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阳明心学》有感
观后感王阳明心学
观后感王阳明心学篇一观后感王阳明心学最近我看了一些关于王阳明心学的东西,哎呀妈呀,这可真是让我感触颇多啊!说真的,一开始我觉得这玩意儿可能就是那种高深莫测、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哲学理论。
但深入了解之后,我发现它还挺有意思的。
王阳明说“知行合一”,这四个字听起来简单,可要真正做到,那可太难了!我就想啊,我平常是不是经常知道该怎么做,可就是懒得去行动呢?也许是我太懒了,也许是心里头还有些小纠结。
比如说学习吧,我知道要好好看书、多做练习题,可有时候就是管不住自己,想玩手机、打游戏。
这是不是就是知行不合一呢?我觉得可能是。
但又一想,难道是因为学习太枯燥了,所以我才没法知行合一?还有那个“致良知”,啥是良知?我一开始也懵圈。
后来琢磨着,可能就是我们内心深处善良、正直的那部分吧。
可这世界这么复杂,有时候保持良知好像还挺难的。
比如说看到有人插队,我可能心里知道这不对,但又怕说出来会惹麻烦,这是不是就没做到致良知呢?看了王阳明心学,我觉得自己好像明白了点啥,又好像还是迷糊着。
我知道它很重要,可能会改变我的想法和行为,可我又不确定自己能不能真的把它运用到生活里。
哎,这一路探索王阳明心学,真是让我又纠结又好奇!篇二观后感王阳明心学嘿,朋友们!今天我想跟你们唠唠我对王阳明心学的观后感。
你们说,王阳明的心学到底是个啥?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我满脑子问号,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迷宫,找不到出口。
“心即理”,这观点可真够大胆的!难道说我心里想的就是真理?那我想天天睡大觉,还能有理啦?哈哈,开个玩笑。
不过仔细想想,也许它的意思是让我们听从内心真正的声音,不要被外界的声音干扰。
可这也不容易啊,社会这么复杂,别人的看法有时候像紧箍咒一样,让我想坚持自己的想法都难。
再说说“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要时刻审视自己的行为,把不好的去掉,留下好的?但有时候善恶的界限好像也没那么清晰。
比如说,我考试的时候看到旁边同学作弊,我没举报,这算恶吗?我觉得可能也算,可当时我又害怕得罪同学,这内心的纠结啊,简直了!学习王阳明心学的这一路,我时而觉得自己好像懂了,时而又觉得完全迷糊。
关于阳明心学的感悟
关于阳明心学的感悟1. 哎呀,说起阳明心学,那可真是一个让人脑袋瓜子嗡嗡的话题啊!咱们老祖宗王阳明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那套心学理论可是让无数人拍案叫绝,也让不少人挠头苦恼。
2. 王阳明说"心即理",这话乍一听,我还以为他在说绕口令呢!后来我琢磨了半天,才恍然大悟。
原来啊,他是说咱们的心里头就有道理,不用到处去找。
这不就跟我妈说的"靠自己"有异曲同工之妙吗?3. 再说"知行合一",这四个字可是让我摸不着头脑。
我还想着,知道和做到不是两回事吗?结果王阳明老先生给我上了一课。
他说啊,知道和做到是一回事,你要是真知道了,就一定会去做。
这不就跟我爸说的"光说不练假把式"一个意思吗?4. 王阳明还说"致良知",这话听着怪吓人的。
我还以为是要去哪里请个"良知"回来呢!后来才明白,他是说咱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小天使,就是良知。
咱们得好好听这个小天使的话,做个好人。
这不就跟我奶奶说的"做人要有良心"一个道理吗?5. 阳明心学里还有个"四句教",听着跟说绕口令似的。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我一开始听得云里雾里,后来才明白,这不就是说咱们的心本来是纯洁的,但会有好坏的想法,要分辨好坏,然后做好事不做坏事吗?这不就跟我们老师说的"存好心,做好事"一个意思吗?6. 王阳明还说"万物一体",我听了直想笑。
我还以为他是想把世界上所有东西都捏成一个大面团呢!后来才明白,他是说咱们人和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相连的,要学会关心他人,爱护自然。
这不就跟现在说的"地球村"概念差不多吗?7. 阳明心学里还有个"事上磨练"的说法,听着像是要去工地搬砖似的。
王阳明心学智慧读后感
王阳明心学智慧读后感读完王阳明的心学智慧,就感觉像是脑袋被人开了个窍似的。
以前总觉得那些高深的哲学思想离自己老远了,可是王阳明这心学,就像个贴心的小棉袄,没那么高冷。
他说“致良知”,刚开始我还迷糊呢,良知不就是知道好坏嘛,这谁不知道呀。
可越琢磨越觉得,这里头的学问大了去了。
就像我们平常做事情,心里其实都有个声音在告诉我们对错,可往往就被各种乱七八糟的想法给盖住了。
比如说,路上看到有人需要帮忙,可能第一反应是想帮,可又会想“会不会麻烦呀”“别人会不会觉得我多管闲事”,这良知就被这些杂念给挤到角落里去了。
王阳明这“致良知”就像是在提醒我们,把那个被藏起来的良知找出来,大大方方地按照它的指示去做事。
还有那“知行合一”。
我以前老觉得知道和做到是两码事,知道容易,做到难啊。
可王阳明偏不这么看,他觉得知道了却做不到,那就是没真知道。
这就好比我知道减肥要少吃多动,可就是管不住嘴、迈不开腿。
按照他的说法,那就是我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减肥这件事的重要性,或者说我内心深处还是更倾向于享受当下的美食和安逸。
这“知行合一”就像是一个紧箍咒,时刻提醒着我,你要是真懂这个道理,那就麻溜地行动起来。
这心学智慧还让我对生活中的烦恼有了新的看法。
以前遇到烦心事,就会怨天尤人,觉得是别人或者环境的问题。
但是王阳明的心学告诉我,所有的问题其实都可以从自己的内心找答案。
就像我们看一个东西觉得丑,那可能不是这个东西本身丑,而是我们心里有个对美的固定看法,所以才觉得它丑。
要是能调整自己内心的这个标准,也许就不会觉得它丑了,这烦恼不就少了嘛。
总的来说,王阳明的心学智慧就像是一把万能钥匙,能打开很多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锁。
它让我知道,原来我们的内心有着这么强大的力量,只要我们能好好挖掘和运用,生活可能就会变得不一样。
这心学啊,就像是一个智者在耳边悄悄告诉你一些人生的小秘密,让你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能更清楚地看清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2000字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2000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王阳明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对于中国哲学的影响至今仍然深远。
他的心学理论被认为是其最为重要的贡献之一。
在《王阳明集》中收录了他的许多著作,其中包括《传习录》、《理学心学》等,这些著作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王阳明的心学著作,我不禁被他深邃的思想所折服。
