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常识点滴
对联常识补充
对联常识补充一、对联知多少二、对联猜一猜(请在空格处填上正确选项)*节令联: (甲)元宵节 (乙)端午节 (丙)中秋节1.( 甲 ) 光天满月,火树银花。
关键词:【火树银花】,形容元宵节灯火通明,灯光灿烂的景象。
2.( 丙 ) 天开清旷域,人在广寒宫。
关键词:【广寒宫】,神话里月亮中的宫殿。
3.( 乙 ) 榴花彩绚朱明节,蒲叶香浮绿螘樽。
关键词:【榴花】,夏季代表植物;【蒲叶】,古时多于端午节将菖蒲浸入酒中,相传喝了可以避邪及免疫。
4.( 乙 ) 保艾思君子,依蒲祝圣人。
关键词:【艾】,即艾草,中国民俗端午节悬插在门上,用以避邪驱瘟。
【圣人】,即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在农历五月五日自沉汨罗江而亡,人们非常敬重屈原爱国的精神,故每年的五月五日都要去河边纪念他,并用竹筒装米放入江中喂饱鱼虾,这样鱼虾就不会去吃屈原的身体了,此即是粽子的由来。
*庙宇联:(甲)弥勒佛 (乙)月老庙 (丙)财神庙1.( 甲 ) 笑口常开,笑古笑今,万事付诸一笑;大腹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
关键词:【笑口常开】、【大腹能容】,描述弥勒佛的外在形象。
2.( 乙 ) 愿天下有情人都能成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关键词:【天下有情人都能成眷属】,相传月下老人是主管男女婚姻的神。
3.( 丙 ) 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做半点事,朝也拜,暮也拜,教我为难。
关键词:【几文钱】,相传财神爷是掌管钱财的神。
*行业联:(甲)蛋店 (乙)电信业 (丙)眼镜行 (丁)米店 (戊)花店(己)理发店 (庚)医院 (辛)保险业1.( 甲 ) 蕴白金黄,浑圆一体;扬清激浊,分判两仪。
关键词:【蕴白金黄】,此处的「白」即是蛋白;「黄」即是蛋黄。
2.( 辛 ) 莫怨风云多不测,何愁水火太无情。
关键词:【风云多不测】、【水火太无情】,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意外,故有保险业之兴起。
3.( 丁 ) 无时巧妇难为力,歉岁司农费尽心。
关键词:【巧妇难为力】,谚语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对联的基本知识
对联的基本知识关于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通称对子、联句、联语、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它将诗歌的高雅与劳动人民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
以下是关于对联的基本知识,欢迎阅读。
一、对仗有3个基本要求如下:1、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2、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代词、数量词、以此类推。
3、词义相对如:我说天你说心脏,虽然都是名词,但意义相差太远,所以不行。
在所有字词中数量词、代词、副词、形容词、动词,都没什么讲究只要词性相同,基本就可以。
二、名词对的要点:名词对是诗词对仗的主力军,也是最复杂的常见的。
名词对有5种:天文、地理、动物、植物、时令。
天属于天文门,所有天文门的字都可以对。
如: 雨、日、月、雾君属于人伦门,所有人伦门都可以对如:臣佐使子卿老夫妇等。
本门相对,属于工对,临门相对,属于宽对,比如,鸟对林前者是动物门,后者是植物门所以是宽对。
但对于一些常见的并称词汇,也可以认为工对比如: 酒对剑花对鸟等。
三、严格对仗的3种情况:数目对、颜色对、方位对这三类,一般不能对不上,也不能宽对,必须各自相对。
但偶尔有例外,这个例外来自于借音对、借义对。
记住,上联有颜色的话,下联必须对颜色,四、特殊对仗:特殊对仗包括:借音对、流水对、错综对。
借义对比如:青山对沧海沧借了苍的音是借音对比如:杨柳对海天杨本身跟柳相对海本身跟天相对那么,杨柳对海天,虽然比较宽泛,但仍然认为很工整。
五、对联的3种特殊格式:1、无情对比如:(见机而作,入土为安)(木已半残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比如:(一匹天青缎,六味地黄丸)每个字都能对得上,整句话连在一起,含义却发生了重大改变这叫做无情对。
2、析字对:比如:(二人土边坐,一日月边明)3、集句对就是把古人现成的古诗词,对在一起比如:(读书破万卷,落笔超群英)上句是杜甫的,下句是李白的。
三类特殊的对仗1、借对借对包括借音对,借义对。
写对联的知识
写对联的知识
写对联的知识有很多,以下为您推荐:
1.上下联字数相等。
除了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2.上下联平仄声合律。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的尾字用仄声,下联的尾字用平声。
3.上下联词性相对。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上下联内容相关。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5.横批保持从右至左。
横批即如对联的横额,横批从右至左,符合古人书写习惯。
春联知识点整理大全
春联知识点整理大全●春联的意义春联,又叫“春贴”、“门对”。
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汉族特有的文学形式。
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常见的有五言、七言等。
对联的两边都要互相对应。
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春联的来历春联来源于古代的桃符,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春联也叫门对、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长期延续下来的民族风俗文化。
桃符演变为春联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
到了宋代时,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在当时仍称为“桃符”。
如王安石诗中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
明代时,春节贴春联的民俗开始盛行。
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在民间推广春联,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清代时,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又有了很大提高,春联开始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贴春联有什么讲究?贴春联的时间按照各地习俗的不同,贴春联的时间也稍有差异。
俗话说:“二十八,贴花花”,也有些地方的民谣里有“二十九,贴倒酉(意即贴春联)”一说,基本春联都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贴,但大多数还是照个人的时间安排来选择贴的时间。
●如何区分上下联要看选择什么样的横批,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上联则贴在左边。
一、用平仄方法来区分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三声和四声(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一声和二声(平声)。
二、用含义方法来区分每副对联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在写对联的时候普遍把含义深刻的作为下联,上联的价值更多是在引导作用上。
上下联基本属于因果关系,因是上联,果是下联。
三、用时间关系来区分旧时在前面是上联,新时在后面是下联,这个普遍在过年时候的春联上有所体现,常用的有生肖和辞旧岁/迎新春之类的。
对联的108个知识点
