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专题一讲解学习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教案
第一课: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目标: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掌握计算反应速率的方法,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原因。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原因。
教学内容:
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3. 反应速率和反应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器材:玻璃烧杯、试管、搅拌棒等。
2. 实验材料:氢氧化钠溶液、硫酸溶液等。
教学过程:
1. 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进行实验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
2. 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相关题目训练。
3. 分析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原因,进行讨论和展示实验数据。
4.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以及其原因,为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必修二易错知识点总结附答案
考前不言苦与累,易错知识必须背《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⑴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7 个周期。
⑵族:元素周期表共有 18 个纵行,除了 8、9、10 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 族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16 个族。
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2.质量数定义: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
质量数与质子数和中子数间的关系为: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3.核素表示方法:在化学上,我们为了方便地表示某一原子。
在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出其质子数,左上角标出质量数AZ X 。
符号A Z X 表示1个 质子数 为Z , 质量数 为A 的原子,其中子数为 A -Z 。
4.同位素⑴ 质子数 相同而 中子数 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氢元素的三种不同核素11H 、2 1H 、3 1H 互为同位素。
⑵同位素的特点:①各同位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②天然存在的各同位素原子,他们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保持不变5.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①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与酸反应 置换出氢的 难易程度。
置换出氢 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
【例】已知金属A 可与冷水反应,金属B 和热水才能反应,金属C 和水不能反应,判断金属A 、B 、C 金属性强弱 A>B>C②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
碱性越强,则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例】已知NaOH为强碱、Mg(OH)2为中强碱、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则Na、Mg、Al的金属性强弱Na>Mg>Al③可以根据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
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则元素金属性越强。
【例】氧化性Al3+﹥Mg2+﹥Na+,则元素金属性顺序为Na>Mg>Al6.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①根据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或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判断,越容易与氢气反应或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乙醇(基础)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乙醇【学习目标】1、理解烃的衍生物及官能团的概念;2、掌握乙醇的组成、分子结构与主要化学性质,了解它的主要用途;3、通过乙醇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学习,充分理解官能团对性质的影响。
【要点梳理】【乙醇ID:403458&乙醇的组成与结构】要点一、乙醇的结构乙醇的分子结构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CH3CH3)中的氢原子被-OH取代的产物,也可以看成是水分子(H—OH)中的氢原子被乙基(—CH2CH3)取代后的产物。
其分子式为C2H6O,结构式为,结构简式为CH3CH2OH或C2H5OH。
乙醇分子中含有-OH原子团,这个原子团叫羟基,它决定着乙醇的化学性质。
羟基与氢氧根的比较羟基(-OH)氢氧根(OH-)电子式电荷数不显电性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存在形式不能独立存在能独立存在于溶液和离子化合物中稳定性相同点不稳定稳定组成元素相同要点二、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的概念1、烃的衍生物从结构上说,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
从组成上看:烃的衍生物除含碳、氢元素外,还含有氧、卤素、氮、硫等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如初中化学里学过的甲醇(CH3OH)、乙醇(CH3CH2OH)及前面学过的一氯甲烷(CH3Cl)、硝基苯(C6H5NO2)、溴苯(C6H5Br)等都属于烃的衍生物。
2、官能团在烃的衍生物中,其中取代氢原子的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使烃的衍生物具有不同于相应烃的特殊性质,这种决定有机物的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官能团。
如卤素(-X)、羟基(-OH)、硝基(-NO2)等都是官能团,再如决定烯烃性质的“C=C”,所以“C=C”是烯烃的官能团。
要点三、乙醇的性质1、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俗称酒精,是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易挥发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为78.5℃,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可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讲课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讲课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讲课稿
一、开场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的内容。
这门课程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理解物质世界的关键。
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认真听讲,掌握好这门课程的知识。
二、主题引入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在必修二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和化学反应原理等重要概念。
这些知识将为我们后续学习各类化合物及其反应打下坚实基础。
