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专题练习:图形的轴对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点A(m,3)与B(4,n)关于x轴对称,则m,n的值分别为( )A.4,3B.-4,-3C.-4,3D.4,-32.下列交通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3.下列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A.线段B.等边三角形C.五角星D.圆4.下列三角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等腰直角三角形B.有一个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C.两内角分别是30°,120°的三角形D.两内角分别是30°,75°的三角形5.如图,ABCD 是矩形纸片,翻折∠B、∠D,使AD、BC 边与对角线AC重叠,且顶点B、D恰好落在同一点0上,折痕分别是CE、AF,则AE等于( )EBA.√3B.2C.1.5D.√26.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 )A.三条中线的交点B.三条高的交点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D.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7.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 //BC,AB=CD,AC=BD,AC平分∠BCD,若∠ABC=72°,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 )A.8个B.6个C.4个D.2个8.如图,在△ABC 中,AB<AC,BC边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交AC 于E,连BE,AB=6cm,△ABE 的周长为14cm,则AC的长为( )A.4cmB.6cmC.8cmD.10cm9.如图,已知AB=AC=BD,则∠1与∠2的关系是( )A.∠1=2∠2B.2∠1+∠2=180°C.∠1+3∠2=180°D.3∠1-∠2=180°10.如图,在△ABC中,∠BAC=90,AB=AC,BD平分∠ABC交AC于D,AE⊥BD,交BC于E,下列说法:①AB=BE;②∠CAE=1∠C;③AD=CE;④CD=CE.其中正确的是( )2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已知点A(m-1,3)与点B(2,n+1)关于x轴对称,则m=_________,n=__________.1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顶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_度.13.在△ABC 中.①若AB=BC=CA,则△ABC为等边三角形;②若∠A=∠B=∠C,则△ABC 为等边三角形;③有两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④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有__个.14.如图,在△ABC 中,∠A=90°,∠ABC=60°,∠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OE // AB交BC于E,OF //AC交BC于F,若AB=1,则△OEF 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15.如图,AD是等边△ABC底边上的中线,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E,交AD于点F ,若AD=9,则DF长为____.16.已知Rt△ABC 中,∠C=90°,∠A=30°.在直线BC或AC上取一点P,使得△PAB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P点有________个.三、解答题(72分)17.(8分)如图,△ABC 中,点D是BC边的中点,DE⊥AB于E,DF⊥AC于F,BE=CF.求证:∠BAD=∠CAD.18.(8分)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C,AB边上的点,BD,CE相交于点0,给出下列条件:①∠EBO=∠DCO;②∠BEO=∠CDO;③BE=CD;④OB=OC.(1)上述四个条件中,哪两个条件可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用序号写出所有的情形);(2)选择(1)中的一种情形,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19.(8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3,0),B(-3,-4),C(-1,-4).(1)求△ABC的面积;(2)在图中作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DEF,并写出D,E,F 的坐标.20.(8分)如图,在△ABC中,∠ACB=2∠B,∠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D,过C作CN⊥AD交AD于H,交AB于N.(1) 求证:△ANC为等腰三角形;(2)试判断BN与C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1.(8分)已知如图,在△ABC中,AB=BC=2,∠ABC=120°,BC//x轴,点B的坐标是(一3,1).(1)写出顶点C的坐标;(2)作出△ABC 关于y轴对称的△A'B'C';(3)求以点A,B,B',A'为顶点的四边形的周长.22.(10 分)在△ABC 中,AB=CB.(1)若AC=AB,如图1,CM⊥AB 于点M,MN⊥AC 于点N,NP ⊥BC 于点P.若CP=2,则BP=_______;(2)若∠BAC=45°,如图2,CD平分∠ACB交AB于点D,过边AC上一点E作EF //CD,交AB于点F,AG是△AEF的高,探究高AG与边EF的数量关系;(3)若∠ABC=90°,点E是射线BC上的一个动点,作AF⊥AE且AF=AE,连CF交直线AB于点G.若BCCE =53,则AGBG=__________.23.(10分)图1,在△ABC中,AB=AC,∠BAC=30°,点D 是△ABC内一点,DB=DC,∠DCB=30°,点E是BD延长线上一点,AE=AB.(1)直接写出∠ADE 的度数___________;(2)求证:DE=AD+DC;(3)作BP 平分∠ABE,EF⊥BP,垂足为F(如图2),若EF=3,求BP 的长.24.(12分)如图1,A 是OB 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一点,P为y轴上一点,且∠OPB=∠OAB.(1)若∠AOB=60°,PB=4,求点P的坐标;(2)在(1)的条件下,求证:PA+PO=PB;(3)如图2,若点A是OB 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一点,已知A(2,5),∠OPB=∠OAB,求PO+PB 的值.参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轴对称解答题专题练习(word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轴对称解答题专题练习(word 版一、八年级数学 轴对称解答题压轴题(难)1.如图,在△ABC 中,AB=BC=AC=20 cm .动点P ,Q 分别从A ,B 两点同时出发,沿三角形的边匀速运动.已知点P ,点Q 的速度都是2 cm/s ,当点P 第一次到达B 点时,P ,Q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s ).(1)∠A=______度;(2)当0<t <10,且△APQ 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 的值;(3)当△APQ 为等边三角形时,直接写出t 的值.【答案】(1)60;(2)103或203;(3)5或20 【解析】【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2)需分∠APQ=90°和∠AQP=90°两种情况进行解答;(3)需分以下两种情况进行解答:①由∠A=60°,则当AQ=AP 时,△APQ 为等边三角形;②当P 于B 重合,Q 与C 重合时,△APQ 为等边三角形.【详解】解:(1)60°.(2)∵∠A=60°,当∠APQ=90°时,∠AQP=90°-60°=30°.∴QA=2PA .即2022 2.t t -=⨯解得 10.3t = 当∠AQP=90°时,∠APQ=90°-60°=30°.∴PA=2QA .即2(202)2.t t -=解得 20.3t = ∴当0<t <10,且△APQ 为直角三角形时,t 的值为102033或. (3)①由题意得:AP=2t ,AQ=20-2t∵∠A=60°∴当AQ=AP 时,△APQ 为等边三角形∴2t=20-2t ,解得t=5②当P 于B 重合,Q 与C 重合,则所用时间为:4÷2=20综上,当△APQ 为等边三角形时,t=5或2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动点问题,解答的关键在于正确的分类讨论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2.如图,在ABC △中,已知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 AC =,延长BE 交AC 于点F ,求证:AF EF =.【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延长AD 到点G ,使得AD DG =,连接BG ,结合D 是BC 的中点,易证△ADC 和△GDB 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性质以及等量代换,得到△AEF 中的两个角相等,再根据等角对等边证得AE=EF.【详解】如图,延长AD 到点G ,延长AD 到点G ,使得AD DG =,连接BG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DC DB =.在ADC 和GDB △中,AD DGADC GDBDC DB=⎧⎪∠=∠⎨⎪=⎩(对顶角相等),∴ADC≌GDB△(SAS).∴CAD G∠=∠,BG AC=.又BE AC=,∴BE BG=.∴BED G∠=∠.∵BED AEF∠=∠∴AEF CAD∠=∠,即AEF FAE∠=∠∴AF EF=.【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题意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已知:三角形ABC中,∠A=90°,AB=AC,D为BC的中点.(1)如图,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E=AF,求证:△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若E、F分别为AB,CA延长线上的点,仍有BE=AF,其他条件不变,那么,△DEF是否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画出图形,写出结论不证明.【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分析】(1)先连接AD,构造全等三角形:△BED和△AFD.A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底边上的中线,所以有∠CAD=∠BAD=45°,AD=BD=CD,而∠B=∠C=45°,所以∠B=∠DAF,再加上BE=AF,AD=BD,可证出:△BED≌△AFD,从而得出DE=DF,∠BDE=∠ADF,从而得出∠EDF=90°,即△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连接AD,构造△DAF≌△DBE.得出FD=ED ,∠FDA=∠EDB,再算出∠EDF=90°,即可得出△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详解】解:(1)连结AD ,∵AB=AC ,∠BAC=90° ,D 为BC 中点 ,∴AD ⊥BC ,BD=AD ,∴∠B=∠BAD=∠DAC=45°,又∵BE=AF ,∴△BDE ≌△ADF (SAS ),∴ED=FD ,∠BDE=∠ADF,∴∠EDF=∠EDA+∠ADF=∠EDA+∠BDE=∠BDA=90°,∴△D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连结AD∵AB=AC ,∠BAC=90° ,D 为BC 中点 ,∴AD=BD ,AD ⊥BC ,∴∠DAC=∠ABD=45° ,∴∠DAF=∠DBE=135°,又∵AF=BE ,∴△DAF ≌△DBE (SAS ),∴FD=ED ,∠FDA=∠EDB,∴∠EDF=∠EDB+∠FDB=∠FDA+∠FDB=∠ADB=90°.∴△D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睛】本题利用了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平分顶角,并且等于底边的一半,还利用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4.如图1,在ABC 中,90BAC ∠=︒,点D 为AC 边上一点,连接BD ,点E 为BD 上一点,连接CE ,CED ABD ∠=∠,过点A 作AG CE ⊥,垂足为G ,交ED 于点F .(1)求证:2FAD ABD ∠=∠;(2)如图2,若AC CE =,点D 为AC 的中点,求证:AB AC =;(3)在(2)的条件下,如图3,若3EF =,求线段DF 的长.【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3)6【解析】【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90ADB ABD ∠=︒-∠,90EFG CED ∠=︒-∠,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和已知条件即可推出结论;(2)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可得AFD ADF ∠=∠,进而可得AF AD =,BFA CDE ∠=∠,然后即可根据AAS 证明ABF ∆≌CED ∆,可得AB CE =,进一步即可证得结论;(3)连接AE ,过点A 作AH AE ⊥交BD 延长线于点H ,连接CH ,如图4.先根据已知条件、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推出45AED ∠=︒,进而可得AE AH =,然后即可根据SAS 证明△ABE ≌△ACH ,进一步即可推出90CHD ∠=︒,过点A 作AK ED ⊥于K ,易证△AKD ≌△CHD ,可得DK DH =,然后即可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推得DF =2EF ,问题即得解决.【详解】(1)证明:如图1,90BAC ∠=︒,90ADB ABD ∴∠=︒-∠,AG CE ⊥,90FGE ∴∠=︒,90EFG AFD CED ∴∠=∠=︒-∠,180FAD AFD ADF CED ABD ∴∠=︒-∠-∠=∠+∠,CED ABD ∠=∠,2FAD ABD ∴∠=∠;(2)证明:如图2,90AFD CED ∠=︒-∠,90ADB ABD ∠=︒-∠,CED ABD ∠=∠,AFD ADF ∴∠=∠,AF AD ∴=,BFA CDE ∠=∠,∵点D 为AC 的中点,∴AD=CD ,AF CD ∴=,ABF ∴∆≌CED ∆(AAS ),AB CE ∴=,CE AC =,AB AC ∴=;(3)解:连接AE ,过点A 作AH AE ⊥交BD 延长线于点H ,连接CH ,如图4. 90BAC ∠=︒,BAE CAH ∴∠=∠,设ABD CED α∠=∠=,则2,902FAD ACG αα∠=∠=︒-,CA CE =,45AEC EAC α∴∠=∠=︒+,45AED ∴∠=︒,45AHE ∴∠=︒,AE AH ∴=,AB AC =,∴△ABE ≌△ACH (SAS ),135AEB AHC ∴∠=∠=︒,90CHD ∴∠=︒,过点A 作AK ED ⊥于K ,90AKD CHD ∴∠=∠=︒,AD CD =,ADK CDH ∠=∠,∴△AKD ≌△CHD (AAS ),DK DH ∴=,∵,,AK DF AF AD AE AH ⊥==,,FK DK EK HK ∴==,3DH EF ∴==,6DF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考查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难度较大,正确添加辅助线、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模型、灵活应用上述知识是解题的关键.5.已知:AD 是ABC ∆的高,且BD CD =.(1)如图1,求证:BAD CAD ∠=∠;(2)如图2,点E 在AD 上,连接BE ,将ABE ∆沿BE 折叠得到'A BE ∆,'A B 与AC 相交于点F ,若BE=BC ,求BFC ∠的大小;(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接EF ,过点C 作CG EF ⊥,交EF 的延长线于点G ,若10BF =,6EG =,求线段CF 的长.图1. 图2. 图3.【答案】(1)见解析,(2)BFC ∠=60(3)8=CF .【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易得AB=AC ,BAD CAD ∠=∠;(2)在图2中,连接CE ,可证得BCE ∆是等边三角形,60BEC ∠= ,30BED ∠=且由折叠性质可知1'2ABE A BE ABF ∠=∠=∠,可得BFC FAB ABF ∠=∠+∠ ()2BAD ABE =∠+∠ 260BED =∠=;(3)连接CE ,过点E 分别作EH AB ⊥于点H ,EM BF ⊥于点M ,EN AC ⊥于点N ,可证得Rt BEM Rt CEN ∆≅∆,BM CN =,BF FM CF CN -=+,可得线段CF 的长.【详解】解:(1)证明:如图1,AD BC ⊥,BD CD =AB AC ∴=BAD CAD ∴∠=∠;图1(2)解:在图2中,连接CEED BC ⊥,BD CD = BE CE ∴= 又BE BC = BE CE BC ∴== BCE ∴∆是等边三角形60BEC ∴∠= 30BED ∴∠=由折叠性质可知1'2ABE A BE ABF ∠=∠=∠ 2ABF ABE ∴∠=∠ 由(1)可知2FAB BAE ∠=∠ BFC FAB ABF ∴∠=∠+∠ ()2BAD ABE =∠+∠ 223060BED =∠=⨯=图2(3)解:连接CE ,过点E 分别作EH AB ⊥于点H ,EM BF ⊥于点M ,EN AC ⊥于点N'ABE A BE ∠=∠,BAD CAD ∠=∠ EM EH EN ∴==AFE BFE ∴∠=∠ 又60BFC ∠= 60AFE BFE ∴∠=∠=在Rt EFM ∆中,906030FEM ∠=-= 2EF FM ∴=令FM m =,则2EF m = 62FG EG EF m ∴=-=-同理12FN EF m ==,2124CF FG m ==-在Rt BEM ∆和Rt CEN ∆中,EM EN =,BE CE = Rt BEM Rt CEN ∴∆≅∆ BM CN ∴=BF FM CF FN ∴-=+ 10124m m m ∴-=-+解得1m = 8CF ∴=图3故答案为(1)见解析,(2)BFC ∠= 60(3)8CF =.【点睛】本题考查翻折的性质,涉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点,属于较难的题型.6.如图,在ABC ∆中,CE 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AD CE ⊥于点F 交BC 于点D (1)若9628BAC B ︒︒∠=∠=,,直接写出BAD ∠= 度(2)若2ACB B ∠=∠,①求证:2AB CF =②若 ,CF a EF b ==,直接写出BD CD= (用含 ,a b 的式子表示)【答案】(1)34;(2)①见详解;②2b a b- 【解析】【分析】 (1)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定义即可得出答案;(2)①证明B BCE ∠=∠,得出BE=CE ,过点A 作//AH BC 交CE 与点H ,则,H BCE ACE EAH B ∠=∠=∠∠=∠,得出AH=AC ,H EAH ∠=∠,得出AE=HE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HF=CF,即可得出结论;②证明AHF DCF ≅,得出AH=DC ,求出HF=CF=a ,HE=HF-EF=a-b ,CE=a+b ,由 //AH BC 得出AH AE a b BC BE a b-==+,进而得出结论. 