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路图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电路的连接教案
初中物理电路的连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路的概念,理解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掌握电路的连接方法,能正确连接简单电路。
(3)知道电路的通路、开路、短路及其危害。
(4)学会阅读电路图,能根据电路图分析电路的连接情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安全用电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电路的连接方法。
(3)电路的通路、开路、短路及其危害。
2. 教学难点:(1)电路的连接方法。
(2)电路图的绘制。
三、教学准备1. 器材:电源、小灯泡、开关、导线、电阻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实验桌、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顾电荷、电流的概念。
(2)引入新课:生活中常见的电路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连接的?2. 讲授新课(1)电路的概念:电路是指用电器、电源、导线等组成的电流路径。
(2)电路的组成:① 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如电池、电源适配器等。
② 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如灯泡、电风扇等。
③ 导线:连接电源和用电器的电流路径,如电线、插头等。
④ 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装置,如手动开关、自动开关等。
(3)电路的连接方法:① 串联连接:将用电器依次连接在电源两端,电流依次通过每个用电器。
② 并联连接:将用电器并排连接在电源两端,电流分支流过每个用电器,再汇聚到电源两端。
(4)电路的通路、开路、短路:① 通路:电流能够顺利通过的电路状态。
② 开路:电流无法通过的电路状态,如导线断开、开关未闭合等。
③ 短路:电流绕过正常路径,直接从电源正极到负极流动,可能导致电源损坏、火灾等危险。
3. 实验操作(1)分组实验:学生分组,每组配备实验器材。
初中物理电路课教案
初中物理电路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路的概念、组成和状态;(2)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识别方法;(3)学会使用基本的电路元件(如灯泡、开关、导线等)连接电路;(4)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电路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2)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电路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精神;(3)培养学生关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电路的概念与组成(1)电路的定义:电流流动的路径叫电路;(2)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3)电路的状态:通路、开路(断路)、短路。
2. 串并联电路(1)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用电器相互影响;(2)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路径,用电器互不影响。
3. 电路图(1)电路图的定义: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各元件及其连接方式的图叫电路图;(2)电路图的绘制方法:使用规定的元件符号,按实际连接方式绘制。
4. 实际生活中的电路现象分析(1)家庭电路: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安全用电常识;(2)照明电路:认识照明电路的组成,学会更换灯泡、开关等元件;(3)电子设备:了解常见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视等)的电路原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电路现象,引发学生对电路的兴趣;(2)提问:什么是电路?电路有哪些组成?2. 探究电路的组成与状态(1)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电路通断情况;(2)讨论并总结电路的组成与状态;(3)教师讲解并演示电路实验,引导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
3. 学习串并联电路(1)学生分组实验,观察串并联电路的特点;(2)讨论并总结串并联电路的识别方法;(3)教师讲解串并联电路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电路。
4. 绘制电路图(1)学生分组实践,绘制简单电路图;(2)讨论并总结电路图的绘制方法;(3)教师讲解电路图的重要性和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电路图的实际意义。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五章第3节串联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五章第3节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五章第3节《串联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在本节课中,采用尝试教学法,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发现问题,大胆尝试,并运用课本、实验仪器,工具书等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从准备性开始,层层递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尝试操作、尝试阅读,积极争论思考,尝试练习,独立探索,逐步认识串、并联电路,发现两种电路的不同之处。
运用对比的方法初步建立串并联电路知识框架,在引导学生的尝试活动中逐步分散了连接并联电路实验的难点,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提高了动手实验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电荷、电路的组成以及电路图等知识以后紧接着的一节实验探究课,它为后边的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以及测量电压等部分打下很好的基础,学好本节的内容也可以说是学好电学的关键,如果不能正确判断串联和并联电路,后边的学习将无法进行。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验探究,它对学生认识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技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初中学生有两个特点:一是:认识事物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所以教学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二是:初中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对知识的渴望,探索、研究的热情都很高。
所以我们准备在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五章第3节教学中,让学生踊跃参加动手过程——操作实验,进行积极探索,并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合理利用多媒体,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达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同学们自己学会解决问题。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常见的电路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初步培养学生的电学实验操作技能。
(4)初步了解开关在电路中不同位置时的控制作用。
2.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家庭电路》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能及时熔断,使电路切断.(3)保险丝的实际应用,这
里可以简要说明,保险丝越粗,熔断的电流就越大;实
际中应根据电路设计的安全电流,选择合适的保险丝.
