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3.2内能(教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13.2内能(教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 组织小组报告,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小组讨论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内能的改变,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 设计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如热传递实验、做功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内能的改变过程。
-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总结内能改变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的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通过微信群提醒学生按时完成预习任务。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预习指南,自主阅读资料,了解内能的基本知识。
-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尝试回答预习问题,记录自己的理解和不明白的地方。
-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自己的笔记、问题等提交至在线平台,供教师查阅。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内容,布置相关习题和思考题,巩固学生对内能的理解。
-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与内能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和视频,供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索。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课堂学习内容。
- 拓展学习:利用拓展资源,进一步学习内能的相关知识。
4. 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
教学方法:
1. 采用讲授法、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2.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和视频,以增强视觉效果。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回顾分子的运动和动能的概念,引出内能的定义。
2. 讲授内能的概念,展示内能与温度、物质状态的关系。
3. 进行实验演示,观察物体内能的改变。
- 观看视频资源:引导学生观看相关视频,通过实验现象和案例分析,加深对内能概念和热力学定律的理解。

高中物理选修内能教案

高中物理选修内能教案

高中物理选修内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能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理解内能与热量的关系;了解内能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论课讲解、实验演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
1. 内能概念及性质
2. 内能的计算方法
3. 内能与热量的关系
4. 内能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内能的概念和性质
2. 内能的计算方法
3. 内能与热量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向学生介绍内能的概念和性质,并讲解内能的计算方法。

2.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实际操作计算内能的例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课堂安排:
1. 第一课时:介绍内能的概念和性质,讲解内能的计算方法。

2. 第二课时: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内能的变化过程,并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

3. 第三课时:巩固内能的计算方法,讲解内能与热量的关系。

六、教学反馈与评价:
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学习到了内能的概念和性质,掌握了内能的计算方法。

2. 学生通过实验演示和实践操作,深化了对内能与热量关系的理解。

3.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

内能教案(7篇)

内能教案(7篇)

内能教案(7篇)内能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

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

新课教学(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

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

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

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

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

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

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篇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13.2《内能》教学设计】13.2 《内能》教学设计12345【篇二: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案】内能教案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知道物体内能改变的途径:做功、热传递;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教学重点:内能以及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教学难点: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新课引入:1、装着开水的温水瓶有时候会把瓶盖弹起,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2、将半杯热水倒进半杯冷水后变成了一杯温水,是因为热水失去了一种能量,冷水得到了一种能量,从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观点来看,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形式的能量呢?二、内能观察对比:运动着的篮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咯?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动能吸引的分子也有势能吗?结论:互相吸引的分子也具有势能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有没有势能呢?结论: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对内能的理解:1、每个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三、物体内能的改变a.内能跟温度的关系b.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思考:内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结论: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思考:改变物体的温度有哪些方法呢?1.热传递(吸热或放热)2.做功.(摩擦生热、压缩气体做功等)1.热传递改变内能.a.物体吸热b.物体放热温度升高温度降低内能增加内能减少讨论: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转移到高温物体内能发生转移高温部分低温物体低温部分 (不同物体之间) (同一物体之间)思考:内能改变多少可以用什么来量度呢?内能改变多少可用传递的热量的多少来量度.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利用热传递(三种方式)来改变内能的.晒太阳烧水水变热放在热烫中的金属勺子变热了2.做功改变内能搓手时手变热了滑下时摩擦发烫了钻木取火a.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b.物体的内能减小思考: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相互转化能的转化关系对物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四、总结1.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改变内能的方法a.热传递.b.做功3.内能改变多少的量度a.传递的热量来量度b.做功做功的多少来量度4.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五、课堂练习: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热传递和做功2.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温度升高所有分子的动能总和必定增加,因而这个物体的内能增加.3.冬天,用嘴对手呵气,手会暖和,这是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加了手的内能,而它的实质是内能在物体之间转移 .两手摩擦也能使手暖和,这是用做功的方法增加手的内能,在这过程中,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4.用打气筒打气时,过一会筒壁会热起来,这是为什么?v【篇三: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1】第二节内能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知识与目标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分子相互作用力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内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物体内部所具有的能量。

