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人文化特质和精英人物述略
罗定方言地名及其文化内涵
罗定方言地名及其文化内涵作者:杨冬梅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09期摘要:地名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能够反映出当地的人文历史、移民运动、经济特色、地理交通以及人物典故等方面的面貌和特色。
罗定地名极具特色,这与罗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习俗等各种社会现象密切相关。
本文对罗定地名中较为典型的方言字作初步探讨,希望对罗定方言和南江文化的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罗定地名方言文化引言罗定位于广东省西部,地处南江流域,历史悠久,罗定方言属粤方言的广府片,境内主要通行白话、古话、话、福佬话等。
自古以来,在罗定地区留下众多的方言地名,有些方言地名的用字很特别,形成颇具地方特色的方言字,如“泷”、“榃”、“”等,这与当地的人文历史、自然地理有关。
罗定古代为汉、瑶、壮等民族聚居之地,所以其地名有不少带有少数民族特色。
一、罗定方言地名的特色(一)自创地名用字“”“”除在《实用广州音字典》中有记载外其余任何字典都无记载,而这个字在罗定却很常见,如塘、南、东、社、黄金、双等等。
陈大远(罗定市博物馆馆长)解释:“”若放在前面则为草塘之意,是古越文化的遗留;放在后面意思有所改变,为河边坝地之意。
据统计以“”字命名的地名有二十多个,其中“”字在后面的地名就有17个。
(二)饶有趣味的读音“埇”“埇”在新华字典中解释为“地名用字,在路上加土,读yǒnɡ”。
而在罗定却读chōnɡ,为河流的分叉口的意思,其意义与广东的另一个地名用字“涌”相近,如塘埇、炉埇、陀埇、木埇口、荔枝埇、桃子埇、埇表等,也有将“埇”放在前面的,不过写为“冲”,如冲丽。
“埇”读“chōnɡ”在说文解字、古汉语字典、康熙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都没有收录,广州音字典也没有将该字收录进来。
(三)壮语地名数量多罗定历史悠久,早在一万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生息、繁衍。
他们从山洞穴居走向丘陵建屋定居、从原始群走向氏族社会、从愚昧落后走向文明进步。
描写罗定的诗句
描写罗定的诗句
罗定,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
这座城市以其山清水秀、风光秀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风情而闻名。
在描写罗定的诗句中,可以从罗定的山水、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入手,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这座古城的风采与魅力。
首先,罗定的山水是该城市的一大特点。
可以从描绘罗定的自然风光、河流、山峦等方面入手,展现罗定的山水之美。
如:- 青山绿水画中赏,罗定风光美如诗。
- 翠柏掩映湖泊曲,溪水潺潺鸟儿啼。
其次,罗定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物古迹。
可以通过描绘罗定的历史街区、古建筑、传统习俗等方式,展现罗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
如:
- 历史古城悠久情,千年文化流传韵。
- 古建雕梁画栋艳,文化底蕴沁人心。
同时,罗定还保留着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这也是描绘罗定的重要方面。
可以通过描写罗定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方式,展现罗定的乡土风情和人文特色。
如:
- 走街串巷闻花香,罗网弦歌欢度商。
- 牛肉面香咸海盛宴,喜庆年夜辞旧迎。
最后,罗定的诗句可以加入一些个人情感或体验,将作者对罗定的热爱和敬慕融入其中。
如:
- 吟唱罗定歌,感叹岁月悠悠。
- 见山欲声断,欲言怀旧情。
通过以上的描写,可以展现出罗定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特色,使读者从诗句中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美丽与魅力。
同时,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描写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读者可以通过这些诗句来了解罗定的独特之处,并且产生对罗定的向往和兴趣。
罗定
罗定不但创造了辉煌的过去,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凭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和市场经济之大潮,罗定人民正携手共建多姿多彩的今天。
4.金银湖
1975年10月兴建了规模宏大的金银河水利枢纽工程。人工湖泊金银湖如群山拱托的天地,水面3800亩,四周山峦起伏,昔日的黄土荒山变成翠绿的花果山,湖水清绿,水面中有12个大小岛屿,如银河星斗。工程与自然美景融为一体,风景壮美而清幽。水库后山的水电建设工程长岗坡渡槽凌空飞架,宛如天上银河,气势雄伟。渡槽长达5200米,宽6米,有133个墩,132个跨拱,最高一个墩高达37米,拱的最大跨度达51米。渡槽两边设有行人道。渡槽将太平、罗镜河水横空跨越罗平镇的平垌、竹围、双连三个管理区,行水位高2.1米,过水流量为25秒立方米,引入金银河水库。水库成了人工湖。
“罗定豆鼓”和“罗定鱼腐”驰名久远,早就享有盛誉成为罗定一大名特产.土特产以玉桂、蒸笼、松香、三黄鸡、茶叶、蚕丝、龙眼、荔枝、芒果、木薯等最大宗、最出名。
罗定豆豉
“罗定豆鼓”驰名久远,早在明末清初就享有盛誉,成为罗定一大名特产,至今已有300多年的生产历史。罗定豆鼓选料上乘,采用由山川汇流而来,清冽甘美的泷江矿泉洗涤制作豆鼓,令产品具有味道鲜美、豉香浓郁,入口松化,油而无渣的特点。
2
桂皮、桂油
桂树,属樟科,常绿乔木。叶对生或互生,革质,长椭圆形,基出三大脉。夏季开花,花小型,白色,圆锥花序。果实球形,紫红色。每年“清明”前后播种,二年后可移植,六年后可砍树剥皮。树龄越长,皮越厚,质越好。桂树砍后,其根部又发芽生长,四、五年后可砍剥,如此可循环百年以上。
亻能古话与罗定文化
亻能古话与罗定文化湛师基础教育学院中文0934班10号赖嘉菁【摘要】罗定方言——亻能(注:代替古汉字左“人”右“能”)古话是早期粤语形成的活化石,属古粤语,形成于唐,分布于素龙、围底、罗平、华石、太平等9个镇,主要是大量使用古浊塞音、塞擦音声母,几声母为舌面前音等。
罗定的亻能古话与现代白话能互相听懂、交流。
【关键词】亻能古话、罗定文化、泷水罗定是千年文化古邑,历史悠久,它位于广东省西部,西江之南,东有云雾山脉,西有云开山脉,南接高雷,西通桂、黔、滇,是西江走廊的交通要冲,自古被视为门庭防卫,抚绥重地。
