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航海家的发现
17、航海家的发现
麦哲伦环球旅行,证明地球是圆形的
太空图片
随堂练习:
一、我来填 1、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半径约为( )千米,沿着赤道绕地球一周,行 程有( )千米。 2、从地球的一个地方,朝一个地方出发,朝一个方向前进,始终不改变方向, 绕地球一周后,会回到( )的地方,这是因为地球是一个( )。 3、若乘坐每小时飞行800千米的飞机绕地球一圈,要连续飞行( )小时。 4、公元1519年,葡萄牙人( )从西班牙起航,开始了令他名垂青史的 环球航行。 二、选一选 1、地球是一个很大的( ) A、圆形 B、球形 C、球体 2、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这也能说明地球是( )。 A、圆形 B、球形 C、球体 3、不是航海家的是( )。 A、牛顿 B、麦哲伦 C、哥伦布 4、乘坐时速100千米的汽车环绕地球一周,需要连续走约( ) A 、17小时 B 、17天 C 、17年
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我国春秋时期,“天圆地方说”(盖天说)。 东汉张衡,浑天仪——大地是球体。
公元2世纪,古希腊托勒密,地心说,大地是宇宙的中心。 毕达格拉斯和亚里斯多德在两千多年前就确信地球是圆的。 但直到公元前200年,才由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量算出地球 的周长。
•
•
•
麦哲伦(1480-1521),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险家,发 现麦哲伦海峡。1519年-1521年率领船队首次环航地球, 死于与菲律宾当地部族的冲突中。虽然他没有亲自环球, 但他船上余下的水手却在他死后继续向西航行,回到欧洲, 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麦哲伦被认为是第一个环球航行的 人。
• 1492年10月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美 洲大陆。1499~1500年,意大利航海家亚 美利哥2次登上美洲大陆考察,证实这片陆 地是一片新发现的陆地,而不是哥伦布当 年认为的印度岛屿,故命名新大陆为亚美 利加洲,简称美洲。
《航海家的发现》
17.航海家的发现【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七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2.技能目标:通过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
【教学重难点】1.通过查阅、整理、交流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认识麦哲伦的环球航海的经过。
2.做实验验证地球是个球体。
【教具、学具】搜集有关地球及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方面的资料;纸船、地球仪、“盖天说”、“浑天说”及麦哲伦、哥伦布航海史记等资料或音像课件。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的?(圆的)2.确切地说,应该是圆球体。
你想知道有关地球的知识吗?(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
二、认识地球1.(课件出示地球的图片)同学们,这就是我们所居住的家园——地球,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地球的资料,请你谈谈对地球的认识?2.分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3.汇报交流信息:各小组汇报对地球的认识。
4.师述: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对地球有了一定的认识,老师也想介绍一些信息给大家。
(出示补充的资料及p46资料卡,学生齐读)5.教师小结:你们的资料具体地向我们说明了地球的大小、形状。
地球的确是一个很大的球体,我们如果乘坐每小时100千米的汽车环绕地球一周需要17天。
三、古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1.科学家借助高科技手段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大小,那么古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他们认为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下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一些资料和图片,下面谁愿意把你搜集到的资料展示一下,与大家共享。
2.师生共同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1)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
《航海家的发现》 讲义
《航海家的发现》讲义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航海家们的勇敢探索和伟大发现,宛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他们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跨越波涛汹涌的海洋,为人类拓展了视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知识和财富。
让我们首先将目光投向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他怀揣着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坚信向西航行能够到达亚洲。
1492 年,哥伦布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经过漫长而艰苦的航行,最终踏上了美洲的土地。
尽管他至死都认为自己到达的是亚洲,但他的这一发现,开启了欧洲与美洲的交流与融合,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另一位不得不提的航海家是斐迪南·麦哲伦。
他率领船队进行了环球航行,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这一发现彻底颠覆了当时人们的传统观念,为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麦哲伦的船队在航行中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包括风暴、饥饿、疾病等,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最终完成了这一伟大的壮举。
航海家们的发现不仅仅是地理上的突破,还带来了丰富的经济和文化影响。
新的土地带来了新的资源,如黄金、白银、香料等,极大地刺激了欧洲的经济发展。
同时,不同地区的文化也开始相互交流和融合,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
达伽马也是一位杰出的航海家。
他成功开辟了从欧洲绕好望角到印度的新航线,为欧洲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
这一航线的开辟,使得欧洲与亚洲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加速了欧洲的资本积累和商业繁荣。
这些航海家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离不开他们坚定的信念和勇气。
在那个航海技术还相对落后的时代,面对茫茫大海的未知和危险,他们毫不退缩。
他们依靠简陋的航海工具和有限的知识,凭借着对目标的执着追求,勇敢地驶向远方。
同时,航海家们的成功也得益于当时社会的支持和技术的进步。
各国王室为了寻求财富和扩大影响力,纷纷资助航海探险。
而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如罗盘的改进、航海图的绘制等,也为他们的航行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然而,航海家的发现也并非全是美好的。
随着欧洲人的到来,给新大陆的原住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航海家的发现》PPT课件
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 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青岛版科学五年制四年级上册
航海家的发现
天圆地方说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像一个锅,是半圆的; 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
盾形说
浑天说
天如同鸡蛋,地像蛋黄,天会有种种不同的猜测?
