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前沿课件
合集下载
中药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工艺 ppt
③ 日本汉方制剂研究
全球植物药300 亿美元的贸易额中, 我国仅占3 % , 日本>70 %(2009年)。
六神丸(救心丹): 国际市场6~7亿美元/年=我国中药出口总额/年。
津村株式会社: 销售额为6.12 亿美元(1999年),比我国同年出口中药材、植物药提取物、
中成药的总额5.16亿美元还高16%。
津村柴苓汤:1991年获FDA批准临床试验- 。
11
二、中药制剂研究——发展趋势
传统中药复方制剂的临床再评价
(1)以保健作用为主的传统中药制剂。
(2)以治疗为主的传统中药制剂:①加强物质基础研究,②建
立中药复方制剂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
中药有效部位及其制剂的研究
(1)新的中药有效部位及其制剂的研究:银杏叶制剂,地奥心
苏合香 冰片
苏合香 冰片 乳香(制) 檀香 青木香
人参 麦冬
原方 安宫牛黄丸 安宫牛黄丸 苏合香丸 苏合香丸 苏合香丸 生脉饮
药味 11 15
3
② 中药提取物制剂(思密达和银杏叶制剂占34.8%) 银杏叶制剂:金纳多(德国—26.9%)、达纳康(法国)、舒血宁(北京双鹤)、天保宁(康恩贝)、 999银杏叶片(三九)、络欣通(山西傅山)。 思密达:黏土中提取有效成分.法国益普生7.04亿欧元(2004年) 。
(半夏泻心汤)对药材有效成分煎出的影响
-
7
二、中药制剂研究——现代研究(二)
对中药复方制剂的基础研究
(1)阐明药效作用:大承气汤与小承气汤、六味地黄丸 (2)有效成分研究(拆方):当归芦荟丸(靛玉红---异靛甲) (3)配伍规律研究(组方机理):半夏泻心汤
中药有效部位制剂研究
(1)单味药物:血栓通和康莱特注射液、地奥心血康胶囊等 (2)中药复方:芍药甘草汤:黄酮、苷类、生物碱、多糖类等 (3)新型给药系统研究:绞股蓝总皂苷缓释微丸,茶多酚缓释胶
中药化学5ppt课件
OH
O+
OH
常见取代基 OH,OCH3,CH3,异戊烯基
取代位置
OH,OCH3等含氧基团:A环:5,7位
B环:3’,4’位
非含氧基团:
A环:6,8位
B环:2’,3’位
三、存在形式
很多以苷存在:O-苷和C-苷 糖的种类: 单糖: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L-鼠李糖 双糖:槐糖,龙胆二糖,芸香糖 三糖:龙胆三糖,槐三糖
O
O
O
C4-H, C4’-H信号增强
7
10
H
CH3
O
H 8
7
H
O
CH3
H 8
(三)13C-NMR
香豆素母核上9个碳原子的化学位移值如下:
128.1 118.8 143.6
124.4
116.4
131.8
116.4 153.9 O 160.4 O
当-OR取代时: 连接的碳—— +30 ppm
邻位碳—— -13 ppm 对位碳—— -8 ppm
香豆素核上的异戊烯基常与邻位酚羟基 (7-羟基)环合成呋喃环,称为呋喃香豆素。
异 戊 烯 基 6位 取 代
HO
OO
伞形花内酯
异 戊 烯 基 8位 取 代
环
HO
OO
合
的
HO
形
成
O
OO
过
程
补骨脂内酯
O
OO
线型:补骨脂内酯型
6,7-呋 喃 骈 香 豆 素 型
HO
OO
O HO
OO
白芷内酯 O
OO
角型:异补骨脂内酯型 7,8-呋 喃 骈 香 豆 素 型
3、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
《中药化学》课件——绪论
40年代陆续生产了麻黄碱、芦丁、洋地黄毒苷、
咖啡因、小檗碱、山道年、地高辛、西地兰、阿 托品、长春新碱等。
70年代以后
羟基喜树碱—抗癌 高三尖杉酯碱—抗白血病 天花粉蛋白—引产 青蒿素、蒿甲醚、双氢青蒿素—抗疟
(六)中药化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更注重以活性为指标追踪有效成分的分离,
我国尤为重视建立符合中医药理论的活性指 标,更能体现中医药特色。
新方法:
直接研究血液中的有效成分,观测含药血清 的活性,作用器官、作用靶点,并且采用现代色 谱和光谱技术,对含药血清进行化学成分的提取、 分离和结构鉴定。建立中药提取物,药物胃肠代 谢物、含药血清、药物肝脏代谢物等化学成分的 指纹图谱,采用计算机处理,阐明活性成分的来 源和代谢途径,为中药的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 供科学依据。
分离出的有效成分种类以生物碱、二 萜、三萜、黄酮类居多。
20年代,我国开始研究麻黄碱(左旋麻黄碱),
使麻黄碱成为世界性常任药物。麻黄碱具有兴奋 中枢、收缩血管、增强汗腺、唾液腺分泌,缓解 平滑肌痉挛等作用,是麻黄平喘的主要成分。
30年代发现了延胡索乙素(消旋四氢巴马丁)、
汉防已甲素(粉防已碱)、汉防已乙素(防已诺 林碱),均有镇痛作用。
1769 酒石酸(酒石) 1975 苯甲酸(安息香) 1778 乳酸(酸乳) 1785 苹果酸(苹果)
卢勒(Rouelle) 柏格曼(Bargmann)
1773 尿素(脲) 1776 尿酸(脲)
1822 瑞香苷 1830 苦杏仁苷
1、酒石酸的制得,揭开了序幕。 2、植物中有机酸的研究促成有机化学及植物化学的形成。
从单味药研究向中药复方研究发展。 更注重多学科的密切配合(如药理学、药代
动力学、分子生物学等),吸收新技术、新 方法并结合中医药理论和传统经验。
咖啡因、小檗碱、山道年、地高辛、西地兰、阿 托品、长春新碱等。
70年代以后
羟基喜树碱—抗癌 高三尖杉酯碱—抗白血病 天花粉蛋白—引产 青蒿素、蒿甲醚、双氢青蒿素—抗疟
(六)中药化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更注重以活性为指标追踪有效成分的分离,
我国尤为重视建立符合中医药理论的活性指 标,更能体现中医药特色。
新方法:
直接研究血液中的有效成分,观测含药血清 的活性,作用器官、作用靶点,并且采用现代色 谱和光谱技术,对含药血清进行化学成分的提取、 分离和结构鉴定。建立中药提取物,药物胃肠代 谢物、含药血清、药物肝脏代谢物等化学成分的 指纹图谱,采用计算机处理,阐明活性成分的来 源和代谢途径,为中药的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 供科学依据。
