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中国古代雕塑教案
高中美术-雕塑《第二课 尽显东方神韵的艺术瑰宝--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教学设计2-人美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陵墓雕刻其具有的文化背景和艺术成就,让学生如何理解。
难点:如何调动学生对雕塑艺术欣赏的动力。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
设计意图
1.课程导入
观看视频,导入本节课主要内容
让学生重温本课重点及难点、拓展延伸
提问学生秦始皇造就的比较有名的历史奇迹有哪些?
长城和兵马俑,考察学生的基本知识
2.讲授新课
1.陵墓雕塑分两部分:地上(马踏匈奴)和地下(兵马俑)
2.兵马俑的文化背景以及为何修建
①守卫京城②卫兵的象征③陪葬④统一天下的纪念碑
3.兵马俑的主要10种身份
1.了解陵墓雕塑分类
2.了解兵马俑存在的意义
3.教师示范
授课
授课对象
高 一
课 时
一课时
题 目
人美版第二课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之兵马俑
一、教材及其艺术特点(重点欣赏兵马俑艺术造诣)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文物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1.观察老师手上拿着这个兵马俑是什么身份?有什么特征?
2.学生随机抽取一件兵马俑,并观察说出特点
3.学生回答问题:兵马俑有没有颜色?(有颜色,氧化褪色)
兵马俑手中的兵器去哪了?(兵器木质风化)
4.学生动手还原历史,还原兵马俑原有的色彩
1.让学生活学活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2.动手绘画能力
4.总结课程
高中美术人教版必修 艺术欣赏 凝神造像——中国传统雕塑-教学设计
问题情境:中国传统雕塑承载了古代中国人怎样的文化观念?一、陵墓雕塑1、秦始皇陵兵马俑1)什么是“俑”?2)已静写动的艺术手法3)兵马俑的布局赏析作品,欣赏兵马俑雕塑,分析其中的艺术特色,体会古人“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
1)人殉制的废止2)无数直立静止的重复3)不同职责士兵俑的位置4)高度写实的细节5)文官俑百戏俑4)兵马俑的细节刻画5)文官俑百戏俑思考题:为什么把兵马俑陪葬坑设在封土以东1.5公里的地方?而这又与我国古人“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有什么关系呢?2、霍去病墓雕塑1)霍去病墓的墓冢2)四件石雕的艺术手法3)马踏匈奴3、唐代随葬品赏析作品,体会霍去病墓石雕的艺术特点石雕用圆雕与浮雕结合线雕的手法,简练传神。
用写意手法,突出对象的神韵寓意的手法,象征这位年轻的将军,寄托了对英雄的歌颂和哀思欣赏不同朝代陵墓雕塑。
体会陵墓雕塑寄托的人们对死后世界的愿景。
而宗教雕塑则是人民对于神明和信仰世界的美好想象。
1)昭陵六骏2)三彩骆驼载乐俑二、宗教雕塑四大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1)云冈石窟○1面相○2衣着2)龙门石窟○1面相○2衣着3)敦煌石窟欣赏四大石窟宗教雕塑代表作,体会艺术特点,体会古人虔诚的宗教观念对比两座石窟大佛造像的异同:同:皇室出资开凿,依山而建;异:朝代不同,雕塑风格不同雲曜五窟反映了犍陀罗雕塑风格,属于早期佛教雕塑特点;卢舍那大佛相貌更像中国人,反映了佛教本土化的趋势。
敦煌第45窟彩塑菩萨像,突破了理想中慈悲为怀、垂怜众生的菩萨形象,更富有婷婷婀娜的姿态之美。
4)麦积山石窟总结:传统雕塑反映了怎样的人文观?陵墓雕塑体现了中国人“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
宗教雕塑则体现了虔诚的宗教信仰。
反映了南朝时期追求清秀脱俗的时代审美总结回顾,回答问题1、探究与发现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了解了中国传统雕塑了吗?2、评价3、课堂提升中国传统雕塑是我国传统人文观的反映,这些雕塑作品的布局、造型和色彩无不折射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是默默无闻的中国古代工匠们心血与智慧的结晶,是构成华夏文明的珍贵遗产,更是让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伟大奇迹。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美术必修艺术欣赏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什么是陵墓雕塑,陵墓雕塑为什么能集中体现当时雕塑的最高水平,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别介绍我国主要陵墓地面雕刻和陶俑及其艺术特点。
第二部分:通过重点介绍我国四大石窟的雕塑,使学生了解我国宗教雕塑是我国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我国古代雕塑,除前一部分介绍的古代陵墓雕刻外,遗存数量最多、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分布全国各地的石窟雕塑和寺庙、祠庙彩塑。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知识了解较少,缺乏系统的学习。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比法、观察法、讨论研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综合手段。
四、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不同类型传统雕塑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2.能够运用雕塑相关术语联系人文历史等知识鉴赏雕塑作品;3.通过对传统雕塑的学习,增强爱国情感,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国古代传统雕塑承载的古人文化观念。
教学难点:结合传统文化(历史、人文等)知识分析、理解、评价中国古代传统雕塑。
六、教学过程:学生阅读本课内容直接导入课题并提出本节课教学目标。
(一)中国雕塑发展简述中国雕塑艺术肇始于新石器时代,历先秦三代,经秦汉、南北朝的发展,至隋唐达到鼎盛。
(二)传统雕塑的分类材质——陶塑、石雕和泥塑等。
功能用途——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教学活动1、中国古代雕塑──陵墓雕塑古代中国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形成了特定的丧葬观念,所以中国古代陵墓的地下,地上设施和随葬品都要模仿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场景。
陵墓雕刻产生的背景:在封建社会里,帝王、贵族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而盛行厚葬。
在他们的陵墓区里,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制作了大量陵墓雕刻作品。
这些雕刻作品代表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最重要的部分。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教案【名校精品】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以雕塑、工艺、建筑为契机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艺术。
2、技能目标:通过中国古代艺术向学生展开中国5000年历史文化的辉煌画卷。
3、情感目标:让学生欣赏艺术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及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不同朝代及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及影响。
