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神经系统传导通路及定位诊断(ppt)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PPT课件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PPT课件
能相关 的远隔部位的神经功能短暂缺失 (脑 休克,脊髓休克)
神经系统损害的 定位诊断
一、 感觉系统
感觉系统 概述
• 感觉是作用于各个感觉器官的各种形式的刺激在
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包括:
• 1.浅感觉(来自皮肤和黏膜):痛觉,温度觉和触觉 • 2.深感觉(来自肌腱、肌肉、骨膜和关节):运动觉、
位置觉和振动觉
间脑、脑干、脊髓解剖与功能
王鹏
间脑 概述
• 包括丘脑和下丘脑,松果体属上丘脑
分为五部分:
背侧丘脑 后丘脑
下丘脑 底丘脑
上丘脑
• 间脑病变多无定位体征,主要表现为颅高压
间脑 diencephalon
间脑 丘脑
• 为各感觉(嗅觉除外)进入大脑之前最末级中继

• 1.对侧偏身感觉减退:对侧肢体自发性疼痛(丘
C8
第一级N元
脊N节

周围突
脊N
L3
感受器
躯干四肢肌腱、关节 、皮肤感受器
S5
运动-----前根--
皮质脊髓束--脑干椎体交叉--
深感觉--后根-- 脊髓后索(不交叉)--在延髓交叉----
触觉--后根--
精细触觉
粗 触 觉
上升1-2节段后交叉到脊髓前索--脊
痛温觉--后根--
髓丘脑前束
每一脊神
的内分泌腺体,主要症状:
• 1.尿崩症:视上核、室旁核或下丘脑垂体束
受损 → 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
• 2.体温调节障碍:中枢性发热
间脑
下丘脑
• 3.摄食障碍 • 4.性功能障碍 • 5.睡眠觉醒异常 • 6.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和出血
间脑
上丘脑
• 松果体病变以肿瘤多见,常压迫中脑四叠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PPT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PPT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二 基本特征 肌肉:对称性肢带肌无力近端
晚期肌萎缩明显 与肌无力相一致的腱反射减退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神经肌肉接头: 主要累及眼外肌 延髓肌和肢带肌; 无肌萎缩; 特征为症状的波动性; 腱反射不受影响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周围神经: 对称性远端的感觉 运动 反射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尤其腱反射改变明显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一 机制 从大脑的运动神经元 到肌肉这一通路 任何环节病变 均可导致肌无力或瘫痪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二 部位与病变的关系
一电解质紊乱 1 低钾:
肢带肌无力呼吸肌及延髓肌 多不受影响 腱反射存在;补钾有效 发作性数小时~数天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2 高钾:
家族性; 发作性持续12小时;频繁; 肌无力常累及某一肌群; 可有延髓肌和呼吸肌受累;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2 多数性单神经病:
为多个不相邻的周围神经损害; 常见病因为糖尿病 结缔组织病 变等
3 单一神经损害:
多为局部病因所致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4 神经丛病变: 见于外伤 肿瘤或炎症等 臂丛损害:上部 下部 腰骶丛损害:
5 前根损害: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6 前角损害: 节段性特征;肌张力降低 反射改变 肌萎缩; 可见肌束震颤 多为远端无力; 也可能以近段为主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伴有疼痛或肌强直; 禁食 运动后或使用钾诱发钾敏
感性; 发作时血钾多正常或升高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3 副肌强直paramyotonia 诱因:寒冷 自发 特征:寒冷诱发
反常性强直活动后加重 常染色体显形遗传; 常伴高血钾或正常血钾

神经定位诊断——感觉系统ppt课件

神经定位诊断——感觉系统ppt课件

精选课件
41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肌、肌腱、 骨膜、关节
脊神经
皮肤的精细
触觉
(周围突)
第1级神经元
后根 、薄、楔束 (中枢突)经脊髓后索
薄、楔束核 第2级神经元
内侧丘系交叉、 内侧丘系
经延髓、脑桥、中脑
腹后外侧核 第3级神经元
丘脑上辐射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中央前回
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
感受器
肌 肌腱 骨膜 关节
精选课件
3
二、感觉的传导束(1)
(一)本体感觉
1.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
(二)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
1. 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触觉传导路 2.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
精选课件
4
(一)本体感觉
1.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感受器
脊神经节
骶段
12节(T1~12) 尾段
5节(S1~5) 1节(Co1)
腰段
5节(L1~5)
精选课件
14
2.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与脊柱不等长,大部分脊髓节段的位置 高于同序数椎骨。
颈1~4节(C1~4) 颈5~8节C5~8) 胸1~4节(T1~4) 胸5~8节(T5~8) 胸9~12节(T9~12) 腰1~5节(L1~5) 骶1~5节(S1~5) 尾节(Co1)
表现: 1、有按丛分布的感觉障碍:各种感觉
都减退或消失 2、有按丛分布的运动障碍:肌萎缩 3、有按丛分布的植物神经障碍:感觉
异常
精选课件

