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_朱金芳
福建漳州盆地的最新构造活动和地震危险性

福建漳州盆地的最新构造活动和地震危险性陈园田;谢志招;王志鹏;叶建辉;陈祥熊【期刊名称】《地震地质》【年(卷),期】2001(023)004【摘要】通过漳州盆地的新生性、断裂活动性、晚第四纪地壳运动、盆地内部新构造差异活动和强震活动周期等初步探讨了该盆地的地震危险性。
结果表明,该盆地晚更新世开始突破北东向断裂的限制,继续向南东方向发展;展布于盆地内部的北东、北西向断裂在晚更新世期间活动较为强烈;晚第四纪地壳升降运动频繁;盆地内部新构造差异活动强烈;最后一次历史强震距今已有400a,大大超过了该地区历史记录中260a的强震活动最大间隔。
因此,该盆地具有较大的地震危险性。
【总页数】8页(P556-563)【作者】陈园田;谢志招;王志鹏;叶建辉;陈祥熊【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厦门地震勘测研究中心,;中国地震局厦门地震勘测研究中心,;中国地震局厦门地震勘测研究中心,;中国地震局厦门地震勘测研究中心,;福建省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相关文献】1.前兆异常动态扫描与区域构造活动背景结合的研究--试建立华北地区构造活动性与地震危险性综合评估数字化图 [J], 郑文俊;田山;邵永新2.青藏高原东南缘滇缅地块NE向走滑断裂带的新构造活动与大地震危险性 [J], 刘鸣;付碧宏;董彦芳3.构造活动盆地的层序地层与构造地层分析--以中国中、新生代构造活动湖盆分析为例 [J], 林畅松;刘景彦;张英志;胡博4.六盘山与龙门山地区构造活动对比及地震危险性评估 [J], 丁晓光;石富强;张艺5.漳州盆地等福建大陆裂谷地热资源与深部高温岩体地质响应研究 [J], 庄庆祥; 郑霜高; 姜兆钧; 庄公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福州地区地壳结构的地震转换波测深研究

福州地区地壳结构的地震转换波测深研究
邵学钟;顾忠华
【期刊名称】《地震地质》
【年(卷),期】1993(015)002
【摘要】地震转换波测深法首次在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州地区进行地壳深部构造的探测,得出了该区地壳中的4个主要界面的构造形态图和沿北东方向穿越本区的地壳深部构造剖面图。
查明闽江断裂由两条北西向产状较陡的超壳断裂组成,福州断陷盆地的深部上地壳G界面呈条带状下沉,下地壳C、C_1界面和M面及壳内低速层均相对上隆,这一结果为解释本区高地热异常提供了深部依据。
【总页数】7页(P174-180)
【作者】邵学钟;顾忠华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3
【相关文献】
1.深地震测深揭示的华南地区地壳结构及其动力学意义 [J], 邓阳凡;李守林;范蔚茗;刘佳
2.天山造山带地壳结构与构造——乌鲁木齐—库尔勒地震转换波测深剖面 [J], 邵学钟;张家茹;范会吉;郑剑东;胥颐;张华卿;Ю·poMahxoB;Ю·TapaceHKo
3.华北地区人工地震测深震相与地壳结构研究 [J], 嘉世旭;刘昌铨
4.龙门山中段及其临近地区上地壳细结构——人工地震测深结果 [J], 徐朝繁;田晓
峰;嘉世旭;刘志;刘保金;李学民;刘妍
5.利用虚拟地震测深方法研究川滇地区地壳厚度 [J], 鲍铁钊;宁杰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活断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震源对比试验研究_潘纪顺

城市活断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震源对比试验研究〔收稿日期〕 2002-09-13收稿,2002-10-08改回。
〔基金项目〕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高新技术项目(2001977)资助。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科技论著RCEG2002011。
潘纪顺1) 刘保金1) 朱金芳2) 张先康1) 方盛明1)王夫运1) 段永红1) 徐朝繁1)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 4500022)福建省地震局,福州 350003摘 要 国内外大量地震震例研究表明,巨大的城市地震灾害主要是由隐伏于城市之下的活动断裂上发生的地震造成的,因此,探测城市活断层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是目前探测城市活断层较为有效的地球物理方法,它包括激发技术、接收技术、观测系统、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技术等。
而震源是地震勘探的首要问题,城市特定的人文环境和城市活断层的特点对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震源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较小的断距决定了要有较宽的震源谱,城市较严重的干扰决定了震源要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通过在福州市跨八一水库断裂进行的可控震源、真空加速落锤、锤击震源、枪震源以及炸药震源的试验研究,利用频谱分析技术,得到了各种震源谱的特性,并给出了可控震源、真空加速落锤和锤击震源叠加时间剖面对比,探讨了各种震源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 城市活断层 震源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震源谱 叠加时间剖面 主频 频宽中图分类号:P3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967(2002)04-0533-090 引言目前,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是研究城市活断层较为有效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而地震勘探的首要问题是激发出合乎要求的地震波,常用的地震勘探震源有炸药震源、可控震源、落锤或机械撞击震源、枪震源、电火花震源和锤击等(周绪文,1989),研究这些震源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使用条件是十分必要的。
活断层延伸到第四系后,由于相对落差较小,埋深较浅,第四系松软地层未胶结成岩,层间波阻抗差异较小,地层沉积过程中薄层、夹层和互层等地质现象很多,各个不同地层界面产生的反射波相互干涉叠加形成复合波,只有在较高分辨率和信噪比的时间剖面上才能保证对断层两侧地层产生的反射波组进行正确追踪,可靠地确定断层的位置和产状。
《中国地震》第21卷(2005年)总目录