三、知识讲解
首先,我们要了解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这些基本粒子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元素周期表。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反映了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通过理解周期律,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元素的性质,并探索
其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四、互动环节
在讲解完知识点后,我们将进行互动环节。
请大家思考以下问题:你们认为化学键在物质变化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原子的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后续课程的学习中。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敬请期待!。
高中化学必修二(人教版)课件:第2章 第1节
核心科学素养
1.化学键与能量
物质中的原子之间是通过化学键相结合的。断开物质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
量,而形成物质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如下表: 化学键的变化与能量的关系(25℃、101 kPa)。 化学键的变化 断开1 mol H—H键 生成1 mol H—H键 断开1 mol C—H键 生成1 mol C—H键 能量的变化 吸收436 kJ能量 放出436 kJ能量 吸收415 kJ能量 放出415 kJ能量
②实例。 吸收 断裂1 mol H—H键(H—H→2H)________________436 kJ能量, 放出 形成1 mol H—H键(2H→H—H)________________436 kJ能量; 吸收 断裂4 mol C—H 键(CH4→C+4H)________________1 660 kJ能量, 放出 形成1 mol C—H 键(C—H→C+H)________________415 kJ能量。 ③结论。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应为吸热反应,反之为放热反应。 (3)根据经验规律判断。 用常见吸热和放热的反应类型来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15514296 ( C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
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吸热反应一定难以发生
〔变式训练 1〕 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各种化学反应,下列反应不一定 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导学号 15514297 ( C ) A.H2SO4 与 Ba(OH)2 溶液的反应 B.燃烧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中和反应
知识点二
问题探究: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ppt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ppt 本文将为大家呈现高一化学必修二的知识点归纳ppt,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一科目。
以下是具体内容:第一部分:基本概念1.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由同类原子组成的物质,可根据其性质分类,例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等。
-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2. 化学式和化合价- 化学式:表示化合物中原子种类和原子数量的符号组合。
分为分子式和离子式两种。
- 化合价:元素和其他元素结合时所具有的电荷数。
如钠的化合价为+1,氯的化合价为-1,故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
第二部分:离子反应1. 离子的概念- 离子:由失去或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可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2. 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 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离子反应的发生。
- 离子反应中,离子间的配位数和电荷平衡是重要考虑因素。
第三部分: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结构- 反应物+反应物→产物+产物- 用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产物的种类与数量。
2. 平衡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产物的摩尔比不一定为1:1,需要进行系数的调整。
- 平衡化学方程式中,左边反应物和右边产物的摩尔比必须相等。
第四部分: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氧化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
氧化剂在反应中被还原。
- 还原反应:物质获得电子的反应。
还原剂在反应中被氧化。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别方法- 电子转移的判别方法:观察反应物是否发生电子转移。
- 氧化数的变化:根据氧化数的增减判别反应类型。
第五部分:酸碱中和反应1. 酸的性质- 在水溶液中具有酸性,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可以与金属反应产生气体等。
2. 碱的性质- 在水溶液中具有碱性,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等。
3. 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同时伴随着酸碱度的消失。
以上就是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ppt的内容。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校本课程学习指导纲要(教师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校本课程学习指导纲要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课程标准内容1、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4、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5、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6、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7、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第一单元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三、本专题教学方法建议1、本专题学习内容层次性强,学习原子结构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找到元素周期律,在学习元素周期律后,让学生分析元素周期表,认识位置,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最后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2、本专题注意控制学习的深广度,对物质结构的学习是为《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打基础,通过分析一些典型事例,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粗浅的常识和规律性知识。
3、本专题重视化学用语的学习,在本专题要使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