盾形说
浑天说
温馨提示:
➢分别在伞面和桌面上模拟海面实验。 ➢驾驶帆船“进港”的同学要控制好船速, 不要太快。 ➢观察者在帆船的对面观察,眼睛要平视, 把你最初看到的、接着看到的、 最后看到 的帆船样子画在记录单上。
地球大小
地球赤道周长:40091千米 地球赤道半径:6378千米 地球表面积:510067866平方千 米
骄傲是断了引线的风筝稍纵即逝。 成功的信念在人脑中的作用就如闹钟,会在你需要时将你唤醒。 一个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则无法带给别人信心。 盆景秀木正因为被人溺爱,才破灭了成为栋梁之材的梦。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无所求则无所获。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眼中闪烁的泪光,也将化作永不妥协的坚强。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许多人缺少的不是美,而是自信的气质。 掉进知识情网中的人,时时品尝着知识的甜蜜。 如果缺少破土面出并与风雪拚搏的气,种子的前途并不比落叶美妙一分。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家!甜蜜的家!!天下最美好的莫过于家!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让生活的句号圈住的人,是无法前时半步的。
优质课、示范课、研标课、公开课【教学设计】航海家的发现_科学_小学(说课、试讲、教案集)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教材: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46-47 页,题目: 17 航海家的发现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2.科学探究: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大胆质疑。
3.科学态度: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
二、教学重点:体验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三、教学难点: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四、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通过多媒体展示,结合探究式提问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了解古今人们探究地球的历史的全过程,自主开展探究活动,给学生显示自我才能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科学探究主人。
五、教学准备、:1.帆船学具、地球仪、实验记录单。
2.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提问: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你能猜想一下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什么形状吗?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你从哪里知道的地球是球形的?让我们一起观看一段关于地球的视频。
谈话:是啊,这么简单的问题,我们现在通过上网、看书、询问,也许几秒钟就可以轻松知道答案,可你们知道吗,在这个答案的背后,人们经历了一个多么复杂、艰苦的探究过程,甚至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节课,就随着老师一起来体验一下人类探究地球形状的历程吧。
二、探究新知:1.古人的地球观。
谈话:在科技很不发达的古代,生活在大地上的人们可能经常被一个问题所困扰:大地究竟是什么形状的?古人由于条件限制,只能凭着肉眼观察这个大地,他们站在宽广的大地上,向四周看看,能看到什么呢?提问:古人看到这些信息,能对大地的完整形状做出什么判断呢?学生讨论交流:大地的边缘可能是圆的、方的、多边形的,但都是平的。
谈话:古代印度人、埃及人和中国人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猜测给出了自己不同的答案了。
《航海家的发现》 讲义
《航海家的发现》讲义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航海家们的探索和发现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之路。
他们勇敢地驶向未知的海洋,凭借着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和卓越的智慧,为人类带来了一个个惊人的发现。
早期的航海活动往往受到技术和知识的限制,但这并没有阻挡航海家们前进的步伐。
古埃及人已经能够利用尼罗河水域进行有限的航行,而腓尼基人则以其出色的航海技术在地中海地区声名远扬。
然而,真正开启大规模航海探索时代的,是 15 世纪的欧洲。
葡萄牙航海家亨利王子是这一时代的先驱之一。
他致力于推动航海事业的发展,设立了航海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航海人才。
在他的支持下,葡萄牙的船队不断向南探索,逐渐发现了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等新的土地。
而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
他坚信向西航行能够到达亚洲,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他率领船队于 1492 年出发。
经过漫长而艰辛的航行,最终到达了美洲的巴哈马群岛。
尽管哥伦布误以为自己到达的是印度,但他的发现无疑开启了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联系,引发了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和文化交流。
达·伽马则是另一位杰出的葡萄牙航海家。
他率领船队成功绕过好望角,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线。
这一发现使得欧洲能够直接获取亚洲的香料和珍宝,极大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格局。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则是航海史上的一座丰碑。
他的船队在经历了重重困难和挑战后,终于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为后来的航海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航海家们的发现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新领土,还包括了许多其他方面的重要成果。
他们在航海过程中不断改进航海技术,如发明了更精确的航海仪器、绘制了更准确的海图。
同时,他们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物种传播。
新的农作物和动物被引入到不同的地区,改变了当地的农业和饮食结构。
例如,玉米、土豆等农作物从美洲传入欧洲和亚洲,成为了重要的粮食来源。
小学科学_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教材: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46-47页,题目: 17 航海家的发现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2.科学探究: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大胆质疑。
3.科学态度: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
二、教学重点:体验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三、教学难点: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四、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通过多媒体展示,结合探究式提问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了解古今人们探究地球的历史的全过程,自主开展探究活动,给学生显示自我才能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科学探究主人。
五、教学准备、:1.帆船学具、地球仪、实验记录单。
