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技术教案

合集下载

移动通信技术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教案2

移动通信技术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教案2

《移动通信技术与设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案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五年制高职教育层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选修课程,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典型系统,以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了本课程之后,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和领会,应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应能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移动通信系统,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研究和开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能。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课程是五年制高职教育层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选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的专业思维、应用能力。

(三)设计思路本课程充分体现立足行业,强调技能,突出实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二、课程目标1、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现有的GSM系统和CDMA系统,及2.5代的GPRS系统和CDMA 1X系统;了解3G和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场强计算、系统设计和网络规划能力。

2、具体目标根据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的主要目标特色在于在具体的任务指导和完成过程中,突出以下知识、技能、态度的培养:知识目标:掌握移动通信概念、特点分类;掌握噪声分类,噪声和干扰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干扰的减少。

掌握多址技术,区域覆盖,信道分配,信令,越区切换。

掌握无线寻呼系统的工作原理,无绳电话系统的工作原理。

掌握频分多址(FDMA)模拟蜂窝网系统工作原理、工作过程。

掌握GSM网络接口、GSM系统的无线接口。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情感目标:具有勤奋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三、内容标准。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教案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教案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1.1 课程背景移动通信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通信方式,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技术及其应用。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技术,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培养学生解决移动通信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移动通信概述移动通信的概念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的特点和应用2.2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信号传播频率分配与复用技术调制与解调技术2.3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信道编码与解码信道估计与均衡功率控制与频率规划2.4 移动通信系统分类一代到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窄带与宽带移动通信系统蜂窝与非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5 移动通信标准GSM与UMTSCDMA与CDMA2000LTE与5G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3.3 实验法进行移动通信实验,使学生亲身体验移动通信系统的操作和性能。

3.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4.1 教材《移动通信原理》,作者:,出版社:X《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作者:,出版社:X4.2 实验设备移动通信实验箱信号发生器示波器4.3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移动通信企业官网移动通信相关论坛和博客五、教学评估5.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

5.2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评价,占总成绩的20%。

5.3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50%。

六、教学安排6.1 课时安排总共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2.5课时用于介绍移动通信概述3课时用于讲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4课时用于阐述移动通信关键技术5课时用于解析移动通信系统分类6课时用于介绍移动通信标准6.2 教学进度安排第1-4课时:移动通信概述第5-8课时: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第9-13课时: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第14-18课时:移动通信系统分类第19-24课时:移动通信标准第25-29课时:实验操作与实验报告七、教学活动7.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移动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移动通信原理的兴趣。

移动通信电子课件教案-第3章_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

移动通信电子课件教案-第3章_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
d(km )d1d2又d1 2Reht,d2 2Rehr 2Re( ht hr) 4.12( ht hr)(m)
第3章 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
3.1.4 障碍物的影响与绕射损耗
P
x T
d1 h1
x 为菲涅尔余隙
T d1
d2
R d2
h2
x
h1
P
R h2
(a)
(b)
图 3 - 3 障碍物与余隙
(a) 负余隙; (b) 正余隙
第3章 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
t = t0 t= t0+
t1 t1+ 1 1 t1+ 1 2 (a)
t2 t2+ 2 2t2+ 2 3 t2+ 2 1 (b)
t= t0+
t3
(c)
图 3 - 11 时变多径信道响应例如 (a) N=3; (b) N=4; (c) N=5
t3+ 3 4
第3章 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
第3章 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
3.2.4 多径时散与相关带宽 ——续
时延扩展Δ:最大传输时延和最小传输时延的差值,即最后 一个可分辨的时延信号与第一个时延信号到达时间的差值, 实际上就是脉冲展宽的时间。
表示时延扩展的程度。
归一化时延信号的包络E(t):将移动通信中接收机接收 到的多径的时延信号强度进行归一化。
第3章 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
第3章 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
3.1 无线电波传播特性 3.2 移动信道的特征 3.3 陆地移动信道的传输损耗 3.4 移动信道的传播模型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
引言
三种研究无线移动通信信道的根本方法: 理论分析:用电磁场理论和统计理论分析电波在移动
环境中的传播特性,并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移动信道。 现场电波实测:在不同的传播环境中,做电波实测实