对联应掌握的108个知识点第一部分:〖综合〗1、【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它以对偶句为基本形式,讲求声韵,格式自由的独立的文学艺术,它萌发于民间具对偶特点的对句,而后孕育于诗歌、骈赋,最后脱体于律诗成为对独立的对联对联的核心是对立统一,其本质是对仗它具有民俗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它既独立于与诗、词、曲、赋、散文、谜语、俚语等各种文字艺术表现形式以外,但又能包容这些艺术形式的特长因过去对联常题写在楹柱上,所以也称楹联2、【对联的历史】目前认为,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至今仍被广泛地使用从律体文学形式出现的高峰期而论,“清联”可以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并驾齐驱从历史朝代来说,对联的萌芽阶段:从汉晋到唐;发展阶段:从五代到元;繁盛阶段:明清两代3、【桃符】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音“图”)、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即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为驱避鬼怪到五代时,桃木板上的神像就演变为书写文字的对联4、【对联与文字】汉族语言不同于其它民族语言,其它民族语言往往很难做出文字上的两两相对和形式工整协调的对联汉语文字字形方正,结构优美,音节分明,声调匀称因此,汉字便于形成对句,适合创作对联汉字的特点使对联成为汉语言文学所独具的一种艺术形式,各种拼音文字都不可能产生对联5、【副】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全联)合称“一副对联”6、【言】诗体的“言”以每一句的字数计算,如五言、七言……对联则以上联(或下联)的字数计算,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四言;“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七言长句,尤其是长联,一般称字,而不论言,如昆明大观楼长联称百八十字联,而不称九十言联7、【字】一副对联的字数为全联文字数量的总和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八字;“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十四字;昆明大观楼长联为一百八十字8、【对联的标点】文章中引用对联一般在上联收尾处用标点符号一般而言,单句联联尾用分号为宜;中长联,联中已用了分号、句号,上联尾用句号为宜;至于某些表达特殊语气的标点符号,可使用疑问号或惊叹号等对联贴在墙上或门的两侧不用标点符号9、【上联】对联的前半部分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先为上,故先书的部分为上联上联又称出句、上支、上比、对公、对头……10、【下联】对联的后半部分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后为下,故后书的部分为下联下联又称对句、下支、下比、对母、对尾……11、【全联】整幅对联,包括上联和下联12、【横批】是指挂贴于一副对联上头的横幅,一般指配合春联使用的文字,与名胜楹联配合使用的称横额所谓“横”,指的是横写的书写方式;“批”,含有揭示、评论之意,指的是对整副对联的主题内容起补充、概括、提高的作用因此,横批应当与主题内容相关,应当尤其精炼(实践中多以四字为格),也应当考虑平仄交替横批的字词和内容还应避免与上下联简单地重复横批应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应当是画蛇添足“横批”之“虚额”:不直书地名,或用典,或拟景,更具文采的横额,如南昌滕王阁的“仙人旧馆”,《红楼梦》中的“有凤来仪”、“杏帘在望”;“横批”之“实额”:直书该处地名、店名的横额,如“黄鹤楼”、“同仁堂”13、【对联的书写与张贴】对联(上下联)的书写格式,可以横写,也可以竖写,在实用中一般是竖写竖写时,如果分成数行,则应注意上联要由右而左书写,下联要由左而右书写上端要平齐,下端最内行(即最末行)应较短使全联成为繁体的“門”字形而在在张贴、悬挂、雕刻对联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此时左右,应以面对对联的人的左右来确定)14、【绝对】又称为片玉对联中所谓的“绝对”一般有两重意思:一、指对联的技巧、用词之高妙达到空前绝后,甚至无与伦比的地步,令人叹绝二、因联句奇巧、新颖、难度大而长时间无人对出的出句,常被称为绝对或片玉如:明月照窗纱,个个孔明逐个亮(谐音镶嵌复姓人名:诸葛亮,字孔明)15、【合壁】或称“双壁”,指将“片玉”之联对上16、【短联】一般指上下联单边字数少于七字的联语17、【中联】一般指上下联单边字数在七至二十之间的联语18、【长联】一般指上下联单边字数各达二十字以上的联语19、【句脚】在多句组成的对联中,每一分句的尾字称之为句脚,在单句联中,句脚即是联脚20、【联尾】上、下联的最末一个字21、【通用联】适用于较大的范围的对联,叫通用联如春联、励志联等22、【专用联】仅用于某一方面或某一特定对象的对联如:铁汉三杯软脚;金刚一盏摇头此联仅适用于酒馆23、【胜迹联】为名胜古迹题写的楹联胜迹联包括山水风光联、园林古迹联、祠庙墓陵联和寺院道观联如:千峰拨地,万笏朝天24、【婚联】为婚嫁喜事所作的楹联,又称喜联如:琴瑟春常润,人天月共圆25、【寿联】为他人(或自己)祝贺寿辰而作的楹联旧时习惯,人到而立之年(年满30)方可称寿,因此寿联主要用于30岁以上的人如:南山欣作寿,北海喜开樽26、【挽联】也叫哀挽联,是在治丧祭祀时悼念死者的,故民间也称丧联如:绿水青山谁做主,落花啼鸟总伤神27、【题赠联】在社会交际应酬中用于题赠酬答的对联叫题赠联题赠联分两种,一是赠人,一是自题如: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28、【行业联】专门用于各行各业的楹联称作行业联如:虽是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29、【游戏联】以知识性、趣味性体现文字游戏的对联如: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30、【节日联】在节日期间书写、悬挂的对联如:春至芳菲入画图,化机活泼悟鱼鸢31、【春联】也叫“春贴”,它是对联家族中出现最早、最为普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品类五代时,蜀后主孟昶(音“厂”)亲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有确凿记载的最早的一副春联用红纸书写春联始于明初,相传有一种叫“年”的鬼害怕红色,人们为驱邪害,采用红纸明代时,“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例:春回大地,福满人间32、【网络对联】就是以传统对联知识为依托,以现代虚拟网络工具为交流手段的对联第二部分:〖格律〗A、〖基本要素〗33、【对联的格律】是指对联的实用、欣赏和创作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格式和规律。
对联常识及对联赏析
1.联中隐字 东生木,西生木,掰开枝丫用手摸,中间安个鹊窝窝; 左 绕丝,右绕丝,爬到树尖抬头看,上面躲着白哥哥。 上联隐一“攀”字, 利用隐示法,先隐示“木木”,利用象形法,隐示“大”和“爻”,再 加一“手”字,则组成“攀”字;下联用同样的方法,将“幺幺、木、 白”隐示出来,可组合成“樂”字,颇富巧思。 2.联中隐事 雄鸡鲤鱼猪婆肉; 香菇木耳曲子耙。 相传此联出自湖北某 地的一个杂货铺。楹联中所列举的六味食品都是温补的“大发”食品, 也是一般杂货铺里常有出售的食品。该联所隐示的是“开门大发”之意。 这样的楹联看似粗俗平常,实则匠心独具,耐人寻味。 3.联中隐物 万顷波涛乘骑过; 不胜将军弃甲逃。 该联上联指“海马”, 下联指“(败将)酱”,在谜语联中,这种写意隐物的楹联是很多的。 4.联中隐物指事 吴下门风,户户尽吹单孔笛; 云间胜景,家家皆鼓独 弦琴。 此联为苏州王鳌与松江徐阶的戏谑联,上下联似乎是讲吹笛弹琴 之事,实则上联所要表达的一层意思是指“吹火筒”,下联则隐指“弹 棉花”一事。这样的楹联均能一语二用,语意双关,联意含蓄。 白蛇渡江,头顶一轮红日; 乌龙卧壁,身披万点金星 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
对联常识 及对联欣赏
一.对联的别称 二.对联的起源 三.对联的要求 四.对联的横批 五.对联的分类 六.对联的张贴
一.对联的别称: 门联 楹联 对子 对句 联句 联语
