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对宋词的贡献及特色

合集下载

浅析苏轼对宋词艺术的拓展

浅析苏轼对宋词艺术的拓展

浅析苏轼对宋词艺术的拓展⼀洗万古凡马空——浅析苏轼对宋词艺术的拓展苏轼是⼀位豪放不羁的天才⽂⼈,他对散⽂、诗、词的艺术作了多⽅⾯的拓展,其词尤能别开⽣⾯,成⼀代之伟观,对宋词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前⽆古⼈的杰出贡献。

⾸先,开创了豪放的词风。

使豪放词能与婉约词分庭抗礼,并⾏不悖。

词之初起,以婉约为主,如中唐⽂⼈尝试之作,历晚唐五代之《花间》、《尊前》词风,⾄北宋晏欧⼩令,直⾄柳永长调,莫不以婉转流丽、温柔绮丽见长,柳词可为其最⾼代表。

苏东坡涉⾜词坛,即以抗衡柳永为⼰任,他曾说⼰词“虽⽆柳七郎风味,亦⾃是⼀家”,颇为沾沾⾃喜,他⼜曾批评弟⼦秦观学柳词,最著名的当然是这样⼀则故事:“东坡在⽟堂,有幕⼠善讴。

因问:‘我词⽐柳词如何?’对⽈:‘柳郎中词,只好⼗七⼋⼥孩⼉,执红⽛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学⼠词,须关西⼤汉执铁板,唱⼤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柳、苏词风之差异,由此可见。

⾸先举苏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为例:⼤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物。

故垒西边,⼈道是,三国周郎⾚壁。

乱⽯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如画,⼀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扇纶⼱,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华发。

⼈⽣如梦,⼀尊还酹江⽉。

《念奴娇·⾚壁怀古》此词作于东坡被贬居黄州时期,借怀古⽽慨今,横放杰出,不可⼀世。

⾦⼈元好问说:“东坡《⾚壁词》殆戏以周郎⾃况也,词才百许字,⽽江⼭⼈物⽆复余蕴,宜其为乐府绝唱。

”清代⼈黄苏《蓼园词选》对此词内容的分析⼗分具体精到:“题是怀古,意谓⾃⼰消磨壮⼼殆尽也。

开⼝‘⼤江东去’⼆句,浪淘⼈物,是⾃⼰与周郎俱在内也。

‘故垒’句⾄次阙‘灰飞烟灭’句,俱就⾚壁写周郎之事。

‘故国’三句,是就周郎折到⾃⼰。

‘⼈⽣似梦’⼆句,总结以应起⼆句。

总⽽⾔之,题是⾚壁,⼼实为已⽽发。

周郎是宾,⾃⼰是主。

借宾定主,寓主于宾。

是主是宾,离奇变幻,细思⽅得其主意处。

不可但诵其词,⽽不知其命意所在也。

苏轼词的成就

苏轼词的成就

苏轼对词的贡献很突出。

苏轼出现前,词的内容受传统念束缚,局限于旖旎温柔的艳情腻语的范围之内;苏轼则吊古伤今、述电咏怀、感叹时政,描绘山川景色、农村风光,以至谈论哲理等题材都进入了词中,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与意境,为宋词的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

在风格上,苏轼开创了豪放一派。

《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苏轼豪放派的代表作。

此外苏轼也有一些抒写“逸怀浩气”,具有清朗疏宕、平淡高逸境界的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还有不少风格婉约的词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表现了苏轼以豪放为主、风格多样的特点苏轼的词是宋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词为艳科”,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牢固的传统,苏轼成功地转为了这种风气。

他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

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向来诗人所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这就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

这便是苏轼对宋词的最大贡献。

而这种新的词风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对同时代的和后世的作家形成深远的影响。

以苏轼为中心的元佑词林,代表着北宋词坛的鼎盛气象,一时名家辈出,如秦观、黄庭坚、陈师道、王安石、谢逸等,都写出了很多优秀的词作品。

苏轼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后来豪放词派的开创者。

在词的语言上,苏轼也做了演进,一改花间词人镂金错采的作风,多方面吸融陶潜、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诗句入词,偶然也运用当时的口语,给人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

因此,苏轼词在宋词发展中的作用不仅是开了一派词风,而且是将词从狭小的范围中解放出来,扩大了它所表达感情的天地,促成了词内容和风格的多样化。

从这个意义上讲,苏轼是令宋词成为一代代表性文体的关键性人物。

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浅谈苏轼对宋词的革新和杰出贡献

浅谈苏轼对宋词的革新和杰出贡献

浅谈苏轼对宋词的革新和杰出贡献作者:周玉红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7年第06期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坛的巨匠,其诗、词、文造诣都很深。