罗定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罗定方言很独特,它对罗定的文化有很大的影响。
罗定方言也很独特,有白话(近似于广州话)、古话、客家话漳州话、阳山话及瑶话等。
罗定方言受客方言、闽方言、广州话的影响较大,其中以亻能古话最具有地方特色,与广西东部的“地古话”较接近,是以古代俚语、僚语和中古音为基础,与多种语言长期融合而成的一种独特方言,它保留了许多古音成份,是罗定古代地方语言的“活化石”。
一、罗定亻能古话(一)罗定亻能古话的特点亻能古话与广西东部的地咕话较接近,是以古代俚语、僚语和中古音为基础,与多种语言长期融合而成的一种独特方言,保留了许多古音成份,亻能古话最大的特点一是复调,同一个字词,用作定语时读一种声调,用作宾语时却读另一种声调;其次是运用唇、舌、齿发音,在旷野中传播时十分清晰响亮。
如:督底——下面(二)罗定亻能古话的分布亻能古话主要分布在围底河流域丘陵地区,包括围底镇,素龙、罗平、华石、太平4镇街大部和双东、满塘、分界、罗镜、船步等镇街的部分地区。
但亻能古话主要集中在围底河流域丘陵地区,这里正是古代俚、僚族人聚居的地方。
这种方言自成体系,极具稳定性,故能从古代流传至今而不被别的方言同化。
(三)罗定的亻能古话的起源与形成亻能古话是中原古话与百越古话融合而形成的早期“越语”。
因为讲这种方言的人称自己为“亻能”,讲话“咕咕噜噜”,所以被称为“亻能古话”。
【他山之玉】罗定凤阳古村——独领风骚五百载,不信人间无仙乡
【他山之玉】罗定凤阳古村——独领风骚五百载,不信人间无仙乡泷水名高世泽长,五里桥东有凤阳,独领风骚五百载,不信人间无仙乡。
这是晚清时期一罗定诗人对凤阳村地理位置和人文历史的写照。
罗定市凤阳古村全貌。
凤阳村又名羊塘头村,位于广东罗定盆地中心地带,毗邻罗定市区。
罗定市素龙街道凤阳村建于明代嘉靖初(1522年)前后,是明清时期罗定州“三头两赤”五大名村之一,至今已有近500年历史,2015年,被评定为广东省古村落。
精美的古建筑凝聚着古代罗定人的智慧与汗水,在广东地区独树一帜。
凤阳古村内连片的古屋。
走进凤阳古村,古老的气息便迎面而来。
从高处远眺,连片的古屋,密密麻麻,错落有致,让人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回到了古老的农耕时代。
走进凤阳古村,古老的气息迎面而来。
古村落以陈氏宗祠为中心,按地形和座西南向东北的座向,纵横排列古建筑30多间。
这些清中期已形成的建筑物,在外部造型上,以南江风格的砂岩夹角灰沙夯土墙体结构为主,户与户之间错落有致,间距有序。
凤阳古屋以南江风格的砂岩夹角灰沙夯土墙体结构为主。
古屋的人字火山墙和灰塑博古脊上,各种精美的雕塑清晰可见,屋脊坡顶,轮廓分明,半掩半映,半藏半露,高低有序,檐角青瓦起垫飞翘,在蔚蓝的天际间,勾出民居墙头镬耳、檐角与天空的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体现了天人之间的和谐。
古屋内部装饰在古屋内部装饰上,工艺精湛,精美别致,屋檐木板上、砖墙显眼处、威武高大的镬耳边、木制照壁边等等,无不描金绘彩,尤其是充分运用木、灰、石雕艺术。
凤阳壁画。
古屋斗拱。
在斗拱飞檐、窗棂、门罩屋翎、花门栏杆、神位龛座上,精雕细镂。
内容有日月云涛、山水楼台等景物,花草虫鱼、飞禽走兽等画面,传说故事、神话历史等戏文,还有耕织渔樵、仕学孝悌等民情。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雕刻精美,犹如一部活生生的明、清时期风情长卷,赋予原本呆滞、单调的静体以生命,使之跃跃欲动,栩栩如生。
古驿道村中如棋盘般纵横排列着7条幽深的古巷,其中著名的村巷泽汇路原为州驿道过村之一段,全长约200米,曾是一条繁华小街,街上还设有驿站。
罗定文化传统
罗定文化传统
罗定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其丰富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为
当地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罗定文化传统包括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独特的地方特色、传统的宗教信仰等,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成为了罗定地区的一张名片,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
在罗定,民俗文化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逢传统节日,如春节、
端午节、中秋节等,当地人民都会举行各种传统庆祝活动,其中包括舞龙舞狮、赛龙舟、吃粽子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多彩,更是传承了古老的文化传统,让人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除了民俗文化,罗定还有着独特的地方特色。
这里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如绿
水青山、优美的田园风光等,这些风景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同时,当地的手工艺品也是一大特色,如编织、陶艺等,这些传统手工艺品传承了千百年来的工艺技术,成为了罗定文化传统中的一大亮点。
此外,罗定地区还有着丰富多彩的宗教信仰。
当地人民虔诚地信仰着佛教、道
教等,这些宗教信仰贯穿着人们的生活,成为了当地文化传统中的一部分。
每逢宗教节日,人们都会前往寺庙、道观祈福,这些宗教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是传承了古老的文化传统。
总的来说,罗定文化传统丰富多彩,其民俗文化、地方特色、宗教信仰等都成
为了当地文化的一部分,为当地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让其继续发扬光大,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们能够前来罗定,感受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走访罗定 了解罗定 写一篇介绍罗定历史或故事的文章,400字
走访罗定了解罗定写一篇介绍罗定历史或故事的文
章,400字
我的家乡是罗定,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名胜古迹。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久负盛名的罗定学宫。
来到学宫,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造型别致大气的学宫大门,它有一个特别好听的名字,叫“棂星门”。
棂星门是用花岗岩砌成的石牌坊,高石柱顶雕有瑞兽。
对啦,它高达7米多,游人必须仰着脖子才能端详它的全貌呢!
