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考博-中药化学
中药化学技术试题含答案
![中药化学技术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26836c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1e.png)
中药化学技术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能与Emerson反应呈阳性反应的化合物是( )。
A、7,8-二羟基香豆素B、6,7-二羟基香豆素C、6,7-呋喃香豆素D、6,7-吡喃香豆素E、5,8-二羟基正确答案:A2、属挥发油特殊提取方法的是A、水蒸气蒸馏B、煎煮法C、碱提酸沉D、溶剂法E、酸提碱沉正确答案:A3、下列化合物中与四氢硼钠生成红色反应的是( )。
A、7,8,4′-三羟基异黄酮B、5,7,4′-三羟基二氢黄酮C、3,5,7,4′-四羟基花色素D、5,7,4′-三羟基黄酮E、4,2′,4′,6′-四羟基查耳酮正确答案:B4、锆-枸橼酸反应生成的黄色物加枸橼酸后不褪色的是( )。
A、4′-OH黄酮类B、3-OH二氢黄酮类C、7-OH黄酮类D、3-OH黄酮类E、5-OH黄酮类正确答案:D5、提取次生苷应采用哪种方法A、用水湿润,室温放置一段时间,再用B、用乙醚连续回流提取C、用甲醇回流D、先用E、用水煎煮正确答案:A6、Gibb′s反应和Emerson反应的条件是( )。
A、酚羟基B、α-OHC、β-OHD、内酯环E、酚羟基对位有活泼氢正确答案:E7、(儿茶素)属于( )。
A、查耳酮B、黄酮C、黄烷醇D、双黄酮E、二氢黄酮正确答案:C8、按苷键原子分类,巴豆苷属于( )。
A、硫苷B、碳苷C、氧苷D、氮苷E、酯苷正确答案:D9、组成木脂素单体的基本结构是( )。
A、C5-C3B、C5-C4C、C6-C3D、C6-C4E、C6-C5正确答案:C10、在含氧单萜中,沸点随功能基极性增加而升高,常见功能基沸点的排列顺序为A、酮<醛<醚<醇<酸B、醇<醛<酮<醚<酸C、酸<醇<醛<酮<醚D、醚<酮<醛<醇<酸E、醚<醛<酮<醇<酸正确答案:D11、苷类化合物是指( )。
专升本中药化学知识点总结
![专升本中药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7496bb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b.png)
专升本中药化学知识点总结中药化学是一门研究中药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学科。
中药化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中药的提取、分离、鉴定、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药效评价、贮存稳定性等方面。
本文将对中药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中药提取和分离1. 提取方法中药的主要成分通常都存在于中药材的植物组织中,因此需要进行提取工作。
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浸提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中药材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
2. 分离方法中药中的化学成分通常是一系列天然产物的混合物,因此需要进行分离工作。
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柱层析法、薄层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化学成分的性质和需要进行有选择地选用。
二、中药化学成分1. 生物碱生物碱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类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
生物碱的结构通常含有多环芳香烃,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
常见的生物碱包括阿霉素、吗啉等。
2. 皂苷皂苷是中药中的另一类重要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皂苷具有糖苷和甾醇两部分组成,可以通过水解反应得到糖基和甾醇基。
常见的皂苷包括人参皂苷、田笋皂苷等。
3. 多酚类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类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等生物活性。
多酚类化合物的结构通常含有苯环和酚基,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
常见的多酚类化合物包括黄酮类化合物、鞣酸类化合物等。
4. 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类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通常含有苯环和吡喃环,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
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包括槲皮素、山奈酚等。
5. 生物多糖生物多糖是中药中的另一类重要化学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等生物活性。
生物多糖的结构通常由多个单糖单位组成,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
常见的生物多糖包括蘑菇多糖、人参多糖等。
三、中药化学分析1. 鉴定分析中药的鉴定分析是中药化学的重要内容,包括对中药材和中成药的成分和质量进行确定和鉴别。
中药化学考试题及答案
![中药化学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cb1e2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34.png)