(4)保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熔断实验,为了使学生对保险丝的作用获
得具体的感性认识,可利用示教板演示保险丝的作用。
本堂课的不足之处:
1、虽然让学生做了导学案,但是没有对学生做后
学生。
本节课教学内容可以主要采取问答形式教授,通过 教学策略选
提问引起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事情的思考,激发学习兴 择与设计
趣,讲解时避免理论化,要求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确实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保险丝的作用和原理在本节课里是重点内容。可以
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
1、保险丝的作用,在电路中的电流增大而超过线路设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家庭电路》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物理
教学课例名
《家庭电路》
称
本节主要阐述家庭电路的组成,各个组成部分是什
么,起什么作用,它们是怎样连接在一起的。
重点:掌握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电路元件的作 教材分析
用,理解家庭电路布线示意图。
难点:认识火线零线,知道验电笔的作用,会正确
使用验电笔。
课例研究综 的情况做评价,也没让学生上来展示学习情况。看起来
述
整堂课就像独角戏,学生参与度不高。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虽然有形式上的分组,但
只有一个地方让学生讨论并总结了,体现学生自学的机
会较少,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较少。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效率呢,就要更多关
注学生,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加强学生在课堂上 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教学以学生为主。
最新初中物理教案 电路图初中物理教案(6篇)
最新初中物理教案电路图初中物理教案(6篇)初中物理教案电路图初中物理教案篇一(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而变化的物理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1、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难点:理解质量的含义,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课时第1课时一、课前复习1、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各有什么特征?其微观结构是怎样的?二、引入新课我们去商店购买粮食、蔬菜、水果时,我们关注的是物质的量的多少?售货员要用秤称量货物的质量的大小。
在物理学里,质量的含义是什么?质量有什么特性?如何利用测量工具去测量物体的质量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三、新课教学1、质量①定义:在物理学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用字母m表示。
注意区分“物体”和“物质”的概念。
②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吨(t) 1kg=103g,1g=103mg,1t=103kg③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学生阅读p12“科学世界”。
规定4℃时1dm3的纯水的质量为1kg。
并且用铂制作了标准千克原器,这个标准千克原器也叫“档案千克”。
④认识一些物体的质量(p9)2、质量的测量①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实验室用)磅(秤)、杆秤(生活中用)②认识天平:底座、支架、横梁、平衡螺母、托盘、指针、分度盘、标尺、游码,称量,感量。
a、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平衡;b、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当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幅相等时,天平横梁就是平衡的。
c、标尺、游码、砝码:指示所称物体质量。
d、称量:每架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
初中物理电路教案
初中物理电路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路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及电路的状态。
(2)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识别方法。
(3)学会使用基本的电路仪器,如电压表、电流表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电路的通断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运用电路图,培养学生画图、识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电路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及电路的状态。
2.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识别方法。
3. 电路仪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1. 电路的组成及电路的状态。
2.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电路现象,如照明电路、充电器等,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概念及组成。
2. 学生分享对电路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探究电路的组成1. 教师提出问题:“一个完整的电路包括哪些部分?”2. 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电路的组成。
3.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电路的通断情况,记录实验现象。
4.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电路的组成。
三、认识电路的状态1. 教师提出问题:“电路有哪些状态?”2. 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出电路的通路、开路、短路三种状态。
3. 教师讲解电路状态的定义及危害。
四、探究串并联电路1. 教师提出问题:“串并联电路有什么特点?”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总结出串并联电路的识别方法。
3. 教师讲解串并联电路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五、电路仪器的使用1. 教师讲解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2. 学生分组实验,练习使用电压表、电流表。
3. 教师总结电路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六、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电路的概念、组成、状态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3.2电路 教案
教学设计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师演示:电源,开关,导线,灯泡(2个),电动机,多媒体课件学生实验:电源,开关,导线,灯泡(2个),电动机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城市夜景图片问:同学们知道这漂亮的夜景是怎么实现的吗?这些五彩缤纷的灯光,由最简单的电路组合而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初步认识电路。
学生思考通过城市夜景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引入新课做铺垫。
