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砾岩油藏地质及开采特征的思考

合集下载

砂岩油藏地质特征与勘探开发

砂岩油藏地质特征与勘探开发

砂岩油藏地质特征与勘探开发砂岩油藏是一种重要的油气资源类型,具有广泛的分布和丰富的储量。

因此,了解砂岩油藏的地质特征对于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砂岩是由砂粒粘结而成的岩石,其孔隙结构决定着其储集油气的能力。

砂岩油藏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具备了油气储集的基本条件。

然而,砂岩油藏的地质特征也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

首先,砂岩油藏具有多样的分布模式。

在构造复杂地区,砂岩油藏往往呈现出不规则的形态,如断块砂体。

此外,砂岩油藏还有层状和滑坡形态等分布模式。

这些分布模式对于勘探开发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需要选择合适的勘探开发方案。

其次,砂岩油藏的储层特征不断变化。

由于沉积环境和地质历史的差异,砂岩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和物性等特征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勘探开发砂岩油藏时,需要详细研究储层特征,制定相应的勘探开发方案。

另外,砂岩油藏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地质特征,如岩石的酸性或碱性,岩性的变化等。

这些特殊地质特征对于勘探开发带来了一些技术挑战。

勘探开发人员需要研究这些特殊地质特征,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应对。

在砂岩油藏的勘探开发中,地震勘探是一种常用的技术手段。

地震勘探主要通过地震波的反射、折射和散射等特性,获取地下储层的信息。

地震勘探技术可以较为准确地识别砂岩油藏的位置和分布,提高勘探开发的效果。

此外,砂岩油藏的开发也需要考虑油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砂岩油藏的开采会引起地层变形和岩石力学性质的变化,对油藏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在勘探开发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油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如注水、注气等。

总体来说,砂岩油藏具有广泛的分布和丰富的储量,但其地质特征的复杂性也给勘探开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了解砂岩油藏的地质特征,研究储层特征的变化规律,选择合适的勘探开发方案,以及保证油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都是砂岩油藏勘探开发的重要内容。

只有充分了解砂岩油藏的地质特征,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一重要的能源资源。

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油藏探井失利原因分析

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油藏探井失利原因分析

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油藏探井失利原因分析
1. 地质构造复杂: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油藏位于地质构造复杂的区域,存在断层、褶皱等复杂构造,使得地层流体运移受到较大阻碍,导致探井失利。

2. 储层性质不稳定: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油藏的储层性质不稳定,存在较大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导致井筒充填物大量产生,丧失了正常的产能。

3. 孔隙度低: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油藏的孔隙度较低,导致储层对石油的储集和运移能力较差,石油无法顺利流入井筒中。

4. 高温高压环境: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油藏存在高温高压环境,使得储层物性发生变化,石油的流动性降低,导致井筒无法有效产油。

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油藏探井失利的原因主要是地质构造复杂、储层性质不稳定、孔隙度低、高温高压环境以及储层非均质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更加详细的地质勘探和储层评价,优化井位选址和完善钻井技术,提高勘探和开发效果。

昆北油田切12区下干柴沟组下段砂砾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昆北油田切12区下干柴沟组下段砂砾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昆北油田切12区下干柴沟组下段砂砾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一、引言下干柴沟组下段砂砾岩属于昆北油田常规油气藏的主力储层类型之一,该储层的特征及主控因素对于油田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对下干柴沟组下段砂砾岩储层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该储层的特点,为油田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下干柴沟组下段砂砾岩储层特征1. 岩性特征下干柴沟组下段砂砾岩储层主要由砂岩、泥岩和砾岩组成,其中砂岩为主要储层岩性。

砂砾岩的颗粒较粗,通透性较好,属于典型的储层岩石。

2. 物性特征下干柴沟组下段砂砾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较高,孔隙度一般在15%以上,渗透率在10md以上。

这种物性特征使得该储层具有很好的储集能力,适合作为油气储层。

3. 地质特征下干柴沟组下段砂砾岩储层主要分布于构造凹陷带和凹陷边缘部位,储层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受构造和沉积环境的影响。

三、下干柴沟组下段砂砾岩储层主控因素1. 沉积环境下干柴沟组下段砂砾岩储层的形成主要受到沉积环境的控制,沉积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储层的物性特征。

深水环境下的砂砾岩储层通常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而浅水环境下的储层通常受到固化作用影响,物性特征较差。

2.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对于下干柴沟组下段砂砾岩储层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构造变形导致了砂砾岩的紧密堆积和良好的孔隙连接,在构造边缘和构造凹陷带,储层通常较厚,孔隙度和渗透率较高。

3. 成岩作用下干柴沟组下段砂砾岩储层发育过程中受到了多种成岩作用的影响,如溶蚀作用、胶结作用和压实作用等。

这些成岩作用直接影响着储层的物性特征,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大小与这些成岩作用密切相关。

四、结论下干柴沟组下段砂砾岩储层具有独特的岩性特征和物性特征,孔隙度大,渗透率高,适合作为油气储层。

其形成和分布受到沉积环境、地质构造和成岩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在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这些主控因素,以便更好地确定勘探目标和找准开发方向。

《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实验研究》

《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实验研究》

《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华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石油资源区之一,其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具有丰富的储量和重要的开采价值。

为了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需要对储层的特征及渗流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