移动通信教案范文

移动通信教案范文

移动通信教案范文教案:移动通信教学目标:1.了解移动通信的定义、原理和发展;2.掌握常见的移动通信技术;3.了解移动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常见的移动通信技术。

教学难点:1.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教学PPT。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话题(5分钟)教师通过问题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移动通信的概念和定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了解学生对移动通信的理解程度。

Step 2:讲解移动通信的原理和发展(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PPT,向学生讲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包括移动通信的概念、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等。

Step 3:介绍常见的移动通信技术(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目前常见的移动通信技术,包括2G、3G、4G和5G等技术,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PPT展示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特点,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Step 4:探讨移动通信的应用(25分钟)教师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移动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每个小组需选择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通过PPT展示并进行讲解,包括应用的具体内容、实现原理和使用效果等。

教师可根据需要提供一些参考案例,如移动支付、智能家居、无人驾驶等。

Step 5:总结与展望(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可能的应用场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移动通信领域的学习和创新。

Step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教学扩展:1.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移动通信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并写一篇小论文进行展示;2.学生可以组织一个移动通信创新项目的小组,进行实践和创新。

教学评价:1.学生的讨论表现和讲解内容的质量;2.学生对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理解程度;3.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关注移动通信领域的最新动态,了解技术的最新进展;2.学生可以参加相关的比赛和竞赛,提高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gsm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规划与优化教案

gsm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规划与优化教案

GSM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规划与优化教案第一章:GSM移动通信系统概述1.1 GSM移动通信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2 GSM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1.3 GSM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和组成1.4 GSM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规划和频道分配第二章:GSM网络规划基础2.1 网络规划的目标和流程2.2 无线传播环境和信号覆盖分析2.3 基站设备和参数设置2.4 网络规划中的数学模型和算法第三章:GSM网络优化基础3.1 网络优化的目标和流程3.2 网络性能指标和评估方法3.3 网络优化的方法和技巧3.4 网络优化工具和软件的使用第四章: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实施4.1 项目启动和前期准备4.2 现场勘查和数据收集4.3 网络规划和优化方案的设计4.4 方案实施和效果评估第五章: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案例分析5.1 案例一:城市网络规划与优化5.2 案例二:农村网络规划与优化5.3 案例三:复杂地形网络规划与优化5.4 案例四:网络升级和扩容工程第六章:GSM基站设计与布局6.1 基站设计的考虑因素6.2 基站天线的设计与选择6.3 基站室内布局与设备安装6.4 基站电源和冷却系统设计第七章:GSM网络传输规划7.1 传输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架构7.2 传输网络的规划与设计原则7.3 传输网络设备的选择与配置7.4 传输网络的优化与故障处理第八章:GSM核心网规划与优化8.1 核心网的架构和功能8.2 交换中心的规划与配置8.3 信令网的规划与优化8.4 数据网的规划与优化第九章:GSM无线资源管理9.1 无线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9.2 频率规划与频道分配9.3 小区规划与参数设置9.4 无线网络资源的动态调整与优化第十章: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案例分析(续)10.1 案例五:基于网络性能的规划与优化10.2 案例六:网络容量优化与扩容10.3 案例七:网络质量提升工程10.4 案例八:网络规划与优化的综合案例第十一章: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性能评估11.1 网络性能评估指标11.2 网络性能数据的收集与分析11.3 网络性能改善策略11.4 网络性能预测与优化第十二章: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工具和技术12.1 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工具概述12.2 计算机模拟和仿真技术12.3 现场测试与数据分析12.4 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未来技术趋势第十三章: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法规遵从性13.1 无线电频率管理法规13.2 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试13.3 环境保护和健康安全13.4 法规遵从性的持续管理与更新第十四章: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项目管理14.1 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4.2 网络规划与优化的项目规划14.3 项目执行与控制14.4 项目收尾与评估第十五章: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未来发展15.1 5G网络对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影响15.2 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机遇15.3 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创新技术15.4 行业发展趋势与职业规划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全面覆盖了GSM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各个方面,从系统概述到实际案例分析,涵盖了基站设计、传输规划、核心网规划、无线资源管理、性能评估、项目管理和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