【详解】 解:(1)∵9628BAC B ︒︒∠=∠=,,∴180962856ACB ∠=︒-︒-︒=︒,∵CE 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1282ACE ACB ∠=∠=︒, ∵AD CE ⊥,∴902862CAF ∠=︒-︒=︒,∴966234BAD ∠=︒-︒=︒.故答案为:34;(2)①证明:∵22ACB B BCE ∠=∠=∠∴B BCE ∠=∠∴BE CE =过点A 作//AH BC 交CE 与点H ,如图所示:则,H BCE ACE EAH B ∠=∠=∠∠=∠∴AH=AC ,H EAH ∠=∠∴AE=HE∵AD CE ⊥∴HF=CF∴AB=HC=2CF ;②在AHF △和DCF 中,H DCF HF CFAFH DFC ∠=∠⎧⎪=⎨⎪∠=∠⎩∴AHF DCF ≅∴AH=DC∵,CF a EF b == ∴ HF CF a ==,由①得 AE HE HF EF a b ==-=-, BE CE a b ==+ ∵ //AH BC ∴AH AE a bBC BE a b -==+ ∴CD a bBC a b-=+ ∴2BD bCD a b=-. 故答案为:2ba b-.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理等,掌握以上知识点是解此题的关键.7.问题探究:如图1,△ACB 和△DCE 均为等边三角形,点A 、D 、E 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 .(1)证明:AD=BE ; (2)求∠AEB 的度数. 问题变式:(3)如图2,△ACB 和△DC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点A 、D 、E 在同一直线上,CM 为△DCE 中DE 边上的高,连接BE .(Ⅰ)请求出∠AEB 的度数;(Ⅱ)判断线段CM 、AE 、B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见详解;(2)60°;(3)(Ⅰ)90°;(Ⅱ)AE=BE+2CM ,理由见详解. 【解析】 【分析】(1)由条件△ACB 和△DCE 均为等边三角形,易证△ACD ≌△BCE ,从而得到对应边相等,即AD=BE;(2)根据△ACD≌△BCE,可得∠ADC=∠BEC,由点A,D,E在同一直线上,可求出∠ADC=120°,从而可以求出∠AEB的度数;(3)(Ⅰ)首先根据△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AC=BC,CD=CE,∠ACB=∠DCE=90°,据此判断出∠ACD=∠BCE;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断出△ACD≌△BCE,即可判断出BE=AD,∠BEC=∠ADC,进而判断出∠AEB的度数为90°;(Ⅱ)根据DCE=90°,CD=CE,CM⊥DE,可得CM=DM=EM,所以DE=DM+EM=2CM,据此判断出AE=BE+2CM.【详解】解:(1)如图1,∵△ACB和△DCE均为等边三角形,∴CA=CB,CD=CE,∠ACB=∠DCE=60°,∴∠ACD=∠BCE.在△ACD和△BCE中,AC BCACD BCECD CE=⎧⎪∠=∠⎨⎪=⎩∴△ACD≌△BCE(SAS),∴AD=BE;(2)如图1,∵△ACD≌△BCE,∴∠ADC=∠BEC,∵△DCE为等边三角形,∴∠CDE=∠CED=60°,∵点A,D,E在同一直线上,∴∠ADC=120°,∴∠BEC=120°,∴∠AEB=∠BEC-∠CED=60°;(3)(Ⅰ)如图2,∵△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CD=CE,∠ACB=∠DCE=90°,∠CDE=∠CED=45°,∴∠ACB-∠DCB=∠DCE-∠DCB,即∠ACD=∠BCE,在△ACD和△BCE中,AC BCACD BCE CD CE=⎧⎪∠=∠⎨⎪=⎩,∴△ACD≌△BCE(SAS),∴BE=AD,∠BEC=∠ADC,∵点A,D,E在同一直线上,∴∠ADC=180-45=135°,∴∠BEC=135°,∴∠AEB=∠BEC-∠CED=135°-45°=90°,故答案为:90°;(Ⅱ)如图2,∵∠DCE=90°,CD=CE,CM⊥DE,∴CM=DM=EM,∴DE=DM+EM=2CM,∵△ACD≌△BCE(已证),∴BE=AD,∴AE=AD+DE=BE+2CM,故答案为:AE=BE+2CM.【点睛】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综合应用.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要注意三角形间的公共边和公共角,必要时添加适当辅助线构造三角形.8.定义:如果两条线段将一个三角形分成3个小等腰三角形,我们把这两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三分线.(1)如图1,在△ABC中,AB=AC,点D在AC边上,且AD=BD=BC,求∠A的大小;(2)在图1中过点C作一条线段CE,使BD,CE是△ABC的三分线;在图2中画出顶角为45°的等腰三角形的三分线,并标注每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3)在△ABC中,∠B=30°,AD和DE是△ABC的三分线,点D在BC边上,点E在AC 边上,且AD=BD,DE=CE,请直接写出∠C所有可能的值.【答案】(1)∠A=36°;(2)如图所示:见解析;(3)如图所示:见解析;∠C为20°或40°的角.【解析】【分析】(1)利用等边对等角得到三对角相等,设∠A=∠ABD=x,表示出∠BDC与∠C,列出关于x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即可确定出∠A的度数.(2)根据(1)的解题过程作出△ABC的三等分线;45°自然想到等腰直角三角形,过底角一顶点作对边的高,发现形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可形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第二种情形以一底角作为新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则另一底角被分为45°和22.5°,再以22.5°作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易得此时所得的三个三角形恰都为等腰三角形;(3)用量角器,直尺标准作30°角,而后确定一边为BA,一边为BC,根据题意可以先固定BA的长,而后可确定D点,再分别考虑AD为等腰三角形的腰或者底边,兼顾A、E、C 在同一直线上,易得2种三角形ABC;根据图形易得∠C的值;【详解】(1)∵AB=AC,∴∠ABC=∠C,∵BD=BC=AD,∴∠A=∠ABD,∠C=∠BDC,设∠A=∠ABD=x,则∠BDC=2x,∠C=180?-x2,可得2x=180?-x2,解得:x=36°,则∠A=36°;(2)根据(1)的解题过程作出△ABC的三等分线,如图1;由45°自然想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两种情况,①如图2,过底角一顶点作对边的高,形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可形成两个等腰三角形;②如图3,以一底角作为新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则另一底角被分为45°和22.5°,再以22.5°作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易得此时所得的三个三角形恰都为等腰三角形;(3)如图4所示:①当AD =AE 时, ∵2x +x =30°+30°, ∴x =20°; ②当AD =DE 时, ∵30°+30°+2x +x =180°, ∴x =40°;综上所述,∠C 为20°或40°的角.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外角间的关系及等腰三角形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 坐标为()6,0-,点A 是y 轴正半轴上一点,且10AB =,点P 是x 轴上位于点B 右侧的一个动点,设点P 的坐标为()0m ,.(1)点A 的坐标为___________;(2)当ABP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P 点的坐标;(3)如图2,过点P 作PE AB ⊥交线段AB 于点E ,连接OE ,若点A 关于直线OE 的对称点为A ',当点A '恰好落在直线PE 上时,BE =_____________.(直接写出答案) 【答案】(1)()0,8;(2)()4,0或()6,0或7,03⎛⎫ ⎪⎝⎭;(3)425【解析】 【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可以求出AO 的长,则可得出A 的坐标; (2)分三种情况讨论等腰三角形的情况,得出点P 的坐标; (3)根据PE AB ⊥,点A '在直线PE 上,得到EAGOPG ,利用点A ,A '关于直线OE 对称点,根据对称性,可证'OPG EAO ,可得'8OP OA ,82AP,设BE x =,则有6AE x ,根据勾股定理,有:22222BP BE EP AP AE解之即可. 【详解】解:(1)∵点B 坐标为6,0,点A 是y 轴正半轴上一点,且10AB =,∴ABO 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有:22221068AOAB BO ,∴点A 的坐标为()0,8; (2)∵ABP △是等腰三角形, 当BPAB 时,如图一所示:∴1064OP BP BO ,∴P 点的坐标是()4,0; 当AP AB =时,如图二所示:∴6OP BO∴P 点的坐标是()6,0;当AP BP =时,如图三所示:设OP x =,则有6AP x∴根据勾股定理有:222OP AO AP += 即:22286x x解之得:73x =∴P 点的坐标是7,03; (3)当ABP △是钝角三角形时,点A '不存在; 当ABP △是锐角三角形时,如图四示:连接'OA ,∵PE AB ⊥,点A '在直线PE 上,∴AEG △和GOP 是直角三角形,EGAOGP∴EAGOPG ,∵点A ,A '关于直线OE 对称点, 根据对称性,有'8OA OA ,'EAEA∴'FAOFAO,'FAE FAE∴'EAGEAO则有:'OPG EAO∴'AOP 是等腰三角形,则有'8OP OA ,∴22228882APAO OP ,设BE x =,则有6AE x ,根据勾股定理,有:22222BP BE EP AP AE 即:2222688210x x解之得:425BE x【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综合问题,涉及的知识点有:解方程,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对称等知识点,能分类讨论,熟练运用各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在 ABC 中,已知 AB AC =,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点 E 是 AB 边上一动点,点 P 是 AD 上的一个动点.(1)若 37BAD ∠=,求 ACB ∠ 的度数;(2)若 6BC =,4AD =,5AB =,且 CE AB ⊥ 时,求 CE 的长; (3)在(2)的条件下,请直接写出 BP EP + 的最小值. 【答案】(1)53ACB ∠=.(2)245CE =.(3)245. 【解析】 【分析】(1)由已知得出三角形ABC 是等腰三角形,ACB ABC ∠∠=,AD 是BC 边的中线,有AD BC ⊥,求出ABC ∠的度数,即可得出ACB ∠的度数.(2)根据三角形ABC 的面积可得出CE 的长(3)连接CP ,有BP=CP ,BP+EP=EP+CP ,当点E ,P ,C 在同一条直线上时BP+EP 有最小值,即CE 的长度. 【详解】解:(1) AB AC =,ACB ABC ∴∠=∠,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90ADB ∴∠=,37BAD ∠=,903753ABC ∴∠=-=, 53ACB ∴∠=.(2)CE AB ⊥, 1122ABC S BC AD AB CE ∴=⋅=⋅,6BC =,4=AD ,5AB =,245CE ∴=.(3) 245【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充分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是解题的关键.。
八年级数学上册 轴对称练习题 人教新课标版 试题

轴对称练习题一、选择题1.如图,羊字象征吉祥和美好,下图的图案与羊有关,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2.如图所示的图形共有对称轴的条数为()A.1条B.2条C.3条D.4条第2题第3题3.如图,直线a,b,c表示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站址有()A.一处B.两处C.三处D.四处4.一只小狗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是( )5.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2-,3)和(2,3),则下面四个结论:①A、B关于x轴对称;②A、B关于y轴对称;③xAB//轴;④A、B之间的距离为4,其中正确的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6.如图所示,l是四边形ABCD的对称轴,BCAD//,现给出下列结论:①CDAB//;②BCAB=;③BCAB⊥;④OCAO=,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7.如图,牧童在A处放牛,其家在B处,A、B到河岸的距离分别为AC和BD,且AC=BD,若点A到河岸CD的中点的距离为500米,则牧童从A处把牛牵到河边饮水再回家,最短距离是()A.750米B.1000米C.1500米D.2000米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A.顶角 B.顶角的一半 C.顶角的2倍D.底角的一半9、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角的对称轴是它的角平分线 B.等腰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合一C.等腰三角形是关于底边中线成轴对称的图形D.一条线段是关于经过该线段中点的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10.如下图:︒=∠36A,︒=∠72C,ABC∠的平分线交AC于D,则图中共有等腰三角形()A. 0 个 B. 1个 C. 2 个 D. 3 个11.如图:︒=∠15EAF,EFDECDBCAB====,则DEF∠等于()A.90°B. 75°C.70°D. 60°第10题第11题第13题第14题12、已知∠AOB=30°,点P在∠AOB内部,P1与P关于OB对称,P2与P关于OA对称,则P1,O,P2三点构成的三角形是()(A)直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二、填空题13.如图,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cmAE3=,ABD∆的周长为cm13,则ABC∆的周长为____________.14.小明从镜子中看到对面电子钟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时刻应是________15、如图,从镜子中看到一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此时的实际时刻是_______ .16、若点P(3,1-m)与P'(n,nm+)关于x轴对称,则nm32-=_____17、如图:把一张对边平行的纸条如图折叠,重合部分是_________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13《轴对称》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13《轴对称》知识点及典型例题第十三章《轴对称》一、知识点归纳(一)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1、有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也叫做轴对称.2、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对称轴必须是直线)3、对称点: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4、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类似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5.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二)、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区别: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形状与位置关系,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并且成轴对称.联系:1:都是折叠重合2;如果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图形那么他就是轴对称图形,反之亦然。
(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经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线段的中垂线)(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证明是必须有两个点)所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能够看成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四)用坐标表示轴对称2、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五)关于坐标轴夹角平分线对称点P(x,y)关于第一、三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y=x对称的点的坐标是(y,x)点P(x,y)关于第二、四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y=-x对称的点的坐标是(-y,-x)(六)关于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对称点P(x,y)关于直线x=m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m-x,y);点P(x,y)关于直线y=n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2n-y);(七)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个内角度数之比为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度数为( ) A .75°B .90°C .105°D .120°或20°D 解析:D【分析】设两内角的度数为x 、4x ,分两种情况,列出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设两内角的度数为x 、4x ,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x 时,x +4x +4x =180°,x =20°;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4x 时,4x +x +x =180°,x =30°,4x =120°;因此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为20°或120°.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分类讨论思想方法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所示,已知ABC 和DCE 均是等边三角形,点B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AE 、BD 、FG ,AE 与BD 交于点O ,AE 与CD 交于点G ,AC 与BD 交于点F ,则下列结论中:①AE BD =; ②AG BF =; ③FG//BE ; ④CF CG =,以上结论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D解析:D【分析】 首先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得出BC=AC ,CD=CE ,∠ACB=∠ECD=60°,即可证明△BCD 与△ACE 全等、△BCF 与△ACG 全等以及△DFC 与△EGC 全等,最后利用全等三角形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性质证明即可.