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人文化特质和精英人物述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定人文化特质和精英人物述略

陈大远

关于南江文化,因为是个新课题,很多研究都不够深入,地域界定不清,内容不统一,有些还单看表象和选材各取所需的做法进行研究,往往表述较为混乱。首先,我们对“南江文化”要有空间的界定。“南江文化”是区域文化,是指一个盛行一定文化特征的地区。一个文化区拥有各种各样的行为系统,如较为明显的居住形式,特殊的语言,一定的经济体系,特定的社会组织以及宗教信仰和仪式等。这里面牵涉到地理环境、气候生态、栽培作物、种族和民族、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语言、水陆交通、文化传承与结构、心理素质等多种因素。相对来说,罗定是南江文化的核心区,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扩大而影响到周边地区,因此也有人称之谓“泷江文化圈”和“三罗文化圈”。

我们对南江文化的研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南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原因。要借助考古学和民族学,研究当地民族的演变历史,中原汉文化传入后所带来的影响,各个时期盛衰变化的原因。

(2)南江文化在岭南文化中所处的地位及互相之间的关系,它们的共性和个性。

(3)南江文化特例的深入剖析,如南江青铜文化,南江古民居建筑,南江习俗文化,信仰文化,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南江农耕文化,重武尚文文化思想,祠堂文化与宗族文化的影响等。

(4)深入研究南江人的文化特征与特质。

在《南江文化析疑》中我曾对南江流域的青铜文化、民族、方言、地名、民间信仰、重大历史事件、经济文化活动等进行过一些粗略的探讨,同时对南江地理、禾楼舞、南江山歌、南江民居这些特例进行举析,未有对南江文化特质进行研究,提出了“南江是孕育岭南早期文化的脐带,它曾经给岭南带来文明的曙光,对岭南文化的发展举足轻重,。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南江文化是百越文化的活化石。”的看法。南江文化是最有古百越文化特色,最先接受中原礼制文化,最早进行民族融合,而又最后完成岭南民族融合的一个特殊文化区域,在频繁的文化交流活动中,如“海上丝绸之路”的链接,客家文化的南迁,广府文化的西移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南江文化是岭南文化的一个分支,两者的文化特质有很多共性特征。岭南曾经是朝廷流放罪臣和徒犯之地,岭南又是个遍地瑰宝的冒险者的乐园,林语堂曾说:岭南人“充满种族的活力,人人都是男子汉,吃饭,工作都是男子汉的风格,他们有事业心,无忧无虑,挥霍浪费,好斗,好冒险,图进取,脾气急躁,在表面的中国文化之下是吃蛇的土著居民的传统,这显然是中国南方粤人血统的强烈混合物”。刘斯奋在岭南文化讲座中指岭南文化是杂交的产物,它的个性张扬,十分鲜明。他把岭南文化特点概括为:“不拘一格,不定一尊,不守一隅”。岭南人的务实性、包容性、开放性、冒险性加上世俗性和创新性是岭南多元文化、海洋文化、商业文化的碰撞而产生的一种文化特质。

民俗和地域的差异造成了岭南的多元文化,形成了广府、客家、福佬三大民系。广府人受海洋文化影响较大,本土文化惯性力量和外来文化因素不断影响的结果,有富于冒险和开拓创新精神,市民意识浓重,既有很多明显的优点,又揉杂着不少消极的因素。客家人尤重农耕文化,家族观念浓厚,光门楣、重家声、自强自信、克勤克俭的性格风尚,“诗礼传家、”“书香门第”的家风,具有尊重妇女的美德。南江文化是广府民系与客家人两种文化杂交的结合体。三罗人长期生活的生态环境非常恶劣,面对艰辛创造了坚韧不拔的特质,同时他们又保留了土著强悍的民性,加上冒险、创新的气质,因而反抗性和斗争性也特别强烈。他们的性格充满着矛盾,活跃的生命力与老成垂暮的惰性并

