支状况的主要指标。
一国经济长期保持经常项目赤字运行,容易导致货币危机或债务危机的发生。
经常项目赤字占GDP比重的警戒线为5%。
债务负担率,即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一般以不超过60%为警戒线。
二、意大利和希腊的国际收支状况分析(一)意大利自1999年欧元区建立以来,意大利的经常项目就每况愈下。
1999年之前,意大利经常项目净额始终保持在100亿欧元以上的顺差状态。
但是自2000年开始,经常项目净额持续为负,至欧债危机最严重的2010年、2011年,其经常项目逆差已分别达526亿、474亿欧元(见图2)。
与经常项目相对应,意大利金融项目1999年之前始终维持0—200亿欧元区间的逆差水平,自2000年以后,金融项目持续顺差,且呈加速流入趋势,2010年最高达850亿欧元(见图3)。
在1999—2012年经常项目逆差持续扩大期间,意大利的国内经济又表现如何?一方面,自1999年开始,意大利储蓄率持续下降。
尤其是自2007年开始至2010年欧债危机爆发时,意大利储蓄率降至最低的17%(见图4);同时,经常项目逆差占GDP的比重也于2010年至历史最低点3.4%(见图5)。
另一方面,政府债务率从2007年的99%持续上升至目前132%的水平,且居高不下(见图7)。
根据国民收入恒等式,在私人储蓄下降的情况下(高福利反映在国民收入恒等式中就是私人储蓄过低),净出口的下降必然伴随着公共储蓄水平的下降,而反映公共储蓄水平的指标——政府债务水平则相应上升。
截至2019年4月,意大利公共债务为 2.3万亿欧元,仅次于希腊,位列欧洲第二。
在意大利的产业结构中,出口加工和房地产业占比较高。
如果将其产业结构与经常项目、金融项目相对应,出口加工与经常项目持续逆差并存,说明其对外经济依存度较高。
因此,如果外部需求恶化,其经常项目逆差压力将进一步增加,经济状况会进一步恶化。
另一方面,其经常项目持续逆差主要靠持续流入的金融项目顺差来维持,而房地产又是其主要的支柱产业,且房地产的金融属性较强,一旦因外部需求萎缩导致经济增长受损,出现政府债务危机或银行业危机,则会加剧房地产市场的波动。
这又会导致资本流出规模的增加,金融项目顺差或将逆转,最终面临经常项目和金融项目双逆差的国际收支风险。
(二)希腊2001年加入欧元区之前,希腊的经常项目始终维持在0-30亿欧元区间的逆差状态;2001年加入欧元区之后,其经常项目逆差急剧扩大,至2007年次贷危机时达到113亿欧元的逆差规模(见图8)。
与此相应,2001年之前,希腊金融项目净额始终维持在0—30亿规模的顺差状态;2001年之后,其金融项目净额顺差急剧增加,至2008年,其金融项目净额顺差,也就是资本净流入达到85亿欧元的规模。
与经常项目净额持续逆差相对应,加入欧元区后,希腊的公众储蓄水平相应快速下降,即政府债务水平急剧上升。
2001—2008年,希腊政府债务水平始终维持在95%~110%的水平;但2009年开始,希腊政府债务水平加速上升,至欧债危机最严重的2011年时,已达到170%的水平。
虽然在经历欧洲稳定机制救助后其政府债务水平有所下降,但2012年开始,希腊政府债务水平又重新抬头并加速上升。
截至2018年年底,希腊政府债务水平始终维持在180%附近,居高不下(见图9)。
在希腊的产业结构中,旅游和航运造船业是其经济的主导产业。
这两大产业受外部需求影响较大,是对外依赖程度较高的产业,对经常项目能产生较大影响。
一旦欧元区或者全球经济波动,希腊旅游与航运造船将受到影响,使其持续逆差的经常项目进一步恶化;同时,顺差的金融项目也可能发生逆转,资本外流压力加大。
经常项目和金融项目如果双逆差,或令其国际收支风险增加。
三、欧元区经济模式的总结与展望自欧元区成立以来,意大利、希腊等国国际收支结构普遍存在经常账户逆差扩大、金融账户顺差扩大的特征;同时,与国际收支结构变化同时发生的是这些国家政府债务水平的持续上升。
(一)外需分配失衡经济模式导致意大利等国国际收支失衡严重抛开欧元区与非欧元区的贸易往来,仅将欧元区自身视作一个宏观经济整体来看,其总出口=总进口,则NX=0。
也就是说,在欧元区外需既定的情况下,一国经常项目的盈余是与区内别国经常项目的赤字相对应的。