在他的心学理论中,他认为人的心性本善,只要人们觉悟自己的本性,就能实现心性与理性的合一,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王阳明强调内在的直观和直觉,认为人们应该依靠内心的感知和直觉来认识世界和自己,而不是单纯地凭借外在的知识和经验。
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理论,对于我而言是一种很大的启发。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被各种世俗的诱惑和压力所困扰,很难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平静。
通过阅读王阳明的心学著作,我逐渐意识到,真正的智慧和力量来自于内心的清净和平和。
只有当我们抛弃杂念,专注于内心的感知和直觉时,才能真正实现心性与理性的合一,从而达到内心的安宁和冷静。
王阳明的心学理论也对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读完他的著作之后,我开始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和培养,通过心静体悟的方式,让自己更加了解自己的本性和内心的需求。
我也学会了倾听内心的声音,不再被外在的事物左右,而是更加关注内在的体验和感受。
这种转变让我更加淡定和自信,也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阅读王阳明的心学著作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让我更加珍惜内心的平和与清净。
通过学习他关于心性与理性的理论,我渐渐认识到,真正的智慧来自于内心的觉悟和直觉,人们应该依靠内心的感知和理性来认识世界和自己。
只有当我们达到心性与理性的合一,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实现和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我将继续努力修炼内心,让自己的内心更加纯净和明亮,也让自己更加坚定地走在心学的道路上。
愿我们都能在心灵的世界里找到真正的自由与平和。
阳明心学讲座观后感
阳明心学讲座观后感《阳明心学讲座观后感》一嘿,朋友们!我刚听完一场阳明心学的讲座,感觉心里头像是被点亮了一盏明灯!一开始听的时候,我还有点迷糊,心想着这能讲出啥新鲜玩意儿来。
可听着听着,我就被深深吸引住啦!王阳明先生说的“致良知”,真的让我好好琢磨了一番。
这不就是让咱们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做个有良心、有道德的人嘛!想想平时,我们常常因为各种诱惑迷失了自己,做了些违背本心的事儿。
听完讲座我就想,以后可不能这样啦,得时刻问问自己的良知。
还有那个“知行合一”,也太有道理啦!知道了不去做,那等于不知道。
就像我一直说要减肥,可光嘴巴上说,不行动,那能瘦下来才怪呢!这让我明白了,有想法就得赶紧付诸行动,别光在脑子里打转。
讲座里提到的好多例子,都特别贴近生活。
感觉阳明心学不是那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大道理,而是能实实在在指导我们过日子的智慧。
我觉得啊,这阳明心学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心里那些纠结和困惑的锁。
以后我可得多学学,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明白、更有劲儿!《阳明心学讲座观后感》二亲爱的小伙伴们,我来跟你们聊聊我听完阳明心学讲座的感受哈!哇塞,这场讲座简直太棒啦!刚开始,我也就是抱着听听看的心态,没想到越听越入迷。
王阳明的心学,让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
以前总觉得自己这不行那不行,听完讲座才发现,原来是自己没真正去挖掘内心的力量。
“人人皆可为圣贤”这句话,真的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我就在想,原来我也有变得超级厉害的潜力呀!还有哦,关于“心即理”的说法,也让我恍然大悟。
我们总在外面找道理、找方法,却忽略了自己的内心才是根源。
就好像迷路的时候,一直在别人那里问路,却忘了自己心里其实有张地图。
讲座中讲的那些故事和案例,特别生动有趣。
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那些深奥的道理。
比如说,要在实践中去体会和验证所学的知识,不能光纸上谈兵。
这就像是学骑自行车,光看说明书可不行,得上车去骑,摔几次才能真正学会。
听完这场讲座,我感觉自己像是充满了电,准备好好运用阳明心学的智慧,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阳明心学读后感励志勤学改过泽善
阳明心学读后感励志勤学改过泽善示例文章篇一:《<阳明心学>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本超级厉害的书,叫《阳明心学》。
哎呀呀,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收获满满!一开始,我其实不太懂什么是心学,心里还犯嘀咕:这能有啥好玩的?可是当我真正读进去,才发现这里面藏着好多宝贝!王阳明先生说,要励志!这就好比我们在跑步比赛的时候,得先给自己定个目标,比如我要跑第一名!没有这个志向,那不就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嘛?我就问自己,我的志向是什么呢?是当科学家,去探索宇宙的奥秘?还是当画家,画出美丽的世界?想到这些,我心里就激动得不行,仿佛看到了未来那个闪闪发光的自己!再说勤学,这可太重要啦!就像盖房子,没有一砖一瓦的积累,怎么能建成高楼大厦呢?我身边的小伙伴们,有的一学习就叫苦连天,可我觉得,学习就像一场有趣的冒险,每解开一道难题,就像找到了宝藏一样开心!“我难道不比他们更厉害吗?”还有改过,谁还没个犯错的时候呀?但是能认识到错误并且改正,那才是真正的勇敢!有一次,我因为粗心做错了一道数学题,本来还想蒙混过关,可后来想想,这样怎么能进步呢?于是我认认真真地改了过来,还告诉自己下次可不能再犯啦!这难道不是成长吗?最后是泽善,要多做好事,帮助别人。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班的一次活动,去养老院看望爷爷奶奶们。
我们给他们唱歌、跳舞,陪他们聊天,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这不就是在泽善嘛!读了《阳明心学》,我感觉自己就像找到了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好多好多的门。
我跟小伙伴们分享我的感受,他们有的眼睛发亮,说也要去读一读;有的却不以为然,觉得这有啥呀!我就着急地说:“你们怎么就不明白呢?这可真是好东西!”爸爸妈妈也很支持我,爸爸说:“孩子,能从书中学到这些道理,很棒!”妈妈笑着说:“好好努力,按照这个做,你会更优秀的!”我想说,《阳明心学》真的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路。
我要励志,要有大大的梦想;我要勤学,不断充实自己;我要改过,让自己变得更好;我更要泽善,给别人带来温暖和快乐。
王阳明心学孝心 读书读后感
