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机空气动力学课程设计
风力发电机课程设计
风力发电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掌握风力发电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学生能够掌握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了解风力发电在我国能源领域的应用和重要性。
3. 学生能够描述风力发电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风力发电机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风力发电机模型。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对风力发电机模型进行测试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新能源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面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新能源发展对国家经济和环保事业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实践活动课,结合物理、工程技术等学科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善于动手操作,具备初步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风力发电基本原理:讲解风能转化为电能的物理过程,包括空气动力学原理、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等。
教材章节:《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章“能源与环保”。
2. 风力发电机结构及功能:介绍风力发电机的叶轮、发电机、塔架等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教材章节:《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章“风力发电机的构造”。
3. 风力发电机优缺点及改进措施:分析风力发电技术的优缺点,探讨如何提高风力发电效率及降低成本。
教材章节:《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章“风力发电的优缺点及改进”。
4. 简易风力发电机模型设计与制作:指导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风力发电机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设计--风力机分解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风力机空气动力学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小型三叶片风力机叶片设计设计人:王伦班级:风能1101组号: 4指导教师:姚桂焕设计时间:2周成绩:日期:2014.6.23-2014.7.4设计内容及要求第一章风力机发展程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其蕴量巨大,全球的风能约为2.74×10^9MW,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10^7M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
风很早就被人们利用--主要是通过风车来抽水、磨面等,而现在,人们感兴趣的是如何利用风来发电。
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力动能,这就是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
依据目前的风车技术,大约是每秒三米的微风速度(微风的程度),便可以开始发电。
风力发电正在世界上形成一股热潮,因为风力发电不需要使用燃料,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
1.1风力机简介风力机,将风能转换为机械功的动力机械,又称风车。
广义地说,它是一种以太阳为热源,以大气为工作介质的热能利用发动机。
许多世纪以来,它同水力机械一样,作为动力源替代人力、畜力,对生产力的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
近代机电动力的广泛应用以及20世纪50年代中东油田的发现,使风力机的发展缓慢下来。
70年代初期,由于“石油危机”,出现了能源紧张的问题,人们认识到常规矿物能源供应的不稳定性和有限性,于是寻求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遂成为现代世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风能作为可再生的、无污染的自然能源又重新引起了人们重视。
1.2风力机简史风车最早出现在波斯,起初是立轴翼板式风车,后又发明了水平轴风车。
风车传入欧洲后,15世纪在欧洲已得到广泛应用。
荷兰、比利时等国为排水建造了功率达66千瓦(90马力)以上的风车。
18世纪末期以来,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风车的结构和性能都有了很大提高,已能采用手控和机械式自控机构改变叶片桨距来调节风轮转速。
《风力机空气动力学》课件
二、空气动力学理论
1
风力机的升力和阻力
2
探讨风力机叶片是如何产生升力和阻
力的。
3
风力机的效率和功率公式
4
讨论风力机的效率和如何计算出风力 机的功率。
风力机的叶片表面压力分布
讲解风力机叶片表面压力如何随风速 变化。
风力机的气动力矩
介绍风力机在转动过程中所受到的气 动力矩。
风力机的多目标优化设 计方法
介绍风力机优化设计中常用的 多目标优化方法。
风力机的材料和制造工艺
讲解风力机材料的选择和制造 工艺的重要性。
五、未来发展方向
1 未来风力机的设计和发展趋势
探讨风力机在未来可能的设计和发展方向。
2 风力发电在新能源领域中的地位和前景
介绍风力发电在新能源领域中的重要性和潜在前景。
3 风力机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影响问题
讨论风力机的可持续发展性和对环境的影响问题。