跨过大门,进入学宫,一个婉约秀美的泮池静静躺卧。
泮池上有一座状元桥,桥拱与水中的倒影相连,正好形成了一轮圆月,与状元的“元”字的读音相同,游人可喜欢在桥上拍照留影了。
穿过泮池,一直往里作文走,是一个方形的院子。
站在这个院子里,觉得特别舒服。
红墙、黄瓦、绿叶……一股浓浓的书卷味道在空气中弥漫着,让人仿佛瞬间穿越回古代,听见了莘莘学子的朗朗读书声。
沿着院子台阶拾级而上,便是学宫中最主要的建筑---大成殿。
在大成殿内,最令人瞩目的是孔子像。
孔子像是用千年古樟木雕刻而成,睿智儒雅,栩栩如生,仿佛还在对人们谆谆教导。
万世师表,永远值得世人敬仰!
看完我对学宫的介绍,你的耳边是不是响起了“有朋自远方来”、“学而时习之”呢?!欢迎你来到罗定,我们一起去探索学宫更美丽的景观吧!。
特色文化
特色文化民间艺术:罗定山歌民间工艺:建筑灰塑、土纸生产、大眼帽、禾镰、蒸笼、藤竹织品民间技艺:武术、舞龙、舞狮、舞牛、锣鼓仔戏剧:粤剧(黄俊英)曲艺:八音锣鼓、■滨诗歌社音乐:仿唐乐曲、打马舞、十番民俗:能古话、漳州话、客家话、罗定白话、庙会、炮会、醮坛、谚语、民谚、歇后语、行话、民间文学、民间传说(三套集成)食品:绉纱鱼腐、罗定豆豉(豆豉鸡)、三角粽、蕉叶糍、凉粉、蕨粉、油渣粽、炸虾堆、糖松糕、砵仔糕、生菜包、木茨粥、连州茶、lang塘茶人文景观将军故里、龙龛道场、金银河水利枢纽工程、罗城书院群、罗定古城(城墙、码头、学宫、书院等)、刘三姐歌墟场(分界、■塘)、东桥塔照、牛石仙踪等等。
罗定成为广东交通最落后的最不发达地区,罗定人的精神特质决定要寻求出路,1932年1月28日,一个历史转折的关健时刻,蔡廷锴将军率领十九路军三罗子弟,在上海抗击入侵的日军,重创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大长中华民族志气,三罗子弟举世闻名。
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罗定人民开展各项水利建设,后又成为广东农业学大寨先进县,罗定人民建设的六大水利枢纽工程和世界上最长的引水渡槽—长岗坡引水渡槽举世驰名,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前来参观,老挝派来了留学生,县委书记郭荣昌也头上带着罗定人的光环从县委书记直接晋升为省委书记。
春分清明是缅怀先人、传承民俗文化的节日。
近日,记者在著名抗日爱国将领蔡廷锴将军的故乡——罗定市罗镜镇龙岩村发现,前来将军故居参观瞻仰的游人明显增多,他们当中有坐着轮椅的老人,有带着小孩的中年夫妇,也有利用周末相约而来的学生。
他们一边仔细参观着将军故居的建筑,一边专心拜读故居里陈列的将军抗战事迹,家长则教育自己的孩子学习将军不畏强暴、奋起抗战的精神内涵,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浓浓的缅怀之情。
一位大学生游客告诉记者:“蔡廷锴将军不仅是罗定人民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和技能,也要学习蔡廷锴将军的精神和人格。
罗定历史名人
罗定历史名人推荐文章八年级上册有哪些华东版历史复习题热度:八年级上学期历史复习题有哪些热度:初二下册历史复习题有哪些热度: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热度:初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联考试卷分析热度:罗定是广东省内的著名旅游城市。
大家平时会关注罗定历史名人吗?关于罗定历史名人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罗定历史名人,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罗定历史名人:蔡廷锴 1932年一二八事变防卫上海名将蔡廷锴(1892-1968),字贤初,汉族,广东罗定广府人。
行伍出身,由士兵一步一个脚印升为19路军上将总司令,凭的就是过人的战功,最出名的就是率领十九路军在"一二八事变"后奋起抗击日军,致使日军侵占上海的阴谋终不能得逞。
使得世界上知道在东北不抵抗之后,中国还是有一批能打和热血的军人。
后参与领导福建事变,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红军签订了《反蒋抗日的初步协定》,1934年1月因内部瓦解而失败。
抗日中一度复出,因无兵而没有大的作为。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罗定历史名人:黄俊英广东著名小品演员黄俊英,男,1936年生,祖籍广东省云浮市罗定。
著名粤语相声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广东省曲协副主席、广东音乐曲艺团艺术指导,相声方言化的拓荒者之一,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广东省第五届鲁迅文艺奖和被评为广东最受欢迎笑星。
16岁开始从事表演,并师从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品超学习粤剧表演艺术6年;1958年黄俊英到北京参加中国第一届全国曲艺汇演,并接触到北方的相声艺术,因被相声艺术深深吸引便立志把北方的相声南粤化。
1983年5月,黄俊英偕同杨达、林运洪和崔灵霄等牵头成立了"广州相声艺术团",黄俊英任团长。
罗定历史名人:廖伟雄香港著名演员,现任罗定市政协廖伟雄(1957年-),生于香港,籍贯广东顺德,前香港影视演员及节目主持人,有"阿灿"的绰号。
罗定
文化之乡——罗定内容简介中国江南文化之乡——罗定,是千年文化古邑,历史悠久,有“中国玉桂之乡”之美誉,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
它位于广东省西部,西江之南,东有云雾山脉,西有云开山脉,南接高雷,西通桂、黔、滇,是西江走廊的交通要冲,自古被视为门庭防卫,抚绥重地。
