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PPT
合集下载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共18张PPT)
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 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
实现富国强兵 推行变法改革 新兴的地主阶级
地主阶级是如何产生的? 奴隶主
奴隶
奴隶 社会
开垦出大量 私田
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
铁农具和牛耕的 使用进一步推广
在这一变化过 程中,起决定 性作用的是什 么?
地主 生产力的发展
农民
封建 社会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为什么地主阶级要 地主阶级的经济利益需要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燕
赵齐
魏
秦
韩
楚
根据表格,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特点?
战国时期三场经典战役
战役
交战
长平 之战
秦赵
持续 时间 不详
不详
2年
参战人数
齐国8万 魏国10万 齐国10万 魏国10万
秦国45万 赵国60万
结果
魏国元气大伤 开始走向下坡
赵国元气大伤 东方各国无法 抵御秦国进攻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 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 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3、商鞅作为改革家的个人品质和得力的措施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时间:公元前256年
2、修建者: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3、作用: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防洪、灌溉、水
运等作用,使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至今仍
在使用。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 天下谓之“天府”也。
观察下图,尝试找出两张地图有什么不一样?
赵
晋 国
魏
韩
三家 分晋
田氏代齐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说明了什么?
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 制度完全崩溃
一、战国七雄
人教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共30张PPT)(2024版)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东 南 西 北 上 中 下
一、战国七雄
1、七国形成
三家分晋: 春秋原有的国家:齐(田氏代齐) 楚、秦、燕
2、七雄 :
3、主要战役
东齐西秦南楚北燕, 赵魏韩在中间
7.下列各项,属于战国时期的有( ) ①铁器的广泛使用 ②青铜器的普遍使用 ③牛耕的推广 ④管仲改革 ⑤都江堰的修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8.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商鞅变法 D.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 9. 李冰主持修筑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灵渠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提高了国力,提高了军队战斗力,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政治
经济
军事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对地主最有利
对农民最有利
提高军队战斗力
最触犯贵族利益
对后世影响最深远
商鞅变法,对各阶层的作用
地主
农民
士兵
奴隶主贵族
顺应历史潮流,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
时间
战国时期(公元前256年)
主持修筑者
李冰(秦国蜀郡郡守)
作用
防洪、灌溉、水运等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减灶计
魏
齐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东 南 西 北 上 中 下
一、战国七雄
1、七国形成
三家分晋: 春秋原有的国家:齐(田氏代齐) 楚、秦、燕
2、七雄 :
3、主要战役
东齐西秦南楚北燕, 赵魏韩在中间
7.下列各项,属于战国时期的有( ) ①铁器的广泛使用 ②青铜器的普遍使用 ③牛耕的推广 ④管仲改革 ⑤都江堰的修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8.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商鞅变法 D.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 9. 李冰主持修筑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灵渠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提高了国力,提高了军队战斗力,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政治
经济
军事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对地主最有利
对农民最有利
提高军队战斗力
最触犯贵族利益
对后世影响最深远
商鞅变法,对各阶层的作用
地主
农民
士兵
奴隶主贵族
顺应历史潮流,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
时间
战国时期(公元前256年)
主持修筑者
李冰(秦国蜀郡郡守)
作用
防洪、灌溉、水运等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减灶计
魏
齐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ppt课件(33张PPT)
坚持从利国利民出发并一再敦促,终于使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答应先译《几何原本》一书(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笔译)。
•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北京城 学生概括明北京城的特点。(指导学生归纳紫禁城内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到其中包含着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思想。)
•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
通过什么方式确立起了霸主地位?
召集诸侯会盟
晋
二成霸业——晋文公
文 公
晋文公称霸的原因是什么?
整顿内政 发展生产
训练军队
晋文公称霸的决定性战役是什么?