本文通过实验手段,对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二、储层特征研究1. 岩心观察与描述通过对华北地区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岩心进行观察和描述,我们发现该类油藏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砂砾岩,其结构复杂,含有大量的粘土矿物和微裂缝。

储层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不同部位的岩性、物性存在较大差异。

2. 岩心物性分析通过对岩心进行物性分析,我们发现该类油藏的孔隙度较低,渗透率也较低,属于特低渗透储层。

此外,储层的含油饱和度较高,表明该类油藏具有较高的油气潜力。

3. 岩石微观特征分析利用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岩石微观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该类油藏的孔喉结构复杂,以微孔、微裂缝为主。

此外,粘土矿物的存在对储层的渗流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三、渗流规律实验研究1. 实验方法与步骤采用自主设计的渗流实验装置,对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渗流规律进行实验研究。

实验过程中,通过改变流体性质、压力等因素,观察并记录储层的渗流行为。

2. 渗流规律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在渗流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

随着压力的增加,渗流速度逐渐增大,但增速逐渐减缓。

此外,粘土矿物的存在对渗流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其能够通过改变孔喉结构、调节流体流动路径等方式影响储层的渗流性能。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进行实验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储层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和复杂性,以微孔、微裂缝为主,含有大量的粘土矿物。

2. 该类油藏在渗流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随着压力的增加,渗流速度逐渐增大但增速逐渐减缓。

3. 粘土矿物的存在对储层的渗流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能够通过改变孔喉结构、调节流体流动路径等方式影响储层的渗流性能。

《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实验研究》范文

《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实验研究》范文

《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华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石油资源区之一,其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开采与开发一直是石油工业研究的热点。

本文针对华北地区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进行实验研究,旨在为该地区的石油开采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二、储层特征1. 地质背景华北地区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主要分布于某盆地内,该盆地地质构造复杂,储层主要为砂砾岩体,且其分布受构造、沉积、成岩等多种因素影响。

2. 储层类型及分布该地区储层类型多样,包括河口坝、滩坝、坝缘等多种沉积相类型。

各类型储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同时,特低渗透性是该区储层的普遍特征。

3. 储层物性特征储层物性特征是决定油藏开采难易程度的关键因素。

通过实验分析发现,该地区特低渗透砂砾岩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均较低,导致原油流动困难。

此外,储层中的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对原油的渗流产生一定影响。

三、渗流规律实验研究1. 实验方法与材料为研究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渗流规律,本文采用岩心驱替实验方法,选用该地区典型砂砾岩岩心作为实验样品。

实验过程中,通过改变驱替流体的压力、流量等参数,观察并记录岩心内原油的渗流过程。

2.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在不同驱替压力下,其渗流规律呈现出一定的非线性特征。

随着驱替压力的增大,原油的渗流速度逐渐增大,但渗流过程中出现的局部阻力也随之增大。

此外,在特定条件下,如较低的驱替压力下,可能会出现异常的渗流现象。

这些结果对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开采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华北地区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进行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 华北地区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储层类型多样,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储层物性特征表现为孔隙度、渗透率较低,黏土矿物含量较高。

2. 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在不同驱替压力下,其渗流规律呈现出非线性特征。

致密砂砾岩油藏开发中地质工程一体化实践与思考

致密砂砾岩油藏开发中地质工程一体化实践与思考

139砂砾岩是一种含砾成分较高的砂岩,也称为含砾砂岩,国内外一般是将砾岩、砾状砂岩等粗碎屑岩为主的油气藏统称为砂砾岩油气藏。

致密砂砾岩油藏具有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储层展布规律复杂等特点。

从国内外致密油气开发积累的经验来看,进行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使地质认识和工程实践最大限度地紧密结合,能够更有效挖掘各个开发环节的效益[1-3]。

本文以玛2井区致密砂砾岩油藏为例,通过建立精细地质模型、采用随钻实时调节的地质导向钻井开展水平井随钻跟踪轨迹调整、基于差异化射孔及分段分簇优化的体积压裂改造策略等一系列举措,将区块地质认识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攻克了区块效益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挑战,现场实践获得了显著成效。

1 地质工程一体化提升单井品质的方法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核心思想是地质研究和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就是要多学科合作共同追求单井品质的最大化,可以用“品质三角形”理念进行指导[4],实现油藏的效益开发。

1.1 提高储层品质玛2井区构造位于玛湖凹陷玛北斜坡,发育深大断裂沟通油源,整个中央隆起带为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域。

顶面构造形态整体为向南倾的单斜,东部地层倾角较陡,西部较缓,整体为一鼻状构造。

研究区物源来自东北方向的夏子街扇,主力层T 1b 22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优势相带为主河道和砂坝。

在地质特征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精细刻画了本区油层展布特征。

研究区主要发育T 1b 22、T 1b 12及T 1b 13三个砂层组。

研究表明:T 1b 22油层分布较广,整体油层厚度在0.6~22.31m之间,呈条带状分布,有效厚度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工区南部;T 1b 12油层分布较小,整体油层厚度在0.3~16.94m之间,主要分布在工区东部;T 1b 13油层分布较广,整体油层厚度在0.3~7.62m之间,有效厚度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工区中部和南部。

