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问题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政府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问题研究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几乎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新型的网络虚拟社会形态。我们进入了一个传媒聚光灯和大众麦克风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渠道,都可能成为意见表达的主体。网友言论活跃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重大事件,都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通过这种网络来表达观点、传播思想,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达到任何部门、机构都无法忽视的地步。

当今,信息传播与意见交互空前迅捷,网络舆论的表达诉求也日益多元。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在给民众的生产生活及政府行政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极有可能由于其不同于现实社会的意见表达和传播机制而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甚至危及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目前,地方政府对网络舆情管理仍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管理主体不到位,管理机制不完善、网络舆论监督法律法规不完善。比如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就是个典型的负面例子,基层干部在面对网络舆论显得无所适从,局面一度失控。地方政府如何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正确地引导网络舆情已迫在眉睫;如何加强

对网络舆论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对创建和谐社会和我市(县)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此处转换成当地宣传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的现状和发展态势

据权威数据据显示,截止至2011年年底,全球233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覆盖了互联网,全球网民突破了20亿大关;中国网民总数已达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可以看出,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已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深刻的影响。由于互联网在便捷性、及时性、隐蔽性、开放性、无边界性等方面无与伦比的优势,正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和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在表达民情、宣示民意、参与国家社会政治生活方面,更是表现出了“核武器”一般的威力。

当前,网络舆论因为互联的飞速发展而逐渐登上社会主流舆论舞台。网络舆情是网络民意的一种反映,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媒体等大众传播媒介日益发达,地方政府只有积极促进以网络舆情为代表的民意得到充分

表达,才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也促进地方政府形象的提升。

所谓网络舆情,即“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

点’、‘热点’问题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者言论的情况。但并不是所有的议论都能达到网络舆情的‘规格’,议论借助网络虚拟空间,发表意见的网民达到适当的比例,才能构成网络舆情。”

就地方政府而言,正面的网络舆情可以发挥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促进地方政府管理的效应;负面的网络舆情则会妨害地方政府管理,甚至危害这个地区的稳定发展以及人心所向。网络舆情危机,就是指这种负面的危害社会稳定的网络舆情。下图数据为“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2年一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

由上表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热点事件和社会问题已不再是通过传统媒体,而是通过网络被社会所广泛知晓,甚至是被迅速炒作、放大。这就是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和大众性特征,所带来的表情达意的便捷性、随意性和从众性所带来的后果和“副产品”。每一个网络舆情事件,既可以成为理性公民、热心群众监督政府、抨击时弊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武器,也可能成为别有用心者制造网络暴力、社会群体事件的乐园。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利益关系趋向多样化和复杂化,社会各种矛盾不断凸显,在这一特殊时期,地方政府不仅要学会“与媒体打交道”,更要学会直面庞大的网络受众,正确快速的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网络舆情,确保做到早知道、早发现、早处理,

争取掌握网络舆情的主动权,打赢“网络舆情战”。

二、科学分析网络舆情的特点和成因

要想打赢“网络舆情战”,首先我们就必须了解其特点,知道其成因,做到知根知底、知己知彼,争取主动权,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确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并达到“百战百胜”的目的。

(一)网络舆情的特点

网络舆情的存在依托于通讯技术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

发展,而互联网正是其能在全球“肆虐”的载体,在目前的技术条件和网络环境下,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评论、论坛、跟帖、BBS、博客、QQ群等等。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及时性、大众性和无边界性,使得网络舆情的表达十分快捷、而且信息来源多元、复杂,参与者众多,表达方式互动、直接、高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在整个社会形成铺天盖地的舆情“攻势”,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分析上文提到的众多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可以发现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主要有以下特点:

1、紧扣社会民生问题,以负面新闻为主

纵观目前各地发生的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可以发现,这些危机事件都与社会民生问题紧密相连。从医疗改革、户籍改革到高考,都是普通民众非常关心的问题。其次这些舆情危机事件以负面社会新闻为主,比如杭州“飙车案”、“躲猫猫”

事件、河南农民工“开胸验肺”和新疆“针刺”事件等等。这些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的负面新闻都考验着地方政府的网络公关能力。

2、网民普遍“同情弱势群体,否定强势群体”

“嫌富爱贫”的“弱者思维”在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同情弱势群体,否定强势群体”是很大一部分网民对于新闻事件的惯有态度。这种“弱者思维”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发展,也给地方政府的应对和处理带来了难度。

3、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实质还是网络传播活动,都带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必须充分了解网络传播活动的特点,才能出台科学的网络公关策略来应对网络舆情危机事件。

4、暗含不确定负面性因素由于政治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的差异,各地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发展都不会遵循固定的模式,发展过程中都会暗含着各种不确定的负面因素;它们都会给地方政府的应对带来难度,都需要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在实践发展过程中高度的关注和重视。

5、考验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危机公关能力

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就是一种危机公关能力的检验。面对当前网络媒体快递发展的现实,地方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