难点:对不同历史时期作品的背景、审美及艺术表达方式的理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同学们出去旅游过吗?见到过一些文物古迹和艺术品吗?它们来自于哪个朝代?都有哪些特色?你知道隐藏在它们背后的故事吗?学生进行思考,并根据自己的旅游经历和想法进行发言和讨论。
如果自己的经历与同学介绍的相似可以进行补充或纠正。
先入为主的导入方式,抛出多个问题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思考,并结合自己旅游的经历可以迅速使学生进入课程情境中,并有助于课程的进一步开展。
二、课堂发展中国古代的艺术发展过程:1、中国艺术的起源——新石器时期(距今6500年前)(1)雕塑代表:半山人首器盖、陶人头。
(2)工艺代表:玉鹰、舞蹈纹彩陶盆。
教师通过课件图片的播放向学生展示了远古文化的魅力。
学生通过欣赏来思考,在这些精美的作品有哪些艺术特点?作品的背后又反映了当时社会有怎样的文化?你能从这些作品背后能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审美吗?除了老师展示的作品之外,你还知道其他新石器时期的艺术品吗?他们的有哪些艺术特色?一个时期的艺术表现是这段时期历史背景发展的缩影,它浓缩了那个时代的经济、文化、信仰和审美。
但是因为年代过于久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较大,所以教师在讲解作品时要从历史背景入手对作品进行剖析,然后再对艺术形式与特点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为了学生尽快的理解作品的含义。
并为学生对下一阶段作品的欣赏打下基础。
2、中国艺术的发展时期——夏商、先秦、两汉时期:(1)雕塑代表:夏商时期作品:三星堆青铜面具、四羊方尊。
高中美术雕塑教案
高中美术雕塑教案【篇一:高中美术学科中国古代雕塑欣赏单元教学设计】 1高中美术学科中国古代雕塑欣赏单元教学设计2345【篇二:第六课中国古代雕塑(高中美术教案)】(1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成就及主要雕塑作品有所了解、认识。
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培养健康的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中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艺术成就及艺术特点。
陵墓雕塑重点是霍去病墓雕刻(地面雕刻)和秦始皇兵马俑(陶俑),宗教雕塑重点是四大石窟艺术。
教学难点:分析雕塑艺术的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引入:说起雕塑人们都会如数家珍的说出《大卫》p90、《维纳斯》p78、古希腊米隆的《掷铁饼者》、《思想者》p104、等等西方雕塑作品。
但同时也让我想起一句话,现代很多中国雕塑系学生去西方学习雕塑艺术,一位美国雕塑家这样说:“你们不要捧着金饭碗要饭”。
这句话说明什么呢?说名中国古代雕塑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也有西方雕塑不可及的地方。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古代雕塑有什么样的成就,到底好在哪里,美国雕塑家为什么那么说?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雕塑?一、雕塑:用可雕性可塑性物质材料为媒介,通过雕塑等个种手段,塑造出一种反映社会生活具有审美价值、具有三维实体的一种造型艺术。
(参考美术的定义说明)⊙雕塑的基本形式:圆雕(又称立体雕)、浮雕(附在另一平面上)、透雕(镂空其背景)。
二、古代雕塑:1、陵墓雕塑(地上陵地下墓)(1)陶俑:表现为秦始皇兵马俑(地下替代活人陪葬的偶人)p33~34◎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因为秦始皇时期是一种法家思想,以法治国,所以当时的人们非常严谨,艺术家们也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追求一种写实的手法,所以秦始皇兵马俑具有以下的艺术特点):崇尚写实,手法严禁;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各异;在总体布局上,陶俑面向东方,具有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2)石刻造像:表现为霍去病墓雕刻(立于神道两侧的石刻)p35◎霍去病墓石刻即汉代石雕艺术的特点:(汉代特别是汉武帝时期,遵循一种道家思想,只要不偷不抢不杀人,什么都可以。
美术中国古代雕塑教案-精品
美术中国古代雕塑教案-精品2020-12-12【关键字】情况、成就、空间、传统、难点、整体、合理、加大、举行、保持、统一、发展、了解、研究、特点、突出、支撑、风尚、理想、思想、力量、精神、基础、需要、制度、规模、结构、水平、主体、反映、关系、塑造、弘扬、把握、形成、丰富、满足、调整、巩固、多方面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大型雕塑的遗存。
2、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丰富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内容结构:1、秦始皇陵兵马俑和霍去病墓的历史文物价值。
2、龙门石窟奉先寺的石刻造像群。
3、佛教造像中的形象在中国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1、古代随葬的俑对后世的影响。
2、石窟寺艺术是建筑、雕塑、壁画的综合体,反映了中国美术发展的阶段性变化。
教学过程:中国古代雕塑分为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两种。
其中,陵墓雕塑分为地上雕塑和地下雕塑两种。
一、陵墓雕塑❖地下作为陪葬的佣。
(汉、唐两代成就最高)❖地面上神道两侧的石刻造像。
(西汉霍去病墓石刻群)(补充:世界八大奇迹1、埃及金字塔2、巴比伦空中花园3、亚历山大灯塔4、罗德港巨人雕像5、宙斯神像6、阿提弥斯神庙7、摩索拉斯陵墓8、秦始皇兵马俑地下军阵)(一)地下陵墓雕塑:1、陶俑(秦始皇陵兵马俑)俑,最初是替代奴隶殉葬的模拟品,后发展为替代被役使的卫士、奴仆和乐舞伎的偶人,春秋战国时渐多,秦汉至隋唐盛行,多为陶、木俑,也有瓷、砖、石、金属俑。
至宋代因流行纸冥器渐衰。
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的数以千计的兵马俑,写实水平很高,其超乎寻常的气势,反映出“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气魄和意志,它以伟大的精神魅力展现了巨大的社会历史力量。
兵马俑规模宏大。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
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兵马俑群组成严整的军阵形式,守卫着秦始皇陵墓.他以宏大的群像,形象的再现了秦代的国威与军威.他不是以个体的艺术表现取胜,而是以气吞山河的整体气势显示着那强盛时代的精神力量,给予后来的观众以强烈的精神震撼.❖兵马俑的分类: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将军俑:将军佣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像是在指挥身后的军吏和士兵行进。
第21课 秦汉雕塑(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教案标题:第21课秦汉雕塑(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认识秦汉雕塑的特点及其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秦汉雕塑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秦汉雕塑风格的美术作品。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秦汉雕塑艺术的发展背景2. 秦汉雕塑的艺术特点3. 秦汉雕塑的代表作品4. 秦汉雕塑的影响及地位5. 创作实践活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秦汉雕塑的艺术特点及其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秦汉雕塑风格的美术作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秦汉雕塑艺术的发展背景、艺术特点、代表作品及影响地位。
