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热区4种林分土壤有机碳的比较研究
中国林业碳贡献区域分布及潜力预测
中国林业碳贡献区域分布及潜力预测作者:许恩银王维枫聂影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年第05期摘要“国家自主贡献”(INDCs)鼓励各国自觉承担减排责任,林业部门的碳贡献及潜力对我国承担减排替代及合理制定INDCs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和土壤有机碳储量推算法,利用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模拟预测三种森林生长情境下各林区承诺期内碳贡献分布变化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①至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束,三大林区总碳储量为48.63 PgC,总蓄积量为188.02×108 m3。
②至2030年,自然增长情境(Ⅰ)、按原面积比例分配情境(Ⅱ)和人工林高配比情境(Ⅲ)下林区总碳储量将分别增加1.70、6.90和7.11 PgC,蓄积量分别增加53.04×108、61.70×108和62.38×108m3。
③2013—2030年期间,各林区碳贡献均保持增长,但东北和西南林区贡献率逐年下降,南方林区贡献率上升趋势明显。
④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每提高5%南方林区新造林面积比例,三大林区的碳储量和蓄积量将提升6 TgC和7×105m3。
为充分发挥林业在缓解气候变化中的潜力,应提高南方林区的新造林面积比例,为用材林制定合适的采伐模式,增加杉木和桉树等速生树种面积,以维持较高的碳贡献增长速度和保障木材生产安全的优势。
在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发展混交林,对过熟林进行可持续经营管理,人工促进更新过熟林以提高森林更新速度,从而改善碳贡献率下降和林龄偏大的现象。
关键词林业;碳贡献;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区域分布;潜力预测1 研究背景INDCs是为实现“确保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 2℃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 ℃之内而努力”目标而提出的,作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全新减排机制,INDCs 将开始新的气候体制方向,对今后气候国际法治理念及模式产生深远影响[1-2]。
西部林业科学2007年总目次
刘永 刚 孟 张文辉
何景蜂等 (4 3)
王振宇 王有生 (9 3) 李 乡旺 芳 黄春 良 (3 4) 罗传秀 (8 4) 马赛 宇等 (2 5)
庐 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评估 ………………………… …… ………………………………… 王 云南红豆杉种子变温层积的萌发效应研究 ………………………… …… …………………… 景跃波 云南热区西南桦人工纯林林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研究 … …… ……………………………… 倪金碧 王卫斌
郝佳波 (2 ) 1 3
第 2期 ( 总第 19期 )2 0 1 07年 6月
大型丛生竹的培育技术及其综合利用研究 ……………………・ ……………………………・ ・陈宝昆 杨宇明 张国学等 ( ) 1
红锥采穗 圃营建及其穗 条的扦插 育苗试验 ……………………………………………… …… … 朱积余 唐玉贵 陈 尔 (0 1)
辣木叶蛋 白质提取工艺研究 ………………………… ………………………………………… 阚 欢 李贤忠 陆 斌 (0 ) 16
西双版纳普文山地的秃杉引种试验初报 ……………………………………………………… 邱 琼 杨德军 杨利华 (0 ) 19
管 氏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试验 ……………… ………………………………………… …… 翟 鸣 澳洲坚果优质嫁接苗培育技术研究 ……………………………………………………… … 杨正华
冯 弦
徐延双
刘云彩等 (3 3)
齐力旺等 (8 3)
西南桦纯林与西南 桦 +肉桂混交林幼林期 的生物量研究 ……………………・……
倪金碧等 (4 4) 景跃波等 (0 5) 和丽萍等 (6 5)
滇金丝猴栖息地植被类型研究 ……………………………………… …………………………… 黎 国强
云南省中部3种森林土壤含水率、容重和细根重及其垂直分布
( 1 .云南大学 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 ,云 南 昆明 6 5 0 0 9 1 ;2 .玉溪市 华宁县林 业局 ,云南 华宁 6 5 2 8 0 0 )
摘要 :根据 2 7 个土壤剖面 的 4 0 5 个土壤样 品 , 研究 云南 中部 地区华 山松林 、 旱冬瓜林 、云南 松林 的土壤 含水率 、
第 4期
单梦颖等:云南省中部3 种森林土壤含水率、 容重和细根重及其垂直分布
3 9
松 林 的林 下土壤 有 什 么差 异 ,并 没 有具 体 的对 比研 究 。本 文 以云南 省 中部 玉溪 市 华 宁 县东 山林 场 的云
层 ,用 容积 为 1 0 0 e m 的土壤 环 刀 , 自上而 下取样 。 每 层土 壤 重 复 取 样 3次 ,挑 出 细 根 后 ,用 精 度 为 0 . 5 g的 电 子 秤 现 场 称 土 重 ,转 人 密 封 袋 ,封 好
助【 1 卜 j 。因此,在生产实践 中趋 向使用其 他外来
树 种 。随 着 人 们 对 外 来 树 种 生 态 危 害性 认 识 的 提 高 ,华 山松 、旱 冬瓜 又被认 为 是 生态 风 险 最小 的树 种 。旱 冬瓜林 的根具有 固氮 菌 ,对 土壤 中的矿 质 元
认为 ,表层土壤具有较高的养分含量 ,因而细根分
布在 表层 土壤 有利 于林 木 的生 长发 育 。退 化 土壤 下重 建 森 林 ,土 壤 的 细 根 垂 直 分 布 呈 明显 的 层 次 性 ,主要 分布 在 0~2 0 c m 土 层 内 ,土 壤 水 分 对 细 根生 长变 化 的影 响无 明显规律 。
素具有较强的吸收富集能力。其落 叶是 良好 的有机
肥料 ,对林 地 土 壤 的改 良有 较 好 的作 用 。砍 伐 后 , 旱冬瓜 伐桩 萌芽 力强 ,具 有 良好 的 天然 更 新 和 萌蘖
《植树造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范文