4、本专题充分发挥模型的作用,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模型如比例模型、球棍模型、晶体结构模型,注意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本专题学习运用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能力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培养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四、本专题教学评价1.重视学生过程性学习评价,包括课堂学习的自主性、与人合作交流态度、作业完成情况。
作业要掌握数量和质量,要精选习题,主要以教材中习题和作业本习题为主。
2.在学生探究实验中要注重活动表现评价,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进行评价。
3.专题检测试题难度要合理,基础题达到70%以上,年级平均分达到75分,鼓励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高一化学知识点讲解全(必修2)
33、1-20号元素符号、名称、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最低负价=最外层电子数-8(限ⅣA-ⅦA)。
1注意:纵行序数的个位数与族序数的数值相等(9、10、18列例外);族序数为II 、III 的地方是主、副族VIII 族第VIII 族(8、9、10三列)(结论:非金属性Si<P<S<Cl;(3结论:①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强弱的变化规律是: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变化规律是:③元素最高价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是:④元素的最高化合价的数值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是:⑤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4)56、金属和非金属的分区:分析:(1)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布特点(2)Be、B、Al、S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特点无色透明,有光泽,十分坚硬,熔点高灰黑色,质地软,熔点高,能导电。
较易溶于有机溶剂,熔点较低。
钻具、装饰品(2O 22O (3)磷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有:红磷、白磷白色蜡状固体,剧毒,不溶于水,易溶于CS 2暗红色固体,无毒,既不溶于水,注意:由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或混合物)。
如O 2和O 3形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氧元素。
二、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 1、碳原子的成键特征(1)碳是非金属元素,最外层有4个电子,不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通常与其他原子结合以共价键结合;(2)碳原子之间可通过一对、两对或三对共用电子对相结合,分别构成碳碳单键(C -C )、碳碳双键(C =C )、碳碳三键(C ≡C );(3)碳原子之间可通过共价键结合成碳链或碳环。
2、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同分异构现象。
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3、两组同分异构体的比较 (1)正丁烷和异丁烷(2CH3CH2OH CH3OCH78℃-23℃四、不同类型的晶体1、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一般是纯净物)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和有固定的熔点;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原因:在晶体内部,构成晶体的微粒在空间呈有规则的重复排列。
高中化学第5章第4课时以价类二维图分析未知含硫物质的性质微专题一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解析:(2)装置 A 中产生的 SO2 进入装置 B 中,SO2 与 FeCl3 溶液反 应生成 FeSO4、FeCl2 和 HCl,离子方程式为 2Fe3++SO2+2H2O===2Fe2 ++SO24-+4H+;装置 C 中 SO2 与 Na2S 溶液反应生成 S 单质,现象为有 淡黄色沉淀(S)生成。(3)SO2 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可用 NaOH 溶液吸收。因此装置 D 和 F 的作用是吸收 SO2,防止污染空气。(4)装置 E 用于制备焦亚硫酸钠(Na2S2O5),制备焦亚硫酸钠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 +Na2SO3===Na2S2O5。(5)Na2S2O5 晶体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 Na2SO4,用 盐酸、氯化钡溶液检验样品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即可验证 Na2S2O5 晶体在 空气中已被氧化。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
第4课时 以价类二维图分析未知含硫物质的性质(微专题一)
学习目标
认识硫元素在物质 中可以具有不同价 态,可通过氧化还 原反应实现含有不 同价态硫元素的物 质的相互转化。
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 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物质的化学性质和 变化。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能根据预测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设计实验进 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②中等强度的还原剂,能被 I2、Cl2、KMnO4 等氧化剂氧化: 2Na2S2O3+I2===Na2S4O6+2NaI(用于定量测定碘); Na2S2O3+4Cl2+5H2O===Na2SO4+H2SO4+8HCl(在纺织和造纸工 业上作脱氯剂); 5Na2S2O3 + 8KMnO4 + 7H2SO4===8MnSO4 + 5Na2SO4 + 4K2SO4+ 7H2O。
高中化学必修2整套讲义
化学必修二讲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归纳与整理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归纳与整理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甲烷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归纳与整理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归纳与整理结束语附录I 相对原子质量表附录n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C)附录川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核素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带负电的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
也就是说,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
在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荷,其正电荷数由所含质子数决定。
•电予制个卑位负电荷(1) 原子的电性关系: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 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质量数(A )=质子数(Z ) +中子数(N )(3) 离子指的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带正电荷的粒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粒子叫阴离子。
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阳离子,带正电荷;当质子数(核电核数v 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阴离子,带负电荷。
(4) 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质量数元素符号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2、核素和同位素(1)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原子叫核素。