内能的理解和应用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旨在设计一节内能的教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1.理解内能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了解内能的来源和计算方法;3.掌握内能和热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4.能够运用内能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引言(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内能,并解释内能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内能的定义和特点(20分钟)通过图示和实验展示内能的存在,引导学生了解内能的定义和特点。

3.内能的计算方法(30分钟)介绍内能的计算方法,包括理想气体和非理想气体的内能计算方法。

通过数学公式的推导,让学生了解内能计算方法的本质。

4.内能的应用(25分钟)讲解内能在热力学性质中的应用,包括热容量的计算、热传导和热辐射现象的说明等。

5.练习和讨论(20分钟)通过解决案例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图示、实验、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本课程的评价将会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估,并通过练习题和考试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学生对于内能概念的理解情况将是评价的主要指标。

结语:通过设计合理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内能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到更高的水平。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3.2内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3.2内能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内能的概念及其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
2.掌握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能源利用与节约意识的培养,了解不同能源的特点及合理利用。
4.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内能的变化。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并撰写实验报告。
-提示:可以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实验,如热水、冰块等。
3.调查家庭能源使用情况,分析能源利用的合理性,并提出节能建议。
-要求:数据真实可靠,建议具有可操作性。
4.拓展阅读:查阅资料,了解新能源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撰写一篇小短文。
-例如:为什么冬天穿棉袄可以保暖?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设计课堂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内能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例如:通过压缩空气引火实验,让学生观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5.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分组讨论:如何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内能的变化,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内能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内能及其转化、传递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初中的物理内能教案

初中的物理内能教案

初中的物理内能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2.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教学重点:1. 内能的概念及影响内能的因素。

2.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教学难点:1.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2. 内能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实验器材:热水、冷水、金属块、木块、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内能现象,如烧水、做饭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内能的关系。

2. 学生分享对内能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内能”一词。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讲解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状态等。

3. 演示实验:热水和冷水混合,观察温度变化,引导学生理解热传递改变内能的过程。

4. 讲解做功改变内能的例子:摩擦生热、压缩气体等。

三、课堂互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内能是物体内部的一种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外部的一种能量。

3. 学生举例说明内能的实际应用,如保暖衣物、热水器等。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内能的概念、影响因素、改变内能的方式等。

2. 教师强调内能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调查生活中利用内能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掌握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表现不够积极,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鼓励。

此外,对于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部分学生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讲解和巩固。

高中物理内能教案

高中物理内能教案

高中物理内能教案
教学内容:内能
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内能,内能的性质和特点。

2. 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内能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内能的定义和性质。

2. 内能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内能的概念理解和运用。

2. 内能的计算方法运用。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

2. 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一个日常生活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热量变化和内能的概念,例如烧水时水的温度的升高是由于内能的增加导致的。

二、讲解:
1. 内能的定义和性质:内能是物体分子、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能量总和,是物体的热运动和势能之和。

2. 内能的计算方法:内能的大小可以通过温度来体现,内能与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三、案例分析:
举例说明内能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计算内能的大小。

四、实验展示: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温度的变化和体积的变化来计算内能的大小。

五、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内能的重要性和应用,并对内能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内能的计算方法,并提出应用性问题让学生解答。

教学反馈: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内能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行巩固和提高。

5内能-人教版选修3-3教案

5内能-人教版选修3-3教案

5 内能-人教版选修3-3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物理中的内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理解内能的微观本质,知道内能和热的关系;3.了解内能变化的实例,尤其是热机和加热问题。

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内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解决内能变化的问题;2.能够关注内能变化的微观机制和实际应用问题,并准确提出问题。

情感目标1.学会善于观察,发现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案;2.学会尊重他人,并乐于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物理中的内能。

三、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计算;•内能的变化。

四、教学难点•理解内能的微观本质和实际应用问题;•理解内能与热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演示法;•课堂讨论法;•自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热现象,引入内能的概念。

- 学生思考问题:在生活中,热现象时常出现,你们是否遇到过这种情况? - 老师引入问题:热现象的产生和物质的什么性质有关?这种性质能否被度量?怎样度量呢?2. 正确使用内能(10分钟)通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实际应用场景,培养学生对内能的深刻理解,了解如何正确计算内能。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内能与热的关系,通过举例证明内能是热的一种体现。

3. 内能的计算(20分钟)运用电荷元素法,将物质的内能分散成每个分子的内能,通过求和等方法,得到这种状态下物质的内能。

老师可以给学生拓展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知名物理学家的生平和成就,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研究的兴趣。