《中国地震》第21卷(2005年)总目录第21卷第4期(536~540)2005年12月中国地震EARTHQUAKERESEARCHINCHINAV01.21No.4Dec.20o5《中国地震》第21卷(2005年)总目录第1期福州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朱金芳黄宗林徐锡伟郑荣章方盛明白登海王广才阂伟闻学泽韩竹军(1)应用于城市活断层调查的地震方法技术…………………………………………徐明才高景华刘建勋荣立新(17)中小地震宽频带辐射能量的单台测定………………………………………………………史勇军吴忠良徐果明(24)华北地区大地震矩释放率和GPS应变率的一致性研究…………………………万永革沈正康甘卫军王爱军(33)昆仑M8.1地震前青藏块体北,东缘水平运动变形的关联特征…………………………王双绪张希张晓亮(41)区域矿震与地震的定量识别方法及其应用…………………刘希强杜贻合徐波李红沈萍张萍(50)新疆北天山中东段地区震源参数研究……………………………………………赵翠萍夏爱国郑斯华陈章立(61)川滇地区单断裂强震区与多断裂强震区…………………………………………………………………………龙思胜(70)顺义地裂缝成因与顺义一良乡断裂北段第四纪活动性讨论……………………张世民刘旭东任俊杰刘光勋(84)青海拉脊山断裂带新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袁道阳张培震雷中生刘百篪刘小龙(93)近期国际地震预测预报研究进展的几个侧面…………………………………………………………吴忠良蒋长胜(103)焰山,高山——内蒙古阿尔山火山群中的两座活火山………………白志达田明中武法东徐德兵李团结(113)克山县尖山火山…………………………………………………………陈洪洲杨森林高峰陶汝朋潘玉林(118)2004年全球灾害地震的灾情综述………………………………………………………………………李卫平赵荣国(123)2004年震情述评………………………………………………………………………………李纲刘杰余素荣(130)第2期声波探测显示的渤海湾西部全新世断层活动……………………………………赵根模赵国敏杨港生王大宏(139)由"重复地震"给出的中国地震台网的定位精度估计…………………………………………………蒋长胜吴忠良(147)对现今地壳变形资料在地震区划中应用的初步探讨…………………………………………………周本刚周庆(155)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模拟青藏高原东北缘重力场动态图像………………………祝意青胡斌李辉蒋锋云(165)东秦岭内部铁炉子断裂带的最新走滑活动…………………………………………………杨晓平邓起东冯希杰(172)云南建水一蒙自一带冲沟走滑断错及其意义…………………………马保起李德文苏刚侯治华舒赛兵(184)岩石水压致裂和诱发地震的实验研究………………………………颜玉定李亚林张专欧阳立胜谢明富(193)Hilbert.Huang变换与地震信号的时频分析……………………………武安绪吴培稚兰从欣徐平林向东(207)华北活动地块区南缘阜南一霍邱地区地壳活动习性初探……………………………………………姚大全刘加灿(216)1303年山西8级大震研究刍议……………………………………………………………………………………齐书勤(224)黄土地区地震滑坡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陈永明石玉成刘红玫卢育霞(235)2003年12月1日新疆昭苏 6.1级地震序列特征分析………………………………………杨欣聂晓红夏爱国(244)昌平台Sacks体应变仪观测曲线年变现象成因研究……………………………………………………………张凌空(254)近20年华北地电阻率异常空间演化及强震短期前兆判别标志研究……………………郑文俊田山邵永新(260)地下水位短临异常演化特征及其与地震关系的研究……………………………陆明勇牛安福陈兵彭立国(269)云南历史地震记载与强震目录再析……………………………………………………………………邓瑞生王彬(280) 从怀来4井水化学异常变化分析流体在孕震过程中的作用……………………宋晓冰张常慧宋贯一王吉易(285)昌平台钻孔应变观测资料的可靠性研究…………………………………………王勇杨选辉刘福生张国红(291)第3期1879年武都南8级大地震及其同震破裂研究…………………………侯康明雷中生万夫岭李丽梅熊振(295)4期《中国地震》第2l卷(2005年)总目录537印尼苏门答腊9.0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异常特征研究………………………………广东及邻区地震的震源机制特征………………………………………康英杨选云南地区地震活动能量场的时空分布特征………………………………………………中国大陆构造应力应变场现今年变化特征的数值模拟………………陈连旺杨树新利用层析成像的结果探讨安徽及邻区中强地震深部构造背景………………??张杰镜泊湖全新世火山喷发特征………………………………………………………………,极震区黄土微结构的试验研究……………………………………………………………青藏块体中北部中强地震前弱震活动统计特征研究…………………马禾青盛菊琴姚安地震序列与永胜地震序列的高精度定位……………………………………王新岭区域地震状态的损伤张量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研究………………………………王炜林命迥定量分析地震活动的活跃与平静特征………………………………黄建平马丽电磁干扰实验研究……………………………………………张继红李波韩海华中国古籍中的地震海啸记录………………………………………………………………城市群震后交通快速评估研究……………………………………………………………?地震活动性研究及其应用于地震预测的一些问题………………………………………?第4期薛艳宋治平梅世蓉(311)吕金水陈杏陈贵美(320)…………罗国富杨明芝(332)谢富仁陆远忠郭若眉(341)沈小七王行舟沈业龙(350)陈洪洲马宝君高峰(360)李兰王兰民刘旭(369)赵卫明任雪梅金春华(378)刘杰张国民赵翠萍(386)…………钟继茂程万正(398)马钦忠吴耿锋吴绍春(409)陈时军G.A.Papadopoulos(417)李润贤佟瑞清赵会蓬(429)王锋刘昌森章振铨(437)…………何萍李志强(444)……………………王健(451)地震预测的信度方法………………………………………………………………石雅锡张晓东金声震周民都(457)现今区域活动块体划分方法研究………………………………………张晓亮江在森陈兵王琪张希(463)2003年西藏波密南M5.7地震现场考察…………………………………………何玉林曹忠权陈立春陈亚明(469)2001年施甸震群非弹性衰减及震源参数特征研究………………………………刘丽芳刘杰苏有锦付虹(475)中国大陆地区中强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异常时间尺度的统计研究………………………张晖辉尹祥础梁乃刚(486)天山各分区地震活动性与能量积累阶段关系初探…………………………………………李莹甄沈军王海涛(496)岩石模量与应变振幅关系的实验研究及理论解释………………………………包雪阳施行觉温丹李成波(508)R/S分析及其在地震磁效应研究中的应用………………………………………杨涛刘庆生李西京曹国栋(519)地震和地震海啸中报道死亡人数随时间变化的一个简单模型………………………………………刘倬吴忠良(526)减小直流输电对地磁观测影响的几种办法………………………………………沈红会张秀霞冯志生孙春仙(530)《中国地震》第21卷(2005年)总目录 (536)EARTHQUAKERESEARCHINCHINAGeneralContents,V oi.21(2O05)NO.1 ActiveFaultsExplorationandSeismicHazardAssessmentinFuzhouCity'''''''''''''''ZhuJinfan gHuangZonglinXuXiwei ZhengRongzhangFangShengmingBaiDenghaiWangGuangcaiMinWeiWenXuezeHanZ h~un(1) ApplicationoftheSeismicMethodtoDetectingActiveFaults…………XuMingcaiGaoJinshuaLiuJianxunRongLixin(17) EstimateofRadiatedEnergyofSmalltoModerateEarthquakesUsingaSingleStationDataat LocaltoRegionalDistances………………………………..'………………………………….……一shiYon~unWuZhongliangXuGuoming(24) OntheConsistencyofLargeEarthquakeMomentandStrainRateInferredfromGPSDatainN orthChina''.'....'.''''''''''''''………'…''………………'…''…………………………WanY onggeShenZhengkangGanWeijunWangAijun(33) ConnectedFeaturesofHorizontalMovementandDeformationinTheNonhemandEastern MarginsoftheQinghai-XizangBlock538中国地震2l卷BeforetheKunlunMs8.1Eathquake……''''''''…'''''…''…''''''……WangShuangxuZhangXiZhangXiaoliang(41) TheModeIdentificationMethodandItsApplicationtoRegionalMineandNatureEarthquak es'…'''''…'''''……''''''''''…''…''''''''''…'''''' LiuXiqiangDuYiheXuBoLiHongShenPingZhangPing(50) StudyonSourceParametersofEarthquakesOccu~edontheMiddle—EastAreaofNorthernTianshaninXinjiang'''''''''……''''''''…'…''''''…'…'''''…'''…'''''.''''…'' ZhaoCuipingXiaAignoZhenShihuaChenZhangli(61)Single'FaultStrongEa~hquakeRegionsandMulti—FaultsStrongEa~hquakeRegionsintheSichuan—YunnanRegion'''…'''……'''''''''…''''''''.'''……'''…………''''''…'''''''…'''''……………'''…'……………..LongSisheng(70)QuaternaryActivitiesofNo.hemSegmentoftheShunyi—LiangxiangFault'……………'''………'''''''''………'''…'……''…'''…'' ZhangShiminLiuXudongRenJunjieLiuGuangxun(84) APreliminaryStudyontheNewActivityFeaturesoftheishanMountMnFaultZoneinQin曲aiProvince……………?…一'''''…''…'''''…''…'…'…'''…''……YuanDaoyangZhangPeizhenLeiZhongshengLiuBaiehiLiuXiaolong(93) From"EarthquakesCannotBePredicted"to"ASeismicShiftinThinking"!AReviewofSomeDevelopingAspectsinEarthquakeForecastingandPredictionStudy……'''……''''''………?……??………??'WuZhongliangJiangChangsheng(103)Y anshan,Gaoshan--TwoActiveV olcanosoftheV olcanicClusterinArshan.InnerMongolia……'''…'…'''''……'''…''''………''……'…' BaiZhidaTianMingzhongWuFadongXuDebingLiTuanjie(113)TheJianshanV olcanoinKeshanCounty…''…'…'…''ChenHongzhouY angSenlinGaoFengTaoRupengPanYulin(118) ASummaryofGlobalDisastrousEarthquakeDamagedConditionin2004………?…………?'LiWeipingZhaoRongguo(123)AReviewofSeismicityin2004…'…''…'''…?……'''''…?……??…?…??…………LiGangLiuJieYuSurong130)No.2 TheHoloceneActiveFaultintheWesternPartofBohaiGulfShowedbyAcousticSounding ……………………'''…'……'''………'''……'''…~ZhaoGenmoZhaoGuominYangGangshengWangDahong(139) EstimatingtheLocationAccuracyoftheChinaNationalSeismographNetworkUsingRepea tingEvents…'……''…………………………………'''…'…''…………………………''JiangChangshengWuZhongliang(147) DiscussiononPrimaryApplicationoftheCrustalDeformationDatainSeismicZonation…?………??ZhouBengangZhouQing(155) GravityDynamicImageoftheNortheasternEdgeofQinghai—Xizang(Tibet)PeateaubyUsingBi?cubicSplineInterpolationFunction ……………………'………'''…'……'…'………'''''…''…'…'…' ZhuYiqingHuBinLiHuiJangFengyun(165) TheTieluziFaultInteriorEastern—Qi~ingMountains--AnActiveStrike—slipFault…………'………………''………………'''………'''…'…………''…Y angXiaopingDengQidongFengXijie(172) LaterallyFaultedGulliesandTheirSignificanceintheJianshui—MengziRegion.YunnanProvince ………'…'…''……'''…………'…'…''''''………'…' MaBaoqiLiDewenSuGangHouZhihuaShuSaibing(184) AResearchofRockExperimentonHydraulicFracturingandInducedEarthquake'…'……'''………'''………………''…………Y anYudingLiYalinZhangZhuanOuyangLishengXieMingfu(193) Hilbert—HuangTransformandTime—FrequencyAnalysisofSeismicSignal'…'''…………''…'''……''''''………'''''''''……WuAnxuWuPeizhiLanCongxinXuPingLinXiangdong(207) InitialResearchofActiveBehaviorofCrustintheFunan—HuoqiuRegion,SouthernBorderoftheNorthChinaActiveBlockArea…'''……'''………'…''……………………'………''………'…''………………………Y aoDaquanLiuJiacan(216)SomeProblemsonStrongEarthquakewithM8.0in1303,Shanxi,China'………?…?…………?…………??QiShuqin(224) 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andInfluencingFactorsAnalysisofSeismicLoessLandslides?…''…'………………………………………………………ChenY ongmingShiYuchengLiuHongmeiLuYuxia(235)4期《中国地震》第2l卷(2005年)总目录539 AnalysisOilSequenceCharacteristicsoftheZhaosuEarthquakewithMs6.1onDec.1,2003,i nXinjiang'…………?……………………………………………………………………………………Y angXinNieXiaohongXiaAiguo(244) ResearchonAnnualVariationReasonoftheSacksV olumetricStrain……………?……………??……………ZhangLingkong(254) StudyontheSpatialEvolutionofEarth—ResistivityAnomalyandItsShort—termPrecursorSymbolMarkofStrongShock…'''………………………………………………………………………ZhengWenjunTianShanShaoY ongxin(260)StudyontheShort-impendingAnomalousEvolutionaryCharacteristicsofGroundwaterLe velandTheirRelationshipwithEarthquake…………………''''…………'''……………''…………………LuMingyongNiuAnfChenBingPengLiguo(269)Re—analysisofHistoricalEarthquakeRecordsandStrongEarthquakeCatalogoftheYunnanAre a ………………………………………………………………………'…………………一DengRuishengWangBin(280) ToAnalyzeFounctionofFluidinSeismogenicProcessBasedontheNo.4WellHydrationAno malyV ariationinHuailai,Hebei …………………………………………………………'一SongXiaobingZhangChanghuiSongGuanyiWangJiyi(285) StudyontheDataQualityofBoreholeStrainObservationintheChangpingStation……………………………………………………………WangY ongY angXuanhuiLiuFushengZhangGuohong(291)No.3Researchonthe1879SouthernWuduM80EarthquakeandItsCo—seismicRuptures…………………………………………………HouKangmingLeiZhongshenWanFulingLiLimeiXiongZhen(295) CharacteristicsofSeismicActivitybeforetheDevastatingEarthquakewithMw9.0offtheW estCoastofNorthernSumatraXueY ahSongZhipingMeiShimng(311) CharacteristicsofFocalMechanismintheGuangdongandItsAdjacentAreas ..... ………………………………………………………KangYingYangXuanLtiJinshuiChenXingChenGuimei(320)Space.time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nEnergyFieldofEarthquakeintheYunnanRegion ………LuoGuofuYangMingzhi(332) NumericalSimulationonAnnualChangePatternsofPresent.dayTectonicStress.s~ainField ontheChineseMainland………………………………………………………ChenLianwangY angShuxinXieFurenLuYuanzhongGuoRuomei(341) DiscussiononDeepTectonicBackgroundsofModerate—strongEarthquakeinAnhuiandItsNeighboringRegionbyUsingResultsof SeismicTomography…………………………………………ZhangJieShenXiaoqiWangXingzhouShenY elong(350) CharacteristicsoftheHoloceneV olcanointheJingpohuRegion…………………ChenHongzhouMaBaojunGaoFeng(360)ResearchonLoessMicro—structureintheMystoseismicArea………………………………"LanWangLanminLiuXu(369) StudyonStatisticalFeaturesaboutWeakEarthquakeActivitybeforeModerate—strongEarthquakesOccurredinMiddleNorthern PartoftheQinghai—TibetBlock………………MaHeqingShengJu~ngZhaoWeimingRenXuemeiJinchunhua(378) AccurateLocationontheY ao'anEarthquakeSequenceandtheY ongshengEarthquakeSeque nce…………………………………………………………………WangXinlingLiuJieZhangGuominZhaoCuiping(386) DamageTensorAnalysisOilRegionalSeismicStatus……?…?…?…………………………?一ZhongJimaoChengWanzheng(398) ThePrimaryComponentAnalysisMethodandItsApplicationinEarthquakePrediction . ………………………………………………WangWeiLinMingzhouMaQinzhongWuGengfengWuShaechun(4O9) IantificationalAnalysistotheCharacteristicsofSeismicityandQuiescence………………………………………………………………………………………………………………HuangJianpingMaLiChenShijunG.A.Papadopoulos(417) ExperimentalResearchontheInterferenceofElectricFieldandMagneticField .....………………………………………ZhangJihongLiBoHartHaihuaLiRunxianTongRuiqingZhaoHuipeng(429) EarthquakeTsunamiRecordinChineseAncientBooks…………………………WangFengLiuChangsenZhangZhenquan(437)540中国地震2l卷Studv.nP0s【_EarthquakeTransportati.nofUrbanAggl.merati."RpidA.m."s0mePr0blems0fseismicityResearchandItsApplicati.ninEarthquakePrediti."NO.4HePingLiZhiqiang(444)…………WangJian(451)Method0l0gY0fBeliefMeasureApplyingt0EarthquakePredicti0n………………………………………………………………………………………….ShiY aliuZhangXiaodongJinShengzhenZh0uMingd0u(457)Research.ntheDividi"gMethodforPresentReonalActiV eBlock…………………………………………一….………......…...………...…….……..….…ZhanXia.liangJiangZaisenChenBingWangQiZhangXi(463)lnvestt.n.nSiteofthe2003SouthemBomiMs5.7Earthquake,Tibet………………………………………………………………………………………HeYulinCa.ZhongquanChenLichunChenY aming(469)Studv.nNon-elastyAttenuati.nandSou3reeParameters.ftheShidianSwarmi"200l………………………………'…一………………………………………………………一LiuLifangLiuJieSuY oginFuHong(5)statisticsmdv0fLURRAn.malyrremp.ralscalebeforeModeratelyStrongEarthquakesonth eChi"..Minland………'…一...……..….………….………………..............….………………一ZhangHuihuiYinXiangchuLiangNaigang(486) APrebnaryStudyonSeismiCActivityandStages.fSeismicEnergyAccumu1ati"ginSeism. genicTectonicAreas0fTiansban ………………….….…LiYingzhenShenJunWangHaitao(496) ExperimentSludvandInterpretati.nonRelatnbetweenModulus.fRocksandStrainAplil"d ……………………'………………一……………………………………………一Ba.XueyangShiXingiuewenDanLiChengbo(508)R/SAnalvsisandItsApplicalioninStudyonSeismomagneticEffect…………………………………一………………………………………………………………"Yang_ra.LiuQingshenguXijingCa.Guodong(519)AsimoleMode10fRepoSedCasualtiesDungEarthquakesandEarthquake-neratedTsunas …Liuzhu.wuzh."sliang(526)TheCounte丌ne8sures【0【heInfluenceofDirectCurtenlTransittingtoGe.magneticObsti."………………………………GeneralContens,V o1.21(2005)…………………..shenH【'n曲uiZhangXiuxiaFengZhishengSunChunxian(530) ..……………………….…………...….….…………………(536)。
城市活断层探测地球物理方法与危险性评价