《植树造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植树造林已成为应对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土壤有机碳作为衡量土壤质量和生态质量的重要指标,对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植树造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指导植树造林实践、提高土壤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一)研究区域本研究选取了不同类型植树造林地区,包括山区、平原区、沙地等,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不同环境条件下植树造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
(二)研究方法1. 土壤样品采集:在各植树造林地区分别设置采样点,按照一定的深度和间隔采集土壤样品。
2. 土壤有机碳测定: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
3.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三、植树造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一)总体分布特征通过对不同植树造林地区的土壤样品进行测定,发现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各地区间存在差异,但总体上呈现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深层土壤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表层土壤受到植被覆盖、根系分泌物和地表凋落物等的影响,使得有机碳输入量较大。
(二)空间分布特征在不同植树造林地区,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存在差异。
在山区,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在平原区和沙地,由于地形相对平坦,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对均匀。
此外,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也有影响。
四、影响因素分析(一)植被类型与覆盖度植被类型和覆盖度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植被类型丰富、覆盖度高的地区,其土壤有机碳含量也较高。
这是因为植被通过根系分泌物和地表凋落物等途径,为土壤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
(二)土地利用方式与经营管理措施土地利用方式和经营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含量也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科学的经营管理措施,如合理施肥、灌溉、除草等,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
森林土壤有机碳分组及其测定方法_胡慧蓉
收稿日期:2009-04-02基金项目: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资助作者简介:胡慧蓉(1964-),女,昆明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从事森林土壤与肥料工作。
E-mail:hhrxl@ *通讯作者:E-mail:hutx001@森林土壤有机碳分组及其测定方法胡慧蓉1,2,马焕成1,2,罗承德2,胡庭兴2*(1.西南林业大学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42.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四川雅安625014)摘要: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在全球碳平衡中占重要地位。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森林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量随土地利用变化、森林经营管理、自然与人为干扰等影响而呈现较强动态变化。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构成土壤有机碳的不同组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有不同的分解响应。
目前,森林土壤有机碳常用的分组研究方法是:化学分组(传统的腐殖质分组研究)、物理分组(对有机碳的密度分组或颗粒分组)和稳定性分组(即有机碳的活性分组)。
研究目的不同,对各组分的概念认识、成分划定不同,导致所采用的分组测定方法,以及研究结果所反映的问题等也不同,使研究内容或测定结果缺乏可比性。
森林土壤有机碳分组方法标准化与各组分的概念统一化;土壤有机碳各组分的组成成分划定;测定各组分的方法标准化与统一化等内容,可能成为土壤有机碳分组研究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碳循环;土壤有机碳组分;测定方法中图分类号:S15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64-3945(2010)04-1018-07Vol.41,No.4Aug.,2010土壤通报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第41卷第4期2010年8月碳是地球生命的重要组成成分。
在漫长的地质时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对碳素的固定是大气中产生氧气的近乎唯一的来源,它决定了整个地球环境的发展趋势,碳循环是生物圈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1]。
三种人工林的土壤碳密度动态研究
异 ,木 荷 、尾 叶 桉 、湿 地 松 林 地 1 9 9 9年 的土 壤 碳 密度 分 别 为 1 8 1 . 1 3 t / h m 、3 4 . 2 1 t / h m 和 1 0 0 . 3 5 t / h m ,2 0 1 2年
的分别为 2 3 7 . 9 4 t / h m 、9 2 . 0 3 t / h m 和 1 4 4 . 3 9 t / h m ,其 大小排序为木荷 林地 >湿地松 林地 >尾 叶桉林 地,其 中
HUANG Xi a n g l a n,YE L o n g h u a,L U Gu a n g c h a o,XUE Li
( C o l l e g e o f F o r e s t r y , S o u t h C h i n a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6 4 2 , C h i n a )
p h y U a w o o d l a n d .
