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恩“科学共同体”的文化社会维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库恩“科学共同体”的文化社会维度

[摘要]对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学说明是库恩的一个重大贡献。系统解读库恩科学共同体的文化社会维度,展现库恩科学哲学思想中的文化社会维度,有助于拓宽当前西方科学哲学研究的视野。

[关键词]库恩;科学共同体;文化社会维度

查尔默斯认为,强调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学特征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库恩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1〕。“科学共同体”这一概念最能体现库恩科学哲学的文化社会维度。

一、科学共同体的内涵

“科学共同体”(Scientific Community)這一概念借用了社会学中的”共同体”(Community)概念。共同体源于德语Gemeinschaft,后译为英语,是指共同拥有一个确定的物质空间或地理区域的群体,具有共同的特质、归属感以及维持着形成社会实体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互动的群体。1942年波兰尼在《科学的自治》一文中,首次使用“科学共同体”这一概念。他认为,“今天的科学家不能孤立地实践他的使命,他必须在各种体制的结构中占据一个确定的位置……科学家按专业形成不同的集团,总和而为科学共同体。”〔2〕库恩发展了这一概念,赋予许多新的具休内容。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范式”和“科学共同体”两个概念常常出现循环定义:“一个范式就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东西,而反过来,一个科学共同体由共有一个范式的人组成。”〔3〕拥有一个共同的范式的科学家组成一个科学共同体,或者说,一个科学共同体就是共有一个范式的科学家群体。科学共同体因科学成就而结成,科学成就以科学共同体的结成而成为范式。

库恩后来在《后记》(1969)中对于科学共同体的概念表述得较为明确。“一个科学共同体由同一个科学专业领域中的工作者组成,在一种绝大多数其他领域无法比拟的程度上,他们都经受过近似的教育和专业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都钻研过同样的技术文献,并从中获取许多同样的教益。通常这种标准文献的范围标出了一个科学的学界,每个科学共同体一般有一个它自己的主题。”〔4〕这显然是一种社会学的定义,从一群社会成员的行为出发,对其加以归类和划分。

库恩在《再论范式》一文中也谈到,“科学共同体是由一些学有专长的实际工作者所组成。他们由他们所受教育和训练中的共同因素结合一起,他们自认为也被人认为专门探索一些共同的目标,也包括培养自己的接班人。这种共同体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内部交流比较充分,专业方面的看法也比较一致。同一共同体的成员很大程度上吸收同样的文献,引出类似的教训。”〔5〕这些群体形成科学共同体,围绕特定的知识目标,控制研究设备,决定优先权和研究程序。而共同因素“一个范式或一组范式”使得科学共同体内部专业交流充分、专业见解一致。

科学共同体成员在共同的社会历史阶段接受了共同的教育、训练和熏陶,他们具有共同的研究目标、学术观点、概念、术语、行话、交流方式、文献资料、教材和心理素质,所以他们之间可以顺利地讨论问题、交流业务,而在他们之外就比较困难,甚至难以进行。科学共同体有许多层次,最大的共同体是全体自然科学家组成的共同体,略低一个层次的是大学科专业群体组成的共同体,如物理学共同体等。从这个层次还可以分出一些重要的子集团,如高能物理学共同体等。整个科学事业就是由这样一些共同体所分别承担,并代代相传,不断奋斗,推向前进。

二、科学共同体的文化社会维度

强调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学特征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库恩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科学共同体”这一概念最能体现库恩科学哲学的文化社会学维度。

1.科学共同体的形成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科学共同体”本身是一个纯社会学的概念,库恩将其引入了科学哲学中并界定为“科学知识的生产者和确认者”,范式的载体和科学实践的主体。科学共同体这一概念的引入便将科学理论的结构、方法与科学认知主体的心理特质、社会因素结合起来,将科学研究的哲学视角与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视角结合起来了。这样库恩就将科学哲学的研究对象从知识体系扩大到掌握知识体系的主体。正如美国科学家N·斯莱托所说,这个概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有助于将注意力集中于科学本身的社会结构,而不只是研究借以获得科学知识的那些社会条件。事实上,库恩提出“科学共同体”这个概念不仅同科学革命是有结构的过程相吻合,而且能够使两者互相印证。科学发现之所以不能归之于某一个人在某一时刻的创举,正是由于每一个人的发现或选择都离不开科学共同体的影响。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实际上就是以牛顿为主的许多科学家共同研究的成果。首先有开普勒在第谷的大量天文观测资料基础上推出的行星运动定律作为万有引力定律的一个胚胎;随后,1645年法国天文学家布里阿尔德奥作过一个假设:开普勒力的大小和离太阳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1680年胡克在给牛顿的信中也提出了“吸引力与两中心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假设。当然牛顿本人也在1665年萌发了平方反比公式的思想,之后借助于微积分这一新的数学工具严格地证明了开普勒的每一定律。最后由于法国科学家皮卡尔提供了精确的地球半径的数据,才使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成熟。因此,库恩指出,“科学尽管是由个人进行的,科学知识本质上却是群体的产物。”〔6〕库恩强调科学共同体在科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假如我重写此书,我会一开始就探讨科学共同体的结构,这个问题近来已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科学史家也开始认真地对待它。”〔7〕