他以求新,求变的艺术创作观念,运用到艺术创作实践中,创作出别具个性,异乎传统的苏氏书法、绘画、诗歌、散文、词。

其中,以对宋词的革新最为突出,苏轼对宋词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拓宽词的题材内容,改变词风,开创豪放词派等几个方面。

一.拓宽词的题材内容词发展至晚唐五代直到北宋中叶,内容被局限于风花雪月、离愁别绪的范围,“词为艳科”差不多是一条戒律。

在苏轼以前,范仲淹、王安石等人对这种倾向虽也曾出力矫正,但作品不多,力度不大,未成风气。

苏轼敢于冲破传统的狭小框架,使词的题材内容不再局限于闺阁艳情,和诗歌一样可以表现广阔的社会与人生。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

”苏轼所创作的三百多首词涉及的题材之广,内容之丰,超越其前任何词人,开拓了新的题材。

在题材上,苏轼扩大了词的视野,几乎诗所能表现的内容,他都用词表现出来。

苏轼是最早以词抒写远大政治抱负和爱国主义豪情的词人。

例如,他的《阳关曲》表达了词人强烈的杀敌报国愿望。

《沁园春》中“致君尧舜,此事何难”一句展现出词人的壮志豪情。

这些词作,开辟了爱国言志题材词的新路。

另外,苏轼也是以农事入词的第一人。

他把目光投向了风景如画,趣味横生的农村,描摹出一幅色彩斑斓的风景画和自然和谐,活泼生动的农村生活图景。

这也是前人词中未曾涉及的。

在苏轼笔下,词不但可以凄艳悱恻,而且言志、伤时、咏史、怀古、说理、谈玄、咏物、酬答、记梦、悼亡、描摹山水、歌咏农事,无所不能。

二.改变词风在苏轼以前,词一直被作为一种配合歌唱的音乐文学,强调词对音乐的依附性,因此,对作词有诸多的限制。

在这种限制下,词不能像诗一样反映重大题材。

词的风格自然是香艳软媚,充满了脂粉气。

苏轼的创作实践表明,词完全可以表达严肃庄重的主题和内容。

苏轼对词的贡献

苏轼对词的贡献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代文豪,是北宋文学最高成就的杰出代表,他在诗、词、散文里表现出的豪迈气魄,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尤其他在词境扩大,词风变革等方面,开创了词创作的新阶段,为词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从而奠定了他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首先,苏轼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开创了词的新境界。

苏轼之前,晚唐五代以来形成的婉丽词风弥漫一时,词作为一种“歌词”专写儿女恋情供歌馆楼台或民间市井谱曲演唱,柳永的浮艳之词也好,晏殊的儒雅之词也好,都没有跳出女性题材的范围,在意境上没有高远的立意,没有清新的格调。

直到范仲淹、欧阳修等少数有政治抱负的作家开始倡导诗文革新运动,并在词里表现出新风格,而苏轼正是诗文革新运动的贯彻者,他在“新风格”的基础上,力求变革,开创了与婉约派对立的豪放词派。

苏轼无论在词的内容、题材、格调等方面,都超出了原来范畴和层次,或议军论政、记事抒怀,或反映民间疾苦、身世友情,或描绘山水风光、田园生活,或咏史怀古、说理谈玄,都在词中有所表现。

而且在作品中力写开阔之境,抒高远之志,寓新奇之意。

他推崇高雅的词风,使词从传统的缠绵浮艳中跳出来,吸纳大自然的清新境界,抒写创作主体的广阔胸怀,从而成为“自是一家”词。

①而且,有响亮的理论作为自觉的创作先导,更有苏门弟子们鼓吹呼应,终于为词体拓疆千里,卓然与传统婉约词成一敌国,从而把诗文革新运动扩大到词的领域里去,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写他在射猎中所激发的要为国杀敌立功的壮志:“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是苏轼词中最早的一首豪放词,写的是要建功立业的内容,可见他有意要避开当时流行的以柳永为代表的缠绵悱恻、离情别绪的艳词,而要以多题材的涉入为词创作开辟一个新领域,开创一个新境界,“自是一家”,此词“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

苏轼对宋词的贡献

苏轼对宋词的贡献

苏轼对宋词的贡献
苏轼是宋代词派中最具代表性、影响最深远的文学大家,他在宋词发展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

首先,苏轼提倡以人为本、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写作风格,强调词的性情,注重感染读者。