Ke y wo r d s :s o i l o r g a n i c c a r b o n ;o r g a n i c c a r b o n d e n s i t y;p l a n t a t i o n
陆 地 生 态 系统 的 碳 循环 对 凋 节 大 气 中 C O , 浓 度 有
重 要 作用 土壤 碳 库 是 陆 地 生 态 系统 碳 库 中 最 大 的
( P i c e a c r a s s l i a ) 林 的土 壤 碳平 衡 ,刘 建 军 等
湖南林业科技 2 0 1 3 年 第4 0 卷第3 期
弼 究报 告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碳储量与土壤氮有效性的关系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碳储量与土壤氮有效性的关系采用剖面法对25年生水曲柳、落叶松、红松和樟子松林不同深度土壤碳储量进行研究,发现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碳储量差异显著,而且在不同土层变化差异一致,均为红松林的土壤碳储量最高而落叶松林的土壤碳储量最低。
表层土壤碳储量与土壤氮有效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在亚表层土壤这种相关关系不显著。
标签:碳储量;林分类型;红松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碳库,每年大约能固定超过60%的碳,森林的碳储量约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一半。
以往研究都认为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碳储量水平有很大的差异,并指出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碳归还效率不同。
近年来有研究认为土壤碳的矿化与土壤中氮的有效性有关,并指出土壤中有效氮的量控制着土壤的激发效应。
研究不同林分土壤的碳储量与氮有效性的关系,我们试图解释在森林生态系统这个宏观环境中,氮有效性这个因素是否是影响土壤碳库的关键因子,从而从理论上对营林实践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选择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帽儿山地区25年生水曲柳、落叶松、红松和樟子松人工纯林为实验对象,在每个林分内设置立地相似的20m*20m标准地3个。
在每个标准地内挖一个土壤剖面,分别取表层土壤(0-20cm)和亚表层土壤(20-40cm),同时用环刀法分别测定表层土壤和亚表层土壤的容重。
将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挑出土壤中的石头和根系并通过10目筛,一部分直接放入4℃冰箱保存用于测定土壤氮有效性,另一部分风干后磨碎并过60目筛,然后使用Vario MACRO elementar元素分析仪测定样品的碳含量。
土壤碳储量使用如下公式计算:土壤碳储量(t/hm2)=土壤碳含量(%)*容重(g/cm3)*土层厚度(cm)。
土壤氮有效性定义为土壤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
将鲜土用水土比为6:1的KCl提取,然后使用AA3流动分析仪测定溶液中的氨态氮和硝态氮的浓度。
2 结果与分析2.1 四种林分类型表层土壤的碳储量和氮有效性关系四种林分类型土壤碳储量以及土壤的氮有效性均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
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的开题报告
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土壤有机碳是土壤中的一种重要有机物质,对土壤质量、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有机碳主要存在于土壤团聚体中。
因此,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对于理解土壤碳库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分布:选取不同耕作方式下的土壤样品,采用干筛分析法和湿筛分析法对土壤团聚体进行分离,测定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
②研究不同季节下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变化:在不同季节采集同一耕作方式下的土壤样品,进行相同的实验测定,并比较不同季节下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变化。
③分析不同耕作方式和季节对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分布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耕作方式和季节下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变化,探讨不同因素对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3.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主要方法:①野外采样:在不同耕作方式下的实验地点进行野外采样,获取土壤样品。
②土壤理化性质测试: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物理、化学等多项测试,包括土壤粒径分布、土壤有机碳含量、pH值等。
③土壤团聚体分离:根据土壤粒径分布结果,采用干筛和湿筛分别分离出不同粒径的土壤团聚体。
④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测定:采用干燥加热法或者湿化学氧化法测定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
⑤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4. 参考文献[1] Cui, L., Feng, X., Zhang, Q., et al. (2019). Effects of Different Slope Aspects on Soil Aggregates and Organic Carbon in Purple Soils in Rice and Wheat Rotation.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9, 1-12.[2] Wu, Y., Chen, H., Yang, G., et al. (2020). Tillage and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ffect Soil Aggregates and Organic Carbon in a Black Soil. Sustainability, 12(10), 4109.[3] Zhang, L., Wang, J., Li, Y., et al. (2018). Effects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on Soil Aggregates and Organic Carbon Fractions in a Mollisol. Sustainability, 10(8), 2695.。
云南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及空间分布
第34卷第6期2014年12月水土保持通报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Vol.34,No.6Dec.,2014 收稿日期:2013-10-31 修回日期:2013-12-10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富铝土—有机污染物相互作用中自由基的产生、稳定及迁移”(4127313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41222025) 作者简介:包承宇(1988—),男(汉族),云南省昆明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壤资源和地理信息系统。
E-mail:vipbcy1226@qq.com。
通信作者:潘波(1976—),男(汉族),湖北省枝江市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土壤环境中污染物行为研究。
E-mail:panbocai@gmail.com。