2. 欣赏法:展示秦汉雕塑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其艺术特点。
3. 对比法:将秦汉雕塑与其他时期的雕塑进行对比,突出秦汉雕塑的独特之处。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秦汉雕塑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 创作实践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秦汉雕塑风格的美术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秦汉雕塑艺术。
2. 讲解秦汉雕塑艺术的发展背景:介绍秦汉时期的社会环境、文化特点,为学习秦汉雕塑艺术打下基础。
3. 讲解秦汉雕塑的艺术特点:从造型、题材、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秦汉雕塑的特点。
4. 欣赏秦汉雕塑的代表作品:展示秦始皇兵马俑、汉阳陵陶俑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其艺术特点。
5. 讲解秦汉雕塑的影响及地位:介绍秦汉雕塑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秦汉雕塑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7. 创作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秦汉雕塑风格的美术作品。
8. 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师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兵马俑图片》教案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探讨了兵马俑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总结。
首先,我发现同学们对兵马俑非常感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认真观察,这让我深感欣慰。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在接下来的理论介绍中,可能因为内容较为枯燥,部分学生的注意力有所分散。针对这个问题,我考虑在下次教学中尝试运用更多生动的案例和图片,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小学美术《兵马俑图片》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走进历史》,以《兵马俑图片》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创作,了解我国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观察和分析兵马俑图片,了解其造型、服饰、神态等特点。
2.学习兵马俑的历史背景,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兵马俑的造型特点:如身高、体型、面部表情、服饰等,这些特点是兵马俑作为艺术品的独特之处,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
-兵马俑的历史背景:了解兵马俑的制作目的、历史时期和文化意义,强化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最后,我认为课堂总结环节很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发现自身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重视这一环节,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兵马俑的基本概念。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瑰宝。它不仅展示了秦朝的强大,也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兵马俑的图片。这些图片展示了兵马俑的造型特点、服饰细节等,让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兵马俑的艺术风格。
美术兵马俑教案
美术兵马俑教案标题:美术兵马俑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兵马俑的艺术形式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通过观察、分析和创作,学生将深入了解兵马俑的独特之处,并通过绘画、雕塑等创作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教案目标:1. 了解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学习兵马俑的艺术形式和特点。
3. 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创作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意识。
5.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兵马俑的艺术形式和特点。
3. 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创作能力的发展。
教学准备:1. PPT或图片展示兵马俑的照片和相关资料。
2. 纸张、铅笔、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3. 学生可以使用的参考书籍和互联网资源。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兵马俑的照片,并谈论其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引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猜测。
探究:1. 学生观察兵马俑的照片,讨论其特点和表现形式。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3. 引导学生思考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和艺术技巧。
创作: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兵马俑形象,并用铅笔在纸上勾勒出轮廓。
2. 学生使用颜料和画笔,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完成兵马俑的绘画作品。
3.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添加个人风格和创新元素。
分享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创作理念和过程。
2. 全班共同欣赏并评价同学们的作品,鼓励积极的反馈和建设性的意见。
3. 教师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指导他们进一步完善作品。
拓展活动:1. 邀请一位艺术家或文化专家来学校分享关于兵马俑的知识和经验。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艺术展览,进一步了解兵马俑和其他艺术作品。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将兵马俑的学习与历史、地理、文学等学科内容相结合,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教学。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案三篇