六、总结
风力机空气动力学 知识的重要性和应 用
总结风力机空气动力学知识 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风力机的未来发展 和挑战
讨论风力机在未来可能面临 的发展和挑战。
风力机行业的职业 发展和就业前景
探讨从事风力机行业的职业 发展和就业前景。
《风力机空气动力学》 PPT课件
这是一份关于风力机空气动力学的课件,介绍了风力机的工作原理、空气动 力学理论、风洞实验、优化设计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内容。
一、介绍
什么是风力机空气动力学
解释风力机空气动力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风力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描述风力机的基本构成和如何转换风能为电能。
风力机的分类和发展历程
三、风力机风洞实验
风力机叶片课程设计(空气动力学)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 -- 年度第一学期)名称:题目:院系: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设计周数:成绩:日期:一、目的与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1.掌握动量叶素理论设计风力机叶片的原理和方法2.熟悉工程中绘图软件及办公软件的操作3.掌握科研报告的撰写方法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要求:1.要求独立完成叶片设计参数的确定,每人提供一份课程报告2.每小组提供一个手工制作的风力机叶片二、主要内容设计并制作一个风力机叶片1.原始数据三叶片风力机功率P=6.03KW来流风速7m/s风轮转速72rpm风力机功率系数Cp=0.43传动效率为0.92发电机效率为0.95空气密度为1.225kg/m3全班分为2个小组,每个小组采用一种风力机翼型,翼型的气动数据(升力系数,阻力系数,俯仰力矩系数)已知。
2.设计任务2.1风力机叶片设计:根据动量叶素理论对各个不同展向截面的弦长和扭角进行计算,按比例画出弦长、扭角随叶高的分布。
2.2根据以上计算结果手工制作风力机叶片,给出简单的制作说明。
三、进度计划四、数据计算选用翼型s819(一) 叶片半径的计算:由风力发电机输出功率:212381ηηπρP r C D V P =得,叶片直径:m C V PD P r10.37.048.08234.1800883213=⨯⨯⨯⨯⨯==πηηπρ叶片半径:m D R 55.123.12===(二) 叶尖速比的计算: 整个叶片的叶尖速比:31.57329.460/72260/2110=⨯⨯=⨯=Ω=ππλv R n V R半径r 处的叶尖速比:10V r Ω=λ ①设计中取9处截面,分别是叶片半径的20%处,叶片半径的30%处,叶片半径的40%处,叶片半径的50%处,叶片半径的60%处,叶片半径的70%处,叶片半径的80%处,叶片半径的90%处,则由式①得到各截面处的叶尖速比分别为:60.01%20%10=⨯=VRωλ1.201%20%20=⨯=V Rωλ1.801%30%30=⨯=V Rωλ40.21%40%40=⨯=V Rωλ00.31%50%50=⨯=V Rωλ3.601%60%60=⨯=V Rωλ20.41%70%70=⨯=V Rωλ80.41%80%80=⨯=VR ωλ60.51%90%90=⨯=VRωλ00.61%90%100=⨯=V Rωλ各截面处翼型弦长:确定每个剖面的形状参数N:可根据公式:求得:由弦长计算公式并由表1查得最大升力系数 L C = ,风机叶片数 B=3,再将各截面处的叶尖速比代入式得叶片半径20%截面处弦长: 1.111705942%)20(200916%)10(=+=λλπB l C RC叶片半径20%截面处弦长: 1.111705942%)20(200916%)20(=+=λλπB l C RC叶片半径30%截面处弦长: 0.807238942%)30(200916%)30(=+=λλπB l C RC叶片半径40%截面处弦长: 0.62619194%)40(9162200%)40(=+=λλπB C RC l叶片半径50%截面处弦长: 0.50924394%)50(9162200%)50(=+=λλπB C RC l叶片半径60%截面处弦长: 0.42826894%)60(9162200%)60(=+=λλπB C RCl叶片半径70%截面处弦长: 0.36914794%)70(9162200%)70(=+=λλπB C RC l叶片半径80%截面处弦长: 0.3241994%)80(9162200%)80(=+=λλπB C RCl叶片半径90%截面处弦长: 0.28889994%)90(9162200%)90(=+=λλπB C RC l94)(/9162200+=R r rR N λλπ94)(9162200+==R r B C RBC rNC l l λλπ(三) 各截面处翼型的扭角:图1由图1知各截面处的扭角 :αφθ-=其中φ为各截面处的入流角,α为翼型临界攻角,且由表2-1查得最大升力系数对应的攻角为α =5°, 即为翼型临界攻角根据相关关系式就可以通过迭代方法求得轴向诱导因子a 和周向诱导因子b ,迭代步骤如下: 假设a 和b 的初值,一般可取0;(2)计算入流角;()()r b V a Ω+-=11arctan1φ(3)计算迎角α = φ -θ;(4)根据翼型空气动力特性曲线得到叶素的升力系数Cl 和阻力系数Cd ; (5)计算叶素的法向力系数Cn 和切向力系数Ctφφφφcos sin sin cos d l t d l n C C C C C C -=+=(6)计算a 和b 的新值2πBc r σ=φφσφσcos sin 41sin 412F C b b F C a a t n =+=-(7)比较新计算的a 和b 值与上一次的a 和b 值,如果误差小于设定的误差值(一般可取0.001),则迭代终止;否则,再回到(2)继续迭代。
风力机空气动力学课程
风力机空气动力学课程风力机,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
说起风力机,可能很多人会想到那些高高的塔架,上面装着一对对大翅膀,在风中呼呼地转个不停。
看着它们,大家或许会觉得它们就像是天上的“风神”,默默地工作,帮我们发电,保护环境。
其实风力机背后的空气动力学,真的是一门有趣又复杂的学问,简单来说,它就像是风与风力机翅膀之间的“舞蹈”,只有双方配合得天衣无缝,才能产生最大的力量。
所以,今天就带大家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世界,聊聊风力机的空气动力学。
我们得说说风力机翅膀到底是怎么工作的。
风力机的翅膀就像是巨大的飞机机翼,它们通过改变空气流动的方向来产生升力。