城濮之战
成语说历史
一鸣惊人 一飞冲天
楚庄王继位三 年,无所作为,大 夫伍举一日给楚 王讲故事说: “有鸟在于阜, 三年不飞不鸣, 是何鸟也?”楚 庄王说:“三年 不飞,一飞冲天, 三年不鸣,一鸣 惊人。”从此楚 庄王发奋努力, 终于成为霸主。
•
出示明北京城的图片。
•
三、小说和戏剧
•
学生概括古典小说的成就,并通过这些古典小说概括明清文化的时代特征。
•
年代 著作 作者 题材 价值
•
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 罗贯中 三国时期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
元末明初 《水浒传》 施耐庵 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 “东周”。
公元前770年 《 春因 秋鲁 》国 而编 得年 名史
公公 元元 前前 47 47 65 年年
公元前221年
争连因 而年各 得相诸 名互侯
战国
公元
首成霸业——齐桓公
齐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ppt课件(16张PPT)
商鞅变法内容及影响
1、建立县制,由国军直接派官吏管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2、废除井田制,允许自由买卖 统一度量衡
加强中央集权
建立封建土 地私有制
3、奖励耕战
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
经济发展
国富
军队战斗力增强
兵强
使秦国国力 大为增强, 提高了军队 的战斗力, 一跃成为最 强盛的诸侯 国,为以后 秦统一全国 奠定了基础
•
明朝中期 《西游记》 吴承恩 唐僧取经的故事 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着市民文学日趋成熟和繁荣,小说取代诗、词、散文而成为文学的主流。
•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不仅着意于战争场景的描写,更精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曹操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统治阶级自私、贪婪、奸诈、残暴的种种表现,
常认为,该水利工程修筑于( )
A.春秋时期秦国
B.春秋时期楚国
C.战国时期秦国
D.战国时期楚国
•
一、科技名著
•
作者 著作 价值
•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徐光启 《农政全书》农业百科全书,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
学生总结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
如:李时珍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陀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二十七年成书的坚韧毅力等。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ppt课件(26张PPT)
一场变革的成败标准,不在于实施者的生 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变法 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变法顺应了历史的发 展趋势,改革措施符合秦国国情,顺应了 民意,同事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改革不 是一帆风顺的,改革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 的挫折,有时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们要 学习商鞅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和他不向旧 势力屈服、坚持变法的品质。
•
学生总结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引导 学生学 习他们 刻苦学 习、勤 于思索 、脚踏 实地、 开拓进 取的品 质。
•
如:李时珍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 从古训 的创新 勇气, 刻苦钻 研的坚 强意志 ,广泛 实地考 察的科 学方法 ,亲尝 曼陀罗 的献身 精神, 不耻下 问的谦 虚态度 ,二十 七年成 书的坚 韧毅力 等。宋 应星对 只知追 求功名 利禄者 的蔑视 ,对人 与自然 关系的 精见卓 识(《天 工开物 》书名 就体现 了这种 认识)。徐光 启利用 外国传 教士采 用介绍 西方科 学知识 笼络统 治者以 换取传 教有利 条件的 做法, 坚持从 利国利 民出发 并一再 敦促, 终于使 意大利 传教士 利玛窦 答应先 译《几 何原本 》一书(利玛窦 口述, 徐光启 笔译)。
智慧。
4.修建都江堰的主持人是谁?
李冰。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
一、科技名著
•
作者 著作 价值
•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 为多国 文字, 成为世 界医药 学的重 要文献 。
•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农学史上 最早传 播西方 近代科 学知识 的书籍 。
铁器和牛耕 的出现
垦田变私 出租
地主与农民 出现
战斗 力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共27张PPT)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战国七雄
一、战国七雄
春秋争霸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吴、越、宋、鲁、卫等国家被吞并,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1.战国七雄
一、各自为政,扩充军队
拓展疆域(兼并战争)
一、战国七雄
2.著名战役
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随 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 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旧贵族)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 过,循礼无邪。”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 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 太子,黥劓其傅。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新课导入
徙木立信
商鞅在实施变法前为了取得 人们的信任,就在城门处说只要 有人能将木杆搬到指定位置就授 予五十金,最后有人照办,商鞅 就兑现诺言。
一、战国七雄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源自西汉刘向编注的 《战国策》,因各个诸侯国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
魏国魏文侯 李悝变法
楚国楚悼王 吴起变法
韩国韩昭侯 申不害变法
二、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 (1)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二、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
商鞅出生于卫国,原名公孙鞅,后因功 被秦国封于商,因而被称为商鞅。他“少好 刑名之学”,在魏国手下做过官。入秦后, 以强国之术说动秦孝公,主持变法。变法损 害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 陷被车裂而死。
1.战国七雄
一、战国七雄
春秋争霸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吴、越、宋、鲁、卫等国家被吞并,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1.战国七雄
一、各自为政,扩充军队
拓展疆域(兼并战争)
一、战国七雄
2.著名战役
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随 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 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旧贵族)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 过,循礼无邪。”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 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 太子,黥劓其傅。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新课导入
徙木立信
商鞅在实施变法前为了取得 人们的信任,就在城门处说只要 有人能将木杆搬到指定位置就授 予五十金,最后有人照办,商鞅 就兑现诺言。
一、战国七雄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源自西汉刘向编注的 《战国策》,因各个诸侯国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
魏国魏文侯 李悝变法
楚国楚悼王 吴起变法
韩国韩昭侯 申不害变法
二、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 (1)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二、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
商鞅出生于卫国,原名公孙鞅,后因功 被秦国封于商,因而被称为商鞅。他“少好 刑名之学”,在魏国手下做过官。入秦后, 以强国之术说动秦孝公,主持变法。变法损 害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 陷被车裂而死。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ppt课件
1.商鞅变法中最能加强中央集权、 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2.损害了旧贵族的权利是?