【详解】∵△ABC 与△CDE 为等边三角形,∴BC=AC ,CD=CE ,∠ACB=∠ECD=60°,∴∠ACB+∠ACD=∠ACD+∠ECD ,∠ACD=60°,即:∠ACE=∠BCD ,在△BCD 与△ACE 中,∵BC=AC ,∠ACE=∠BCD ,CD=CE ,∴△BCD ≌△ACE(SAS),∴AE=BD ,即①正确;在△BCF 与△ACG 中,由①可知∠CBF=∠CAG ,又∵AC=BC ,∠BCF=∠ACG=60°,∴△BCF ≌△ACG(ASA),∴AG=BF ,即②正确;在△DFC 与△EGC 中,∵△BCF ≌△ACG ,∴CF=CG .即④正确;∵∠GCF =60°,∴△CFG 为等边三角形,∴∠CFG=∠FCB=60°,∴FG ∥BE ,即③正确;综上,①②③④都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平行线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来解决问题,.3.已知点A 的坐标为()1,3,点B 的坐标为()2,1,将线段AB 沿坐标轴翻折180°后,若点A 的对应点A '的坐标为()1,3-,则点B 的对应点B '的坐标为( )A .()2,2B .(2,1)-C .()2,1-D .(2,1)-- C解析:C【分析】根据点A ,点A'坐标可得点A ,点A'关于y 轴对称,即可求点B'坐标.【详解】解:∵将线段AB 沿坐标轴翻折后,点A (1,3)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1,3), ∴线段AB 沿y 轴翻折,∴点B 关于y 轴对称点B'坐标为(-2,1)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坐标与图形变化,熟练掌握关于y 轴对称的两点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是关键.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度,它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度A .25或60B .40或60C .25或40D .40C解析:C【分析】当顶角为50°时和底角为50°两种情况进行求解.【详解】当顶角为50°时,底角为:(180°−50°)÷2=65°.此时它的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90°−65°=25°.当底角为50°时,此时它的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90°−50°=4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中两个底角相等.同时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思想. 5.如图所示,D 为 BC 上一点,且 AB =AC =BD ,则图中∠1 与∠2 的关系是( )A .∠1=2∠2B .∠1+∠2=180°C .∠1+3∠2=180°D .3∠2﹣∠1=180°D 解析:D【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12C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B C ∠=∠,2BAD ∠=∠,由180BAC B C ∠+∠+∠=︒即可得出1∠与2∠的关系.【详解】解:∵2∠是ACD △的外角,∴12C ∠+∠=∠,∴∠C=∠2-∠1,∵AB AC =,∴B C ∠=∠,∵AB BD =,∴2BAD ∠=∠,∴112BAC BAD ∠=∠+∠=∠+∠,∵180BAC B C ∠+∠+∠=︒,∴122121180∠+∠+∠-∠+∠-∠=︒,即321180∠-∠=︒.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相等的角. 6.如图,C 是线段AB 上的一点,ACD △和BCE 都是等边三角形,AE 交CD 于M ,BD 交CE 于N ,交AE 于O ,则①DB AE =;②AMC DNC ∠=∠;③60AOB ∠=︒;④DN AM =;⑤CMN △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C解析:C【分析】 易证△ACE ≌△DCB ,可得①正确;即可求得∠AOB =120°,可得③错误;再证明△ACM ≌△DCN ,可得②④正确和CM =CN ,即可证明⑤正确;即可解题.【详解】解:∵ACD △和BCE 都是等边三角形∵∠ACD =∠BCE =60°,∴∠DCE =60°,在△ACE 和△DCB 中,AC DC ACE DCB CB CE =⎧⎪∠=∠⎨⎪=⎩,∴△ACE ≌△DCB (SAS ),∴∠BDC =∠EAC ,DB =AE ,①正确;∠CBD =∠AEC ,∵∠AOB =180°−∠OAB−∠DBC ,∴∠AOB =180°−∠AEC−∠OAB =120°,③错误;在△ACM 和△DCN 中,60BDC EAC DC ACACD DCN ∠=∠⎧⎪=⎨⎪∠=∠=︒⎩, ∴△ACM ≌△DCN (ASA ),∴AM =DN ,④正确;∠AMC =∠DNC ,②正确;CM =CN ,∵∠ACD =∠BCE =60°,∴∠MCN =180°-∠ACD-∠BCE =60°,∴△CMN 是等边三角形,⑤正确;故有①②④⑤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ACE ≌△DCB 和△ACM ≌△DCN 是解题的关键.7.北京有许多高校,下面四所高校校徽主体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B解析:B【分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图案逐一进行判断即可得答案.【详解】第一个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第二个图案不是轴对称图形,第三个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第四个图案不是轴对称图形,综上所述:是轴对称图形的图案有2个,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图形,判断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沿对称轴折叠,对称轴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熟练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解题关键.8.如图,已知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15DBC ∠=︒,分别以A 、B 两点为圆心,以大于12AB 的长为半径画圆弧,两弧分别交于点E 、F ,直线EF 与AC 相交于点D ,则A ∠的度数是( )A .50°B .60°C .75°D .45°A解析:A【分析】 根据中垂线的性质可得DA=DB ,设∠A=x ,则∠ABD=x ,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出方程,即可求解.【详解】又作图可知:EF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DA=DB ,∴∠A=∠ABD ,设∠A=x ,则∠ABD=x ,∵15DBC ∠=︒,∴∠ABC=x+15°,∵AB=AC ,∴∠C=∠ABC=x+15°,∴2(x+15°)+x=180°,∴x=50°,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中垂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中垂线的性质定理以及方程思想,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在锐角ABC 中,AB AC =,D ,E 是ABC 内的两点,AD 平分BAC ∠,60EBC E ∠=∠=,若6BE cm =,2DE cm =,则BC 的长度是( )A .6cmB .6.5cmC .7cmD .8cm D解析:D【分析】延长ED 交BC 于点M ,延长AD 交BC 于点N ,过点D 作//DF BC 交BE 于点F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N BC ⊥,BN CN =,根据60EBC E ∠=∠=,得出EBM △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得到6EB EM BM cm ===,通过//DF BC ,证明EFD △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得到2EF FD ED cm ===,所以求出4DM cm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MN 的长度,从而得出BN 的长度,最后求出BC 的长度.【详解】延长ED 交BC 于点M ,延长AD 交BC 于点N ,过点D 作//DF BC 交BE 于点F ,如图,AB AC =,AD 平分BAC ∠,∴AN BC ⊥,BN CN =,∴90ANB ANC ∠=∠=,60EBC E ∠=∠=,∴EBM △是等边三角形,6BE cm =,∴6EB EM BM cm ===,//DF BC ,∴60EFD EBM ∠=∠=,∴EFD △是等边三角形,2DE cm =,∴2EF FD ED cm ===,∴4DM cm =,EBM △是等边三角形,∴60EMB ∠=,∴30NDM ∠=,∴2NM cm =,∴4BN BM NM cm =-=,∴28BC BN cm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长的一半,求出MN 的长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0.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底角度数是( )A .30B .60︒C .40︒或50︒D .30或60︒D解析:D【分析】由三角形的高可在三角形的内部,也可在三角形的外部,所以分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作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再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分两种情况:①如图,当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的内部时,AB=AC ,BD ⊥AC ,∠ABD=30°,∴∠A=60°,∴∠C=∠ABC=1802A ︒-∠ =60°; ②如图,当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的外部时,AB=AC ,BD ⊥AC ,∠ABD=30°, ∴∠DAB=60°,∠BAC=120°,∴∠C=∠ABC=180302BAC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三角形的高的含义,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掌握分类讨论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与x 轴交于点1B ,与y 轴交点于D ,且111,60OB ODB =∠=︒,以1OB 为边长作等边三角形11AOB ,过点1A 作12A B 平行于x 轴,交直线l 于点2B ,以12A B 为边长作等边三角形212A A B ,过点2A 作23A B 平行于x 轴,交直线l 于点3B ,以23A B 为边长作等边三角形323A A B ,…,按此规律进行下去,则点6A 的横坐标是______.5【分析】过A1作A1A⊥OB1于A过A2作A2B⊥A1B2于B过A3作A3C⊥A2B3于C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得A1的横坐标为A2的横坐标为A3的横坐标为进而解析:5【分析】过A1作A1A⊥OB1于A,过A2作A2B⊥A1B2于B,过A3作A3C⊥A2B3于C,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得A1的横坐标为1212-,,A2的横坐标为2212-,A3的横坐标为3212-,进而得到A n的横坐标为212n-,据此可得点A6的横坐标.【详解】解:如图所示,过A1作A1A⊥OB1于A,则OA=12OB1=12,即A1的横坐标为12=1212-,∵160ODB∠=°,∴∠OB1D=30°,∵A 1B 2//x 轴,∴∠A 1B 2B 1=∠OB 1D =30°,∠B 2A 1B 1=∠A 1B 1O =60°,∴∠A 1B 1B 2=90°,∴A 1B 2=2A 1B 1=2,过A 2作A 2B ⊥A 1B 2于B ,则A 1B =12A 1B 2=1, 即A 2的横坐标为12+1=2212-, 过A 3作A 3C ⊥A 2B 3于C ,同理可得,A 2B 3=2A 2B 2=4,A 2C =12A 2B 3=2, 即A 3的横坐标为12+1+2=3212-, 同理可得,A 4的横坐标为12+1+2+4=4212-, 由此可得,A n 的横坐标为212n -, ∴点A 6的横坐标是62163==31.522-, 故答案为31.5.【点睛】本题是一道找规律问题,涉及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解题的关键要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总结出关于点A 的系列点的规律.12.如图,在ABC ∆中,CD 平分,ACB ∠点,E F 分别是,CD AC 上的动点.若6,12,ABC BC S ∆==则AE EF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_.【分析】作A 关于CD 的对称点H 由CD 是△ABC 的角平分线得到点H 一定在BC 上过H 作HF ⊥AC 于F 交CD 于E 连接AE 则此时AE +EF 的值最小AE +EF 的最小值=HF 过A 作AG ⊥BC 于G 根据垂直平分线的解析:4【分析】作A 关于CD 的对称点H ,由CD 是△ABC 的角平分线,得到点H 一定在BC 上,过H 作HF ⊥AC 于F ,交CD 于E ,连接AE ,则此时,AE +EF 的值最小,AE +EF 的最小值=HF ,过A 作AG ⊥BC 于G ,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即可得到结论.【详解】作A 关于CD 的对称点H ,∵CD 是△ABC 的角平分线,∴点H 一定在BC 上,过H 作HF ⊥AC 于F ,交CD 于E ,连接AE ,则此时,AE +EF 的值最小,AE +EF 的最小值=HF ,过A 作AG ⊥BC 于G ,∵△ABC 的面积为12,BC 长为6,∴AG =4,∵CD 垂直平分AH ,∴AC =CH ,∴S △ACH =12AC•HF =12CH•AG , ∴HF =AG =4,∴AE +EF 的最小值是4,故答案是:4.【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作出对称点和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证明AE +EF 的最小值为三角形某一边上的高线.13.如图,在ABC ∆中,31C ∠=︒,ABC ∠的平分线BD 交AC 于点D ,如果DE 垂直平分BC ,那么A ∠的度数为_______.【分析】根据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垂直平分∴∴∵∴∴∵BD 平分∴∴故答案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性质结合三角形外角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是关键解析:87︒【分析】根据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DE 垂直平分BC ,∴DB DC =,∴∠=∠DBC C ,∵31C ∠=︒,∴31DBC ∠=︒,∴62ADB C DBC ∠=∠+∠=︒,∵BD 平分ABC ∠,∴31ABD DBC ∠=∠=︒,∴180623187A ∠=︒-︒-︒=︒.故答案是87︒.【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性质,结合三角形外角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是关键.14.如图,在ABC 中,D 是BC 上一点,,105AC AD DB BAC ==∠=︒,则B ∠=________°.25【分析】设∠ADC =α然后根据AC =AD =DB ∠BAC =105°表示出∠B 和∠BAD 的度数最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DC 的度数进而求得∠B 的度数即可【详解】解:∵AC =AD =DB ∴∠B = 解析:25【分析】设∠ADC =α,然后根据AC =AD =DB ,∠BAC =105°,表示出∠B 和∠BAD 的度数,最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DC 的度数,进而求得∠B 的度数即可.【详解】解:∵AC =AD =DB ,∴∠B =∠BAD ,∠ADC =∠C ,设∠ADC =α,∴∠B =∠BAD =2α , ∵∠BAC =105°,∴∠DAC =105°﹣2α, 在△ADC 中, ∵∠ADC +∠C +∠DAC =180°,∴2α+105°﹣2α=180°, 解得:α=50°,∴∠B =∠BAD =2α=25°, 故答案为:25.【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②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5.若一条长为24cm 的细线能围成一边长等于6cm 的等腰三角形,则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_____cm .【分析】分两种情况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答【详解】分两种情况:当6cm 的边为腰时底边长=24-6-6=12(cm )∵6+6=12故不能构成三角形;当6cm 的边为底边时腰长=(cm )解析:9【分析】分两种情况,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答.【详解】分两种情况:当6cm 的边为腰时,底边长=24-6-6=12(cm ),∵6+6=12,故不能构成三角形; 当6cm 的边为底边时,腰长=1(246)92⨯-=(cm ),由于6+9>9,故能构成三角形, 故答案为:9.【点睛】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两腰相等,依据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题中运用分类思想解答.16.若点P(x-y ,y)与点Q(-1,-5)关于x 轴对称,则x+y=______.9【分析】根据关于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得答案【详解】由点P (x-yy )与点Q (-1-5)关于x 轴对称得x-y =-1y =5解得x =4y =5x+y=4+5=9故答案为:9【点睛】本题解析:9【分析】根据关于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得答案.【详解】由点P (x-y ,y )与点Q (-1,-5)关于x 轴对称,得x-y =-1,y =5.解得x =4,y =5,x+y=4+5=9,故答案为:9【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关于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 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17.如图所示的网格是正方形网格,点A,B,C,D,O是网格线交点,那么∠___________CODAOB∠(填“>”,“<”或“=”).