《神经定位诊断学》课件

《神经定位诊断学》课件

帕金森病
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导致运 动功能障碍和肌肉僵硬。
神经定位诊断学的未来发展和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神经定位诊断学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1
精确定位
新的影像技术和神经导航系统将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定位神经系统的病变。
2
个性化治疗
基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特点,开发《神经定位诊断学》PPT 课件
本课程旨在介绍神经定位诊断学的定义、重要性、基本原理、神经系统的解 剖和功能、常用的检查方法、常见疾病和病症,以及未来发展和应用前景。
神经定位诊断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神经定位诊断学是一门关于神经系统疾病和病症的诊断方法,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 用。
神经系统
控制着身体的各种生理和行为 过程,如运动、思考和感觉。
连接大脑和身体各个部分,负责传递
神经信号和控制运动。
3
周围神经
将大脑和脊髓的指令传递给身体各个 部分,使其发挥相应的功能。
在神经定位诊断中使用的检查方法
神经定位诊断学使用多种检查方法来评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帮助准确定位和诊断患者的疾病。
1 神经影像学
2 神经生理学测试
3 脑电图
包括MRI、CT和PET等, 用于获取神经系统的结 构和代谢信息。
结合神经定位诊断和康复技术,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通过测量神经信号的传 导速度和反应特性,评 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记录脑部电活动的变化, 判断神经系统的活跃程 度和异常现象。
常见的神经定位诊断学疾病和病症
神经定位诊断学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和病症。
中风
阿尔茨海默病
脑血管疾病导致脑部供血不足, 造成神经功能障碍。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ppt课件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ppt课件

小脑半球病变:同侧肢体肌张力低、腱反射减
低、肢体性共济失调
蚓部病变:躯干性共济失调
2019/9/5
43
2019/9/5
44
五、大脑半球病变
额叶病变: 毁坏病变
刺激病变
中央前回 对侧偏瘫或单瘫 对侧限局性痉挛发作
额中回后部 注视病灶同侧
注视病灶对侧
额下回后部 运动性失语和书写不能
前额叶
出现智能障碍、社会能力减退、行为障碍
2、脊后动脉综合征 一侧或双侧脊髓后1/3损害, 少见。
2019/9/5
20
2019/9/5
后索
后根 皮质脊髓束
C TL S 脊髓丘脑束
前白联合 21
前根
脊髓病纵向定位诊断:
1.纵定位:①运动方面: 上肢
高颈段 上运动神经元体征 颈膨大 下运动神经元体征 胸段 腰膨大
下肢 上 上 上 下
2019/9/5
下颌偏向患侧
面神经损害:同侧周围性面瘫
听神经损害:听神经聋
舌咽、迷走神经损害:真性球麻痹
舌下神经损害:伸舌偏向患侧伴同侧舌肌萎缩
2019/9/5
41
2019/9/5
42
四、小脑病变
功能:平衡、共济运动和肌张力
肢体性共济失调:同侧肢体指鼻、轮替及跟膝
胫试验不准,张力及腱反射低
躯干性共济失调:行走不稳,Romberg征阳性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 病史和检查:详尽的病史、认真的查体,必
要的 辅助检查
• 定位诊断:
根据症状和体征,结合解剖、生理和
病理知识,推断病变部位的诊断过程。
• 定性诊断:
根据起病方式、症状出现的先后顺序