3.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措施是?
4.使得秦国国富的措施是?
5.使得秦国兵强的措施是?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 人可免除徭役。
鼓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 并赏赐土地。
废除旧的土地制度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4.改革顺应了历史潮流,促进了秦国实力的增强
立木为信
启示: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我们要勇于创新,不断改革。
三、经济之变·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三、经济之变·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任务三:梳理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完成都江堰知识清单。 活动1:联系所学,与春秋对比,战国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有哪 些?
形
制 经经
势
度 济济
之
之 发之
变
变 展变
· · ·
战
商
战
国
鞅
国
七
变
时
雄
法
期
一、形势之变·战国七雄
一、形势之变·战国七雄
任务一:结合教材,找出地图中战国七雄位置,并列举主要战役,概括这一时期战争特点。 活动1:对照课本34页地图,在图2中填写诸侯国的名称;对比图1、图2,结合33页第一段找出战国形势 变化(提示:从数量、国家名称方面比较)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
使3.秦建立国户的籍国制力度大,为加强增对强人,民提的高管了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
的诸侯4.严国明,法为度以,后禁秦止私国斗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地主
农民
经济 1.废除旧的土地制度。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2.损害了旧贵族的权利是?
3.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措施是?
4.使得秦国国富的措施是?
5.使得秦国兵强的措施是?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 人可免除徭役。
鼓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 并赏赐土地。
废除旧的土地制度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4.改革顺应了历史潮流,促进了秦国实力的增强
立木为信
启示: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我们要勇于创新,不断改革。
三、经济之变·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三、经济之变·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任务三:梳理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完成都江堰知识清单。 活动1:联系所学,与春秋对比,战国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有哪 些?
形
制 经经
势
度 济济
之
之 发之
变
变 展变
· · ·
战
商
战
国
鞅
国
七
变
时
雄
法
期
一、形势之变·战国七雄
一、形势之变·战国七雄
任务一:结合教材,找出地图中战国七雄位置,并列举主要战役,概括这一时期战争特点。 活动1:对照课本34页地图,在图2中填写诸侯国的名称;对比图1、图2,结合33页第一段找出战国形势 变化(提示:从数量、国家名称方面比较)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
使3.秦建立国户的籍国制力度大,为加强增对强人,民提的高管了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
的诸侯4.严国明,法为度以,后禁秦止私国斗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地主
农民
经济 1.废除旧的土地制度。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
铁制农具和
社会生
新兴地
渴望获
确
牛耕的使用
产力发
主阶级
得政治起
权利
变
新
法
的
各诸侯国 统治者
渴望在兼并
改
战争中获胜
革
政 治 经
济
目的:富国强兵,为巩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 秩
序
二、商鞅变法
1.原因:①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②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②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2.目的:富国强兵✯ 3.时间:公元前356年 4.国君:战国时期秦孝公 5.主持者: 商鞅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第7课——百家争鸣 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战国 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地点:成都的岷江
作用:防洪、灌溉、
——《史记·苏秦列传》
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4. 都江堰:
时间: 公元前256年
人物扫描
主持者:李冰(秦国蜀郡郡守)
李冰任蜀郡守后,和他的
儿子在都安县带领民众兴建一
地点: 成都附近的岷江上
座大型水利工程,时称“都安
堰”,宋元后称“都江堰”。
功效: 堤防、分洪、泄洪、排沙、控李流冰父子为修建都江堰,详细
一天
城濮
著 桂陵之战
齐军约8万 魏军约8万
一年
邯郸、桂陵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26张PPT)
政治改革确 立新的社会 制度
商鞅变法以及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 主要或者说根本原因.