他认为词语应该表达真实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描绘自然景物,体现生活情趣,这些都应该是词作的重点和价值所在。

他的词作品不仅表现了自然、社会和心理等丰富多样的主题,还兼顾了音韵、律味,是以旧体新韵、振奋人心的佳作。

其次,苏轼在字调、韵律、音乐等方面对词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他主张注重音韵和律味,对五言词的韵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倡导“排比乐章”,提出“变文调章句”的创作方法,同
声合唱、齐奏乐曲等也在他的推崇下得到了广泛发展。

此外,苏轼还有一些重要的词论,例如《江城子·滕王阁序》、《赤壁怀古》等,这些词论不仅是对自己创作实践的总结,更表达了对宋代词派的看法和对词艺发展的期望,成为后人研究和发展词艺的重要参考资料。

总之,苏轼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大家,不仅是宋代词派中的代表人物,更是对词艺发展做出了深远的贡献,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研究影响深远。

浅析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

浅析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

浅析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1000字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篱,北宋文学家、文化名人,以诗文散文闻名于世。

其在词史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开创了豪放派词风格苏轼的词,不同于唐诗宋词的婉约、细腻、柔美,而是以豪放、奔放、写意的词风著称,被称为豪放派的代表之一。

这种词风格极具个性特色,富有思想性、哲学性和社会批判性,对后来的词坛影响深远。

苏轼的代表作《江城子》中就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豪放派的词句,表现了他的游尽天下之意。

二、开创了景物描写的方法苏轼的词中,景物描写十分生动、真实,用词精准、细腻,有些雄浑豪放,有些温情脉脉,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美妙之处。

他不仅会描写天空、河流、群山、树林等自然环境,还会描写鸟兽、鱼虫等动物,表现出他对于自然生态的热爱和关注,如《夜泊牛渚怀古》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他对江南水乡的热爱和叹息。

三、创造了新的意象和意识形态苏轼的词中充满了新意、新意象,例如《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处”,这种“羽扇纶巾”的形象在当时是新奇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同时,苏轼的词中也表现出他独特的意识形态,他反对形式主义、思维僵化,主张自由、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如“以我观众,夫子何必曲而直,五石墨写,竹简帛题”(《赤壁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将军白发”(《念奴娇·赤壁怀古》),表现了他对于个性和自由的重视。

总之,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格,还在于他在景物描写、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独特见解和创造性思维,这些都让他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结合作品谈谈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结合作品谈谈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结合作品谈谈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宋词的发展演变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沿袭期、变革期、过渡期、中兴期、衰落期。

北宋初中期,虽不乏各大名家的优秀作品,但词主要还是以描写男女恋情、离愁别恨、深闺怨景等为主题的应歌宥酒的娱乐作品。

而苏轼成功地转变了这种风气,提高了词的品质,扩大了词的意境、改变了词的风格同时推进了词的格律。

(一)提高词品。

从题材和内容上来说,苏轼的词突破了晚唐五代以至北宋初中期“词为艳科”的传统,很多内容,如怀古、言志、隐逸、悼亡、农村风光、仕途失意、报国雄心、人生奥秘,无不可以入词。

所以刘熙载说:“东波词似是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入也。

”(《艺概•词概》)后人常用“以诗为词”来概括苏轼的特点。

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上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三句,说得是自己有少年郎的豪情,左手牵着黄狗,右臂举着苍鹰去打猎。

“锦帽貂裘”两句,写的是打猎的装束。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以孙权自比,说全城人都跟着去看他射虎。

下片“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说自己虽然双鬓已经微白但丝毫挡不住他的雄心壮志。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以魏尚自比,寄望着朝廷何时才能将边事托付于他。

最后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说为了抵抗西北的敌人,要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

这首词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

(二)扩大词境诗至宋朝有了以理入诗的风气,苏轼亦把宋诗特色之一的“理趣”引入了词里,他之前,词多为应歌酬唱之作,而苏轼将词回归到自我,并能将浅显的事理提升,情浓理也浓。

苏轼从人生角度去探究人生奥秘,去面对逆境人生。

他认为人生如梦,是有着丰富的生命内涵的,并不是简单的消极悲观思想,而是一种豁达的人生体验,甚至是一种激进的人生态度。

苏轼对宋词的贡献与影响

苏轼对宋词的贡献与影响

苏轼对宋词的贡献与影响苏轼对词的革新表现在哪些方面?苏轼开拓了词的题材和意境,举凡吊古伤今,述志咏怀、感叹时政、描绘山川景色、农村风光,以至阐述哲理等题材,都可写入词中,使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苏词风格多样,他率先打破传统婉约词风,开创豪放词风。