分离出的有效成分种类以生物碱、二 萜、三萜、黄酮类居多。
20年代,我国开始研究麻黄碱(左旋麻黄碱),
使麻黄碱成为世界性常任药物。麻黄碱具有兴奋 中枢、收缩血管、增强汗腺、唾液腺分泌,缓解 平滑肌痉挛等作用,是麻黄平喘的主要成分。
30年代发现了延胡索乙素(消旋四氢巴马丁)、
汉防已甲素(粉防已碱)、汉防已乙素(防已诺 林碱),均有镇痛作用。
1769 酒石酸(酒石) 1975 苯甲酸(安息香) 1778 乳酸(酸乳) 1785 苹果酸(苹果)
卢勒(Rouelle) 柏格曼(Bargmann)
1773 尿素(脲) 1776 尿酸(脲)
1822 瑞香苷 1830 苦杏仁苷
1、酒石酸的制得,揭开了序幕。 2、植物中有机酸的研究促成有机化学及植物化学的形成。
从单味药研究向中药复方研究发展。 更注重多学科的密切配合(如药理学、药代
动力学、分子生物学等),吸收新技术、新 方法并结合中医药理论和传统经验。
中药及其制剂分析 PPT课件
As/At≥20% RSD%≤±20% 20%>As/At≥10% RSD%≤±25% As/At<10% 峰面积比值不作要求,但必须标定tR
中药注射剂及有效部位: tR≤30 min, As/At≥20% RSD%≤±20%
20%>As/At≥10% RSD%≤±25% 10%>As/At≥5% RSD%≤±30% As/At<5% 峰面积比值不作要求,但 必须标定tR tR>30 min, As/At≥10%
3、重现性-不同实验条件、不同分析人 员对样品的测定误差的允许范围-用相似 度表示
二、指纹图谱的类型
1、按测定手段分类
中药化学成分指纹谱-采用色谱、光谱及其他 分析方法建立的用以表征中药化学成分特征的指 纹图谱。
中药生物指纹谱-利用生物技术建立的中药 DNA、中药基因组学和中药蛋白组学指纹图谱。
生物活性指纹图谱:是指中药或中药制剂作用 于某特定细胞或动物后,引起基因和蛋白的复杂 变化
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
含测目标的选取原则: 1、弄清楚成分类别、有效成分和指标性成分 2、复方制剂应首选君药及贵重药建立含量测定方法 3、含有毒性药材的必须建立含测项目,应进行重点研究 4、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清楚的,应首选测定其含量 5、测定成分应尽量与中医理论、用药的功能主治相近 6、测定成分应考虑与生产工艺的关系 7、测定应归属于某单一药材,若复方中多种药材都含有 则不应选为定量指标 8、确实无法知道成分的,可测定药物的总固体量
微波辅助萃取(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MAE):是利用微波产生的能量快速破碎植物 细胞而使化学成分释放进入溶剂中的一种方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
中药注射剂及有效部位: tR≤30 min, As/At≥20% RSD%≤±20%
20%>As/At≥10% RSD%≤±25% 10%>As/At≥5% RSD%≤±30% As/At<5% 峰面积比值不作要求,但 必须标定tR tR>30 min, As/At≥10%
3、重现性-不同实验条件、不同分析人 员对样品的测定误差的允许范围-用相似 度表示
二、指纹图谱的类型
1、按测定手段分类
中药化学成分指纹谱-采用色谱、光谱及其他 分析方法建立的用以表征中药化学成分特征的指 纹图谱。
中药生物指纹谱-利用生物技术建立的中药 DNA、中药基因组学和中药蛋白组学指纹图谱。
生物活性指纹图谱:是指中药或中药制剂作用 于某特定细胞或动物后,引起基因和蛋白的复杂 变化
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
含测目标的选取原则: 1、弄清楚成分类别、有效成分和指标性成分 2、复方制剂应首选君药及贵重药建立含量测定方法 3、含有毒性药材的必须建立含测项目,应进行重点研究 4、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清楚的,应首选测定其含量 5、测定成分应尽量与中医理论、用药的功能主治相近 6、测定成分应考虑与生产工艺的关系 7、测定应归属于某单一药材,若复方中多种药材都含有 则不应选为定量指标 8、确实无法知道成分的,可测定药物的总固体量
微波辅助萃取(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MAE):是利用微波产生的能量快速破碎植物 细胞而使化学成分释放进入溶剂中的一种方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
中药化学前沿课件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通过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对中药的整体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控制,保障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化学数据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
通过建立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对中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 的整理、归纳和分类,为中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中药作用靶点与网络药理学研究
药代动力学研究
临床试验前的转化医学研究
研究新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 泄等过程,为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提供依 据。
通过临床试验前的转化医学研究,评估新药 在临床试验中的潜在疗效和安全性,为新药 的临床试验提供决策支持。
05 中药化学与现代科技的融 合发展