王阳明心学孝心读书读后感读完王阳明心学,特别是其中关于孝心和读书的部分,心里头那叫一个感慨万千。
王阳明老先生,那可是明代的大儒,思想深邃得跟大海似的,咱普通人只能算是海边拾贝壳的小娃娃。
但即便如此,我还是从他那些闪着智慧光芒的话语里,找到了不少能跟咱老百姓生活对上号的宝贝。
先说孝心吧,这可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打小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就一遍遍念叨,耳朵都快磨出茧子了。
但王阳明先生讲孝心,那可真是一针见血,直戳人心窝子。
他说孝心不是光挂在嘴皮子上的漂亮话,得是真心的付出,是从心底里对长辈的尊敬和爱戴。
想想也是,咱们平时对父母长辈,是不是真做到了关心他们的冷暖,在意他们的感受?还是说,只是逢年过节走走过场,送点礼物,说几句好听的话?王阳明告诉我们,孝心得体现在日常行动上,比如多陪陪老人聊聊天,听听他们的唠叨,帮他们干点家务活,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其实都是孝心的体现。
再来说说读书吧,这可是咱们普通人提升自我,开阔眼界的最好途径。
王阳明老先生可是个爱读书的主儿,他一生都在追求学问,不断探索真理。
他说读书得用心,不能光用眼睛看,得用脑子想,用心去感受。
这话真是太对了,咱们平时读书,是不是经常一目十行,看完就忘?或者只是图个热闹,看故事似的,看完了也不知道讲了个啥。
王阳明告诉我们,读书得深入思考,得把书中的道理跟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真正学到东西。
说到这里,我就想起自己小时候读书的经历。
那时候家里穷,没条件买很多书,但我就是喜欢看书,一有机会就蹭到村里的图书馆去,一看就是一整天。
那时候看书,可真是用心,每个字都嚼碎了咽下去,生怕错过什么。
后来长大了,条件好了,书也多了,但反而没那么用心了。
现在想想,真是惭愧啊。
王阳明心学里的这些道理,看似简单,实则深奥。
它告诉我们,做人得讲孝心,得用心读书。
这两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但咱们还是得努力去做,毕竟,这是咱们做人的根本,也是咱们生活的意义所在。
想想现在的社会,物质条件好了,但人心却越来越浮躁了。
王阳明心学感悟及体会
王阳明心学感悟及体会王阳明的心学,就像一盏明灯,在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照亮了无数人内心的道路。
咱就说这心学里的“致良知”吧。
良知是什么呢?良知就好比是我们内心的一个小指南针,不管外界怎么变,这个小指南针总是指向正确的方向。
比如说,你走在路上,看到一个老人不小心摔倒了。
那一瞬间,你心里肯定有个声音说:“得去扶一把啊。
”这个声音就是良知在说话。
这良知可不是别人告诉你的,也不是书本上学来的,就是从我们内心深处自然而然冒出来的。
你要是听了这个声音,去扶了老人,那就是顺着良知做事。
要是你犹豫了,担心被讹诈啥的,这就是良知被一些杂念给遮盖住了。
这就像太阳有时候被乌云遮住,虽然看不见太阳了,但太阳可一直在那呢。
良知也是一样,它一直就在我们心里,就看我们能不能把那些遮盖它的东西给去掉。
再说说“知行合一”。
这可不是简单的知道了就去做。
你看啊,好多人都知道锻炼身体好,可就是赖在床上不起来。
这就是没有做到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更像是一个紧密咬合的齿轮。
知和行是分不开的。
就像你看到一盘美食,你知道它很美味,你同时也有想吃的冲动,这个想吃的冲动就是行。
如果光知道美味,却没有想吃的冲动,那就有点奇怪了。
这也让我想起我自己学画画的时候。
我看那些画家画画,觉得好简单啊,不就是几笔的事儿嘛。
我觉得我知道怎么画了,可是当我拿起笔的时候,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这就是知和行脱节了。
王阳明的心学就告诉我们,知和行得像一个整体,不能分开。
王阳明的心学还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咱们在生活里啊,总是忙着去看别人,看别人怎么成功的,看别人怎么生活的。
有时候都忘了看看自己的内心。
心学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能够好好地照照自己。
比如说,你很生气的时候,你要是按照心学的方法,就会停下来想一想,我为什么生气呢?是因为别人真的做错了,还是因为我自己的心胸不够开阔呢?这就像是给我们的情绪做了一次深度扫描。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
观后感王阳明心学
观后感王阳明心学篇一观后感王阳明心学最近看了一些关于王阳明心学的东西,哎呀妈呀,真是让我感慨万千!王阳明的心学,那可不是一般的厉害。
也许有人觉得这就是一堆深奥的理论,没啥实际用处,可我觉得吧,它真的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大改变。
就说“知行合一”这个观点,啥叫知行合一?我一开始也懵圈,后来琢磨着,可能就是知道了就得去做,别光在那瞎想。
比如说,我知道每天早起锻炼对身体好,可要是光想不做,那有啥用?这就叫知道了却没“行”,不合一呀!我觉得我们很多时候就是想得多做得少。
心里想着要好好学习,要努力工作,可一到实际行动,就开始偷懒,开始找借口。
王阳明的心学说,不行那可不行,得把想法和行动统一起来。
再说说“致良知”。
啥是良知?也许就是我们内心深处那个善良、正直的声音。
有时候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可能会犹豫,会被外界的东西干扰,但是只要听听内心良知的声音,说不定就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不过,我也在想,这良知的标准到底是啥?每个人心中的良知是不是一样的?这可能也是个复杂的问题。
反正啊,看了王阳明心学,我觉得自己好像明白了点啥,又好像还有很多不明白的。
但不管咋说,它让我开始思考自己的行为和想法,这一路琢磨下来,还挺好!篇二观后感王阳明心学嘿,朋友们!今天我想来聊聊我对王阳明心学的观后感,这可真是让我脑洞大开啊!王阳明心学,听起来就很高大上,对吧?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这能有啥用?能让我考试多考几分?能让我找到好工作?但深入了解之后,我发现自己之前的想法太肤浅啦!比如说“心即理”这个观点,难道不是很神奇吗?我们的心就是天理所在,哇塞,这意味着我们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是超级重要的呀!想象一下,我们在生活中总是被别人的看法左右,总是想着迎合别人,却忽略了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
王阳明告诉我们,别这样!听听自己心里咋想的。
可是,这也有个问题啊。
要是我心里想的是错的咋办?难道就不管不顾地去做?也许有时候我们的内心会被欲望或者偏见蒙蔽,这时候又该咋办?还有那个“格物致知”,说是要通过对事物的研究来获得知识和真理。
阳明心学感悟及心得体会(2篇)
第1篇阳明心学,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王阳明创立的一种心学思想体系。