其豪放词具有一种恢弘豪迈、纵放不羁、亢爽劲健的气象,富有激荡人心的力量。

他另有些词则表现出轻旷高远或婉约缠绵的风格。

提高了词品,以诗写词,将词品和人品进行融合,将词的言情和诗的言志结合在一起。

因此,其诗文往往以意为主,任情流泻,风格随情感基调而变化万千。

《江城子·密州出猎》意气愤昂,热情浓烈;《念奴娇·赤壁怀古》开阔波荡、雄姿英发,可以用高旷、雄壮形容;凄清伤感的词,委婉细密,如悼亡妻《江城子》;《卜算子》幽深清绝,孤独感伤氛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则逸出尘外,气格高扬。

扩大了词境。

一方面从题材上将理趣引入词境,如《赤壁怀古》表现对人生的思考,《水调歌头》对“月有阴晴圆缺”的领悟。

另一方面,将农村朴素的民风写入词中,如《浣溪沙》“牛衣古柳卖黄瓜”富有乡村之泥土芳香与生活气息,活泼生动;又如《西江月》之和谐宁静。

改变词风,一改词坛绮罗香泽之态,开创豪放词风苏词的风格,刚柔兼具,多姿多彩,横竖烂漫。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起句直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咏叹式的句法写景写清,境界阔大,感情深厚,写得概括而有气势。

又如《水调歌头》,全词由中秋赏月而引起想象,问天、游仙、想宫阙、写玉宇,直到对月“阴晴圆缺”的探索。

体现出苏轼豪放词的特色,笔势超迈,格调雄健,别有一种飘逸空灵之感。

苏词大量采用标题和小序的形式,使词的题序和词正文构成有机统一体。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在词调外另加标题;《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在词调后加上小序。

苏轼之后,多数词人即把题序作为填词常规。

苏轼宋代词发展的贡献

苏轼宋代词发展的贡献

苏轼宋代词发展的贡献
苏轼作为一位著名的宋代文学家,对宋代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 推动文学艺术风格的转型。

苏轼在文化艺术方面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他早期的词作风格较为传统,后来在《东篱乐府》一书中,提倡“以事言情”、“格调新颖”、“意境深远”,这一风格被称为“苏门新乐府”,逐渐深入人心,推动了词的发展和变革。

2. 弘扬个性自由主张。

苏轼在词中弘扬了个性自由主张,提出“自然美妙”、“自由奔放”的写作理念。

他的词明确表达了个体人格自由、追求自由的意愿,因此在传统词中有所区别,更为突出、鲜明。

3. 注重语言艺术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苏轼的词语言流畅、抒情明快,对词的调子、音韵、格律以及修辞技巧表现出较高的词学造诣。

苏词的风格多变,语言艺术丰富多彩,直接影响着后世词人的创作。

总之,苏轼对于宋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在宋代词的发展史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的词具有弘扬个性主张、推动语言艺术和修辞手法的发展等诸多特点,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苏轼对宋词的贡献

论苏轼对宋词的贡献

论苏轼对宋词的贡献(一)诗至唐,已臻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之境,颇有难乎为继之势。

宋人欲与抗衡,唯有另辟蹊径,自创新风。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再次给人启迪:沿袭和模拟仅能勉强维持命脉;蓬勃的生机,只有来自不断的开拓与创新。

词,作为一种新兴诗体,原有着强烈的生命力。

可惜晚唐温庭筠等人在发展令词艺术卓具贡献的同时,却把词引向了“艳科”的小径。

及宋,囿于传统偏见,词坛依然沿承五代遗风。

代表时风的晏欧词被目为“词中西昆”。

柳永创制慢词,又变雅为俗,有一定的开创之功。

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艺术魄力及其他原因,毕竟未能为宋词开出一条宽广的革新之路。

苏轼来了。

他雄风千里,使词坛快然一新。

其何能如此?一则,就文艺思想说,苏轼一贯反对俯伏前人脚下,一贯反对模拟因袭;主张不断开拓创新,主张每个作家应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则,他本人才华横溢,魄力过人,形诸文艺实践,则不仅诗歌散文,乃至书法绘画,都有戛戛独到的艺术造诣。

据此二则,我们很难想象苏轼一旦提笔为词,竟肯寄人篱下。

从现有材料看,苏轼进入词坛较晚⑴,那正是“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⑵的年代,但苏轼居高临下,并不以为然。