中药化学与生物技术的结合与应用
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与生物技术
培养国际化人才
加强中药化学领域的人才培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中药化学前沿课件
目 录
• 引言 • 中药化学成分研究 • 中药化学质量控制与评价 • 中药化学创新药物研发 • 中药化学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发展 • 现代中药化学的挑战与展望
01 引言
中药化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中药化学是一门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 、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与中药 制剂关系等的科学。
重要性
特点
中药化学成分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微量性和协同作用等特点,这些成分 在中药制剂中发挥治疗作用。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技术
提取技术
包括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用于从中药 原料中提取有效成分。
分离技术
如色谱法、结晶法、膜分离技术等,可将提取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
通过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对中药的整体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控制,保障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化学数据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
通过建立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对中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 的整理、归纳和分类,为中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中药作用靶点与网络药理学研究
药代动力学研究
临床试验前的转化医学研究
研究新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 泄等过程,为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提供依 据。
通过临床试验前的转化医学研究,评估新药 在临床试验中的潜在疗效和安全性,为新药 的临床试验提供决策支持。
05 中药化学与现代科技的融 合发展
中药化学与生物技术的结合与应用
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与生物技术
培养国际化人才
加强中药化学领域的人才培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中药化学前沿课件
目 录
• 引言 • 中药化学成分研究 • 中药化学质量控制与评价 • 中药化学创新药物研发 • 中药化学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发展 • 现代中药化学的挑战与展望
01 引言
中药化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中药化学是一门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 、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与中药 制剂关系等的科学。
重要性
特点
中药化学成分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微量性和协同作用等特点,这些成分 在中药制剂中发挥治疗作用。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技术
提取技术
包括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用于从中药 原料中提取有效成分。
分离技术
如色谱法、结晶法、膜分离技术等,可将提取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
中药创新药物研究PPT课件
较大差距,存在问题:大多数药物属于仿制产品、
药物研究靶点创新性不足、药效评价体系水平有 限、化合物库资源缺乏多样性、整体数量与国外 水平差距较大等。 中药、天然药方面研究存在靶点、机制不清, 缺乏适合的质量和药效评价体系等。
12
一、研究与开发重点比较
(三)药物研究与开发重点比较
中国的药物研究重点是针对治疗重大疾病的
8
一、研究与开发重点比较
(二)临床用药比较 2005年,国内销售额位居前100位药品的总销售
额为134.24亿元,抗感染药位居首位,销售额达42亿
元。
10%
消化系统用药 抗肿瘤药
9%
免疫调节剂
7%
抗感染药 46%
血液和造血系 统用药
28%
2005年国产销量前10名产品的种类分布
9
一、研究与开发重点比较
药物。但尚未完全覆盖如呼吸系统、神经精神类
疾病等死亡率较高的重大疾病。
其他传染5 % 其他疾病3 2 % 癌症1 8 % 抗生素2 % 肺结核3 % 糖尿病3 % 血吸虫病4 % 艾滋病7 % 乙肝4 % 老年病4 % 心脑血管1 8 %
中国药物研究开发重点分布图(按治疗病种分)
13
一、研究与开发重点比较
其他 67%
2005年全球医药销售额分布
7
一、研究与开发重点比较
(二)临床用药比较 全球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药物,心血管疾病药
物排首位。
精神障碍用 药 8%