想象一下,如果你把手伸出车窗外,随着车速加快,你的手会被风推得向上升。
风力机的翅膀也是这个原理,只不过它们的翅膀要设计得更加精巧,能够适应不同的风速,最大化地利用风的力量。
这时候,风吹过翅膀时,空气的流动会因为翅膀的形状而发生改变,一部分气流被迫上升,另一部分则下压,这样一来就会产生一个升力。
升力越大,风力机转得越快,产生的电力也就越多,咱们可以用电的机会也就更多了。
要是你觉得这个过程有点难理解,那我再举个例子。
你看过海上的风车吗?你会发现这些风车并不是一直朝一个方向转的,而是根据风的变化不断调整方向。
这就是风力机背后一个关键的原理——“迎风性”。
简单来说,风力机翅膀总是尽量朝着风的方向转动,这样能确保它每一刻都能最有效地捕捉到风的力量。
如果它不调整方向,风就有可能从侧面刮过,浪费掉大部分能量,转得再快也没有用。
再说说气流的变化。
大家知道,空气并不是均匀的,有些地方空气密度大,风速快;有些地方空气稀薄,风速慢。
风力机的翅膀要面对的就是这种复杂的气流。
就像我们在人群中走路,如果周围有很多人,你就很容易被挤来挤去;但如果人少,路也宽,那你走得就很轻松,没那么费劲。
所以,风力机设计的关键之一就是如何在这些变化的气流中找到最适合的角度,让翅膀在任何风速下都能有最好的表现。
第八章 风力机空气动力学 new
V V1 (1 a) V2 V1 (1 2a)
风轮尾流处的轴向诱导速度是风 轮处的二倍。 1 V2 ∴ a 2 2V1 如果风轮吸收风的全部能量,即
而实际情况下,风轮仅能吸收部 分能量,因此 a 1/ 2 。
T
1 AV12 4a1 a 2
V2 0
风能专业课程《风力机空气动力学》源自12§8-1:基础理论
与前面比较,本节考虑风轮尾流的旋转。 气流在风轮上产生转矩时,也受到风轮的反作用力,由此气流产生了 一个反向的角速度,使尾流以相反的方向转动。
即、由于流体的粘性,激盘诱导了流动的旋转,导致激盘诱导的速 度沿激盘径向不是常数,或诱导因子a是变化的。同时,由于激盘的 转动,还会对流体产生周向的诱导速度,以及转动力矩,。
如果在风轮处气流的角速度和风轮的角速度相比是个小量的话, 那么一维动量方程仍可应用,仍假设风轮前后远方的气流静压相等。
取控制体如图
风能专业课程《风力机空气动力学》 13
§8-1:基础理论
应用动量方程,作用在风轮平 面圆环上的轴向力(推力)为
:单位时间流经风轮平面 dr dm
圆环上的空气质量流量,即
amax 1/ 2
风轮轴向力(推力)系 数 CT ,则 T CT 1 AV12 2 ∴ CT 4a1 a
风能专业课程《风力机空气动力学》
6
§8-1:基础理论
根据能量方程,风轮吸收的能 量(风轮轴功率P)等于风轮前后 气流动能之差(据假设流动前后静 压不变)
P 1 1 V12 V22 AV V12 V22 m 2 2
风能专业课程《风力机空气动力学》
18
§8-1:基础理论
尖速比越大,理论最大功率系数越大 当考虑风轮后尾流旋转时,风轮轴功率有 损失,风轮功率系数要减小 。 在轮毂附近,a就接近其理想值1/3 在转子中叶高以上,b接近于0。
宁强12级风能空气动力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风力机空气动力学课程设计设计题目:风力机叶片气动设计设计人:宁强班级:风能1201 组号: 3 指导教师:姚桂焕设计时间: 2周成绩:日期:2015.6.29-2015.7.124根据在叶根处选择相对较厚的翼型以承受叶片运行时的应力,并且能实现向叶根处的圆形断面光滑过渡;叶尖选择相对较薄的翼型以满足叶片的气动性能要求。
将叶片分成16个剖面;从叶片展向 20%到95%,间隔5%来取。
在叶片展向20%、25%、30%和35% 处选择剖面,并选择翼型为NACA 4421NACA4421-NACA 4421 airfoil在叶片展向40%、45%、50%和55%处选择剖面,并选择翼型为NACA4418;NACA 4418- NACA 4418 airfoil在叶片展向60%、65%、70%和75%处选择剖面,并选择翼型为FX60-160FX 60-160 AIRFOIL-Wortmann FX 60-160 airfoil在叶片展向80%、85%、90%和95%处选择剖面,并选择翼型为NACA 63-412 NACA 63-412 AIRFOIL-NANCA 63(1)-412 airfoil5.计算各剖面处的叶尖速比:λϖλi VR i i == 计算结果见表格16.在AirfoilTools 网站,查看各个翼型在最大升阻比时对应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由左侧的图表查得NACA4421在最佳升阻比时,攻角=0α 5.75(103.1)时,升力系数=l C 1.0543,阻力系数=d C 0.01023 ,最大升力系数=max l C 1.5771;由右侧的图表查得 在最佳升阻比时,攻角=0α 5.75(115.8),升力系数=l C 1.0909 ,阻力系数=d C 0.00929 ,最大升力系数=max l C 1.6028由左侧的图查得FX60-160在最佳升阻比时,攻角=0α 4.5(116.7)时,升力系数=l C 0.9322,阻力系数=d C 0.00799 ,最大升力系数=max l C 1.446;由右侧的图表查得 在最佳升阻比时,攻角=0α 4.25,升力系数=l C 0.8168 ,阻力系数=d C 0.00706,最大升力系数=max l C 1.41797.计算四个剖面的弦长各翼型断面弦长计算式为:,max BC N R C l ii i =式中94)(/916200+=R R R R N i ii λλπ为不同半径i R 对应的形状参数,max l C 为最大升力系数。
风力机课程设计
风力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理解风力机的工作机制;2. 使学生了解风力机的结构组成,掌握各部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3. 引导学生了解风力发电在我国能源领域的重要地位和发展前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风力发电相关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风力机模型的能力,能进行基本的模型搭建和调试;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新能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增强环保意识;2.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能源事业的发展,增强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3.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初中物理学科风力发电相关知识的教学,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增强的特点,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性与探究性。