本报告主要围绕“文化之乡”这一主题,分别从基本概况,历史古迹,名人志士,官方八大景,特色奇观,经济,教育科技等七大部分来介绍罗定特色文化,充分展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变迁之下,江南文化之乡的文化,经济,教育科技等各方面的发展概况。
报告内容文化之乡——罗定,是千年文化古邑,历史悠久,有“中国玉桂之乡”之美誉,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
它位于广东省西部,西江之南,东有云雾山脉,西有云开山脉,南接高雷,西通桂、黔、滇,是西江走廊的交通要冲,自古被视为门庭防卫,抚绥重地。
其江河流域风光如画,孕育着底蕴深厚的文化,被清代广东才子宋湘称为“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
“面向珠三角、沟通大西南”是广东大西关罗定一直坚持的战略发展方针。
近年来,在优越的地理条件,底蕴深厚的文化和罗定人民的艰苦奋斗之下,罗定的发展正蒸蒸日上。
基本概况:罗定市区总面积345平方公里,建成市区面积69平方公里,人口42.5万人。
全市总面积2327.5平方公里。
总人口127.5万人,常住总人口96万(2011)。
在外移居的乡亲27.5万人,长期在马来西亚工作生活的乡亲多达1万人,遍布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广东著名的侨乡。
目前罗定居民大部分都是汉族,区内少数民族17个,有壮族、侗族、瑶族、苗族、土家族、畲族、回族、满族、黎族、布依族、傣族、藏族、蒙古族等。
历史古迹:远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时期,已有人类在罗定大地上生息繁衍。
他们居住在今天苹塘、金鸡等地的洞穴中,过着渔猎生活。
距今四五千年前,罗定的泷江河、罗镜河、太平河流域,已遍布人类生活的踪迹。
千百年来,他们经历了无数次的变迁。
到1700多年前德东晋王朝,罗定地区居民仍是越族人。
云浮地名故事之罗定
云浮地名故事之罗定
云浮,是一座拥有数十万年人类史、数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城市,历来就是风云人物的用武之地。
云浮古老而璀璨的历史,主要体现在云浮各地的地名中,至今云浮大地上保留有许多具有地方特色和深厚底蕴的地名,而每个地名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这些地名都是云浮历史的缩影。
那么,云浮大地都有哪些独特的地名呢?这些地名背后又有着哪些故事呢?
(三)罗定
今天的罗定、云城、云安、郁南一带地区,历史上称之为“三罗”,“三罗”之名就源于古代的罗定州。
“罗定”,作为一个地域名称,长达四百多年仍在沿用,影响深远。
那么,“罗定”这个地名又是怎样来的?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呢?
故事还得从四百多年前的那场罗旁战事说去。
四百多年前的明朝万历初年,时任两广总督的凌云翼奉命征剿罗旁山瑶民,当时负责率领明军征战的将军就是广东总兵官张元勋。
张元勋率领十万明军浩浩荡荡地向罗旁山挺进,经过一轮血腥的屠杀,罗旁瑶民基本上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至此,长达百年时间的罗旁山瑶民起义最终被平定。
罗旁战事之后,凌云翼奏请朝廷升泷水县为罗定直隶州,为取“罗旁瑶乱平定”之意,罗定州统辖东安(今云城、云安)、西宁(今郁南县)二县,史称“三罗地区”。
于是,“罗定”和“三罗”便由此而来了。
如今,“罗定”地名仍在延续,当日荒凉的瘴疠之地也变为今天繁华的文明之城,只是对于四百年前那段沧桑的往事,今人也只能从滚滚泷江和古老的张公庙中去寻觅一二了......
作者:周业锋。
介绍罗定的作文大纲
我的家乡--罗定我的家乡——罗定,那可真是个宝藏地儿,一提起它,我心里头就乐开了花,跟吃了蜜似的甜。
咱们罗定啊,山美水美人更美,今儿个我就给你细细道来,特别是那回村里头的大事儿,保管你听了也想来逛逛。
记得那年夏天,热得跟蒸笼似的,树上的知了叫得人心烦意乱。
我呢,正躲在老槐树下,摇着大蒲扇,跟爷爷瞎扯蛋。
爷爷突然一拍大腿,说:“孙子,走,带你去看场大戏!”我一听,眼睛立马亮了,啥大戏能比得上这冰棍儿解渴?原来啊,是咱们村里要举办一年一度的“龙舟文化节”。
嘿,这下可热闹了,全村老少都动员起来,那场面,比过年还热闹。
我跟在爷爷后头,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直奔河边。
一到那儿,哇塞,那龙舟,一艘艘跟活的一样,龙头高昂,龙尾摆动,上面坐满了肌肉鼓鼓的汉子,个个精神抖擞,跟要出征的勇士似的。
“咚咚咚——”鼓声一响,比赛就开始了。
我挤在人群中,踮起脚尖,脖子伸得跟长颈鹿似的,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
只见那些龙舟像离弦的箭,嗖的一下就窜了出去,水花四溅,伴随着岸上人们的加油声、欢呼声,那叫一个震撼!最逗的是,我们村的老李叔,他平时就爱开玩笑,这时候也不忘逗乐大家。
他站在一艘龙舟旁边,手里拿着个大喇叭,扯着嗓子喊:“加油加油,赢了今晚我请喝酒!”结果那龙舟上的汉子们一听,力气更足了,划得那叫一个快,把其他队都甩在了后头。
老李叔呢,笑得跟朵花似的,连眼角的皱纹都挤成了一朵花。
比赛结束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香喷喷的糯米饭,聊着家长里短,那份温馨和谐,真是让人心里暖洋洋的。
我抬头望向天空,夕阳的余晖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那一刻,我觉得我的家乡——罗定,真是个充满魔力的地方,它用最简单、最质朴的方式,给了我无尽的快乐和归属感。
所以啊,每当有人问我,你的家乡怎么样?我总是笑眯眯地说:“嘿,那地方,美得很,你得亲自来瞧瞧!”。
立下愚公移山志,敢把罗定换新装 ——论长岗坡渡槽精神
立下愚公移山志,敢把罗定换新装——论长岗坡渡槽精神罗定儿女多英雄,壮志引太济金银,十里彩虹跨长岗,疑是银河落罗平。