类风湿性关 节炎药物 7% 心血管系统 药物 47%
呼吸系统用 药10% 血液和造血 系统用药 12%
消化系统药 物16%
2005年全球销量前10名产品的种类分布
研人员,即8.4万名。2001年辉瑞公司宣称拥有
中药化学前沿课件
研究周期长,有效成 分准确率较低
药科大学:孔令仪 2007-2014 年期间
楝科药用植物 : 15个品种 447个萜类化合物(柠檬苦素) 257个新成分,4个新型碳架
基于药效药理为导向
体内、体外 模型评价
发现新化合物的可能性大;
药理评价与化学分离同步, 动物实验样品需求量大。
中药/天然药物 有效部位 有效组分 有效成分
17个药效物质基础 3个质量控制指标
基于体内方法的有效成分研究
基于肠胃道代谢方法
上海交大药学院 李晓波
肠道四个菌门 5600种细菌
水解反应、甲基化、去甲基化等反应类型 代谢产物活性增强
黄芩
人工肠、胃液 肠道菌
原药色谱图
原药色谱图
体外肠胃道代谢
代谢产物
黄芩苷 汉黄芩苷
体内外活性评价
体外活性代谢产物
药效数据 抗炎
尿酸值
尿酸值9h
3h
0.0127
465
0.0174
661.4
0.0109
605.2
0.0163
735
0.0117
504.2
0.0179
765
0.0184
733
0.0166
638
0.0202
460.2
152.1
0.0192
647.5
222
0.0162
442.6
241.6
0.0134
518.9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药味均匀设计组合利尿耐缺氧抗心律失常指纹图谱色谱峰药效数据17个药效物质基础3个质量控制指标50个色谱峰hplc基于体内方法的有效成分研究上海交大药学院李晓波肠道四个菌门5600种细菌水解反应甲基化去甲基化等反应类型代谢产物活性增强基于肠胃道代谢方法黄芩原药色谱图体内外活性评价体外肠胃道代谢人工肠胃液肠道菌原药色谱图代谢产物体外活性代谢产物正常大鼠抗生素大鼠血浆药物代谢产物差异黄芩苷汉黄芩苷尿液粪便代谢产物差异肠道菌的代谢作用体内过程验证血清药物化学方法中药提取物血清成
药科大学:孔令仪 2007-2014 年期间
楝科药用植物 : 15个品种 447个萜类化合物(柠檬苦素) 257个新成分,4个新型碳架
基于药效药理为导向
体内、体外 模型评价
发现新化合物的可能性大;
药理评价与化学分离同步, 动物实验样品需求量大。
中药/天然药物 有效部位 有效组分 有效成分
17个药效物质基础 3个质量控制指标
基于体内方法的有效成分研究
基于肠胃道代谢方法
上海交大药学院 李晓波
肠道四个菌门 5600种细菌
水解反应、甲基化、去甲基化等反应类型 代谢产物活性增强
黄芩
人工肠、胃液 肠道菌
原药色谱图
原药色谱图
体外肠胃道代谢
代谢产物
黄芩苷 汉黄芩苷
体内外活性评价
体外活性代谢产物
药效数据 抗炎
尿酸值
尿酸值9h
3h
0.0127
465
0.0174
661.4
0.0109
605.2
0.0163
735
0.0117
504.2
0.0179
765
0.0184
733
0.0166
638
0.0202
460.2
152.1
0.0192
647.5
222
0.0162
442.6
241.6
0.0134
518.9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药味均匀设计组合利尿耐缺氧抗心律失常指纹图谱色谱峰药效数据17个药效物质基础3个质量控制指标50个色谱峰hplc基于体内方法的有效成分研究上海交大药学院李晓波肠道四个菌门5600种细菌水解反应甲基化去甲基化等反应类型代谢产物活性增强基于肠胃道代谢方法黄芩原药色谱图体内外活性评价体外肠胃道代谢人工肠胃液肠道菌原药色谱图代谢产物体外活性代谢产物正常大鼠抗生素大鼠血浆药物代谢产物差异黄芩苷汉黄芩苷尿液粪便代谢产物差异肠道菌的代谢作用体内过程验证血清药物化学方法中药提取物血清成
中药化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 中药中有什么? ➢ 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有毒的,哪些是中性的? ➢ 如何与众多成分中分离开来? ➢ 在复方中,有哪些应有的成分,限量是多少? ➢ 在复方处,不应有哪些成分?限量多少? ➢ 如何检查复方中的应有、不应有成分?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版社
中药作用靶点的精确化研究
质量标准
中药种植 中药材流通
中药饮片 中医临床用药 中药新药研究
中成药物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中药化学课程的基本学习方法
认识中药化学的应用价值—增加学习的目的性 认识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与结构\理化性质等
3、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原理
新成分的产生 助溶作用 减毒作用。
4、阐明中药炮制原理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二、中药化学在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
1、建立和完善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
➢确定其有效成分,并以其为指标,建立定 性鉴别和含量测定的方法。
三 中药化学的基本任务与内容
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结构与分类
成分的提取 与分离
药理毒理 研究
确定有效、 有毒、无用
提取、分离方法 提
结构鉴定,化学性质
供 标
及波谱数据
准
物
在复杂体系中 定性与定量
化学方法、TLC、HPLC、GC
在体系中主要需要分析化学与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与实验技巧
中药化学成分概况与研究进展-PPT精选文档
黄皮酰胺(clansenamide)
P h P h
O
O H N O
N C H C O N H 2 2 脑 复 康 脑复康
HO H HC 3
黄皮酰胺 ( ) 黄皮酰 ?