存。既有冒险开拓、进取、容纳、模仿、创造的气魄与智慧,又有下意识的保守、柔顺、重家族、轻个人,恪守中华民族传统的封建道德伦理准则的愚昧、麻木和奴性。他们表现非常听活,一旦适逢历史转折的关健时刻,三罗人传统的潜质,又往往会率先爆发出令人瞠目的力量。蔡廷锴将军率十九路军“一·二八”凇沪抗战就是最有力的证明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中文教研室《南江文化特质研究》一文,将南江文化特质归纳为三个特点,强悍的生存意识;实用的文化精神;浓厚的地方意识。最值得商榷的是文中指罗定的机场、铁路建设是农业精神造成的地方意识,而这种意识往往阻碍罗定的科学发展,在和整个地区的合作上表现得不够冷静﹙原意﹚。笔者认为:南江人创造的文化特质,离不开南江水系的地理环境,而不同的历史时期,所造成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变化,人的心理素质也有相应的变化。如明代罗定直隶州建立后,推行“移民占藉”开放政策,大量吸收移民,这些客家人带来农耕文化思想,大修水利,垦荒屯种,清初又在岭南率先实行“摊丁入亩”制度,家家生活安定,南江水道航运畅通,冶铁业、种蓝制蓝业、种茶业、竹、木、薪炭各业均有发展,乾隆以后,广东严重缺粮,要从广西、湖南输入稻米,南江水系粮食自给自足,是岭南少有的鱼米之乡,至今仍保留有不少这一时期的乡村建筑。清末,资本主义入侵,南江流域受到的冲击最大,冶铁业、制蓝业率先破产,农村产业链被打破,水利不畅,土地荒芜,大量的农民要离开家园,外出谋生,其情势有点象近年大量涌入广东的外来农民工。当时外出的农民主要分三种。一是肩上扛枪,投身行伍;二是肩扛扁担,组成行商的队伍,金庸小说里称这种特殊的商帮为“龙游”;三是凭手艺行走江湖,后来被称为“走三行”。南江流域成为了岭南最著名的“穷佬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罗定人大搞水利建没,终结了“十年九旱”的历史,彻底根除了旱患,正当人们庆贺罗定走出灾难怪圈的时候,遇上改革开放,广东很快便进入信息时代,南江水运退出历史舞台,交通滞后的制约使南江流域再度陷入环境恶劣的怪圈,罗定成为广东交通最落后的最不发达地区,罗定人的精神特质决定要寻求出路,机场和铁路的建没呼之欲出,尽管机遇和各种原因至今未能实现,但罗定人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和在恶劣环境下不畏艰险,坚韧不拔的开拓创新精神得到了充分发扬。

南江文化特质表现在开放、务实、兼容、进取、适应性广泛、生命力特强、处事精明、灵活变通、追求实效、好装门面、不落人后、顶硬上等,但在当时半殖民地经济因素和恶劣环境作用而产生了明显的负效应,如投机性和市侩性,这是商品意识过分膨胀而致扭曲的价值观的表现。由此而来,还有较浓厚的宿命观。迷信命运,讲风水、敬鬼神尤为突出。还有就是排他性。市民意识起着杠杆的作用,拼搏精神和文化创造力,往往表现为感觉敏锐,反应迅速,敢于作种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善于复兴,爆发力好,但往往又耐力不足,定力,持久力不够,使发明创造难以做到生枝叶茂。

罗定人四处飘洎,具有很大的创造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调查结果就是很好的证明,罗定登记不可移动文物938处,古建筑就有600多处,排在开平之后占全省第二位,开平的碉楼是海外华侨建造,罗定大量明清文物建筑也不是当地生产创造的财富,地下挖不到黄金,天上也没掉下馅饼,罗定人赚的是“外江钱”。清末以降,罗定人遍布世界各地,各行各业都有罗定精英,每个历史重大转折点都可以找到罗定人的身影,罗定人总是走在前

鸦片战争期间,罗定山区走出三位水师提督,吴绍麟、叶常春、潘庆曾为查禁鸦片出力;凌十八起义是“金田起义”的主力,史学家们曾经评价,没有凌十八便没有太平天国;陈瀚洸率领天地会起义,影响遍及西江地区。

辛亥革命期间,留学日本庆应大学的政治学博士,孙中山的盟友,老同盟会员黄元白﹙增耉﹚领导高、雷、廉、琼地区起义,在罗定组织广东最大的同盟会分会,参加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