”1979年,原水电部副部长李伯宁到罗定视察了长岗坡渡槽建设,被这宏伟的历史性水利工程,被罗定儿女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埋头苦干,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百姓子孙谋福利,甚至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换取罗定的幸福未来精神所震撼,即席赋诗一首。
3月28日,为进一步加强我们教师队伍理想信念教育,学校党委组织全体党员教师、党员职工赴罗定长岗坡党员教育基地开展专题学习活动。
在长岗坡渡槽,大家驻足凝视这个不朽的业迹,用心聆听解说员声情并茂的讲解,眼前尤如展现出了一篇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一幕幕当年发生的动人场景。
长岗坡渡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建设的广东水利工程,被誉为“广东红旗渠”,堪称世界之冠,是中国水利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它比曾称为亚洲第一渡槽的三湘渡槽还长1400米,多23个墩,过水量为其10倍;它比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罗马古渡槽少32孔,但古罗马渡槽现仅保留728米,而长岗坡渡槽正值青春期,槽体通水37年到现在没有一处漏水而无可比拟,。
长岗坡渡槽工程是当年罗定人民充分抒发“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用铁锤、钢钎,打造出的一座气势磅礴的水利工程,凝聚着罗定人民的心血和智慧。
随着金银湖饮水工程的竣工,除了灌溉和发电,长岗坡渡槽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源源不断地为城区居民提供干净的“放心水”,受惠群众50多万人。
这就是“自力更生、埋头苦干、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长岗坡精神创造的奇迹。
一、自力更生、埋头苦干。
据介绍,那时候的工作生活条件十分简陋,建设者就在工地搭建的简易木棚里面工作休息;用一张木床板绘图,计算则用人工计算;交代施工要求,就利用工程指挥部前的晒场作纸,用沙、泥作粉笔,以1:1的比例画出施工图,明确施工流程,施工方案和施工要求;没有机械,建设者土法上马;没有材料,建设者自己想办法,很多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石块是从罗平泗盆等地炸山挖来的,木材就从附近的山头、路边砍伐的;运输工具不足,就用马车、人力车运来。
罗定家乡介绍作文
罗定家乡介绍作文
罗定是我的家乡,位于广东省中西部,隶属于云浮市。
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物产富饶,人杰地灵。
罗定自古就是一个富庶之地。
境内山区遍布,丘陵起伏,盆地星罗棋布,水网纵横。
这里山川秀丽,四季景色各有千秋。
春日,百花盛开,杏园蝶舞,诗情画意;夏日,青山碧树,溪流飞瀑,空气清凉;秋日,硕果累累,金风送爽,层林尽染;冬日,银装素裹,霜冻凝华,玉立寒窗。
这里物产富矿,人杰地灵。
自古以来就孕育了不少人才:有受元朝尊崇的名医赖时雨,有明朝科场状元黄应祺,有宋代著名理学家吕大临,有近代民主革命家陈其年、卢嵩芝等。
这片热土同时也滋养了茂密的森林、细腻的丝绸、香甜的橘子等富有地方特色的产物。
我对家乡这方热土有着深厚的感情。
每当想起罗定的山山水水,想起亲朋好友,想起小时候在田野上玩耍嬉戏的情景,心中就充满了难以言喻的亲切和温馨。
我希望家乡能够日新月异,小城不断发展进步,百年之后再重返罗定,必定是山更青、水更绿、人更富。
罗定名人
罗定名人录发表下罗定名人录,如有漏的加上。
杨光华, 围底人, 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梁伟发,太平人,中共广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现任省公安厅厅长蔡启文,广东罗定人,现任广东省交通厅副厅长王子葵,罗平沙朗人,现任省环保局副局长王勇,加益人,珠海公路局局长。
黄俊英,广东文化名人,全国响名。
刘汝才,罗定人,新西兰中国领事,外交部张汉平,罗镜人,济南军区副政委兼空军政委、中将。
现退休辛其荣,船步人,北海某部少将。
沈国生,泗纶人,广州军区师长。
彭书宝,太平人,曾任广东省经委主任,现任香港国泰集团大陆区总经理。
黄若敏,加益人,惠州市国税局局长。
陈本昌,附城人,美国共和党华人主席;世界小姐选美委员会主席;美国华商协会主席。
胡皆汉,罗城胡屋巷人,中科院院士,中国光谱学家。
吴仁彰,罗城人,国务院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曾任胡耀邦秘书。
陈伟荣,华石人,原康佳集团总裁,现为东莞宇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大股东和总裁陈启源,华石人,霸王董事长吴仁彰,罗城南门头人,中科院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原党总书记胡耀邦的秘书梁清林,素龙人,广东云浮市常务副市长张礼桐,双东人,深圳福田区长赵基耀,罗定籍,广东江门市委副书记王勇,加益人,珠海公路局长黄若飞,加益人,云浮纪委常委,纠风办主任沈国生,泗纶人广州军区某驻军师长张焜,泗纶人,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区区楚良,罗镜人,国家足球名将,原国民党十九路军师长区寿年之孙蒋关,罗镜人,香港置业集团创办人谭方泉,广东罗定人,历任顺德市政府工会副主席,现在区人大工作,順德罗定同乡会会长。
范汝雄,船步人,肇庆公路局局长。
观看《罗定》的观后感
观看《罗定》的观后感以下是我观看《罗定》的观后感:12月23日,由知名导演马艺源执导的音乐电视片《罗定》在罗定市罗平镇长岗坡举行开机仪式。
该影片由罗定外出乡贤自筹资金拍摄,将打造成宣传罗定、传承发展罗定文化的精品。