【导语】雕塑是⽤可雕性可塑性物质材料为媒介,通过雕塑等个种⼿段,塑造出⼀种反映社会⽣活具有审美价值、具有三维实体的⼀种造型艺术。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的确⽴: 1、背景:增⼤学⽣的阅历,沉淀专业修养,提⾼审美能⼒。
2、要点:①知道中国古代雕塑⼀般的表现形式。
②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发展历程。
③对其代表作品欣赏,了解其艺术特点。
3、教学重难点:古代雕塑呈现形式和重要作品的欣赏。
⼆、教学过程: 导⼊:提问:你在什么地⽅看到过雕塑?它们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它们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答:雕塑的材料可以是⽯头、⾦属、泥⼟、⽊头等。
雕塑和绘画相⽐在外在的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雕塑是有实在体积的形象,我们⽤⼿就可以摸得着。
(直接⼊题)平时所说的“雕塑”,指的是什么? 1、涵义 雕塑——雕塑是雕和塑的合称。
以⼀定的物质材料和⼿段,在实在的三维空间内占据⼀定的空间位置塑造可视的静态艺术形象的⼀个艺术门类。
作为雕塑作品⽽⾔,三维空间的体积是其艺术语⾔最根本的东西,所以作品本⾝的凹进、凸现、间隔、断裂、穿透、⼤⼩是雕塑作品的⽬的之⼀。
尽管雕塑也可以实现由三维到⼆维空间的转换,但是⽴体空间才是其⽣命根本之所在。
2、种类 下⾯两件雕塑作品在表现⼿法上有什么不同?从表现形式可分为圆雕、浮雕(这⾥将浮雕和圆雕以概念结合实例的形式让学⽣理解) 3、想⼀想: 怎样欣赏雕塑作品? 了解作品产⽣的时代背景通过感受、体会作品的艺术魅⼒,进⼀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
(形象美、材质美、艺术性) 师⾔:了解了雕塑的表现形式,那让我们看看中国古代雕塑。
⑴教师板书:概术陵墓雕刻佛教⽯窟造像 ⑵络环境下学⽣⾃主学习探究 (教学活动) [⼀]、陵墓雕刻 陵墓雕刻产⽣的背景:在封建社会⾥,帝王、贵族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盛⾏厚葬。
在他们的陵墓区⾥,耗费巨⼤的⼈⼒、物⼒,制作了⼤量陵墓雕刻作品。
小学美术秦兵马俑教案
小学美术秦兵马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
2. 培养学生对秦兵马俑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方法创作秦兵马俑作品。
二、教学内容1. 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如造型、纹饰、色彩等。
3. 绘画和手工制作秦兵马俑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1. 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3. 绘画和手工制作秦兵马俑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难点1. 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的把握。
2. 绘画和手工制作秦兵马俑的技巧的运用。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秦兵马俑的图片、资料。
2. 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如画纸、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
3. 投影仪或白板等展示设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
2. 培养学生对秦兵马俑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方法创作秦兵马俑作品。
二、教学内容1. 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如造型、纹饰、色彩等。
3. 绘画和手工制作秦兵马俑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1. 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3. 绘画和手工制作秦兵马俑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难点1. 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的把握。
2. 绘画和手工制作秦兵马俑的技巧的运用。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秦兵马俑的图片、资料。
2. 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如画纸、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
3. 投影仪或白板等展示设备。
教案示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秦兵马俑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 教师简要介绍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如造型、纹饰、色彩等。
2. 教师展示绘画和手工制作秦兵马俑的方法和技巧。
三、实践(15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秦兵马俑的作品。
高中美术《尽显东方神韵的艺术瑰宝——中国古代雕塑艺术》9刘立姝教案名师一等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教学背景分析课程背景新课程标准引导下的高中美术课程是以立德树人,以美育人为基础的,知识构建融入了各学科知识的社会性、情景性、协作性、是开放的课程。
引导学生在接受审美教育的同时,更为全面的体验艺术与人,艺术与自然,艺术与科学、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体验、思考、探究、创造和评价等具有美术学科特点的学习活动,形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本课教材背景《尽显东方神韵的艺术瑰宝——中国古代雕塑艺术》这一课是学生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重要一课,通过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赏析和创作临摹兵马俑,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雕塑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艺术特征有基本的了解,进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并培养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社会和文化的关系,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进而创作美术作品,并学习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生学情背景新课程标准引导下的高中美术教学是以尊重学生的个人审美判断和审美感悟为前提的,高中学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在头脑中已经有了一个主动的审美模式,是活的审美个体,在美术学习中更希望具有理性判断力,如果没有得到适时地帮助和引导,会逐渐丧失美术学习的自信,进入美术课程学习的瓶颈期。
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情境设计,引导学生完成知识间的有效迁移,进入美术课程的深度学习状态,学生和教师在完成双向对应的审美教学同时,把课堂作为师生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平台,共同对求知的过程负责,这样的审美教学才是有意义的。