MIMO技术教案

MIMO技术教案

MIMO技术
一、教学目标:
掌握认识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的MIMO技术,并分析掌握其性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分析移动通信系统中的MIMO技术。

三、教学过程设计:
(1)MIMO技术是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均采用多根天线易增强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MIMO信道被换为r个相互独立的子信道的叠加,因此它的信道容量也可以由独立自信道的信道容量叠加得到。

(2)根据各根天线上发送信息的差别,MIMO可以分为发射分集技术和空间复用技术。

•发射分集技术指的是在不同的天线上发射包含同样信息的信号,达到空间分集的效果,从而跟分集接收一样能够起到抗衰落的作用。

•空间复用技术在不同的天线上发射不同的信息,获得空间复用增益,从而大大提高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

四、课后作业或思考题:
分析MIMO技术特性及在移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五、本节小结:
对本节内容进行小结。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教案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教案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原理1.2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1.3 学时安排:总共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8学时,实验教学16学时1.4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1.5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技术及其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移动通信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移动通信概述2.1.1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2.1.2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1.3 移动通信的分类及特点2.2 无线传播特性2.2.1 无线电波传播的基本原理2.2.2 地形地物对无线电波传播的影响2.2.3 气候条件对无线电波传播的影响2.3 模拟移动通信系统2.3.1 调制与解调技术2.3.2 信道编码与解码技术2.3.3 频率分配与频道规划2.3.4 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应用2.4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2.4.1 数字调制技术2.4.2 信道编码与解码技术2.4.3 扩频技术2.4.4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应用2.5 移动通信网络2.5.1 移动通信网络的架构2.5.2 移动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2.5.3 移动通信网络的典型应用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3.1.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1.3 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教学:运用PPT、动画等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2.2 网络教学平台:提供课程资料、习题库、在线讨论等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3.2.3 实验设备:采用实际的移动通信设备,进行实践操作。

四、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4.1.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30%。

4.1.2 考试成绩: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占总评的70%。

4.2 评价内容4.2.1 知识掌握程度:评价学生对课程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移动通信教案

移动通信教案

《移动通信》教案授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授课人:***授课对象:信工041-2授课时间: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1、本课程教学目的:“移动通信”是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该课程较详细地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原理和实际应用系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以及移动通信的发展、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的信道、移动通信系统的调制和组网技术、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接入、移动通信网以及GSM 系统、CDMA系统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等。

2、本课程教学要求:1.掌握移动通信的概念、特点;了解移动通信组网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了解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差别;了解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

2.理解关于蜂窝的概念;了解频率复用的概念以及频率复用的模型;理解信道分配策略以及切换策略;理解干扰与系统容量之间的关系,了解如何在实际系统中用功率控制减少干扰以提高系统容量;了解各种提高系统容量的方法。

3.了解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移动通信中的快衰落与慢衰落;掌握无线信道中信号的多径衰落和多普勒频移,掌握多径传播与快衰落、阴影衰落、时延扩展与相关带宽以及信道的衰落特征;掌握分集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分集信号的合并技术。

4.掌握多址接入的基本概念和多址接入方式,掌握FDMA技术的原理及系统的特点,了解FDMA系统中的干扰问题,掌握TDMA技术的原理及系统的特点,熟悉TDMA的帧结构,了解TDMA系统的同步与定时,掌握CDMA技术的原理及系统的特点,了解空分多址(SDMA)技术的原理;掌握系统容量的定义,熟悉FDMA、TDMA、CDMA系统容量的分析与比较。