(4)钙离子拮抗剂 蝙蝠苏林碱
5. 增强免疫成分
真菌多糖 植物多糖
皂苷类
雷公藤内酯
6 . 抗肝炎活性成分:五味子素、联苯
甘草皂苷硫酸酯化后抑制HIV效果可提高4
倍。 棉酚 大豆皂苷类
(3) 黄酮类 Chrysanthemum morifolim Ramar中的多 种黄酮类化合物有抗HIV活性:
R5 R1O R2 OR3 O O R6 R4
当R1=rha—glu时活性最小 R1=gal时活性最大
R1 R2 R3 R4 O O
michellamine A and B 栗树碱 原小檗碱 吐根碱 九节碱磺酸盐 苯并非啶类
(2)、萜类 Maprounea africana中 发现六个五环三萜
R1 R2 R3
R2
C OOH
我国从华东水杨梅中分得六个有抗HIV作用的三萜
穿心莲中的DASM 华中五味子的nigranoicacid
有抗癌和放疗增敏作用,具无骨髓抑制作用.
总合草苔虫内酯 靛玉红及其衍生物
2.抗心血管疾病药物
北豆根:蝙蝠葛碱(dauncine) 葛根总黄酮 芹菜甲素 银杏内酯 丹参酮ⅡA
黄山药皂苷
蒺藜总皂苷 人参皂苷、三七皂苷、匙羹藤皂苷、生藤皂苷
3.抗HIV活性产物
中药(天然药)有效成分 研究概况与进展
中药(天然药)的历史与有效成分研究
一、19世纪来天然药发展趋势 重视(1900年前):四大传统医药体系为主流医学体系 低潮(1910—1960年):合成药物的兴起;西医药成为主流医学体系 重视(1970年后):重新评价中药、天然药的医学地位 二、转折点 三、原因
P h P h
O
O H N O
N C H C O N H 2 2 脑 复 康 脑复康
HO H HC 3
黄皮酰胺 ( ) 黄皮酰 ?
(4)钙离子拮抗剂 蝙蝠苏林碱
5. 增强免疫成分
真菌多糖 植物多糖
皂苷类
雷公藤内酯
6 . 抗肝炎活性成分:五味子素、联苯
甘草皂苷硫酸酯化后抑制HIV效果可提高4
倍。 棉酚 大豆皂苷类
(3) 黄酮类 Chrysanthemum morifolim Ramar中的多 种黄酮类化合物有抗HIV活性:
R5 R1O R2 OR3 O O R6 R4
当R1=rha—glu时活性最小 R1=gal时活性最大
R1 R2 R3 R4 O O
michellamine A and B 栗树碱 原小檗碱 吐根碱 九节碱磺酸盐 苯并非啶类
(2)、萜类 Maprounea africana中 发现六个五环三萜
R1 R2 R3
R2
C OOH
我国从华东水杨梅中分得六个有抗HIV作用的三萜
穿心莲中的DASM 华中五味子的nigranoicacid
有抗癌和放疗增敏作用,具无骨髓抑制作用.
总合草苔虫内酯 靛玉红及其衍生物
2.抗心血管疾病药物
北豆根:蝙蝠葛碱(dauncine) 葛根总黄酮 芹菜甲素 银杏内酯 丹参酮ⅡA
黄山药皂苷
蒺藜总皂苷 人参皂苷、三七皂苷、匙羹藤皂苷、生藤皂苷
3.抗HIV活性产物
中药(天然药)有效成分 研究概况与进展
中药(天然药)的历史与有效成分研究
一、19世纪来天然药发展趋势 重视(1900年前):四大传统医药体系为主流医学体系 低潮(1910—1960年):合成药物的兴起;西医药成为主流医学体系 重视(1970年后):重新评价中药、天然药的医学地位 二、转折点 三、原因
中药化学PPT课件 中药化学绪论和方法
渗漉装置
3、煎煮法:简便易行,提出杂质多。 不能用于挥发性和热不稳定性成分提取。 4、回流提取法:提取效率较高,快速。 不能用于热不稳定性成分提取。 5、连续回流提取法:提取效率最高,最节 省溶剂。 不能用于热不稳定性成分的提取。
连续提取装置
五、影响因素:
溶剂性质; 操作方式(方法); 温度; 时间; 药材粉碎度; 其他因素。
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异分离的方法
一、结晶和重结晶法 二、沉淀法
结晶和重结晶法
• 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溶剂中的
溶解度不同来达到分离的方法。
• 用于较纯粗品的精制
• 重结晶溶剂的选择:对欲纯化成分的冷时
溶解度小,热时溶解度大,而对杂质冷热都溶或 冷热都不溶;与欲纯化成分不发生化学反应;沸 点适中;安全价廉易得。
中药化学
Chemistry of Chinese Medicine
中
是什么?
药
学什么?
为什么学?