明确了研究区优势储层及地质甜点展布特征,为提高油层钻遇率打下良好的地质基础。

砂油气藏开发地质研究进展与展望探析

砂油气藏开发地质研究进展与展望探析

砂油气藏开发地质研究进展与展望探析引言砂油气藏是指储层中主要由砂岩组成的油气藏,是常见的油气藏类型之一。

随着油气资源的不断消耗和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砂油气藏的开发地质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本文将对砂油气藏开发地质研究的进展与展望进行探析,以期能够推动砂油气藏的高效开发和利用。

一、砂油气藏的地质特征砂油气藏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储层特征、构造特征和流体特征。

储层特征是指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砂岩储层的物理结构、孔隙度、渗透率等特征。

构造特征是指砂岩储层所处的构造背景,包括构造形态、构造变形历史等。

流体特征是指储层中的原油、天然气等流体的性质和分布规律。

了解砂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对于有效勘探和开发至关重要。

二、砂油气藏的勘探技术随着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砂油气藏的勘探技术也在不断革新。

目前,常用的砂油气藏勘探技术主要包括地震勘探、测井技术、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等。

这些技术在勘探砂油气藏时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勘探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地质信息和数据支持。

在砂油气藏的开发地质研究方面,随着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的需求不断增加,相关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近年来,砂油气藏的地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1. 流体地质研究流体地质研究是砂油气藏开发地质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对流体地质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开发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砂油气藏中流体的分布规律、成因机制等,为砂油气藏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储层地质研究是指对砂油气藏中储层特征的研究。

通过对岩石物性、孔隙结构、渗透性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人员可以更准确地评价储层的物理性质,为储层的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未来,砂油气藏的开发地质研究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在当前科技进步的推动下,砂油气藏的开发地质研究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多学科融合未来砂油气藏的开发地质研究将以多学科融合为主要发展方向,包括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从而更全面地理解砂油气藏的地质特征。

2. 高新技术支持未来,高新技术的应用将为砂油气藏的开发地质研究提供重要支持。

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油藏探井失利原因分析

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油藏探井失利原因分析

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油藏探井失利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油气价格的上涨和国内油气需求的增加,渤南洼陷成为国内油气勘探的
热门区域之一。

然而,不断有探井因不同原因失利,特别是在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
油藏探井的勘探中,失利情况尤为显著。

本文将从地质条件、有限元模拟及钻井技术等方
面探讨这些探井失利的原因。

一、地质条件: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油藏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是由古近系至
新生代的多个层系组成,其中不同层系具有不同的物性及储层特征,如砂岩、泥岩、灰岩、硅质岩等。

因此,在勘探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层系进行详细地地质刻画和分析,以避免在
探井钻进过程中遭遇意外地质问题,如堵漏、漏失等。

二、有限元模拟:有限元模拟是一种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反映井眼周围的力学响应和
变形情况,为钻井过程中的决策提供参考。

然而,在部分探井失利案例中,有限元模拟未
能充分发挥作用,原因可能是模拟参数精度不足、模拟结果不准确等。

三、钻井技术:钻井技术是探井失利最为直接的原因之一。

在钻井过程中,需要根据
井身情况和地质情况,灵活调整钻井参数,如钻头类型、转速、流量、泥浆密度等,以确
保钻井质量和效率。

不同井身和地质条件需要钻井参数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否则容易导
致探井失利。

综上,探井失利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需要在地质原因、数值模拟及钻井
技术等方面不断加强改进和探索,以提高勘探的成功率。

陡坡带中深层砂砾岩体成藏模式探讨

陡坡带中深层砂砾岩体成藏模式探讨

陡坡带中深层砂砾岩体成藏模式探讨陡坡带深层砂砾岩体是一种相对特殊的沉积岩体类型,在沉积-成岩过程中经历了多次的变质作用,成为了一种坚硬、致密的岩体。

其具有良好的储层质量,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油气资源,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深层砂砾岩体成藏模式的探讨是研究岩石学、地球物理学、油气地质学等领域的交叉学科,其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在油气领域尤为突出。

首先,深层砂砾岩体成藏模式的研究对于探测深层储层的成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油气田勘探进入了深水和深层油气领域。

针对深层储层的探测成为研究的热点,而深层砂砾岩体储层因其岩性特点复杂、流体性质多变,其探测难度极大。

通过研究深层砂砾岩体的成藏模式,可以为储层探测提供诊断手段,准确描述储层分布和结构,可为深层砂砾岩体油气勘探提供字段和生态模型;其次,深层砂砾岩体成藏模式的研究可为深层储层开发提供合理的开发方案。

深层砂砾岩体往往具有流体运移能力低、裂缝难以形成等特点,而这些特点恰恰对储层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研究深层砂砾岩体储层的成藏模式,可以明确储层的物性、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等特征,为制定合理的工程开发方案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第三,深层砂砾岩体成藏模式的研究对于油气田开发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层开发面临诸多困难,其中评价事件和评价评价效果是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研究深层砂砾岩体的成藏模式,可以为开发效果的评估提供手段和依据,包括预测油气藏类型、分布、储量,提供地质、地球物理等科学支持,以实现把资源的潜力最大化的开发目标。

总之,深层砂砾岩体成藏模式的探讨对资源勘探开发、地质勘探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是一个具有广泛应用的跨学科研究领域。

在未来的实践和研究中,需要加强对研究方法、技术手段和詹化应用的探讨和应用,以进一步拓展深层砂砾岩体成藏模式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油气勘探开发和地质勘探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陡坡带中深层砂砾岩体成藏模式探讨