如如氢元素有不同核素。
(2)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① 同位素中“同位”的含义:指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个位置的意思。
如氕、氘、氚,即同一 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② 同位素的性质: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中,各种同位素原子个数百分含量一般是不变的;同一 种元素的各种不同的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因为各同位素原子结构几乎相同(除中子数)。
高三化学复习《化学必修2》 第1章 第1节鲁教版知识精讲.doc
高三化学复习《化学必修2》第1章第1节鲁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高考第一轮复习:《化学必修2》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1节原子结构二. 教学目的1、掌握原子组成与结构2、掌握元素、同位素、核素等概念3、熟悉质量数及其应用三. 教学重点、难点质量数等有关概念四. 知识要点:(一)原子的组成及各基本粒子间的关系1. 原子的组成2. 几个量的关系①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②原子: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③阳离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④阴离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二)元素、核素、同位素的相互关系1.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2.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3.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三)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及核外电子排布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小:运动的空间范围狭小(在直径10-10m的空间内)快:运动的速率快(接近光速3×108m/s)轻:质量轻(质子质量约为1.673×10-27kg,电子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1/1836,约为9.110×10-31kg)电: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典型例题】例1. 某次战争中曾使用了大量的贫铀弹。
所谓“贫铀”是从金属中提取出23892U以后的副产品,其主要成分是具有低水平放射性的23892U,下列有关23892U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中子数为146B. 质子数为238C. 质量数为330D. 核外电子数为146解析:由A Z X所表示的意义知道,在23892U中Z=92,A= 238,所以N= A-Z =238-92 =146,即中子数为146,原子中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应为92。
答案:A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的组成即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
最全面高中化学必修二超详细知识点归纳总结最终版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1、化学反应的速率(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c( B) t n( B)t计算公式:v(B) ==V①单位:mol/( L·s)或②B 为溶液或气体,若mol/( L·min)B 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i)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ii )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C 反应物的浓度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
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
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
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
0。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化学的学习对于理科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影响着高考的总成绩,其中必修二的知识内容是高考的必考的考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甲烷烃—碳氢化合物:仅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甲烷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烃)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2、分子结构:CH4: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3、化学性质:①氧化反应:(产物气体如何检验?)甲烷与KMnO4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②取代反应:(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5、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乙烯1、乙烯的制法: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4、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
(2)加成反应: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应除乙烯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CH3CH3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CH2=CH2+H2O→CH3CH2OH(乙醇)(3)聚合反应:高中化学必备知识点1、常温下其单质有颜色气体的元素是F、Cl2、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是F3、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是Cl4、其单质是最易液化的气体的元素是Cl5、其氢化物沸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O6、其单质是最轻的金属元素是Li7、常温下其单质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Br8、熔点最小的金属是Hg9、其气态氢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是N10、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Ag11、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H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13、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Fe14、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C15、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1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K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1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19、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20、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高考化学常考知识1、掌握一图(原子结构示意图)、五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最简式)、六方程(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二)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二)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二)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一、化学能与热能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酸碱中和反应大多数的化合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生石灰和水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CO(g)+H2(g)。