云南省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及空间分布包承宇,曾和平,张梦妍,李浩,潘波(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 要:根据云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采用土壤类型法估算了云南省主要土壤类型的有机碳(SOC)密度和储量,并对云南省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差异和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主要因子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云南省0—20cm土层平均SOC密度为59.77t/hm2,SOC储量为2.30×109 t;0—100cm土层平均SOC密度为159.95t/hm2,SOC储量为6.15×109 t,占全国储量的7.28%,占全球陆地生态系统SOC储量的0.41%;其中SOC储量占前4位的土壤类型为红壤、黄棕壤、赤红壤、棕壤,不同深度下4者之和约占云南省总储量的60%。
在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上,SOC密度分布最高的区域为云南省西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其次是西部的横断山脉和东部的云南高原地区,而以紫色土为主的中北部地区SOC密度则最低。
由于降雨量、温度、海拔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共同影响,导致了区域内的SOC密度分布不均,其中降雨量、温度和海拔等自然因素是影响SOC密度分布的主要因子。
《2024年植树造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范文
《植树造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日益严重,植树造林已成为应对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而土壤有机碳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优化植树造林策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植树造林地的土壤有机碳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一)研究区域本研究选择国内多处植树造林区域为研究对象,包括不同地域、气候和土壤类型的地区,以保证研究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二)研究方法1. 土壤样品采集:在各植树造林区域,按照一定的空间布局和深度要求采集土壤样品。
2. 土壤有机碳测定: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有机碳含量。
3. 数据处理与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三、植树造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一)垂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在不同植树造林区域,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表层土壤(0-20cm)的有机碳含量较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有机碳含量逐渐降低。
在深层土壤中,有机碳的分布较为稳定。
(二)水平分布特征在水平方向上,植树造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受到地形、植被、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一般来说,地势平坦、植被丰富、气候适宜的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
四、影响因素分析(一)植被类型与覆盖度植被类型与覆盖度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重要因素。
不同植被类型和覆盖度对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根系分泌物及凋落物的输入等具有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和分布。
一般来说,植被类型丰富、覆盖度高的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
(二)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温度和降水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分解和积累的关键因素。
适宜的温度和降水条件有利于植被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活动,从而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碳基土壤调理剂对云南热区植烟土壤培肥及烤烟产质量效果研究
西"农业学&2021年34卷1期100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g/cuOuml Sciences Vol.34No.1文章编号:1001-4829(2021)1-0100-06DOI:10.16213/ki.scjas.2021.1.015碳基土壤调理剂对云南热区植烟土壤培肥及烤烟产质量效果研究闫辉1,宋鹏飞2,李枝武t倪明1,付斌1,王炽1,赵新梅1,陈拾华1,陈兴位1*,李志勇1(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2-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云南昆明650231)摘要:【目的】有机培肥是改善土壤质量和提高作物养分利用效率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为筛选适合云南热区紫色土培肥的碳基调理剂。
【方法】设置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生物质碳基调理剂对热区土壤养分特征,烤烟生物量、烤烟吸氮量、烤烟农艺性状及产质量的影响。
【结果】施用碳基土壤调理剂能有效补充土壤有机质,保持较高土壤氮素供应水平,促进烤烟对氮的吸收效率,增加生物量累积$T1调理剂比常规处理提高上等烟比例8.64%、烟叶产量6.24%$【结论】综合土壤肥力和烟叶产质量,配施低碳氮比的T1碳基土壤调理剂对热区紫色土的改良效果最佳$关键词:碳基土壤调理剂;热区;土壤培肥中图分类号:S572文献标识码:AEffects of Cadon-based Sod Conditioners Application on Sod Fertilityand Tobacco Yield and Quality id Tropical Area of Yunnan ProvinceYAN Hui1%SONG Peng庚i2%LI乙心二小%NI Ming1,/U Bin1%WANG Chi1%ZHAO Xin-mei1%CHEN Shi-hua1%CHEN Xing-wei1*%LI乙小甲-/(1.Ag/cultural Resources&Environment InstiOW,Yunnan Academy of Ag/culturai Sciences,Yunnan Kunming650205,China;2-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China Tobacco Yunnan IndusOial Co.,Ltd-,Yunnan Kunming650231,China)Abstract:【Objective]Applying oryanic material to the soil is the principal way to increase soil fertility-Four kinds of carbon-based soil conditioners were chosen to study the eVects of purple soil feOilization in the Oopical area of Yunnan province.【Method]The field experiments weeeca e i ed outtoineestigatethee e e ctsoesoienuteientchaeacteeisticsin teopicaeaeeaon ceopsbioma s,niteogen uptake,ageonomicchaeac-tea,yield and quality of flue-cured tobacco-【Results] Carbon-based soil conditionea could supplement the content of soil oryanic matter, maintain ahigh eeeeeoesoieniteogen suppey,peomotetheniteogen absoeption e e i ciencyoeeeue-cueed tobaccoand inceeasebioma s paeed with coneentionaeteeatment,T1inceeased thepeopoetion oetopped tobacco by8.64%and theyieed o etobacco eea eby6.24 %-【Conclusion]Comprehensive soil feOility,tobacco yield and quality,combined with a low carbon-nitrogen ratio,T1carbon-based soil conditioneehad thebestimpeoeemente e e cton puepeesoiein hotaeeas.Key words:Carbon-based soil conditioner;Tropical area;Soi l feOilization【研究意义]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处于热带至亚热带的过渡带,热区零星分布于15个州/市,面积近8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0%[1]&受纬度地带性、海拔地带性和河谷非地带性的交互影响[2],云南热区分为干热河谷区和湿热雨林区。