它强调“知行合一”,主张通过内省、实践来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在当代社会,阳明心学依然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以下是我对阳明心学的感悟及心得体会。
一、感悟1. 知行合一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是“知行合一”。
王阳明认为,知识和行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一个人只有将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反之,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这一思想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2. 内省阳明心学强调内省的重要性。
王阳明认为,人应该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修身养性。
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诱惑和压力,很容易迷失自我。
通过内省,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从而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3. 诚意正心阳明心学强调诚意正心。
王阳明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要从诚意正心开始。
只有真诚地对待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只有正心,才能做到公正无私。
在现代社会,诚信、公正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石。
我们要以诚意正心为准则,做到言行一致,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4. 教育理念阳明心学对教育有着深刻的见解。
王阳明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在修身养性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我们要借鉴阳明心学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二、心得体会1. 在实践中成长通过学习阳明心学,我深刻认识到,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实践。
我们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不断实践,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2. 坚持内省,不断完善自我阳明心学强调内省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坚持内省,找出自己的不足,努力改进,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王阳明心学心得
王阳明心学心得1. 王阳明心学告诉我们要关注内心,这就好比你有一把能打开内心宝藏的钥匙,你不去找它,怎么能发现宝藏呢?就像我之前总是忙忙碌碌,却忘记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直到我开始静下心来,才明白内心的力量有多强大。
2. 心即理呀,这不就是说我们的内心才是真理的源头嘛!想想看,你是不是有时候会违背自己的内心去做事,然后就感觉很别扭呢?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还好后来我明白了要跟着心走。
3. 致良知,多重要啊!这不就是让我们保持那份善良和真诚嘛。
就好像在黑暗中找到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前行。
有一次我面对一个选择,良知告诉我要做正确的事,我庆幸自己听从了它。
4. 格物致知,不就是要我们通过对事物的研究来获得知识嘛。
这就好像是探索一个神秘的世界,每一个发现都让人惊喜不已!我曾经为了搞懂一个问题,不断地去探究,最后真的收获满满。
5. 知行合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这不就是要我们知道了就要去行动嘛。
好比你知道锻炼对身体好,可你不去做,有啥用呢?我之前就老是光想不做,现在我努力去实践。
6. 王阳明心学让我们学会在困境中保持坚定,这不就是给我们内心穿上了铠甲嘛!有次我遇到很大的困难,差点就放弃了,还好想起了心学的教诲,咬咬牙坚持下来了。
7. 要时刻省察自己的内心啊,这就像给自己的内心做个大扫除。
你想想,如果心里堆满了垃圾,能舒服吗?我会经常反思自己,让内心保持干净。
8. 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多直白呀!我们要多做好事,去掉坏的念头。
就好像在花园里除掉杂草,让花朵茁壮成长。
我看到别人做坏事就会想,这可不符合心学呀。
9. 王阳明心学让我们明白心态决定一切,这就像给我们的生活加上了魔法滤镜。
有一回我心情不好,看啥都不顺眼,后来调整心态,一切都不一样了。
10. 我们要真正领悟王阳明心学的精髓,才能让它为我们所用啊!就像拥有一件绝世珍宝,得会用才行。
我现在就在努力让心学融入我的生活,让我变得更好。
我觉得王阳明心学真的是博大精深,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能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找到内心的力量,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心得四篇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心得四篇”然后高僧缓缓地低下了头,在他看来,自己的这个回答并不符合出家人的身份。
王阳明看着眼前这个惭愧的人说道:“想念自己的母亲,没有什么好羞愧的,这是人的本性啊!”听到这句话的高僧并没有回应,却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第二天,他收拾行装,舍弃高僧的身份,还俗回家去探望自己的母亲。
我想当时寺内任何一个和尚都对不会想到,竟然有人把自己寺内的高僧劝回了家这件事完美的说明了人欲不会也不应被我们克制或是泯灭,之所以王阳明先生提出:“理和欲为并存,即天理就是人欲”的观点,就是因为他明白也希望人类应通过致良知去了解人欲和研究事物的善恶,若为善则为之;若为恶则去之,做到知行合一。
第二:在“知行”上,王阳明先生始终坚持: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
可能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想法和理解,我认为知而不行,则为空知;行而不知,则不知所以然,简单说也就是两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