神经传导通路PPT课件

神经传导通路PPT课件

2021/3/9
授课:XXX
2
定位诊断:意识障碍,定位于广泛的大脑 皮层。左侧压眶后右侧面部收缩正常,左 侧活动幅度变小,示齿口角右偏,定位于 右侧皮质脑干束;左侧面部痛觉减退、左 侧肢体痛觉减退,定位于右侧三叉丘系、 脊髓丘脑束及其向大脑半球的投射纤维; 根据患者左侧肢体无力,左侧Babinski征 阳性,定位于右侧皮质脊髓束;综合定位 于右侧内囊区、额叶,结合头颅CT定位于 右侧顶叶、部分额叶、内囊。
步;
2. 双下肢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消失;感觉性共济失调体征
3. 双膝跳反射消失,
该反射由股神经(L2-4)
执行, 据此确认病变部位
4. 双下肢无肌萎缩,肌力正)。
2021/3/9
授课:XXX
L2-140
二、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脊髓丘脑束系统
system of spinothalamic tract
觉触觉及音叉振动觉减退;双侧肢体共济检查
2021/3/9
授课:XXX
3
感觉传导通路
运动传导通路
1、本体感觉和精细触 觉传导通路
2、痛觉、温度觉和粗 触觉传导通路
3、视觉传导通路和瞳 孔对光反射通路
4、听觉传导通路 5、平衡觉传导通路
1、锥体系 2、锥体外系
一、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后索-内侧丘系传导通路
Pathway of post. funiculus-medial lemniscus
神经传导通路
CONDUCTING PATHWAYS
老年女性74岁,急性起病,迅速达到高峰; 特点:患者于2004年12月9日晨8:00做饭时突然跌倒在地,当时
左侧上下肢无力,上肢无一点活动,下肢有运动但不能抬离地面, 口角右歪,意识清楚,能与家人正确对话,但言语较平时含糊, 无头痛、头晕,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9:00时急送入当地县医 院,行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溶栓治疗后好转,3天后突然精神差, 睡眠明显增多,不容易叫醒,醒后对答不切题,诉头发沉,无其 他改变,我院行头颅CT检查示:右侧大脑中动脉区出血性梗塞。 既往史:既往心脏病、房颤,未服华法林,发现血压高2年,高压 最高160 mmHg。 查体:血压120/90mmHg,心率43-57次/分,心律不齐,神经系统 检查:昏睡,言语清楚,对答基本切题,查体欠合作,左面部痛 觉减退,压眶后右侧面部收缩正常,左侧活动幅度变小,示齿口 角右偏,左侧肢体肌张力下降,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2级,强 痛刺激左侧上肢后四肢无反应,刺激左侧下肢有轻微逃避反应, 判断左侧肢体痛觉减退,左侧膝腱、跟腱反射减低,双侧胸大肌 反射可引出,右上肢摸索。双侧腹壁反射对称性未引出,左侧 Babinski征Chaddock征阳性,右侧未引出。 辅助检查:头颅CT(东光县医院 2004-12-9):未见异常;头颅 CT(301医院 2004-12-16):右侧大脑中动脉区出血性梗塞;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精品PPT课件(参考)新版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精品PPT课件(参考)新版

25
(二)临床表现:
1、耳聋: A传导性聋:外耳病变(炎症、阻塞等) B神经性聋:
耳蜗性聋:内耳病变所致,如病、迷路炎等。听 力减退以高音频为主,多伴有眩晕。
神经性聋:听神经病变所致,如听神经瘤等。听 力减退以高音频为主,多伴有眩晕。
中枢性耳聋:由于双侧耳蜗神经核及核上听觉中 枢径路的损害所引起的听力减退,如松果体瘤累 及中脑下丘。
▪ 视辐射全部损害: ▪ 病人对偏盲常
无感觉,偏盲侧 瞳孔对光反应存 在,视野的中心 部常保存,成为 黄斑回避。
1
(3)核间性眼肌麻痹
▪ 前核间性眼肌麻痹 ▪ 后核间性眼肌麻痹 ▪ 一个半综合征
2
1)对光反射 光线传入
视网膜
视神经 中脑顶盖前区
动眼神经副核
睫状神经节
动眼神经
瞳孔括约肌
3
四、三叉神经
8
2、感觉减退: 三叉神经受损,颜面部温、痛、触觉减退。 3、运动障碍: (周围性) 张口下颌偏歪,咀嚼无力。
9
4、角膜反射弧
角膜刺激后通过以下途径引起闭眼反应:
角膜
三叉神经眼支
三叉神经感觉主核
两侧面神经核
面神经
眼轮匝肌
10
5、三叉神经脊束核部分受损: 出现颜面部温、痛觉减退、触觉存在。(脑桥
脑桥延髓沟 (中)
茎乳孔
下颌下N节
舌前2/3 味觉
舌下腺
下颌下腺
17
3、内脏感觉纤维
▪ 起自舌前2/3味觉 鼓索支 面神经管的膝状神经节(第 Ⅰ级神经元交换) 孤束核 上部(Ⅱ级) 丘脑(Ⅲ级) 皮层中央后回下部。
18

面神经核 上泌延核 孤束核
面神经 n.