教学要求从理论到实践,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风力发电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1. 知识方面:学生能复述风力发电原理,解释风力机各部件作用,了解我国风力发电发展现状;2. 技能方面:学生能设计并搭建简单风力机模型,进行基本调试,解决实际问题;3.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表现出对新能源技术的兴趣,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关注我国能源事业发展。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风力发电原理及风力机工作原理:- 介绍风的能量及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 阐述风力机的叶片设计、空气动力学原理;- 分析风力机转动产生电能的过程。
2. 风力机的结构及各部件功能:- 详解风力机的塔架、叶片、发电机、控制系统等主要部件;- 探讨各部件在风力机工作过程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 风力发电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介绍我国风力发电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规划;- 分析风力发电在新能源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风力发电原理及风力机工作原理;第二课时:风力机的结构及各部件功能;第三课时:风力发电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南京工业大学《风力机空气动力学》教学大纲
«风力机空气动力学»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风力机空气动力学英文名称:Aerodynamics of Wind Turbine总学时:48 (含实验学时4)总学分:3适用对象: 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及有关的工程数学,理论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一、教学目的:本课程是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基础理论和技术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空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空气运动的基本规律,风作用在风力机上空气动力的基本理论,学会必要的分析计算空气动力的方法,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和进行叶片气动设计和风场气动性能评估的初步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地分析和求解从风工程中简化出来的具体空气动力学力学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以及从事本专业工程技术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要求: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并能综合应用空气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程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风能空气动力学问题,进行一般推理和进行较复杂的计算。
理解、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掌握空气动力学问题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而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计算从工程实际问题中简化出来一般问题。
通过实验掌握压强、流速、气动力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及处理数据、分析结果和书写报告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零章绪论(2学时)0.1 风能利用发展简史0.2 中国风能资源与开发0.3 空气动力学的发展进程简介0.4 风电机组0.5 风力机空气动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0.6 关于本课程与参考书第一章流体静力学(3学时)1.1 流体属性1.1.1 连续介质的概念1.1.2 流体的易流性1.1.3 流体的压缩性与弹性1.1.4 流体的粘性1.2 作用在流体微团上力的分类1.3 静止流体内任意一点的压强及其各向同性特征1.4 流体静力平衡微分方程1.5 重力场静止液体中的压强分布规律1.6 液体的相对平衡问题1.7 标准大气基本要求:理解连续介质假设、流体的基本物理属性,掌握流体力学中作用力的分类和表达、理想流中压强的定义及其特性,初步掌握静止流体微团的力学分析方法。
空气动力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风力机空气动力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一、基础理论 动量理论:描述作用在风轮上的力与来流速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叶素理论:将风轮叶片沿展向分成许多微段,即叶素,并假设在每个叶素上作用的气流相互之间没有干扰,作用在叶片上的力可分解为升力和阻力。
叶素-动量理论:假设各个叶素单元作用相互独立,各个圆环之间没有径向干扰,轴向诱导因子a 并不沿着叶轮径向改变。