音乐电视片《罗定》由罗定青年歌手黎嘉浩出演男主角,通过一个外出打拼的罗定年轻人的回忆,将罗定淳朴的风土人情、美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的美食特产等展现出来,为观众展现最真实的罗定,寄托着外出罗定人对家乡深厚的感情和浓浓的思念。
影片即日起在罗定各知名景点取景拍摄,拍摄时间10天,整个制作过程历时20天,完成后将在电视和网络等进行播放,计划于2018年春节前与观众见面。
影片导演马艺源介绍,这部片所需资金全部由罗定外出乡贤自筹,拍摄手法借鉴了央视纪录片拍摄的精华。
演员中有土生土长的罗定人,也有新罗定人,主题曲由罗定籍词作家王贤宇创作,是新老罗定人精神火花和智慧火花的高度碰撞。
马艺源表示,这部影片最大的亮点就是突出音乐性和故事性,过去关于罗定的影片大多是纪实性的影片,而这一部片会将罗定的音乐元素通过现代的音乐手段融合在一起,带给观众崭新的视听享受。
谈到拍摄这部影片的感受,马艺源表示,自己来过多次罗定,感觉罗定风光很美,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对罗定有深厚的感情,早已把自己当作新罗定人了。
而为影片拍摄筹集资金的罗定乡贤黎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外出拼搏多年,虽然事业有成,但对家乡的思念日益浓厚。
“作为新罗定人,我有义务在文化建设方面为罗定做一些事情。
我相信,这部由新老罗定人共同来打造的片子一点能够成为精品力作,成为罗定对外文化宣传的一张名片。
”我也通过拍摄这部音乐电视片,看出了外出游子对家乡的思念,让以后外出的年轻人世世代代都记住自己的根,记住自己的家乡。
我的家乡罗定变化作文
我的家乡罗定变化作文在广东的西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就是我的家乡——罗定。
说起罗定,以前的它就像一个藏在深闺无人识的姑娘,朴实无华。
但如今,它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小时候,罗定的街道狭窄而拥挤。
那时候,街道两旁的房子大多是低矮的平房,墙壁斑驳,门窗破旧。
路面也不平整,走在路上,一不小心就会被凸起的石头绊倒。
街道上的车辆很少,偶尔有一辆摩托车经过,都会引起一阵尘土飞扬。
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那条老街,每到赶集的日子,狭窄的街道上挤满了人,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但那种热闹中也透着一种混乱和无序,垃圾随处可见,污水横流。
如今,罗定的街道变得宽敞而整洁。
那些低矮的平房早已被高楼大厦所取代,现代化的建筑鳞次栉比,展示着这座城市的繁荣与活力。
路面铺上了柏油,平坦而光滑,车辆川流不息,却秩序井然。
街道两旁种满了绿树和鲜花,微风拂过,送来阵阵清香。
而且,街道上还设置了垃圾桶和清洁工人,随时保持着环境的整洁。
走在这样的街道上,心情格外舒畅。
以前,罗定的交通十分不便。
记得有一次,我跟着父母去看望远方的亲戚,要先坐几个小时的中巴车到镇上,然后再转乘摩托车走十几里的山路才能到达。
那一路上,颠簸得让人骨头都快散架了。
而且,由于路况不好,经常会遇到堵车的情况,有时候一堵就是几个小时,让人又急又无奈。
现在可大不一样啦!罗定修建了宽阔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大大缩短了与外界的距离。
市内的公交线路也越来越多,公交车干净整洁,乘坐舒适。
还有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动车,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如今,想去哪里都变得非常方便快捷,再也不用为出行而烦恼了。
说起罗定的美食,以前可没有那么多的选择。
那时候,最常见的就是街头的小吃摊,卖的无非就是肠粉、粥、炒粉之类的简单食物。
虽然味道也不错,但种类实在是太少了。
如今,罗定的美食可谓是丰富多彩。
各种特色餐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有本地的传统美食,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佳肴。
我的家乡罗定--旅行与人生资料
罗定龙湾是适合人们去旅游的好地方,那里的水流会让 你恋恋不舍,到罗定,也要找机会到龙湾一游哦!一定 不会让你失望的,它是大自然给罗定的礼物,它会为你 排忧解难,让你心旷神怡,矛塞顿开。不要错过哦!那 的确是个好地方,会让你心驰神往。
罗定学宫始建于顺治四年(1647年), 位于广东罗定市罗城镇北关里, 俗称文庙,是清代罗定直隶州的 学宫,由清代康熙至光绪年间历 经修缮扩建而成,占地面积8300 平方米,是目前西江流域仅存的 清代学宫建筑群,是省级文物保 护单位。 罗定学宫始建于顺治四年(1647年), 位于罗城镇北关里,俗称文庙, 为清代建筑群,是清代罗定直隶 州的学宫,附设有乡贤祠、名宦 祠、德义祠等,中轴线主体建筑 有棂星门、泮池、戟门、御路、 月台、大成殿、崇圣祠等,两侧 配两庑、乡贤祠、名宦祠、奎星 楼、德义祠、学署和明伦堂等, 为西江流域仅存的清代学宫完整 建筑群,占地6300平方米。每年 春秋二祭,官府都在学宫举行大 型祭孔活动。1985年罗定县政府 公布为罗定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 位,2002年广东省政府公布为广 东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狭窄陡 峭的石 阶,文 塔外分 七层, 每上一 层都是 通过那 一级级 的石阶 文塔高 处的远 眺,每 当爬到 文塔的 最高处 我们都 会仰天 高呼, 尽情享 受着罗 定美妙 风光。
我们带 同学出 罗定玩, 少不了 要到文 塔转转。 看,这 是我同 学妖艳 的身姿 文塔窗 外的一 角,文 塔中心 往外有 四个门, 透过每 个门我 们都可 以欣赏 到不同 的美妙 风光。
蔡廷锴故居
将习 怀 军将 念 故军 将 居精 军 一神 吗 游, , 吧到 学 !