传说春联是由“桃符”演变而来。相传在东海度朔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干弯曲伸展三千里, 叉枝一直伸向东北方的鬼门,鬼门下山洞里住的鬼怪每天都由此门进出。树下有两位神将: 神荼(读作申舒)、郁垒(读作郁律)把守。这两位神将只要发现害人的恶鬼,就捆住他们丢 去喂老虎。周朝起,每逢年节,百姓就用两块长六寸、宽三寸的桃木板,画上两位神将的图 像或题上他们的名字,悬挂在大门或卧房门的两侧,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这就是桃符。 到了南北朝及唐朝,桃符的内容逐渐被两句对偶的吉祥诗句所替代,因此出现了对联的新形 式,而后遂演变成春节贴春联的习俗。我国最早的对联,一说在五代时(公元964年),蜀后主 孟昶在桃符板上题写吉祥词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也有人认为早在南朝梁代时 期,刘孝绰罢官不出,自题其门: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其妹刘令娴也是个文采四溢的 诗人,她题写的门联是: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 到了宋朝,春联受到了推广应用。北宋王安石《元日》诗中描绘当时百姓张贴春联的情景: 爆竹声中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元朝时期,宫庭、 宦门、寺庙等也出现了镌刻于木柱上的对联,后人称之为楹联(楹就是柱子)。同时应酬的寿 联、挽联等也开始产生了。 明朝时,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为庆贺开国立业,在除夕时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贴春联 一幅。这种把“题桃符”变成张贴春联的习俗,一夜之间,由官廷豪门推广到了百姓门户。 大年初一清早朱元璋微服出行,漫步大街小巷,鉴赏春联。当他发现有一屠户人家因没钱买 纸所以没贴春联时,他便命人取来纸墨,当下挥毫,为屠户题下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 刀斩断是非根。因此对联在明清两代真正达到鼎盛时期,一直延续至今。
对联知识摘抄
对联的基础知识摘抄:
一、起源与发展:
对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
明清时期,对联逐渐发展成熟,并广泛应用于节庆、婚丧嫁娶、建筑装饰等方面。
二、结构与要求:
字数相等: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同。
词性相对: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词语词性要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结构相应:上下联的句子结构要相似。
平仄相对:传统对联讲究平仄,一般要求上联末字为仄声,下联末字为平声。
三、分类:
按用途分:春联、寿联、婚联、挽联、门联、厅堂联、风景联等。
按内容分:抒情联、写景联、议论联、谐趣联等。
四、写作技巧:
选材:选取有意义的主题和素材。
立意:表达鲜明的观点和情感。
修辞:常用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五、经典对联举例:
春联:上联“爆竹声声辞旧岁”,下联“红梅点点迎新春”,横批“辞旧迎新”。
寿联:上联“福如东海长流水”,下联“寿比南山不老松”,横批“福寿双全”。
六、对联的文化意义:
对联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的结晶。
它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各种仪式中,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完整版)对联知识大全
对联知识大全一、什么叫对联:对联又名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辞典》释),来源于律诗的四联八句。
二、对联的形式对联有联语和对句之分。
○对句没有特别的形式要求,主要是口头进行,诉之于听觉,倘记录于书面,则按联语形式但决不带横额。
○联语必须写出来张贴或悬挂;有些还必须配上横额。
联语可以用任何书体来书写。
上联:第一句,叫出句,也叫出联,如门第春常在下联:第二句,叫对(应)句或应联,如人家庆有余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
如福星高照其贴法有三:甲式(传统式):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
乙式(常用):上联在基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
丙式(不常见式):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顺序却是从左至右。
对联的形式,按时间和场合分:1.春联:春节时张贴在门上的对联;2.楹联:用于堂屋、大厅前部柱子上的对联,多缕刻于木版悬挂在柱上,具有永久性;如:一九七九年,杭州“岳庙”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扑初,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伟大新楹联: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 收拾山河酬状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3.装饰联:多悬挂在堂屋墙上中堂画两侧、书房墙壁上或悬挂在名胜古迹的壁柱上;4.喜联:用于祝贺婚娶、建新屋、迁居;如婚联:巧借花容添月色欣逢秋夜作春宵5.寿联:他人过生日,送对联祝寿;如: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6.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
如: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一幅挽联:心血劳干革命事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三、对联的对法:从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关系看,可分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1.正对:上下两联所表达的内容相似或相关。
例:福如东海浮舟沧海两个黄鹂鸣翠柳春蚕到死丝方尽寿比南山立马昆仑一行白鹭上青天蜡炬成灰泪始干2.反对:顾名思义,反对即上下两联意思相反。
楹联基础知识汇总
楹联基础知识汇总对联简称对,俗叫对子或联语,一般上联叫出句、对公或对首,下联叫对句、对母或对尾;一、对联的特点:对联具备四个特点,即:字数相等、平仄相合、词性相对、内容相关;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二、对联的分类:从内容广泛来分类1、写景状物类:描写壮丽风景或雅兴志趣之事;例: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2、叙事咏物类:记叙咏怀、评述古人、体察社会、启迪后人;例:义存扶汉三分鼎===志在平金一片心3、抒情言志类:抒发思想感情,志趣理想;例:西塞论心亲旧雨===东山转眼起新云4、格言哲理类:用满含哲理,意味深长的格言勉励治学立业,修身处世;例: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非难5、讽刺讨檄类:主要出自尖税矛盾得不别解决时,辄以对联形式讽刺檄讨;例:刑户吏礼工兵,大堂六部===马牛羊鸡犬豕,小畜一家三、对联的形式:1、正对例:龙藏巨海秋云淡===鸟宿荒冈夜月寒2、反对例:旧社会天灾人祸===新时代国泰民安3、串对流水对例: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4、工对又叫严式例: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5、宽对是和工对相对而言的例: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6、回文对回文又称回环它有三种不同的写法:①上联倒转作下联法:“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②上下联顺逆同一法:“北陵奇景奇陵北;南塔新奇新塔南;”③上下联颠倒互换法:“禽鸣听耳悦;鲤跃视神怡;”可读为“怡神视跃鲤;悦耳听鸣禽;”四、对联的写作技巧一、遣词技巧1、比喻法例:勤是摇钱树===俭为聚宝盆2、夸张法例: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里煮乾坤3、衬托法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4、对比法例:心清水浊===山矮人高;5、反对法例: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6、自对法例:闲云野鹤翩翩去===万水千山得得来其中,“闲云”与“野鹤”“万水”与“千山”,自对颇工7、借对法例:红白相兼,醉后怎分南北===青黄不接,贫来尽卖东西8、借代法例: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9、双关法例: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荷”、“藕”、“杏”、“梅”另有谐音,第二层意思是: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第二层意思是: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10、用数法例:万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孤庙独宿一将军,单枪匹马===对河两岸二渔翁,并钓双沟二、用字技巧1、拆字法例: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2、合字法例:八刀分米粉===千里重金钟3、复字法例:佳水佳山佳风佳月,千秋佳地===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4、叠字法例: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年年暮暮朝朝;5、同字异音法例: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6、同音字法例: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休来道者来;7、谐音法例: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8、漏字法例: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上联表示缺衣一,下联表示少食十,横批表示无东西;此外还有同傍法、拟声法、析数法、应首法、数字领法、交叉法、复韵法、虚字法、玻璃字对三、组句技巧1、回文法例: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1倒句回文例:结同心果===开并蒂花倒读即为:2倒章回文例: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倒读即为: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2、排比法这种方法多用于长联例:鹄比翼,花颦眉,柳拂裙,画意更兼诗意==林蕴幽,水凝碧,山环翠,东湖不让西湖3、顶针法例: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4、反复法例:佛言不可说,不可说===子曰如之何,如之何;5、嵌字法:分嵌中还可分为若干种;1整嵌:就是把名字整个嵌人联语中,并保持名字的整体性;例如: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2分嵌:将一个名字拆开,分别嵌入上下联的有关位置;6、反问法例:不经几番麻炼===怎成一段锋芒7、设问法例:雄关百二谁为最===要路三千此并名;8、分总法1先总后分式;例:四声平、上、去、入===八字年、月、日、时;2先分后总式;例: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此外还有潜意法、歇后语法、婉曲法、层递法、无情法五、对联的禁忌1.忌同声落脚2.忌同声收尾3.忌三平尾或三仄尾4.忌孤平或孤仄5.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6.忌同义相对※在对联创作中运用平仄规律,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在不因词害义的前提下,上下联的句脚最后一个字,应尽量做到上仄下平;如:天赐灵湖,幅幅美景天铸就;地书华章,张张图画地生成彭贤伦题罗甸县烈士陵园长廊联;2长联中,分句停顿的字,平仄应当交替、相对;一般情况下,1—11字为短联,12—20字为中联,20—29字为长联,30—60字为中长联,60—100以上为特长联;3上下联相对的每个音节上停顿的字,以及相对的每一个分句停顿的字,平仄应当对立;如:生似高山仰日月;逝如流水汇江湖沙先贵题罗甸烈士陵园大门联;4对联上下联的句脚,原则是以“上仄下平”为好,但,如果因内容限定,不好做到的话,也可以不拘平仄,不能因词、因声而害义;5对联中有些特殊的字词对偶,可以不拘平仄,主要是同字相对、专用名词相对、文言虚词相对,用字技巧奇险的字相对可以不拘平仄正如红楼梦里林黛玉对香菱谈诗时所讲的“如果有了奇句,平仄虚实不对立是使得的”;近日人潮沸腾;来日天翻地覆;其中“日”字相对,平仄相同,不讲究对立;※关于调平仄的三种格式①按音步调平仄:②按语意调平仄:③上联不论,下联工对:上联只管按意思说去,不拘平仄,下联要与之严格工对;六、对联的基本要素1、字数句数相等:上、下联用字数目及句子数目完全相等,是对联的首要要条件;上联如五言对五言、七言对七言等如罗方友题罗甸千岛湖联:一坝横空,天光云影平湖聚上联两句11言;万峰耸立,木色山辉深谷飘下联两句11言;桃花开喜色上联五言;柳浪荡情歌下联五言;2、词性相当:上下联句法结构的对应位置,用词的词类属性要一致;对联的对偶,对于词语的要求,是上下联相对的词或词组在词性上必须一致,这是对联的精髓词性相当指的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等等,即同类词对同类词,所属范畴越小,对仗越算精工;如王晓毛题罗甸千岛湖:雾锁三龙湖,雾散鱼如天上客;云封千里路,云开鸟似水中仙;花外子规燕市冷↓↓↓↓↓名词方位词名词名词形容词↑↑↑↑↑柳边精卫浙江潮3、结构相应:指语法结构相称;所谓结构,即几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叫结构;水作青罗带↓↓↓主语谓语宾语主谓动宾↑↑↑山为碧玉簪4、节律相协:对联中语句的语流节拍,上下联要一致,即单音节对单音节,双音节对双音节,多音节对多音节;构成句子的词组和节奏,在“五言”诗中,一般句式为“二二一”或“二三”;在“七言诗”中,一般为“二二二一”或“二二三”;对联,因为字数多少灵活,篇幅不拘一格,故无固定格式;但上、下联句式必须一致,否则就造成“失拍”;对语的节奏是音和义的停顿规律,分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两种;①语意节奏:如“党兴盛举;春润神州”为“二二节奏”;②声律节奏:一般以两个字为一节奏,又称音步,构成声律单位,以此论节奏;不雨山常润↓↓二三↑↑无云水自阴帆运浮云阔↓↓↓二二一↑↑↑江空得月多5、语意相关: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相关联,统一于主题;对联,顾名思义,不仅要对偶,而且要相联;如果内容上缺乏有机的联系,即使上下联文字对偶再工整,也只能是毫不相干的两句话,不能组成有意义的对联;一般上联写景、下联抒情;上联轻,下联重;上联虚、下联实;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下面这一副上下联无关联,就不能称作对联:门前绿水流将去;屋里青山跳出来;6、平仄相对:联文用词缀句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位置的用字平仄要相反;对于单边两句及两句以上的复句联,每句句脚平仄按音步递换,句脚拼节形成“仄顶仄,平顶平”的格局;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平仄,古代汉语中平、上、去、入四声的简称;平仄相对的要求,是为了使对联读起来,节奏分明,声调和谐,起伏跌宕,抑扬有致,形成一种音乐美;要使平仄运用得好,首先要了解“四声”;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对四声的划分略有不同;旧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新四声:–′ˇ‵;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第三声、去第四声简言之,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第一、二声为平声;第三、四声为仄声新四声;判别声调平仄遵循“双轨制”,但旧四声、新四声在同一联文中不得混用;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出”为旧四声,当仄声用;平仄声律是诗词对联可知律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平仄,就没有诗词对联;所以,创作时,一定要学会调平仄,这是基本功,不是可有可无的;。
全部对联知识点归纳总结