图1-1 风力机受力示意图 参考公式:轴向速度:0)1(v a v a -= 切向速度:r a v rot ω)'1(+=图1-2 叶素速度示意图叶素入流流速:2222)()'1()1(r a v a v rel ω++-= 入流角:rel rel v a r v a v )1(cos ;)1(sin ,0+=-=ωφφ 攻角:βφα-=法向力系数:φφsin cos d l n C C C += 切向力系数:φφcos sin d l t C C C -= 诱导系数迭代方程:)sin 4(sin 41222t r n r C C a aφσφσ-=- φφσcos sin 4'1t r C a a=+ φλμσ2sin 41't r C a a =- 风轮实度:RNcr Nc r πμπσ22==叶素单位圆环扇面转矩:r r a a wr v M δπρδ2,0)1()(4-= 功率系数表达式:23021Rv PC p πρ=翼型与叶尖速比的关系:222))'1(()1('4a a a C l r ++-=λμμλλσ风轮直径设计:38v C P D p uπρ=叶尖速比:02/v D ωλ=二、叶片设计流程(一) 按照给定叶尖速比设计叶片参数(二) 改变叶尖速比,比较设计改变λ,绘制C p 和λ的对应关系曲线。
符号表a :轴向诱导系数 a ’:切向诱导系数 c :弦长d C :阻力系数: l C :升法向力系数:C:法向力系数:nC:切向力系数:tC p:功率系数M:转矩N:叶片数P:风轮功率P u:设计功率r:叶素半径R:风轮半径v0:来流风速v a:轴向风速v rel:入流总速度v rot:切向速度α:冲角β:当地叶片弦线到相对于风轮平面的倾角(例如,叶片钮角加上桨距角)φ:入流角λ:叶尖速比μ:无因此径向位置,μ=r/Rσr:风轮实度ω:旋转角速度参考文献[1] 风力机空气动力学. [丹麦]Martin O.L.Hansen 著. 肖劲松译.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9.6[2] 风力机空气动力学. 吴双群赵丹平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10[3] 风能技术. [美]Tony Burton 等著. 武鑫等译. 科学出版社. 2007.9[4] 小型风力发电机设计与制作. [日]久保大次郎著. 姚兴佳王益全译. 科学出版社. 2012.7。
风力机设计课程设计
风力机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掌握风力机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
2.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风力机设计中的能量转换过程。
3. 学生能够掌握风力机设计中涉及的基本参数,如风速、叶片长度、转速等,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风力机模型。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和科学方法对风力机模型的性能进行预测和评估。
3.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可再生能源的兴趣和认识,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 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能够体验到创新和实践的乐趣,激发对科学探究的热情。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自信,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结合物理、数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
学生特点:假设学生为八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科学探究有好奇心,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通过实际设计任务促进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明确具体的课程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结束后能够展示具体的成果,如设计报告、模型展示等。
二、教学内容1. 引入风力发电基本概念,介绍风力机的工作原理,对应教材中“可再生能源”章节。
- 风能的特点和利用方式- 风力机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 风力机设计原理及关键参数学习,对应教材中“简单机械”及“能量转换”章节。
- 风速、叶片长度、转速等参数对风力机性能的影响- 叶片设计原理,包括翼型、攻角等概念3. 风力机模型的制作与测试,结合教材中“科学探究”及“项目实践”章节。
- 分组设计风力机模型,制定设计计划和步骤- 制作模型,并进行性能测试,如风速、电压输出等4. 数据分析与优化,对应教材中“数据处理”章节。
风力机课程设计结果
风力机课程设计结果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风力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特点;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风力机的原理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风力机在新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对风力机的了解和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风力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运用风力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关注新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风力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特点。
教学大纲如下:1.风力机概述:介绍风力机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
2.风力机的基本原理:讲解风力机的工作原理,包括气流动力学、叶轮设计和转换效率等方面。
3.风力机的结构:介绍风力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叶片、塔架、传动系统和发电机等。