2.政治:
奴隶主 铁农具、牛耕
占有
租
井田(外)
地主 转 为 大量私田 转
奴隶、平民
种
为 农民
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诸侯国掀起一系 列变法改革运动。例如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韩国申不害改革,赵国赵武灵王改革,齐国邹忌改革, 燕国乐毅改革等。
4.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纷争与 变革交织,动荡与创新 并存,一大批杰出的思 想家,他著书立说、招 徒讲学,宣传自己的治 国理念,从而形成了历 史上空前壮观的“百家 争鸣”。
法家韩非子思想主张:进步的历史观,主张 变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主张以法治国 (严刑峻法);“法”、“术”、“势”糅 合的为君之道。
1.经济: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
生产关系的变化(新兴地主和自耕农出现)
根本原因
2.政治:地主阶级要求推翻旧制度(奴隶制度),
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3.军事: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直接动力)
4.思想:战国时期出现的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
想理论武器
1.经济: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铁农具
权力下移 晋
新兴地主 阶级崛起
赵魏韩三家分晋
齐景公废长立幼政局 不稳。田乞趁机政变,操 控齐国朝政。公元前386 年田和被周王册命齐候, 取得合法地位。
田氏代齐
战国七雄
三家分晋:赵、魏、韩
1、形成:
田氏代齐
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
燕4
赵5
齐1
东
南 西
秦3
北
魏6 韩7
齐 楚 秦 燕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_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件】(30页)
——李定一《中华史纲》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学习目标—— ✓ 知道战国七雄的基本史实、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修建都江堰的基本史实。
✓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发展个性。 ✓ 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了解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
自豪感。
第一节
战国七雄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一.战国七雄
1.背景
找一找:对比春 秋后期与战国初 期的形势图,有 何不同?你能看
出什么变化?
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 疆域扩大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史料1: (晋国哀公四年(前454年), 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共杀知伯,尽并其 地。十八年,哀公卒,子幽公柳立。幽公之 时,晋畏,反朝韩、赵、魏之君。独有绛、 曲沃,馀皆入三晋。……烈公十九年(前 403年),周威烈王赐赵、韩、魏皆命为诸 侯。……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 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静公迁为家人,晋绝 不祀。 ——《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
李牧(?-公元前229年), 嬴姓,李氏,名牧,赵国 柏仁(今河北邢台)人。 战国末年军事家,与白起、 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 大名将”,素有“李牧死, 赵国亡”之称。李牧驻守 代郡、雁门郡期间,率军 大破匈奴。后期以抵御秦 国为主,宜安之战中重创 秦军,受封武安君。前 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 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 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 李牧杀害。
➢ 列国纷争:从春秋到战国
材料:经过两百余年的争霸战争,各国内部亦发生变化,国家组织因之改观。原来各国贵族分封 在外的都邑,按照规定,最大的不能超过“国”的三分之一,后来因为兼并的原因,诸侯常将新 得的土地,分赐予同宗子弟或有勋业的异姓功臣。这些分封在外的氏族,常乘国君暗弱或内乱的 机会,竭力扩充实力;彼此之间,为了利害冲突,亦常发生战争和兼并的事件,诸侯无力干涉。 积久之后,国家的政权遂逐渐旁落于少数势力雄厚的贵族手中,各国诸侯变成有名无实的国君。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学习目标—— ✓ 知道战国七雄的基本史实、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修建都江堰的基本史实。
✓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发展个性。 ✓ 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了解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
自豪感。
第一节
战国七雄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一.战国七雄
1.背景
找一找:对比春 秋后期与战国初 期的形势图,有 何不同?你能看
出什么变化?