>【分析】如图过点B作BE⊥AC于E证明△BO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BOE=过点C作CF⊥OC使FC=OC证明△O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FOC=由图知∠FOC>∠COD即可得到∠AOB>∠CO解析:>【分析】如图,过点B作BE⊥AC于E,证明△BO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BOE=45︒,过点C 作CF⊥OC,使FC=OC,证明△O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FOC=45︒,由图知∠FOC>∠COD,即可得到∠AOB>∠COD.【详解】如图,过点B作BE⊥AC于E,∵OB=OE=2,∠BEO=90︒,∴△BO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OE=45︒,过点C作CF⊥OC,使FC=OC,∴∠FCO=90︒,∴△O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FOC=45︒,由图知∠FOC>∠COD,∴∠AOB>∠COD,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角的大小比较,根据图形确定角的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AOB=45°,OC平分∠AOB,点M为OB上一定点,P为OC上的一动点,N 为OB上一动点,当PM+PN最小时,则∠PMO的度数为___________.45°【分析】找到点M 关于OC 对称点M′过点M′作M′N ⊥OB 于点N 交OC 于点P 则此时PM+PN 的值最小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找到点M 关于OC 对称点M′过点M解析:45°【分析】找到点M 关于OC 对称点M′,过点M′作M′N ⊥OB 于点N ,交OC 于点P ,则此时PM+PN 的值最小,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找到点M 关于OC 对称点M′,过点M′作M′N ⊥OB 于点N ,交OC 于点P ,则此时PM+PN 的值最小.∵PM=PM′,∴此时PM+PN=PM′+PN′=M′N′,∵点M 与点M′关于OC 对称,OC 平分∠AOB ,∴OM=OM′,∵∠AOB=45°,∴∠PM'O=∠AOB=45°,∴∠PMO=∠PM'O=45°,故答案为:45°.【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轴对称的知识寻找最短路径的知识,涉及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的知识,有一定难度,正确确定点P 及点N 的位置是关键.19.如图,25AOB ∠=︒,点M ,N 分别是边OA ,OB 上的定点,点P ,Q 分别是边OB ,OA 上的动点,记MPQ α∠=,PQN β∠=,当MP PQ QN ++的值最小时,βα-的大小=__________(度).50【分析】作M 关于OB 的对称点N 关于OA 的对称点连接交OB 于点P 交OA 于点Q 连接MPQN 可知此时最小此时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平角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详解】作M 关于OB 的对称点N 关于OA 的对称点解析:50【分析】作M 关于OB 的对称点M ',N 关于OA 的对称点N ',连接M N '',交OB 于点P ,交OA 于点Q ,连接MP ,QN ,可知此时MP PQ QN ++最小,此时OPM OPM NPQ OQP AQN AQN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平角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详解】作M 关于OB 的对称点M ',N 关于OA 的对称点N ',连接M N '',交OB 于点P ,交OA 于点Q ,连接MP ,QN ,如图所示.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此时MP PQ QN++最小,即MP PQ QN M N ''++=, ∴OPM OPM NPQ OQP AQN AQN ''∠=∠=∠∠=∠=∠,,∵MPQ PQN αβ∠=∠=,, ∴11(180)(180)22QPN OQP αβ∠=︒-∠=︒-,, ∵QPN AOB OQP ∠=∠+∠,25AOB ∠=︒, ∴11(180)25(180)22αβ︒-=︒+︒- , ∴50βα-=︒ . 故答案为:50.【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最短问题、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综合性较强.20.如图,ABC ∆中,ABC ∠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F ,过点F 作//DE BC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那么下列结论:①BDF ∆和CEF ∆都是等腰三角形;②DE BD CE =+;③ADE ∆的周长等于AB 与AC 的和;④BF CF =;⑤若80A ∠=︒,则130BFC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填正确的序号).①②③⑤【分析】①根据平行线性质和角平分线定义可以得到DB=DFEF=EC 从而得到△BDF 和△CEF 都是等腰三角形;②同①有DB=DFEF=EC 所以DE=DF+EF=BD+CE ;③由②得:△ADE 的解析:①②③⑤【分析】①根据平行线性质和角平分线定义可以得到DB=DF ,EF=EC ,从而得到△BDF 和△CEF 都是等腰三角形;②同①有DB=DF ,EF=EC ,所以DE=DF+EF=BD+CE ;③由②得:△ADE 的周长为:AD+DE+AE=AB+BD+CE+AE=AB+AC ;④因为∠ABC 不一定等于∠ACB ,所以∠FBC 不一定等于∠FCB ,所以BF 与CF 不一定相等;⑤由角平分线定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得解.【详解】解:∵DE ∥BC ,∴∠DFB=∠FBC ,∠EFC=∠FCB ,∵△ABC 中,∠ABC 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F ,∴∠DBF=∠FBC ,∠ECF=∠FCB ,∴∠DBF=∠DFB ,∠ECF=∠EFC ,∴DB=DF ,EF=EC ,即△BDF 和△CEF 都是等腰三角形;故①正确;∴DE=DF+EF=BD+CE ,故②正确;∴△ADE 的周长为:AD+DE+AE=AB+BD+CE+AE=AB+AC ;故③正确;∵∠ABC 不一定等于∠ACB ,∴∠FBC 不一定等于∠FCB ,∴BF 与CF 不一定相等,故④错误; 由题意知,1122FBC ABC FCB ACB ∠=∠∠=∠,, ∴()()11801802BFC FBC FCB ABC ACB ∠=︒-∠+∠=︒-∠+∠ =()()111801801801808022A ︒-︒-∠=︒-︒-︒ =130°,故⑤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⑤.【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题目利用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及等角对等边来判定等腰三角形;等量代换的利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如图,点E 在ABC 的边AB 上,90ABC EAD ∠=∠=︒,30BAC ADE ∠=∠=︒,DE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G ,交BC 延长线于点F .AB=AD ,BH ⊥DF ,垂足为H .(1)求HAE ∠的度数;(2)求证:DH FB FH =+.解析:(1)=15∠HAE ;(2)见解析【分析】(1)连接BG ,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得出AG=AD ,再根据SSS 得出△AGH ≌△ABH ,从而得出=∠∠HAE HAG ,继而得出HAE ∠的度数;(2)在DH 上取HM=HF ,连接BM ,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BF=BM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得出DM=BM ,从而得出结论【详解】解:(1)连接BG∵90EAD ∠=︒,30BAC ∠=︒,∴∠DAG=120°,∵30ADE ∠=︒,∴30∠=∠=︒ADE AGD ,∴AG=AD ,∵AB=AD ,∴AG=AB ,∵30BAC ∠=︒,∴75∠=∠=︒AGB ABG ,∵BH ⊥DF ,90EAD ∠=︒,∴=90∠∠=︒BHE EAD ,∵=∠∠BEH AED ,∴30∠=∠=︒ADE EBH ,∴45∠=∠-∠=︒HBG ABG EBH ,∵90FHB ∠=︒,∴∠=∠HBG HGB ,∴GH=BH ,∵AG=AB ,AH=AH ,∴△AGH ≌△ABH ,∴=∠∠HAE HAG ,∵30BAC ∠=︒,∴=15∠HAE ;(2)在DH 上取HM=HF ,连接BM ;∵90ABC EAD ∠=∠=︒,∴AD//BF ,∴30∠=∠=︒F ADE ,∵BH ⊥DF ,HM=HF ,∴BF=BM∴30∠=∠=︒F BMF∵AB=AD ,90EAD ∠=︒∴45ADB ∠=︒,∵30ADE ∠=︒∴15∠=︒MDB ,∵30∠=︒=∠+∠BMF MBD MDB ,∴==15∠∠MBD MDB ,∴BM=DM=BF ,∵DH=DM+HM ,∴DH=FH+BF【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面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2.如图,ABC 是边长为10的等边三角形,现有两点P 、Q 沿如图所示的方向分别从点A 、点B 同时出发,沿ABC 的边运动,已知点P 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Q 的运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当点P 第一次到达B 点时,P 、Q 同时停止运动. (1)点P 、Q 运动几秒后,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PQ ?(2)点P 、Q 运动几秒后,P 、Q 两点重合?(3)当点P 、Q 在BC 边上运动时,能否得到以PQ 为底边的等腰APQ ?如存在,请求出此时P 、Q 运动的时间.解析:(1)点P 、Q 运动103秒后,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PQ ;(2)点P 、Q 运动10秒后,P 、Q 两点重合;(3)当点P 、Q 在BC 边上运动时,能得到以PQ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此时P 、Q 运动的时间为403秒. 【分析】(1)设点P 、Q 运动t 秒后,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PQ ,利用,AP AQ = 列方程,解方程可得答案;(2)设点P 、Q 运动x 秒后,P 、Q 两点重合,由追及问题中的相等关系:Q 的运动路程等于P 的运动路程加上相距的路程,列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到答案;(3)当点P 、Q 在BC 边上运动时,可以得到以PQ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先证明:ACP △≌ABQ △,可得CP BQ =,再列方程,解方程并检验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设点P 、Q 运动t 秒后,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PQ ,如图①,AP t =,102AQ AB BQ t =-=-,∵三角形APQ 是等边三角形,,AP AQ ∴=∴102t t =-,解得103t =, ∴点P 、Q 运动103秒后,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PQ .(2)设点P 、Q 运动x 秒后,P 、Q 两点重合,102x x +=,解得:10x =.∴点P 、Q 运动10秒后,P 、Q 两点重合.(3)当点P 、Q 在BC 边上运动时,可以得到以PQ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 由(2)知10秒时P 、Q 两点重合,恰好在C 处,如图②,假设APQ 是等腰三角形,∴AP AQ =,∴APQ AQP ∠=∠,∴APC AQB ∠=∠,∵ACB △是等边三角形,∴C B ∠=∠,在ACP △和ABQ △中,,,,AC AB C B APC AQB =⎧⎪∠=∠⎨⎪∠=∠⎩, ∴ACP △≌ABQ △,∴CP BQ =,设当点P 、Q 在BC 边上运动时,P 、Q 运动的时间y 秒时,APQ 是等腰三角形, 由题意得:10CP y =-,302QB y =-,∴ 10302y y -=-, 解得:403y =, P 的最长运动时间为2020,1s = Q 从B A C B →→→的最长时间为30=152s , 由403<15, ∴ 403y =符合题意, ∴当点P 、Q 在BC 边上运动时,能得到以PQ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此时P 、Q 运动的时间为403秒.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动点问题,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3.已知AOB ∠及一点P ,利用直尺和圆规,根据下列要求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1)过点P 作OA 、OB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M 、N ;(2)猜想MPN ∠与AOB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析:(1)见解析;(2)∠MPN+∠AOB=180°或∠MPN=∠AOB,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垂线的定义画出图形即可解决问题;(2)根据四边形内角和为360°或“8字型”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过点P作OA、OB的垂线PM、PN如图所示;(2)猜想:∠MPN+∠AOB=180°或∠MPN=∠AOB.理由:左图中,在四边形PMON中,∵∠PMO=∠PNO=90°,∴∠MPN+∠AOB=180°.右图中,∵∠PJM=∠OJN,∠PMJ=∠JNO=90°,∴∠MPN=∠AOB.【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4.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为线段AB上一动点,点E与A,B不重合,点D在CB的延长线上,且ED=EC.(1)当E为边AB的中点时,如图1所示,确定线段AE与BD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2,当E不是边AB的中点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EF BC交AC于点F)BD与AE的数量关系;若成立,请给予证明;(提示:过E作//(3)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直线AB上,点D在直线BC上,且ED=EC,ABC 的边长为1,AE=2,请直接写出CD的长.解析:(1)AE=BD;见解析;(2)成立;AE=BD;见解析;(3)CD的长为3或1.【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证得∠ECB=30°,由DE=CE,求出∠D=∠ECB=30°得到∠DEB=30°,推出BD=BE,根据AE=BE证得结论;(2)过E作EF∥BC交AC于点F,得到△AEF是等边三角形,推出BE=CF,利用∠DBE=∠EFC=120°,∠BED=∠ECF,证得△DEB≌△ECF(AAS),得到BD=EF=AE;(3)作EF∥BC交CA的延长线于点F,则△AEF为等边三角形,利用∠CEF=∠EDB,EB=CF=3,∠F=∠B=60°,证得△CEF≌△EDB(AAS),得到BD=EF=2,求出CD=BD-BC =1,同理可得CD=3【详解】解:(1)AE=BD;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AE=BE,∴CE平分∠ACB,∴∠ECB=30°.∵DE=CE,∴∠D=∠ECB=30°.∵∠ABC=∠D+∠DEB=60°,∴∠DEB=30°,∴∠D=∠DEB,∴BD=BE.∵AE=BE,∴AE=BD;(2)当E为边AB上任意一点时,AE=BD仍成立;证明:如图1,过E作EF∥BC交AC于点F.∵△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CB=∠A=60°,AB=AC=BC,∴∠AEF=∠ABC=60°,∠AFE=∠ACB=60°,即∠AEF=∠AFE=∠A=60°,∴△AEF是等边三角形,∴AE=EF=AF.∵∠ABC=∠ACB=60°,∴∠DBE=∠EFC=120°,∠D+∠BED=∠FCE+∠ECD=60°.∵DE =EC ,∴∠D =∠ECD ,∴∠BED =∠ECF ,∴△DEB ≌△ECF (AAS ),∴BD =EF ,∴AE =BD ;(3)CD 的长为3或1如图2,作EF ∥BC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F ,则△AEF 为等边三角形,∴AF =AE =EF =2,∠BEF =60°,∴∠CEF =60°+∠BEC .∵∠EDC =∠ECD =∠B +∠BEC =60°+∠BEC ,∴∠CEF =∠EDB .又∵EB =CF =3,∠F =∠B =60°,∴△CEF ≌△EDB (AAS ),∴BD =EF =2,∴CD =BD -BC =1,如图3,同理可得CD =3,综上所述,CD 的长为3或1【点睛】此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的知识并熟练应用是解题的关键.25.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CA CB =,M 是AB 的中点,点D 在BM 上,AE CD ⊥,BF CD ⊥,垂足分别为E ,F ,连接EM .(1)求证:CE BF =;(2)求证:AEM DEM ∠=∠.解析:(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先证明CAE BCF ∠=∠,再证明CAE BCF ≌△△,从而可得结论;(2)连接CM ,FM ,先证明ECM FBM ∠=∠,再证明CME BMF ≌△△,可得EM FM =,EMC FMB ∠=∠,再证明FM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45MED ∠=︒,从而可得结论.【详解】证明:(1)AE CD ⊥,BF CD ⊥,90AEC CFB ∴∠=∠=︒.90ACB ∠=︒,90BCF ACE ACE EAC ∴∠+∠=︒=∠+∠CAE BCF ∴∠=∠.CA BC =. ()CAE BCF AAS ∴≌△△.CE BF ∴=.(2)连接CM ,FM在Rt ABC △中,CA CB =,点M 是AB 的中点,90,ACB ∠=︒BM AM ∴=,CM AB ⊥,CM 平分ACB ∠,45ACM BCM CBM CAM ∴∠=∠=∠=∠=︒,CM BM AM ==,由CAE BCF ≌△△可得:ACE CBF ∠=∠.,ACM ECM CBM MBF ∴∠+∠=∠+∠ECM FBM ∴∠=∠.又CE BF =,()CME BMF SAS ∴≌△△.EM FM ∴=,EMC FMB ∠=∠.90EMF FMB DME CME DME ∠=∠+∠=∠+∠=︒.FM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MED ∴∠=︒,90AED ∠=︒,45AEM DEM ∴∠=∠=︒.【点睛】本题考查的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6.如图,在所给平面直角坐标系(每小格均为边长是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中完成下列各题.(1)已知()6,0A -,()2,0B -,()4,2C -,画出ABC 关于y 轴对称的图形△111A B C △,并写出1B 的坐标;(2)在y 轴上画出点P ,使PA PC +最小;(3)在(1)的条件下,在y 轴上画出点M ,使11MB MC -最大.