2.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提问: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你能猜想一下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什么形状吗?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你从哪里知道的地球是球形的?让我们一起观看一段关于地球的视频。
谈话:是啊,这么简单的问题,我们现在通过上网、看书、询问,也许几秒钟就可以轻松知道答案,可你们知道吗,在这个答案的背后,人们经历了一个多么复杂、艰苦的探究过程,甚至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节课,就随着老师一起来体验一下人类探究地球形状的历程吧。
二、探究新知:1.古人的地球观。
谈话:在科技很不发达的古代,生活在大地上的人们可能经常被一个问题所困扰:大地究竟是什么形状的?古人由于条件限制,只能凭着肉眼观察这个大地,他们站在宽广的大地上,向四周看看,能看到什么呢?提问:古人看到这些信息,能对大地的完整形状做出什么判断呢?学生讨论交流:大地的边缘可能是圆的、方的、多边形的,但都是平的。
谈话:古代印度人、埃及人和中国人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猜测给出了自己不同的答案了。
小学科学_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17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2.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
3.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教学重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教学难点: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学生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地球及人们对地球认识过程方面的资料,并对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
教师课前准备:古人对地球形状、大小的猜想,如“盖天说”等;麦哲伦、哥伦布等航海家及环球航行的资料;关于月食、地球的音像资料及三个大小不同的球、软尺、伞、不同形状的几何体、实验记录单和小帆船模型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法与学法:《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本课通过资料、文字、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采用多媒体展示,结合探究式提问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了解古今人们探究地球的历史的全过程,自主开展探究活动,给学生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人。
课堂教学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微信图片)同学们,你们见过这张图片吗?认识这颗星球吗?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地球图片)。
你了解它吗?二、我们对地球的认识课前同学们进行了地球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航海家的发现》 说课稿
《航海家的发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航海家的发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航海家的发现》是具体教材版本具体年级具体学科中的一课。
这一课程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对学生地理知识的拓展和深化,也是培养学生全球视野和探索精神的重要契机。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几位著名航海家的探险历程以及他们的重大发现,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达伽马开辟新航路等。
通过对这些航海家事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人类探索世界的勇气和智慧,以及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图有了初步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然而,对于航海家的探险历程以及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学生可能了解得相对较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补充。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几位著名航海家的探险历程和主要发现。
(2)掌握地理大发现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3)能够在地图上指出航海家的航行路线。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史料、观看视频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品质。
(2)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智慧和勇气,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几位著名航海家的探险历程和主要发现。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17. 航海家的发现》 青岛版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是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的第一课。
本单元是小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了解、探索地球的单元,承担着为本套教科书后续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太阳、地球和月亮》和《探索宇宙》奠定基础的任务,主要侧重于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概况,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对这一科学史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四年级学生对科学探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多数学生已经具有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归纳总结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人类为认识地球所做的持之以恒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
3、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教学难点: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四、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地球及人们对地球认识过程方面的资料,并对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
教师准备:小博士音频制作,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资料,关于地球的音像资料及小帆船模拟航行实验的材料,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而不可能是其它形状的微视频制作。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法与学法:《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本课用资料、文字、视频、微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采用多媒体展示,结合探究式提问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了解古今人们探究地球的历史过程,自主开展探究活动,给学生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人。
《航海家的发现》优秀教案