他从事词的创作仅四年,就在《与鲜于子骏》的一封信中这样说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近却颇作小词”,当指熙宁八年所作《江城子·记梦》、《雨中花·初至密州》等词,“郊外”一阕,无疑是指《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段话表明:第一,即便写婉约言情词,也要有别于柳永,自见特色。

第二,已写得一阕绝无柳七郎风味的、别开生面的壮词。

第三,尤为重要的是,苏轼在此公然向传统的词风挑战,向风靡天下的柳词挑战,提出要在词坛上“自是一家”,别树一帜。

由此可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正是苏轼以他那非凡的艺术魄力和艺术才力,在词坛上掀起一股革新的浪潮,使宋词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苏轼是宋代词坛上最杰出的革新家,在中国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的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埃之外。

”他的词如行云流水,若不经意,而气体高妙。

苏轼的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表现出豪迈的气概,表现出旷达的胸怀,从而,新天下人耳目,为后人“指出向上一路”。

元代杨维桢在《赵氏诗序录》中说:“评诗品无异于人品,人有面目骨体,有性情神气,诗之丑好高下也然。

”明代李贽也曾提出过类似的见解:“盖声色之采,发乎性情,由乎自然,性情激烈者音调自然疏缓,明达者自然浩荡,雄迈者自然壮烈……皆性自然之诣。

”(《读律肤说》)苏轼的思想主要是尊崇儒学,他关心国计,积极从政,宽简爱民,怀有以身许国的壮志。

但由于政治上的屡遭挫折,他逐渐地接受了佛家和道家“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处世态度,并以这种超然、旷达为支柱,在沉重的打击和险恶环境面前不消沉、不绝望,表现出一种遇事达观超脱,心胸开阔的性格。

他的这种思想境界反映在词中,便形成了其词独特的风格特色。

后人评价苏轼,所谓“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刘辰翁《辛稼轩词序》);所谓宋词“至轼而又一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都指明了他的突出地位。

苏轼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苏轼强化了词人的主体意识、丰富了词的内容。

词长于抒情,从晚唐到五代的文人词,所抒之情往往是带有共性的情感,诸如男欢女爱、相思恨别、叹老嗟悲等。

特别是温庭筠登上词坛,词在内容上局限于“艳科”的境界,主要以描写歌妓的生活感情、男女间的离情别恨,词风委婉含蓄,形成了左右词坛经久不衰的“花间派”。

柳永的崛起,打破了花间词的一统天下,但仍跳不出“艳科”的范围。

而苏轼以其“横放杰出”的天才,以诗为词,把诗家的“言志”和词人的“缘情”结合起来,注重表现词人的主体意识,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内质,丰富了词的内容,开辟了词的新境界。

苏轼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苏轼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苏轼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

他在宋词发展变革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并做出了许多贡献。

苏轼在宋词的发展中提倡了以自然为题材的作品。

在他的词作中,常常描绘山水风景、田园牧歌等自然景观,以及人们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他以自然为灵感源泉,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感悟,使词作更加贴近生活,给人以美的享受。

苏轼在宋词的发展中注重抒发个人情感。

他不拘泥于传统的题材和形式,而是倾注了自己真实的感情和思考。

他将自己的心境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表达了对时事的关注和对生活的思考。

这种个人情感的抒发,使宋词更具有个性化和情感化的特点。

苏轼在宋词的发展中对词的音乐性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贡献。

他注重词的韵律和音韵,追求词的声调和谐、音韵悦耳。

他在词的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音乐修辞手法,如押韵、对偶、借音等,使词的音乐性更加突出,增加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苏轼还在宋词的发展中大胆创新,开拓了新的艺术空间。

他提倡词的真实性和自由性,主张词作应该真实反映作者的感情和思想,不受拘束。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为后来的词人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总的来说,苏轼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不可忽视。

他提倡了以自然为题材的作品,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追求词的音乐性,大胆创新开拓了新的艺术空间。

他的作品不仅在宋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后世的词人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苏轼被誉为宋词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贡献至今仍被人们称道。

试论苏轼对宋词发展贡献

试论苏轼对宋词发展贡献

试论轼对宋词发展贡献摘要:“词”作为“一代之文学”,在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歌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轼是宋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他开创了中国豪放词风。

本文通过对词“以诗为词”的特点、词的风格以及词的艺术来论述轼对宋词的发展贡献。

关键词:轼;词;豪放;发展一、词“以诗为词”“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轼变革词风主要武器,即是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轼在《与鲜于子骏书》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是一家……”轼所言的“无柳七郎风味”,显然是要在传统的“辞情蕴藉”的婉约词风之外,另立一家,自成一格。