作 者简 介 :吾守艾 力 ・ 肉孜 ( 9 9_ ,男 ,新疆 喀什人 ,助理 工程 师 ,磁 法 、电法应 用-研 究 1 7_ ) 9 23 2
城 市活 断层探 测地 球物理 方法 与危 险性评 价
6 地震: ) ①沿断有历史的地震震中分布 , ②断层附近地震台站经常记录到小震活动,附近居民常感 到地震.布设在断层带上的精密测量系统发现有变动。可计算 出年平均活动的速度和幅度 。 7) 建筑 变形 ,古建筑 或地 基发 生倾斜 或错 开 。如宁夏 红果 子沟北 东 向断裂把 长城 切错 1 5 … 古 .m 。 4 1 . 3活 断层地球 物理 特征 1 形态 特征 :形 态特征 包括反 映 断层空 间分 布, 向 、规模及 倾 向 、倾 角等 地质 特征 。浅层 地震 、 ) 如走 探地 雷达等 方法 能较准 确地 反映 断层 的形 态 。 断层 带地热 异 常, 热数 值偏高 ; 断裂 带重力 异常 , 电 、 沿 地 沿 地 地磁 或各种 气体数 值一 般偏 高, 不 同地段 差异显 著 。 在 2 活动性性质特征 :活动断层的活动特征实际是断层的形态特征的一种 , ) 是活动断层的具体体现, 是断层 更加精 细 的一类特 征 。高分辨 率地 震勘 探方法 能非 常精 细地勾 画 出近地表 地层分 布 ,在有 地层年 代 控制 的情 况下, 能获得 断层 的活 动年代 。 探地 雷达也 具有 研究 断层活 动性 的能力 。 有, 射异 常与新 还 核辐 构 造断 裂活动 有十 分密切 的联 系 ;不 再活 动 的老构造 断裂 带天然 放射性 没有 增强 的反 映 ,而近期有 活动 的新构造 断裂 带天 然放射性 有 明显 的增强反 映 。
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随之增加。城市地震灾害损失 占全球震灾 的 9%以上。地震的直接原因是活动断层 0 的作 用 ,是城 市下方 活断层 突然错 动引起 的 。活 断层不 仅是地 震孕育 场所 , 是地震 产生破 裂最严 重 的 而且 地带 。我 国是 一个 多震 的国家 。地震 活动频度 高 、震 级大 ,而且一 些大 城市位 于 巨厚 的新生 界沉积覆 盖 层上 , 断层 没有 出露地表 ,隐蔽在 数百米 乃至 上千米 的新地层 之下 。如东 北平原 、华北 平原 、河套平 原 、 渭河 盆地 、塔 里木盆 地 、柴达木 盆地 、准噶尔 盆地 等 。 城 市隐伏 活断层 探测 与评价 是一件 高难度 的而且 全新 的工作 ,没有 现成 的路子可走 ,国外 也是 在探 索 、实践 之 中。在 城市开 展活 动断层 的探测 中,地 球物理 方法具 有重要 的作用 , 它能提供 活动 断层 的空 间 位置、 形态参数和推断活动性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不同地区, 按照其地质 、 地貌条件 , 选择不同的方法 , 可 以得 到较好 的效果 。
断层研究在地震安全性评价和石油勘探工作中的对比分析