4. 内能变化(20分钟)通过加热问题来展示内能的变化,引导学生关注内能变化的微观机制和实际应用问题。

- 学生思考问题:重物较重,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加热到相同温度?如何计算? - 老师引入问题:内能是热的一种体现,通过什么方式使内能增加?5. 实践练习(15分钟)结合课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熟练掌握内能的概念、计算、变化等问题。

6. 总结(5分钟)总结内能的知识点,加强学生对内能的了解,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内能教学设计(共6篇)

内能教学设计(共6篇)

内能教学设计(共 6 篇)第1 篇:内能,教学设计内能,教学设计篇 1:内能教案内能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教学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教学准备】演示实验:空气压缩器打气筒矿泉水瓶带导管的塞子酒精灯铁丝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讲授法,实验演示法, 阅读法,科学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热现象发生过程中,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

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律热运动产生的。

那么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的无规律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今天学习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内能1.分子的动能、温度物体内大量分子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对于每个分子来说都有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我们知道,温度这个物理量在宏观上的意义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而它又是大量分子热运动动能大小的标志,这是温度的微观含义。

2.分子势能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

3.物体的内能(1)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是由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并且相互作用着的分子组成,因此任何物体都是有内能的。

课堂讨论题:下列各个实例中,比较物体的内能大小,并说明理由。

高中物理内能的教案

高中物理内能的教案

高中物理内能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能够理解内能的概念,并能够区分传热和传热方式。

2. 让学生能够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内能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 区分内能和传热的概念。

2. 内能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物理教科书
2. 课件:包括内能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实例展示
3. 实验仪器:热容计、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引入内能的概念,让学生思考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二、授课(20分钟)
1. 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的概念及其单位,与传热的区别。

2. 内能的计算方法:讲解内能的计算公式以及计算步骤,并引入内能定律。

三、实验(15分钟)
通过实验测量水的温度变化,验证内能的存在及其计算方法。

四、讨论(10分钟)
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五、练习(10分钟)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内能的计算方法。

六、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回顾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实例展示和生动的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教师应该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内能教案 《内能》教学设计优秀12篇

内能教案 《内能》教学设计优秀12篇

内能教案《内能》教学设计优秀12篇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物理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入门和启蒙,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了让您对于内能教案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作者给大家分享了12篇《内能》教学设计,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物理内能教案篇一教材使用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第五节物体的内能教材分析《内能》是初中物理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是热学基础知识。

本节内容是在分子动理论和机械能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内能概念的。

在热现象、热传递、做功的基础上,研究物体内能的变化,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并从效果、能的形式变化与否上区别改变物体内能两种方式的异同。

本节内容是后续学习热机的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过机械能和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但是印象不深刻,借用Flash动画,回忆起分子动理论的内容,运用类比的方法概括出物体内能的概念,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本节课的宗旨是通过类比的方法学习微观的科学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分析、归纳、学习新知识,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本课时要求学生具备初步运用类比法学习科学知识、分析科学现象、归纳科学结论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内能的含义。

2.知道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等因素有关。

3.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关注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感受比较、归类、综合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实验,增强团结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难点:对内能的理解。

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每四人一套):铁丝、酒精灯、火柴、冰、镊子、锤、砂纸等。

2.演示实验器材:未开启的可乐、铁架台、大试管、软木塞、水、火柴、带活塞的厚壁玻璃圆筒、浸过乙醚的棉花、气球、充气筒、DIS实验装置等。

3.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Flash课件。

内能教案(精选6篇)

内能教案(精选6篇)

内能教案(精选6篇)内能教案(一):(一)教学目的使学生明白做功能够改变物体内能的一些事例;明白能够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能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摩擦生热等常见的物理现象。

(二)教具压缩空气引火器,机械能转化热能演示器,无色玻璃瓶,橡胶瓶塞,打气筒等。

(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什么叫做物体的内能(2)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2、引入新课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也就是说当物体的温度发生了变化时,它的内能就发生了变化。