也不能单独片面强调“实践出真知“,因为两者并行,我去实践,只是去验证这个真理,就像最后书中所言,其实最终目的就是磨练我们的心。
另外知行合一也是和“理欲”、“至良知”等观点所对应,用良知做事、判断善恶,用心灵态度决定正确的行为方式,做到言行一致。
也希望自己今后能够将此学以致用,更好的投入生活和工作中。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心得2趁暑假假期,读了一本朋友介绍的《知行合一王阳明》。
这本书的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史学硕士度阴山,由于他欣赏的唯心主义使他认识了王阳明,在后来的学习道路上,经过十年呕心沥血,终得厚积薄发之作。
此书主要解读了知行合一这一哲学理念以及其创始人王阳明的通俗全传,也可以说是一部从知行合一的角度来呈现王阳明传奇人生的传记。
这就不得不说到王阳明。
王阳明,浙江宁波人。
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
心学创始人,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其阳明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它从道德修养的角度批判了格物致知的内在矛盾,并主张心即理,提出知行合一的口号。
王阳明心得的读后感600字
王阳明心得的读后感600字篇一:《阳明心学启悟:知行良知路,砥砺修身行》——读王阳明心得有感(一)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
他的一生波澜壮阔,充满传奇色彩。
生于官宦世家的他,自幼聪慧好学,心怀大志,对世间万物皆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早年,他遵循传统儒家的求学之路,熟读经史子集,力求科举入仕,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抱负。
然而,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
因得罪刘瑾,被贬谪至贵州龙场。
这一时期,却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点。
在龙场那恶劣的环境中,他历经了身心的重重磨难,却也在困境中不断思索与自省,终于悟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伟大的心学理念,史称“龙场悟道”。
此后,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了南赣、宁王之乱等诸多叛乱,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与领导力。
在学术上,他广收门徒,传播心学思想,其影响力遍及大江南北,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阳明先生的这一语录,深刻地揭示了知与行的紧密关联,也成为我阅读其心得后反复思索的核心要点。
以往,我常常在求知的道路上陷入误区,以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便等同于拥有了应对世界的能力。
于是,我在书海中奋力遨游,汲取着各类信息,却发现当真正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那些看似坚实的知识架构竟显得如此脆弱。
正如王阳明所说,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例如,我深知健康的重要性,明白规律作息与合理饮食的益处,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却依旧难以摆脱熬夜与暴饮暴食的恶习。
这便是典型的知行脱节,而先生的理念如同一记警钟,在我耳畔长鸣。
王阳明先生的“致良知”理念,更是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内心深处的道德指引。
“良知即是独知时,此知之外更无知。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时常在纷繁复杂的诱惑中迷失自我,内心的良知被功名利禄所遮蔽。
而先生告诉我们,良知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道德本能,它如同指南针,始终指向真善美的方向。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会面临诸多抉择,有时,自私与狭隘的念头会悄然滋生。
致良知《王阳明心学》读后感
致良知《王阳明心学》读后感篇一致良知《王阳明心学》读后感最近读了《王阳明心学》这本书,哎呀妈呀,感触那叫一个深!王阳明的心学,说起来真的是让人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啥叫致良知?也许就是听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儿。
我觉得吧,这在现实生活中可太难做到了!就拿我自己来说,有时候明明心里觉得一件事不该做,可架不住周围人的压力和诱惑,最后还是做了违心的选择。
比如有次考试,同学想让我给他传答案,我心里知道这不对,可又怕拒绝了他会被孤立。
现在想想,这不就是没有致良知嘛!王阳明说要在事上练,我就在想,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不能光在脑子里想,得真正去行动,去实践。
可能一开始会犯错,会犹豫,会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但这又有啥关系呢?也许只有经历了这些,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良知。
你们说,在这个充满诱惑和压力的社会里,要做到致良知,是不是像在沙漠里找绿洲一样难?我觉得真有可能!但再难也得去试试啊,不然人生还有啥意思?不过话说回来,啥是真正的良知呢?这可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每个人心里的标准可能都不一样。
这可太让人纠结了,难道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吗?总之,读了这本书,我是又困惑又兴奋,困惑的是到底该怎么去致良知,兴奋的是好像找到了人生的一个新方向。
这一路探索良知的路,会好走吗?我不知道,但我想试试!篇二致良知《王阳明心学》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要跟你们唠唠我读《王阳明心学》的那些事儿。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这能有啥特别的?结果,越读越觉得,哇塞,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王阳明讲的致良知,到底是个啥玩意儿?我琢磨了好久,可能就是让我们做个对得起自己良心的人吧。
比如说,看到老人摔倒了,咱心里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要去扶,这就是良知。