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 疆域扩大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史料1: (晋国哀公四年(前454年), 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共杀知伯,尽并其 地。十八年,哀公卒,子幽公柳立。幽公之 时,晋畏,反朝韩、赵、魏之君。独有绛、 曲沃,馀皆入三晋。……烈公十九年(前 403年),周威烈王赐赵、韩、魏皆命为诸 侯。……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 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静公迁为家人,晋绝 不祀。 ——《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
李牧(?-公元前229年), 嬴姓,李氏,名牧,赵国 柏仁(今河北邢台)人。 战国末年军事家,与白起、 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 大名将”,素有“李牧死, 赵国亡”之称。李牧驻守 代郡、雁门郡期间,率军 大破匈奴。后期以抵御秦 国为主,宜安之战中重创 秦军,受封武安君。前 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 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 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 李牧杀害。
➢ 列国纷争:从春秋到战国
材料:经过两百余年的争霸战争,各国内部亦发生变化,国家组织因之改观。原来各国贵族分封 在外的都邑,按照规定,最大的不能超过“国”的三分之一,后来因为兼并的原因,诸侯常将新 得的土地,分赐予同宗子弟或有勋业的异姓功臣。这些分封在外的氏族,常乘国君暗弱或内乱的 机会,竭力扩充实力;彼此之间,为了利害冲突,亦常发生战争和兼并的事件,诸侯无力干涉。 积久之后,国家的政权遂逐渐旁落于少数势力雄厚的贵族手中,各国诸侯变成有名无实的国君。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周
春秋
战国
公元前770—前476 公元前475—前221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7课
温故知新
一箭之仇 管鲍之交 老马识途
退避三舍
一鸣惊人 问鼎中原
卧薪尝胆
齐桓公首霸 晋文公称霸 楚庄王称霸 越王勾践称霸
学习目标
1.识记战国七雄的名称,理解战国时期诸侯国 之间的兼并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认 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3.知道都江堰的修建概况、构成、功能和意义, 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 造力。
江
堰
水 利
玉
4、功能:
工
防洪、灌
程 示
垒
溉、水运
意
图
山
战国时期的 社会变化
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 都江堰
名称
著名战役
战争特点 战争结果
背景 目的 时间、人物 内容 作用 修建 构成 功能 影响
【1】益阳市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 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 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
因
2、目的: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取胜
3、时间: 公元前356年
4、支持者:
秦孝公 5、改革者: 商鞅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角色扮演:
假如你是当时的地主,你对商鞅变法是支持 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假如你是当时的农民,你对商鞅变法是支持 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假如你是当时的士兵,你对商鞅变法是支持 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大家来发言:
改革能促进社会的进 步和发展,是符合历 史发展潮流的。
适应时代的需要,勇 于投身改革的人,定 会受到后世的尊崇。
我们应该向商鞅学习, 与时俱进,大胆创新, 勇于实践。
6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历史影响 (作用)
商鞅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 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 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 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期秦 最国 富发 强展 的成 封为 建战 国国 家后
商鞅变法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1)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商鞅变法得到了掌握国家统治实权的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3)商鞅采用徙木赏金的做法取信于民,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 (4)商鞅变法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得到了广大新兴地主阶级的 支持。 (5)商鞅具有改革家的魄力和勇气,敢于同阻碍变法的旧势力进行 坚决斗争。
战国时期的兵器
战国时期铜戈
(河南省新郑县出土)
长杆三戈铜戟[jǐ](湖北省随县出土) 秦国青铜长剑(骑兵使用 最长达三米)
靴形铜钺[yuè]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银山岭出土)
青铜箭镞[zú] 龙凤云纹皮盾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不断 随着经济的发展青铜兵器得到改进
用锻造法生产的战国环柄铁刀
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战国铁矛
各国变法: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 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 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 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1.时间:公_元__前__2_5_6_年
2.人物:秦国蜀郡太守___李___冰____ 3.地点:成都附近的___岷__江_____
都
【3】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作用
是( C )
A.防洪排水 B.防洪蓄水 C.防洪灌溉 D.蓄水防旱
乱
变
乱--战争,变—变法。
乐毅改革
胡服骑射改革 商鞅变法
邹忌改革 李悝变法
申不害变法
吴起变法
二、商鞅变法
商
商鞅,又称卫鞅
鞅 其
,公孙鞅。年轻时好 刑名之学,熟悉变法 理论和实践,听说秦
人
孝公求贤若渴,于是
他发奋图强,投奔秦
国,得到秦孝公的赏
识,开始推行变法。
期间率军大破魏军,
因功受封于商,所以
战国时期铁兜鍪[móu] (湖北铜绿山出土)
燕国钢剑
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春秋晚期到战国时代,铁兵器开 始应用。
步兵和骑兵逐渐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
战国战车(复原模型)
战国武士复原图
“纵者,合众弱以 攻一强也;横者, 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 ——《韩非子》
战争结果: 战国七雄之间关系 错综复杂。战国中 后期,秦国日渐崛 起,对其他六国构 成严重威胁
1
战国七雄
2
商鞅变法
3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匈
奴
三 家 秦 分晋赵魏韩 晋
楚
燕 田氏代
齐齐 齐
宋 吴 越
东
齐
燕
南
楚
西
赵
齐
秦
北
魏
燕
秦
在
韩
赵
中
魏
间
楚
韩
列表梳理:
主要 时期 战役
交战 国家 典故
战 桂陵之战 魏、赵、齐 围魏救赵
影响
赵国得救
马陵之战 魏、齐 减灶计 齐国强大起来
国
长平之战
秦、赵 纸上谈兵 东方六国无力抵 御秦军的进攻
又称商鞅。
法家思想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
铁制农具
牛耕
1、背景
①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②秦国落后挨打,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发布求贤令
春秋战国时期
各国变法的原因:
各诸侯国为什
么相继展开变
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直接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根 本
法运动?