解析:(1)见解析;B 1(2,0);(2)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先作出点A 、B 、C 关于y 轴的对称点A 1、B 1、C 1,顺次连结,则△111A B C △为所求,点()2,0B -,关于y 轴对称,横坐标符号改变B 1(2,0); (2)连结AC 1,交y 轴于点P ,两用两点之交线段最短知AC 1最短即可;(3)延长C 1B 1交y 轴于M ,利用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详解】解:(1)先作出点A 、B 、C 关于y 轴的对称点A 1、B 1、C 1,顺次连结,则△111A B C △为所求,点()2,0B -,关于y 轴对称,横坐标符号改变B 1(2,0),如图;B 1(2,0);(2)连结AC 1,交y 轴于点P ,两用两点之交线段最短知AC 1最短,则PA+PC=PA+PC 1=AC 1,则点P 为所求,如图;(3)延长C 1B 1交y 轴于M ,利用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11MB MC -最大=C 1B 1,如图.【点睛】 本题考查轴对称作图,线段公里,三角形三边关系,掌握轴对称作图,线段公里,三角形三边关系是解题关键.27.如图,点A ,C ,D ,B 四点共线,且AC BD =,A B ∠=∠,ADE BCF ∠=∠.(1)求证:ADE BCF ≌;(2)若9DE =,CG 4=,求线段EG 的长.解析:(1)证明见解析;(2)5EG =.【分析】(1)根据AC=BD 可得AD=BC ,然后利用已知条件根据ASA 即可证明全等;(2)根据(1)中的全等可得∠ADE=∠BCF ,再结合等角对等边可得4DG CG ==,最后利用线段的和差即可求得EG 的长度.【详解】解:(1)证明:∵AC=BD ,∴AC+CD=BD+CD ,∴AD=BC ,在△ADE 和△BCF 中,A B AD BCADE BCF ∠=∠⎧⎪=⎨⎪∠=∠⎩∴△ADE ≌△BCF (ASA );(2)∵△ADE ≌△BCF ,∴∠ADE=∠BCF ,∴4DG CG ==,∵9DE =,∴5EG DE DG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几种判定定理,并能结合题中所给条件灵活运用是解题关键.28.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是AC 的中点,点P 在射线BC 上,点Q 在线段AB 上,120PDQ ∠=︒.(1)如图1,若点Q 与点B 重合,求证:DB DP =;(2)如图2,若点P 在线段BC 上,8AC =,求AQ PC +的值.解析:(1)证明见解析;(2)4.【分析】(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证明30DBC ∠=︒,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30DPB ∠=︒,从而可得结论; (2)过点D 作//DE BC 交AB 于点E ,先证明ADE 为等边三角形,再证明QDE PDC ≌,可得QE PC =, 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证明:(1)∵ABC 为等边三角形,∴,60BA BC ABC =∠=︒∵D 为AC 的中点,∴DB 平分ABC ∠,∴30DBC ∠=︒. ∵120PDB ∠=︒,∴1801203030DPB ∠=︒-︒-︒=︒,∴DBC DPB ∠=∠,∴DB DP =.(2)过点D 作//DE BC 交AB 于点E .∵ABC 为等边三角形,8AC =,点D 是AC 的中点,∴4,60AD CD ABC ACB A ==∠=∠=∠=︒.∵//DE BC ,∴60AED B ∠=∠=︒.60ADE C ∠=∠=︒,∴ADE 为等边三角形,120EDC ∠=︒,∴4AD ED AE ===,。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经典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若实数a ,b 满足a 2-4a +4+(b -4)2=0,且a ,b 恰好是等腰△ABC 两条边的长,则△ABC 周长为( )A .8B .8或10C .12D .10 2.已知123n A A A A 、、中,1A 与2A 关于x 轴对称,2A 与3A 关于y 轴对称,3A 与4A 关于x 轴对称,4A 与5A 关于y 轴对称……,如果1A 在第二象限,那么100A 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3.如图,点O 是ABC 的ABC ∠,ACB ∠的平分线的交点,//OD AB 交BC 于点D ,//OE AC 交BC 于点E ,若ODE 的周长为9cm ,那么BC 的长为( )A .8cmB .9cmC .10cmD .11cm 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度,它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度A .25或60B .40或60C .25或40D .40 5.如图,已知点D 为ABC 内一点,CD 平分ACB ∠,BD CD ⊥,A ABD ∠=∠,若6AC =,4BC =,则BD 的长为( )A .2B .1.5C .1D .2.56.如图,在ABC 中,∠C =90°,∠B =30°,以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 、AC 于点M 和N ,再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连结AP 并延长交BC 于点D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AD 平分∠BAC ;②∠ADC =60°;③点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④2ABD ACD S S =.A .1B .2C .3D .47.如图,在ABC 中,87,A ABC ∠=︒∠的平分线BD 交AC 于点,D E 是BC 中点,且DE BC ⊥,那么C ∠的度数为( )A .16︒B .28︒C .31︒D .62︒8.如图,ABC 中,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DE 分别交AB 、AC 于点E 、D ,若52BAC ∠=︒,则DBC ∠=( ).A .12︒B .14︒C .16︒D .18︒9.如图,在△ABC 中,∠C =84°,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以大于12AB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分别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交AC 于点D ;以点B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BA ,BC 于点E ,F ,再分别以点E ,F 为圆心,大于12EF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若此时射线BP 恰好经过点D ,则∠A 的大小是( )A .30°B .32°C .36°D .42°10.如图,△ABC 中,AB =AC =5,BC =8,则sin B 的值为( )A .58B .45C .35D .1211.若海岛N 位于海岛M 北偏东30°的方向上,则从海岛N 出发到海岛M 的航线可能是( )A .B .C .D .12.北京有许多高校,下面四所高校校徽主体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3.如图,已知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15DBC ∠=︒,分别以A 、B 两点为圆心,以大于12AB 的长为半径画圆弧,两弧分别交于点E 、F ,直线EF 与AC 相交于点D ,则A ∠的度数是( )A .50°B .60°C .75°D .45°14.如图所示,在△ABC 中,内角∠BAC 与外角∠CBE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BE =BC ,PB 与CE 交于点H ,PG ∥AD 交BC 于F ,交AB 于G ,连接CP .下列结论:①∠ACB =2∠APB ;②BP 垂直平分CE ;③PG =AG ;④CP 平分∠DCB ;其中,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5.已知等边△ABC 的边长为6,D 是AB 上的动点,过D 作DE ⊥AC 于点E ,过E 作EF ⊥BC 于点F ,过F 作FG ⊥AB 于点G .当G 与D 重合时,AD 的长是( )A .1B .2C .3D .4二、填空题16.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先作出点P (2,3)-关于y 轴的对称点,再将该对称点先向下平移1个单位,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点P 1,称为完成一次图形变换,再将点P 1进行同样的图形变换得到点P 2,以此类推,则点P 2020的坐标为___________.17.如图,在ABC ∆中,CD 平分,ACB ∠点,E F 分别是,CD AC 上的动点.若6,12,ABC BC S ∆==则AE EF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_.18.如图,ABC 中,AB BC =,点D 在线段BC 上(不与点,B C 重合). 作法如下:①连接AD ,作AD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直线,AB AC 于点,P Q ,连接,DP DQ ,则APQ DPQ △≌△;②过点D 作AC 的平行线交AB 于点P ,在线段AC 上截取AQ ,使AQ DP =,连接,PQ DQ ,则APQ DQP △≌△;③过点D 作AC 的平行线交AB 于点P ,过点D 作AB 的平行线交AC 于点Q ,连接PQ ,则APQ DQP △≌△;④过点D 作AB 的平行线交AC 于点Q ,在直线AB 上取一点P ,连接DP ,使DP AQ =,连接PQ ,则APQ DPQ △≌△.以上说法一定成立的是__________.(填写正确的序号)19.如图,30MON ∠=︒,点1234,,,A A A A ,…在射线ON 上,点123,,B B B ,…在射线OM 上,且112223334,,A B A A B A A B A △△△,…均为等边三角形,以此类推,若11OA =,则202120212022A B A △的边长为_______.20.如图,在ABC 中,D 是BC 上一点,,105AC AD DB BAC ==∠=︒,则B ∠=________°.21.如图,在Rt ABC 中,BAC 90︒∠=,AB 2=,M 为边BC 上的点,连接AM .如果将ABM 沿直线AM 翻折后,点B 恰好落在边AC 的中点处,那么点M 到AC 的距离是________.22.嘉嘉和淇淇下棋,嘉嘉执圆形棋子,淇淇执方形棋子,如图,棋盘中心的圆形棋子的位置用()1,1-表示,右下角的圆形棋子用()0,0表示,淇淇将第4枚方形棋子放入棋盘后,所有棋子构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则淇淇放的方形棋子的位置是__________.23.如图,在△ACB 中,∠ACB =∠90°,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B 于E ,交AC 于D ,∠DBC =30°,DC =4cm ,则D 到AB 的距离为________cm .24.如图,在ABC 中,AB=AC ,40A ∠=,CD //AB ,则BCD ∠的度数是______°.25.如图,在ABC 中,30EFD ∠=︒,且AEF AFE ∠=∠,CFD CDF ∠=∠,则B 的度数为______.26.△ABC 中,∠A =50°,当∠B =____________时,△ABC 是等腰三角形.三、解答题27.如图,△ABC 的三个顶点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已知A (−4,5),B (﹣3,1),C (−2,3).(1)画出△ABC 及关于y 轴对称的△A 1B 1C 1,其中点B 1的坐标是________; (2)若点M 是x 轴上的动点,在图中画出使△B 1CM 周长最小时的点M .28.如图,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1)画出△ABC 关于x 轴对称的△A 1B 1C 1(其中A 1、B 1、C 1分别为A 、B 、C 的对应点); (2)△ABC 的面积为 ;点B 到边AC 的距离为 ;(3)在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MA +MB 最小,若存在,请直接写出MA +MB 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原因29.如图,ABC 中,90BAC ∠=︒,AB AC =,AD 是高,E 是AB 上一点,连接DE ,过点D 作DF DE ⊥,交AC 于点F ,连接EF ,交AD 于点G .(1)若6AB =,2AE =,求线段AF 的长;(2)求证:AGF AED ∠=∠.30.如图,在ABC ∆中,,AB AC =过点A 作//AD BC 交ABC ∠的平分线BD 于点D ,求证:AC AD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三章 轴对称含答案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三章轴对称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如图已知,为内一定点,上有一点,上有一点,当的周长取最小值时,的度数是()A. B. C. D.2、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在AD上,且EC平分∠BED,AB=1,∠ABE=45°,则BC的长为()A. B.1.5 C. D.23、如图,在Rt△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于BC的延长线于F,若∠F=30°,DE=1,则EF的长是( )A.3B.2C.D.14、如图,矩形ABCD中,AB<BC,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A.2个B.4个C.6个D.8个5、如图,在△ABC中,BC=8cm,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边AC于点E,△BCE的周长等于18cm,则AC的长等于 ( )A.12cmB.10cmC.8cmD.6cm6、如图,在Rt ABC中,∠C=90°,∠A=30°,AB+BC=9cm,则AB的长为()A.3cmB.4cmC.5cmD.6cm7、下列各组图形中,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A. B. C. D.8、下列国产汽车车标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9、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的度数为().A.60B.120C.60 或150D.60 或12010、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1)三点确定一个圆;(2)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3)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4)正五边形是轴对称图形.A.1个B.2个C.3个D.4个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关于轴对称点的坐标为()A.(1,3)B.(-1,-3)C.(-1,3)D.(1,-3)12、如图,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且分别交BC,AC于点D和E,∠B=60°,∠C=25°,则∠BAD为()A.50°B.70°C.75°D.80°13、如图,已知,以为直径的圆交于点D,过点D的的切线交于点E.若,则的半径是()A. B. C. D.14、如图,在ABC中,∠ACB=90°,∠A=30°,AB=8,点P是AC上的动点,连接BP,以BP为边作等边BPQ,连接CQ,则点P在运动过程中,线段CQ长度的最小值是()A.2B.4C.D.15、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如图,△ABC中,AB=AC=2,∠B=30°,点D在BC上,过点D作DE⊥BC,交BA或其延长线于点E,过点E作EF⊥BA交AC或其延长线于点F,连接DF.若DF⊥AC,则BD=________17、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15°,腰长是8cm,则其腰上的高是________cm.18、如图,将一块三角板和半圆形量角器按图中方式叠放,三角板一边与量角器的零刻度线所在直线重合,重叠部分的量角器弧()对应的圆心角(∠AOB)为120°,OC的长为2cm,则三角板和量角器重叠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19、如图,矩形ABCD中,BC=4,且AB= ,连接对角线AC,点E为AC中点,点F为线段AB上的动点,连接EF,作点C关于EF的对称点C',连接C'E,C'F,若△EFC'与△ACF的重叠部分(△EFG)面积等于△ACF的,则BF=________.20、点M 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______.21、如图,△ABC内接于⊙O,若∠OBC=25°,则∠A=________.22、如图所示的两个三角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1=110°,∠2=46°,则x=________.2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DE平分∠ADC,AD=7,BE=2,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是________.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A、B、C的坐标分别为A(0,4),B(-2,0),C(8,0),点E是BC的中点,点P为线段AD上的动点,若△BEP是以BE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25、将四根木条钉成的长方形木框变形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使其面积为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木条宽度忽略不计),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最小内角为________度.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如图,在中,,点在边上,且,连接,若,求的度数.2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50°,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其中一个底角的度数.28、已知:四边形ABCD中,AB=DC,∠B=∠C.求证:∠A=∠D.29、已知二次函数y=ax2-4x+c的图象过点(-1,0)和点(2,-9).(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写出其对称轴;(2)已知点P(2,-2),连结OP,在x轴上找一点M,使△OPM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不写求解过程).30、已知:如图,锐角△ABC的两条高BD、CE相交于点O,且OB=OC.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B2、A3、B4、B5、B6、D7、D8、C9、D10、A12、B13、D14、A15、D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17、18、19、20、21、22、23、24、25、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7、29、30、。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轴对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轴对称一、单选题1.以下图形中对称轴的数量小于3的是()A.B.C.D.2.