对于这一点,宋人胡寅在《酒边词序》[1]中云:“柳耆卿后出而尽妙,好之者以为无以复加,及眉山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浩歌,超乎尘垢之外……”他对轼“另立门户”的作词观点,表达了充分的肯定。

在他看来,词有别于传统的婉约词之处,是在对词的意境的改变及提升上,改变了所谓的“绮罗香泽之态、绸缪婉转之度”,而把词境提升到“超乎尘垢之外”。

而达到这种改变及提升,最易行的途径显然是借鉴“诗”的题材与境界入“词”,做到“诗词一体”。

以诗为词,可入诗者便可入词,扩大词的题材,开拓了词境,提高词的格调。

一是表达治国平天下之志的“言志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轼这首词笔力雄健,一扫当时词坛盛行的脂粉气,的确如他所言“无柳七郎风味”。

词中写出猎时的盛况,可谓有声有色,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下半阕气概尤为豪壮,结语“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他以天下为己任,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扫平边患的壮志。

又如词作《沁园春》中写道:“当时共客长安。

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更是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致君尧舜”的兼济之志。

二是寄托遥深的“咏物词”。

我国诗歌从《诗经》开始,就有所谓“兴寄”的传统,而《楚辞》又开创了以“香草美人”抒发情志的优良传统。

苏轼对宋诗的贡献

苏轼对宋诗的贡献

苏轼对宋诗的贡献:苏轼对词的贡献很突出。

苏轼出现前,词的内容受传统念束缚,局限于旖旎温柔的艳情腻语的范围之内;苏轼则吊古伤今、述电咏怀、感叹时政,描绘山川景色、农村风光,以至谈论哲理等题材都进入了词中,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与意境,为宋词的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

在风格上,苏轼开创了豪放一派。

《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苏轼豪放派的代表作。

此外苏轼也有一些抒写“逸怀浩气”,具有清朗疏宕、平淡高逸境界的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还有不少风格婉约的词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表现了苏轼以豪放为主、风格多样的特点苏轼的词是宋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词为艳科”,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牢固的传统,苏轼成功地转为了这种风气。

他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

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向来诗人所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这就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

这便是苏轼对宋词的最大贡献。

而这种新的词风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对同时代的和后世的作家形成深远的影响。

以苏轼为中心的元佑词林,代表着北宋词坛的鼎盛气象,一时名家辈出,如秦观、黄庭坚、陈师道、王安石、谢逸等,都写出了很多优秀的词作品。

苏轼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后来豪放词派的开创者。

在词的语言上,苏轼也做了演进,一改花间词人镂金错采的作风,多方面吸融陶潜、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诗句入词,偶然也运用当时的口语,给人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

苏词在词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为词的的开拓了新天地。

苏轼以其奔放的才情,将词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怀古记游、写景咏物、亲情友谊、田园风光以及参禅说理等等,突破词“艳科的”定见,把词的社会功用提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全方位地表现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

苏轼有意突破“诗庄词媚”的界限,以自由挥洒的文笔,定了大量风格豪放之作,开一代新词风。

苏轼对于宋词的贡献

苏轼对于宋词的贡献

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一.简述苏轼词对词境的开拓1.苏轼以前的词为应歌之曲子词,多写男女相思,写花间酒下的伤别。

苏轼词抒发磊落纵横豪放之襟怀,摆脱花间词婉转之态,为激越、豪放充分表现作者的人格个性。

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苏轼把词的题材取向从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并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题材,故苏词多为感事之作,有的还采用词题小序的形式确定表现的内容,交代创作动机。

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

用记实手法写自己的人生感受,使词的抒情贴近现实生活,词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题也由分离走向统一对应。

使词的创作走向正视现实、面向社会和真实人生的大道,极大地拓宽了词的取材范围。

3.苏轼用词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感慨、生活情趣、感受、山川景色扩大了词境,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结合起来,词品与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融合。

二.简述苏轼的“以诗为词”1.首先指的是词所反映的生活内容的扩大,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体制,向“士大夫化”发展。

2.在苏轼之前的“曲子词”的曲子,基本上是“轻音乐”“软性文学”。

到苏轼将词题小序发展起来,做词寓以诗人句法、引议论入词、大量用经、子典故,突破音乐对词体的约束,如《临江仙》。

苏词充分体现了文人的审美情趣,是典型的士大夫词。

苏轼以诗为词的积极意义,在于改变了词的旧传统,增加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体式,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

三.简述苏轼词的风格苏词的风格是豪放,苏轼乃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但也有许多极清空幽秀的作品,风格是多样化的。