教学目标知识通过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欣赏,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古代雕塑作品形式特征,以及美术作品中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内涵。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以及作品中体现出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的特征。
过程通过不同时期的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作品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影响雕塑作品风格的社会因素,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创作临摹雕塑作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结构。
中国古代雕塑美术教案
中国古代雕塑美术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古代雕塑美术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特点。
2. 掌握中国古代雕塑的材料、技法和艺术风格。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国古代雕塑的历史发展、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品。
难点: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的审美能力培养和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雕塑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的兴趣。
二、讲解1. 介绍中国古代雕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特点。
2. 分析中国古代雕塑的材料、技法和艺术风格。
3. 解读中国古代雕塑的代表作品,如秦始皇兵马俑、唐代洛阳白马寺塑像等。
三、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中国古代雕塑的临摹或模仿创作,加深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理解和体验。
2. 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雕塑园,亲身感受中国古代雕塑的魅力。
四、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中国古代雕塑与现代雕塑的异同,促进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
五、总结总结中国古代雕塑的历史发展、艺术特点和影响,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手段和媒体: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2. 临摹、模仿创作等实践活动。
3. 博物馆、雕塑园等实地参观。
4. 互动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临摹、模仿创作和参观学习的积极性和成果。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和讨论,评价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通过问答、作品展示等形式,考察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的认知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
教学反思: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艺术修养。
苏少版美术九年级上册《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教案
《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教学目标:使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成就及主要雕塑作品有所了解、认识。
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中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艺术成就及艺术特点。
陵墓雕塑重点是霍去病墓雕刻(地面雕刻)和秦始皇兵马俑(陶俑),宗教雕塑重点是四大石窟艺术。
教学难点:分析雕塑艺术的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导入:什么是雕塑?引出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成就非常高,尤其体现在中国古代的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上。
雕塑是指运用可塑性、可雕性物质材料,通过雕、刻、塑、铸、焊等手段制作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理想的具有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
展开:1、陵墓雕塑:教师分析:古人认为,人有灵魂,灵魂不死,通过陵墓,进入天堂。
自秦汉以来盛行厚葬。
思考:中国古代的历史传统?教师分析:(1)看作品《汉霍去病墓雕刻》(内容)雕刻的是什么?(主题)为什么这样雕?(理解)体现霍去病墓雕刻的特点。
(2)作品《秦始皇兵马俑》请学生给大家讲解。
归纳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2、宗教雕塑:教师介绍宗教雕塑的含义。
小结:中国雕塑艺术取得高度艺术成就的原因。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特点。
艺术气势恢宏,以意境取胜,属于感性的作品,在作品特点上似大写意,没有过多的细节刻画,整个石雕圆浑、稳重,使人越看越感觉到其潜藏着的内在力量的磅礴气势雕刻手法写实,注重细节刻画。
形体比例准确,形象栩栩如生,多种的刻画手段集于一身绘塑结合的技法为中国古代雕塑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拓宽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道路。
六年级美术上册《载乐骆驼俑》教案、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艺术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通过展示、评价、反思等环节,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提高自我评价和审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
2.引导学生认识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培养他们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3.通过学习《载乐骆驼俑》,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六年级美术上册《载乐骆驼俑》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载乐骆驼俑》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及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兴趣和认识。