原
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假如你是当时的贵族,你对商鞅变法是支持 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假如你是当时的国君,你对商鞅变法是支 持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主要内容 废除井田制, 允许自由
历史作用
废除了旧制度,有利 于地主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国富) 加强战斗力 (兵强 )
加强中央的管理
合作探究
材料一:《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 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材料二:(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不 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 大治”。
商鞅变法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通过学习 商鞅变法,并联系当前改革,你有什么启发?
战国兼并战争的评价(影响):
一、负面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
二、客观作用: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 交融;也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的特点和历史影响有什 么不同?
(1)特点:①春秋时代的争霸战争,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就 能决定胜负,强者通过召集会盟确立霸主地位,政治意味强烈, 齐桓公称霸就是典型代表。 ②战国兼并战争,动辄几十万大军上阵,有时攻守持续几个月, 死伤几万、几十万人,战争的残酷性尽显。 (2)影响:①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 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②战国时期是兼并战争,如秦国兼并东方六国的战争。长平之战 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七雄”是指( A )
A.齐、楚、秦、燕、赵、魏、韩 B.楚、秦、赵、宋、魏、齐、韩 C.晋、楚、齐、韩、赵、燕、魏 D.吴、魏、燕、赵、楚、秦、韩
【2】战国时期的各国改革中,秦国的商鞅变 法成效最为显著。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
原因是( C )
A.获得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D.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愿望
魏 庞涓
马陵之战
减灶计
齐 孙膑
公元前341年,齐魏两国又
发生了马陵之战。齐国仍以孙
膑为军师,魏国又派庞涓带兵
10万迎战。孙膑主动后撤,采
用减灶计(第一天,在撤出营
地留下的军灶,足够10万人吃
饭用;第二天留下的军灶只5万
人吃饭用,第三天只够3万人吃
饭用)。
庞涓察看军灶变
化,以为齐军大量逃亡。于是
,他轻敌猛进,追到马陵。那
思考: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有什么特点?
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
魏 庞涓
齐 孙膑
赵
救命啊!