关键词 :断层研究 ;地震安全性评价 ;石油勘探 ;物探 ;槽探
中图分类号 :P 5 4 2 .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7 —1 9 0 3( 2 0 1 3 )0 4 — 0 0 4 4 — 0 4
0 引言
工程 场 地地 震安 全 性评 价, 是根 据 建设 工程 场 址 及周
以及地 震地 表错 动 分析尤 为重要 。 断层 的活 动时 代 、 位 置、 规模 、 性 质等 , 是判 定潜 源 区 范 围、 震级 大小 、 强震复 发间隔 等的依据 ( 周本刚 , 2 0 0 4 ) 。
对于断层研究而言, 地震安全性评价更关注断层在地
表 和 浅 层 的状 况 , 探 槽 调查 是 其 主要 研 究 方法 , 而 石 油勘
作者简介: 邓长瑜 ( 1 9 7 2 ), 女, 硕士, 工程师, 主要从事断层活动性研究, E - m a i l : d e n g c h a n g y u @ b j s e i s . g o v . c n 。
2 01 3 Vo1 . 8 NO . 4
2 01 3
断层的位置、 规模 、 产状、 性质、 活动时代等一般 由
是 发 震 断裂 主 要为 晚 更 新 世 以来 活 动 的北 东 一 北 北 东 向活 动断裂, 工 程 场地 位 于 强震 区 。 近 场 分 析 以主 要 断层 活动 性 鉴 定为 重 点研 究 对 象 , 综 合 运 用地 质 露 头 、 地 球 物 理勘 探、 槽探 等 研 究 方 法 。 昌平 未 来城 近 场 区 内多组 断 裂 带 交
小 等的 依 据 。 此外, 场 址 区断层 在 地 表和 浅 层错 动直 接 造
地球物理勘探在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评价

地球物理勘探在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评价对活断层的探测需要从活动断裂的研究以及进展出发,以国内外的活动断裂研究发展史作为参考。
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当前活动断裂研究的方法与趋势来看,地球物理勘探普遍被认为是城市活断层探测的一项较为重要方法之一。
以下,笔者重点介绍物探技术在活断层探测中的重要应用,并对探测中所需要用到的地球物理方法的类型和主要特点作了阐述。
以下笔者简要就这几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标签:地球物理勘探活断层探测应用评价0引言活动断裂历来是地球科学研究中一项极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也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活动断裂与诸多因素有关,比如地震活动带的分布情况、中强地震的发生等等因素,由于活动断裂与地震的紧密关联性,因此通常会将活动断裂作为换份震区、震带以及潜在震源区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和标准而且也是在中、短期地震预报危险区中有效对地震构造以及地震类型极加以确定的一个主要手段之一。
此外,活动断裂对于工程建设的安全也有着直接的影响,无论是断裂蠕动还是突发性错动,对于建筑物自身都会有着一定程度的破坏性,并有可能会导致产生诸多的次生灾害。
但是活动断裂是地质历史中最新活动的产物,一般情况下很少会经过后期改造,对其的研究结构将会被直接应用于构造地质学变形理论和分析之中。
因此,对于活动断裂的相关研究历来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1浅层地震勘探分析浅层地震高分辨地震勘测是城市活断层浅部勘测中最为有效的勘测方式之一,不仅可以有效的提供断层的具体位置、断层带看度以及地层变形时代等信息,而且也可以更好的了解构造活动历史,为更好的研究强震发生时的可能性等奠定基础。
城市范围内的浅层地震勘测,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在这些因素之中,机械振动和交通是其最为主要的干扰因素。
因此,必须采取可行性较高的有针对性措施,合理筛选最为合适的震源、科学的技术方案以及资料处理手段等等,最大程度的将干扰降至最低,有效提高信噪比。
此外,城市建筑以及地下设施可能会导致浅表介质的强烈不均匀性,对浅层地震勘探造成很大的干扰,这就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加以高度的重視。
福州盆地的地震环境与主要断层潜在地震的最大震级评价

福州盆地的地震环境与主要断层潜在地震的最大震级评价闻学泽;徐锡伟
【期刊名称】《地震地质》
【年(卷),期】2003(025)004
【摘要】综合探查表明,福州盆地的主要断层均无全新世活动.通过区域地壳动力学与地震构造背景分析、地震活动水平统计对比等,综合判定了福州盆地的地震环境及主要断层潜在地震的最大震级.结果表明:福州盆地位于台湾动力触角对大陆作用的弱影响区,但靠近强、弱影响区的过渡边界,处于有、无≥6级强震区的过渡地带.与福建-粤东北沿海发生过强震的地段相比,福州盆地及附近主要断裂的最晚活动时代偏老, 壳内的低速层不显著.另外,在福建及邻区的12个地震构造单元中,福州盆地单元的地震活动水平最低.该盆地西缘和南缘的闽候-南屿断层和五虎山北麓断层是具有发生中等地震潜势的相对危险断层段,潜在地震的最大震级估值为MS6.0和5.6.
【总页数】16页(P509-524)
【作者】闻学泽;徐锡伟
【作者单位】四川省地震局,成都,61004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2
【相关文献】
1.河北地区活断层潜在地震最大震级及危险性研究 [J], 孙丽娜;齐玉妍;金学申
2.兰州邻区活断层潜在地震最大震级及其危险性评估 [J], 梁明剑;袁道阳;刘百篪;雷中生
3.中国大陆东部中-弱活动断层潜在地震最大震级评估的震级-频度关系模型 [J], 闻学泽;徐锡伟;龙锋;夏彩芳
4.地震活动断层分段与最大潜在地震 [J], 何宏林;周本刚
5.乌鲁木齐西山断层活动性鉴定与潜在最大地震震级评估 [J], 李军;沈军;向志勇;吴传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活断层的文献综述