海寨林场主要乔木树种碳储量和碳密度特征研究
宁夏农林科技,Ningxia Journal of Agri.and Fores.Sci.&Tech.2023,64(12):24-28·林业与草业·作者简介:朱昳橙(1992—),女,云南昆明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草数据分析。
收稿日期:2023-07-06海寨林场主要乔木树种碳储量和碳密度特征研究朱昳橙云南省林业双中心,云南昆明650000摘要:基于曲靖市海寨林场2016年度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数据,利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结合各主要乔木树种的计算参数,分析研究了海寨林场主要乔木树种于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林分起源类型的碳储量及碳密度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海寨林场主要乔木树种总面积为14998.3hm 2,总蓄积量为1482230m 3,总碳储量为630829.35t ,平均碳密度为42.06t ·hm -2,反映出海寨林场乔木林总体而言林分质量优良,固碳潜力较大。
对于不同树种而言,碳储量大小依次为华山松、云南松、栎类、柏木、软阔、杉木、桤木、蓝桉、硬阔;对于不同林龄而言,碳储量和碳密度均随林龄增加呈现增长趋势;对于不同起源类型而言,人工林的面积、碳储量和碳密度大于天然林。
因此,碳储量的高低受到树种类型、起源方式、林龄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为了更加有效地管理和保护森林碳循环,应当重视林分结构的合理配置并不断优化,从而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进而实现更好的碳储存和生态保护效果。
关键词:海寨林场;乔木树种;碳储量;碳密度;碳汇中图分类号:S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04X (2023)12-0024-05doi:10.3969/j.issn.1002-204x.2023.12.007Carbon Storage and Carbon Density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Tree Speciesin Haizhai Forest FarmZhu Yicheng(Yunnan Forestry Dual Center,Kunming,Yunnan 650000)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 second-class forest resource survey of the Haizhai Forest Farm in Qujing City in 2016,using the biomass expansion factor method and the calculation parameters of the main tree species,this study analyzed the carbon storage and carbon density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tree specie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different forest origin types in the Haizhai Forest Far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area of the main tree species in the Haizhai Forest Farm was 14998.3hm 2,with a total volume of 1482230m 3and a total carbon storage of 630829.35t.The average carbon density was 42.06t ·hm -2,reflecting the overall good quality of the tree stands in the Haizhai Forest Farm and a large potential for carbon sequestration.In terms of different tree species,the carbon storage was ranked as follows:Pinus armandii,Pinus yunnanensis,Quercus spp.,Cupressus spp.,broad-leaved deciduous trees,Cunninghamia lanceolata,Castanopsis hystrix,Eucalyptus globulus and broad-leaved evergreen trees.In terms of different forest ages,both carbon storage and carbon density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 increasing forest age.In terms of different origin types,the area,carbon storage,and carbon density of artificial forests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of natural forests.Therefore,the carbon storage is influenced by multiple factors such as tree species,origin type,and forest age.In order to manage and protect forest carbon cycling more effectively,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and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of forest stand structure,thereby promoting the sta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forest ecosystems and achieving better carbon storage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effects.Key words Haizhai forest farm;Tree species;Carbon storage;Carbon density;Carbon sink24森林是全球最大的碳库,提高其固碳能力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对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浓度、缓解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2]。
《2024年植树造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范文
《植树造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质量持续恶化的背景下,植树造林成为了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土壤有机碳作为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其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碳循环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植树造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科学合理地推进植树造林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材料方法本研究以某植树造林工程实施后的土地为研究对象,选定了造林时间分别为一年、三年和五年的地区作为研究对象。