下列说法:①线段AB、CD互相垂直平分,则AB是CD的对称轴,CD是AB的对称轴;②如果两条线段相等,那么这两条线段关于直线对称;③角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这个角的平分线.其中错误的个数有()A.0个B.1个C.2个D.3个3.已知△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C都在第一象限内,现将△ABC的三个顶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都乘﹣1,得到一个新的三角形,则()A.新三角形与△ABC关于x轴对称B.新三角形与△ABC关于y轴对称C.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在第三象限内D.新三角形是由△ABC沿y轴向下平移一个单位长度得到的4.如图,△ABC中,∠B=55°,∠C=30°,分别以点A和点C为圆心,大于1AC的长为半2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N作直线MN,交BC于点D,连结AD,则∠BAD的度数为()A.65°B.60°C.55°D.45°5.如图,△ABC中,以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AB于D,E两点,并连接BD,DE,若∠A=30°,AB=AC,则∠BDE的度数为()A.45B.52.5C.67.5D.756.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BD平分∠ABC,∠A=36°,则∠1的度数为()A.36°B.60°C.72°D.108°7.如图,△ABC中,BD平分∠ABC,BC的中垂线交BC于点E,交BD于点F,连接CF.若∠A=60°,∠ABD=24°,则∠ACF的度数为()A.48°B.36°C.30°D.24°8.如图,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线段BC于点E.BC=6,AC=5,则△ACE的周长是()A.14B.13C.12D.119.如图,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C在MN外,且与A点在MN的同一侧,BC交MN于P点,则()A.BC>PC+AP B.BC<PC+AP C.BC=PC+AP D.BC≥PC+AP10.如图,四边形ABCD中,∠C=,∠B=∠D=,E,F分别是BC,DC上的点,当△AEF的周长最小时,∠EAF的度数为().A.B.C.D.11.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D、E分别是AC、BC上的点,且AD=CE,AE与BD 相交于点P,BF⊥AE于点F,若BP=4,则PF的长()A.2B.3C.1D.812.如图,∠AOB是一钢架,∠AOB=15°,为使钢架更加牢固,需在其内部添加一些钢管EF、FG、GH…添的钢管长度都与OE相等,则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根.A.2B.4C.5D.无数二、填空题13.如图,在△ABC中,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点E、F.(1)若△AEF的周长为10cm,则BC的长为______cm.(2)若∠EAF=100°,则∠BAC______.14.如图,△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边AB于D点,交边AC于E点,若△ABC与△EBC的周长分别是40cm,24cm,则AB=_______cm.15.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D点,点E、F分别是AD的三等分点,若△ABC的面积为18cm2,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_____cm2.1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40°,则它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____.17.如图,A.B两点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每个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点C也在格点上,且△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C共有______个.18.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BAC=50°.∠BAC的平分线与AB的中垂线交于点O,点C沿EF折叠后与点O重合,则∠CEF的度数是_______.三、解答题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3,﹣3),点B的坐标为(﹣1,3),回答下列问题:(1)点C的坐标是.(2)点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3)△ABC的面积为.(4)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B′C′.20.如图,已知△ABC和△ADE均为等边三角形,BD、CE交于点F.(1)求证:BD=CE ;(2)求锐角∠BFC 的度数.21.如图,AD ∥BC ,BD 平分∠ABC .求证:AB=AD .22.已知:如图所示,在ABC ∆中,AB AD DC ==,26BAD ∠=︒,求B Ð和C ∠的度数.23.已知:如图①,在△AOB 和△COD 中,OA=OB ,OC=OD ,∠AOB=∠COD=50°.(1)求证:①AC=BD ;②∠APB=50°;(2)如图②,在△AOB 和△COD 中,OA=OB ,OC=OD ,∠AOB=∠COD=α,则AC 与BD 间的等量关系为,∠APB 的大小为.(直接写结果)24.如图,△ABC 是边长为5cm 的等边三角形,点P ,Q 分别从顶点A ,B 同时出发,沿线段AB ,BC 运动,且它们的速度都为1cm /s .当点P 到达点B 时,P ,Q 两点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1)当t为何值时,△PBQ是直角三角形?(2)连接AQ、CP,相交于点M,则点P,Q在运动的过程中,∠CMQ会变化吗?若变化,则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它的度数.25.如图,AB=AC,E在线段AC上,D在AB的延长线上,且有BD=CE,连DE交BC 于F,过E作EG⊥BC于G,求证:FG=BF+CG.参考答案1.D【分析】确定各图形的对称轴数量即可.【详解】解:A、有4条对称轴;B、有6条对称轴;C、有4条对称轴;D、有2条对称轴.故选D.【点睛】考点:轴对称和对称轴.2.D【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详解】①线段AB、CD互相垂直平分,则线段AB所在的直线是线段CD的对称轴,线段CD所在的直线是线段AB的对称轴,故错误;②如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符合两条线段相等,但不关于任何一条直线对称,错误;③角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这个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错误.错误的个数是3个,故选D.【点睛】掌握好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两边图象折叠后可重合.并且注意对称轴一定是直线.3.A【解析】试题分析:关于x轴对称的两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两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横坐标和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故选A.4.A【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D=D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DAC,求得∠DAC=3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BAC=95°,即可得到结论.【详解】由题意可得:MN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则AD=DC ,故∠C=∠DAC ,∵∠C=30°,∴∠DAC=30°,∵∠B=55°,∴∠BAC=95°,∴∠BAD=∠BAC-∠CAD=65°,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正确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5.C【详解】试题分析:根据AB=AC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C 的度数,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DBC=30°,然后即可求出∠BDE 的度数:∵AB=AC ,∴∠ABC=∠ACB.∵∠A=30°,∴∠ABC=∠ACB=()118030752︒-︒=︒.∵以B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画弧,∴BE=BD=BC .∴∠BDC=∠ACB=75°.∴∠CBD 180757530=︒-︒-︒=︒.∴∠DBE=75°-30°=45°.∴∠BED=∠BDE=()11804567.52︒-︒=︒.故选C.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6.C【分析】根据∠A=36°,AB=AC 求出∠ABC 的度数,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BD 的度数,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计算得到答案.【详解】解:∵∠A=36°,AB=AC,∴∠ABC=∠C=72°,∵BD平分∠ABC,∴∠ABD=36°,∴∠1=∠A+∠ABD=72°,故选C.7.A【详解】试题分析:∵BD平分∠ABC,∴∠DBC=∠ABD=24°,∵∠A=60°,∴∠ACB=180°﹣60°﹣24°×2=72°,∵BC的中垂线交BC于点E,∴BF=CF,∴∠FCB=24°,∴∠ACF=72°﹣24°=48°,故选A.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8.D【详解】试题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AE=BE,然后利用等线段代换即可得到△ACE的周长=AC+BC,再把BC=6,AC=5代入计算即可.解:∵DE垂直平分AB,∴AE=BE,∴△ACE的周长=AC+CE+AE=AC+CE+BE=AC+BC=5+6=11.故选D.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9.C【分析】从已知条件进行思考,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PA=PB,结合图形知BC=PB+PC,通过等量代换得到答案.【详解】∵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PA=PB.∵BC=PC+BP,∴BC=PC+AP.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结合图形,进行线段的等量代换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D【详解】作点A关于直线BC和直线CD的对称点G和H,连接GH,交BC、CD于点E、F,连接AE、AF,则此时△AEF的周长最小,由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可知,∠BAD=360°-90°-90°-50°=130°,即∠1+∠2+∠3=130°①,由作图可知,∠1=∠G,∠3=∠H,△AGH的内角和为180°,则2(∠1+∠3)+∠2=180°②,又①②联立方程组,解得∠2=80°.故选D.考点:轴对称的应用;路径最短问题.11.A【分析】证△ABD≌△CAE,推出∠ABD=∠CAE,求出∠BPF=∠APD=60°,得出∠PBF=30°,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即可.【详解】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BAC=∠C .在△ABD 和△CAE 中,AB AC BAD C AD CE =⎧⎪∠=∠⎨⎪=⎩,∴△ABD ≌△CAE (SAS ).∴∠ABD=∠CAE .∴∠APD=∠ABP+∠PAB=∠BAC=60°.∴∠BPF=∠APD=60°.∵∠BFP=90°,∠BPF=60°,∴∠PBF=30°.∴PF=114222PB =⨯=.故选;A .12.C【详解】分析:因为每根钢管的长度相等,可推出图中的5个三角形都为等腰三角形,再根据外角性质,推出最大的∠0BQ 的度数(必须≤90°),就可得出钢管的根数.详解:如图所示,∠AOB=15°,∵OE=FE ,∴∠GEF=∠EGF=15°×2=30°,∵EF=GF ,所以∠EGF=30°∴∠GFH=15°+30°=45°∵GH=GF∴∠GHF=45°,∠HGQ=45°+15°=60°∵GH=HQ ,∠GQH=60°,∠QHB=60°+15°=75°,∵QH=QB∴∠QBH=75°,∠HQB=180-75°-75°=30°,故∠OQB=60°+30°=90°,不能再添加了.故选C.点睛: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各相等的角,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外角的关系解答.13.10140°【解析】(1)∵ED、FG分别是AB、AC的垂直平分线,∴AE=BE,AF=CF,∵△AEF的周长为10cm,∴AC=10cm;(2)∵∠EAF=100°,∴∠AEF+∠AFE=80°,∵ED、FG分别是AB、AC的垂直平分线,∴EA=EB,FA=FC,∴∠AEF=2∠EAB,∠AFE=2∠CAF,∴∠BAC=∠EAF+∠EAB+∠FAC=100°+∠EAB+∠CAF=100°+12(∠AEF+∠AFE)=140°.故答案为10,14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几何知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以及外角的性质,难度适中.14.16.【详解】试题分析:首先根据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可得AE=BE;然后根据△ABC的周长=AB+AC+BC,△EBC的周长=BE+EC+BC=AE+EC+BC=AC+BC,可得△ABC的周长-△EBC 的周长=AB,据此求出AB的长度是多少即可.解: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E=BE;∵△ABC的周长=AB+AC+BC,△EBC的周长=BE+EC+BC=AE+EC+BC=AC+BC,∴AB=△ABC的周长−△EBC的周长,∴AB=40−24=16(cm).故答案为16.15.9【解析】∵AB=AC ,AD 是BC 边上的高,∴BD=CD ,∴S △ABD =S △ACD ,S △BEF =S △CEF ,(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S 阴影=S △BAE +S △CEF +S △BFD =S △BAE +S △BEF +S △BFD =S △ABD =12S △ABC =12×18=9(cm 2).故答案为9.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还考查了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16.20【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然后在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构成的直角三角形中,可得出所求角的度数.【详解】如图:△ABC 中,AB =AC ,BD 是边AC 上的高.∵40A ∠= ,且AB =AC ,∴()18040270,ABC C ∠=∠=-÷= 在Rt △BDC 中,9070BDC C ∠=∠= ,;∴907020.DBC ∠=-= 故答案为20.【点睛】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7.9【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可知按照点C所在的直线分两种情况:①点C以点A为标准,AB为底边;②点C以点B为标准,AB为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解:①点C以点A为标准,AB为底边,符合点C的有5个;②点C以点B为标准,AB为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符合点C的有4个.所以符合条件的点C共有9个.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来解决特殊的实际问题,其关键是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再利用数学知识来求解.注意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18.50°.【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OBC=40°,以及∠OBC=∠OCB=40°,再利用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EO=EC,∠CEF=∠FEO,进而求出即可;【详解】连接BO,∵AB=AC,AO是∠BAC的平分线,∴AO是BC的中垂线.∴BO=CO.∵∠BAC=50°,∠BAC的平分线与AB的中垂线交于点O,∴∠OAB=∠OAC=25°.∵等腰△ABC中,AB=AC,∠BAC=50°,∴∠ABC=∠ACB=65°.∴∠OBC=65°-25°=40°.∴∠OBC=∠OCB=40°.∵点C沿EF折叠后与点O重合,∴EO=EC,∠CEF=∠FEO.∴在△OEC中,∠CEF=∠FEO=(180°-2×40°)÷2=50°.19.(1)(﹣3,﹣2);(2)(1,﹣3);(316;(4)见解析.【分析】(1)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即可;(2)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解答;(3)利用三角形所在的矩形的面积减去四周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列式计算即可得解;(4)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A、B、C关于x轴的对称点A′、B′、C′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即可.【详解】(1)点C的坐标是(﹣3,﹣2);(2)点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1,﹣3);(3)△ABC的面积=6×6﹣0.5×2×5﹣0.5×1×6﹣0.5×4×6=36﹣5﹣3﹣12=36﹣20=16;(4)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故答案为(1)(﹣3,﹣2),(2)(1,﹣3),(3)16.【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轴对称变换作图,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网格结构,准确找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20.(1)证明见解析;(2)∠BFC=60°.【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E=AD,再由∠EAD+∠DAC=∠BAC+∠DAC,得出∠DAB=∠EAC,利用SAS可证得△EAC≌△DAB,从而可得出结论.(2)根据△EAC ≌△DAB 可得∠ECA=∠DAB ,从而在△BFC 中可得∠ECA+∠FBC=60°,结合∠ACB=60°,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出∠BFC 的度数.【详解】(1)证明:∵△ABC 和△ADE 均为等边三角形,∴AE=AD 、AB=AC ,又∵∠EAD=∠BAC=60°,∠EAD+∠DAC=∠BAC+∠DAC ,即∠DAB=∠EAC ,在△EAC 和△DAB 中,AE AD DAB EAC AB AC ⎧⎪∠∠⎨⎪⎩===,∴△EAC ≌△DAB ,即可得出BD=CE .