全部对联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对联的基本概念对联是一种有规律的语言形式。
对联一般由前衬和后衬两个句子组成,前衬和后衬在意义上相互呼应,语言形式上相对称。
对联的创作要求用典、工整、完整。
用典是指对联中要用到典故、历史、文学、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体现文化积淀;工整是指对联的排比结构要求匀称平稳、字数相等,形式上要求和谐;完整是指对联要有内容,要有积淀,要有意义,不是空洞的、无聊的文字排列。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中国文学的瑰宝。
二、对联的类型对联可以分为诗对、散对、俚俗对等多种类型。
1、诗对诗对是使用诗体形式的对联。
因此,诗对的前衬和后衬都必须符合诗句的韵律和字数的要求,前后句还可以呼应联想。
诗对需要有诗的意境和韵味,用词需精练。
例如:“春水轻舟跨枝嫩,秋风嘹亮泊叶深。
”2、散对散对是使用散文形式的对联。
散对的排比结构更显灵活,没有严格的音律和字数要求,但前后句意义呼应,句式工整的特点依然需要遵循。
例如:“山高水长有彩虹,花暗莺喧竞蝶飞。
”3、俚俗对俚俗对是指内容多为儿歌、笑话、顺口溜等俚俗之文。
俚俗对是对联中生活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形式上更灵活,内容上富于幽默。
例如:“官有官言不算官,民有民气更难民。
”三、对联的创作方法对联的创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用典、排比、对仗、意境、清新、幽默。
1、用典对联的创作离不开历史典故、传统文化、历史人物等方面的内容。
对联的用典要求在短短的两句话中有所呈现,不但要求在句子中有典故的隐喻,还得结合上下文的含义,在短小的篇幅中传递深厚的文化内涵。
例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篙春水笑吟风。
”2、排比排比在对联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排比是指在对联中,前后句之间在韵律上需要达到一种和谐统一,句式严整对称,套韵工整。
例如:“山寺钟声动地来,夜半猿啼影树花。
”3、对仗对仗是指对联中前衬和后衬的形式对称。
对仗一般可以从音韵上、意义上、句式上等多个方面呈现,对仗使得对联的前后句更加丰富多彩,富有韵味。
对联的108个知识点
标题:对联的108个知识点:探寻古典文学的瑰宝对联,又称楹联,起源于我国,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它以两句对仗工整、韵味悠长的诗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寓意和审美。
对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本文将对对联的108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生动的解读,带领大家领略对联的魅力。
1. 对联的起源:对联起源于战国时期,最初是写在布幡上的诗句,用于表达祝愿和喜庆。
至南北朝时期,对联逐渐发展为文人雅士们互相竞技文学才能的形式。
2. 对联的特点:对联要求上下两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词性一致。
同时,对联还需寓意深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3. 对联的分类:对联按用途可分为春联、喜联、挽联、寿联等;按内容可分为叙事、抒情、写景、议论等;按风格可分为豪放、婉约、清新、高古等。
4. 对联与书法:对联与书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副好的对联还需配以优美的书法,才能相得益彰。
5. 对联与民间风俗:对联在我国民间具有广泛的应用,如春节贴春联、结婚贴喜联等,是民间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6. 对联与文人雅趣:对联深受古代文人雅士的喜爱,他们通过创作对联,既能展示自己的文学才能,又能增进友谊。
7. 对联与科举考试: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对联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学技能,备受重视。
考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创作出意境深远、对仗工整的对联。
8. 对联与诗词:对联与诗词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联的创作往往需要借鉴诗词的技巧和手法。
9. 对联与成语:对联中常出现成语,这些成语既增加了对联的文学韵味,又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10. 对联与修辞:对联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设问、借景等,使对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11. 对联与哲理:对联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如人生哲理、道德哲理等,对人们具有启示和教化作用。
12. 对联与历史:对联中常出现历史人物、事件和典故,反映了我国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
13. 对联与地理:对联中常出现地理名胜、山川河流等,展现了我国壮美的自然景观。
对联基本常识
对联基本常识对联基本常识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知识。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对联基本常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联基本常识篇1楔子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自产生的那天起,就在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站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这是因为汉字的独特造型与结构造就了对联:(1)汉字的方正典雅、齐整庄重,上下联语句的工整对仗,赋予了对联结构上的均称美,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与享受。
(2)汉语音韵的抑扬顿挫,上下联语调的和谐应对,使得对联诵读时表现出神妙的音韵美,给人以听觉上的愉悦和快感。
(3)就其内容而言,有褒扬、有批判;有抒情、有绘景;有对历史的深思、有对现在的剖析……。
可以说:优秀的对联是集思想、书法、音乐、诗歌、造型艺术于一身的完美的艺术珍品。
它能启迪人们的心智、慰藉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对联的演革与渊源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
这是对联最原始的形式。
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书籍中,就存在许多含有对偶因素的句子。
例如,《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老子》中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论语》中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后来,在汉赋以及魏晋南北朝盛行的骈文里,句子更是“奇偶相配”。
隋唐以后,律诗兴起,其颔联、颈联都是对仗的,把它们单独抽出来,就是一副对联。
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对联的十个基本知识
对联的十个基本知识对联呀,那可是咱中华文化的瑰宝呢!这里有十个基本知识,咱可得好好唠唠。
其一,对联得对仗工整呀!就像两个人站在一起,得相互匹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这才有那味儿。
你想想,要是上联说“红花”,下联来个“绿叶”,多和谐呀,要是来个“蓝球”,那可就不伦不类啦,对吧?其二,平仄得协调。
这就好比音乐的节奏,平平仄仄平平仄,读起来朗朗上口,有韵味。
要是平仄乱七八糟,那读起来得多别扭呀,就像唱歌跑调一样。
其三,字数得相等呀。
上联几个字,下联也得几个字,不然一边长一边短,多难看呀。