2.通过观察、分析、模仿和实践,提高学生对泥塑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术语,学会欣赏和评价雕塑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2.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载乐骆驼俑》的制作工艺有哪些独特之处?它反映了唐朝时期的哪些文化特点?”
3.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结合课本、实物、图片等资源,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布置课堂练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泥塑技巧,创作一个具有个人特色的《载乐骆驼俑》作品。
2.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针对泥塑技巧、创作思路等方面给予建议。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பைடு நூலகம்(一)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第2课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
作业布置:回去思考一下,当你去旅游时应该怎么自觉保护好文物。
认真观看课件过欣赏了解我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历史源流、形式和风格,学会欣赏中国古代美术。
2、创意实践:开展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3、审美感知:感悟民族特色的造型美感,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美术艺术特点的探究兴趣,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客家土楼
介绍:客家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土楼分方形土楼和圆形土楼两种。圆形土楼最富于客家传统色彩,最为震撼人心。客家人原是中国黄河中下游的汉民族,1900多年前在战乱频繁的年代被迫南迁。在这漫长的历史动乱年代中,客家人为避免外来的冲击,不得不恃山经营,聚族而居。
4、北京故官太和殿及其广场
秦俑多,是指数量多,三个坑出土近八千件陶俑、陶马,在世界雕塑史上蔚为奇观。秦俑精,是指对每件陶俑大到身体结构,小到毫发,都精雕细刻、一系不苟。秦俑美,是指这些不同的陶俑中间有高大魁梧、气宇不凡的将军,有威武刚毅、身经百战的武官,更有神情各异、生动传神的士兵,可谓千人千面,互不雷同,喜怒哀乐,各有其情,完全是当年秦军将士的真实写照。
介绍:统治阶级希望自己死后能够灵魂升天继续拥有权利并继续享受豪华生活,因而在陵墓前设置大量的石人石兽等雕刻群表
中还放置大量精美的做为陪葬的各种陶俑。这些属于陵墓雕塑。
2、宗教雕塑
介绍:宗教雕塑是以宗教教义、故事、人物、传说为题材的雕塑。我国由于佛教传入较早,影响广泛,所以在宗教雕塑中以佛教造像为多,佛教雕塑艺术成就最高。
人教社中职美术鉴赏与实践基础模块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中国美术赏析 第2课 中国雕塑
《中国雕塑》教学设计
赏名作
名称:将军俑(左)、文官俑(中)、百戏俑(右)
年代:秦代
类别:陶塑
赏名作
名称:昭陵六骏之飒露紫
年代:唐
类别:浮雕
出土位置:陕西礼泉九嵕山评造型
赏名作
名称:三彩骆驼载乐俑
年代:唐
类别:彩釉陶
出土位置:陕西西安鲜于庭诲墓
相关链接
名称:云冈石窟第 20窟佛像年代:北魏
类别:石雕
位置:山西大同
名称: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佛龛年代:唐
类别:石雕
赏名作
名称:阿难像(左)、迦叶
赏名作
名称:西汉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年代:西汉
材料:青铜
赏名作
名称:铜狮
年代:明、清
材料:铜
赏名作
名称:虎门销烟作者:曾竹韶等材料:汉白玉
赏名作
名称:孺子牛
作者:潘鹤
赏名作
名称:《庆丰收》之《工农商学兵》组雕
作者:曲乃述、王熙民、高秀兰、吴国章、苏兆海
工艺:水泥筑造
赏名作
名称:炎帝像作者:钱绍武工艺:锻铜
年代:1995年。
第一单元第2课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教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通过图片和文字描述,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的辉煌成就和特点。
同时,通过欣赏和分析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2.掌握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的特点和意义;3.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2.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的特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四、教学准备1.准备好教学PPT,包括图片、文字等;2.准备好教学工具,如投影仪、音响等;3.准备好教学素材,如书籍、文章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讲解新课:通过PPT展示,讲解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的辉煌成就和特点。
同时,通过图片和文字描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背景、特点和文化内涵。
3.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着描述一些作品的特征和意义,加强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4.作业设计: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观看视频等方式,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并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或报告,介绍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作品或时期。
5.课后反思: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六、板书设计本课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2.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的特点和意义;3.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培养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2课 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2课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主要介绍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以及艺术文化的特点和意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古代中国艺术的丰富多样性,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2.掌握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的特点和意义。