(2)由(1)△EAC ≌△DAB ,可得∠ECA=∠DBA ,又∵∠DBA+∠DBC=60°,在△BFC 中,∠ECA+∠DBC=60°,∠ACB=60°,则∠BFC=180°-∠ACB-(∠ECA+∠DBC )=180°-60°-60°=60°.【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一般线段的相等都要转为证三角形的全等,另外在解答第二问时,要注意运用等角代换求出未知角的和,这种思想经常在几何求解中运用.21.见解析【分析】根据AD ∥BC ,可求证∠ADB=∠DBC ,利用BD 平分∠ABC 和等量代换可求证∠ABD=∠ADB ,然后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证明:∵AD ∥BC ,∴∠ADB=∠DBC .∵BD 平分∠ABC ,∴∠ABD=∠DBC .∴∠ABD=∠ADB .∴AB=AD .22.77B ∠=︒,38.5C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B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定理即可求出∠C.【详解】在ABC ∆中,AB AD DC ==,∵AB AD =,在三角形ABD 中,()118026772B ADB ∠=∠=︒-︒⨯=︒,又∵AD DC =,在三角形ADC 中,∴117738.522C AD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等边对等角.23.(1)见解析;(2)AC=BD ,α.【分析】(1)根据∠AOB=∠COD=50°求出∠AOC=∠BOD ,根据SAS 推出△AOC ≌△BOD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BD ,∠CAO=∠DBO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可知∠CAO+∠AOB=∠DBO+∠APB ,推出∠APB=∠AOB 即可.(2)根据∠AOB=∠COD=50°求出∠AOC=∠BOD ,根据SAS 推出△AOC ≌△BOD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BD ,∠CAO=∠DBO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可知∠CAO+∠AOB=∠DBO+∠APB ,推出∠APB=∠AOB 即可.【详解】证明:(1)∵∠AOB=∠COD=50°,∴∠AOC=∠BOD ,在△AOC 和△BOD 中,OA OB AOC BOD OC OD =⎧⎪∠=∠⎨⎪=⎩∴△AOC ≌△BOD ,∴AC=BD ,∠CAO=∠DBO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可知∠CAO+∠AOB=∠DBO+∠APB ,∴∠APB=∠AOB=50°.(2)解:AC=BD ,∠APB=α,理由是:)∵∠AOB=∠COD=50°,∴∠AOC=∠BOD ,在△AOC 和△BOD 中,OA OB AOC BOD OC OD =⎧⎪∠=∠⎨⎪=⎩∴△AOC ≌△BOD ,∴AC=BD ,∠CAO=∠DBO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可知∠CAO+∠AOB=∠DBO+∠APB ,∴∠APB=∠AOB=α,故答案为AC=BD ,α.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4.(1)当第53秒或第103秒时,△PBQ 为直角三角形;(2)∠CMQ =60°不变,理由详见解析.【分析】(1)需要分类讨论:分∠PQB=90°和∠BPQ=90°两种情况;(2)∠CMQ=60°不变.通过证△ABQ ≌△CAP (SAS )得到:∠BAQ=∠ACP ,由三角形外角定理得到∠CMQ=∠ACP+∠CAM=∠BAQ+∠CAM=∠BAC=60°.【详解】(1)设时间为t ,则AP=BQ=t ,PB=5-t ,①当∠PQB=90°时,∵∠B=60°,∴PB=2BQ ,得5-t=2t ,t=53;②当∠BPQ=90°时,∵∠B=60°,∴BQ=2BP ,得t=2(5-t ),t=103;∴当第53秒或第103秒时,△PBQ 为直角三角形;(2)∠CMQ=60°不变.在△ABQ 与△CAP 中,60AB AC B CAP AP BQ =⎧⎪∠=∠=︒⎨⎪=⎩,∴△ABQ ≌△CAP (SAS ),∴∠BAQ=∠ACP ,∴∠CMQ=∠ACP+∠CAM=∠BAQ+∠CAM=∠BAC=60°.【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分类讨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5.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可在BC 上截取GH=GC ,可得△EHC 是等腰三角形,进而得出AB ∥EH ,再证△BDF ≌△HEF ,通过线段之间的转化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在BC 上截取GH=GC ,连接EH,∵EG ⊥BC ,GH=GC ,∴EH=EC ,∴∠EHC=∠C ,又AB=AC ,∴∠ABC=∠C ,∴∠EHC=∠ABC ,∴EH ∥AB ,∴∠DBF=∠EHF ,∠D=∠DEH ,又EH=EC=BD ,∴△BDF ≌△HEF ,∴BF=FH ,∴FG=FH+HG=BF+G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问题,能够熟练掌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学校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是自1930年以来举办的第22届世界杯,历届世界杯可谓各具特色,会徽设计也蕴含了不同的文化.下列世界杯会徽的图案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2.如图所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交线段AB于点D,∠A=50°,则∠BDC=()A.50°B.100°C.120°D.130°3.如图,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AC于D,E两点,若∠B=80°,∠C=35°,则∠BAD的度数为()A.65°B.35°C.30°D.25°4.如图,和关于直线对称,下列结论:①;②;③直线垂直平分;④直线平分.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5.如图,△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4cm,△ABD的周长为14cm,则△ABC的周长为()A.18cm B.22cm C.24cm D.26cm6.如图,△ABC中,D点在AB上,E点在BC上,DE为AB的中垂线.若∠B=∠C,且∠EAC>90°,则根据图中标示的角,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1=∠2,∠1<∠3 B.∠1=∠2,∠1>∠3C.∠l≠∠2,∠1<∠3 D.∠1≠∠2,∠1>∠37.如图,在△ABC中,点O是∠ABC的平分线与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OB=OC B.OD=OF C.BD=DC D.OA=OB=OC 8.如图,中,平分,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交于点,连接.若∠A=50°,∠ABD=26°,则的度数为()A.B.C.D.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9.写出一个你熟悉的轴对称图形的名称:.10.如图,已知△ABC中,AB=AC,AB边上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点E,D为垂足,若∠ABE:∠EBC=2:1,则∠A= .11.如图所示,在△ABC中,DE是AC的中垂线,AE=3cm,△ABD的周长为13cm,则△ABC的周长是 cm.12.如图,中,已知,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若,那么 = 度.13.如图,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M,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N,连接AM、AN,若∠MAN=10°,则∠BAC=°.三、解答题:(本题共5题,共45分)14.如图,△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3cm,△ABD的周长为13cm,求△ABC的周长.15.如图,已知点D是BC上一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连接AD,若AD垂直平分EF,求证:AD是△ABC的角平分线.16.如图,在中,∠ACB=90°,是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E.已知的周长是24,的长是5.求的周长.17.如图,△ABC与△ADE关于直线MN对称,BC与DE的交点F在直线MN上.若ED=4cm,FC=lcm,∠BAC=76°,∠EAC=58°(1)求出BF的长度;(2)求∠CAD的度数;18.如图,在△ABC 中,AB=7,BC=14,M为AC的中点,OM⊥AC 交的平分线于O,OE⊥AB 交BA的延长线于E,OF⊥BC.垂足为F.(1)求证:AE=CF.(2)求线段BE的长.1.D 2.B 3.C 4.D 5.B 6.B 7.D 8.B9.答案不唯一(如:线段、角等)10.45°11.1912.5413.8514.解:∵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3cm∴AD=CD,AC=2AE=2×3=6cm∴△ABD的周长=AB+BD+AD=AB+BD+CD=AB+BC=13cm∴△ABC的周长=AB+BC+AC=13+6=19cm.15.证明:∵AD垂直平分EF∴DE=DF∵DE⊥AB,DF⊥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16.解:∵是的垂直平分线∴AE=BE,AD=BD∵∴∵的周长为24∴∵∴的周长为14.17.(1)解:∵△ABC与△ADE关于直线MN对称,ED=4cm∴BC=ED=4cm又∵FC=1cm∴BF=BC﹣FC=3cm.(2)解:∵△ABC与△ADE关于直线MN对称,∠BAC=76°,∠EAC=58°∴∠EAD=∠BAC=76°∴∠CAD=∠EAD﹣∠EAC=76°﹣58°=18°18.(1)解:连接OA∵OB平分又∵OE⊥AB,OF⊥BC∵OM⊥AC,M为AC中点∴OM垂直平分AC∴OA=OC∴△AEO≌△CFO(HL)∴AE=CF.(2)解:∵OB平分∴又∵OE⊥AB,OF⊥BC ∴又OB=OB∴△BEO≌△BFO(AAS)∴BE=BF.∵AB=7,BC=14设AE=CF=x∴x+7=14-x∴BE=7+。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轴对称的性质练习题

轴对称的性质练习题一、选择题1、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两个全等的图形一定成轴对称 B.两个全等的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C.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一定全等 D.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一定不全等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角的两边关于角平分线对称;②两点关于连接它的线段的中垂线为对称;③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的对应点,或对应线段,或对应角也分别成轴对称.④到直线L距离相等的点关于L对称A.1个 B.2个 C.3个 D.4个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B.轴对称图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C.成轴对称的两条线段必在对称轴一侧;D.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一定关于某条直线对称;B.关于某条直线的对称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C.直角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D.锐角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B.轴对称图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C.成轴对称的两条线段必在对称轴一侧D.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7、下列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60的等腰三角形A、等腰直角三角形B、有一角为C、正方形D、圆8、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①角;②线段③不等边三角形;④等边三角形。
A、①②③B、②③C、③D、①②③④9、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线段MNB、两相交直线C、射线D、等边三角形10、下列图形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梯形B 、直角三角形C 、线段D 、平行四边形11、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角B 、线段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 二、填空题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两个概念主要区别是:①轴对称是对______个图形而言,轴对称图形 是对____个图形而言;②轴对称是说两图形的________,轴对称图形是说这些特殊性质的图形本身。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 (习题及答案)

轴对称(习题)➢ 例题示范例1:已知:如图,AE 平分∠FAC ,EF ⊥AF ,EG ⊥AC ,垂足分别为点F ,G ,DE是BC 的垂直平分线. 求证:BF =CG .【思路分析】 读题标注:① 从条件出发,看到角平分线考虑“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结合题目其他条件,EF ⊥AF ,EG ⊥AC ,可得EF =EG ;② 看到垂直平分线考虑“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因此连接BE ,CE (如图所示),得到BE =CE ; ③ 题目所求为BF =CG ,证明△BEF ≌△CEG 即可.【过程书写】证明:如图,连接BE ,CE ∵AE 平分∠FAC ,EF ⊥AF ,EG ⊥AC ∴EF =EG∵DE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 ∴BE =CE∵EF ⊥AF ,EG ⊥AC ∴∠BFE =∠CGE =90° 在Rt △BEF 和Rt △CEG 中BE CE EF EG =⎧⎨=⎩(已证)(已证) ∴Rt △BEF ≌Rt △CEG (HL ) ∴BF =CG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巩固练习1. 下列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GFEDCB AA.B.C.D.2.一个风筝的设计图如图所示,其主体部分(四边形ABCD)关于线段BD所在的直线对称,AC与BD相交于点O,且AB≠AD,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ABD≌△CBDB.△ABC≌△ADCC.△AOB≌△COBD.△AOD≌△COD3.已知:如图,在Rt△ABC中,∠C =90°,点E在AC边上,将△ABC沿BE折叠,点C恰好落在AB边上的点D处.若∠A=30°,则∠BED=_______.C EDBA ODC BA第3题图第4题图4.已知:如图,∠AOB=40°,若CD是OA的垂直平分线,则∠ACB=__________.5.如图,在Rt△ABC中,∠C=90°.BD平分∠ABC,交AC于点D,DE垂直平分AB,垂足为点E.若DE+BD=3cm,则AC=__________cm.EDC6.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DE垂直平分AB,交AC于点E,垂足为点D.若BE+CE=12,BC=8,则△ABC的周长为___________.O DCBAEDCBA7. 作图题:利用网格线,作出△ABC 关于直线DE 对称的图形△A 1B 1C 1.EC BAD8. 已知:如图,P 为∠ABC 内一点,请在AB ,BC 边上各取一点M ,N ,使△PMN的周长最小.9. 已知:如图,CD 垂直平分线段AB ,E 是CD 上一点,分别连接AC ,BC ,AE ,BE .求证:∠CAE =∠CBE .ED CBA10.已知: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OD⊥AB,OE⊥AC,垂足分别为点D,E.求证:OD=OE.O EDCBA11.已知: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D,CE分别是BC,AB边上的高,垂足分别为点D,E,AD与CE相交于点O,连接OB,∠OBC=∠OBA.求证:OA=OC.O E DCB A➢思考小结1.轴对称的思考层次:①全等变换:对应边__________、对应角__________.②对应点:对应点所连线段被对称轴_________________;对称轴上的点到对应点的距离_____________.③应用:奶站问题等.如图,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得在直线同侧的点A,B到点P的距离之和AP+BP最小.BAl【参考答案】➢巩固练习1. B2. B3.60°4.80°5. 36.327.作图略8.作点P关于BA的对称点O1,作点P关于BC的对称点O2,连接O1O2,分别交BA,BC于点M,N,此时△PMN的周长最小.9.证明略提示: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得出AC=BC,AE=BE,再证明△CAE≌△CBE10.证明略提示:过点O作OF⊥BC于点F,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结论11.证明略提示: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得出OD=OE,再证明△COD≌△AOE➢思考小结1.①相等、相等②垂直平分;相等③作点A关于街道的对称点A1,连接A1B交街道于点P,则点P即为满足条件的点。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经典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36,AB AC A D =∠=是AC 的中点,ED AC ⊥交AB 于点E ,已知6,2AC DE ==,则BC 的长为( )A .13B .32C .40D .20 2.已知锐角AOB ∠,如图(1)在射线OA 上取一点C ,以点O 为圆心,OC 长为半径作弧MN ,交射线OB 于点D ,连接CD ;(2)分别以点,C D 为圆心,CD 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P ,连接,CP DP ; (3)作射线OP 交CD 于点Q .根据以上作图过程及所作图形,有如下结论:①//CP OB ;②2CP QC =;③AOP BOP ∠=∠;④CD OP ⊥.其中正确的有(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③④D .③ 3.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个内角度数之比为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度数为( ) A .75° B .90° C .105° D .120°或20° 4.