这就跟人的两条腿似的,得一样长才能走得稳当。
其四,意境要相符。
上联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图,下联要是来个杀猪宰羊的场景,那不是大煞风景嘛。
其五,用词要精炼。
别啰嗦半天说不到点子上,几个字就能表达清楚的,就别长篇大论啦。
其六,要有新意。
老一套的东西大家都看腻了,得有点新花样,让人眼前一亮。
其七,注意韵律。
读起来要有节奏感,就像跳舞一样,一板一眼,有起有伏。
其八,要符合情境。
过年有过年的对联,结婚有结婚的对联,可不能乱套哦。
其九,多学习古人的经典对联。
那可都是精华呀,能学到不少东西呢。
其十,要多练习。
就像练功一样,只有不断练习,才能写出好对联来。
咱平时过年贴的对联,那都是有讲究的呀。
好的对联能让人心情愉悦,还能增添喜庆的氛围。
大家可别小瞧了这小小的对联,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你说要是没掌握好这些基本知识,能写出好对联来吗?所以呀,咱们都得好好琢磨琢磨,把这对联文化传承下去。
让后人也能感受到对联的魅力,这多有意思呀!。
对联的基本知识点
对联的基本知识点对联是一种文体,通过简短对偶句表达感悟。
其基本要素包括格律、结构和意境。
在六个要素中,字数相等且内容相关是基础要素,而词性相当、结构相称和节奏相应则是语法、声律要素。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个要素的知识点。
格律相对是对联的基本要求,即上下联在相同位置平仄相反。
马蹄韵格律是其中的一种,指的是按照马蹄的形状来交替平仄。
单边五言、七言、十一言的格律各有两种,而长联则可以采用长联自对的方式。
在意节点定韵中,需要抓住意节点的最后一字来调节平仄,使其平仄基本上两两交替。
对联仄起平收,即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但不能出现三仄尾或三平尾。
失替和失对是对联中不符合格律要求的情况。
对联的结构要求相同,即对联的结构应该一致。
节奏相应则是指平仄相谐,即上下联的节奏应该相应平仄相谐,使得对联更加和谐美妙。
意境相谐是对联的重要要素之一,指的是上下联的内容应该相互呼应,产生共鸣。
对联应该即景即事,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所感所思,让人们感受到美好的情感。
通过对对联的基本要素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联的规则和特点,从而更好地欣赏和创作对联。
5、在使用格律韵时,有两种标准可供选择:平水韵(古韵)和中华新韵(今韵)。
如果使用古韵,需要进行注明。
如果没有注明,默认使用今韵。
为了确保准确性,最好无论使用今韵还是古韵,都进行标明。
6、入声字在古韵中存在,而在今派中则分为XXX和XXX。
如果使用中华新韵,就没有问题。
但是如果使用古韵,需要记住这些入声字属于仄声。
掌握入声字的方法有规律可循:1.根据自己的地方口音读这个字,如果发音短促,一般就是入声字。
2.发音中韵母有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
3.最快速、权威的方法是使用网络平仄古今韵查询。
4.经常吟诗填词作曲对联的朋友,建议使用古韵。
因为填词需要韵押,律依古韵;而且熟能生巧,惯了古韵后就不会惯使用今韵了。
同时,一副联不能混用韵,当对联出句是古韵时,必须律依古韵。
7、多音字在网络平仄查询时无法识别,会出现“通”字。
对联知识点
对联知识点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具有严格的格式和韵律要求。
以下是对联的一些知识点:
1.对仗工整:对联要求上下联在字数、结构和语法上相匹配,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对称。
2.韵律和谐:对联的上下联应遵循相同的韵脚和声调规则,以确保读起来和谐悦耳。
3.意义深刻:好的对联不仅在形式上对称,而且在意义上也要有深度和启示,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或思考。
4.文化内涵:对联通常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如历史典故、名人名言、成语、诗词等,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5.语言优美:对联的语言要求精练、优美,通过简短的文字表达深邃的意境。
6.创意独特:尽管对联有一定的格式要求,但好的对联往往别出心裁,具有独特的创意和风格。
7.应用广泛:对联不仅用于文学创作,还广泛应用于节日、婚礼、庆典等场合,成为人们表达美好祝愿和心意的载体。
8.格式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联的格式也在不断变化和创新,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对联。
9.历史悠久: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古代的桃符和楹联。
10.技巧多样:在对联创作中,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技巧,如比喻、拟人、双关等,可以增强对联的表达效果和艺术性。
为了写出好的对联,需要深入了解其文化背景、语言特点和应用场景,不断积累和实践。
同时,也要敢于创新,尝试不同的风格和技巧,使对联这一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对联基础知识总结篇
对联基础知识总结篇对联基础知识总结1 对联的起源?对联到底起源于何时,尚无确切考证。
一般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对联起源于桃符,另一种认为对联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2 什么是对联?对联又叫做动人两行字,是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文字的艺术,对联虽然多是短句,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
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
3 什么是汉字平仄?按照普通话来说,汉字发音是阴平或者阳平的为平,发音为上声或者去声为仄。
也就是普通话的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4 对联为什么读起来朗朗上口?因为汉字的平仄和谐交替产生乐感效果。
5 平水韵中汉字是如何区分平仄?① 平水韵中读音为平的汉字分为上平、下平,这与我们普通话中的一声、二声差不多,但也有区别② 平水韵中读音为仄的汉字分为上声、去声、入声。
上声、去声与我们普通话中三声、四声差不多,但也有区别③ 平水韵中多出一个“入声”,入声是平水韵字的一个声部的集合。
也就是说平水韵里有五个声部。
而平水韵中“入声”部的汉字现在已经被归入到今音的一声二声三声四声里了。
6 对联的平仄规律主要由几部分组成?三部分。
诗律马蹄律意节律7 诗律的正格是什么?1: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五言:“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和“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8 马蹄律正格马蹄律是把句子中每两字分为一个音节,叫做“二字而节”,每一节同是平声或同是仄声;相邻两节平仄交替,上下两句则是逐节平仄相反,叫马蹄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9 关于马蹄律变格没有严格遵循“平仄两两交替”规则即可视为马蹄韵的变格。
句中平仄和句脚平仄都存在变格。
句中平仄和句脚平仄变格都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
10 意节律意节律是对诗律和马蹄韵的补充,主张联句内应遵循词组或节奏点平仄交替的规则。
11 怎样对待和使用三种平仄理论?应该以马蹄韵和诗律为基础,意节律为补充,具体而言诗律可以安排好由一个和两个分句组成的联句的格律问题;马蹄韵解决了多个分句的联句的韵脚安排问题;意节律则解决了含领字、衬字或多音节专用名词的句内平仄安排问题12 什么是失替?不管是5个字、7个字的句子,或者更多的字的句子,在第二、四、六位置上的字的平仄都是交替出现的。
天对地对联常识
天对地对联常识
1. 哎呀呀,你知道吗,天对地可是对联常识里超级重要的一点呢!就像太阳对月亮,那是绝配呀!比如“天增岁月人增寿,地满乾坤福满门”。
2. 嘿,天对地这可是对联的基础呀!这就好比是搭房子得先有稳固的地基一样。
像“天涯海角”对“地北天南”,多有意思!