铵盐溶解等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4、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与键能、能量的关系二、化学能与电能原电池:1、概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2、组成条件: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电解质溶液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某一电极与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内电路: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电流方向:正极导线负极4、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负极:氧化反应:Zn-2e=Zn2+(较活泼金属)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 第1章第1节 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课件下学期(共31张)
3
5
7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原子轨道 不同能层的能级、原子轨道及电子云轮廓图
能层 能级
K
1s
2s L
2p
3s
M 3p
3d
原子轨道数
1 1 3 1 3 5
电子云轮廓图的性质与取向
原子轨道名称
形状
取向
1s
球形
2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球形
2px、2py、2pz 3s
哑铃形 球形
相互垂直
3px、3py、3pz ……
哑铃形 ……
相互垂直 ……
源于光谱学事实
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
电子排布式 书写原则
➢ 按照构造原理将电子依次填充到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中
➢ 一般情况下,能层低的能级要写在左边,而不是按照构造原理顺序写
26Fe
1s22s22p63s23p63d64s2,
➢ 基态铬、铜的核外电子排布不符合构造原理 Cr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1s22s22p63s23p63d54s1 Cu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1s22s22p63s23p63d104s1
思考与讨论
2、电子排布式可以简化,如Na的电子排布式可简化为[Ne]3s1, (1) 上述方括号的意义是什么? (2) 仿照Na的简化电子排布式,写出O、Si、Cu的简化电子排布式 方括号: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 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的形式表示
O [He] 2s22p4 Si [Ne]3s23p2 Cu [Ar] 3d10 4s1
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
电子排布式
书写原则
➢ 按照构造原理将电子依次填充到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中 各能级的能量高低顺序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专题1 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2)
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元素性质从左到右变 化趋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B.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化合物碱性减弱, 酸性增强
3. 短周期元素中,
Na a. 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是_____
b.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是_____ F
“位置”、“结构”、 “性质”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位置
结构
推测
性质
左到右, 半径↓, 金属性↓, 非金属性↑;
上到下, 半径↑, 金属性↑, 非金属性↓;
内容 原子半径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 失电子能力 得电子能力
同周期(从左到右) 大→小 相同 1→8 减小 增大 减弱 增强 +1→+7, -4 →-7 碱性减弱 酸性增强 形成:难→易 稳定性:弱→强
1. 最外层电子数 2.化合价变化 3.原子半径增大
失电子
4. 金属性
还原性
得电子
推测
判断
1).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变强; 2).单质与水(或酸)反应, 置换H2变易; 3).活泼金属置换较其不活泼金属。
1).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减弱; 非金属性 2).与H2化合变难及氢化物稳定性减弱; 判断 3).活泼非金属置换较其不活泼非金属。 氧化性 推测
失电子
4. 金属性
还原性 得电子
推测
判断
1).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减弱; 2).单质与水(或酸)反应, 置换H2变难; 3).活泼金属置换较其不活泼金属。
1).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增强; 非金属性 2).与H2化合变易及氢化物稳定性增强; 判断 3).活泼非金属置换较其不活泼非金属。 氧化性 推测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全册精品全详解
第十八页,共430页。
②差异性: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
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也有差异,从锂到 铯,单质还原性逐渐增强,如钾与氧气或水反应比钠的反应剧烈,铷、
铯的反应更剧烈。
B.ⅠA族
C.镧系元素
D.ⅢB族
解析 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位于ⅡA族,而与之相邻原子序数
为x+1的元素可能位于ⅢA族或ⅢB族,其中镧系属于ⅢB族。
答案 B
跟踪练习2 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
()
A.16
B.26
答案 D
C.36
D.46
第十三页,共430页。
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和制作周期表体验比较法的作用 2.通过对周期表结构的研究,体会归纳、推理在 化学研究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 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的创立及演变过程,培养严 价值观 谨、执著的科学态度
第三页,共430页。
思维激活 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1834-1907)在研究前人所得成果的基
础上,发现一些元素除有特性之外还有共性,于是开始试着排列这 些元素。经过了一系列的排队以后,他发现了元素化学性质的规律 性。当有人轻
松地说他是用玩扑克牌的方法得到
这一伟大发现时,门捷列夫却认真 地回答说,从他立志从事这项探索
工作起,花了大约20年的功夫,才 终于在1869年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 期表。你想知道元素周期表是怎样 绘制的吗?