齐
桂 陵
魏
围魏救赵发生在公前354年, 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八万,包围赵 国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 求救,齐王命孙膑率军解邯郸之 围,孙膑却率军进兵魏国。这是 孙膑采取的避实击虚的方针,置 魏军于被动地位。魏国内部空虚 , 都城大梁告急,庞涓赶忙从赵撤 军,回师自救,当疲惫之师魏军 行至桂陵时,被早已埋伏在此 的齐军打得大败,生擒魏将庞涓 ,不久被放回国,再度为将。孙 膑妙计,花最少的力气获得最大 的成功。围魏救赵之役从此成为 经典的战例,千百年来不断被人 们研究,借鉴和传颂。
针。秦国听到赵括已代替廉颇,于是暗中任
命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王龁为副将,下令
军中绝对保密。赵括到后,改守为攻,全线
出击。秦将白起兵分二路,一方面假装溃败
引诱赵军深入,一方面切断赵军退路,使赵
军粮道断绝,被困在长平。赵括战死,四十
余万降军被全部活埋。长平之战使赵国国力
大衰。
战争特点: 战争的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 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时天已大黑,魏军点火,见一
棵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
下”。这时齐军万箭齐发,魏
军主力被歼灭,庞涓拔剑自刎
。从此,魏国大大削弱,齐国
强大起来,孙膑名扬天下。
长平之战
纸上谈兵
赵将廉颇考虑到秦远道来攻欲速战的情况,
就采用坚壁高垒等到秦军、疲困的时候,然
后再反击的策略。廉颇坚守三个月不出击,
秦军不能进。赵孝成王多次派人责让廉颇出
春秋
战国
公元前770—前476 公元前475—前221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7课
温故知新
一箭之仇 管鲍之交 老马识途
退避三舍
一鸣惊人 问鼎中原
卧薪尝胆
齐桓公首霸 晋文公称霸 楚庄王称霸 越王勾践称霸
学习目标
1.识记战国七雄的名称,理解战国时期诸侯国 之间的兼并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认 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3.知道都江堰的修建概况、构成、功能和意义, 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 造力。
江
堰
水 利
玉
4、功能:
工
防洪、灌
程 示
垒
溉、水运
意
图
山
战国时期的 社会变化
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 都江堰
名称
著名战役
战争特点 战争结果
背景 目的 时间、人物 内容 作用 修建 构成 功能 影响
【1】益阳市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 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 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
因
2、目的: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取胜
3、时间: 公元前356年
4、支持者:
秦孝公 5、改革者: 商鞅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角色扮演:
假如你是当时的地主,你对商鞅变法是支持 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假如你是当时的农民,你对商鞅变法是支持 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假如你是当时的士兵,你对商鞅变法是支持 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大家来发言:
改革能促进社会的进 步和发展,是符合历 史发展潮流的。
适应时代的需要,勇 于投身改革的人,定 会受到后世的尊崇。
我们应该向商鞅学习, 与时俱进,大胆创新, 勇于实践。
6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历史影响 (作用)
商鞅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 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 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 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期秦 最国 富发 强展 的成 封为 建战 国国 家后
商鞅变法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1)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商鞅变法得到了掌握国家统治实权的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3)商鞅采用徙木赏金的做法取信于民,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 (4)商鞅变法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得到了广大新兴地主阶级的 支持。 (5)商鞅具有改革家的魄力和勇气,敢于同阻碍变法的旧势力进行 坚决斗争。
战国时期的兵器
战国时期铜戈
(河南省新郑县出土)
长杆三戈铜戟[jǐ](湖北省随县出土) 秦国青铜长剑(骑兵使用 最长达三米)
靴形铜钺[yuè]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银山岭出土)
青铜箭镞[zú] 龙凤云纹皮盾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不断 随着经济的发展青铜兵器得到改进
用锻造法生产的战国环柄铁刀
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战国铁矛
各国变法: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 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 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 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1.时间:公_元__前__2_5_6_年
2.人物:秦国蜀郡太守___李___冰____ 3.地点:成都附近的___岷__江_____
都
【3】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作用
是( C )
A.防洪排水 B.防洪蓄水 C.防洪灌溉 D.蓄水防旱
乱
变
乱--战争,变—变法。
乐毅改革
胡服骑射改革 商鞅变法
邹忌改革 李悝变法
申不害变法
吴起变法
二、商鞅变法
商
商鞅,又称卫鞅
鞅 其
,公孙鞅。年轻时好 刑名之学,熟悉变法 理论和实践,听说秦
人
孝公求贤若渴,于是
他发奋图强,投奔秦
国,得到秦孝公的赏
识,开始推行变法。
期间率军大破魏军,
因功受封于商,所以
战国时期铁兜鍪[móu] (湖北铜绿山出土)
燕国钢剑
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春秋晚期到战国时代,铁兵器开 始应用。
步兵和骑兵逐渐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
战国战车(复原模型)
战国武士复原图
“纵者,合众弱以 攻一强也;横者, 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 ——《韩非子》
战争结果: 战国七雄之间关系 错综复杂。战国中 后期,秦国日渐崛 起,对其他六国构 成严重威胁
1
战国七雄
2
商鞅变法
3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匈
奴
三 家 秦 分晋赵魏韩 晋
楚
燕 田氏代
齐齐 齐
宋 吴 越
东
齐
燕
南
楚
西
赵
齐
秦
北
魏
燕
秦
在
韩
赵
中
魏
间
楚
韩
列表梳理:
主要 时期 战役
交战 国家 典故
战 桂陵之战 魏、赵、齐 围魏救赵
影响
赵国得救
马陵之战 魏、齐 减灶计 齐国强大起来
国
长平之战
秦、赵 纸上谈兵 东方六国无力抵 御秦军的进攻
又称商鞅。
法家思想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
铁制农具
牛耕
1、背景
①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②秦国落后挨打,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发布求贤令
春秋战国时期
各国变法的原因:
各诸侯国为什
么相继展开变
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直接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根 本
法运动?