《航海家的发现》教案《航海家的发现》优秀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航海家的发现》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是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的第一课。
本单元是小学生较全面地认识、了解、探索地球的起始单元,承担着为本套教科书后续单元——《地球和地表变化》奠定基础的任务,主要侧重于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概况,学会用“解暗箱”的方法探究地球的奥秘。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对这一科学史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培养过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对科学探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多数学生已经具有收集资料、分析整理概念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新课程的标准和我对本课的理解,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1、科学探究:(1)能通过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它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了解地球的概貌。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对“地球概貌”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和猜想。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愿意合作交流。
3、科学知识:(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2)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三、教学重点。
难点:重点:通过多渠道查阅、整理资料,使学生知道地球有关知识。
难点: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四、教学准备:教师:认识地球的视频。
文字及图片资料。
学生:查阅人们对地球的猜想及认识方面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本课授课地点:二楼多媒体实验室。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与学法:《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科学四年级上册《航海家的发现》一等奖说课稿
科学四年级上册《航海家的发现》一等奖说课稿《科学四年级上册《航海家的发现》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科学四年级上册《航海家的发现》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是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的第一课。
本单元是小学生较全面地认识、了解、探索地球的起始单元,承担着为本套教科书后续单元--《地球和地表变化》奠定基础的任务,主要侧重于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概况,学会用“解暗箱”的方法探究地球的奥秘。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对这一科学史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培养过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对科学探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多数学生已经具有收集资料、分析整理概念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新课程的标准和我对本课的理解,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1、科学探究:(1)能通过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它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了解地球的概貌。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对“地球概貌”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和猜想。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愿意合作交流。
3、科学知识:(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2)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多渠道查阅、整理资料,使学生知道地球有关知识。
难点: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四、教学准备:教师:认识地球的视频.文字及图片资料。
学生:查阅人们对地球的'猜想及认识方面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本课授课地点:二楼多媒体实验室。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与学法:《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本课用资料、文字、图片,让学生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航海家的发现》 说课稿
《航海家的发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航海家的发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航海家的发现》是教材版本具体年级学科中的一课。
这一内容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对人类探索海洋历史的回顾,更是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培养全球视野的重要素材。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几位著名航海家的伟大发现,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达伽马开辟新航线等。
通过这些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到航海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以及航海家们勇敢无畏的探索精神。
二、学情分析具体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但对于航海历史的了解可能相对较少。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然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历史概念和地理知识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几位著名航海家的主要事迹和他们的发现成果。
(2)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和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史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航海家们勇敢无畏、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达伽马开辟新航线等重要航海事件。
(2)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2、教学难点(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原因。
《航海家的发现》PPT
3.为什么出现观察不到铅笔头、铅笔长度变小这种现象?
1.登高望远发现地平圈越来越大2.轮船的远去和返回3.麦哲伦环球航行4.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的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
再见!