新课教学一、电路的组成展示小灯泡,提问:你们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吗?活动1:让灯泡亮起来!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部分小组不提供开关),进行连接,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
(提倡先完成的小组协助未完成小组,体现合作,互助的精神)展示连接好的电路:选取两组小灯泡发光(有开关和没有开关两组)同学们请思考,哪种连接更合理。
为什么?同学们一个完整的电路,请问电路由哪些组成?总结归纳:1、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回路。
小组合作连接电路答:有开关的那组,可以控制灯泡的亮灭。
答: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通过小组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归纳出带电体的性质。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组成电路的各部分缺一不可,那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请阅读课本P38完成导学案对应内容:2、电路各部分的作用电源:提供电能,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例如:干电池、光伏电池风力发电站用电器: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例如:电灯、电饭煲、电风扇开关:控制电流的通断导线:传输电能交流讨论:蓄电池可以作为用电器吗?请给出理由。
充电过程: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放电过程: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二、电路的三种状态请阅读课本P39了解通路、开路和短路:在之前的分组实验中,我们闭合开关,小灯泡亮了,这种状态应属于?1、通路:闭合电路中的开关,就有电流通过用电器,接通的电路。
阅读课本,完成电路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答:干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光伏电池:光能转化为电能风力发电站: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答:电灯: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内能电饭煲:电能转化为内能电风扇: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学生交流讨论答:可以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导学案上的填空答:通路特点:电路中有电流,用电器能工作。
初中物理电路分析教案
初中物理电路分析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路、电源、负载等。
2. 掌握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
3. 学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等仪表进行电路测量。
4. 能够分析简单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一、电路的基本概念1. 电路:电路是指用电源、导线和负载组成的电流路径。
2. 电源: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如电池、发电机等。
3. 负载:负载是消耗电能的装置,如灯泡、电动机等。
二、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1. 串联:串联是指将用电器依次连接在一条电流路径上,电流在各个用电器中相同,电压分配。
2. 并联:并联是指将用电器并列连接在电源两端,电压在各个用电器中相同,电流分配。
三、电路测量仪表1. 电流表: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应与被测电路串联。
2. 电压表: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应与被测电路并联。
四、电路分析方法1. 电流分析法: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2. 电压分析法: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分析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3. 等效替代法:将复杂电路简化,用等效电路代替原电路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
2. 新课:讲解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并通过实验演示。
3. 实践:让学生动手连接简单电路,使用电流表、电压表进行测量。
4. 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电流分析法、电压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6. 作业: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电路基本概念、连接方式和测量仪表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动手操作的能力。
3. 课后练习:评价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程度。
4. 综合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参与、提问回答等方面的表现。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电路的连接方式和测量仪表的使用。
初中物理简单电路教案
初中物理简单电路教案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电路的概念,知道电路的组成。
2. 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3. 能够设计简单的电路,并能够用电路图表示。
教学重点:1. 电路的概念和组成。
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电路的设计和电路图的绘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电路,那么什么是电路呢?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电路是指用电器、电源和连接线组成的电流路径。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连接线。
2. 讲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串联电路:1. 电流路径只有一条,用电器相互影响。
2. 各用电器之间首尾相接,电流相同。
并联电路:1. 电流路径有两条或多条,用电器互不影响。
2. 各用电器并联连接,电流分流。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可以使用串联或并联的方式。
2. 学生设计电路,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提醒学生在设计电路时,要注意安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电路的概念和组成。
2. 复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如何绘制电路图:电源、用电器、连接线的表示方法。
2. 讲解电路图的意义:方便理解和交流电路设计。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根据设计的电路,绘制出电路图。
2. 学生绘制电路图,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提醒学生在实际操作电路时,要注意安全。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复杂的电路,并绘制出电路图。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
以上是一篇关于简单电路的初中物理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教案设计:家庭电路
初中物理教案设计:家庭电路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