神经系统定位和定性诊断-总论PPT课件全篇

神经系统定位和定性诊断-总论PPT课件全篇
缓慢的迂曲的和蠕动特点的异常动作,当动 作持续时最好把它看成是异常姿势,这时则 采用肌张力障碍一词
.
56
运动系统 锥体外系疾病
异常运动的类型
– 肌阵挛:突然、快速的抽搐样肌肉收缩,根 据其分布、与诱发刺激的关系及病因可将其 分类
– 肌痉挛:突然的反复的快速的协调的异常运 动,通常可不难模仿
.
57
神经科学的目的是研究人类感觉,行为,思 考,记忆的产生过程.
.
3
神经病学介绍
至今,人类的基因组中有80,000对基因已 被排序。除去外伤, 所有影响神经系统的 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遗传性。人类基因 组的信息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确定不同疾 病的致病基因, 从而预知某一个体对特定 疾病的易感性.
.
4
神经病学介绍
从这些脊髓前外侧系统发出的纤维通过 丘脑中继核及非特异性丘脑投射核及中 脑网状结构。
由丘系和脊髓前外侧系统发出的纤维在 脑干加入头部的感觉纤维。
.
17
感觉系统
感觉的传导通路
头部的痛温觉由三叉神经 (V) 脊束核支 配; 触觉,压觉,姿势觉主要由三叉神经 感觉主核及中脑核传导。
.
18
感觉系统
.
31
感觉系统 定位诊断
感觉皮层病变
– 可损伤对侧躯体的辨别性感觉功能。因此, 病人不能定位受累侧的刺激或识别躯体不同 部位的位置。也可能不能通过触觉识别物体, 或确定其大小,重量,硬度或质地。
.
32
感觉系统
器质性与精神性感觉障碍的鉴别
– 精神性感觉障碍可伴有精神紊乱,可能有几 种特征性表现。
.
59
反射
腱反射
– 通常,腱反射可被分为以下几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严重病变,由于断联休克作用,开始呈弛缓性瘫痪,休克期过后逐渐转为 痉挛性瘫痪,休克期的长短取决于损害严重程度及有无感染等并发症的存在。 上运动神经元偏瘫,上肢屈肌比伸肌肌张力高,下肢伸肌比屈肌肌张力高,呈 现折刀样肌张力增高。
三、运动系统及传导束
(三)锥体外系统
➢ 广义的锥体外系统(extrapyramidal system)是指锥体系 统以外的所有躯体运动的神经系统结构,包括纹状体系统 和前庭小脑系统
锥体系统 锥体外系统 小脑系统
神经冲动 脊髓前角细胞 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
下运动神经元 周围神经传递至运动终板
骨骼肌 肌肉的收缩
三、运动系统及传导束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
支配肌肉瘫痪、萎缩,肌张力显著减低或丧失,腱反射消失。
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
体征
瘫痪分布
肌张力 腱反射 病理反射