陡坡带中深层砂砾岩体成藏模式探讨

陡坡带中深层砂砾岩体成藏模式探讨陡坡带中深层砂砾岩体是一种重要的油气成藏岩石。

由于其成因、构造位置、岩性特征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其成藏模式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通过对陡坡带中深层砂砾岩体成藏模式的探讨,总结了其主要成藏类型及其控制因素。

一、砂砾岩体主要成藏类型(一)滑脱构造成藏陡坡带中深层砂砾岩体由于具有较高的垂向应力,易于产生断层滑脱和滑移。

因此,滑脱构造成藏是该类型油气成藏的主要类型之一。

滑脱构造成藏的形成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 砂砾岩体岩层倾角较大,易于形成断层。

2. 油气主要富集在岩体顶部和断层带位置。

3. 沉积层次分布错动较大,断层间存在大面积“断层间垫状”。

在这种成藏类型中,滑脱面通常处于砂砾岩体的中下部,油气主要集中在断层周围的厚度较大的砂砾岩带内部。

在滑脱带周围,厚度较小的砂砾岩带内部油气含量较低。

准滑脱构造成藏是指砂砾岩体内部没有产生完全滑脱的情况下发生的成藏。

这种成藏类型的形成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 砂砾岩体内部含有粘土质矿物或胶结物等粘稠物质。

3. 断层能够通过粘稠物质的固结带传递应力。

二、成藏控制因素陡坡带中深层砂砾岩体成藏的第一关键是构造。

陡坡带地处构造活跃的地带,构造作用对于砂砾岩体的形成、演化和砂砾岩带内部的油气运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构造活动有助于形成断层、滑脱体和准滑脱体等油气主控构造,从而对砂砾岩体的油气成藏产生影响。

(二)岩性因素砂砾岩体内部岩性的分布情况会对其油气成藏产生重要的影响。

由于砂砾岩体岩层倾角较大,砂砾岩体内部存在横向分层,不同层的砂砾岩性质存在差异。

因此,不同砂砾岩层中的油气成藏会有所不同,在勘探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岩石类型进行探测。

(三)沉积因素沉积环境、流体运动等沉积因素对陡坡带中深层砂砾岩体的发育和油气成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沉积环境影响物质输送、岩石组成和流体性质等因素,直接影响砂砾岩性质和油气成藏。

此外,深层砂砾岩体的开发压力高,必须在地质学基础上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如测井技术、地震勘探技术等,才能提高勘探精度和开发效果。

《2024年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实验研究》范文

《2024年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实验研究》范文

《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华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石油资源区之一,其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研究对于提高采收率、优化开发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华北地区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的分析,以及对其渗流规律的实验研究,为该区域的石油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二、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1. 岩性特征华北地区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主要由砂岩、砾岩等组成,其岩石类型复杂,孔隙度低,渗透率差。

储层中砂体分布不均,非均质性较强。

2. 物理性质储层的物理性质表现为孔隙度低、渗透率差的特点。

孔隙结构复杂,以微孔、小孔为主,大孔和巨孔较少。

此外,储层的含油性、润湿性等物理性质也对石油的开采产生重要影响。

3.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对储层的形成和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

华北地区的地质条件复杂,构造运动频繁,导致储层在空间上呈现出一定的非均质性。

此外,沉积环境、成岩作用等因素也会影响储层的特征。

三、渗流规律实验研究1. 实验方法通过采用室内岩心驱替实验、微观渗流实验等方法,对华北地区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渗流规律进行研究。

通过观察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过程,分析其渗流机制。

2.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在渗流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渗流特征。

随着压力的增大,渗透率逐渐提高,但增速逐渐减缓。

此外,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岩石润湿性、孔隙结构等。

3. 渗流机制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渗流机制。

在低渗透条件下,流体主要依靠分子扩散和吸附作用进行渗流。

随着压力的增大,流体逐渐通过孔隙进行流动。

在较高压力下,渗流机制逐渐由分子扩散和吸附作用转变为孔隙流动和裂隙流动。

四、结论通过对华北地区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的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 储层特征表现为岩性复杂、孔隙度低、渗透率差等特点,非均质性较强。

2. 渗流规律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随着压力的增大,渗透率逐渐提高。

《2024年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实验研究》范文

《2024年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实验研究》范文

《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油气资源的持续开发与利用,华北地区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勘探与开发已成为当前石油工业的重要研究方向。

该类油藏因其独特的储层特征和渗流规律,对提高采收率和优化开发策略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研究,深入探讨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为该类油藏的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二、储层特征研究1. 岩性特征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岩性主要由砂岩、砾岩和粉砂岩等组成,其中砂砾岩占比较大。

这些岩石颗粒间多以细小黏土矿物充填,使得岩石结构较为复杂。

通过实验分析发现,该类岩石具有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这对其渗流特性和开发策略有着显著影响。

2. 物性特征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物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其低孔隙度、低渗透率、高粘土矿物含量等方面。

这些特征使得该类油藏的储层具有较高的非均质性和复杂性。

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物性特征对采收率和开发效果的影响。

3. 含油性特征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含油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含油饱和度低、油层厚度薄等特点。

此外,该类油藏多伴随微裂缝和微孔隙等次生结构,这对其渗流规律有着重要影响。

三、渗流规律实验研究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渗流规律,我们进行了系列实验研究。

实验主要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储层的渗流特性进行全面分析。

1. 物理模拟实验物理模拟实验主要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模拟储层在实际地质条件下的渗流过程。