3. 哇塞,想想看,天对地在对联里那可是不可或缺的呀!就如同红花需要绿叶配。
“天长地久有时尽,地阔山遥何处行”就是很好的例子呢。
4. 天对地,这简直就是对联的灵魂所在啊!不就像鸟儿要有天空才能飞翔一样嘛。
“天上麒麟原有种,地中蝼蚁岂能逃”。
5. 你可别小瞧这天对地的对联常识哦!它就好像是音乐里的主旋律一样重要。
像“天街小雨润如酥,地僻人稀草自春”,多棒呀!
6. 哎呀,天对地的作用可大了去了呀!这不就跟钥匙和锁的关系一样嘛。
“天门中断楚江开,地险悠悠天险长”,是不是很形象?
7. 嘿哟,天对地那在对联世界里可是响当当的呀!好比战士手里的宝剑。
“天兵照雪下玉关,地接潇湘畏及秋”,感受一下。
8. 天对地可是对联的一大特色呀!就像蛋糕上的那颗草莓让人喜爱。
“天寒白屋贫,地僻无车马”,真的很经典呢。
9. 哇哦,天对地真的太关键啦!就如同汽车需要轮子才能跑起来一样。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0. 天对地,这绝对是对联常识里的宝贝呀!简直就像星星在夜空中闪耀。
“天接云涛连晓雾,地连芳草御沟斜”。
我觉得天对地是对联中非常重要且有趣的部分,掌握了它,能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创作对联。
对联的90个知识点
对联的90个知识点1. 对联是由上下两句对称的诗句组成的,通常以七言或五言为主。
2. 对联的结构分为上联和下联,上联放在右边,下联放在左边。
3. 对联的内容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主题,如节日祝福、人物赞美、自然景观等。
4. 对联的韵律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声调相对应,形成和谐的韵律感。
5. 对联的字数一般为4个字或6个字,也有少数为8个字的。
6.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7.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8.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9.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10.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11.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12.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13.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14.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15.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16.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17.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18.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19.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20.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21.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22.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23.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24.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25.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26. 对联的字数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对联小常识
对联小常识
对联的结构:由上联(对头)和下联(对尾)组成。
对联的两个特点:一是对,二是联。
字数对等
对词性相对联:意思关联
音调相对
1、字数对等:上联有多少个字,下联就要以相同的字以之相对。
2、词性相对:上下两联对应位置的词的词性要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等,所谓“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
例如:
上联:明(形)月(名)松(名)间(名)照(动),
下联:清(形)泉(名)石(名)上(名)流(动)。
3、音调相对:单独一联要平仄相间,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上下两联相同的位置要平仄相对,即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例如:
上联:白日依山尽,----- 仄仄平平仄
下联:黄河入海流。
----- 平平仄仄平
又如:
上联:欲穷千里目,----- 平平平仄仄
下联:更上一层楼。
----- 仄仄仄平平
4、意思关联:上下两联的意思可以相近,也可以相反,但必须有所关联。
练习:
1、单字练习:
风对(),海对(),红对(),树对(),清对(),好对(),长对();
2、两个字练习:
清风对()(),野火对()(),千里对()(),和顺对()();。
对联的知识点
对联的知识点对联,又称两句诗,源于宋代,是对上联下联的一种对偶形式文学现象。
对联主要是用来祝福,表达心情,阐述思想的。
一、对联的类型一般来说,对联可以分为两类:平仄对联和谐调对联。
平仄对联指的是上联以平声结尾,下联以仄声结尾的诗句,它们两句的字的音和韵要相谐调,而谐调对联指的是上联下联谐调,但是没有固定的平仄诗句结尾,也就是没有像平仄对联一样,要求上联一平、下联一仄,而是以诗句谐调为核心内容去组成一句完整的诗句。
二、对联的特点1、善用比喻:比喻是对联中常用的手段,也是体现在对联中最难写出的内容。
它可以使对联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泼,让读者能够更深刻的感受到对联的意义。
2、表达动情:对联的写作要求中,表达对对方的祝福,展现出友谊,丰富的表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要注重力求表达出热情的词句,让对联更加有情感。
3、兼收并蓄:对联的内容一般都是较为简单的,但是要求内容丰富,不仅要前后两句有对应关系,更要能够体现出对对方的祝福,也要能够表达出对对方的亲密之情。
三、对联的艺术1、结构完整:对联的两句诗中的每一句都要有完整的结构,而且每句的内容也要求完全表达如意,有前后对应关系。
2、选择词语:对联中要有优美的词语,要求精准贴切,如能在给出的字数内完整表达出意思,也能表达感情,且不做过分修饰。
3、对仗:对联中上联下联要有既相符又有对仗,才能有上佳的层次感,能够更好的承载作者的感情,让读者更有意思。
四、对联的文化尺度1、文化熏陶:对联中发挥的文化熏陶作用是重要的,它们的内容不仅要求优美,更要符合实际,并且能够让读者感受到文化底蕴的深厚,对对方抚以温情的微笑,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片祝福的海洋。
2、仪式感:对联写作除了要有文化熏陶,它也必然蕴藏着仪式感,来自远古的神秘传说神奇的传说,让更多的人们能够深信不疑。
当有这种仪式感时,可以让被授福者更加懂得对方的祝愿,让祝福更加真诚可贵。
对联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熏陶,它体现了人们对祝福和关爱的思想和表达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常识点滴