关于活断层的文献综述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02班朱智清20094690 活断层,是指现今在持续活动的断层,或在人类历史时期或近期地质时期曾经活动过,极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重新活动的断层。
后一种也可称为潜在断层。
我们所说的活断层是第四纪期间,尤其是距今10万年来有过活动,今后仍可能活动的断层。
它的规模可大到板块边界,也可小到仅几十公里长。
活断层和地震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多数强震的极震区和等震线的延长方向和当地断层走向一致。
大地震的前震和余震也沿断层线性分布。
活动断层,它不仅是地震、地裂缝等重大灾害的罪魁祸首,也是控制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分布的重要因素。
工程意义上的活动断层,是指晚更新世(12万年左右)以来有活动的断层。
这些断层在我国大陆内部广泛分布,尤其在中国西部地区,活断层规模大、活动性强,造成了严重的地质灾害。
与活断层相关的地质灾害可分为活断层快速活动灾害、活断层缓慢活动灾害、活断层次生灾害三种类型。
断层快速活动形成地震。
地震灾害主要表现为地表破裂、崩塌、滑坡、砂土液化等。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切割地表400多公里,沿山脊、水系位错,鼓包、裂缝纵横,造成输油管线破裂、通讯光缆中断,正在施工的青藏铁路也遭受严重破坏;2003年新疆巴楚—伽师6.8级地震,砂土液化造成学校操场积水成溏,大面积农田淹没。
活断层次生灾害指由于断层活动造成利于灾害形成的地质、地貌条件。
如断层破碎带、节理带、断层陡坝及崩积物等均利于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藏东—川西地区,是中国大陆内部断裂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区内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是川藏公路畅通率极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活断层的基本特征概述:首先,活断层是深大断裂复活动运动的产物。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活断层往往是地质历史时期产生的深大断裂,在晚近期及现代地壳构造应力条件下重新活动而产生的。
深大断裂是指的是切穿岩石圈、地壳或基层的断裂,其延伸长度达数十、数百、甚至数千公里,切割深度数公里至百余公里。
福州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

福州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朱金芳;韩竹军;黄宗林;徐锡伟;郑荣章;方盛明;白登海;王广才;闵伟;闻学泽【期刊名称】《中国地震》【年(卷),期】2005(21)1【摘要】大量震例研究表明,活动断层产生的直下型地震对城市的破坏非常严重,应用先进有效的地质与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准确地探明城市之下及附近活动断层分布,确定直下型地震的震源和危害性是我国城市减灾工作面临的一个非常急近的实际问题.<福州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作为中国地震局全国城市活动断层探测的试点与示范项目于2001年初开始实施,2004年8月通过中国地震局的验收.项目围绕解决城市范围内的断裂定位、定年、定性、深部背景、地震危险性和危害性及防震减肥灾对策等一系列科学问题,通过"初查与目标区主要活断层鉴定"、"深部地震构造环境探测"、"地震活断层鉴定与危险性评价"、"地震活断层的详细探测"、"地震活断层危害性评价"和"活断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阶段的探测和评价工作,同时在福州市城、郊区全面开展壤中气汞、土壤汞、气氡、地质雷达、多道直流电法、瞬变电磁法、浅层地震折射法、浅层地震反身法、浅层地震反射法、勘探震源效果对比、用于建立福州盆地埋藏第四系(标准)部面的钻探等多种手段的试验探测,总结各种试验探测的技术指标和实践经验,在活断层的综合试验探测、定位定年、地震危险性和危害性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下列成果与结论:(1)福州市活断层综合试验探测成果表明,在充分收集、整理与分析相关地质、地球物理、钻孔等资料的基础上,以地球化学探测为先导"侦察机",确定了活断层的可能们置;以浅层地震勘探为主要探测方法,辅以电磁勘探作为补充,并利用钻探建立的第四系(标准)剖面或地层层序及测进获得的各种地球物理参数进行必要的校正和验证,结合裸露骨地表断层或埋深较浅断层的槽探及古地震调查或隐伏断层两侧钻孔岩芯岩性、层序、绝对年龄或孢粉等相对年龄的测定与对比等,是进行城市活断层探测(定位)与地震危险性、危害性评价(定年、定性)的最佳组合方法.(2)福州盆地位于具有发生中等强度地震的区域地震构造环境中,"台湾动力触角"对影响相对较弱.(3)福州分地主要断裂的活动性较弱,经鉴定的6条目标断裂都不是全新世断裂.其中,八一水库-尚干断裂和闽侯-南屿断裂至少为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的不活动断裂,其它为晚更新世以来不活动断裂.(4)福建盆地深部不存在发生直下型强烈破坏性地震的构造环境,其邻近的长乐-诏安断裂带是未来可能会发生对福州市有影响的地震震源区.(5)福州盆地主要断裂存在发生中等-中强地震的危险性,但发震概率较小.(6)福州盆地地震危害性较弱,地面发生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可能性不大.(7)开发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活断层地理信息系统,具备信息查询显示、数据管理、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咨询服务等功能.【总页数】16页(P1-16)【作者】朱金芳;韩竹军;黄宗林;徐锡伟;郑荣章;方盛明;白登海;王广才;闵伟;闻学泽【作者单位】福建省地震局,福州市华鸿路7号,350003;中国地辰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福建省地震局,福州市华鸿路7号,350003;中国地辰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地辰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450002;中国地辰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地辰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地辰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四川省地震局,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相关文献】1.深圳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 [J], 徐俊;余成华;汤德刚;张桂香;肖兵;蒋鹏;陈庞龙2.活断层探测和地震危险性评价研究 [J], 孙印;潘素珍3.某市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中关于钻孔资料收集与数据库建立的探讨 [J], 冯晓洲4.深圳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 [J], 蔡国峰;徐俊;余成华;汤德刚;张桂香;肖兵;蒋鹏;陈庞龙5.浅谈日喀则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的重要意义 [J], 文升梁;李海;高锦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闽台区域地球动力学及地震活动效应研究水

闽台区域地球动力学及地震活动效应研究水作者:王洪涛陈箴来源:《海峡科学》2008年第04期[摘要] 该文主要依据近30多年以来对福建地块的地震地质背景、地壳变形观测、构造应力场、地震活动性以及震源动力学参数等资料,结合台湾学者对台湾岛弧地球动力学、强震构造等的研究成果,探索海陆板块俯冲一碰撞地球动力学特征及其对板内活动地块影响,进而揭示板间一板缘一板内强震活动关联性和动力学性状的异同,以期为闽台区域的强震预测和防震减灾对策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活动断裂骨架地壳变形与应力轨迹强震动力学特征区域地球动力学模型地震特性1 前言板块构造学说指出:海陆板块相互运动,不仅引起陆缘地区构造发生强烈活动而且将影响板内地块产生相应的构造变动。
这是由于海、陆板块的俯冲—碰撞的消减过程,将导致地幔物质上隆底劈于板内地壳,使壳内构造层发生各种变形与破裂效应。
换句话说,板块之间的相互运动实质就是一种能量输入,地壳的构造变动则是构造环境能量输出的一种表征。
福建、台湾位于中国板块东南陆缘区,地处菲律宾海板块向亚欧大陆俯冲—碰撞地动力环境。
它不但造成台湾岛弧强烈的地壳变形造山运动和强震活动之冠,而且波及台湾海峡—福建陆域地块之间断裂和地震活动,从而构成一幅蔚为壮观的弧陆地球动力学图象。
为了揭示板间至板内地球动力学及其地壳变形、地质构造、地震活动之间的差异性和关联性,本文依据闽台弧陆近30多年地震地质调查资料,地壳形变观测与现代GPS测量成果,以及地震活动时一空分布,震源机制解,强震震源动力参数等资料,探索弧陆挤压—碰撞地球动力学及其地震活动特性,试图为地震预测和防震减灾对策提供新思路。
2闽台区域活动断裂骨架众所周知,地壳活动断裂是在现代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弧陆地壳发生变形破裂的产物。
但是由于地壳构造运动存在多期性和多向性特征,并且与地史上海、陆板块变形运动及地幔驱动机制有成因关系,因而在每一构造运动时期均留下各自有别的地壳变形一破裂图象。
由活断层评价地震灾害的讨论