3.古代中国人的地球观---天圆 地方说
前进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远航探险
“航海家亨利”
巴托罗缪·迪亚士
好望角
达·伽马
哥伦布的航行
发现新大陆
麦哲伦
麦哲伦海峡
1519年麦哲伦率领一支由五只帆船和265名海员组成得西班牙船队,横跨大西洋,一直到达南美洲的东海岸,终于找到一条海峡——后来就叫做麦哲伦海峡。
A
B
C
D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
讨论: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பைடு நூலகம்考:1.在木板上移动纸帆船,看到什么现象呢?纸帆船会消失吗?
2.在圆球上移动纸帆船,看到什么现象呢?纸帆船会消失吗?
这一航行,证明了大地真的是球形的。
古人为什么会认为大地是那种形状?
假如你是一位两千年前的古人,你会如何想象你脚下的大地和你头上的天空?
如果你有孙悟空那样的本领,你会一个跟头飞到天边吗?
你是怎么知道地球形状的?
有什么事实证据能证明你的观点?
# 在篮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移动的铅笔,其长度和铅笔头 位置的变化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青岛版科学(五四制)四上
航海家的发现
- .
讨论:你认为它是什么?为什么?
有棕色的大地、蓝色的海洋,因此地球是一个被白云缭绕的美丽球体。
我们居住的地球
你眼中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的家园——地球
这是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当然知 道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形 状,请你用比较准确的语言 描述一下地球的形状好吗? 你知道得到这样的结论经历 了多少岁月,付出多少艰辛 吗?
地球是一个怎样的球体?
• 地球的半径约为6400千米,用带子围 着地球赤道绕一圈,这条带子要有4万 千米长。(地球的周长是4万千米长)
说一说吗?
1.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半径约为6400千米。 3.地球赤道周长约有4万千米。 4.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 5.航海家麦哲伦证明了地球是个 球体。
• 3.从地球的一个地方出发,朝一个方向前进,始终不改 变方向,绕地球一周后,会回到 原来的地方,这是因为地 球是一个 球体 。
• 4.下面不是航海家的是(A )。 • A.牛顿 B.麦哲伦 C.哥伦布 • 5.古代人认为地球是什么样子的?查阅资料,说说你所
了解的说法。 • 6.生活中,有许多事实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你能举例
• 2.观察月食的过程,我们看到地球的阴影 是弧形浸入形成月食的。这说明地球是圆 球体。
• 3.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充分说明地球是圆 球体。
达标练习
• 1.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半径约为6400千米,沿着赤道 绕地球一周,行程有 4万 千米。
• 2.1519年,葡萄牙人麦哲伦 从西班牙塞维利亚港起航, 开始了令他名垂青史的环球航行。
• 答: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 麦哲伦的环球航海证明了地球 是一个球体。人造卫星拍摄的 照片更加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 体。
小结:
1.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
2.地4万千米,若乘 坐每小时800千米的飞机绕地球一周, 要连续飞行50个小时。
4.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证明地球是球体
真正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第一人应归 功于谁呢?
麦哲伦的航海路线是怎样的?
• 麦哲伦船队从大西洋沿岸的西班 牙出发西行,经大西洋、印度洋、 太平洋,最终回到西班牙。这充 分说明了地球是个圆球体。
想一想:现在你能有哪些方法证明地球是圆 形的,说一说,让大家分享一下!
从古到今,人们对地球的认识 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程?
(1)太阳、月亮、星星总是从东边升起, 从西边落下。
(2)在海边看远处的航船,总是先看到 船的桅杆,然后才看到船体。
(3)月食。
(4)给地球拍照。
生活中,还有许多事实能够证明地 球是球体,请你说说看。
• 答:1.站在海岸上看远处驶来的帆船,我们 会首先看到桅杆的顶部,进而渐渐看到船 帆,然后看到船,这说明地球是圆球体的。
• 若乘坐每小时飞行800千米的飞机绕 地球一周,要连续飞行50个小时。
• 地球表面30%是陆地。70%是海洋。
始 把那 地么 球, 想什 象么 成时 圆候 球人 的们 呢才 ?开
古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
1.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
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被站在 乌龟上的象群支撑着,乌龟蹲在 蛇身上,太阳在上方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