中药化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药化学中,以下哪种成分属于挥发油类?A. 黄酮类B. 蒽醌类C. 香豆素类D. 萜类答案:D2. 以下哪种药材主要含有生物碱?A. 丹参B. 黄连C. 金银花D. 甘草答案:B3. 以下哪种药材含有皂苷类成分?A. 人参B. 黄芪C. 黄芩D. 薄荷答案:A4. 中药化学中,哪种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A. 多糖B. 多酚C. 多肽D. 生物碱5. 以下哪种药材含有香豆素类成分?A. 川芎B. 丹参C. 黄连D. 陈皮答案:A6. 中药化学中,哪种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A. 蒽醌类B. 黄酮类C. 萜类D. 生物碱答案:B7. 以下哪种药材含有蒽醌类成分?A. 大黄B. 人参C. 甘草D. 薄荷答案:A8. 中药化学中,哪种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病毒作用?A. 多糖B. 多酚C. 生物碱D. 萜类答案:D9. 以下哪种药材含有萜类成分?B. 黄连C. 人参D. 薄荷答案:D10. 中药化学中,哪种成分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A. 多糖B. 多酚C. 生物碱D. 皂苷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中药化学中,以下哪些成分属于黄酮类?A. 黄芩素B. 丹参酮C. 芦丁D. 槲皮素答案:ACD2. 以下哪些药材含有生物碱?A. 麻黄B. 人参C. 黄连D. 甘草答案:AC3. 中药化学中,以下哪些成分具有抗炎作用?A. 多糖B. 多酚D. 皂苷答案:BD4. 以下哪些药材含有香豆素类成分?A. 川芎B. 丹参C. 黄连D. 陈皮答案:AD5. 中药化学中,以下哪些成分具有抗病毒作用?A. 多糖B. 多酚C. 生物碱D. 萜类答案:BD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中药化学中的挥发油类成分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等药材中。
答案:薄荷、藿香2. 生物碱类成分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等药材中。
答案:黄连、麻黄3. 皂苷类成分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等药材中。
博士研究生 中药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博士研究生 中药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8f5ac04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3a.png)
博士研究生中药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的学科,涉及到中药的起源、基本理论、药效、药物提取、药物配伍、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不断追求和对中医药的认可度提高,中药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备受关注。
在传统医学中,中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疾病治疗、健康保健以及康复等方面。
中药的疗效体现在其所含药物成分对人体的调和作用上。
中药的药效来自于天然药材中的活性成分,这些成分通过不同的药物提取和加工技术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中药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中药的种类、药性、功效、药物提取技术、药效评价等方面。
通过对中药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其中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进而进行药物研发和优化,为人类健康服务。
此外,中药学的发展也与现代药物研究密切相关。
通过对中药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可以为现代药物的研发提供重要的启示和依据。
中药学的研究成果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入手,介绍中药学的相关知识,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以及现代药物研发中的作用。
通过对中药学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利用中药,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文章结构为了全面深入地论述博士研究生中药学的相关内容,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论述。
整个文章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首先,概述部分将引入博士研究生中药学的背景和重要性,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
然后,文章结构部分将清晰地介绍本文的结构和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框架。
最后,目的部分将明确本文写作的目标和意义,以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把握重点。
正文部分是整篇文章的核心,主要阐述博士研究生中药学的相关要点。
在本文中,正文部分将包含第一个要点和第二个要点两个部分。
第一个要点将详细分析博士研究生中药学的某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相关的理论、实践和研究成果等。
中药化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药化学自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ca0608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04.png)
中药化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药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中药的化学成分B. 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C. 中药的药理作用D. 中药的临床应用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中药化学研究的内容?()。