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肯定能渡过难关。
下面是为您推举初中物理教案设计:家庭电路。
一、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理解、把握家庭电路的组成.2.懂得火线、零线的概念.3.理解保险丝的作用.4.了解插座及家用电器的接地.5.了解测电笔的构造及使用方法.能力目标会解决有关家庭电路的简洁问题.情感目标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阐述家庭电路的组成,各个组成部分是什么,起什么作用,它们是怎样连接在一起的.教材介绍了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教材首先运用学生已有的串、并联电路的学问,依据家庭电路的特点.指出在家庭电路中,全部的用电器都是并联接入电路的.然后给出家庭电路图和各组成部分的实物图,介绍了什么是零线和火线,使学生认识家庭电路.再分别介绍电能表、保险丝、插座的作用、连接方法和使用留意事项.关于电能表,说明了其作用和规格.保险丝与生活用电联系很紧密,对其原理教材作了说明.教材具体说明了三孔插座和三脚插头的作用,以及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为什么要接地的道理,使得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教材最终介绍了用测电笔区分火线与零线的方法,符合生活实际需要,也为第三节安全用电学问做了必要的学问预备.本节的另一个难点是虽然学生对家庭电路有肯定的了解,但家庭电路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应把培育学生应用物理理论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教授给学生.同时也由于如今施工日益注重美观,所以家庭电路中的很多线路都埋在墙内,讲解起来可观看性差,应努力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起来.教学建议本节课教学内容可以主要实行问答形式教授,通过提问引起学生对身边熟识的事情的思索,激发学习兴趣,讲解时幸免理论化,要求到达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问的确可以解决实际问题.1.家庭电路的组成,教学时应先演示示教板,让学生观看任何一个家用电器的通断都不影响其他用电器.或者可以依次通断教室内的各盏电灯,看它对其他电灯有无影响.然后可提问学生: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是并联的还是串联的?这样连接有什么好处?2.在讲解并描述电能表时,应让学生观看表盘上的铭牌,从而计算出电能表同意安装的家用电器的最大功率.并举出数字实例让学生分析很多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电能表是否能安全工作?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较深刻的印象.3.保险丝的作用和原理在本节课里是重点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1〕保险丝的作用,在电路中的电流增大而超过线路设计的同意值前,能马上自动切断电路,串联在电路中的保险丝就可以起到这种自动切断电路的作用.以保证电路的安全,幸免发生事故.〔2〕保险丝为什么能在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呢?这是因为选做保险丝的材料必需具备两个条件:①电阻率大.这样电流通过保险丝时发热多,温度能快速上升;②熔点低.电流过大,温度上升到熔点时能准时熔断,使电路切断.〔3〕保险丝的实际应用,这里可以简要说明,保险丝越粗,熔断的电流就越大;实际中应依据电路设计的安全电流,选择合适的保险丝.〔4〕保险丝熔断试验,为了使学生对保险丝的作用获得具体的感性认识,可利用示教板演示保险丝的作用.4.插座的作用是本节的又一要点时,演示家用电器是怎样插到插座上的.三孔插座和三脚插头的作用及家电的金属外壳接地的问题,应当用实物、挂图或幻灯投影片予以具体说明,使学生认识电冰箱、洗衣机等具有金属外壳的电器,为什么其电源插头必需使用三脚插头.二、教学设计示例家庭电路〔一〕提问引入:〔1〕大家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受:冬天家里开着电暖器,微波炉也正在工作,突然冰箱启动制冷,结果家里全部电器一下子都停止了工作.有时当你打开台灯预备做功课时,灯泡闪了几下便灭了,但其它电器却仍能正常工作.为什么有时全部电器一起停止工作,而有时某个电器坏了却不影响其它电器的工作呢?〔2〕假如你家中全部的电源插孔都被占满了,但又添置了新电器,怎样做才能使新电器也能工作起来?若能精确回答上述问题,则需要知道我们家庭电路的组成.〔二〕新课教学过程演示家庭电路组成板.〔1〕进户线.进户线有两极,如图1中所示A和B.其中一根是火线,一根是零线,家庭电路中的零线一般是接地的,因此零线与大地〔地线〕之间不存在电压;但火线与零线之间存在220V电压,只是一会儿电流由火线经用电器流入零线,一会儿电流又由零线经用电器流入火线,如此按肯定频率改变,即我们家庭电路使用的是沟通电.为了保证某个电器发生故障后不影响其它电器的工作,各个电器都应是一端接在火线上,另一端接在零线上,即这些电器之间是并联关系,一个支路发生故障其它支路仍能工作,所以台灯坏了,并不会影响电视机等其它电器的工作.〔2〕保险丝〔如图1中的D〕.提问:如今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购置各种电器,但我们能否无限制地增加家用电器呢?讲解:由于各个电器是并联的,同时使用的电器越多,干路〔即进户的火线和零线〕上的电流就越大.但进户线是有肯定规格的,只能同意某个值以下的电流通过,若通过的电流超过此值,就会使电线过热,有可能引发火灾,造成生命财产的危急.在火线和零线上分别串入两根保险丝,就可以在电流超过进户线的同意值时,保险丝自动熔断,切断干路电流,使全部电器停止工作,幸免发生火灾,同时提示用户:你目前同时使用的电器过多了,由此可见,我们在使用电器时肯定要留意干路电流的同意值,不能无限制增加同时工作的电器数量.提问:保险丝是怎样对电路起到爱护作用的?讲解:保险丝是用电阻率比较大、熔点比较低的铅锑合金做成的.当干路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发热很快,温度急速上升,到达其熔点时,保险丝熔断,干路就成为断路,支路上一切电器都停止工作.因此在供电正常状况下,家中全部电器同时停止工作,往往意味着保险丝熔断了.有些用户为了自家用电方便,私自将保险丝换成粗的〔同意通过的电流大〕或干脆换成铁丝或铜丝,这样使用大功率电器时,保险丝就不会断了.但这种做法引起的后果是极其危急的,曾经就有这样的事例;干路中电流大到已使火线和零线成为两条火龙,并且沿着各个支路扩散开去,而保险丝却平稳无恙,根本没有切断电源,起到保险的作用.〔3〕插座〔见图1中的E〕提问:既然各个电器都是并联在火线与零线之间,我们怎样才能将电器并联上去呢?在我们房间的墙壁上往往有电源插孔〔可看教室中的实物〕这就是插座〔如图2中的甲和乙〕.插座的每个孔中都有金属片,若插孔是两个孔的,那么其中一个孔中的金属片连接火线,另一个孔中的金属片连零线.当电器的插头插入插座时,插头的金属片与插座的金属片相接触,电器就通上电了.对于三孔插座〔如图2中的乙〕,一般孔"2'接火线,孔"3'接零线,孔"1'接地,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插座呢?我们家中的洗衣机、饮水机等电器的外壳原来是与火线绝缘的,但假如天长日久绝缘被破坏,外壳就会与火线相连,人站在地上,人与外壳间会存在电压,此时一触外壳便会触电.若将电器外壳与地线相连,人与外壳间没电压,就安全了.由于上述缘由,这种电器的插头是三脚的〔如图2中的丙〕,最上方的一脚接电器外壳,此脚插入插座的孔"1',外壳便与地线相连了.假如多个电器都要用同一个插座,就必需用插座板了〔出示实物插座板〕,这样可以解决多个用电器的用电问题.观看打开的插座板,提问:①插座板中哪些地方是导电的、哪些地方是绝缘的?②怎样安装插座板?③安装插座板时肯定要留意什么问题?〔两根导电的弹簧片间必需绝缘〕④插座板外壳上的数字有什么意义?〔4〕照明线路〔如图1中的F〕①让学生观看线路的接法,提问:为什么要这样连接?灯和开关的位置能否互换?要求学生通过商量明确:灯与开关互换后,即使开关断开,灯也与火线相连,与站在地上的人之间存在电压,人若触摸电的产绝缘处便会发生危急.②让学生课后观看螺口灯与卡口灯的灯泡及灯座,分析它们的工作电路,并说明哪种更安全些?〔5〕电能表〔如图1中的C〕提问:①电能表能否安装在图1的"E'和"F'之间?②某电能表上标有"220V,10A'字样,这是什么意思?③电能表上的"1500r/kWh'字样表示什么意思?要求学生明确:该字样说明用户用电能1度时,此电能表的转盘会转1500转.例题某电器单独工作30分钟的过程中,该电能表的转盘转了500转,则该电器的功率应为多少?可否依据此题设计一个测未知功率电器额定功率的方案?需测哪些数据?〔6〕测电笔.讲解:在连接家庭电路时,首先应区分零线和火线.我们可以用测电笔来完成这项工作.测电笔的构造如图3所示:由金属笔尖、大电阻、氖管和笔尾金属体依次相连而成.在使用测电笔时,用手捏住笔尾金属体,将笔尖接触进户线,若碰到的是火线,则氖管发光.