原
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假如你是当时的贵族,你对商鞅变法是支持 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假如你是当时的国君,你对商鞅变法是支 持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主要内容 废除井田制, 允许自由
历史作用
废除了旧制度,有利 于地主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国富) 加强战斗力 (兵强 )
加强中央的管理
合作探究
材料一:《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 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材料二:(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不 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 大治”。
商鞅变法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通过学习 商鞅变法,并联系当前改革,你有什么启发?
战国兼并战争的评价(影响):
一、负面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
二、客观作用: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 交融;也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的特点和历史影响有什 么不同?
(1)特点:①春秋时代的争霸战争,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就 能决定胜负,强者通过召集会盟确立霸主地位,政治意味强烈, 齐桓公称霸就是典型代表。 ②战国兼并战争,动辄几十万大军上阵,有时攻守持续几个月, 死伤几万、几十万人,战争的残酷性尽显。 (2)影响:①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 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②战国时期是兼并战争,如秦国兼并东方六国的战争。长平之战 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七雄”是指( A )
A.齐、楚、秦、燕、赵、魏、韩 B.楚、秦、赵、宋、魏、齐、韩 C.晋、楚、齐、韩、赵、燕、魏 D.吴、魏、燕、赵、楚、秦、韩
【2】战国时期的各国改革中,秦国的商鞅变 法成效最为显著。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
原因是( C )
A.获得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D.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愿望
魏 庞涓
马陵之战
减灶计
齐 孙膑
公元前341年,齐魏两国又
发生了马陵之战。齐国仍以孙
膑为军师,魏国又派庞涓带兵
10万迎战。孙膑主动后撤,采
用减灶计(第一天,在撤出营
地留下的军灶,足够10万人吃
饭用;第二天留下的军灶只5万
人吃饭用,第三天只够3万人吃
饭用)。
庞涓察看军灶变
化,以为齐军大量逃亡。于是
,他轻敌猛进,追到马陵。那
思考: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有什么特点?
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
魏 庞涓
齐 孙膑
赵
救命啊!
齐
桂 陵
魏
围魏救赵发生在公前354年, 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八万,包围赵 国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 求救,齐王命孙膑率军解邯郸之 围,孙膑却率军进兵魏国。这是 孙膑采取的避实击虚的方针,置 魏军于被动地位。魏国内部空虚 , 都城大梁告急,庞涓赶忙从赵撤 军,回师自救,当疲惫之师魏军 行至桂陵时,被早已埋伏在此 的齐军打得大败,生擒魏将庞涓 ,不久被放回国,再度为将。孙 膑妙计,花最少的力气获得最大 的成功。围魏救赵之役从此成为 经典的战例,千百年来不断被人 们研究,借鉴和传颂。
针。秦国听到赵括已代替廉颇,于是暗中任
命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王龁为副将,下令
军中绝对保密。赵括到后,改守为攻,全线
出击。秦将白起兵分二路,一方面假装溃败
引诱赵军深入,一方面切断赵军退路,使赵
军粮道断绝,被困在长平。赵括战死,四十
余万降军被全部活埋。长平之战使赵国国力
大衰。
战争特点: 战争的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 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时天已大黑,魏军点火,见一
棵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
下”。这时齐军万箭齐发,魏
军主力被歼灭,庞涓拔剑自刎
。从此,魏国大大削弱,齐国
强大起来,孙膑名扬天下。
长平之战
纸上谈兵
赵将廉颇考虑到秦远道来攻欲速战的情况,
就采用坚壁高垒等到秦军、疲困的时候,然
后再反击的策略。廉颇坚守三个月不出击,
秦军不能进。赵孝成王多次派人责让廉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