A.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B. 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C. 中药有效成分的结构鉴定D. 中药的临床用药指导答案:D3. 中药化学成分中,具有挥发性的是()。
A. 黄酮类B. 蒽醌类C. 挥发油D. 皂苷类答案:C4. 以下哪项是中药化学成分提取的常用方法?()。
A. 蒸馏法B. 萃取法C. 沉淀法D. 以上都是答案:D5. 以下哪项是中药化学成分分离的常用方法?()。
A. 蒸馏法B. 萃取法C. 色谱法D. 沉淀法答案:C6. 以下哪项是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方法?()。
A. 紫外光谱B. 红外光谱C. 核磁共振D. 以上都是答案:D7. 以下哪项是中药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A. 高效液相色谱B. 气相色谱C. 质谱D. 以上都是答案:D8.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过程中,溶剂的选择主要依据()。
A. 化学成分的极性B. 化学成分的溶解度C. 化学成分的稳定性D. 以上都是答案:D9. 以下哪项是中药化学成分的前处理方法?()A. 浓缩B. 干燥C. 粉碎D. 以上都是答案:D10. 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过程中,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
A. 根据化学成分的极性差异B. 根据化学成分的分子量大小C. 根据化学成分的溶解度差异D. 以上都是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包括()。
A. 溶剂提取法B. 水蒸气蒸馏法C.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D. 超声波提取法答案:ABCD2. 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包括()。
A. 沉淀法B. 萃取法C. 色谱法D. 离心法答案:ABC3. 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方法包括()。
A. 紫外光谱B. 红外光谱C. 核磁共振D. 质谱答案:ABCD4. 中药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包括()。
中药化学试题库及答案doc
![中药化学试题库及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2a5adcdd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86.png)
中药化学试题库及答案doc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药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哪项?A. 中药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B. 中药的炮制方法C. 中药的临床应用D. 中药的种植技术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A. 煎煮法B. 蒸馏法C. 萃取法D. 蒸馏水提取法答案:D3. 以下哪种化合物属于黄酮类化合物?A. 甘草酸B. 丹参酮C. 芦丁D. 黄芩素答案:C4. 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柱层析法B. 薄层色谱法C. 蒸馏法D. 制备色谱法答案:C5. 中药化学成分的鉴定方法包括以下哪项?A. 核磁共振B. 质谱C. 红外光谱D. 以上都是答案:D6. 下列哪种生物碱不属于吲哚类生物碱?A. 吗啡B. 长春碱C. 麻黄碱D. 黄连素答案:C7. 中药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紫外分光光度法C. 气相色谱法D. 薄层色谱法答案:D8. 下列哪种化合物属于蒽醌类化合物?A. 大黄素B. 丹参素C. 甘草素D. 黄芩素答案:A9.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过程中,常用的溶剂是?A. 水B. 甲醇C. 石油醚D. 以上都是答案:D10. 下列哪种化合物属于挥发油类化合物?A. 薄荷醇B. 丹参酮C. 芦丁D. 黄芩素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煎煮法B. 蒸馏法C. 萃取法D. 微波提取法答案:ABCD2. 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柱层析法B. 薄层色谱法C. 制备色谱法D. 蒸馏法答案:ABC3. 中药化学成分的鉴定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核磁共振B. 质谱C. 红外光谱D. 紫外分光光度法答案:ABC4. 以下哪些化合物属于黄酮类化合物?A. 芦丁B. 丹参酮C. 黄芩素D. 丹参素答案:AD5. 中药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紫外分光光度法C. 气相色谱法D. 薄层色谱法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是中药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中药化学试题及答案一
![中药化学试题及答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dbbd979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6.png)