这是因为火线与人所站的大地之间存在电压,而大电阻和氖管的电阻比人体电阻大许多,所以大部分电压加在了大电阻和氖管上,使氖管发光.若笔尖接触的是零线,氖管就不会发光.测电笔分为高压测电笔和低压测电笔,一般一千伏以上的电压称为高压,我们家庭电路的电压属于低压.千万不要用低压测电笔去测高压火线,因为此时人体按比例分得的电压会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安全电压.探究活动【课题】探究生活用电中的接地方法【组织形式】个人和学习小组【活动方式】1.制定子课题.三相插座如何接地地线的接地方法2.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3.小组商量总结家庭电路一、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2.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运用.能力目标知道科学讨论方法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和操纵变量法在本节试验中的运用方法.情感目标通过对焦耳生平的介绍培育学生喜爱科学,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念.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从试验出发定性讨论了电热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表达物理讨论问题的方法,在试验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的一些科学讨论的方法,幸免了一开始就从理论上推导给学生造成理解的困难和对纯电阻电路的理解的困难.在试验基础上再去推导学生更信服.同时启发学生从试验和理论两方面学习物理学问.做好试验是本节课的关键.教法建议本节课题主题突出,就是讨论电热问题.可以从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入手,可以举例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试验亲身体验.然后进入定性试验.对焦耳定律内容的讲解应留意学生对电流平方成正比不易理解,可以通过一些简洁的数据关心他们理解.推导中应留意条件的交代.定律内容清晰后,反过来解决课本中在课前的问题.二、教学设计方案提问:〔1〕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2〕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学生回答:发烫.是电流的热效应.引入新课〔1〕演示试验:1、介绍如图9-7的试验装置,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装满煤油,瓶中各装一根电阻丝,甲瓶中电阻丝的电阻比乙瓶中的大,串联起来,通电后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使煤油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煤油在玻璃管里会上升,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煤油上升得越高.观看煤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状况,就可以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2、三种状况:第一次试验:两个电阻串联它们的电流相等,加热的时间相同,甲瓶相对乙瓶中的电阻较大,甲瓶中的煤油上升得高.说明: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第二次试验:在两玻璃管中的液柱降回来的高度后,调整滑动变阻器,加大电流,重做试验,让通电的时间与前次相同,两次试验比较甲瓶前后两次煤油上升的高度,第二交煤油上升的高,说明: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第三次试验:假如加长通电的时间,瓶中煤油上升越高,说明: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2〕焦耳定律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做了大量的试验于1840年最先精确地确定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焦耳定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Q=I2Rt公式中的电流I的单位要用安培〔A〕,电阻R的单位要用欧姆〔〕,通过的时间t的单位要用秒〔s〕这样,热量Q的单位就是焦耳〔J〕.例题一根60的电阻丝接在36V的电流上,在5min内共产生多少热量.解:I=U/R=36V/60=0.6AQ=I2Rt=〔0.6A〕260300s=6480J在肯定的条件下,依据电功公式和欧姆定律公式推导出焦耳定律公式假如电流通过导体时,其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而没有同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也就是电流所作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那么,电流产生的热量Q就等于电流做的功W,即Q=W.W=UIt,依据欧姆定律U=IR推导出焦耳定律Q=I2Rt,〔3〕总结在通电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进一步的讨论说明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在通电电流和电阻相同的条件下,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探究活动【课题】"焦耳定律'的演示【组织形式】学生分组或教师演示【活动方式】1.提出问题2.试验观看3.商量分析【试验方案示例】1.试验器材:干电池四节,玻璃棒,若干电阻丝,蜡烛,火柴棒.2.制作方法把同一根电阻丝分别绕在玻璃棒的两端,绕线匝数比例为1∶8,两线圈相距5cm左右,然后在这两个线圈上滴上同样多的蜡,使线圈被蜡匀称地包住.点着火柴马上吹灭,靠其余热将两根火柴杆粘在两个线圈上,如图1所示.图13.试验步骤〔1〕用两节干电池给玻璃棒上的电阻丝通电,可看到匝数多的线圈〔电阻大〕上的火柴杆比匝数少的线圈〔电阻小〕上的火柴杆先掉.这就说明:在电流强度和通电时间相同的状况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就越多.〔2〕经过较长时间后,匝数少的线圈〔电阻小〕上的火柴杆也会掉下来.这就说明: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3〕用四节电池〔增大电源电压〕重做上述试验,可看到两根火柴杆都先后很快掉下来.在线圈的温度不太高时,可认为总电阻不变,电压增大时,通过它们的电流增大.这就说明: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初中物理《了解电路》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了解电路适用初中九年级年级所需(课内共用6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用3课时)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课是用电池与基本器件连接成简单电路进行电学的初始研究。
本课教学活动有四个部分。
1、提供一个问题情境:圣诞树上的灯泡是怎么一个一个亮起来的?2、使用电池、导线、灯泡连接一个简单电路,渗透由实物图向抽象的电路图过渡的思想。
让学生在了解一些电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形成电流的通路,灯泡才会发亮。
电不仅是让灯泡发亮,还可以做很多事情。
3、学生探究出灯泡的大小、导线的粗细等不影响灯泡的亮度。