第四页,共430页。
自学导引
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
1.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已知的元素按照相对 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1.1.1元素周期表(46张)
(3)2
O、S
8
(4)磷
第3周期第ⅤA族
9.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1)元素⑦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确定53号元素所在族,并总结确定元素所在族的方法。 提示:54-53=1,即53号元素在氙的左侧第一格,即第ⅦA族。
确定元素所在族的方法是:找出与所给元素原子序数相近的 0
族元素。然后求该元素与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如果该元 素原子序数小于0族元素,则该元素在0族元素左侧的差值列;
如果该元素原子序数大于0族元素,则该元素在0族元素下一周
素的种数。例如,氯和溴的原子序数之差为:35-17=18(溴所 在第4周期所含元素的种数)。
【典题训练】 我国的纳米基础研究能力已跻身于世界前列,曾制得一种合成 纳米材料,其化学式为RN。已知该化合物中的Rn+核外有28个电 子,则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A.第3周期第ⅤA族 B.第4周期第ⅢA族 C.第5周期第ⅢA族 )
D.第4周期第ⅤA族
【解题指南】解答该类题时应注意:
(1)准确判断该化合物中Rn+的化合价及离子的原子序数与电 子数之间的关系。 (2)熟记并利用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给元素定位。
【解析】选B。据化学式RN知N为-3价,则R为+3价,所以R的原 子序数为28+3=31;与31最邻近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36(氪:第4周期),所以31-36=-5,因此R元素也在第4周期, 8-|-5|=3,则R元素在第ⅢA族,故选B。
1.周期表从左到右18列对应的族序数 列数 1 2 3 4 5 6 7 8、9、10 Ⅷ 18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一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 个)原子核 注意:中子(N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核外电子(Z 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 主族:ⅠA ~ⅦA 共7个主族族 副族:ⅢB ~ⅦB 、ⅠB ~ⅡB ,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 (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原子半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3)主要化合价+1 +2 +3 +4-4 +5-3+6-2+7-1—(4)金属性、非金属性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加—(5)单质与水或酸置换难易冷水剧烈热水与酸快与酸反应慢———(6)氢化物的化学式——SiH4PH3H2S HCl —(7)与H2化合的难易——由难到易—(8)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增强—(9)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Na2O MgO Al2O3SiO2 P2O5 SO3 Cl2O7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10)化学式NaOHMg(OH)2Al(OH)3 H2SiO3H3PO4 H2SO4 HClO4 —(11)酸碱性强碱中强碱两性氢氧化物弱酸中强酸强酸很强的酸—(12)变化规律碱性减弱,酸性增强—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 (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
(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Cl2=2NaCl+Br2。
金属性:Na>Mg>Al与酸或水反应:从易→难碱性:NaOH>Mg(OH)2>Al(OH)3非金属性:Si<P<S<Cl单质与氢气反应:从难→易氢化物稳定性:SiH4<PH3<H2S<HCl酸性(含氧酸):H2SiO3<H3PO4<H2SO4<HClO4金属性:Li<Na<K<Rb<Cs(碱金属元素)与酸或水反应:从难→易碱性:LiOH<NaOH<KOH<RbOH<CsOH 非金属性:F>Cl>Br>I(卤族元素)单质与氢气反应:从易→难氢化物稳定:HF>HCl>HBr>HI金属性:Li<Na<K<Rb<Cs还原性(失电子能力):Li<Na<K<Rb<Cs氧化性(得电子能力):Li+>Na+>K+>Rb+>Cs+非金属性:F>Cl>Br>I氧化性:F2>Cl2>Br2>I2还原性:F-<Cl-<Br-<I-酸性(无氧酸):HF<HCl<HBr<HI )先比较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的半径大。
(2)电子层数相同时,再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元素周期表中共有个 7 周期, 3 是短周期, 3 是长周期。
其中第 7 周期也被称为不完全周期。
2、在元素周期表中,ⅠA-ⅦA 是主族元素,主族和0族由短周期元素、长周期元素共同组成。
ⅠB -ⅦB 是副族元素,副族元素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
3、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 电子层数,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 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增强,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弱,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4、元素的结构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反映了原子的结构和元素的性质特点。
我们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元素的结构,预测元素的性质。
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相近的元素性质相似,人们可以借助元素周期表研究合成有特定性质的新物质。
例如,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各种优良的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材料。
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化学键是直接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键型离子键共价键概念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成键方式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成键粒子阴、阳离子原子成键元素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特殊:NH4Cl、NH4NO3等铵盐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但含有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只有共价键一定没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由不同种原子形成,A-B型,如,H-Cl。