中药化学试题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药化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A. 中药材B. 中药制剂C. 中药有效成分D. 中药的化学性质答案:C2. 中药化学中,常用的提取溶剂是:A. 水B. 乙醇C. 石油醚D. 丙酮答案:B3. 下列哪种提取方法属于热提取法?A. 冷浸法B. 回流提取法C. 压榨法D. 超声提取法答案:B4. 用于测定中药中挥发油成分的常用方法是: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薄层色谱法D. 紫外分光光度法答案:B5. 在中药化学中,用于分离和纯化单体化合物的方法是:A. 蒸馏B. 萃取C. 色谱法D. 沉淀法答案:C6. 中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不包括:A. 纸色谱法B. 薄层色谱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光谱分析法答案:A7. 以下哪种成分不属于中药化学研究的范畴?A. 黄酮类B. 蒽醌类C. 蛋白质D. 甾体类答案:C8. 中药化学中,用于鉴定黄酮类成分的常用试剂是:A. 醋酸镁B. 醋酸铅C. 钼酸铵D. 硫酸铜答案:A9. 以下哪种溶剂对中药化学成分的溶解性最好?A. 水B. 乙醇C. 石油醚D. 氯仿答案:D10. 在中药化学中,用于分离极性成分的方法是:A. 蒸馏B. 分馏C. 萃取D. 柱色谱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中药化学研究的内容包括:A.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B. 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C. 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D. 中药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研究答案:ABCD2. 常用的中药化学成分提取方法包括:A. 回流提取法B. 冷浸法C.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D. 超声提取法答案:ABCD3. 中药化学中,用于分离非极性成分的方法有:A. 蒸馏B. 萃取C. 柱色谱D. 分馏答案:BCD4. 以下哪些是中药化学中常用的色谱法?A. 纸色谱法B. 薄层色谱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气相色谱法答案:ABCD5. 中药化学成分的鉴定方法包括:A. 光谱分析法B. 色谱法C. 核磁共振法D. 质谱法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药化学研究的意义。
中药化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药化学自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5c327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da.png)
中药化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1. 中药化学中,下列哪种成分不属于生物碱类?A. 麻黄碱B. 人参皂苷C. 黄连素D. 丹参酮答案:B2. 以下哪种提取方法适用于挥发性成分的提取?A. 回流提取法B. 冷浸法C. 水蒸气蒸馏法D. 溶剂提取法答案:C3. 中药化学中,下列哪种成分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根和茎中?A. 黄酮类B. 蒽醌类C. 香豆素类D. 皂苷类答案:D4. 以下哪种溶剂对极性成分的溶解能力最强?A. 石油醚B. 乙醇C. 水D. 丙酮5. 在中药化学中,哪种检测方法常用于检测黄酮类成分?A. 薄层色谱法B. 高效液相色谱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核磁共振法答案:A6. 以下哪种成分不属于中药中的有机酸类?A. 苹果酸B. 柠檬酸C. 没食子酸D. 人参皂苷答案:D7. 中药化学中,哪种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A. 黄酮类B. 蒽醌类C. 香豆素类D. 皂苷类答案:A8. 以下哪种提取方法适用于提取多糖类成分?A. 回流提取法B. 冷浸法C. 超声提取法D. 微波提取法答案:A9. 中药化学中,哪种成分主要存在于植物的花和果实中?B. 蒽醌类C. 香豆素类D. 皂苷类答案:A10. 以下哪种检测方法常用于检测挥发油类成分?A. 薄层色谱法B. 高效液相色谱法C. 气相色谱法D. 核磁共振法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共15分)1. 中药化学中,以下哪些成分属于萜类化合物?A. 薄荷醇B. 丹参酮C. 人参皂苷D. 黄连素答案:A2. 以下哪些提取方法适用于提取黄酮类成分?A. 回流提取法B. 超声提取法C. 微波提取法D. 冷浸法答案:A, B, C3. 中药化学中,以下哪些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A. 黄酮类B. 蒽醌类C. 香豆素类D. 皂苷类答案:A, D4. 以下哪些检测方法常用于检测有机酸类成分?A. 薄层色谱法B. 高效液相色谱法C. 气相色谱法D. 核磁共振法答案:A, B5. 中药化学中,以下哪些成分主要存在于植物的叶和种子中?A. 黄酮类B. 蒽醌类C. 香豆素类D. 皂苷类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题,共10分)1. 简述中药化学中生物碱的提取方法。
中药化学试题库及答案doc
![中药化学试题库及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206ad707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e0.png)
中药化学试题库及答案doc**中药化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药化学成分中,属于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是()。
A. 黄酮类B. 蒽醌类C. 香豆素类D. 麻黄碱答案:D2. 以下哪种提取方法适用于挥发性成分的提取?()A. 煎煮法B. 回流提取法C. 水蒸气蒸馏法D. 冷浸法答案:C3. 黄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中,常用的试剂是()。
A. 盐酸-镁粉反应B. 碘-碘化钾反应C. 钼酸铵反应D. 硼酸-硫酸反应答案:A4. 蒽醌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中,最常见的取代基是()。