化
怎么学?
学
做过什么?
将做什么?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
人。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的屠呦呦,创 造性地研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 素,获得对疟原虫100%的抑制率,为中医药走 向世界指明方向。
2--The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3---Chem.Pharm.Bull. 4—Tetrahedron
5---Tetrahedron Letters 6---Planta Medica
温热性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
附子 吴茱萸 细辛 蜀椒 高良姜 丁香
有效成分(类型)
3、煎煮法:简便易行,提出杂质多。 不能用于挥发性和热不稳定性成分提取。 4、回流提取法:提取效率较高,快速。 不能用于热不稳定性成分提取。 5、连续回流提取法:提取效率最高,最节 省溶剂。 不能用于热不稳定性成分的提取。
连续提取装置
五、影响因素:
溶剂性质; 操作方式(方法); 温度; 时间; 药材粉碎度; 其他因素。
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异分离的方法
一、结晶和重结晶法 二、沉淀法
结晶和重结晶法
• 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溶剂中的
溶解度不同来达到分离的方法。
• 用于较纯粗品的精制
• 重结晶溶剂的选择:对欲纯化成分的冷时
溶解度小,热时溶解度大,而对杂质冷热都溶或 冷热都不溶;与欲纯化成分不发生化学反应;沸 点适中;安全价廉易得。
中药化学
Chemistry of Chinese Medicine
中
是什么?
药
学什么?
为什么学?
化
怎么学?
学
做过什么?
将做什么?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
人。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的屠呦呦,创 造性地研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 素,获得对疟原虫100%的抑制率,为中医药走 向世界指明方向。
2--The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3---Chem.Pharm.Bull. 4—Tetrahedron
5---Tetrahedron Letters 6---Planta Medica
温热性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
附子 吴茱萸 细辛 蜀椒 高良姜 丁香
有效成分(类型)
中药化学ppt课件
-
6
二 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中的意义
和作用
1 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
通过对中药进行有效成分的研究,不仅可以阐明中药产生功 效的究竟为何物物质,也为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提供了前提 和物质基础。
如,现代研究证明,麻黄中的挥发油成分α-松油醇是其发汗 散寒的有效成分;其平喘的有效成分是麻黄碱和去甲麻黄碱;而 利水的有效成分则是伪麻黄碱。
道内的消化液或细菌等的作用后产生的代谢产物,以及它们以原
型的形式被吸收进入血液或被直接注射进入血液后在血液中产生
的代谢产物却具有防病治病的作用,这些化学成分无疑也应被视
为有效成分。另一方面,某些过去被认为是有效成分的化合物,
经研究证明是无效的。如麝香的抗炎有效成分,近年来的实验证
实是其所含的多肽而不是过去认为的麝香酮等。
中药化学
主讲 王栋 关枫
-
1
主要参考书目:
1 肖崇厚等 中药化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 姚新生等 天然药物化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3 陆蕴如等 中药化学 北京:学苑出版社,1995
4 徐任生等 天然产物化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5 姚新生等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6)一次代谢产物:也叫营养成分。指存在于生物体中的主 要起营养作用的成分类型;如糖类、蛋白质、脂肪等。
(7)二次代谢产物:也叫次生成分。指由一次代谢产物代谢 所生成的物质,次生代谢是植物特有的代谢方式,次生成分是植 物来源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
5
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关系:二者的划分也是相对的。一方
可见用冷水浸泡的方法炮制,使有效成分损失导致抑菌活性
中药学导论课件详解
中药的药理作用及药理研究方法
现代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通过电子显微镜等 先进技术观察药物的作用机制。
传统药理研究
传统药理研究通过中药治疗人体 各种疾病的历史和经验来研究药 理作用。
动物试验
药理研究也可以通过动物实验来 进行,通常使用的试验动物是小 鼠和大鼠。
中药的组成及活性成分
1
中药中的化学成分
中药中含有很多化学成分,如黄酮类、生物碱类、多糖类等。
中药的质量标准
中药的质量标准由国家或行 业制定,目的是保障中药的 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鉴别和析定
1
形态学检验
通过形态学鉴别中药的外形、大小、质
显微镜检验
2
量等指标,区分不同的中药。
显微镜检验是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的组
织结构和细胞形态进行区分。
3
化学分析
化学分析通过检验中药的化学成分的含 量和种类进行鉴定。
中药成方
中药成方指的是将多种中药 按照一定的比例配伍,并加 工制剂成一种中药药物。
中药制剂的加工和制备
1
中药配伍
2
制备中药制剂时需要确定中药的配伍比
例和方法。
3
中药提取
通过不同的提取方法制备中药制剂,如 浸提、蒸馏、煮沸等。
中药制剂的种类和用途
中药制剂按照用途和剂型可以划分为多 种类型,如口服、外用、注射等。
2
中药的毒性
中药中可能含有毒性成分,如半夏、雄黄等。
3
中药的毒副作用防范