本研究中采集了土壤样本并对其进行了理化性质的检测分析。
(一)研究区域概况本研究区域位于我国某山区,具有丰富的植被资源,且地形地貌多样,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二)材料与方法在选定的研究区域内,分别设置了不同造林年限的采样点,采集了土壤样本并对其进行了烘干、磨碎等处理,通过使用实验室检测设备进行有机碳的定量分析。
此外,本研究还通过收集历史数据和现场观测的方法,探讨了气候、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度等对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三、植树造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一)土壤有机碳的总体分布情况经过对各采样点土壤有机碳的检测分析,发现随着造林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
其中,一年生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三年生地和五年生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
此外,不同区域间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也存在差异,这可能与地形、气候、植被覆盖度等因素有关。
(二)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本研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各采样点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发现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空间规律。
在山区,随着海拔的升高和坡度的增大,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此外,不同植被类型和林分结构也对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产生影响。
四、影响因素分析(一)气候因素气候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研究发现,降水量和温度对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降水量较高的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文昌滨海台地不同森林类型土壤DOC、DON库比较研究
文昌滨海台地不同森林类型土壤DOC、DON库比较研究陈小花;余雪标;薛杨;王小燕【摘要】以海南文昌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内具有代表性的人促更新次生林、椰子纯林和次生林为对象,研究海南文昌滨海台地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氮(DON)库差异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主要富集在表层土壤中,并随土层的加深而递减;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率波动在1.2%~3.6%之间,随土层加深呈上升趋势;而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占土壤全氮的比例为0.39%~0.86%;相比之下,椰子林土壤DOC、DON含量及DOC/SOC、DOC/DON比值均高于次生林和人促更新次生林.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总量与全氮、可溶性有机碳氮组分之间具有显著、极显著正相关性.【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42)008【总页数】6页(P38-43)【关键词】滨海台地;森林类型;土壤DOC、DON库【作者】陈小花;余雪标;薛杨;王小燕【作者单位】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海口571000;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南海口571000;海南文昌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海南文昌571300;海南文昌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海南文昌57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4.5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碳循环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土壤可溶性有机质(DOM)特别是森林土壤DOM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虽然可溶性有机碳(DOC)是土壤总有机碳很小的一部分,但其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区系净生产力的贡献却约占11%和17%,其在陆地生态系统的C估算起着重要的作用[1]。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DOC、DON)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MBC、MBN)一样,具有极高的灵敏性,都是土壤活性碳、氮的重要组成部分[2-4],容易受土壤水分、田间管理等各种因素影响,从而反映出土壤在不同时间或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碳、氮积累变化特征[5-6]。
土壤有机碳及空间分布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5-2690(2019)08-0160-01中图分类号:S153.6文献标志码:B土壤有机碳及空间分布研究进展周薇,吴洪娥,龙世林(贵州省植物园,贵州贵阳550004)摘要:土壤有机碳是判断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从植被、地形、pH值、土地利用方式等方面综述了土壤有机碳及其空间分布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岩溶地区;空间分布;影响因素陆地自然生态系统中,土壤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其连接了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大气圈(Eswaran H,1992)。
土壤碳大致可分为土壤有机碳(SOC)和土壤无机碳(SIC),目前对SOC的研究是国内外对土壤碳研究的重点(Wu et al. 2009)。
影响有机碳含量与分布因子的因素很多,主要为气候、植被、母质及土地利用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2个方面。
此外,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和分布还受到以上不同因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1植被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对植被如何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学者得到的研究成果有差异。
Turber J(2000)研究认为森林经采伐之后,有机碳含量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但采伐后再对同一土地进行农业垦殖或放牧活动,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Houghton R A(1991)则认为,在热带和温带地区,森林经砍伐后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将降低36%~50%。
我国学者对植被变化与土壤有机碳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是以实地采样数据为基础的定量研究,刘梦云等(2010)对黄土台塬乔、灌、草、农田等不同植被类型,纯林和混交林不同的栽培模式下,对土壤有机碳的含量进行研究发现,灌木林地和天然草地在整个土壤剖面上积累更多的SOC;林培松(2011)对粤东北山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地、茶园、柚子园、人工桉树林地、旱地的红壤的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阔叶林地中不同粒级红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高,之后依次为果园、旱地和桉树林地;谭文峰(2006)研究了江汉平原果园、旱地、水田等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分布和积累特性,发现不同粒径的团聚体中,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为水田高于果园和旱地。