1.豪放,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婉约,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此词为悼亡之作,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置于生死两茫茫的人生空漠的叹喟中。

3.清旷,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的词一改宋词的婉约之风,开创了雄壮、豪放的词风,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和领军人物。

[复习]举例分析苏轼对宋词的贡献

[复习]举例分析苏轼对宋词的贡献

[复习]举例分析苏轼对宋词的贡献举例分析苏轼对宋词的贡献举例分析苏轼对宋词的贡献(一)诗至唐,已臻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之境,颇有难乎为继之势。

宋人欲与抗衡,唯有另辟蹊径,自创新风。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再次给人启迪:沿袭和模拟仅能勉强维持命脉;蓬勃的生机,只有来自不断的开拓与创新。

词,作为一种新兴诗体,原有着强烈的生命力。

可惜晚唐温庭筠等人在发展令词艺术卓具贡献的同时,却把词引向了“艳科”的小径。

及宋,囿于传统偏见,词坛依然沿承五代遗风。

代表时风的晏欧词被目为“词中西昆”。

柳永创制慢词,又变雅为俗,有一定的开创之功。

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艺术魄力及其他原因,毕竟未能为宋词开出一条宽广的革新之路。

苏轼来了。

他雄风千里,使词坛快然一新。

其何能如此,一则,就文艺思想说,苏轼一贯反对俯伏前人脚下,一贯反对模拟因袭;主张不断开拓创新,主张每个作家应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则,他本人才华横溢,魄力过人,形诸文艺实践,则不仅诗歌散文,乃至书法绘画,都有戛戛独到的艺术造诣。

据此二则,我们很难想象苏轼一旦提笔为词,竟肯寄人篱下。

从现有材料看,苏轼进入词坛较晚?,那正是“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年代,但苏轼居高临下,并不以为然。

他从事词的创作仅四年,就在《与鲜于子骏》的一封信中这样说道: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近却颇作小词”,当指熙宁八年所作《江城子?记梦》、《雨中花?初至密州》等词,“郊外”一阕,无疑是指《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段话表明:第一,即便写婉约言情词,也要有别于柳永,自见特色。

第二,已写得一阕绝无柳七郎风味的、别开生面的壮词。

第三,尤为重要的是,苏轼在此公然向传统的词风挑战,向风靡天下的柳词挑战,提出要在词坛上“自是一家”,别树一帜。

由此可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正是苏轼以他那非凡的艺术魄力和艺术才力,在词坛上掀起一股革新的浪潮,使宋词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苏轼词的价值与意义

苏轼词的价值与意义

苏轼词的风格姓名:郝星霞学号:B11090115苏轼词的风格作者:郝星霞摘要:苏轼对词的贡献很突出。

苏轼出现前,词的内容受传统念束缚,局限于旖旎温柔的艳情腻语的范围之内;苏轼则吊古伤今、述电咏怀、感叹时政,描绘山川景色、农村风光,以至谈论哲理等题材都进入了词中,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与意境,为宋词的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

在风格上,苏轼开创了豪放一派。

关于苏轼词的艺术特色,历来争论较多,大致有四类。

一曰“豪放”,二曰“韵秀”,三曰“清雄”,四曰“情深、思深、真率”。

就“豪放”而言,苏轼一生作词约三百余首,其中早期约六十二首,由于受张子野的影响就很典雅,中、后期也有相当数量的作品并不豪放。

关键字:豪放派;婉约风格;苏轼词;苏轼;诗语入词。

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

它的诗歌题材广泛,敢于反映现实生活。

他的词,开拓了词的境界,其风格豪放旷达婉约兼而有之。

苏轼是宋代词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词数量巨大。

苏轼把诗文革新运动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取得了出色的成果。

无论在词的题材、内容、手法、风格诸多方面,他都有很大的开拓,提高了词的意境和表现力。

词风可分为以下几类一、豪放风格苏轼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提高了词的地位,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开创了豪放词派。

南宋胡寅《酒边词序》说苏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远望,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埃之外。

于是《花间》为皂隶,而耆卿为舆台矣。

”这段话对苏词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概括得十分准确。

南宋末刘辰翁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把诗文可写的内容,也写进了词里,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而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既可以抒情、写景,也可以叙事、说理,的确“如天地奇观。

”这是苏轼故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对宋词的贡献及特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一)在内容上,苏轼把人们的视野从传统的“花间”、“樽前”引向了人间社会,以至赢得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评价。