如何改变物体的温度,同学们能够从生活实际上举出许多的事例。

今日我们先研究一种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

3、进行新课(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演示实验:压缩空气引火实验。

出示压缩空气引火器,简单介绍它的构造。

取绿豆粒大小的一块干燥硝化棉,用镊子把棉花拉得疏松一些,放入玻璃筒底。

将活塞涂上少许蓖麻油(起润滑和密封作用),放入玻璃筒的上口。

此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筒内的棉花。

迅速地压下活塞,可看到硝化棉燃烧发出的火光。

实验后,组织学生议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从而得出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引起棉花燃烧。

实际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也遇到过。

例如,在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打气筒也会变热,这也是由于压缩空气的缘故。

用其他的方法对物体做功,也能使物体内能增加,摩擦生热就是一个例子。

让学生解释课本图2-9、图2-11的事例,并列举其他事例。

归纳学生所举事例,得出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就会增大。

同学们所举的事例都是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做功能不能使物体的内能喊小呢(2)物体对外做功时,本身的内能会减小。

演示实验:气体膨胀温度降低的实验。

按照课本图2-12所示,事前组装好仪器。

课前在瓶内装入少量的水。

实验时告诉学生,由于水的蒸发,瓶内存在水蒸气。

由于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所以水蒸气是看不到的。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瓶塞跳起时容器中有什么现象。

实验结果,当塞子跳起时,瓶内出现了雾。

初中物理教案:内能(优秀3篇)

初中物理教案:内能(优秀3篇)

初中物理教案:内能(优秀3篇)物理内能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了解内能的实际利用,知道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的学习,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情感目标联系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关系,感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建立发展的观念教学建议本节的教学要注重科技和社会的联系,避免孤立的学习,要注意联系实际和社会实践.在内能的利用的发展上,可以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可以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一些资料学习.环境保护的学习,可以教师提出课题,学生查阅资料,从信息中学习,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设计方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课题】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重难点分析】利用内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的主要危害、保护环境的措施及其意义【教学过程设计】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法1、学生阅读教材,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和内能利用及环保有关的材料,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学生阅读时思考,可以有: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大气污染的危害是什么;解决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我国利用内能的发展历程是什么;各种内能的利用方式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是什么.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实验探究和信息学习的方法.实例如下实验探究:调查附近的工厂在利用内能进行生产上是如何进行的,对于环境的危害有哪些,如何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地考察,写出调查报告,分析的结论等.实验探究(另一例):调查社区中是如何利用内能的,调查本地区近三十年中利用内能来取暖的发展情况,咨询和分析现在的取暖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样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地考察,分析并得出调查报告和结论.信息学习:网上查阅有关内能的利用,环境保护,及内能利用对环保的影响等方面的资料,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小组讨论.这种学习是为了形成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板书设计】第六节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1.内能的利用2.环境保护的问题探究活动利用信息学习: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课题】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活动流程】制订子课题;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物理教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初中物理 内能的教案

初中物理 内能的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理解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内能的概念及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教师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冬天感觉冷,夏天感觉热?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因为物体的温度高低不同,导致我们的感觉不同。

那么,物体内部的能量是如何与温度相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内能。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内能的概念: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教师通过示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3.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归纳出内能的变化规律。

(三)实验探究1. 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质量、状态的物体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内能变化。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内能变化的原因。

3.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结果总结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内能的概念和内能变化规律。

2. 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思考内能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授、实验探究、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内能的概念和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在实验环节,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内能的变化,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本节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避免误区的产生。

初中物理人教版内能教案

初中物理人教版内能教案

初中物理人教版内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内能的概念,了解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内能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提高学生节约能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影响因素。

2. 难点:内能与宏观现象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认识内能。

2. 采用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探究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件,展示生活中内能的实例,如烧水、做饭等。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例中什么是内能?内能与哪些因素有关?2. 探究内能的概念(1)教师简要介绍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理解内能的概念。

3. 探究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1)教师提出问题: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有什么关系?(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3)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4. 应用内能知识分析实际问题(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提高物体的内能?如何降低物体的内能?(2)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保暖、散热等。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影响因素。

(2)学生举例说明内能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

(3)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如何利用内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2. 学生掌握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3. 学生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4. 学生具备节约能源的意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初步认识内能。

通过控制变量法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最后,运用内能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教案:内能一、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特征及其与物体温度的关系。

2.掌握内能的计算公式。

3.理解内能转化与守恒的概念。

4.了解内能转化的几种形式并能够应用其实例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2.内能的计算。