由活断层评价地震灾害的讨论郭增建;吴瑾冰;郭安宁【摘要】大震时在地表产生的断裂错动(称地震断层)会造成严重震害.文章对此进行了较全面的讨论.为了取得防震减灾实效,必须综合考虑其发震条件和致灾问题.【期刊名称】《国际地震动态》【年(卷),期】2003(000)002【总页数】3页(P7-9)【关键词】地震断层;多样性;综合预测【作者】郭增建;吴瑾冰;郭安宁【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730000;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730000;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前言大多数活断层与地震发生有关,因之人们很重视活断层的勘测和研究,特别是断层通过城市下方时更为人们所关注。
如所周知,活断层的致灾一方面表现为发生大震时的地震动破坏,另一方面是断层错动达及地表时(称地震断层)对建筑物的破坏,本文重点讨论后一种情况。
1 地震错动幅度的类型许多学者对单个大地震的错动幅度及分布做过详细考察,我们在他们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把其分为4种类型。
1.1 中段型这种错动类型是已发生的大地震按震级算出的震源断层长度以及按余震分布长度所代表的震源断层长度,远远大于大震时在地表出露的断层长度。
例如,1978年唐山7.8级大震,按震级MS与断层长度L的公式MS=3.3+2.1 lgL(km)算得震源长度为140 km,余震分布长度也大致为140 km,但大震时在地表出露的断层长度只有约8 km。
1966年邢台7.2级大震时也出现过类似情况。
这种类型的出现可能与华北地区冲积层较厚有关。
1.2 拱型这种错动类型是大震时地表断层的长度与震级所算出的震源断层长度相当,也与余震分布长度相当,不过在地表沿断层长度上的错动幅度分布为断层中段幅度大,向断层两端则逐渐衰减,总体类似拱型。
例如,1920年海原8.5级大震和1973年炉霍7.4级大震就大致如此。
1.3 长矩型这种错动类型是大震时在地表出现的断层长度与由震级和余震分布所求得的震源断层长度相当,但错动幅度的分布由中间至两端是大小差不多的。
福建省泉州地区断裂带地壳形变 PS-InSAR 监测

福建省泉州地区断裂带地壳形变 PS-InSAR 监测田福金;郭建明【摘要】PS-InSAR 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常规差分干涉雷达受时间失相干、空间失相干和大气效应的影响,在常规 D-InSAR 不能形成干涉条纹的情况下,可利用时间序列的雷达影像和相位稳定的永久散射体目标点获取离散的 PS 像素点形变速率。
以福建省泉州地区的断裂带为研究对象,对1996-1999年的22景 ERS SAR 数据进行 PS-InSAR 处理,得出研究区主要断裂的视线向位移速率为3~5 mm/a,表明该区断裂仍有一定的活动性,具有潜在的地震危险。
%The interferometric SAR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technique has the capability to measure ground deformation in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It is possible to exploit (Differential-)SAR interferometry to measure small terrain displacements,but single measurements can be considered reliable only in cases of larger displacements,and several types of incoherent temporal change reduce the accuracy of the interferometric phase.The exploitation of several measures (i. e.,interferometric stacking and analysis of SAR phase time series)is of great interest with regard to the improvement of single measurements.The exploitation of a series of N SAR images (inter-ferometric stacking)allows the identification of areas (pixels)that show a coherent and consist-ent signal (displacement)over time.The persistent scatterer (PS)-InSAR technique,which is more applicable to point targets and man-made features than InSAR,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losses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coherence,and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atmospheric effects.In cases where interference fringes of conventional D-InSAR cannotbe formed,radar image time series and the phase stability of permanent point targets can be used to obtain deformation rates of discrete PS pixels.The Stanford method for persistent scatterers (StaMPS)software package that imple-ments an InSAR persistent scatterer (PS)method is used in the study.There are two preprocess-ing steps necessary before beginning the PS/MTI processing method:focusing of the raw data and forming interferograms from single-look complex images.ROI PAC was used for the focusing and Doris for the interferogram formation.The fault zones located in Quanzhou in Fujian Province are the research object,and 22 ERS SAR datasets from 1 996 to 1 999 were used for processing by the PS-InSAR method.After the steps of SLC image generation,interferogram formation,phase noise estimation,PS selection,PS weeding,phase correction,and phase unwrapping,the time series of each pixel was processed separately and a set of height residuals and average displacement rates was extensively tested;the pair “flattening at best”the measured phases was selected as the solu-tion.We obtained the crustal deformation that corresponded to the maximization of the temporal coherence of the pixel time series for a linear displacement of the active fault in the Quanzhou are-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placement rate of the main faults is 3 ~5 mm/a,indicating that the fault zones remain active with the potential for seismic hazard.【期刊名称】《地震工程学报》【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6页(P196-201)【关键词】PS-InSAR;泉州地区;永久散射体;断裂带;地壳形变【作者】田福金;郭建明【作者单位】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江苏南京 210016;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甘肃兰州 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P223Keywords:PS-InSAR;Quanzhouarea;PSupermanetscatterers;faultzone;crustaldeformation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大陆边缘,靠近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板块的汇聚边界。
综合物探方法在福州长乐地区地壳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综合物探方法在福州长乐地区地壳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吴方杰【摘要】在地壳稳定性评价中运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探测隐伏断裂构造行之有效.单一物探方法的使用存在较多局限,综合物探方法的运用体现了其优越性和可靠性.福州市长乐地区通过开展高精度磁法、高密度电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法、浅层地震反射法等综合物探方法测量,查明了区内2条北北东向隐伏断裂构造位置及空间分布特征,体现了综合物探方法在断裂构造探测领域的有效性.【期刊名称】《福建地质》【年(卷),期】2015(034)002【总页数】8页(P156-163)【关键词】磁法;高密度电法;CSAMT;浅层地震;地壳稳定性评价;长乐地区【作者】吴方杰【作者单位】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福州,350013【正文语种】中文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是随着我国大型工程和规模经济规划建设的区域地质条件和地质环境论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地质的分支学科(领域)[1]。
主要应用在重大工程场地选址、国土资源规划、减灾防灾等地质工作中,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工作已经成为一项基础性、综合性、区域性的地质工作*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福州城市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评价成果报告,2014。
查明隐伏构造空间位置是地壳稳定性评价的重要内容。
在近地表隐伏构造探测中,高精度磁测、浅层地震勘探、高密度电法等方法已被证实在探测隐伏断裂构造是有效的[2]。
福州市长乐地区断裂性质不明,在1∶5万福州市幅、琯头镇幅、马尾镇幅、长乐县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中提出该断裂为长乐—诏安深断裂的次级断层,且有可能为活动性断层*福建省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1∶5万福州市幅、琯头镇幅、马尾镇幅、长乐县幅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报告,1989。
收稿日期:2014-10-20作者简介:吴方杰(1986-),男,物探工程师,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针对该断裂的存在性及空间分布特征,该项目在地表基岩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该断层隐伏于第四纪地层的部分采用高精度磁测、高密度电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法、浅层地震反射法等综合物探方法对其进行判别,多种方法互相配合、异常相互佐证,查明了区内隐伏断裂构造基本情况,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城市活断层探测的高分辨率浅层地震数据采集技术

城市活断层探测的高分辨率浅层地震数据采集技术刘保金;张先康;方盛明;赵成斌;段永红;朱金芳;黄昭;黄宗林;王善雄;郑德刚【期刊名称】《地震地质》【年(卷),期】2002(024)004【摘要】在简要介绍城市浅层地震勘探干扰波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福州市活断层探测的浅层地震试验探测资料,阐述了抗干扰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的技术装备、地震数据采集的技术方法以及在强干扰背景条件下围绕抗干扰和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与分辨率而采取的技术措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可控震源和与其相匹配的地震仪器以及小道间距、小偏移距、多通道和高频检波器接收的工作方法,是实现抗干扰高分辨率浅层地震数据采集的有效途径.【总页数】9页(P524-532)【作者】刘保金;张先康;方盛明;赵成斌;段永红;朱金芳;黄昭;黄宗林;王善雄;郑德刚【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450002;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450002;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450002;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450002;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450002;福建省地震局,福州,350003;福建省地震局,福州,350003;福建省地震局,福州,350003;福建省地震局,福州,350003;福建省地震局,福州,3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2【相关文献】1.城市活断层的抗干扰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研究 [J], 潘纪顺;张先康;刘保金;方盛明;王夫运;段永红;张红强2.城市活断层探测中的反射地震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 [J], 柴铭涛;高景华3.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中的浅层地震勘探数据库建设——以石嘴山市活动断层探测为例 [J], 王银;杜克平;于贵华;孟广魁;崔谨;吴熙彦;4.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中的浅层地震勘探数据库建设——以石嘴山市活动断层探测为例 [J], 王银;杜克平;于贵华;孟广魁;崔谨;吴熙彦5.活动断裂探测的高分辨率地震数据采集技术 [J], 赵成彬;刘保金;姬计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福州盆地活动断裂的探槽研究