实验发现,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在渗流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即随着压力的增大,渗流速度并非线性增加,而是逐渐趋于稳定。

这表明该类油藏在开发过程中需要采取合适的开采方式和工艺参数,以充分利用储量并提高采收率。

2. 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模拟是研究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渗流规律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储层的渗流过程进行定量分析。

研究发现,该类油藏在渗流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岩石性质、流体性质、温度和压力等。

试析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

试析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

试析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油藏是地球深部岩石中储存的石油和天然气。

其地质特征决定了油藏的储量和开发难度,因此对油藏地质特征的分析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进行试析。

一、油藏地质特征1. 岩性特征油藏地质特征的第一要素是岩性。

油藏主要分布在砂岩、碳酸盐岩和页岩中。

砂岩和碳酸盐岩具有良好的储集和渗透性,是理想的储油岩石;而页岩储层因孔隙度小、渗透性差,开发难度较大。

2.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油气聚集的重要条件之一。

构造主要包括褶皱、断裂和隆起等。

褶皱和断裂是油气运移的通道,有利于形成富集区;而隆起区域则是优质的储集地带。

3. 地层特征地层对油气的富集和运移具有重要影响。

厚度较大、孔隙度高的地层更容易形成油气聚集;不同地层之间的渗透性差异也会影响油气的储集和开发。

4. 地层流体特征地层流体是油藏地质特征的关键之一。

地层流体包括原油、天然气和水等,其类型和含量对油气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影响。

二、开发对策1. 采用综合地质解释技术针对不同的地质构造和地层特征,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岩心等技术,进行精细的地质解释,准确评价油藏的储量和产能,为后续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 优化油藏开发方案在了解油藏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油藏开发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

可以采用水平井、注水开采等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

3. 加强油藏管理和监测对油藏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油藏开发中的问题,保证油田的稳定生产。

4. 探索新的勘探技术不断推进勘探技术的创新,探索新的油气聚集机理和富集规律,为新的油气资源储备奠定基础。

5. 强化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在油藏开发的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工作,避免因开发活动对环境造成破坏,并确保作业安全。

通过对油藏地质特征的详细分析和科学的开发对策,可以更好地实现油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同时保障油田的稳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昆北油田切12区下干柴沟组下段砂砾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昆北油田切12区下干柴沟组下段砂砾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昆北油田切12区下干柴沟组下段砂砾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一、引言昆北油田切12区下干柴沟组下段砂砾岩是油气藏的重要储层之一,其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对于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昆北油田切12区下干柴沟组下段砂砾岩储层的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为油气田的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二、储层特征切12区下干柴沟组下段砂砾岩储层的主要特征包括孔隙度高、孔隙型系丰富、渗透率较高、孔隙结构复杂等。

1. 孔隙度高下段砂砾岩储层的孔隙度在10%以上,最高可达20%左右。

这使得储层具有较高的贮集空间,有利于油气的富集。

2. 孔隙型系丰富该储层中的孔隙型系较为丰富,包括溶洞孔隙、角砾孔隙、胶结物孔隙等多种类型的孔隙,这种多样化的孔隙型系有利于提高储层的有效孔隙体积。

3. 渗透率较高下段砂砾岩储层的渗透率一般在百毫达帕以上,最高可达到千毫达帕。

这种较高的渗透率为油气的快速流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 孔隙结构复杂储层中孔隙结构较为复杂,常常存在孔隙连接、孔隙组合等现象,这种复杂的孔隙结构有利于提高储层的有效孔隙体积和储层压力传导能力。

三、主控因素1. 沉积环境切12区下干柴沟组下段砂砾岩储层主要分布在古近纪海相沉积环境中,受泥沙输送和海平面变化的影响较大。

在火山岩喷发活动和潮流作用下,形成了较为复杂的沉积构造,为储层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 岩石性质储层岩石主要由石英砂砾岩组成,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这与其成岩作用、成岩时期和成岩热历史密切相关。

岩石的机械性质和物化性质对储层的孔隙结构和孔隙型系的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地质构造切12区地处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受构造活动的影响较大,形成了多次变形和演化。

在构造活动的作用下,储层发育了多种类型的孔隙结构,从而提高了储层的有效孔隙体积和渗透率。

4. 地下流体地下流体包括地层水和油气,在储层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地层水对储层孔隙体积和孔隙型系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油气的运移和富集也受到地下流体的控制。

《2024年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实验研究》范文

《2024年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实验研究》范文

《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华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石油资源区域之一,其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开采与开发一直是石油工业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进行实验研究,为该区域的石油开采与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二、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1. 地质背景华北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主要分布在某些特定的地质构造单元中。

这些油藏的形成受多种地质因素影响,如沉积环境、成岩作用等。

2. 储层物性特征特低渗透砂砾岩储层的物性特征主要包括孔隙度、渗透率等。

孔隙度是描述储层中孔隙空间大小和分布的参数,对于油气的储存和运移具有重要意义。

渗透率则是描述储层中流体流动难易程度的参数,特低渗透储层的渗透率通常较低。

3. 岩石类型与结构特征特低渗透砂砾岩主要由砂岩、砾岩等岩石类型组成。

这些岩石具有复杂的结构特征,如颗粒大小、形状、排列方式等。

这些特征直接影响着储层的渗流性能和油气运移规律。

三、渗流规律实验研究1. 实验方法与步骤为了研究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渗流规律,我们采用了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物理模拟实验,观察流体在储层中的渗流过程,并记录相关数据。