4、拓展活动,制作红绿灯。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取材,让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操作能力得到培养。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连接基本电路,画出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电路,制作简单的红绿灯模型;2、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要素,认识常见的符号;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组实验、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同学一起探讨有关电路的问题,体会制作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对应课标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2.: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看了这么多图片,你们觉得霓虹灯美不美?霓虹灯上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呢?灯泡是怎样发亮的?专题划分专题一:电是什么(1 课时)专题二:让点灯发光( 1 课时)专题三:串联和并联电路( 1 课时)专题四: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2课时)专题五:测量电压(1课时)其中,专题四作为研究性学习专题一电是什么所需课时1课时专题学习目标1. 认识摩擦起电现象2. 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会使用验电器3. 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专题问题设计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电?假设一座城市完全断电,同学们想像一下可能会出现哪些现象?既然电对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那么什么是电呢?电是什么?通常我们可以采取什么办法使物体带电?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否相同?验电器的构造有哪些?依据什么原理构成的?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演示实验器材: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毛皮一块、支架两个、验电器一个、碎屑若干、气球两个、塑料棒一根。
初中物理电路实物画图教案
初中物理电路实物画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路的概念,掌握电路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
(2)学会使用电路图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件。
(3)能够根据实物电路,正确绘制出电路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运用先干后支法,培养学生绘制电路图的方法和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讨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电路的概念及电路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电路图符号的掌握。
(3)根据实物电路绘制电路图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电路图符号的识别和运用。
(2)先干后支法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1)实物电路元件(如灯泡、开关、电池、导线等)。
(2)电路图符号卡片。
(3)电路图绘制工具(如铅笔、直尺、橡皮等)。
2. 学具:(1)学生分组实验套装。
(2)电路图绘制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实物电路,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学生分享生活中常见的电路实例。
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电路的概念,强调电路各部分的作用。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电路的概念和组成。
3. 绘制电路图符号(1)教师发放电路图符号卡片,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电路图符号。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4. 实践操作(1)教师布置分组实验,要求学生根据实物电路,绘制出对应的电路图。
(2)学生动手操作,先干后支法绘制电路图。
5. 成果展示(1)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电路图,讲解绘制过程和思路。
(2)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指出电路图中的优点和不足。
6.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电路的概念、电路图符号和绘制方法。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1. 绘制生活中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并标注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初中物理《家庭电路(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九章第一节家庭电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2. 了解家庭电路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3. 了解三线插头与漏电保护器和安全用电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了解试电笔的结构,会利用试电笔判定火线和零线。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家庭电路的学习,有初步的安全用电的常识。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由家庭电路的组成、火线和零线、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三部分组成。
家庭电路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插座、电灯与开关等组成。
进户的线有两条,分别是火线和零线,在电路中提供电能的,火线与零线间的电压为220V;电能表在电路中是测量家庭电路消耗的电能;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和插座间是并联的,总开关是控制整个电路的;保险装置主要是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起保护作用。
可以利用试电笔判别火线和零线,在使用时,笔尖金属体与导线接触,手要与笔尾金属体相接触,如果氖管发光,说明接触的是火线。
重点: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了解家庭电路的连接。
难点:通过实验了解家庭电路及各部分的作用。
三、教学策略家庭电路学生既熟悉也陌生,生活中对家庭电路的主要设备及其作用还是知道的,对于电路的组成及连接方式比较陌生,因为家庭电路的布线大多采用暗线铺设,学生对实际电路的连接缺乏直观认识。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家庭电路模拟板来演示,能直观地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及连接方法,画出家庭电路图,对照电路图分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家庭电路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插座、用电器和开关等。
电能表是测量电路中消耗的电能的;总开关控制整个家庭电路;保险装置是在电路中电流过大时切断电路,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插座和各用电器间都是并联的。
试电笔的使用可以使用分组实验,实验前要引导学生观察试电笔的结构,熟悉试电笔的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在实验中要强调安全使用试电笔的规范,绝不允许用手或身体的其他部分接触试电笔上裸露着的金属笔尖,以免发生人身伤害。
初中物理电路第一节教案
初中物理电路第一节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电路的概念,理解电路的组成。
2. 学会使用电路元件,如电源、开关、导线和用电器。
3. 能够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4. 掌握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如串联和并联。
教学重点:1. 电路的概念和组成。
2. 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教学难点:1. 电路图的绘制。