福州盆地活动断裂的探槽研究闵伟;朱金芳;冉勇康;宋方敏;杨晓平;黄宗林【期刊名称】《地震地质》【年(卷),期】2002(024)004【摘要】在前人对福州盆地及其周缘活动断裂1/1万填图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室内航卫片判读、野外详细调查等方法,经过详细论证,在福州盆地及周缘6条活动断裂上选择了11个认为可能是断层通过的位置,进行了探槽开挖.大部分探槽只揭露到了基岩中的断层,有些探槽在开挖深度内既没有揭露到基岩,在第四系中也没有揭露到断层.对于没有揭露到断层的探槽,认为断层没有错断开挖深度内的第四纪地层,以探槽最底部的地层年代作为断层最新活动时代的上限.有些探槽揭露到了基岩中的断层,这些断层向上没有错断第四系,就以上覆第四系底部的时代作为断层最新活动时代的上限.只有在沿桐口-洪山桥断裂开挖的探槽中,揭露出2条断层,它们向上都错断了相同层位的第四纪地层,并被更新的第四系所覆盖.根据测年结果,这些断裂不是全新世活动断裂,其中,闽侯-南屿断裂可能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其它断裂晚更新世以来都已不活动.【总页数】10页(P514-523)【作者】闵伟;朱金芳;冉勇康;宋方敏;杨晓平;黄宗林【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福建省地震局,福州,350003;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福建省地震局,福州,3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2【相关文献】1.中国大陆古地震研究的关键技术与案例解析(1)——走滑活动断裂的探槽地点、布设与事件识别标志 [J], 冉勇康;王虎;李彦宝;陈立春2.合浦-北流断裂带西支合浦盆地段断裂活动性研究 [J], 王明明;周本刚;计凤桔;陈献程;陈国光3.山西交城断裂带多个大探槽全新世古地震活动对比研究 [J], 谢新生;江娃利;孙昌斌;闫成国;冯西英4.秦王川盆地西缘断裂活动性综合研究及盆地成因分析 [J], 柳煜;李明永;刘洪春;张有龙;刘小丰;王晓刚;田文通;马紫娟;刘芳晓5.断裂活动中的瞬时流场及断裂的输导性研究:以库车前陆盆地克拉苏冲断带为例[J], 范昌育;王震亮;张晓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强地震动估计和地震危险性评定

强地震动估计和地震危险性评定
谢礼立;陶夏新;王国新
【期刊名称】《防灾减灾学报》
【年(卷),期】2001(017)001
【摘要】本文介绍了近几年获取的强震记录中显示出的地震动特征,诸如近断裂的破裂方向性效应、上盘效应、影响地震波传播的地壳波导效应、沉积盆地的放大效应和盆地边缘效应;归纳了强地震动估计的三种方法,简要综述了经验性衰减模型、预测强地震动的随机法和宽频带格林函数法;讨论了估计活断层引起的地震动所应把握的要点.
【总页数】8页(P1-8)
【作者】谢礼立;陶夏新;王国新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0;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0;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
滨,15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2
【相关文献】
1.地震危险性分析估计场地地震动持续时间 [J], 韦利霞
2.由地震危险性分析估计场地地震动持续时间 [J], 钱向东;崔赛飞;程玉瑶
3.用有限强地震动记录校正等震线的估计研究 [J], 陈鲲;俞言祥;高孟潭;冯静
4.映射法在估计强地震动参数中的应用 [J], 万召侗;罗奇峰;曾心传;龚平;任春
5.强地震动估计中映射法四种映射原则的数学表达 [J], 蔡辉腾;张颖;蔡宗文;张锦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福州盆地晚第四纪地层划分及古环境分析

福州盆地晚第四纪地层划分及古环境分析
郑荣章;徐锡伟;朱金芳;计凤桔;黄宗林;李建平
【期刊名称】《地震地质》
【年(卷),期】2002(024)004
【摘要】基于福州盆地古田路附近2个试验钻孔所揭示的地层岩性的系统分析和2孔43个热释光样品的年龄结果,以及对其中1个钻孔72个孢粉样品的系统分析结果,对钻孔所揭示地层的沉积相和沉积时序进行了讨论,划分了地层的沉积时代,恢复了沉积物沉积时的古气候环境.
【总页数】11页(P503-513)
【作者】郑荣章;徐锡伟;朱金芳;计凤桔;黄宗林;李建平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新构造年代学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活动构造探测研究中心,北
京,100029;福建省地震局,福州,350013;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新构造年代学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29;福建省地震局,福州,350013;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新构造年代学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2
【相关文献】
1.福州盆地埋藏晚第四纪沉积地层划分 [J], 郑荣章;陈桂华;徐锡伟;朱金芳;黄宗林;李建平
2.长江三角洲北翼兴化-通州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及古环境分析 [J], 蒋仁;杨祝良;于俊杰;劳金秀;柯学;曾剑威;彭博
3.临汾盆地晚第四纪地层划分与新构造运动分析 [J], 史双双;赵强;赵晋泉;蒋汉朝;李自红;
4.临汾盆地晚第四纪地层划分与新构造运动分析 [J], 史双双;赵强;赵晋泉;蒋汉朝;李自红
5.东海陆缘(浙南段)晚第四纪硅藻的发现及古环境分析 [J], 王开发;支崇远;陶明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福州琅岐岛地震小区划报告评审意见