3.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2.理解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难点:1.理解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的特点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中国古代艺术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发展历程、代表作品以及艺术文化的特点和意义可能了解不深。
同时,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因此,本课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观察,通过互动和讨论来促进学习。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图片,例如《秦始皇兵马俑》、汉代陶瓷器、明代木构建筑等。
同时,教师可以放一段古代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营造出浓厚的古代艺术氛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问题,例如:“你们对这些艺术品有什么看法?”“你们感受到了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学生:老师,这个陶瓷器看起来非常精美,我想知道它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
教师:很好的问题!我们将在接下来的课程中了解到更多关于中国古代工艺的制作过程和技艺。
2、呈现与讲解教师通过使用多媒体展示PPT或课件,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教师可以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不同时期的雕塑、工艺品和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同时,教师要强调古代艺术文化的特点和意义,例如崇尚自然、注重形式与意境的统一、注重工艺技艺等。
高中美术《感受中国古代恢弘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教学设计
《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教学设计教材: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学生年级:高一授课节次:3节课时授课内容:第一课时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什么是陵墓雕塑,陵墓雕塑为什么能集中体现当时雕塑的最高水平,中国古代陵墓雕刻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后按照课本内容介绍陵墓地面雕刻和陶俑及其艺术特点。
在介绍的过程中,由于篇幅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尤其是作为陵墓雕塑的代表《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和分析略简。
陵墓雕刻艺术特点的理解需要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思想和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教学重点,并对古代陵墓雕塑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引导学生,提起学生的兴趣。
教法设计:美术鉴赏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以看为主的一门学科,同学们通过观察才能体会到艺术作品的美,学生作为欣赏的主体,教师在引导的同时,鼓励他们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采用分组法、直观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观察法、作业法,让学生自主探究,逐步深入学习要领,掌握重难点。
根据本课特点,采用多媒体电脑课件教学手段,直观教学,增强视觉冲击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兵马俑创作背景和社会价值。
掌握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兵马俑的表现形式,认识兵马俑主要内容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小组探究形式,学生对兵马俑进行观察、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逐步深入了解兵马俑的艺术表达形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
体会中国古代文物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秦始皇兵马俑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陵墓雕刻其具有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2、调动学生对雕塑艺术欣赏的动力课前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兵马俑图片、仿制品兵马俑实物学生:查阅秦始皇生平事迹、秦始皇兵马俑材料教学活动过程教学程序教学活动教具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课题(约7分钟)1、师:你们所了解的秦始皇?生: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雕塑》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大型雕塑的遗存。
2、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丰富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内容结构:1、秦始皇陵兵马俑和霍去病墓的历史文物价值。
2、龙门石窟奉先寺的石刻造像群。
3、佛教造像中的形象在中国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1、古代随葬的俑对后世的影响。
2、石窟寺艺术是建筑、雕塑、壁画的综合体,反映了中国美术发展的阶段性变化。
教学过程:中国古代雕塑分为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两种。
其中,陵墓雕塑分为地上雕塑和地下雕塑两种。
一、陵墓雕塑❖地下作为陪葬的佣。
(汉、唐两代成就最高)❖地面上神道两侧的石刻造像。
(西汉霍去病墓石刻群)(补充:世界八大奇迹1、埃及金字塔2、巴比伦空中花园3、亚历山大灯塔4、罗德港巨人雕像5、宙斯神像6、阿提弥斯神庙7、摩索拉斯陵墓8、秦始皇兵马俑地下军阵)(一)地下陵墓雕塑:1、陶俑(秦始皇陵兵马俑)俑,最初是替代奴隶殉葬的模拟品,后发展为替代被役使的卫士、奴仆和乐舞伎的偶人,春秋战国时渐多,秦汉至隋唐盛行,多为陶、木俑,也有瓷、砖、石、金属俑。
至宋代因流行纸冥器渐衰。
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的数以千计的兵马俑,写实水平很高,其超乎寻常的气势,反映出“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气魄和意志,它以伟大的精神魅力展现了巨大的社会历史力量。
兵马俑规模宏大。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
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兵马俑群组成严整的军阵形式,守卫着秦始皇陵墓.他以宏大的群像,形象的再现了秦代的国威与军威.他不是以个体的艺术表现取胜,而是以气吞山河的整体气势显示着那强盛时代的精神力量,给予后来的观众以强烈的精神震撼.❖兵马俑的分类: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将军俑:将军佣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像是在指挥身后的军吏和士兵行进。