3.内能转化与守恒。

三、教学难点1.内能转化的几种形式。

2.内能守恒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入内能的概念,提问学生物体内部是否存在一种能量,并与热相关。

学生可能会提到热能、温度等概念。

2.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内能的概念,即物体内部具有的能量。

然后,进一步解释内能与物体温度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内能与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3.实验示范(15分钟)教师进行一个与内能相关的实验示范,例如将一杯温度较高的水倒入另一杯温度较低的水中,并用温度计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变化。

根据实验现象,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温度高的物体冷却时热量的减少及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同时,提出进一步思考:这其中是否存在能量守恒的现象?4.计算公式(10分钟)教师介绍内能的计算公式,即内能等于物体的热容量乘以温度变化。

同时,向学生解释热容量的概念,并进行例题演示。

5.内能转化与守恒(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内能转化与守恒的问题,例如物体的内能如何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然后,介绍内能守恒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内能转化与守恒的实际应用。

6.练习与讨论(15分钟)学生进行内能计算、内能转化与守恒的练习,教师进行讲解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通过练习与讨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内能转化与守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7.拓展与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内能转化与守恒在其他场景中的应用,并进行相关拓展讲解。

然后,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五、课堂作业1. 计算题:如图所示,有一块质量为5kg的铁板,温度由25°C升至75°C,请计算铁板的内能变化量。

2.应用题:请思考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其内能转化与守恒的过程,并写下你的思考与分析。

初中物理教案《内能》

初中物理教案《内能》

初中物理教案《内能》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定义和单位。

2. 了解内能的两种表现形式:热能和机械能。

3. 掌握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4. 能够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内能的概念和定义。

2. 内能的两种表现形式。

3. 内能的改变方式。

教学难点:1. 内能的单位。

2. 内能的改变方式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温度计、热量计、物体等。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能量?能量有哪些表现形式?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能量是物体进行物理过程的能力,表现形式有机械能、热能等。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内能的概念: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讲解内能的定义: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单位是焦耳(J)。

3. 讲解内能的两种表现形式:热能和机械能。

热能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能量,机械能是物体外部运动的能量。

4. 讲解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是外部力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热传递是物体与外界之间的热量交换,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实验室用具准备完毕后,进行实验演示。

2. 实验一:观察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内能变化。

将物体加热或冷却,观察物体温度的变化,说明内能的变化。

3. 实验二:观察物体做功时的内能变化。

将物体放置在斜面上,推动物体下滑,观察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说明内能的变化。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回答内能的概念、定义、单位、表现形式和改变方式。

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再次确认内能的概念、定义、单位、表现形式和改变方式。

2. 强调内能在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内能的概念、定义、单位、表现形式和改变方式。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初中物理内能教案在教学工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物理内能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道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2.通过演示实验、分组讨论等方式,提高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3.通过本节的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内能的概念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

【难点】利用内能知识解释相关的物理现象。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蒸汽机车工作的视频,请学生与同桌交流分析,尝试说出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并进行补充。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蒸气可以带动火车前进,其能量来自于哪里。

进而引出课题《物体的内能》。

环节二:新课讲授1.物体的内能教师首先提问学生什么是动能,什么是势能,学生通过回顾之前的知识后可以快速给出结果。

接着教师多媒体出示运动着的足球和弹簧被拉伸的图片,提示学生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进而提问学生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也具有动能,分子之间是否也具有势能两个问题。

学生根据分子在不停的做热运动的知识,得出分子具有动能。

通过类比弹簧的例子在交流探讨后得出分子之间具有势能。

从而教师总结得出“分子动能”、“分子势能”以及内能的概念。

之后展示等质量的热水和冷水、通电前后的灯丝等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且如果体积变化不大,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首先演示硝化棉燃烧的实验,并引导学生分析燃烧原因。

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反复弯折一根铁丝数十次后感受弯折处的温度变化。

学生通过观察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出是因为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接着请学生结合生活事例思考还有没有其它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教师展示一些事例帮助学生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内能(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内容由“内能”概念的形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两部分组成,准备用一课时完成本节学习内容。

在“分子动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动能和势能的有关概念,形成内能概念。

研究物体内能的变化时,需通过实验来感受物体内能的变化,得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并了解这两种方式的异同点。