可有时候又会担心被讹诈,这时候咋办?是听从良知去扶,还是被恐惧拦住?这真让人头疼啊!我就想起有一次,我在路上看到一个卖水果的小贩缺斤少两,我当时心里那个气呀,真想上去揭穿他。
《王阳明心学小论》读后感
《王阳明心学小论》读后感
《王阳明心学小论》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籍。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
王阳明先生对于心学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
通过对书中内容的反复思考和体味,我对心学这一哲学体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我被王阳明先生对于心学的深刻解读所震撼。
他认为人的本性本善,只
是在生活中被外界环境所扭曲。
只有通过不断修心修身,才能找回自己内心的本真。
这种观点让我深受启发,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举止,是否符合内心的本真。
其次,书中提到了“知行合一”的理念。
王阳明先生认为,只有将知识与实践相
结合,才能真正领悟道理,才能真正做到心与行的统一。
这让我意识到,只有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品德。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开始更加注重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不停地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格物致知”的理念。
王阳明先生认为,通过观察外部事物,可以领悟内心的真实。
只有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
这让我开始更加重视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和体验,通过观察外界事物,来反思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王阳明心学小论》,我对心学这一哲学体系有了更深入
的理解和认识。
王阳明先生的思想启发了我对自己内心的思考和反思,让我更加注重修心修身,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品德。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做一个更好的人。
愿我们都能从心学中受益,找到自己内心的真实,实现心与行的统一。
王阳明心学孝心 读书读后感
王阳明心学孝心读书读后感篇一王阳明心学孝心读书读后感最近读了关于王阳明心学中有关孝心的内容,哎呀,真的是让我感触颇深啊!说实在的,以前我对孝心这玩意儿,可能也就是觉得要听爸妈的话,给他们买点东西啥的。
但读了王阳明的心学,我觉得也许没那么简单。
王阳明说,孝心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我以前做的那些,到底是真心的,还是为了让别人觉得我孝顺?可能有时候,我觉得给爸妈买个礼物,自己就是孝顺了,可也许在内心深处,我并没有真正去理解他们的需求,这能算孝吗?我想起有一次,我妈唠叨我不好好收拾房间,我当时就烦了,顶了几句嘴。
现在想想,这哪是有孝心的表现啊!王阳明说要致良知,那我的良知当时去哪了?也许就在我不耐烦的那一刻,良知就被我丢一边去了。
还有啊,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忙这忙那,没时间陪爸妈,这能成为借口吗?我觉得不能。
就像王阳明说的,真正的孝心是时刻存在心里的,不是等有时间了才去表现。
不过,话说回来,要做到时刻都有那份孝心,也不容易啊!我可能今天明白了,明天又忘了。
但我觉得,只要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总是会越来越好的。
你们说呢?是不是也和我有一样的困惑和思考?篇二王阳明心学孝心读书读后感读了王阳明心学中关于孝心的部分,我这心里啊,就像被扔了块大石头,激起了好多好多的浪花。
咱先说说王阳明讲的那个“知行合一”。
以前我觉得,知道孝顺父母就得行动,这多简单啊!可现在想想,哪有那么容易?我知道要多陪父母聊天,可我总是抱着手机,这能叫知行合一吗?也许我心里想着孝顺,可行动上却完全走了样。
还有啊,王阳明说孝心是本就存在于我们内心的。
我就想,那为啥有时候我对父母还那么不耐烦呢?难道我的心“坏掉”了?后来我琢磨着,可能是外界的诱惑太多,让我迷失了本心。
比如说,朋友叫我出去玩,我就把陪父母的事儿抛到脑后了。
这多不应该啊!我想起上次我爸生病,我一开始还挺着急的,可照顾了几天就开始抱怨累。
这算哪门子的孝心?王阳明要是知道了,估计得指着我的鼻子骂我。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1000字五篇范文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1000字五篇范文王阳明心学读后感1000字五篇范文的详细读后感参考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这里给分享给同学们学习。
这个月要读的是有关王阳明一生的《知行合一》,起初拿到这本书时,我还在担心这样的任务传记我会读的非常乏味,到时这本书用非常浅显、有趣的语言,不但讲述了王阳明精彩的一生,也在这过程中把王阳明的心学作了清楚的介绍。
书中讲述了王阳明的辉煌传奇。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王阳明心学读后感1000字1这本书在17-18年都算比较火热,原因是这些年____在多次讲话中先后10多次提到王阳明思想,也推荐了这本度阴山所写的《知行合一王阳明》,肯定了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加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
当然我们所熟知的很多企业家也都是阳明心学的追随着和实践者。
这本书还是比较好阅读的,完整的介绍了王阳明心学渊源,讲述了成长故事和心路历程,衍伸了部分明朝历史背景,最后利用外篇比较系统性的介绍了心学的理论部分,是一本好读、好学、好用的书。
王阳明讲的是心学,心学是儒学和禅宗的结合。
王阳明的“心学”也称“阳明学”影响了整个亚洲,其主要思想是“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存天理去人欲”“事上练”“致良知”,而这些就是强大人内心的终极武器。
总结书中强大内心的方法是跟从自己的内心,我是自己的上帝;要俯首于自己的内心;去私情、去私欲,永远追求光明、追求幸福;在事上磨练,不要操心人生,而要操心良知;不要与外界外物对立,人的天赋有别,你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能量去获取他们,所以最好的办法,最佳的结果是不要去操控指挥财富、名声、地位,是要尽己之力。
每个人生来就是想要追求幸福,虽然王阳明说人生来就是潜在圣人,然而受环境影响、受很多客观、主观因素,我们的内心都会被蒙蔽,我们的良知会有偏差。