2. 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的判断。
教学准备:1. 实物电路元件: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等。
2. 电路图绘制工具:纸、笔、直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电路实例,如照明电路、充电器等,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概念和组成。
2. 学生分享对电路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电路的组成。
二、新课内容(20分钟)1. 教师讲解电路的概念,解释电路的组成,包括电源、开关、导线和用电器。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体会电路的连接过程。
3. 教师讲解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即串联和并联,并通过实物电路进行展示。
4. 学生观察并分析不同连接方式的特点,理解并掌握其判断方法。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电路搭建,尝试不同连接方式,并绘制对应的电路图。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电路的概念、组成和基本连接方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3. 教师给予解答,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指导。
教学延伸:1. 学生课后可以尝试在生活中发现和分析更多电路实例,了解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可以参加物理实验活动,进一步了解电路的原理和操作技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电路元件和电路图绘制工具,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学习电路的基本概念、组成和连接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疑问,纠正错误。
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能够独立绘制简单电路图,判断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在课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物理简单电路连接教案
初中物理简单电路连接教案1. 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2. 学会使用基本工具进行简单电路的连接,能够分析并判断电路连接的正确性。
3.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设计并连接简单电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路的概念及组成2. 电路的连接方法3. 电路连接的正确性判断4. 简单电路的设计与连接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演示(1)讲解电路的概念及组成,明确电路的四大要素: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2)演示电路的连接方法,讲解注意事项。
(3)讲解如何判断电路连接的正确性。
3. 学生实验(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配备所需器材。
(2)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并连接电路。
(3)指导学生判断电路连接的正确性,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4. 拓展与提高(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电路,提高电路的性能。
(2)引导学生尝试设计更为复杂的电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 总结与反思(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
(2)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学生能够正确进行简单电路的连接,判断电路连接的正确性。
3.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设计并连接简单电路。
4. 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等电路器材。
2. 实验桌、实验凳等实验设施。
3. 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模板等教学资料。
4. 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实验操作的安全,加强安全教育。
2. 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4. 定期检查实验器材,确保实验设备的正常运行。
5. 及时批改学生实验报告,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初中物理电路讲解图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电路图基础知识讲解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电路的概念、组成及作用;2. 掌握电路图的绘制方法及注意事项;3. 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应用。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 利用电路图符号,培养学生绘制电路图的能力;3. 分析实际电路,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合作学习的科学精神;3. 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路的概念及组成2. 电路图的绘制方法及注意事项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电路的概念、组成及作用;2. 电路图的绘制方法及注意事项;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应用。
难点:1. 电路图的绘制方法及注意事项;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电路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概念和组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电路的概念及组成:介绍电路的定义、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3. 讲解电路图的绘制方法及注意事项:介绍电路图的符号、绘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4. 实验演示:进行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5. 练习绘制电路图:让学生根据实际电路,绘制电路图,巩固所学知识。
6. 讲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应用:介绍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特点及应用。
7.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电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个简单的家庭电路图;2. 分析生活中常见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并说明其特点及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电路现象,引导学生了解电路的概念和组成,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掌握电路图的绘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初中物理电路自制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物理——简单电路设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简单电路在生活中的运用实例。