蔡廷锴故居位于罗定市罗镜镇龙岩 村。建于民国初年,三进,院落式 布局,是一座砖木结构的粤西典型 农家大屋,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 。主屋两侧有阁楼,内置暗廊贯通 全屋。两侧设附屋,有猪舍、牛栏 、舂米房、厕所等。后座两角置炮 楼。屋前为地坪、池塘。屋后有菜 园、果园、石砌围墙。通巷设水井 。1992年维修,吴南生为故居题写 匾额。
罗定习俗作文
罗定习俗作文The traditional customs of Luo Ding are an essential aspect of the local culture.“罗定的传统风俗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These customs have been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enriching the lives of the people and providing a sense of identity and belonging.“这些习俗已经代代相传,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给他们带来了认同感和归属感。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customs in Luo Ding is the celebration of traditional festivals. These festivals, such as the Spring Festival, Dragon Boat Festival, and Mid-Autumn Festival, are deeply rooted in the local culture and are celebrated with great enthusiasm.“罗定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庆祝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如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深深植根于当地文化,人们都热情洋溢地庆祝这些节日。
”During these festivals, people come together as a community to participate in various traditional activities, such as dragon boat races, lantern making, and traditional performances. These activities not only bring joy and excitement to the community but also serve as a means of passing down traditions and strengthening the bond between the people.“在这些节日里,人们聚集在一起参加各种传统活动,比如划龙舟比赛、做灯笼、进行传统表演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定人文化特质和精英人物述略陈大远关于南江文化,因为是个新课题,很多研究都不够深入,地域界定不清,内容不统一,有些还单看表象和选材各取所需的做法进行研究,往往表述较为混乱。
首先,我们对“南江文化”要有空间的界定。
“南江文化”是区域文化,是指一个盛行一定文化特征的地区。
一个文化区拥有各种各样的行为系统,如较为明显的居住形式,特殊的语言,一定的经济体系,特定的社会组织以及宗教信仰和仪式等。
这里面牵涉到地理环境、气候生态、栽培作物、种族和民族、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语言、水陆交通、文化传承与结构、心理素质等多种因素。
相对来说,罗定是南江文化的核心区,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扩大而影响到周边地区,因此也有人称之谓“泷江文化圈”和“三罗文化圈”。
我们对南江文化的研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南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原因。
要借助考古学和民族学,研究当地民族的演变历史,中原汉文化传入后所带来的影响,各个时期盛衰变化的原因。
(2)南江文化在岭南文化中所处的地位及互相之间的关系,它们的共性和个性。
(3)南江文化特例的深入剖析,如南江青铜文化,南江古民居建筑,南江习俗文化,信仰文化,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南江农耕文化,重武尚文文化思想,祠堂文化与宗族文化的影响等。
(4)深入研究南江人的文化特征与特质。
在《南江文化析疑》中我曾对南江流域的青铜文化、民族、方言、地名、民间信仰、重大历史事件、经济文化活动等进行过一些粗略的探讨,同时对南江地理、禾楼舞、南江山歌、南江民居这些特例进行举析,未有对南江文化特质进行研究,提出了“南江是孕育岭南早期文化的脐带,它曾经给岭南带来文明的曙光,对岭南文化的发展举足轻重,。
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南江文化是百越文化的活化石。
”的看法。
南江文化是最有古百越文化特色,最先接受中原礼制文化,最早进行民族融合,而又最后完成岭南民族融合的一个特殊文化区域,在频繁的文化交流活动中,如“海上丝绸之路”的链接,客家文化的南迁,广府文化的西移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南江文化是岭南文化的一个分支,两者的文化特质有很多共性特征。
岭南曾经是朝廷流放罪臣和徒犯之地,岭南又是个遍地瑰宝的冒险者的乐园,林语堂曾说:岭南人“充满种族的活力,人人都是男子汉,吃饭,工作都是男子汉的风格,他们有事业心,无忧无虑,挥霍浪费,好斗,好冒险,图进取,脾气急躁,在表面的中国文化之下是吃蛇的土著居民的传统,这显然是中国南方粤人血统的强烈混合物”。
刘斯奋在岭南文化讲座中指岭南文化是杂交的产物,它的个性张扬,十分鲜明。
他把岭南文化特点概括为:“不拘一格,不定一尊,不守一隅”。
岭南人的务实性、包容性、开放性、冒险性加上世俗性和创新性是岭南多元文化、海洋文化、商业文化的碰撞而产生的一种文化特质。
民俗和地域的差异造成了岭南的多元文化,形成了广府、客家、福佬三大民系。
广府人受海洋文化影响较大,本土文化惯性力量和外来文化因素不断影响的结果,有富于冒险和开拓创新精神,市民意识浓重,既有很多明显的优点,又揉杂着不少消极的因素。
客家人尤重农耕文化,家族观念浓厚,光门楣、重家声、自强自信、克勤克俭的性格风尚,“诗礼传家、”“书香门第”的家风,具有尊重妇女的美德。
南江文化是广府民系与客家人两种文化杂交的结合体。
三罗人长期生活的生态环境非常恶劣,面对艰辛创造了坚韧不拔的特质,同时他们又保留了土著强悍的民性,加上冒险、创新的气质,因而反抗性和斗争性也特别强烈。
他们的性格充满着矛盾,活跃的生命力与老成垂暮的惰性并存。
既有冒险开拓、进取、容纳、模仿、创造的气魄与智慧,又有下意识的保守、柔顺、重家族、轻个人,恪守中华民族传统的封建道德伦理准则的愚昧、麻木和奴性。
他们表现非常听活,一旦适逢历史转折的关健时刻,三罗人传统的潜质,又往往会率先爆发出令人瞠目的力量。
蔡廷锴将军率十九路军“一·二八”凇沪抗战就是最有力的证明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中文教研室《南江文化特质研究》一文,将南江文化特质归纳为三个特点,强悍的生存意识;实用的文化精神;浓厚的地方意识。