在众多的题材中,尤以下列三方面成就最高。

1
和失意后“袖手何妨闲处看”的旷达态度。

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他以汉之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不计小过,给他到西北前线建功立业的机会,强烈表达了自己抗敌御侮的爱国赤诚和豪迈精神。

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中又抒发了自己深沉的怀古之情。

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等词中,又广泛地抒发了朋友、兄弟、师生之间的人伦之情。

特别是《江城子》所抒发的夫妻之情,不但历代词人绝无此类作品,即使历代诗人也少有如此感人的真情: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下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
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艺术地再现了在乌台诗案之后“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的心情。

又如《水龙吟·咏杨花》,通过精神上的相通之处,把杨花、思妇、我,这三种原不相干的形象,融合成一个有神无迹的艺术整体,深得神似之美。

3
劳动生活,农村风俗,农村风光,以及自己对农村生活的真心向往。

(二)在风格上,苏轼也对词进行了全面的开拓,打破了以前“婉约”的一统天下。

1、开创了豪放词。

用“豪放”这一概念评词之风格,自明清以后,主要指那些恢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全词将无限的时、空任意驱使笔下,将赞美古之英雄与抒发自己之怀才不遇结合起来,感情豪迈而又沉郁,景色画面,豪放雄伟。

2
苏词的旷达,有时是通过置自我于度外,使自我与自然得到精神上的沟通来实现的。

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人生现象与自然现象,人生哲理与自然规律等量齐观。

上阕才以不能“乘风归去”为憾,马上又以“何似在人间”自解;下阕才以“人有悲欢离合”为憾,马上又以“月有阴晴圆缺”自解,从而从大自然中得到慰藉,摆脱了人生苦恼,实现了旷达。

苏词的旷达,有时又是通过充实自我,从而抵御外界的一切困忧实现的。

如《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既不以风雨为忧,也不以晚晴为慰,一切变化对他说来都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无差别境界。

有了这种心灵的感悟与充实,他就可以超脱得“一蓑烟雨任平生”了。

苏词的旷达,有时还通过归隐、纵欢等各种手段加以表现。

也有一定的消极因素。

在艺术手法上,苏词的旷达常通过清空的境界加以表现。

所谓清空即不染凡俗,不着色相,遗貌取神,虚实结合。

这和苏轼“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的艺术原则,及“行云流水”,“天马行空”的散文与诗歌风格都是相通的。

达人物形象;也常以清空之笔描写一些溪流风月、薄云疏雨,以及清辉万里的月夜、雨后初晴的湖山等清幽之景;还常以清空之笔咏叹一些具有高远寓意的物象,如象征着高旷的鸿,象征着雅洁的梅。

这些都加强了苏词清空旷达的特征。

约之中更多一些清新疏朗。

如《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感情之缠绵决不下以后周、秦诸子,但笔调却十分清丽明快。

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

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

”(《老学庵笔记》)
结合作品谈谈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宋词的发展演变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沿袭期、变革期、过渡期、中兴期、衰落期。

北宋初中期,虽不乏各大名家的优秀作品,但词主要还是以描写男女恋情、离愁别恨、深闺怨景等为主题的应歌宥酒的娱乐作品。

而苏轼成功地转变了这种风气,提高了词的品质,扩大了词的意境、改变了词的风格同时推进了词的格律。

(一)提高词品。

(《艺概?词概》)后人常用“以诗为词”来概括苏轼的特点。

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上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三句,说得是自己有少年郎的豪情,左手牵着黄狗,右臂举着苍鹰去打猎。

“锦帽貂裘”两句,写的是打猎的装束。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以孙权自比,说全城人都跟着去看他射虎。

下片“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说自己虽然双鬓已经微白但丝毫挡不住他的雄心壮志。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以魏尚自比,寄望着朝廷何时才能将边事托付于他。

最后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说为了抵抗西北的敌人,要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

这首词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

(二)扩大词境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

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

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

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

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

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

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在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三)改变词风
词)写得极尽缠绵婉约;《念奴娇》(赤壁怀古)则极尽豪放。

而《水调歌头》又是另一种风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题材虽是传统的离别之情,但没有陷入离别的悲哀而不能自拔的窠臼,最终表达的却是旷达之怀。

同时更把表现的空间扩大到了天上的月宫。

这使词的风格表现出一种高原清旷的特点,这又是传统中所没有的风格的多样,使词多姿多彩。

(四)推进词律
词发展到苏轼,娱乐功能减弱了,而抒情功能大大增加了,实际上已经成了诗的另一种形式。

至此,诗与词之间的那道鸿沟便基本上填平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