如图,在ABC 中,6AB =,8AC =,10BC =,EF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P 是直线EF 上的一动点,则PA PB +的最小值是( ).A .6B .8C .10D .115.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 A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B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把它分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C .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D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6.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B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成轴对称D .所有等腰三角形都只有一条对称轴 7.如图,在ABC 中,90C ∠=︒,30B ∠=︒,以点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 ,AC 于点M 和N ,再分别以点M ,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连接AP 并延长交BC 于点D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AD 是BAC ∠的平分线;②60ADC ∠=︒;③点D 在AB 的中垂线上;④:2:5DAC ABC S S =△△A .1B .2C .3D .48.如图,在ABC ∆中,90,30C B ︒︒∠=∠= ,以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 AC 、于点M 和N ,再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连接AP ,并延长交BC 于点D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AD 是BAC ∠的平分线;②60ADC ︒∠=;③点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④若2AD =,则点D 到AB 的距离是1,:1:2DAC ABC S S ∆∆=A .2B .3C .4D .59.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D 是线段BC 上一点(不与点,B C 重合),连接AD ,点,E F 分别在线段,AB AC 的延长线上,且DE DF AD ==,点D 从B 运动到C 的过程中,BED 周长的变化规律是( )A .不变B .一直变小C .先变大后变小D .先变小后变大 10.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 (长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每个角都为直角),将纸片沿EF 折叠,使点C 与点A 重合,下列结论:①AF AE =,②ABE AGF ≌,③AF CE =,④60AEF ∠=︒,其中正确的( )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 11.如图,在ABC 与A B C ''△中,,90AB AC A B A C B B ==''='∠+∠'=︒,ABC ,A B C '''的面积分别为1S 、2S ,则( )A .12S S >B .12S SC .12S S <D .无法比较1S 、2S 的大小关系 12.若a b c 、、是ABC 的边,且222()()()0,a b a c b c -+-+-=则ABC 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13.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14.如图,在等腰ABC 中,118ABC ︒∠=,AB 垂直平分线DE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BC 的垂直平分线PQ 交BC 于点P ,交AC 于点Q ,连接BE ,BQ ,则EBQ ∠=( )A .65︒B .60︒C .56︒D .50︒15.如图,在Rt ABC 中,∠BAC =90°,以点A 为圆心,以AB 长为半径作弧交BC 于点D ,再分别以点B ,D 为圆心,以大于12BD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P ,作射线AP 交BC 于点E ,如果AB =3,AC =4,那么线段AE 的长度是( )A .125B .95C .85D .75二、填空题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与x 轴交于点1B ,与y 轴交点于D ,且111,60OB ODB =∠=︒,以1OB 为边长作等边三角形11AOB ,过点1A 作12A B 平行于x 轴,交直线l 于点2B ,以12A B 为边长作等边三角形212A A B ,过点2A 作23A B 平行于x 轴,交直线l 于点3B ,以23A B 为边长作等边三角形323A A B ,…,按此规律进行下去,则点6A 的横坐标是______.17.如图,在ABC 中,AB 的垂直平分线DE 分别与,AB BC 交于点,D E ,AC 的垂直平分线FG 分别与,BC AC 交于点,F G ,10,3BC EF ==,则AEF 的周长是________.18.如图,在ABC 和ADE 中,90BAC DAE ∠=∠=︒,AB AC =,AD AE =,其中点C ,D ,E 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 ,BE .以下四个结论:①ACE DBC ∠=∠;②45ACE DBC ∠+∠=︒;③BD CE ⊥;④BD CE =.一定正确的是______.19.如图,∠MON=30°,点123A A A 、、…在射线ON 上,点123B B B 、、…在射线OM 上,△112A B A 、△223A B A 、△334A B A …均为等边三角形,从左起第1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记为1a ,第2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记为2a ,以此类推.若11OA =,则2021a =____.20.如图30AOB ∠=︒,OC 平分AOB ∠,P 为OC 上一点,//PD OA 交OB 于点D ,PE OA ⊥于E ,6cm OD =,则PE =________.21.如图,E 是腰长为2的等腰直角ABC 斜边上一点,且BE BC P =,为CE 上任意一点,PQ BC ⊥于点Q PR BE ⊥,于点R ,则PQ PR +的值是___________.22.如图,已知 O 为△ABC 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且∠A =50°,则∠BOC 的度数为_____度.23.如图,在ABC 中,30EFD ∠=︒,且AEF AFE ∠=∠,CFD CDF ∠=∠,则B 的度数为______.24.如图,在△ABC 中,AB =AC ,∠BAC=36°,AD 、CE 是△ABC 的两条角平分线,BD=5,P 是AD 上的一个动点,则线段BP +EP 最小值的是____________.25.已知,点()1,3A a -与点()2,21B b --关于x 轴对称,则2a b +___________. 26.如图,在ABC 中,12 cm AB AC ==, 6 cm BC =,D 为AC 的中点,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 cm 的速度沿A B C --的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当过D ,P 两点的直线将ABC 的周长分成两部分,当其中一部分是另一部分的2倍时,t =_________.三、解答题27.如图,ABC 是边长为10的等边三角形,现有两点P 、Q 沿如图所示的方向分别从点A 、点B 同时出发,沿ABC 的边运动,已知点P 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Q 的运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当点P 第一次到达B 点时,P 、Q 同时停止运动. (1)点P 、Q 运动几秒后,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PQ ?(2)点P 、Q 运动几秒后,P 、Q 两点重合?(3)当点P 、Q 在BC 边上运动时,能否得到以PQ 为底边的等腰APQ ?如存在,请求出此时P 、Q 运动的时间.28.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CB CD =,连接,AC BD ,判断,AC BD 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29.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中,AD BC ⊥,垂足为D ,点E 在线段AD 上,45EBC ∠=︒,求ACE ∠的度数.30.如图:已知ABC 中AB AC =:(1)尺规作图:过A 点作//AE BC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求证:AE 是ABC 的一个外角角平分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同步训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同步训练习题一﹨单选题1. 下列图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圆B.正方形C.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2.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下列例举了四种瓦当,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1种B.2种C.3种D.4种3.将一圆形纸片对折后再对折,得到如下左图,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开,得到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展开后的平面图形是〖〗4.如图,△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则∠B的度数为()A.50°B.30°C.100°D.90°5.如图,已知△ABC中,DE∥BC,将△ADE沿DE翻折,使得点A 落在平面内的A′处,若∠B=50°,则∠BDA′的度数是〖〗A .90°B .100°C .80°D .70° 6. 如图,六边形ABCDEF 是轴对称图形,CF 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若∠AFC +∠BCF =150°,则∠AFE +∠BCD 的大小是 〖 〗A .150°B .300°C .210°D .330°7. 如图,将纸片⊿ABC 沿着DE 折叠压平,则〖 〗A .∠A=∠1+∠2B .∠A=(∠1+∠2)C .∠A= (∠2-∠1)D .∠A=∠2-∠1二﹨填空题8. 等边三角形有__ 条对称轴9. 小强站在镜前,从镜子中看到镜子对面墙上挂着的电子表,其读数如图所示,则电子表的实际时刻是 .10. 如图,∠AOB 内一点P ,P 1﹨P 2分别是P 关于OA ﹨OB 的对称点,P 1P 2交OA 于M ,交OB 于N ,若P 1P 2 = 5cm ,则ΔPMN 的周长是____________ cm11.如图是小明制作的风筝,为了平衡制成了轴对称图形,已知OC 是对称轴,∠A=35º,∠BCO=30º,那么∠AOB= . 12.如图,三角形纸片ABC 中,∠A =65°,∠B =75°,将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C 落在△ABC 内,若∠1=20°,则∠2的度数为____ __.三﹨解答题13. 作出下列图形的所有对称轴.14.如图,线段AB的对称轴为直线MN.P﹨Q在MN上,求证△PAQ≌△PBQ.15.聪明的你试试看吧!〖1〗分析图①,②,④中阴影部分的分布规律,按此规律在图③中画出其中的阴影部分。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3章 轴对称专题训练试题(配套练习附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根据题意分析可得:分别找出入射点B和反射点B,看看是否符合即可.
【详解】解:由图可知可以瞄准的点有2个. .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找准入射点和反射点.
23.点A(-3,2)关于x轴的对称点A'的坐标为____________.
【答案】(-3,-2)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点(a,b)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a,-b),所以点A(-3,2)关于x轴的对称点 的坐标是(-3,-2).
考点:对称点的坐标特点.
24.点P(3,2)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___.
∵OD是AC的垂直平分线,
∴OC=OA,
同理OC=OB,
∴OA=OB=OC,
∴A、B、C都落在以O为圆心,以AB为直径 圆周上,
∴∠C是直角,故答案为直角三角形.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20.若点A(m+2,3)与点B(﹣4,n+5)关于y轴对称,则m+n=_______.
【答案】“品”或“日”或“目”等(答案不唯一)
【解析】
【分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解:轴对称图形的汉字:品,日,目.
故答案为:品,日.目.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4 题图)
A. 2 种 B. 3 种 C. 4 种 D. 5 种
3 5.如图,直线 y=- 3 x+2 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 A,B 两点,把△AOB 沿着直线 AB 翻折后得到△AO′B,则点 O′的坐标是(A)
TB:小初高题库
人教版初中数学
(第 5 题图) A. ( 3,3) B. ( 3, 3) C. (2,2 3) D. (2 3,4) 6.若点 A(m+2,3)与点 B(-4,n+5)关于 y 轴对称,则 m+n=__0__.
(第 2 题图) A. 13 B. 11 C. 10 D. 8 3.民族图案是数学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下列图案中,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 称图形的是(C)
4.如图,在 4×4 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左上角阴影部分 是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正方形(简称格点正方形).若再作一个格点正方形,并涂上阴影, 使这两个格点正方形无重叠面积,且组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则这 个格点正方形的作法共有(C)
{ ) ∠BAG=∠C′,
∵ ∠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B=∠C′GD, ∴△ABG≌△C′DG. AB=C′D,
TB:小初高题库
人教版初中数学
(第 9 题图) 解:(1)证明:由折叠知 AE=AD=EG,BC=CH.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AD=BC, ∴EG=CH. (2)∵∠ADE=45°,∠FGE=∠A=90°,AF= 2, ∴DG=FG= 2,DF=2, ∴AD=AF+DF= 2+2. 由折叠知∠AEF=∠GEF,∠BEC=∠HEC, ∴∠GEF+∠HEC=90°,∠AEF+∠BEC=90°, ∵∠AEF+∠AFE=90°, ∴∠BEC=∠AFE. 在△AEF 与△BCE 中,
(第 8 题图) 解:(1)如解图所示△A1B1C1 即为所求,点 B1 的坐标为(-2,-1). (2)如解图所示,△A2B2C2 即为所求,点 C2 的坐标为(1,1).
(第 8 题图解) 9.如图①,将矩形 ABCD 沿 DE 折叠,使顶点 A 落在 DC 上的点 A′处,然后将矩形展 平,沿 EF 折叠,使顶点 A 落在折痕 DE 上的点 G 处.再将矩形 ABCD 沿 CE 折叠,此时 顶点 B 恰好落在 DE 上的点 H 处,如图②. (1)求证:EG=CH. (2)已知 AF= 2,求 AD 和 AB 的长.
(第 7 题图) 7.如图,在 Rt△ABC 中,∠ACB=90°,点 D 在 AB 边上,将△CBD 沿 CD 折叠, 使点 B 恰好落在 AC 边上的点 E 处.若∠A=26°,则∠CDE=71°. 8.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 1 的正方形,△ABC 的 顶点均在格点上,点 A 的坐标是(-3,-1). (1)将△ABC 沿 y 轴正方向平移 3 个单位得到△A1B1C1,画出△A1B1C1,并写出点 B1 坐 标. (2)画出△A1B1C1 关于 y 轴对称的△A2B2C2,并写出点 C2 的坐标.
A. AB=AD
TB:小初高题库
(第 11 题图)
B. AC 平分∠BCD C. AB=BD D. △BEC≌△DEC
人教版初中数学
12.如图,在正方形方格中,阴影部分是涂黑 7 个小正方形所形成的图案,再将方格 内空白的一个小正方形涂黑,使得到的新图案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涂法有_3_种.
(第 12 题图)
16.如图,在矩形纸片 ABCD 中,AB=6,BC=8.把△BCD 沿对角线 BD 折叠,使点 C 落在 C′处,BC′交 AD 于点 G,点 E,F 分别是 C′D 和 BD 上的点,线段 EF 交 AD 于点 H,把△FDE 沿 EF 折叠,使点 D 落在 D′处,点 D′恰好与点 A 重合.
TB:小初高题库
人教版初中数学
,(第 16 题图)) (1)求证:△ABG≌△C′DG. (2)求 tan∠ABG 的值. (3)求 EF 的长. 解:(1)证明:∵△BDC′由△BDC 翻折而成, ∴∠C=∠C′=∠BAG=90°,C′D=AB=CD,∠BGA=∠DGC′. 在△ABG 与△C′DG 中,
人教版初中数学
人教版初中数学 重点知识精选
掌握知识点,多做练习题,基础知识很重要! 人教版初中数学 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
TB:小初高题库
专题练习:图形的轴对称
基础训练
1.下列交通标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C)
人教版初中数学
2.下列图形中,所有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之和为(B)
{ ) ∠AFE=∠BEC,
∠A=∠B=90°, AE=BC,
∴△AEF≌△BCE(AAS), ∴AF=BE, ∴AB=AE+BE=2 2+2.
拓展提高 10.如图,∠3=30°,为了使白球反弹后能将黑球直接撞入袋中,那么击打白球时, 必须保证∠1 的度数为(C)
,(第 10 题图)) A. 30° B. 45° C. 60° D. 75° 11.如图,四边形 ABCD 中,AC 垂直平分 BD,垂足为点 E,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 是(C)
13.如图,Rt△ABC 中,∠ACB=90°,AC=3,BC=4,将边 AC 沿 CE 翻折,使点 A 落在 AB 上的点 D 处;再将边 BC 沿 CF 翻折,使点 B 落在 CD 的延长线上的点 B′处,两
4 条折痕与斜边 AB 分别交于点 E,F,则线段 B′F 的长为 .
5
(第 13 题图)
14.如图,MN 是半径为 1 的⊙O 的直径,点 A 在⊙O 上,∠AMN=30°,点 B 为劣 弧 AN 的中点.点 P 是直径 MN 上一动点,则 PA+PB 的最小值是 2.
(第 14 题图)
15. 在 ▱ ABCD 中 , AB< BC, 已 知 ∠B= 30° , AB= 2 3, 将 △ABC 沿 AC 翻 折 至 △AB′C,使点 B′落在▱ABCD 所在的平面内,连结 B′D.若△AB′D 是直角三角形,则 BC 的 长为__4 或 6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