振动觉

实体觉
复合感觉 图形觉 (皮质感觉) 两点辨别觉
定位觉
重量觉等
二、脊髓的解剖结构及传导束
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H”形灰质柱)
后角
外侧部 侧角(仅见于T1-L3节段)
前角
灰质连合中央管 中间带(前后角之间)
白质 位置 围绕灰质周围
长的上、下行纤维束 组成
短的脊髓固有束 后索
分部 侧索 前索
三、运动系统
指骨骼肌的活动,包括随意运动,不随意运动,共济运动
Ø 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统) Ø 下运动神经元 Ø 肌肉 Ø 锥体外系统 Ø 小脑组成
三、运动系统及传导束
1.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统)
包括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的 大锥体细胞及其轴突组成的 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
皮质脊髓束:起自大脑皮质, 下行至延髓下部锥体,大部 分交叉到对侧于脊髓侧索后 部下行,称为皮质脊髓侧束。 少数不交叉纤维直接下行于 脊髓前索的最内侧称为皮质 脊髓前束。
丘脑皮质束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
浅感觉传导径路
3. 触觉传导径路
周围突 皮肤感受器
经脊神经 经后根入脊髓后索
脊神经节 Ⅰ级神经元
中枢突
薄束核、楔束核 Ⅱ级神经元
脊髓后角细胞 Ⅱ级神经元
内侧丘系
脊髓丘脑前束
丘脑腹后外侧核 Ⅲ级神经元
丘脑皮质束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
触觉传导径路
上行纤维束
• 薄束和楔束 • 脊髓丘脑束
➢ 目前锥体外系统的解剖生理尚不完全明了,其结构复杂, 纤维联系广泛,涉及脑内许多结构,包括大脑皮质、纹状 体、丘脑、丘脑底核、中脑顶盖、红核、黑质、脑桥、前 庭核、小脑、脑干的某些网状核以及它们的联络纤维等
三、运动系统及传导束
➢ 狭义的锥体外系统主要指纹状体系统,包括纹状体(尾 状核、壳核和苍白球)、红核、黑质及丘脑底核,总称 为基底节。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及定位诊断(ppt)
(优选)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神经系统传导通路及 定位诊断
概述
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脑 脊髓
大脑 间脑 脑干 小脑
灰质
上、下行传导束
一、感觉系统
感觉是作用于各个器官的各种形式刺激在人脑中的直 接反应。包括
脊神经节 Ⅰ级神经元
中枢突 经后根入脊髓成后索
薄束核、楔束核 内侧丘系 丘脑腹后外侧核
Ⅱ级神经元
交叉
Ⅲ级神经元
丘脑皮质束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中上部 旁中央小叶后部
中央前回
深感觉传导径路
2. 痛觉、温度觉传导径路
皮肤感受器 周围突 经脊神经
脊神经节 Ⅰ级神经元
中枢突 经后根入脊髓
脊髓后角细胞 前连合交叉 丘脑腹后外侧核 Ⅱ级神经元 脊髓丘脑侧束 Ⅲ级神经元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 脊髓小脑束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
一般躯体感觉传导路的共同点
1.三级神经元传导 第1级神经元位于后根神经节。 第2级神经元位于脊髓后角或延髓背部的薄束核 和楔束核。 第3级神经元位于丘脑腹后外侧核。
2.交叉上行 第2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交叉上行。 3.经过内囊后肢传导。
延髓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脊髓侧束
•纵贯脊髓全长 •沿途发出纤维止于同侧脊髓灰质, 支配上、下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皮质脊髓前束
•止于双侧的前角运动神经元,支配双侧躯干肌的随意运动。
上运动神经元的功能: 1.发放和传递随意运动至下运动神经元,并控制和支配其活动。 2.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可产生中枢性(痉挛性)瘫痪。
1.特殊感觉——视、听、嗅、味 2.一般感觉——
浅感觉:来自皮肤和粘膜的痛觉、温度觉、触觉 深感觉:来自肌腱、肌肉、骨膜、关节的
运动觉、位置觉和振动觉 复合觉(顶叶皮质感觉):实体觉、图形觉、
两点辨别觉、定位觉、重量觉等
一、感觉系统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浅感觉
痛觉 温度觉 触觉

运动觉

深感觉
位置觉
总结 皮质脊髓束
• 支配上、下肢骨骼肌随意运动的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只接 受对侧大脑皮质运动中枢的纤维
• 支配躯干随意运动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受双侧大脑皮质运 动中枢控制
• 一侧皮质脊髓束损伤时,则伤侧损伤平面以下肢体瘫痪, 而躯干肌不瘫痪
• 表现为硬瘫,肢体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 反射,且无明显肌肉萎缩
肌萎缩 肌束颤动 肌电图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中枢性瘫、硬瘫) 整个肢体(单瘫/偏瘫/截瘫)
增高,痉挛性瘫痪 增强、亢进 有
无或轻度(废用性) 无 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无失神经电位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周围性瘫、软瘫) 肌群为主
降低,弛缓性瘫痪 减弱、消失 无
有,明显 可有 神经传导速度异常, 有失神经电位
脊髓白质上下行纤维束分布模式图
楔束
薄束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脊髓侧束
红核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来自延髓) 前庭脊髓束 内侧纵束 顶盖脊髓束
感觉传导束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各 种 感 觉 Biblioteka 导 径 路 简 易 图1. 深感觉传导径路
肌肉、肌腱、骨 周围突 膜、关节感受器 经脊神 经
基底神经节(Basal Ganglia)
三、运动系统及传导束
2.下运动神经元
Ø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 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 Ø它是接受锥体系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 方面来的冲动的最后通路,是冲动到达骨骼肌的 唯一通路,其功能是将这些冲动组合起来,通过 周围神经传递至运动终板,引起肌肉的收缩
三、运动系统及传导束
下运动神经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