致良知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向内求索,另一个是向外求索。
向内求索叫“内省”,就是做减法,减少欲望,减少各种桎梏对内心的束缚,拂去各种灰尘对良心的蒙蔽,回归“本真”。
读王阳明心学有感(通用5篇)
读王阳明心学有感(通用5篇)读王阳明心学有感(通用5篇)读王阳明心学有感 1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
由其开创的阳明心学无论是在在哲学还是道德伦理体系的历史进程之中都占有不可忽略的地位。
朱熹理学之后三百余年,真正能与其学说相抗衡者,也正是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可以看做是一种建立在陆九渊心学的基础上,同时批判朱子理学,具有他们那个时代内容和精神的新型的一种道德哲学体系。
这种新型的道德哲学将良知之心上升到哲学本体的高度,简化道德理性与道德感情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以"心即理"为前提,以"致良知"为目标,通过"知行合一"动机论来解决传统儒家道德理性与道德实践互相脱节的问题,其学说的现实意旨在于实现"破心中贼"的道德净化目的与政治教化目标。
那么,在阳明的心学之中我们就必须把握三个重要的概念,即:心即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王阳明主张"心即理",这里的心指的并不是物质性的心,而是一种精神上的"灵明",具体表现为人的认知能力、道德精神和道德本性。
也就是说阳明心学中的"心"至少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是感觉与认知之心;第二是人与物都共同具有的一种怜悯之情;第三是人本然具有的道德良知,是一种判断是非的道德理性。
这里引用一段话来更简单的了解王阳明的心外无物。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於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这里王阳明所说的心既是一种我们感知外物的能力,也是我们与万物共有的怜悯之情,当我们去感知这朵花的时候这朵花才对我们而言具有了意义,由此也可见王阳明强调了人对于外物对于社会的一种价值,与西方著名的哲学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有异曲同工之妙。
周月亮著《王阳明心学》读后感
周月亮著《王阳明心学》读后感篇一周月亮著《王阳明心学》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周月亮写的这本《王阳明心学》,我这小心脏可是被震撼得不要不要的!说实在的,一开始我还寻思这书能有啥特别的,不就是讲个古人的思想嘛。
但真读进去了,我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王阳明的心学,那可真是博大精深啊!就说那个“知行合一”吧,也许有人觉得这四个字简单得很,不就是知道了就去做嘛。
但仔细想想,真能做到的有几个?我就经常是心里想得挺好,可到行动的时候就怂了。
比如说我想每天早起跑步锻炼身体,心里想得可美了,觉得自己能变得超级健康有活力。
结果呢?早上闹钟响了无数次,我还是赖在床上不肯起来。
这时候我再想想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哎呀,我这不是典型的只知不行嘛!还有啊,书中说的要在事上磨练。
我就琢磨,我们平时遇到的那些烦心事,可能就是磨练自己的好机会。
像我上次考试没考好,心里那叫一个郁闷,觉得自己咋这么笨呢。
但现在想想,这也许就是让我磨练心态,找找学习方法问题的契机啊。
我觉得吧,王阳明的心学可能不适合那种急于求成的人。
它不是能让你一下子就变得超级厉害,飞黄腾达的魔法。
但它就像一盏明灯,在你迷茫、困惑的时候,给你指个方向。
不过,我也在想,心学这东西是不是太理想化了?在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是诱惑和干扰,真能一直坚守自己的内心吗?可能有时候,我们还是会被外界的声音所左右吧。
但不管怎么说,这本书让我对自己、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
这一路读下来,真好!篇二周月亮著《王阳明心学》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要跟你们唠唠我读周月亮写的《王阳明心学》的感受。
说实话,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这能有意思吗?结果,读着读着,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王阳明的心学,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我心里那些一直纠结的锁。
比如说“致良知”这个观点,我一开始不太明白,啥叫良知?难道每个人心里都有个标准?后来我琢磨着,可能就是我们内心深处那个最善良、最正直的声音。
我想起有一次,我在路上看到一个老人摔倒了,周围的人都在犹豫要不要去扶。
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观后感
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观后感最近看了关于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东西,那感觉就像是在思维的迷宫里发现了一条超级酷的秘密通道。
以前我总觉得,知道和做到那是两码事,就像我知道每天早起运动对身体好,可那温暖的被窝就像有魔力一样,死死拽着我。
但是王阳明的心学就像一个智慧的老大哥拍拍我的肩膀说:“你这可不行,知行得合一啊!”在我理解里,王阳明说的“知”不是那种简单的知道,不是说我知道有这么个事儿就完事儿了。
它更像是一种深刻的领悟,一种从心底里认可的信念。
比如说,孝顺父母这件事,不是光嘴上说“我知道要孝顺”,而是打心底里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并且真心想要回报这种爱,这才是真正的“知”。
那“行”呢,就是要把这种领悟到的东西实实在在地做出来。
就像你知道孝顺父母,那就体现在日常的小事上,陪他们唠唠嗑,帮他们干点活儿。
不能光心里想着要孝顺,身体却在那玩手机啥也不干。
这知行合一啊,就像是齿轮紧密咬合,一个动,另一个也必须跟着动。
王阳明自己就是个超级厉害的知行合一的典范。
他在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无论是朝廷上的纷争,还是平叛的艰难险阻,他都能凭借着自己心中的“良知”去行动。
他不是空有满腹的理论,而是把自己的想法迅速转化为行动。
我想,要是我能像他一样,那我的生活肯定会变得超级酷。
比如说,我想要学习一门新技能,按照知行合一的理念,我就不能只是在那空想自己学会了以后有多牛,而是要立马开始找资料、学习基础知识,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还有一点很有趣的是,王阳明的心学让我觉得自己内心的力量超级强大。
以前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总是先看外面有什么办法,找别人帮忙啥的。