对于中药的毒副作用需要进行预防和防范,如使用前进行评估,控制剂量等。
中药的合理使用和保护
中草药的种植和收获
中草药的种植和收获需要采用生 态环保的方式,保护自然资源和 草药的原有生态系统。
中药化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分,称为有效部位。如人参总皂 苷、苦参总生物碱、银杏叶总黄酮等。 (5)有效部位群:含有两类或两类以上有效部位的中药提取或分 离部分。
-
5
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
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关系:二者的划分也是相对的。一方面,随着 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提高,一些过去被认为是无效成 分的化合物,如某些多糖、多肽、蛋白质和油脂类成分等,现已发现 它们具有新的生物活性或药效。
-
3
由于生源途径的关系,一种中药中往往存在母核相同、取代基不同的同一类型成分, 也有不同类型的成分,例如,中药人参中就含有20余种三萜皂苷类成分,其都有相同 或类似的母体,同时人参中又有黄酮类、多糖及挥发油等类成分。中药中成分的复杂 性及多种中药的配伍应用,即构成了中药功效的多样性,是中药常具有多方面功效或多 种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
成粗粉,常用的提取方法有:
➢ 溶剂提取法
➢ 水蒸汽蒸馏法 ➢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 其他方法:
(升华法、组织破碎法、压榨法、超声法、微波提取 法等)
-
10
二、分离精制方法
1.溶剂萃取法 按极性递增的溶剂依次萃取:
己烷,石油醚,氯仿(或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甲醇( 或乙醇)
2. 沉淀法
试剂沉淀法 生物碱类
流
分配系数不同
动 相
正相分配色谱:流动相极性< 固定相极性
固
反相分配色谱:流动相极性>固定相极性
定
相
HPLC、MPLC、LPLC
-
14
4. 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意义和作用
1 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
通过对中药进行有效成分的研究,不仅可以阐明中药产生功效的究竟为 何物物质,也为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提供了前提和物质基础。
-
5
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
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关系:二者的划分也是相对的。一方面,随着 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提高,一些过去被认为是无效成 分的化合物,如某些多糖、多肽、蛋白质和油脂类成分等,现已发现 它们具有新的生物活性或药效。
-
3
由于生源途径的关系,一种中药中往往存在母核相同、取代基不同的同一类型成分, 也有不同类型的成分,例如,中药人参中就含有20余种三萜皂苷类成分,其都有相同 或类似的母体,同时人参中又有黄酮类、多糖及挥发油等类成分。中药中成分的复杂 性及多种中药的配伍应用,即构成了中药功效的多样性,是中药常具有多方面功效或多 种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
成粗粉,常用的提取方法有:
➢ 溶剂提取法
➢ 水蒸汽蒸馏法 ➢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 其他方法:
(升华法、组织破碎法、压榨法、超声法、微波提取 法等)
-
10
二、分离精制方法
1.溶剂萃取法 按极性递增的溶剂依次萃取:
己烷,石油醚,氯仿(或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甲醇( 或乙醇)
2. 沉淀法
试剂沉淀法 生物碱类
流
分配系数不同
动 相
正相分配色谱:流动相极性< 固定相极性
固
反相分配色谱:流动相极性>固定相极性
定
相
HPLC、MPLC、LPLC
-
14
4. 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意义和作用
1 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
通过对中药进行有效成分的研究,不仅可以阐明中药产生功效的究竟为 何物物质,也为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提供了前提和物质基础。
最终版《中药化学》课件.ppt
2. 溶剂分配法(两相溶剂萃取法) 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
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各成分分配系 数相差越大,分离效果越好。 ➢ 分离极性较大的成分:选用正丁醇-水 分离中等极性的成分:选用乙酸乙酯-水 分离极性小的成分:选用氯仿(乙醚)-水 ➢ 操作:混合物溶于水,依次用极性由小到大的有 机溶剂萃取,分别回收有机溶剂。
.精品课件.
23
一、 糖类化合物
多糖:由10个以上的单糖分子通过苷键聚合而成。一 般无甜味,也无还原性。
• 常见的植物多糖为淀粉和纤维素,在中药中通常 作为杂质除去。
• 纤维素的衍生物有多方面用途,如羧甲基纤维素 钠(CMC-Na)可作为粘合剂。
• 菌类多糖多具有抗肿瘤活性,例香姑多糖、灵芝 多糖
酸水解的易难顺序为:N- 苷>O-苷>S-苷>C-苷
.精品课件.
29
二、苷类化合物-理化性质
➢ 酶催化水解 优点: 专属性高,条件温和。 用酶水解苷键可以保
持苷元的结构不变,还可以保留部分苷键得到次 生苷或低聚糖。 含苷的中药通常含水解相应苷的酶 ➢ 碱催化水解 ➢ 氧化开裂反应 ➢ 乙酰解反应
.精品课件.
第一章
.精品课件.
1
1. 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 临床用药经验,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 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 学科。 2. 中药化学的研究内容: 3. 中药化学在中药现代化及产业化中的作用 4. 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精品课件.
2
第二章
.精品课件.