福州市琅岐岛地震小区划报告评审意见
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和福建省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组成评审专家组于2014年3月5日在福州联合召开评审会,对福建地震地质工程勘察院承担完成的《福州市琅岐岛地震小区划报告》进行了评审。
评审专家组在认真审阅报告的基础上,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并就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质询,并通过复审过程,形成评审意见如下:
一、系统收集了区域范围内的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地球物理等资料,对区域地震构造环境和地震活动性进行了分析评价。
二、通过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结合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对近场长乐—诏安断裂带、闽江断裂带等主要断裂带的活动性进行了分析,评价了近场区地震构造。
三、通过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计算了小区划场地各控制点50年超越概率63%、10%、2%的基岩水平峰值加速度及反应谱。
四、通过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察等工作,完成了39个钻孔钻探及相关的土动力参数测试。
结合收集到的钻孔资料,对小区划场地进行了工程地质单元划分,确定了各控制点土层地震
反应分析模型和参数。
通过场地地震反应计算,编制了地震动参数小区划图和相应说明书。
五、依据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察结果,进行了场地地震地质灾害初步评价,编制了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图和相应说明书。
该报告技术思路正确,资料翔实,论述充分,结论可信,符合国家标准GB17741-2005《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要求,专家组同意该报告通过评审。
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
2014年8月14日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1-4683(2005)01-001-16[收稿日期]2004-11-02;[修定日期]2004-12-30。
[项目类别]福建省政府及中国地震局“十五”重点项目。
[作者简介]朱金芳,男,1959年出生,硕士,高级工程师,1985年毕业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主要从事地震地质和活动构造研究。
E -mail :zjf 7166@sina .com 福州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朱金芳1) 黄宗林1) 徐锡伟2) 郑荣章2) 方盛明3)白登海2) 王广才2) 闵伟2) 闻学泽4) 韩竹军2)1)福建省地震局,福州市华鸿路7号 3500032)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293)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 4500024)四川省地震局,成都 610041摘要 大量震例研究表明,活动断层产生的直下型地震对城市的破坏非常严重,应用先进有效的地质与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准确地探明城市之下及附近活动断层分布,确定直下型地震的震源和危害性是我国城市减灾工作面临的一个非常急迫的实际问题。
《福州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作为中国地震局全国城市活动断层探测的试点与示范项目于2001年初开始实施,2004年8月通过中国地震局的验收。
项目围绕解决城市范围内的断裂定位、定年、定性、深部背景、地震危险性和危害性及防震减灾对策等一系列科学问题,通过“初查与目标区主要活断层鉴定”、“深部地震构造环境探测”、“地震活断层鉴定与危险性评价”、“地震活断层的详细探测”、“地震活断层危害性评价”和“活断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阶段的探测和评价工作,同时在福州市城、郊区全面开展壤中气汞、土壤汞、气氡、地质雷达、多道直流电法、瞬变电磁法、浅层地震折射法、浅层地震反射法、勘探震源效果对比、用于建立福州盆地埋藏第四系(标准)剖面的钻探等多种手段的试验探测,总结各种试验探测的技术指标和实践经验,在活断层的综合试验探测、定位定年、地震危险性和危害性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下列成果与结论:(1)福州市活断层综合试验探测成果表明,在充分收集、整理与分析相关地质、地球物理、钻孔等资料的基础上,以地球化学探测为先导“侦察机”,确定了活断层的可能位置;以浅层地震勘探为主要探测方法,辅以电磁勘探作为补充,并利用钻探建立的第四系(标准)剖面或地层层序及测井获得的各种地球物理参数进行必要的校正和验证,结合裸露地表断层或埋深较浅断层的槽探及古地震调查或隐伏断层两侧钻孔岩芯岩性、层序、绝对年龄或孢粉等相对年龄的测定与对比等,是进行城市活断层探测(定位)与地震危险性、危害性评价(定年、定性)的最佳组合方法。
(2)福州盆地位于具有发生中等强度地震的区域地震构造环境中,“台湾动力触角”对其影响相对较弱。
(3)福州盆地主要断裂的活动性较弱,经鉴定的6条目标断裂都不是全新世断裂。
其中,八一水库-尚干断裂和闽侯-南屿断裂至少为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的不活动断裂,其它为晚更新世以来不活动断裂。
(4)福州盆地深部不存在发生直下型强烈破坏性地震的构造环境,其邻近的长乐-诏安断裂带是未来可能会发生对福州市有影响的地震震源区。
(5)福州盆地主要断裂存在发生中等-第21卷 第1期(1~16)2005年3月中国地震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Vol .21 No .1Mar .20052中 国 地 震21卷中强地震的危险性,但发震概率较小。
(6)福州盆地地震危害性较弱,地面发生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可能性不大。
(7)开发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活断层地理信息系统,具备信息查询显示、数据管理、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咨询服务等功能。
关键词:福州市 活断层探测 地震危险性评价 地震构造[中图分类号]P315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福州市是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也是较早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是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一个大都市。
全市总面积12000(km)2,人口600万。
其中城区面积约150(km)2,人口160万。
福州盆地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东北端的长乐-诏安断裂带与闽江断裂交汇部位,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丁祥焕等,1999)。
福州盆地及周边地区断裂构造发育,特别是盆地内发育有数条隐伏断裂,穿越城区,盆地边缘地带现今小震亦时常发生(如1999年)。
1604年泉州海外71⒊级大地震和1574年连江53⒌级中强地震,曾导致福州城区遭受破坏,影响烈度达Ⅵ~Ⅶ度;经常发生于台湾地震带的强烈地震,不但波及福州等沿海城市,而且潜存诱发本区域活断层活动发生地震的可能;第四代地震动参数区划的潜在震源区综合方案(张培震等,1999)确定福州盆地为具有发生6级地震的潜在震源区,表明未来仍具有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
福州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围绕解决城市范围内的断裂定位、定年、定性、深部背景、地震危险性和危害性及防震减灾对策等一系列科学问题,主要目的是查明福州市城区及其邻近地区可能会发生直下型地震的主要活断层的空间位置、产状、规模和活动性,评定其地震危险性和地震危害性,为城市建设、土地利用、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抗震设防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考虑到该试点项目的目标任务,在福州市城、郊区全面开展壤中气汞、土壤汞、气氡、地质雷达、多道直流电法、瞬变电磁法、浅层地震折射法、浅层地震反射法、勘探震源效果对比、用于建立福州盆地埋藏第四系(标准)剖面的钻探等多种手段的试验探测,总结各种试验探测的技术指标和实践经验,为全国20个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提供高效、可靠的技术保障。
1 工作区、目标区和目标断层的确定福州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工作区的确定以包括或涉及探测城市的区域地震构造单元为原则,范围为东经118°30′~120°00′,北纬25°20′~26°40′,面积22792(km)2 (154km×148km)。
目标区是根据福州市的地震地质特征、经济发展与建设规划、防震减灾需要等实际情况(徐锡伟,2002),确定为包括整个福州盆地及周围地区,制图范围为东经119°05′~119°30′,北纬25°50′~26°15′,面积1978(km)2(43km×46km)。
目标断层的选择以经过城区或开发区、具一定规模、有一定工作基础、已知第四纪有活动的主要断层为原则,在此基础上,根据经费和技术力量等条件,确定重点探测或兼顾探测的目标断层。
福州市需重点探测的主要断层为经过市区的八一水库-尚干断裂(F1),其次为桐口-洪山桥断裂(F3);兼顾探测盆地周边的鼓山山前断裂(F2)、湖头-苗圃断裂(F4),五虎山北麓断裂(F5)、闽侯-南屿断裂(F 6)等(图1)。
图1 福州盆地(目标区)主要断层分布图Fig .1 Distribution of major faults in the Fuzhou basin (target region )1.全新统;2.更新统;3.下白垩统;4.上侏罗统;5.燕山期花岗岩;6.目标断裂及编号;7.断裂;8.浅层人工地震勘探测线;9.探槽;10.钻探点;11.M L 3.0~3.9,M L 2.0~2.9地震震中;F 1.八一水库-尚干断裂;F 2.鼓山山前断裂;F 3.桐口-洪山桥断裂;F 4.湖头-苗圃断裂;F 5.五虎山北麓断裂;F 6.闽侯-南屿断裂;矩形框范围为目标区;虚线为深地震探测剖面线31期朱金芳等:福州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2 综合试验探测2.1 地球化学探测试验城市环境中最大的特点是存在地面和地下建筑物、道路、桥梁、回填土、垃圾(场)、废物、废水排放管道等,它们不仅给地球化学探查工作的实施造成困难,而且也是重要的干扰因素。
通过试验探测,检验和选择适合于城市环境中的地球化学探测测项、方法和技术指标,以期为其它城市相应的探测工程提供参考。
初步确定福州市八一水库-尚干隐伏断裂和桐口-洪山桥隐伏断裂的平面位置为地球物理探测提供“目标靶”。
试验以断层土壤气汞测量为主测项,土壤吸附汞、土壤气氡测量为辅助测项,另外尝试稀有气体测量。
在所有的18条测线上实施气汞测量,合计测线长30.8km ;在八一水库-尚干断裂的一条测线上实施土汞测量,测线长1.1km ;分别在八一水库-尚干断裂的5条测线和桐口-洪山桥断裂的3条测线上实施气氡测量,合计测线长9.3km ;在八一水库-尚干断裂的1条测线上应用不同型号测氡仪进行了对比复测,测线长1.1km 。
测线尽可能垂直并横跨推测的隐伏断层,测点间距初测为20m ,发现异常段后测点加密复测,间距为5~10m 。
试验探测结果与浅层地震勘探结果对比(图2)表明:(1)在福州城区环境中气汞测量是一种快捷、有效的探测方法。
(2)土汞与气汞异常在位置、形态和异常幅度等方面基本“匹配”,两者可相互验证,并能通过它们的相对位置对隐伏断层倾向及倾角的相对大小作出判断,但由于土汞探测过程比较复杂,花费时间较长,在城市隐伏断层探测中只适宜在少数关键部位实施。
(3)气氡异常和气汞异常在不少地段重合或相近,可进行相互验证,提高异常信度。
(4)使用FD -3017RaA 和FD -125室内氡钍分析器两种测氡仪的对比探测表明,测量结果基本一致,也就是说FD -3017Ra A 测氡仪作为一种快速、便捷的仪器可以用于进行隐伏断层探测。
但值得指出的是,气氡测量受地下水的影响比较明显,且存在多解性。
因此,在地下水位较浅的地方,应用气氡探测隐伏断层位置时需要慎重(王广才等,2002)。
图2 古城小区八一水库-尚干隐伏断裂的地球化学与浅层地震联合剖面图Fig .2 Unite section of geochemistry and s hallow seis m of the Bayishuiku -Shan gganconcealed fault in the ancient town district4中 国 地 震21卷2.2 浅层人工地震探测试验在分析处理前人资料、处理并解译遥感信息以及地球化学试验探测等基础上,在福州市城区和郊区共布设了4条浅层人工地震试验探测剖面,总长15km 。
试验探测以纵波反射勘探方法为主,对第四纪覆盖层厚度小于10~20m 和潜水面较浅的地段,进行浅层折射波和SH 波反射勘探试验。
通过试验,确定福州盆地近地表或浅层的人工地震探测方案,选择出覆盖层厚度小于30m 和30~100m 的、城区和郊区等多种复杂环境下的浅层人工地震勘探方法和具体技术指标(如震源类型、观测系统参数、仪器采集参数等)。
试验探测结果表明:地震反射波法对划分具有一定厚度的沉积地层层序、探测隐伏断层以及利用多次覆盖技术压制干扰、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等方面效果较好,可作为城市活动断层探测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