4.风力机的工作特点:分析风力机在不同风速、风向和环境条件下的工作性能。
5.风力机实例分析:以实际风力机为例,讲解其设计和运行特点。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风力机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运用风力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风力机案例,使学生了解风力机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风力机模型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风力机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风力机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风力机模型和相关实验器材,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基于空气动力学的风力机优化设计
Power Electronics •电力电子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5【关键词】空气动力学 风力机 优化设计风力机的出现解决偏远地区用电难,城市电企高峰期负载过大等问题,风力机由于具有半永久式特点,一般处于风力较大位置。
部分施工单位在进行安装风力机时,由于未能对周边环境进行具体分析,导致风力机工作效率较低,未能创造更大价值。
通过对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依据风向、风速等条件对风力机进行多角度分析,通过不断的优化研究使风力机扩大安装范围、提升工作效率、充分发挥传动系统的承载潜力。
风力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提升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可对所在地区进行风力检测,通过对空气动力学进行运用,对风力机技术不断更新,提升风力机的整体工作效率。
1 空气动力学概述空气动力学作为力学衍生学科,主要研究汽车、飞机、轮船等物体,通过物体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和相对应的气流运行轨迹进行分析,基于流体动力学之上的一种新型学科。
目前科学家对空气动力学主要从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领域两方面进行研究,通过理论知识对影响因素进行精密计算,在将计算得到的成果经过不断实践进行成果认证,形成在理论中得真理,在实践中得真知的理念。
理论基础一般由能量守恒原则、动力学牛顿定律、质量守恒原则、热力学定律等组成。
实践过程中,必须对不同环境下,进行细致性试验,将真实环境中所能遇到的问题通过模拟环境试验,将结果进行分析并总结,与理论知识相互印证,得到精确地结果。
2 风力机分类及发展结构2.1 风力机分类基于空气动力学的风力机优化设计文/梁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不断利用,国家号召节能减排,风力发电机的出现,减少了电力企业的负担,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
本文通过对空气动力学进行概述,并对风力机分类及发展结构进行具体分析,对基于空气动力学的风力机优化设计进行研究。
《风力机空气动力学》课件
智能化趋势
通过引入传感器和智能化 控制算法,实现风力机的 自适应调节和远程监控, 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海上风电发展
海上风能资源丰富,且具 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未来 海上风电将成为风能开发 的重要方向。
风力机市场前景展望
数值模拟
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风力机的运行,预测其气动性能。
03
风力机气动性能分析
风能转换效率分析
风能转换效率定义
提高风能转换效率的方法
风能转换效率是指风能转换为机械能 的效率,是衡量风力机性能的重要指 标。
通过优化风力机设计、提高转速、选 择合适的翼型等方式可以提高风能转 换效率。
风能转换效率影响因素
风力机技术发展历程
从最早的简易风车到现代的大型风力发电机,风力机技术经历了漫长的
发展过程。
02
当前主流风力机类型
水平轴风力机和垂直轴风力机是当前主流的风力机类型,各有其优缺点
和应用场景。
03
风能利用效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风力机的风能利用效率已经得到了显著提高
。
风力机技术发展趋势
01
02
03
大型化趋势
噪声。
风力机气动稳定性分析
风力机气动稳定性定义
风力机气动稳定性是指风力机在运行过程中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 。
风力机气动稳定性影响因素
风力机气动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流速度、湍流强度 、叶片质量和设计等。
提高风力机气动稳定性方法
通过优化叶片设计、增加质量块等方式可以提高风力机气动稳定性 。
04
风力机的选址
为了获得最佳的风能利用效果,风 力机通常安装在风力资源丰富、地 势开阔的地方,如山顶、海边等。
空气动力学课程设计指导书-精选.pdf
符号表 a:轴向诱导系数 a’:切向诱导系数 c:弦长 Cd : 阻力系数: Cl : 升法向力系数:
5
Cn : 法向力系数:
Ct : 切向力系数: Cp:功率系数 M:转矩 N:叶片数 P:风轮功率 Pu:设计功率 r :叶素半径 R:风轮半径 v0:来流风速 va:轴向风速 vrel:入流总速度 vrot:切向速度
确定叶片数 N
设定功率系数 Cp0 初值
计算风轮直径 D,半径 R
计算风轮旋转角速度
步骤 2:
沿叶片展向,将 R 分为若干段分。 如,求取 =0,1、 0.2、 …、0.9、1。
试取轴向诱导因子初值: a0
切向诱导因子初值: a0'
a(1 a)
22
计算风轮实度: r Cl
2
4 a' (1 a)2 ( (1 a' )) 2
《风力机空气动力学》课程 设计指导书
一、基础理论 动量理论:
描述作用在风轮上的力与来流速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叶素理论:
将风轮叶片沿展向分成许多微段, 即叶素,并假设在每个叶素上作用的气流 相互之间没有干扰,作用在叶片上的力可分解为升力和阻力。 叶素 - 动量理论:
假设各个叶素单元作用相互独立, 各个圆环之间没有径向干扰, 轴向诱导因 子 a 并不沿着叶轮径向改变。
切向力系数: Ct Cl sin Cd cos
诱导系数迭代方程:
a 1a
r
4sin 2
(Cn
r
4 sin 2
Ct2 )
a
r Ct
1 a' 4sin cos
a'
r Ct
1 a 4sin 2
风轮实度: r Nc
Nc
基于空气动力学理论的风能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
基于空气动力学理论的风能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风力发电机组是一种以自然风力为驱动力,将风能转换成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设备。
近年来,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风力发电逐渐成为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
如何设计和制造出高效稳定、适应各种气候条件的风力发电机组成为电力工业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基于空气动力学理论的风能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成为研究人员们的热点关注。
本文将就基于空气动力学理论的风能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进行探讨。
一、空气动力学理论与风力发电机组设计1.1 空气动力学理论的基本概念空气动力学是研究空气在动态条件下的流动规律和对物体的作用的学科。
在风能发电机组设计中,主要用到了空气动力学的流体力学和气体运动学两个方面的理论。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的力学性质和运动规律的学科。
在风力发电机组中,流体力学主要用于研究风的流动规律和对叶片的作用。
气体运动学是研究气体的基本性质和其运动规律的学科。
在风力发电机组中,气体运动学主要用于研究风能的转化过程。
1.2 空气动力学理论在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中的应用在风能发电机组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叶片的设计。
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需要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所以在设计时要考虑叶片的材质、结构和形状等因素。
通过空气动力学理论的计算和分析,可以确定叶片的最佳形状和大小,提高风能的转换效率。
除叶片设计外,风力发电机组的塔架设计也需要考虑空气动力学理论。
塔架的高度和直径的选择,会影响风能的利用效果。
在设计塔架的时候,需要考虑到风的流动速度和方向、地形等因素。
二、基于空气动力学理论的风能发电机组制造2.1 制造工艺风能发电机的制造工艺主要有锻造、铸造和数控加工等。
锻造是将金属材料通过冲击力和压缩力的作用,使其产生内部变形和塑性变形,形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铸造是通过将熔融的金属或合金注入到铸型中,待铸模中的金属冷却凝固,形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数控加工是利用计算机控制设备精密切削、钻孔、铣削等技术加工零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 1.1 1.2 1.3 掌握动量叶素理论设计风力机叶片的原理和方法 熟悉工程中绘图软件及办公软件的操作 掌握科研报告的撰写方法
2.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要求: 2.1 2.2 要求独立完成叶片设计参数的确定,每人提供一份课程报告 每小组提供一个手工诱导因子、周向诱导因子、扭角 采用多项式趋势线对桨距角进行修正。将 10 等分的每个截面的桨距角θ与相对位置 r/R 的关系进行拟 合, 这样叶片根部过大的弦长值就得到了修正。 拟合出的方程次数越高, 修正后的数值就约接近原始数值, 因修正造成的效率损失也就越小。权衡实际情况后,决定采用二次表达式进行拟合。 由表 2-5 数据计算得桨距角修正趋势表达式式 2-14
风力机叶片设计与制作 庞辉庆
6
课程
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
图 2-7 基础平面草图
4.3 翼型截面三维设计 在基础平面草图的基础上,在空间中建立 10 个等距的基准平面,并由表 2-4、2-5、2-6 中相 关数据绘制出各个截面的翼型图,叠加后有图 2-8。
图 2-8 10 个翼型截面的设计叠加图 由“草图放样”功能依次将 0-9 基准面两两曲面连接后,可得翼型三维模型。如图 2-9、210、2-11、2-12
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
1.5450…
1
0.8 0.6 0.4 0.2
0
-10 -5 -0.2 Cl Cd 0 5 10 15 20 25
图 2-1 S825 翼型升力系数、阻力系数特性
60 50 40 30 20 10 0 -10 -5 -10 0 5 10 15 20 25
55.904…
图 2-2 S825 翼型升阻比特性 由图 2-2 有,升阻比最大值为 55.9 最佳攻角为 5° 对应的升力系数是 1.0793 阻力系数是 0.0193 2. 设计任务 2.1 风力机叶片设计:根据动量叶素理论对各个不同展向截面的弦长和扭角进行计算, 并使用 Wilson 设计模型进行修正,按比例画出弦长、扭角随叶高的分布。 2.2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手工制作风力机叶片,给出简单的制作说明。
1.2
1
0.8 0.6 0.4 0.2 0 0 20 40 60 80 100
表 2-7 弦长修正值
图 2-6 弦长(修正值)与相对位置的关系
4.叶片实物制作 4.1 选取比例尺为 1:5 4.2 翼型截面二维设计 导入 s825ps.dat 作为翼型压力面数据,导入 s825ss.dat 作为吸力面数据,使用 AutoCAD 2005 将坐标连线后有基础翼型,并导入 Soildworks 2012 中作为基础平面草图,如图 2-7 所示。
图 2-9 翼型三维模型(正等测视图)
风力机叶片设计与制作 庞辉庆
7
课程
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