3
概念
➢ 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病治病作用 的单体化合物,能用结构式表示,并具有一定 的物理常数。
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各成分分配系 数相差越大,分离效果越好。 ➢ 分离极性较大的成分:选用正丁醇-水 分离中等极性的成分:选用乙酸乙酯-水 分离极性小的成分:选用氯仿(乙醚)-水 ➢ 操作:混合物溶于水,依次用极性由小到大的有 机溶剂萃取,分别回收有机溶剂。
.精品课件.
23
一、 糖类化合物
多糖:由10个以上的单糖分子通过苷键聚合而成。一 般无甜味,也无还原性。
• 常见的植物多糖为淀粉和纤维素,在中药中通常 作为杂质除去。
• 纤维素的衍生物有多方面用途,如羧甲基纤维素 钠(CMC-Na)可作为粘合剂。
• 菌类多糖多具有抗肿瘤活性,例香姑多糖、灵芝 多糖
酸水解的易难顺序为:N- 苷>O-苷>S-苷>C-苷
.精品课件.
29
二、苷类化合物-理化性质
➢ 酶催化水解 优点: 专属性高,条件温和。 用酶水解苷键可以保
持苷元的结构不变,还可以保留部分苷键得到次 生苷或低聚糖。 含苷的中药通常含水解相应苷的酶 ➢ 碱催化水解 ➢ 氧化开裂反应 ➢ 乙酰解反应
.精品课件.
第一章
.精品课件.
1
1. 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 临床用药经验,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 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 学科。 2. 中药化学的研究内容: 3. 中药化学在中药现代化及产业化中的作用 4. 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精品课件.
2
第二章
.精品课件.
3
概念
➢ 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病治病作用 的单体化合物,能用结构式表示,并具有一定 的物理常数。
中药化学上篇ppt课件
O OCH3
H3CO 当归内酯
O
O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 合成简介
O O
木脂素:游离木脂素为 亲脂性,难溶于水,能 溶于苯、氯仿、乙醚、 乙醇等。木脂素苷类水 溶性增大。
CH3O CH3O CH3O OCH3 五味子酯甲 OH OCOC6H5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 合成简介
5、黄酮类
泛指具有两个苯环通过中间三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类 化学成分。多具有酚羟基,显酸性。游离黄酮类化合物易 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及稀碱溶液 中。苷类易溶于水、甲醇、乙醇、吡啶等极性溶剂。
O
23
26
25
27
24
OH (D-洋地黄-毒糖)3 O H 地高辛(digoxin)
HO
O
薯蓣皂苷元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 合成简介
9、三萜
是一类基本骨架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三萜 皂苷元多具有较好的结晶形状,能溶于有机溶剂,不溶 于水。 三萜皂苷多为无定形粉末,难溶于有机溶剂, 可溶于水,皂苷水溶液多具发泡性、溶血性、鱼毒性。
R2O HO H
13 8 14 20Fra bibliotekH17
10
H
HO
ginsenoside Re Rf
R1 glc-2-rha glc-2-glc
R2 glc H(20s)
H OR1
20(s)-protopanaxatriol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 合成简介
10、鞣质
又称单宁或鞣酸,为一类分子较大、结构复杂的多元酚 类化合物的总称。大多为无定形粉末,可溶于水、乙醇 、丙酮、乙酸乙酯等极性大的溶剂,不溶于乙醚、氯仿 、苯、石油醚等极性小的溶剂。其水溶液遇重金属盐如 醋酸铅等能产生沉淀,还能与蛋白质、多种生物碱盐类 形成沉淀。
H3CO 当归内酯
O
O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 合成简介
O O
木脂素:游离木脂素为 亲脂性,难溶于水,能 溶于苯、氯仿、乙醚、 乙醇等。木脂素苷类水 溶性增大。
CH3O CH3O CH3O OCH3 五味子酯甲 OH OCOC6H5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 合成简介
5、黄酮类
泛指具有两个苯环通过中间三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类 化学成分。多具有酚羟基,显酸性。游离黄酮类化合物易 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及稀碱溶液 中。苷类易溶于水、甲醇、乙醇、吡啶等极性溶剂。
O
23
26
25
27
24
OH (D-洋地黄-毒糖)3 O H 地高辛(digoxin)
HO
O
薯蓣皂苷元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 合成简介
9、三萜
是一类基本骨架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三萜 皂苷元多具有较好的结晶形状,能溶于有机溶剂,不溶 于水。 三萜皂苷多为无定形粉末,难溶于有机溶剂, 可溶于水,皂苷水溶液多具发泡性、溶血性、鱼毒性。
R2O HO H
13 8 14 20Fra bibliotekH17
10
H
HO
ginsenoside Re Rf
R1 glc-2-rha glc-2-glc
R2 glc H(20s)
H OR1
20(s)-protopanaxatriol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 合成简介
10、鞣质
又称单宁或鞣酸,为一类分子较大、结构复杂的多元酚 类化合物的总称。大多为无定形粉末,可溶于水、乙醇 、丙酮、乙酸乙酯等极性大的溶剂,不溶于乙醚、氯仿 、苯、石油醚等极性小的溶剂。其水溶液遇重金属盐如 醋酸铅等能产生沉淀,还能与蛋白质、多种生物碱盐类 形成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