2.科学共同体受其信奉的范式的影响

一个科学共同体就是共有一个范式的科学家群体。科学家之所以加入这个共同体,是受到范式的吸引并凝聚到一起,使共同体成员信奉某一理论实体的存在,并向他们提出:什么是值得和需要研究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遵循什么方法,哪些对问题的解决是可以接受的。要想成为一个科学共同体的一员,首先必须学

习他们的范式。属于同一科学共同体的科学家所学到的基本理论和科学方法来自同一范本,他们在今后的科学活动中很少就基本原理产生争执。科学共同体以相同的基本原理为出发点,具有相同的信念和价值,遵守相同的科学实践规则和标准。范式对科学共同体成员的心理、感觉、思维和研究工作都起到了一种定向作用,使他们能够潜下心来,专心致志地、深入细致地去进行工作,使他们对范式产生一种信仰,以致于在遇到难题时只是怀疑自己的解题能力而不是怀疑范式本身的对错,使他们不致于去怀疑和批评这种理论成就,而对理论的合理性去进行无休止的争论。范式甚至决定了科学家所处的世界和看世界的方式,当科学家处在不同的范式时,向同一个方向看去,他们会看到不同的东西。因此在库恩看来,一个科学家对某一假说或理论的评价、选择与接受,是由他们所处的科学共同体的状况与他们所持的科学范式与科学信念决定的。不同的范式决定了人们不同的评价标准,决定了科学家不同的选择与接受理论的方式。

3.科学共同体受社会心理文化传统的影响

人们通常视科学家为“自由的真理探求者”,“在实验室拒斥一切偏见”。但在库恩看来这只是理想化的科学家,亦或是科学的人格化。因为科学家是有着血肉之躯的人,有七情六欲,有偏见、成见甚至谬见。作为科学实践的主体,科学共同体是社会历史中的科学共同体,是从事科学实践的具有共同的信念、价值和规范的科学家群体。科学共同体会受到社会心理文化传统的影响。伽达默尔说,在某一语言和文化传统中成长起来的人看世界具有不同于另一个语言和文化传统的人的眼光,因而不同的文化传统表现出不同的共同体特征。在19世纪的科学发展中,英国是经验传统,理论模型大都是用直观方式表达的,以法拉第的力线概念最为典型。而法国是理论传统,理论模型都是用数学模型的方式表达。文化是科学的土壤与灵魂,科学共同体不可能脱离文化传统的影响。科学共同体的研究传统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是一个明显的事实。林顿(Linton.R)曾对此作过形象描述:“一个数学天才只能从他所在的文化里的数学知识能够达到的那一点出发来发挥他的创造力。因此,如果爱因斯坦是生在一个原始部落里,而且这个部落能计的数只限于1、2、3、那么终极爱因斯坦的一生,应用这种程度的数学,他充其量也许只能用手指和脚趾发明十进位而已。”〔8〕

4.科学共同体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要成为一个科学共同体的一员,首先必须学习它的范式,形成心理和知觉的定向。库恩认为通过对那些想从事科学事业的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接受科学共同体所共享的信念。科学教育可以有效地将这些信念“深植”于学生的头脑之中。学生们正是通过对范例的模仿,才懂得了各种科学概念与定律的意义,才学会并掌握住了各种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才熟悉了科学共同体所居住的世界,成为解难题的能手。大学教授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带学生是司空见惯的教育模式。因此,师生们在该学科领域的基本前提上很少发生争议。此外,他们还会进行一些“跑马圈地”的活动,包括发行专门刊物、建立专家学会,争取列入大学课程,爭取研究经费等等。

科学共同体要进行学术交流、研讨、甚至争论。库恩认为,科学共同体的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