楔子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自产生的那天起,就在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站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这是因为汉字的独特造型与结构造就了对联:
(1)汉字的方正典雅、齐整庄重,上下联语句的工整对仗,赋予了对联结构上的均称美,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与享受。
(2)汉语音韵的抑扬顿挫,上下联语调的和谐应对,使得对联诵读时表现出神妙的音韵美,给人以听觉上的愉悦和快感。
(3)就其内容而言,有褒扬、有批判;有抒情、有绘景;有对历史的深思、有对现在的剖析……。
可以说:优秀的对联是集思想、书法、音乐、诗歌、造型艺术于一身的完美的艺术珍品。
它能启迪人们的心智、慰藉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对联的演革与渊源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
这是对联最原始的形式。
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书籍中,就存在许多含有对偶因素的句子。
例如,《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老子》中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论语》中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后来,在汉赋以及魏晋南北朝盛行的骈文里,句子更是“奇偶相配”。
隋唐以后,律诗兴起,其颔联、颈联都是对仗的,把它们单独抽出来,就是一副对联。
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等等,对联做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是从律诗中分化出来的。
这是现代对联的来源之一。
对联的另一个来源是集句。
把原来各不相干的词句按照一定意义集在一起,恰成对偶,也可形成很好的对联。
沈括《梦溪笔谈》说,王安石曾摘“鸟鸣山更幽”对古人诗句“风定花犹落”。
这样,比原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更妙,因为后者上下句只有一层意思,而前者上句是静中有动,下句则动中有静。
对联的来源之三是文人的专意创作。
一般认为,后蜀孟昶所作“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春联,是传世的第一副对联。
(此“中国第一联”或可作为一种提法,而不能就此论定。
例如唐太宗就曾题书藏晋词一联语:“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
)对联的发展、形成有其漫长的演变过程和民间性等,并不能确认哪是真正的首联。
北宋末宣和年间,有人把四川眉山诗人唐庚的名句“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用来作门联,这是日常用对联榜门的一个先例。
南宋的杨邦乂在金军攻破建康,威武不屈,咬破手指,用鲜血在衣襟上写下十个大字:“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
”朱熹筑沧州精舍,曾自书一联:“佩韦遵考训,晦木谨师传。
”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
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
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明清两代,对联的发展达到全盛,主要表现在它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类对联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家家
户户以至各行各业都有了挂贴对联的习惯。
寺庙道观、风景名胜地点,用它做楹联;日常交际中,人们用它祝寿、庆婚、哀挽、题赠;文人学士用它写景咏物,言志抒怀……
对联的类别
(一)就对联上下联的语意关系上而言大至可以分为三类:
1.正对
所谓正对,亦叫同类对。
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
比如:
“春水接天长,一网收来鱼满载;东风吹地暖,千锄种下谷盈仓。
”这种对联的上联与下联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相补充,都只具有“一面性”的特点。
2.反对
所谓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反,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比如:
“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中有“反对为优”的说法,就上边的这幅对联联以“反对”方式命意言事来看,确能引人注目,其艺术效果也不同一般。
3.串对
所谓串对,亦叫流水对。
即上下联意思相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上下联紧相衔接,联贯而下的联语。
比如:
“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
”
“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身。
”
上列楹联,上下联的命意顺承连串,均有珠联壁合、一气哈成之妙。
(二)从用途上来分,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谐趣联等。
1.春联。
上文我讲到,到了明代人们用红纸代替桃木,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春联。
至于人们传说的王羲之改春联之事,(“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纯属传说,是人们仰慕
其书法而已。
春联,顾名思义是春节时人们用来表示喜庆的一种良好祝语,或表示合家团聚生活幸福,或祝愿来年五谷丰登事事如意……。
例:
运际升平人共乐,气当和淑鸟知春。
人寿年丰家家乐,国泰民安处处春。
布谷鸣春人勤物阜,瑞狮舞彩国富年丰。
门对青山羊免群群嬉碧毯,窗含绿水鸭鹅队队戏银波。
(农村用)
灵活经营财源茂盛,薄利多销生意兴隆。
(商业用)
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暖,雨露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
(学校用)
在些我说明一点,春联和其它用途的联语在字数上有着区别,即上下联一般都是单数,取“阳”,尽可能避免双数,因为在我国传统意识中,双数为阴。
2.喜联。
喜联又叫婚联。
是人们对结婚者的一种良好祝愿。
它起源于何时,无从考证。
这种对联有一个特点,就是上下联语中一般都或明或暗的含有一个能表示夫妻意义的名词。
例:
秋水银堂鸳鸯比翼,天风玉宇鸾凤和声。
梧桐枝上栖双凤,菡萏花间立并鸳。
3.寿联。
寿联现在一般很少有人再写了。
在清朝时极为盛行,是老人过寿时,晚辈或亲朋好友赠送的表示赞美、祝愿长命百岁的吉祥话。
这种联语分男寿联与女寿联两种。
例:
鹤算千年寿,松龄万古春。
曲谱南薰四月清和逢首夏,樽开北海一家欢乐庆长春。
北海开樽本园载酒,南山献寿东阁延宾。
以上是祝寿的通用联。
古人大庆寿诞是有讲究的。
一般大庆整寿。
这样一些专为庆贺其一整寿的联语便应运而生。
例:
五岳同尊唯嵩峻极,百年上寿如日方中。
(五十整寿)
甲子重新如山如阜,春秋不老大德大年。
(六十整寿)
从古称稀尊上寿,自今以始乐余年。
(七十整寿)
日岁能预期廿载后如今日健,群芳齐上寿十年前已古来稀。
(八十整寿)
瑶池果熟三千岁,海屋筹添九十春。
(九十整寿)
人生不满公今满,世上难逢我正逢。
(百岁整寿)
以上所举之例皆为男寿联,在祝寿时,送给寿星的联语因性别的不同,联语是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