森林土壤碳储量研究综述
森林土壤碳储量研究综述李敏【摘要】通过查阅大量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的文献资料,综述了森林土壤碳储量的研究进展,概述了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森林土壤碳储量的影响,并分析了今后森林土壤碳的研究趋势.森林土壤碳储量的分布受地形、气候、植被类型、土壤性质等自然及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特征.人为因素对森林土壤碳储量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合理的人为调控能促进森林土壤碳的积累,过度的干扰则会显著降低土壤碳储量.构建全国森林土壤生态监测网络对森林土壤碳进行长期定位观测,并加强新技术应用,建立森林土壤碳库系统是未来森林土壤碳研究的重要方法.【期刊名称】《林业调查规划》【年(卷),期】2018(043)004【总页数】5页(P21-24,50)【关键词】森林土壤;碳储量;碳密度;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碳库系统【作者】李敏【作者单位】玉溪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玉溪市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云南玉溪65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4.5;S718.557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土壤碳库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部分,也是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的活动场所,森林土壤碳库的变化将直接改变全球碳的平衡 [1]。
研究表明,森林在固碳和缓解全球气候变化中承担着重要作用,而森林土壤碳储量是森林植被的2倍多,因此对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4]。
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森林土壤碳极为关注,并对森林土壤碳的储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等做了大量研究[5,6],但针对森林土壤碳研究的综述性文献报道较少。
因此,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概述了森林土壤碳储量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趋势,以期为森林土壤碳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从而为森林土壤的健康管理提供科学支持。
1 全球森林土壤碳储量陆地生态系统的绝大多数有机碳贮存于森林生态系统中 [7]。
然而,森林具有类型多样性和结构复杂性以及随环境变化的动态变化性等特征,目前对森林的固碳潜力、关键过程及其机制的认识还相当不足,因此目前对森林土壤碳储量的估算仍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8]。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变化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变化张文河;查向浩;易海艳;徐安阳【摘要】研究以喀什市不同植被类型(乔木、灌木、草丛、裸地)为对象,分析其0~20 cm土壤剖面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密度.结果表明,喀什市土壤0~20 cm剖面的平均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大小关系均为草丛(10.130 810 g/kg,3.021 713 kg/m2)>乔木(8.775 414 g/kg,2.590 197 kg/m2)>灌木(7.853 428 g/kg,2.383 278 kg/m2)>裸地(6.364 066 g/kg,1.925 676 kg/m2).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变化基本一致,但二者变化幅度不同.在城市中建设植被有助于土壤固碳,相比于灌木,草丛和乔木的固碳效果较好.另外,应减少和避免强烈的人为干扰,以防止浅层土壤碳损失,维持喀什市土壤碳库稳定.【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54)011【总页数】5页(P2594-2598)【关键词】土壤;有机碳;植被类型【作者】张文河;查向浩;易海艳;徐安阳【作者单位】喀什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系,新疆喀什844006;喀什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系,新疆喀什844006;喀什师范学院生物与地理科学系,新疆喀什844006;喀什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系,新疆喀什844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11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关城市土壤有机质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中国已经开展大量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储量的研究,这些多集中于全球尺度[1,2]、国家或省域尺度[3-7],重点是针对森林、农田、草地系统内的土壤碳进行研究,目前对城市土壤碳的研究相对欠缺[8-10]。
城市土壤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1],受植被覆盖、利用方式、人工管理等因素的影响显著[12]。
土壤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也是支撑城市发展的空间和生态基础[13,14]。
不同林龄紫果云杉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不同林龄紫果云杉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研究第一篇范文:不同林龄紫果云杉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研究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是我国特有树种,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东部及西南地区,其林分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碳汇、氮库和磷循环功能。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紫果云杉林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以不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老龄林)紫果云杉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
一、研究方法本文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在青藏高原东部及西南地区选取不同林龄紫果云杉林样地,进行土壤样本的采集。
然后,将采集到的土壤样本进行风干、磨碎、过筛等预处理,最后进行碳、氮、磷含量及全量测定。
同时,对土壤样本进行pH值、有机质含量等指标的测定,以分析不同林龄紫果云杉林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1. 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不同林龄紫果云杉林土壤碳、氮、磷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