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由同种原子形成,A-A型,如,Cl-Cl。
2.电子式: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与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的不同点:(1)电荷: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需标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荷;而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不能标电荷。
(2)[ ](方括号):离子键形成的物质中的阴离子需用方括号括起来,而共价键形成的物质中不能用方括号。
3、分子间作用力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间作用力是影响物质的熔沸点和溶解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4、水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是由于水分子中存在一种被称为氢键的分子间作用力。
水分子间的氢键,是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与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间所形成的分子间作用力,这种作用力使得水分子间作用力增加,因此水具有较高的熔沸点。
其他一些能形成氢键的分子有HF H2O NH3。
项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概念阴阳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强烈相互作用形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金属单质判断化学键方法形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判断晶体方法熔沸点高低很高有的很高有的很低融化时破坏作用力离子键物理变化分子间作用力化学变化共价键共价键金属键硬度导电性同系物同位素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概念组成相似,结构上相差一个或多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质子数相同中子属不同的原子互成称同位素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研究对象有机化合物之间原子之间化合物之间单质之间相似点结构相似通式相同质子数相同分子式相同同种元素不同点相差n个CH2原子团(n≥1)中子数不同原子排列不同组成或结构不同代表物烷烃之间氕、氘、氚乙醇与二甲醚正丁烷与异丁烷O2与O3金刚石与石墨第一章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多样性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氰酸铵(NH4OCN)与尿素[CO(NH2)2] () A.都是共价化合物B.都是离子化合物C.互为同分异构体D.互为同素异形体2.如图是四位同学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后,对这节内容的认识,你认为不正确的是()3.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核原料铀235(235 92U)裂变释放出具有放射性的碘131(131 53I)和铯137(137 55 Cs),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127I与131I互为同素异形体B.137Cs的核电荷数为137C.铀235的中子数是143D.铯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缓慢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g的金属性比Al强B.H-的离子半径大于Li+C.HCl的热稳定性比HF强D.HClO4的酸性比H3PO4强5.某元素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O2,且R的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为25%,此元素是() A.C B.N C.Si D.S6.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是() A.Na2O2的电子式为Na··O····O··NaB.106 g的乙醇和丙醇(化学式为C3H8O)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为112 L(标准状况) 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D.Cl-的结构示意图为7.下列变化需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 A.碘和干冰的升华B.硅和C60的熔化C.氯化氢和氯化钾的溶解D.溴和汞的气化8.下面是一些常见分子的比例模型。
其中1个分子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最多的是()9.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共有7个周期、16个族B.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在第2周期C.ⅡA族的右边是ⅢB族,ⅢA族的左边是ⅡB族D.某主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 n RO m,则其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一定为H2m-n R或RH2m-n10.某同学在研究前18号元素时发现,可以将它们排成如下图所示的“蜗牛”形状,图中每个“·”代表一种元素,其中O点代表氢元素。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离O点越远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B.虚线相连的元素处于同一族C.B元素是图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D.A、B组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11.下列顺序排列不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H2O>HF>H2SB.原子半径:Na>Mg>OC.酸性:HClO4>H2SO4>H3PO4D.非金属性:F>Cl>Br12.X、Y为短周期元素,X位于ⅠA族,X与Y可形成化合物X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Y的原子半径B.X与Y的简单离子不可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不可能为1∶1D.X2Y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13.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b个电子,下列对该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bB.b≥4时形成的单质均为绝缘体C.随着b数字的增大(b<8),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D.随着b数字的增大,元素单质的还原性增强14.短周期的X、Y、Z三种主族元素,已知原子序数的关系为X +Z =2Y,且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