5.掌握FDMA模拟蜂窝网,TDMA数字蜂窝网,CDMA移动通信系统。

3、使用的教材:郭梯云编,《移动通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主要参考书目:啜钢王文博常永宇等编,《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赵长奎编,《GSM数字移动通信应用系统》,国防工业出版社,顾肇基译,《GSM网络与GPRS》,电子工业出版社,第一章概论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重点掌握移动通信的概念、特点;了解移动通信组网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掌握移动通信的三种工作方式;了解移动中继方式;了解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教案设计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体验现代应用科技的价值。

【教学重点】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教学难点】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收音机、电视机和移动电话各一台,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激趣诱思】利用多媒体展示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课件展示图片导入语:电视、电话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有了电视能让我们坐在家里了解世界,有了移动电话使通讯更加方便。

那么它们是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呢?【板书课题】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用的电视、手机等图片引入电磁波的广泛应用,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观看多媒体课件;意识到电磁波的应用很广泛,怎样用电磁波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期待本节课的学习。

【合作互动探究新知】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过程2.无线电广播信号的接收过程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1.电视信号及其伴音的发送2.电视信号及其伴音的接收移动电话1.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2.无绳电话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过程——广播电台[自学提纲]通过阅读课本154页,完成课件展示的内容:(时间3min)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分别由________和________来完成。

2.用________传递声音信号,需要把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加载到________上,再把载有这种信号的电磁波向外界发射出去,在接收处需要把加载在电磁波上的信号取出并放大,然后还原为________。

[精讲点拨]电磁波传递信息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进行无线电通信。

gsm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规划与优化教案

gsm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规划与优化教案

GSM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规划与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GSM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网络架构。

2. 培养学生对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兴趣和意识。

3. 使学生掌握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GSM移动通信系统概述GSM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GSM系统的关键技术GSM网络架构及主要设备2. GSM网络规划基础频率规划覆盖规划容量规划3. GSM网络优化方法网络性能指标优化流程与方法优化工具与手段4. GSM基站参数调整基站参数设置原则基站参数调整方法基站参数优化效果评估5. GSM网络故障排查与处理常见故障类型及原因故障排查方法故障处理流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GSM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基本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具体操作。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GSM移动通信原理与网络优化》。

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教学。

3. 实验室设备:提供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实验设备,如基站模拟器、网络分析仪等。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室实践中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试题,测试学生对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掌握程度。

六、GSM网络规划与优化工具1. 简介网络规划与优化常用的工具,如地图软件、网络规划软件等。

2. 教授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GSM网络规划与优化。

3. 练习使用这些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七、GSM网络模拟与仿真1. 介绍GSM网络模拟与仿真的基本概念。

2. 教授如何使用仿真软件来模拟GSM网络,以及如何通过仿真来优化网络。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

(2)电视的工作过程。

(3)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

2、教学难点(1)调制和解调的过程。

(2)电磁波频率和波长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技术是如何实现信息传递的,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讲授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教师讲解: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

首先,播音员说话的声音或音乐等信号通过话筒转化为电信号,但这种电信号的频率很低,不能直接用来发射电磁波。

为了将信号有效地发射出去,需要将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这个过程叫做调制。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调幅和调频两种。

调幅:使高频电磁波的振幅随信号的强弱而改变。

调频:使高频电磁波的频率随信号的强弱而改变。

经过调制的高频电磁波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

(2)无线电广播信号的接收教师讲解:收音机等接收设备负责接收无线电广播信号。

接收天线接收到各种各样的电磁波,从中选出我们需要的特定频率的电磁波,这个过程叫做调谐。

然后,从接收到的高频电磁波中取出音频信号,这个过程叫做解调。

解调后的音频信号通过扬声器还原成声音。

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1)电视信号的发射教师讲解: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

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话筒把声音变成电信号。

发射机把两种电信号同时加载到同一电磁波上发射出去。

(2)电视信号的接收教师讲解: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接收包含图像和声音信息的电磁波,经过调谐、解调,得到图像和声音的电信号,分别由显像管和扬声器还原成图像和声音。