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碳含量呈上升趋势,而土壤氮、磷含量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此外,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也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林龄变化对土壤化学计量特征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2. 土壤化学计量特征与林龄的关系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与林龄呈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其中,土壤碳含量与林龄呈正相关,说明随着林龄的增加,紫果云杉林在生态系统中的碳汇功能逐渐增强;土壤氮含量与林龄呈先正相关后负相关,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氮素逐渐积累,但当林龄达到一定程度后,土壤氮素可能出现过剩现象;土壤磷含量与林龄的关系较为复杂,表现为先正相关后负相关再正相关,说明土壤磷素含量在紫果云杉林生长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波动。
3. 土壤化学计量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受多种环境因子影响。
本文对土壤化学计量特征与土壤pH 值、有机质含量等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
土壤有机碳分类研究进展
土壤有机碳分类研究进展
霍莲杰;纪雄辉;吴家梅;朱坚
【期刊名称】《湖南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阐述了土壤有机碳的概念,按土壤有机碳的化学组成、化学性质及其与不同大小的土壤颗粒结合的情况及比重等,主要从化学和物理两个方面综述了土壤有机碳的分类方法.认为土壤活性有机碳能够灵敏、准确、真实地反映土壤有机碳的存在状况以及土壤质量变化,提高土壤活性碳库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从而增加作物产量;而缓效性碳和惰性碳可能有利于土壤物理性质改善,土壤固碳增加可提高土壤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总页数】5页(P65-69)
【作者】霍莲杰;纪雄辉;吴家梅;朱坚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研究生院隆平分院,湖南长沙410125;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中南大学研究生院隆平分院,湖南长沙410125;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中南大学研究生院隆平分院,湖南长沙410125;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3.62
【相关文献】
1.辽宁省老秃顶子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和碳氮垂直分布特征 [J], 赵俊勇;孙向阳;李素艳;刘艳;张骏达;范俊岗
2.莽山3种主要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分布规律 [J], 熊丹;吴立潮;何介南
3.三峡库区4种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研究 [J], 薛鹏;刘勇
4.基于决策树分类的济宁市土壤有机碳遥感反演 [J], 孙问娟;李新举
5.土壤有机碳分类与测定方法的研究概述 [J], 赵林林;吴志祥;孙瑞;杨川;符庆茂;谭正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以普洱市思茅 区清水河 1 3年生西南桦人工林 、高阿丁枫人工林 、思茅松人 工林及思 茅松天然林 为研究对
象 ,对林分土层 0— 5 0 c m土壤有 机碳含量及密度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表 明 :( 1 )土壤有机 碳含量 、可溶 性有机 碳含量和土壤微生物 量碳 含量在 4种林分 中均呈 随土层 深度增加 而递减 的变化趋势 ,0~5 0 c m土层 土壤有 机碳
陈 伟 ,孟 梦 ,李 江 ,邱 琼 ,冯 弦 ,杨 斌 ,徐 玉梅
( 1 .国家林 业局重点开放性实验室云南珍稀 濒特森林 植物保 护和繁育实验 室;云南省森林植物培育与开发利用重点实验 室 云南 昆明 6 5 0 2 0 1 ; 2 .云南 省林业科学 院,云南 昆明 6 5 0 2 0 1 )
Abs t r a c t :S o i l t o t a l o r g a n i c c a r b o n c o n t e n t a n d d e n s i t y i n t he d e p t h o f 0 ~5 0 c m o f f o ur f o r e s t s t a n d s ,n a me l y Be t u l a a l n o i de s p l a n t a t i o n,Al t i n gi a e x c e l s a p l a n t a t i o n, Pi n u s k e s i y a v a r . 1 a n g b i a n e n s i s p l a n t a t i o n a nd Pi n u s k e s i y a
最大 ,达到 8 5 . 7 9 t / h m ;其 次为西南桦人工林 、高 阿丁枫人工林 ,思茅松 天然林最 低 ,为 6 1 . 3 6 t / h m 。( 4 )土 壤 可溶性碳 、土壤微生物量碳 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成显 著 的正 相关关 系 ,土壤有 机碳 和可溶性 碳与土 壤容重成 显
著的负相关关系 。
关键词 :云南热 区;人工林 ;土壤 ;有机碳 中图分类号 :S 7 1 4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8 2 4 6( 2 0 1 3 )0 3— 0 0 7 9— 0 7
Co mp a r i s o n o f S o i l Or g a n i c Ca r b o n o f Fo ur Fo r e s t s i n Tr o p i c a l Yun na n
含量为高阿丁枫人工林 >西南 桦人工林 >思茅松人 工林 > 思 茅松 天然林 ,土壤可溶性 碳含 量为高 阿丁枫人 工林 最大 ,西南桦人工林最小 ;土壤微 生物量碳主要集 中于土壤表层 ,西南桦人 工林 土壤微 生物量碳含量最高 。( 2 ) 土壤可溶性碳 占土壤有机碳 的 比值 范围为 0 . 3 2% ~1 . 2 5% ,3种人工林土壤表层微 生物量碳 占土壤有机碳 的 比 值 均大于思茅松天然林 ,3种人工林均处 于碳 的积累阶段 。( 3 )0~5 0 e m 土层 土壤有 机碳 密度 以思 茅松人 工林
v a r . 1 a n g b i a n e n s i s n a t u r a l f o r e s t , w e r e s t u d i e d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 1 )S o i l t o t a l o r g a n i c c a r b o n( T O C)
第4 2卷
第 3期
西
部
林
业
科
学
V0 1 . 4 2 No . 3
2 0 1 3年 0 6月
J o u r n a l o f We s t C h i n a F o r e s t r y S c i e n c e
J u n . 2 0 1 3
云南 热 区 4种 林 分 土壤 有 机 碳 的 比较 研 究
S t a t e F o r e s t r y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 K u n mi n g Y u n n a n 6 5 0 2 0 1 ,P . R . C h i n a ;2 . Y u n n a n A c a d e my o f F o r e s t y,K r u n m i n g Y u n n a n 6 5 0 2 0 1 ,P . R . C hi ,M E N G Me n g ,L I J i a n g ,Q I U Q i o n g ,F E N G X u a n ,Y A N G B i n ,X U Y u — me i
( 1 .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C u l t u r e a n d B r e e d i n g o f F o r e s t P l a n t s /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P l a n t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a n d R e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E n d a n g e r e d F o r e s t P l a n t s ,
c o n t e n t ,d i s s o l v e d o r g a n i c c a r b o n( D O C ) ,s o i l m i c r o b i a l b i o ma s s c a r b o n( MB C)i n 4 s t a n d s d e c r e a s e d w i t h t h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