在1999年欧元区形成之前,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经常项目处于盈余状态,而德国则处在0—500亿欧元的逆差区间;在欧元区形成之后,意大利、希腊等国的经常项目则持续出现了逆差,而德国正好相反,经常项目顺差呈现加速态势,从2000年的逆差400亿欧元一直上升至2012年欧债危机时的顺差2000亿欧元(见图10)。
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得德国依靠其自身先进的制造业实力,越来越多地占有了欧元区既定的外需份额,导致与之对应的区域内,部分国家的外需份额下降,致使后者经常项目持续逆差。
对应到国民收入恒等式中,在一国经常项目逆差出现,而私人储蓄无法提高(也就是高福利政策导致的私人储蓄率较低)的情况下,必然对应的是公共储蓄的下降。
而公共储蓄的下降,即为该国财政赤字的提高,政府债务水平的上升,同时,也可能伴随该国银行业债务水平的提高。
而欧元区的国家,由于没有独立的货币自主权,无法将其财政赤字货币化,因此,出现债务危机的国家,其政府债务和银行债务风险最终只能显性化。
另一方面,由于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在经常项目出现逆差后,只能依靠金融项目的资金流入来弥补,又会导致这些国家的外债增加。
在这种没有经常项目盈余而依靠金融项目维持资金流入的情况下,一旦国内债务持续高企积聚到一定程度而无法维持,或者外围环境发生变化,例如,美联储加息或者欧央行收紧货币政策,政府债务风险或者银行业风险就会暴露。
这又会刺激资本外逃,进而引起外债风险暴露,形成经常项目和金融项目双逆差的国际收支风险,最终,内部的政府债务风险和外部的国际收支风险就可能形成负反馈效应的局面。
上述分析是从意大利、希腊等经常项目逆差国的角度来看欧元区的经济风险,那么如果站在德国的角度来看,情况又将如何?历史上的德国饱受通胀的侵害,因此,其在财政纪律方面非常严格,对财政赤字非常谨慎和敏感。
欧元区成立以来,德国的财政赤字先升后降,到2018年,其政府债务水平维持在65%的水平(见图11)。
与公共储蓄水平上升相对应的是经常项目持续盈余。
德国经常项目差额占GDP的比重从2000年逆差1.7%上升至2012年欧债危机时盈余7.5%。
由于同是欧元区国家,德国在公共储蓄水平上升,即财政赤字下降和经常项目盈余上升后,要求其他欧元区国家也应该使本国的公共储蓄水平上升,财政赤字下降。
但如果意大利、希腊等国要严格执行财政纪律,降低财政赤字,就需要通过经常项目盈余,扩大外需来满足。
而既定的外需份额已被德国更多占有,因此,就形成了“悖论”。
综上可以看出,虽然欧元区内表现为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财政债务危机或者银行业债务危机,其实质上是欧元区内经济模式的危机,即经常项目分配不平衡的危机,或者说欧元区各国间国际收支失衡,是区域内外需分配不均衡的结果。
当然也可以说,德国与其他欧元区国家的制造业实力差距悬殊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但这种市场竞争的结果毕竟是在欧元区形成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因此,欧元区成立这一制度变化,确实产生了区域内各国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
(二)欧元区循环模式与美元循环模式的对比二战后,从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至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国际收支账户始终是经常项目顺差,金融项目逆差。
但随着德国、日本制造业的崛起,美国的经常项目顺差难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