最值得商榷的是文中指罗定的机场、铁路建设是农业精神造成的地方意识,而这种意识往往阻碍罗定的科学发展,在和整个地区的合作上表现得不够冷静﹙原意﹚。
笔者认为:南江人创造的文化特质,离不开南江水系的地理环境,而不同的历史时期,所造成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变化,人的心理素质也有相应的变化。
如明代罗定直隶州建立后,推行“移民占藉”开放政策,大量吸收移民,这些客家人带来农耕文化思想,大修水利,垦荒屯种,清初又在岭南率先实行“摊丁入亩”制度,家家生活安定,南江水道航运畅通,冶铁业、种蓝制蓝业、种茶业、竹、木、薪炭各业均有发展,乾隆以后,广东严重缺粮,要从广西、湖南输入稻米,南江水系粮食自给自足,是岭南少有的鱼米之乡,至今仍保留有不少这一时期的乡村建筑。
清末,资本主义入侵,南江流域受到的冲击最大,冶铁业、制蓝业率先破产,农村产业链被打破,水利不畅,土地荒芜,大量的农民要离开家园,外出谋生,其情势有点象近年大量涌入广东的外来农民工。
当时外出的农民主要分三种。
一是肩上扛枪,投身行伍;二是肩扛扁担,组成行商的队伍,金庸小说里称这种特殊的商帮为“龙游”;三是凭手艺行走江湖,后来被称为“走三行”。
南江流域成为了岭南最著名的“穷佬地”。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罗定人大搞水利建没,终结了“十年九旱”的历史,彻底根除了旱患,正当人们庆贺罗定走出灾难怪圈的时候,遇上改革开放,广东很快便进入信息时代,南江水运退出历史舞台,交通滞后的制约使南江流域再度陷入环境恶劣的怪圈,罗定成为广东交通最落后的最不发达地区,罗定人的精神特质决定要寻求出路,机场和铁路的建没呼之欲出,尽管机遇和各种原因至今未能实现,但罗定人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和在恶劣环境下不畏艰险,坚韧不拔的开拓创新精神得到了充分发扬。
南江文化特质表现在开放、务实、兼容、进取、适应性广泛、生命力特强、处事精明、灵活变通、追求实效、好装门面、不落人后、顶硬上等,但在当时半殖民地经济因素和恶劣环境作用而产生了明显的负效应,如投机性和市侩性,这是商品意识过分膨胀而致扭曲的价值观的表现。
由此而来,还有较浓厚的宿命观。
迷信命运,讲风水、敬鬼神尤为突出。
还有就是排他性。
市民意识起着杠杆的作用,拼搏精神和文化创造力,往往表现为感觉敏锐,反应迅速,敢于作种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善于复兴,爆发力好,但往往又耐力不足,定力,持久力不够,使发明创造难以做到生枝叶茂。
罗定人四处飘洎,具有很大的创造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调查结果就是很好的证明,罗定登记不可移动文物938处,古建筑就有600多处,排在开平之后占全省第二位,开平的碉楼是海外华侨建造,罗定大量明清文物建筑也不是当地生产创造的财富,地下挖不到黄金,天上也没掉下馅饼,罗定人赚的是“外江钱”。
清末以降,罗定人遍布世界各地,各行各业都有罗定精英,每个历史重大转折点都可以找到罗定人的身影,罗定人总是走在前鸦片战争期间,罗定山区走出三位水师提督,吴绍麟、叶常春、潘庆曾为查禁鸦片出力;凌十八起义是“金田起义”的主力,史学家们曾经评价,没有凌十八便没有太平天国;陈瀚洸率领天地会起义,影响遍及西江地区。
辛亥革命期间,留学日本庆应大学的政治学博士,孙中山的盟友,老同盟会员黄元白﹙增耉﹚领导高、雷、廉、琼地区起义,在罗定组织广东最大的同盟会分会,参加者达千人,革命成功后被选为北京政府国会众议院议员,曾联合通电反对北洋军阀曹琨贿选总统而著名。
陈子楷曾主笔《越华报》宣传革命主张,后任国会一届二期常会参议院议员,曾亲自撰写《讨陈炯明檄文》而深得各界赞同。
同盟会员、新军统领陈乃林﹙雨廷﹚领导了新军的起义。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广州等五大城市率先响应,就读广东公立法政学校的罗定藉学生张启荣站在最前列,组织“广东中上学生联合会”,领导青年学生声援北京学生,开展抵制日货运动。
黄裳元、谭璜璋等成立罗定学生留省同学会,创办《泷江学报》,宣传五四新思想,在广东颇有影响。
五四运动后,大批罗定学生、工人投身革命运动,站到革命洪流的前面。
其中留学日本五人,留学法国八人,日本士官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各期,都有罗定学生,大批学生参加共产党和国民党,成为革命的骨干力量。
1923年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的唐公强由邓中夏介绍参加共产党,投身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参加广州起义等革命运动。
就读于广雅中学的谭其满﹙冬菁﹚是广东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成员,1924年由邓中夏介绍参加共产党,参加“五卅运动”、“广州起义”、“秋收起义”、“一·二八”淞沪抗战,在新四军任叶挺秘书,组织“民主建国促进会”,1949年十月一日与蔡廷锴、林一元登上天安门城楼,成为罗定三位开国元勋之一。
1921—1927中山大学参加共产党的71位学生中,罗定藉学生有李芳春、李友芳﹙伟烈﹚。
李芳春、王铁军入毛泽东创办的农民讲习所学习,后来他们都成为农民运动的领袖。
1925年,火车司机唐木参加省港大罢工,成为工人运动领袖。
1930年随经商父亲在广西百色读书的陈英参加右江起义,成为红七军中的女干部。
1927年,在罗定中学读书的陈子灼﹙后改名孚同﹚、辛其远﹙后改名志平﹚、邬广汉、陈钜等四人背叛家庭,投身革命运动,被人称为“四大寇”,成为学生运动领袖,陈孚同还和陈泗英等罗定学生组成共青团四人小组,参加广州起义的宣传发动工作。
参加国民党的林一元、谭明昭等也成为民主战线的重要力量。
1932年1月28日,一个历史转折的关健时刻,蔡廷锴将军率领十九路军三罗子弟,在上海抗击入侵的日军,重创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大长中华民族志气,三罗子弟举世闻名。
1938年,刚从学校走出来的罗定学生纷纷投身抗日运动,谭朗昭、焦寿卿、陈本昌主编《三罗日报》,宣传抗日救亡,大批师生投笔从戎,报名参加远征军的十分拥跃,教师吕雄才、焦寿卿等组织抗日救亡宣传队,深入城乡宣传抗日,罗中爆发了学潮,谭朗昭、陈汉源、区映寰、潘焱荣等一批进步学生参加共产党组织的“青年抗日先锋队”。
在各个大小战场上,罗定藉军人与日军展开浴血奋战,彭佐熙将军率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在常人难以想象的环境下坚韧不拔,顽强作战,被誉为当代的鲁宾逊。
黄埔四期毕业生李冠那在南京汤山为国捐躯。
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又有大批罗定学生走上战场,不少罗定军人成为战斗英雄、孤胆英雄。
1955年,太西乡农民带头成立第一初级合作社,社长彭华金当选为广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罗定人民开展各项水利建设,后又成为广东农业学大寨先进县,罗定人民建设的六大水利枢纽工程和世界上最长的引水渡槽—长岗坡引水渡槽举世驰名,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前来参观,老挝派来了留学生,县委书记郭荣昌也头上带着罗定人的光环从县委书记直接晋升为省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