然后,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渗流规律。

2.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渗流规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在低渗透条件下,流体的渗流速度较慢,但渗流过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此外,储层中的岩石类型、结构特征以及流体性质等因素都会对渗流规律产生影响。

3. 渗流规律应用了解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渗流规律对于石油开采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开采过程中,可以根据渗流规律优化开采方案,提高采收率。

同时,还可以为储层改造、提高渗透率等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四、结论通过对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进行实验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具有独特的储层物性特征和岩石类型、结构特征。

砂砾岩油藏地质及开采特征

砂砾岩油藏地质及开采特征
1009914x20120631301一砂砾岩油藏地质特征1以滑塌浊积沉积为主储层连通关系复杂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以及测井地震等相标志的详细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中深层砂砾岩沉积类型以滑塌浊积扇为主具有近物源多物源相变快叠加厚度大延伸距离短沉积速度快等特点砂砾岩体内部岩性和沉积旋回变化快有效储层与非有效储层混杂非均质强储层横向变化快连通关系复杂从井问地震看储层相变非常快在175米的距离内储层的连通性都在5o以下
都难以适 应。岩 石骨架 电阻率高 ,油水层在电性特征上都表现为高 阻
层 ,油水层岩 电关 系特征不 明显 ,规律性差 ,油水层认识不清 。初期 依靠常规测井资料 和试油试采资料确定的油水层的电性标准 为:油层 电阻率在 3 - 0 m,油层最低 出油下限 电阻率为 3 n. ,用此标 准 0 5 n. 0 m 解释的油水层则 出现明显偏差 。
井距影响 。如永 9 1 2 块的永 9 l 3 2 斜 注采井组注采井距平均为 4 0 0 米 以上, 注示踪剂见效, 9 l l 井组注采井距仅为 2 0 而永 2 — 5 0 米旭 示踪剂不 见效, 说明渗流系统的复杂性。
三 、目前存在 问题及几点思考
( )目前存在的主要 问题 一 l 、砂砾岩油藏储层预测难 , 期次 内幕认识程度低 砂砾岩油藏储层 单井测 井期次划分 已经实现 ,但是井间期 次精细 对 比和储层预测还存在难度及不确定性。 2 、砾 岩粒径 、成分 、含量预测难 ,砾岩测井解释符合率低 由于砾岩成 分变化范 围大 ,砾石 的含量、粒径、成 分预测难 , 导 致 砾岩流体识 别难 度大 ,符合率低 ,急需要攻关 。 3 、砂砾岩变化快 ,井 网适应性差 ,注水 见效难 通 过永 1井 间地 震资料显示, 砂砾岩储层变 化, 连通状 况复杂, 盐 2— 2 2井 目前累注 25万方,但油井见效不明显 ,说 明中深层砂砾岩渗 . 流系统的复杂性 。 4 、砂砾岩油藏 隔层 分布少 ,缝高控制难 通 过压裂摸 拟结果显示, 缝高由地层应力控制 , 砂砾 岩油藏无 明显 隔夹层 ,缝高难 以控制 。 ( ) 于砂砾岩 油藏 的几点思考 二 关 砂砾岩油藏研究取得 了一定进展 , 但是在井间预测、 含油性评价 、 开发技术政策以及压裂 改造工艺还存在较多问题 ,制约了砂砾岩 油藏 的有效动用 ,根据 目前认识 ,有 以下几点想法: 1 、储层预测方面 :以岩石相的变化来预测为基础 ,开展拟声波测

砂砾岩层中的沉积构造与油气勘探

砂砾岩层中的沉积构造与油气勘探

砂砾岩层中的沉积构造与油气勘探砂砾岩层(conglomerate)是由各种沉积物组成的岩层,主要由砂石、砾石和粉砂岩颗粒组成。

该岩层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具有重要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潜力。

本文将探讨砂砾岩层中的沉积构造特征以及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一、砂砾岩层中的沉积构造砂砾岩层的沉积构造直接受到地质、地貌和水动力等因素的影响。

首先,地质构造对砂砾岩层的形成和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构造运动导致的地壳断裂和隆起降落会引起不同地层的运动,从而影响砂砾岩层的堆积和分布。

其次,地貌特征对砂砾岩层的沉积也起着重要作用。

丘陵、山地和河谷地带等地貌形态会使沉积物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聚集,进而形成砂砾岩层。

同时,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的冲刷和沉积作用也会影响砂砾岩层的形成。

最后,水动力是形成砂砾岩层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流的速度和冲刷作用会影响沉积物的堆积方式和分选程度。

在具有较大坡度和流速的地区,砂砾岩层往往发育较好,而在缓坡和湖泊等环境中,砂砾岩层的发育程度相对较低。

二、砂砾岩层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砂砾岩层是油气勘探中的重要目标层之一。

其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丰富的储集空间:砂砾岩层中存在大量的孔隙和裂隙,能够有效地储存油气资源。