本节内容也是后续学习热机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方式是用类比的方法学习微观的物理知识,通过实验归纳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内能。

(2)知道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等因素有关。

(3)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关注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2)感受比较、归类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与实例,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难点:对内能的理解。

【教学资源】
1、演示实验器材:试管、铁架台、酒精灯、烧杯、热水、冷水、红墨水、铝丝等。

2、自制演示PPT幻灯片。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1)演示实验:试管中装适量水,木塞塞住管口,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加热使水沸腾产生大量的水蒸汽,水蒸汽会把木塞冲出去。

(2)举例:剧烈摇动香槟后,瓶内的香槟可以将瓶塞冲出。

新课教学
师:水蒸气对木塞有没有做功?水蒸气是否具有能?
生:做了功,具有能。

师:水蒸气具有的这种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形式的能叫做内能。

水蒸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有何特点?
生:水蒸气是由大量水分子组成的,这些水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一)内能基本概念
宏观上,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弹簧发生形变而具有势能,那么微观上,物体内每个分子因热运动也具有的动能,叫做分子动能,而组成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当把物体拉伸或压缩时都要用力,由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

物体内有大量的分子,而一个分子又是极其微小的,只研究一个分子的能量没有实际意义,我们类比机械能用一个新的物理量来表示一个物体内所有分子的能量。

(flash)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内能也是能的一种形式,单位是焦,内能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机械能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

师:那么,物体的内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演示实验:扩散现象(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滴入红墨水)
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什么?
生:(分析现象)
(热水中)温度高→扩散快→分子运动快→分子动能大→内能大;
(冷水中)温度低→扩散慢→分子运动慢→分子动能小→内能小。

初步结论: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flash)师:通过扩散的实验,同学们知道了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一个物体的温度来改变这个物体的内能。

那么,有几种方式可以改变一个物体的内能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怎样可以改变一根铝丝的内能?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1、热传递
演示实验:加热铝丝,铝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实例讨论:晒在太阳下的沙子,温度可以升得很高,内能增大;放在冰箱里的食物,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初步结论: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做功
演示实验:(1)反复弯折铝丝,铝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2)压缩玻璃管内的气体,酒精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实例讨论:磨刀时,刀和磨刀石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陨石坠落,进入大气层后燃烧,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归纳:对物体做功可以增大物体的内能。

演示实验:(之前做过)水蒸气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归纳: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初步结论: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结论: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改变变物体内能两种方式的异同点
学生讨论:(1)如何使手的内能增大?(2)如何点燃火柴头?(3)如何使一块冰熔化?
学生回答:(各种方法)
师归纳:同学们想到的各种方法,归纳起来都属于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式,说明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的相同之处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效果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是:热
传递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过程,比如太阳通过热辐射将部分内能转移给地球;做功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过程,如弯折铝丝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小结与练习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活动的设计比较成功,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较高,探究活动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进一步分析和归纳能力还有欠缺,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均明显不足,这方面还需要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和训练。

比较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对改变物体内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归纳,学生的回答大多停留在生活的经验层面,尤其对“能的转化”和“能的转移”两者的区别不太明白,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引导,设置合理的阶梯,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性和规范性。

学习活动卡《内能》
活动1
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滴入红墨水
观察:红墨水的扩散现象
现象:(热水中)温度_____→扩散_____→分子运动_____→分子动能_____→内能_____;(冷水中)温度_____→扩散_____→分子运动_____→分子动能_____→内能_____。

初步结论:内能与_______有关:_______升高,内能_______;_______降低,内能______。

活动2
加热铝丝
感受:铝丝的温度变化情况
讨论: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使铝丝的温度_________,内能_________。

实例:晒在太阳下的沙子;放在冰箱中的食物
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3
(1)反复弯折铝丝
感受:铝丝的温度变化情况
(2)压缩玻璃管内的空气
观察现象:管内部分液态酒精,温度________,内能________。

讨论:两个实验说明:通过_________方式,使物体的温度_______,内能________。

课前的演示实验:水蒸气对木塞_______,水蒸气的温度_______,内能_______。

初步结论:。

活动4
讨论:
(1)如何使手的内能增大?(2)如何点燃火柴头?(3)如何使一块冰熔化?
分析比较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异同:
相同处:。

不同处:
热传递;
做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