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
武士俑:高1.8米左右,体格健壮,套着铠甲,脚上蹬着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头发大多挽成了偏向左侧的发髻。
他们有的握着铜戈,有的擎着利剑,有的拿着盾牌。
个个目光炯炯,双唇紧闭,神态严峻,好像一场大战就在眼前。
骑兵佣: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蹬长统马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弓弩手:个个张弓搭箭,两眼盯着前方,或立、或跪,随时准备将利箭射出去。
马佣:陶马略与真马等大,作者对于马匹的身躯比例、解剖关系把握的相当准确。
马的神态很好的表现出处于临战状态的战马静中有动的神态。
整个兵马俑在保持整体尺度、样式、规格相统一的同时,有些作品达到一定的性格体现。
作者很注意将士的服饰装备和头发、鞋子等细节的精确表现,以此烘托秦国军队装备的精良和纪律的严明。
但是,不论陶俑还是陶马,姿态都相当呆板,缺乏生机。
2、汉唐的俑(1)汉代陶俑,随着厚藏之风而盛。
从已出土的汉代俑看,其分布广,数量多,题材多样,有兵马俑、车马俑和各种人物俑、动物俑,内容丰富,材质也多样,但以陶俑、金属俑为主。
形体上比秦俑小得多,造型上并未满足死板的再现生活,而是带着创作的激情,把所表现的对象塑造的有声有色。
有的手法夸张,接近于漫画的表现手法。
(《击鼓说唱俑》)有的表现出高度的写实技巧。
《击鼓说唱俑》:是1957年四川天回山崖墓出土的大量陶俑中的一件。
从整体造型看,作者显然不是对生活中的说唱艺人的简单模仿,而是对生活原型有所取舍,夸张了说书艺人那种伸头耸肩、击鼓挥棒、踢腿舞步的动作和面部表情,将有声有色的说唱表演刻画的惟妙惟肖、极其传神,而且将艺人性情豪放、乐观的性格也刻画的淋漓尽致。
(2)唐代的唐三彩和素烧的俑,多方面的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其中对来自于异域的外族人的描写直接反映了唐代的中外文化、经济交流的盛况。
欣赏陶俑,应注意以下几点:1.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形象。
由于俑最初是替代活人的殉葬偶人,是为了供墓主役使的,所以形象多是卫士、仪仗、奴仆、乐舞伎以及附属的器物、鞍马、车辆、家畜等。
这些形象,都是模拟当时生活中的人和物,所以是当时社会生活真实的写照,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史料价值。
2.反映墓主的爱好、时尚和社会状况。
例如,汉俑由初期的骑马俑,到中期多为车马俑、舞乐俑等,表明初期刚刚结束战乱,对武治天下的重视,中期反映了人们爱马的风尚和对富豪的炫耀。
唐代三彩俑中有骆驼俑和西域人的形象及乐舞等,反映了唐代社会开放与西域的交流,以及泱泱大国的气度。
3.艺术手法上,秦俑写实,汉唐俑概括夸张。
秦始皇陵兵马俑,其大小接近真人真马,且依照真实军容编组、排列,在塑造手法上十分写实,各兵种的甲片、甲钉、带钩的区别和甲片缝缀等细节,都如实地加以表现。
汉俑艺术手法则概括、夸张,注重人物神韵,富有个性特征,形象更加生动传神。
唐俑则因多施加釉彩,显得更加精美(二)地上陵墓雕塑1、霍去病墓石刻群霍去病墓在陕西省兴平县,位于距西安40 公里的西汉武帝的茂陵东北1公里处。
霍去病(公元前140 –117年)是汉武帝时英勇善战的青年将领。
西汉初,匈奴经常南下进犯边境。
公元前123年,18岁的霍去病就随大将卫青出击匈奴。
他英勇善战,先后六战六捷,打败了北方的匈奴。
24岁时不幸病死汉武帝为他举行厚葬,赐陪葬茂陵的荣誉《马踏匈奴》:一匹站立的战马腹下有一个敌人手持弓和矛作垂死挣扎。
就雕刻手法而言,卧地的敌酋正好填补了马腹下的空间,使马的四足得到合理的支撑。
《伏虎》:生动的表现了隐伏于丛莽中伺机出击的斑斓大虫,在自然起伏的石面上刻出几道斑纹,令人感觉那是随着呼吸而起伏的富有弹性的腹部肌肉。
2、唐代陵墓雕刻古代陵墓雕刻到唐代形成定制,其突出代表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
其石刻造像变化中有统一,形成强大的庄严的气势。
除象征守卫与仪仗之外,主要体现的创作主题是扬威与怀远,显示封建王权巩固、天下归心的思想。
欣赏中国古代陵墓雕刻,应注意如下特点:一、服从于整体设计意图,具有寓意性和象征性。
例如霍去病墓,是汉武帝为纪念大将霍去病的战功而修建的,《伏虎》等二十余件石兽雕刻,都是因材施艺,既突出了动物的神似,又保留了石材天然的面貌。
成为我国最早的纪念碑式的石雕。
二、石兽造型,趋于神化和理想化二、宗教雕塑❖佛教在南北朝隋唐时期达到鼎盛,产生了无数辉煌的佛教雕刻和绘画作品.❖我国的佛教美术以石窟艺术为代表,比较集中保存下来的是石窟寺中的石刻或泥塑作品.中国是世界上佛教石窟艺术最发达的国家,甚至超过了佛教及佛教美术的故乡_印度.❖艺术成就最高的有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
1、四大石窟(1)、敦煌石窟:即“莫高窟”,也叫“千佛洞”。
中国著名的石窟。
位于甘肃省敦煌县东南。
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尊开始凿窟造像。
历经隋、唐以至元代均有所修。
现尚存有壁画和雕塑作品的共486窟计有壁画12万平方米,造像2415尊。
壁画包括本生、佛传、经变、供养人和建筑彩画图案等;造像都是泥塑,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
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从四世纪到十四世纪的部分社会生活及历代造型艺术的发展情况(2)、云冈石窟:中国的著名石窟。
分布于山西省大同市武州山,东西绵延约一公里。
主要的石窟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现存较大的洞窟51个,造像五万一千余尊,最大的高达17米,气魄雄伟,端庄肃穆。
雕刻的风格是在吸收外来影响和继承汉代石刻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
(3)、麦积山石窟:中国著名石窟。
在甘肃省天水县东南麦积山。
山高124米,形如堆积的麦秸,故名。
在四世纪末和五世纪初的十六国晚期开始开凿。
现尚存龛窟和摩崖雕刻194处,各种造像7000尊,其中1米以上者约1000尊。
因山石不宜雕刻,故造像多为泥塑,大部分为北朝时期的作品,风格清新秀丽,富有生活气息。
壁画虽多剥落,尚可看出古代中原画风的面目。
窟内有七座北朝“崖阁”,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资料。
(4)、龙门石窟:也叫“伊阙石窟”。
分布在河南省洛阳市城南伊水入口处西岸的龙门山和香山。
开凿于北魏太和年间至唐代,历时四百余年。
以唐开元以前的最多。
现存石窟1352个,龛785个,造像九万七千余尊,题记3860种。
雕刻刀法圆纯精致,佛像表现生动。
2、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群群像的组合具有纪念碑的统一、完整性,九尊造像塑造了不同的人物类型。
这些造像的头部和上身的比例超常,与原来的设计要求有关。
由于原有的木结构的殿堂使群像前面的空间受到限制,造像身躯需要微微下俯并在身体比例关系上加以调整,加大头部,使瞻仰者在近距离仰视,仍然能够看到造像整体而感到亲切。
群像主体卢舍那佛:形象明显中国化,淡化了作为佛像标志的一些特征,面相较短,没有八字胡须。
面容神情恬静、慈和,给人以睿智、宽博、高贵、庄严,具有伟大的气度。
是释加牟尼的报身像,是佛慧光芒普照四方之意。
大佛头部较低,略作俯视态,其视线角度与礼佛者仰视视线交汇,使礼拜者感受到佛的慈祥。
3、佛、菩萨、罗汉形象的创造佛教传入后,一方面受到中国社会生活、封建思想、政治制度及审美风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在中国立足,佛教美术从内容到形象都开始了一个不断汉化的过程。
菩萨:对佛教教义有了深刻的领悟,能下救众生而尚未成就佛果的高僧.释加牟尼成佛前修行时也是菩萨.原本是男性,印度早期的菩萨很健壮,是贵族人物的形象.而在中国佛教美术中逐渐女性化.北魏——男性,面相丰满,眼大而凸,与同时代佛像特征接近。
唐代——宫廷妇女为原型。
宋代——保留着印度式的八字胡须。
明清——妙龄少女的形象罗汉:在佛凤凰涅磐之后,不受生死轮回,常住世间,受世人供养,在人间弘扬佛法的人。
山东长清灵岩寺:以各式各样的憎俗人物为形象参照,使这些造像的宗教意味变得淡薄而被赋予更多的世俗人物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