这些孔隙和裂隙形成于沉积过程中的堆积和压实作用,为油气的储集和流动提供了通道。

2. 优良的储层性质:砂砾岩层具有高渗透性和高孔隙度的特点,使得油气能够较为容易地通过岩石层进行储存和流动。

这些性质使得砂砾岩层成为优良的储集层候选目标。

3. 巨大的勘探潜力:由于砂砾岩层的广泛分布和丰富的沉积形成机制,形成了广泛的油气勘探前景。

砂砾岩层在世界各个主要油气盆地中都有发现,其中一些地区已经取得了可观的勘探成功。

在砂砾岩层的油气勘探中,地震勘探成像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

通过地震勘探,可以获取地下岩石层的构造和性质信息,为油气勘探提供重要的依据。

此外,也可以利用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学原理,结合地下水动力学等技术,进一步提高砂砾岩层中油气资源的发现和开发效率。

《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实验研究》

《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实验研究》

《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紧张,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因其储量巨大而备受关注。

华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石油产区之一,其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研究对于提高采收率、优化开发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华北地区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的实验研究,为该类油藏的有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二、华北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1. 地质背景华北地区地质构造复杂,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主要分布在特定的地质单元内。

这些油藏通常具有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储层非均质性较强。

2. 储层岩性特征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岩性主要为砂岩、砾岩等,其粒度分布范围广泛,从粗粒到细粒均有分布。

储层中常含有粘土、碳酸盐等成分,这些成分对储层的物性特征有重要影响。

3. 物理性质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导致油藏的采收难度较大。

此外,储层的非均质性使得不同区域的物性参数存在较大差异。

三、渗流规律实验研究1. 实验方法与步骤为了研究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渗流规律,我们采用了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制备与实际储层相似的物理模型,模拟储层的渗流过程。

其次,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和补充。

2.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在不同的压力梯度下具有不同的渗流特性。

随着压力梯度的增大,渗流速度逐渐增大,但渗流规律仍呈现出非达西流的特征。

此外,储层的非均质性对渗流过程有显著影响,导致渗流速度在不同区域存在较大差异。

四、结论通过对华北地区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的实验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华北地区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具有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储层非均质性较强。

2. 渗流规律呈现出非达西流的特征,随着压力梯度的增大,渗流速度逐渐增大。

3. 储层的非均质性对渗流过程有显著影响,导致渗流速度在不同区域存在较大差异。

五、建议与展望针对华北地区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开发,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储层地质研究,提高对储层物性特征的认识。

陡坡带中深层砂砾岩体成藏模式探讨

陡坡带中深层砂砾岩体成藏模式探讨

陡坡带中深层砂砾岩体成藏模式探讨砂砾岩是一种由砂砾组成的沉积岩,通常形成于河流、湖泊、海洋等环境中。

在地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砂砾岩可能会受到挤压、变形和隆升等影响,从而形成砂砾岩体。

在陡坡带中,砂砾岩体的成藏模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地下水流动等,因此对其成藏模式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陡坡带中深层砂砾岩体成藏模式的探讨首先需要了解该地质环境的特点。

陡坡带通常是指在地表或地下较小范围内坡度较大的地段,这种地质环境下的沉积岩体成藏模式与平原、丘陵地区有较大的差异。

在陡坡带中,砂砾岩体的成藏往往受到坡度较大、地下水流动速度较快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来分析其成藏模式。

岩石性质是影响砂砾岩体成藏模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砂砾岩的孔隙度、渗透性等参数会直接影响地下水的流动和储集,从而对砂砾岩体的成藏产生影响。

矿物组成、岩石结构等也会对砂砾岩体的成藏模式产生影响,需要对其进行综合分析。

在陡坡带中深层砂砾岩体成藏模式的探讨中,应该综合考虑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地下水流动等因素,从而得出合理的成藏模式。

需要结合实际地质勘探数据和现场观测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和论证。

只有全面理解陡坡带中深层砂砾岩体成藏模式的特点和规律,才能有效指导后续的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工作。

陡坡带中深层砂砾岩体成藏模式的探讨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通过系统的分析和综合研究,可以揭示砂砾岩体在陡坡带中的成藏规律,并为相关的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者投入到这一领域,共同探讨陡坡带中深层砂砾岩体成藏模式的规律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砂砾岩油藏地质及开采特征的思考
砂砾岩油藏地质及开采特征的思考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资源的消耗需求过大,资源开采、开采速度、资源合理开采、供给问题成为目前经济发展的障碍,所以为了满足人类的发展的需要、油藏合理开采、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砂砾岩油藏开采的技术和难度进一步提出了要求,本文针对超低渗油藏方面的问题以及开采技、及地质特征进一些相关方面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砂砾岩油藏地质开采特征
砂砾岩属于复成分砂砾岩,以砂砾岩、含砾砂岩和砾状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低。

砾岩的填隙物主要为泥级细杂基(包括灰泥、云泥、粘土泥基)和砂级、粉砂级粗杂基;胶结物以碳酸盐为主,少量绿泥石和黄铁矿。

砾岩的结构成熟度较低,以砾石为骨架的孔隙空间全部或部分被砂级颗粒充填,而在由砂粒组成的孔隙中,又被粘土杂基充填,构成复杂的双模态或复模态结构;常见正粒序、反粒序递变层理,其层面上常见冲刷构造和叠复冲刷构造。

一、砂砾岩油藏的地质特征
1.根据目前研究成果可以推测中深砂砾岩是以滑塌浊积扇沉积
类型为主的,储物层的联通关系比较复杂,它的特点是:近物源、多物源、变化快、叠加厚、延伸距短、沉积快等。