图 2-10 翼型三维模型(左侧正视图、右侧背视图)
图 2-11 翼型三维模型(上为左视图、下侧右视图)
图 2-12 翼型三维模型(上视图) 4.4 实物制作 实物制作分为两阶段:3D 打印各分体结构、拼合分体结构。 鉴于 3D 快速成型设备可加工的尺寸限制,我们团队决定先采用 3D 快速成型设备分别生成 等距基准面 0-1、1-2、……、8-9 的共 10 个截面间的 9 个分体结构。
������ ������
θ = 55( )2 − 94.48 + 42.227
������ ������
(2-12)
并用此式计算得修正后的桨距角,见表 2-5、图 2-4 r/R 桨距角修正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25.439 19.959 15.658 11.957 8.856 6.355 4.454 3.153 2.452 1.23
r V
(2-5)
截面位置 r/R 叶尖速比 0.53108 10% 1.06216 20% 1.59324 30% 2.12432 40% 2.6554 50% 3.18648 60% 3.71756 70% 4.24864 80% 4.77972 90% 5.3108 100%
表 2-2 不同半径处叶尖速比的计算 3.3 翼型入流角、轴向诱导因子、周向诱导因子、扭角的计算与修正 此处采用 Wilson 优化设计方法的数学模型。 最优化设计风力机叶片就是使风力机风轮有最大的风能利用系数,即使式 2-6
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
( 2014 -- 2015 年度第 1 学期)
名 题 院 班 学
称:风力机空气动力学 目:风力机叶片设计与制作 系:可再生能源学院 级:风能 1202 号:1121540216
学生姓名:庞辉庆 指导教师:张惠 设计周数: 2
成
绩:
日期:二〇一五年一月六日
课程
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
风力机叶片设计与制作 庞辉庆
8
课程
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
图 2-13 3D 快速成型设备上位机
图 2-14 3D 快速成型设备工作状态 然后,出于节省材料的考虑,生成的分体结构为抽壳体,因此采用热熔胶边缘拼合的方式 将各个分体结构粘接为一个完整的叶片。
风轮半径:
R
3.2 不同半径处叶尖速比的计算: 叶片尖端(即 r=R)的叶尖速比:
D
2
9.86 4.93m 2
(2-3)
R
V
2n / 60 R
Vr
2 72 / 60 4.93 5.31 7
(2-4)
半径为 r 处的叶尖速比:
r
利用式 2-5 计算有表 2-2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0 20 40 60 80 100
表 2-5 桨距角修正值
图 2-4 桨距角修正值与相对位置的关系
3.4 各截面处翼型弦长: 由式 2-13 计算弦长:
������������������������ ������
=
8������������������������������������2 ������ (1−������������) ������������������������ (1−������)2
(1 a ) 1 (1 b )
(2-10)
风力机叶片设计与制作 庞辉庆
4
课程
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
此时攻角α=5°,对应的 CL=1.079342、Cd=0.019307,由扭角(即桨距角)定义及当前攻角 (α=5°)可得各位置桨距角
由式 2-10、2-11 及表 2-3 数据联立计算,得表 2-4 数据 相对位置 a b 入流角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0.3218 0.3341 0.3369 0.3381 0.3393 0.3418 0.3468 0.3582 0.3903
b 0.5258 0.1724 0.0827 0.048 0.0312 0.022 0.0165 0.0132 0.0116
1 0.8 0.6
0.4
0.2 0
0
20
40
60
80
100
表 2-6 不同叶片半径处的弦长
������
图 2-5 弦长与相对位置的关系
������
采用多项式趋势线进行修正,由表 2-3 数据计算得修正趋势表达式式 2-7
C = 0.9( )2 − 1.87 + 1.2623
������ ������
(2-1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0.3218 0.3341 0.3369 0.3381 0.3393 0.3418 0.3468 0.3582 0.3903
0.5258 0.1724 0.0827 0.048 0.0312 0.022 0.0165 0.0132 0.0116
升阻比 -0.2655907 35.9366797 55.9042365 53.213726 45.9971253 33.3967556 21.1814732 11.9457471 5.30386465
表 2-1 S825 翼型相关数据
风力机叶片设计与制作 庞辉庆
1
课程 1.8 1.6 1.4 1.2
二、 设计正文
1. 风力机叶片的设计 1.1 给定参数 三叶片风力机功率 P=6.03KW 来流风速 7m/s 风轮转速 72rpm 风力机功率系数 Cp=0.43 传动效率为 0.92 发电机效率为 0.95 空气密度为 1.225kg/m3 1.2 采用 S825 翼型:翼型的气动数据(升力系数,阻力系数,俯仰力矩系数)已知。 数据如表 2-1 所示,各系数与攻角的关系如图 2-1、图 2-2 所示:
(2-13)
风力机叶片设计与制作 庞辉庆
5
课程
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
将不同 r/R 带入式 2-13 有表 2-6 r/R 弦长 C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0.932701 0.943009 0.790582 0.653492 0.548913 0.47014 0.409378 0.36035 0.314957 0
F 0.9221 0.95 0.9659 0.9729 0.974 0.9692 0.9546 0.9165 0.805
表 2-3 各截面诱导因子 a、b 及叶梢损失系数 F 然后,计算入流角和桨距角:
图 2-3 叶剖面和气流、受力关系图 据图 2-3,半径 r 处的来流角可写成如下关系式:
arctg
其中,叶梢损失系数 F 由式 2-8、2-9 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