2.会根据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简单电路的结构。
3.通过简单电路模型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电路设计的思路和具体方法。
教学难点:电路设计的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导线、小灯泡、开关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病房呼叫器的电路设计图,引导学生思考:护士是怎么知道病房中的哪个病人在求助的?如果只有一张病床,灯和电铃该如何连接?如果有两张病床,灯和电铃又该如何连接?开关应该如何连接到电路中?
二、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
1.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病房呼叫器的电路设计,总结出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电路设计,并讲解其原理。
三、课堂练习
1.学生根据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包括电源、开关、灯泡等。
2.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设计,并讲解其原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及电路设计的方法。
二、实践操作
1.学生分组进行电路设计,利用提供的材料(导线、小灯泡、开关等)搭建电路。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课堂总结
1.学生展示自己的电路设计,并讲解其原理。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电路设计的思路和具体方法。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电路设计的作品,评价学生对简单电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九章第1节+家庭电路+教学设计
2.学生对家庭电路的安全知识掌握不足,安全意识较弱。教学中需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缺乏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能力。教学中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家庭电路的复杂性和细节部分感到困惑。教学中应采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家庭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作用,特别是保护装置的作用原理,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
(五)总结归纳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以下几点:
1.家庭电路的组成和作用,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2.家庭电路的电压、电流特点,以及如何进行简单的电路计算。
3.家庭电路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养成安全用电的好习惯。
4.学会使用测电笔、电能表等工具,测量家庭电路的相关参数。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4.实际操作:演示如何使用测电笔、电能表等工具,测量家庭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电能等参数。
(三)学生小组讨论
针对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Hale Waihona Puke 1.家庭电路中,为什么要在电源处安装保护装置?
2.如果发现家庭电路有短路现象,应该怎么办?
3.在使用家用电器时,如何做到安全、节能?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言,充分讨论,形成共识。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讨论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电路图教学设计
方法1 :提问引入
牛顿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是不是只有不受力的物体才能保持静止、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引导: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可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方法2 :现象引入
演示:静止在桌面上的物体、匀速行驶的电动汽车
或录像片段: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匀速步行的学生、静止在地面上的汽车
提出问题:上述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和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否受到外力?请你再举出几个静止和做匀速直线的物体,分析它们受到的力。
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1. 平衡状态
由上面学生举出的例子定义平衡状态。
指出这时作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
物体受力平衡时最简单的情况是受两个力作用。
过渡: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平衡?
2. 条件
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得出的条件。
介绍实验装置如图9-3-1所示,用细线系住木板上的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相同质量的钩码。
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下面问题。
木板是否静止?木板静止时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
把木板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木板还能静止吗?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木板还能静止吗?
任选其它两个孔重复上述实验。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自己得出结论。
可在引导下由多名同学互相补充使其完善。
方法2:学生探究性(学生分组实验,研究的条件)。
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同上。
教师明确实验目的:观察分析总结满足什么条件木板静止?
学生探究性实验
学生讨论、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根据力的合成的知识,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
3. 条件的应用
方法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条件的应用
请学生画出图9-3-2中物体受力的示意图,并分析物体是否受到平衡力,哪一对力是。
1) 静止悬挂的电灯。
2) 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
3) 匀速运动的拖车。
方法2: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由学生自己举例自己分析受力情况。
应用的条件解决问题,首先要判断被研究的物体是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只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才可以应用这个条件。
对于能够应用条件的物体,要分析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
如水平面上拖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竖直方向的,水平方向的二力也平衡。
在学生分析中要注意纠正学生认识上的简单化和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