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分数的初步认识”案例与反思

[案例]:

一、创设情境

师:八月十五你吃了什么?月饼里可有学问了,为了满足大家,我们一起来击掌表示月饼的块数。

1、 8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几块?(生击掌4下)

2、 2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几块?(生击掌1下)

3、 1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几块?(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突然有几个学生用右手尖点了一下左手心,说“半个”)

师:对,半个。半个该怎样表示呢?请小朋友先想一想,然后用你喜欢的办法在黑板上表示出心中的一半。

(教室里沸腾起来,有些学生跑上台,在黑板上画图、写字,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自己心中的一半)

师:请大家分别介绍一下自己的表示方法,解释这种表示方法的含义。

(生上台解释略)

师:(出示一个圆饼叫一生平均切开,进行重叠比较,发现一样大小)象这样的分法叫平均分,除了画图、写字可以来表示这个圆饼的一半,还有其他的办法表示吗?

生甲:0.5。师:说说0.5是什么意思?生:表示1的一半。

生乙:还可以用3,因为3表示8的一半。

师:老师也有一种表示办法(出示1/2,同时介绍用分数表示的方法),你见过吗?

生:拉小提琴的时候看到过、学奥数是看到过……

师:1/2是一个数,在数中又多了一个朋友,叫做“分数”,从今天开始分数将走进我们的心中。

二、引导探索

师(举起一个大月饼叫一生从中间切开)问:什么叫月饼的1/2?

生甲;把一块月饼切开分成两份,每份是1/2。

师:你对他说的有意见吗?

生乙: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1/2。

师:我想和你们商量一下,请你把刚才表示一半的方法与用分数表示的方法比较一下,认为自己好的可以留下来,不好的可以擦去。(大多数学生擦去了用图和写字表示的方法,还有2个学生没有擦去。老师把这两个同学的图保留在黑板上。)

师:(大屏幕出现各种彩色的图形,老师让学生分别来说出几分之一,并说说各分数的意义)师: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纸片,折出自己喜欢的1/2。(师巡视,并要求把不同的折纸方法展示在黑板上。其中有两位学生在折出了1/2后,又折出了1/4,老师让他们贴在黑板的最高处。)

师:(请上这两位同学)问:你们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几份?其中这样的一份叫做这个圆的多少?(生:四分之一)

师:四分之一你会写吗?(写完后要求大声地读给大家听,同时老师指导写的方法,并借机认识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四分之四)

师:老师刚才叫你们折什么?他们两个却折了1/4,大家对他们有什么意见?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由指责到赞赏)

师:真了不起!你们两个创造出黑板上没有的分数,大家也能自己创造出分数吗?

(这时同学们的热情又高涨起来,认真地折着,老师则在一旁真诚地欣赏着,并让他们的创

造成果一一展示在黑板上。)

这时老师又说:“吴老师只教你们1/2,你们却创造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们说该感谢谁?(随着老师的话语,同学们纷纷向这两位折出1/4的同学投去赞许的目光,此刻,我们可以欣喜地发现这两位同学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充满了自信。)

三、反馈练习,深化理解

巩固练习开始了,教师先出示一道判断题: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问题一抛出,学生间就出现了激烈争论,分别坚持自己的意见,有说对的,也有说错的。面对学生的不同答案,老师没有裁决,而让持有不同意见的双方各推荐两人与同学商量后再展开辩论。双方代表分别用手中的一个圆形纸片讨论着,经过一番准备,辩论开始了。甲方代表把圆平均分成两份并向乙方代表发问:我是不是把这个圆分成了两份,这一份是不是圆的二分之一?乙方代表点头称是。甲方显得有些得意:“既然是同意这是1/2,说明我们胜利了。”乙方代表由于不习惯这种参与的方式,一时提不出,这时,教师高高举起了双手带头代表分问,在老师的鼓励下,乙方代表增强了信心,举起手中的圆把它分成了两份(如图)并大声问:这是分成两份吗?(甲方:是)乙方举起其中的一份:“这是圆的二分之一吗?”(甲方忙摇头)乙方:“既然不是,说明这句话是错的!”甲方这下心服了,不好意思地站到乙方的队伍中。这时老师微笑着握了握乙方的手向他们表示感谢:“谢谢你们,是你们精彩的表演让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后吴老师又把手伸向甲方,并问:“知道老师为什么还要感谢失败的一方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只见老师握了握甲方同学的手,并深情地说:“也谢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问题的出现,才给我们带来一次有意义的讨论。”

……

四、拓展延伸

师:请两位同学用图表示出9/81、/1810,什么时候不想画了,来找老师,其他同学做游戏。……反思与讨论: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提出了新的内容和要求,“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在教师的心中也已逐步扎下了根。但由于长期以来的传统模式的影响,这种理念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重重障碍,许多教师和笔者一样想转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却有不知何去何从?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充当怎样的角色,发挥怎样的作用?在听到吴正宪老师的这一堂课后,感触颇深,以下是笔者的几点体会。

感触之一: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传统的教学往往通过老师的讲授来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这样的知识获得比较枯燥无味,而且容易遗忘,同时往往忽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教师应创设各种条件,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整数到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借助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分月饼引出分数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寓枯燥于趣味,使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随后从分数的写法到分数的意义、各部分名称的认识,学生自始至终置身于教师为其创设的发现和讨论的情境之中,在这里并没有老师精彩的讲解,学生在思考、交流、倾听、争论和发现中学习着数学知识,在活动中感受着学习的乐趣,在体验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而老师则用她简短的却富有探索兴趣的语言激发着“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心中的一半。”“你对他说的有意见吗?”“真了不起!刚才…,你们也能创造不同的分数来吗?”激发起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热潮,引导学生投入到一次又一次的探索活动中。“实践出真知”,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分数的意义,更有对知识探索活动的真切体验,这样的学习也才更有意义,作为教师,我真切地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