(2024年)1移动通信技术电子教案资源

(2024年)1移动通信技术电子教案资源

基站
移动交换中心
掌握移动交换中心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包括交换机、数据库、接口设备等 ,以及移动交换中心在移动通信网络 中的地位和作用。
熟悉基站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包括收 发信机、天线、接口设备等,以及基 站的分类和特点。
2024/3/26
9
信号传输与处理
01
信号调制与解调
了解信号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等,
15
终端设备类型及功能
01
02
03
04
手机
具备通话、短信、上网、拍照 、录像、游戏等多种功能。
平板电脑
可实现移动办公、娱乐、学习 等,支持触控操作和手写输入

笔记本电脑
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多任务 处理能力,适用于移动商务和
高端用户。
穿戴式设备
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 实现健康监测、信息提醒等功
能。
3
移动通信技术概述
移动通信基本概念
阐述移动通信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等基本概 念。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介绍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基站、移动 台、交换中心等。
移动通信技术演进
概述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过程,包括1G、2G、 3G、4G和5G等。
2024/3/26
4
课程目标与要求
01
知识目标
掌握移动通信基本概念、系统组 成和技术演进;理解移动通信中 的关键技术及其原理。
团队协作与沟通
在课程学习和项目实践 中,我积极参与团队讨 论和协作,提高了自己 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
29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024/3/26
5G及未来移动通信技术
随着5G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商用,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将更加注重高速率 、低时延、大连接等方面的性能提升。

(2024年)5G移动通信技术完整全套教案PPT教学电子课件

(2024年)5G移动通信技术完整全套教案PPT教学电子课件

5G终端设备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可发挥重要 作用,如智能安防、智能照明、智能环保 等,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
2024/3/26
26
07
5G安全挑战与应对策略
2024/3/26
27
5G安全挑战分析
5G网络架构的复杂性
5G网络架构包括核心网、传输网、接入网 等多个层面,每个层面都面临不同的安全威 胁和挑战。
6
02
5G网络架构与关键技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24/3/26
7
5G网络架构组成及功能
5G核心网(5GC)
提供网络功能,支持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 新型业务能力。
传输网
承载5G核心网和接入网之间的数据传输, 提供高带宽、低时延的传输通道。
2024/3/26
5G接入网(5G AN)
实现无线接入功能,包括gNB和ng-eNB两 种基站类型。
控制与转发分离
5G核心网将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分离,使得网络更加灵活,易于 扩展和维护。
网络切片技术
5G核心网支持网络切片技术,可以为不同业务场景提供定制化的 网络服务,满足多样化的业务需求。
16
5G核心网部署策略探讨
1
分布式部署
5G核心网采用分布式部署策略,将网络功能分 散到多个地理位置,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性能。
信。
优势特点
02
提高频谱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降低通信时延。
应用场景
03
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业务场景,如远程医疗、智能交通等

14
04
5G核心网演进与部署策略
2024/3/26
15
5G核心网架构变革及特点
2024/3/26

大学参赛教案

大学参赛教案

教案名称:《现代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类型:专业课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使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移动通信概述1.1 移动通信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移动通信的特点和应用领域2.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2.1 移动通信网络结构2.2 移动通信终端设备2.3 移动通信传输技术3.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3.1 信道编码与解码3.2 调制与解调3.3 接入控制与漫游3.4 语音编码与解码3.5 数据传输与网络安全4.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4.1 4G移动通信技术4.2 5G移动通信技术4.3 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关键技术。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3. 小组讨论法:探讨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搭建简单的移动通信系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关教材。

2. 课件:制作涵盖教学内容的课件。

3. 实验设备:移动通信实验箱、仿真软件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移动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兴趣。

2. 讲解移动通信概述讲解移动通信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情况。

3. 分析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分析移动通信网络结构、移动通信终端设备和移动通信传输技术,让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4. 讲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讲解信道编码与解码、调制与解调、接入控制与漫游、语音编码与解码、数据传输与网络安全等关键技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探讨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介绍4G、5G等现代移动通信技术,探讨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教案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教案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趋势。

2. 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3. 熟悉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及其在未来通信领域的发展方向。