通过对大量的岩心观测、井测以及地震等方面的知识相结合发现在砂砾岩体的内部岩性和沉积回旋变化很快,所以在有效的储层和非有效储层相互混杂,储层的横向变化快导致他们之间的连通关系比较复杂,一般来看175米的距离内储层的连通性均不超50%。

2.以低渗透、超低渗透为主,储层的物性差
据研究表明,中深层砂砾岩油藏一般深度为3000―4100米之间,岩性则以砾岩和含砾砂岩为主。

砂砾岩的主要组成是长石又叫岩屑或者岩屑砂砾,物源区母岩性质与岩屑成分紧密相关。

以为岩石成分十分复杂,区分选择、圆磨不好,结构的成熟度较差。

因其储层物性差,
其孔隙度范围大概在9.4%―10.2%之间,渗透率的范围一般在
7.1―8.1md之间,非均质相当严重,流动孑L喉半径范围在
0.03―5.97In,一般中深层的退贡效率为27.22%,均质系数一般是0.12―0.37,小孔喉贡献率十分低下,是属中深层特低渗透砂砾岩体的油藏。

3.岩性多变,岩电关系复杂
由于砂砾岩的岩体复杂,砾岩、砂砾岩、泥质砂砾和泥岩等等很多种岩层相互交替出现,各个岩石之间形成薄互层,岩层之间的物性和含油性存在各样差别。

有时候单层的岩层沉积的厚度会很薄,大多是在现有测井技术的响应分辨率之外的薄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目前的各种技术都难以适应。

从油水层的岩电关系特性上面来看,由于岩石骨架的电阻率高,油水层也是高阻层,没有明显的规律特征不能对油水层清楚的认识。

用一开始常规的测井技术中油层电阻率为
30―50n.m而在油层的最低处的油下限电阻率是30n.m根据这一衡量标准来解释油水层时就会出现严重的误差。

二、关于砂砾岩油藏的开采特性分析
1.天然的能量弱,开采产量递减速度快
中浅层的油藏开发能量的年递减率为27.9%,而中深层油藏的年开发能量的递减率达到了42.68%,根据两组数字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位于中深层的砂砾岩油藏不比于中浅层的砂砾岩油藏具有一定量
的的天然开采能量,中深层的油藏天然能量比较低,开采的产量递减速度就比较快。

2.自然产能有很大差距,压裂改造的效果好
在砂砾岩油藏投入的开发初期,单井的自然产能为33t,有一部分的井产能则相对比较低,在酸化后就会取得优良的效果;在中深层油藏开发的初期单井的产能只有2.3t,根本不能够完成正常的生产,在进行压裂改造后的单井产能就可以达到19.4t,由此可见,压裂改造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3.扇中亚相的产能比扇根亚相的产能高
由于储层的物性决定单井的产能高低,而沉积的相带又决定着储层的物性,所以根据关系连接看出沉积的相带间接的决定了单井的产
能情况。

4.储层的非均质性强,开发效果各异
由于砂砾岩油藏的非均质性强以及其渗流系统的复杂性,见效的时间不仅仅单方面受到注采井距的影响。

三、针对限制砂砾岩油藏的有效动用和压裂改造的技术方面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储层预测技术
根据岩石的变化可以进行拟声波的测井约束反演,一共分为三个方面首先要分期次对平面岩石相的底边规律进行研究确定出沉积的微相;其次定期的开展拟声波测井约束反演;最后根据岩石相和反演两方面的结果相互结合,确定有利的储层展布。

2.加测伽玛能谱和超热种子测井,提高有关含油性评价
对电法测井含油性的分析研究进行深化,消除骨架的干扰,砂砾岩电阻均为高值,根据双侧向的微球型聚交的深浅侧向的相对值的变化,准确的判断出流体的性质。

我们采用中字、密度与电法相互结合的方式加测伽玛能谱测井,量化钾长石含量的定量评价找出流体的特征。

还有一方面要对CNL和SNP重构可以有效的识别水层,加测SNP 曲线。

3.把平面连通的储集单元作为调整的对象,细化开发的层系、缩小开发的井距,改善开发的效果
通过对油藏的两个并组实施士踪剂检测的结果表明小井距并组的效果不好而太井距并组比较见效,很好的解释了砂砾岩储层的平面连通的情况。

根据经验看来分布均匀的注采井网不能适应砂砾岩油藏的开发要求,所以要采用纵向精细的划分对比的方法来进行开发研究。

四、总结
我们对资源的需求量大,随着可利用的资源不断开采和资源的减少我们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根据合理开采的要求,借鉴以往的开采经验结合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不断地完善超低渗油藏方面的开采技术。

以上本文对砂砾岩油藏地质及开采特征进行的各项分析与探讨以及提出的个点建议,希望对以后的超低渗透油藏开发工作方
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以后的技术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江琴雷.64断块砂砾岩底水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石油地质与工程》.2013年1期
[2]钟光华.砂砾岩油藏地质及开采特征.《中国科技博览》.2012年6期
[3]刘鑫金,宋国奇.刘惠民.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油藏类型及序列模式.《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年5期
[4]姚同玉,李继山.砂砾岩油藏渗透系数研究.《实验力学》.2011年4期
------------最新【精品】范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