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
近代文化
1、1905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2、侯德榜撰写了《制碱》一书,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揭开制碱奥秘。
3.魏源的《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4、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5、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6、、鲁迅代表作有《孔乙己》,《狂人日记》等;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
7、为适应抗战需要,郭沫若创作《屈原》,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也创作出一批优秀小说,比如有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中共七大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共七大:
(1)背景:抗日战争前夕。
(2)时间:1945年;地点:延安。
(3)中心任务: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
题。
(4)政治路线: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
(5)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条件。
2、抗日战争的胜利:
(1)原因:
①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②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盟国家和广大华侨的支持。
(2)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3)意义:①国内: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
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
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②国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提高了国际地位。
(4)启示: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西安事变
1.背景:
①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②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④蒋介石拒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亲临西安督战,坚持剿共(直接原因)。
2.目的:逼迫蒋介石抗日。
3.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4.结果:①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
②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5.和平解决意义: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一、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1、背景:日军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后,企图占领华北。1936年,日军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形式十分危急。
2、时间:1937年7月7日晚。
3、经过:日军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从此,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4、结果:7月底,平津相继沦陷。
5、影响:①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②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
③工农红军改编成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二、南京大屠杀
1、背景:①1937年8月13日,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爆发,中国战败,上海沦
陷。1937年12月,南京沦陷。
②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2、概况:六周以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3、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通过表决规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难者国
公祭日。
4、原则: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国民革命运动
一、国民革命运动
1.社会背景:国民痛苦。
2.各党反应:(1)共产党:中共二大,制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国民党: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3.背景:1924年,国民党召开一大,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
4.目的:反帝反封建。
二、黄埔军校与北伐战争
1.黄埔军校的建立:
(1)地点:广州黄埔;时间:1924年5月;
(2)人物:孙中山是创建者和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3)特点: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
4)作用: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2.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1)时间:1926年-1927年;主体:广东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
(2)目的: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3)讨伐对象及顺序: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主要战场:湖南、湖北;先锋: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战役;
(5)胜利进军的成果:①吴佩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后,又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②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6)胜利的根本原因:国共第一次合作。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建立: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后来,南京政府统治全国。
2.性质:代表大地主资产阶级的利益。
3.政策: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