二、教学内容1. 移动通信概述移动通信的定义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2.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移动终端基站传输网络控制中心3. 移动通信技术原理调制与解调扩频技术多址技术信道编码与解码4. 移动通信标准GSMCDMA4G LTE5G5. 移动通信技术应用语音通信数据通信物联网应用车联网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 互动:提问和回答,巩固知识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场景,深入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作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未来通信领域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应用。

2. 视频资料:播放移动通信系统的实际运行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网络资源:介绍移动通信相关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移动通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移动通信技术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3. 小组报告:评价学生对移动通信发展趋势及其在未来通信领域应用的分析能力。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践相结合。

3. 教学进度:章节一:4课时章节二:4课时章节三:6课时章节四:6课时章节五:8课时七、教学案例1. 案例一:分析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 案例二:探讨4G LTE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

3. 案例三:预测5G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其应用场景。

八、实践环节1. 项目一:搭建简单的移动通信系统模型。

2. 项目二:分析移动通信信号的调制与解调过程。

3. 项目三:基于移动通信技术,设计一个物联网应用场景。

yd教案11讲

yd教案11讲

移动通信技术教案编号11授课类型:理教(√)实验()上机()教学手段:多媒体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了解移动通信网中的信令和位置管理要求:掌握位置登记和位置更新的流程,熟练接入信令和网络信令的相关概念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数字信令、位置管理2、络信令三、授课内容及时间分配:5.5.1接入信令………………………………………30分钟5.5.2网络信令………………………………………15分钟5.6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45分钟5.6.1越区切换5.6.2位置管理1.位置登记和呼叫传递2.位置更新和寻呼四、思考题与习题1.一次完整的话音通信过程包括哪些主要信令过程?2.在越区切换时采用什么信道分配方法可减少通信中断概率?它与呼损率有何关系?五、课后体会:5.5信令信令定义:在通信系统中传输的除用户信息(例如话音)以外的其它一切控制信号称为信令。

信令完成呼叫接续的建立、拆除、监控等一系列的操作与控制,保证用户信息有效且可靠的传输。

◆ 例:有线电话网的拨号音、忙音、拨号、振铃、回铃等。

◆ 信令系统与用户信息传输系统是两个相伴随的系统,共同构成整个通信系统。

信令系统可以看成整个通信系统的神经中枢。

按信令传输位置分类① 接入信令:用户终端←→网络节点。

② 网络信令:网络节点之间。

5.5.1 接入信令(MS ←→BS 空中信令)一、数字信令1. 典型数字信令帧结构典型的信令数据帧结构波形数据图3-1 典型的信令帧结构二. 模拟信令㈠直流信号:例,有线电话摘、挂机使用户线上环流发生有、无变化。

㈡音频信令1. 带内单音信令话音频带(300~3400Hz)内的一组单音(单频信号)2. 带外亚音频信令低于话音最低频率(300Hz)的单音3. 双音多频(DTMF: Dual Tone Multi-Frequency)与有线电话音频拨号信令相同三、信令传输协议图 5 - 23 帧格式5.5.2 网络信令常用的网络信令就是7号信令,它主要用于交换机之间、交换机与数据库(如HLR、VLR、AUC)之间交换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技术学院教案(20 ~20 学年第学期)
教学单位: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技术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教案书写说明
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

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培养目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教材为蓝本,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前编写设计好每堂课的全部教学活动。

教案书写应包括以下内容:
⒈课题:授课题(章节)名。

⒉课型:分理论讲授课、实验(实训)课、实习(见习)课等。

讲授课又分新授课或复习课。

⒊教学目的:本课题教学应达到的目的。

⒋教学重点:本课题(章节)的教学重点分别列出。

⒌教学难点:本课题(章节)的教学难点分别列出。

⒍教学方法:指本课题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⒎课时安排:本课题(章节)总计划课时数。

⒏教学内容:本课题(章节)主要内容。

⒐作业及实践:包括思考题、讨论题、实验题目、实训题目等。

⒑教学后记:授课结束后的教学小结、心得体会等。

课程概况
出席及成绩考核表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案(适用于电子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