但是现在我知道,我内心的良知就像是一个小宝藏,里面有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只要我能遵循它的指引,我就能在困难面前找到出路。
就像考试没考好,按照以前我可能就垂头丧气,觉得自己倒霉或者没好好复习。
但现在我会静下心来,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看看是学习方法不对,还是自己不够努力,然后根据这个去做出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王阳明心学》有感
求圣于心,求圣于行
——读《王阳明心学》有感
(海蓄公司杨彦青)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
由其开创的阳明心学无论是在在哲学还是道德伦理体系的历史进程之中都占有不可忽略的地位。
朱熹理学之后三百余年,真正能与其学说相抗衡者,也正是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可以看做是一种建立在陆九渊心学的基础上,同时批判朱子理学,具有他们那个时代内容和精神的新型的一种道德哲学体系。
这种新型的道德哲学将良知之心上升到哲学本体的高度,简化道德理性与道德感情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以'心即理'为前提,以'致良知'为目标,通过'知行合一'动机论来解决传统儒家道德理性与道德实践互相脱节的问题,其学说的现实意旨在于实现'破心中贼'的道德净化目的与政治教化目标。
那么,在阳明的心学之中我们就必须把握三个重要的概念,即:心即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王阳明主张'心即理',这里的心指的并不是物质性的心,而是一种精神上的'灵明',具体表现为人的认知能力、道德精神和道德本性。
也就是说阳明心学中的'心'至少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是感觉与认知之心;第二是人与物都共同具有的一种怜悯之情;第三是人本然具有的道德良知,是一种判断是非的道德理性。
这里引用一段话来更简单的了解王阳明的心外无物。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於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 这里王阳明所说的心既是一种我们感知外物的能力,也是我们与万物共有的怜悯之情,当我们去感知这朵花的时候这朵花才对我们而言具有了意义,由此也可见王阳明强调了人对于外物对于社会的一种价值,与西方著名的哲学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有异曲同工之妙。
良知是指不依赖于环境、教育而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也是至善本体在是非知觉上的当即呈现,也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具有价值上的普遍性和绝对性,联系上面所提到的心即理中'心'的三个方面的含义,这里的良知也可以看成是第三层关于道德理性的体现。
致良知即指使良知致极致,也指依良知而行,这就与知行合一联系起来了。
良知为知,致则有力行之义,致良知这一理论形式把心与理、知与行、道德修养与社会实践融合为一,是王阳明一生思想的总结。
'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目标,本心是可以无善恶之分并且可以分辨善恶的,但具体的人会因为欲念而使本心染恶,那么久需要我们就要通过知行合一的方法去达到,去尽可能的还原我们的良知之心。
引王阳明的两句话来认识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方法论: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
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皆得其理矣。
''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
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
'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基于心即理的本体论的,良知之心就是我们要追求和还原的本心,那么我们就只能向内去求得我们的良知之心,这种向内求良知的目的只能通过与向外的行来达到,知行合一是达到致良知的方法。
在这里,王阳明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的观点是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的,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对于伦理道德是只知而'终身不行',只不过是讲之以口耳,并不身体力行。
而道德信条如果不能身体力行,则毫无意义。
所以,阳明以'知行合一'的命题,强调了道德信条的实践性品格。
王阳明主张在道
德实践之中,我们要且知且行,知行合一,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思想的阶段。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用这四句话归纳总结王阳明的心学:'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心即使理,我们无需求理与外,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人的本心无善恶之分,但受欲念的纷扰染恶,所以我们要通过知行合一的方式去还原我们的良知之心。
王阳明的心学在当代的知识体系中看来,存在着许多的局限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中,这是属于唯心主义的阵营的思想,但需要指出的是,王阳明的心学更多的是偏向伦理上的道德哲学,而不是关于心物二元主体的讨论。
那么,作为一种道德价值体系,王阳明的思想对于当代思想和实践还是会有一些启发的。
譬如知行合一,把我们所了解的道德理性和判断,运用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去才能真的使这样的道德理性产生价值。
当代道德思想的发展太快,很多人们铭记于心的道德准则却逐渐的消失在我们的行为中。
我们都知道老人摔倒要扶,但因为现实的一些原因和考虑,这样一件理所应当的行为也贴上了太多的标签而变得困难。
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该反思我们的伦理道德?反思我们的道德理念是否与我们的道德行为一致?反思我们是不是在尽自己所能去致良知呢?
王阳明的心学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时常回想哲人的思想,自己去不断地反思和思考,我们总会有更多的收获,从哲人的智慧之中悟出新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