A. 羟基B. 甲氧基C. 甲基D. 羧基答案:B5.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母核结构是()。
A. 苯环B. 吡喃环C. 吡啶环D. 喹啉环答案:B6. 以下哪种化合物属于三萜类化合物?()A. 人参皂苷B. 丹参酮C. 甘草酸D. 黄芩苷答案:A7. 以下哪种提取方法适用于极性较大的成分提取?()A. 有机溶剂提取法B. 水提取法C.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D. 微波提取法答案:B8. 以下哪种成分属于苷类化合物?()A. 丹参酮B. 人参皂苷C. 黄芩苷D. 甘草酸答案:C9. 以下哪种成分属于挥发油类化合物?()A. 丹参酮C. 薄荷油D. 甘草酸答案:C10. 以下哪种成分属于多糖类化合物?()A. 丹参酮B. 人参皂苷C. 甘草多糖D. 黄芩苷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中药化学成分中,属于苷类化合物的有()。
A. 丹参酮C. 黄芩苷D. 甘草酸答案:B、C2. 以下哪些提取方法适用于提取多糖类成分?()A. 有机溶剂提取法B. 水提取法C.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D. 微波提取法答案:B、C3. 以下哪些成分属于黄酮类化合物?()A. 丹参酮B. 人参皂苷C. 黄芩苷D. 甘草酸答案:C4. 以下哪些成分属于挥发油类化合物?()A. 丹参酮B. 人参皂苷C. 薄荷油D. 甘草酸答案:C5. 以下哪些成分属于多糖类化合物?()A. 丹参酮B. 人参皂苷C. 甘草多糖D. 黄芩苷答案:C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专升本试题与答案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专升本试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ea9e6c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91.png)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试题与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不属于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是A、倍半萜B、单萜C、环烯醚萜类D、脂肪族化合物E、芳香族化合物正确答案:C2、大黄酸具有弱碱性的原因是( )。
A、有羧基B、有酚羟基C、有羰基氧D、有双键E、有苯环正确答案:C3、属于倍半萜的化合物是A、龙脑B、青蒿素C、紫衫醇D、梓醇苷E、穿心莲内酯正确答案:B4、与蒽酚为互变异构体的是( )。
A、氧化蒽酚B、蒽酚C、以上都不是D、蒽酮E、蒽醌正确答案:D5、吸附色谱法分离生物碱常用的吸附剂是A、活性炭B、氧化铝C、硅藻土E、聚酰胺正确答案:B6、蒽酚、蒽酮一般只存在于新鲜药材中,贮存一段时间后不再存在,原因是( )。
A、转化成蒽酮B、聚合成二蒽酚C、被氧化成蒽醌D、自然挥发散去E、结合成苷正确答案:C7、提取挥发油时宜用( )。
A、水蒸气蒸馏法B、盐析法C、分馏法D、冷冻法E、煎煮法正确答案:A8、黄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水解后生成黄芩素,易被氧化为醌类而显绿色,有效成分被破坏,质量随之降低,是由于结构中有( )。
A、邻二羟基B、邻三羟基C、羧基D、甲氧基E、糖基正确答案:B9、组成芸香糖的双糖是( )。
A、一分子半乳糖,一分子葡萄糖B、一分子葡萄糖,一分子果糖C、两分子葡萄糖D、一分子鼠李糖,一分子果糖E、一分子葡萄糖,一分子鼠李糖正确答案:E10、游离香豆素可溶于热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是由于其结构中存在( )。
B、内酯环C、酮基D、酚羟基对位有活泼氢E、亚甲二氧基正确答案:B11、比季铵碱碱性强的生物碱的结构是A、胍基B、脂肪胺C、N-芳香杂环D、芳香胺E、N-烷杂环正确答案:A12、麝香的有效成分是A、斑蝥素B、麝香酮C、琥珀酸D、去氧胆酸E、蟾毒素正确答案:B13、蒽醌类化合物在何种条件下最不稳定( )。
A、溶于有机溶剂中露光放置B、溶于有机溶剂中避光保存C、溶于酸液中避光保存D、溶于碱液中露光放置E、溶于碱液中避光保存正确答案:D14、下列吡喃糖苷中最容易被水解的是( )。
中药化学b试题及答案
![中药化学b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83617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7b.png)
中药化学b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药化学中,主要研究的是中药中的()。
A. 有效成分B. 无效成分C. 毒性成分D. 所有成分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中药化学的研究内容?()A. 中药成分的提取B. 中药成分的结构鉴定C. 中药成分的药理作用D. 中药成分的合成方法答案:D3. 中药化学中常用的提取方法不包括()。
A. 溶剂提取法B. 蒸馏法C. 吸附法D. 酶解法答案:D4. 以下哪种溶剂不适合用于提取中药中的挥发性成分?()A. 水B. 乙醇C. 石油醚D. 乙醚5. 中药化学中,用于分离和纯化中药成分的方法不包括()。
A. 蒸馏B. 萃取C. 层析D. 过滤答案:D6. 以下哪种方法不适用于中药成分的结构鉴定?()A. 红外光谱B. 核磁共振C. 紫外光谱D. 质谱答案:C7. 中药化学中,用于确定化合物分子量的方法是()。
A. 红外光谱B. 核磁共振C. 紫外光谱D. 质谱答案:D8. 中药化学中,用于测定化合物中元素含量的方法是()。
A. 红外光谱B. 核磁共振C. 紫外光谱D. 元素分析答案:D9. 以下哪种试剂常用于中药成分的显色反应?()B. 盐酸C. 硝酸D. 碘液答案:D10. 中药化学中,用于测定中药成分含量的方法是()。
A. 重量法B. 容量法C. 色谱法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中药化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 提取B. 分离C. 鉴定D. 合成答案:ABC2. 中药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
A. 蒸馏B. 萃取C. 层析D. 电泳答案:BC3. 中药化学中常用的结构鉴定方法包括()。
A. 红外光谱B. 核磁共振C. 紫外光谱D. 质谱答案:ABCD4. 中药化学中常用的显色反应试剂包括()。
A. 硫酸B. 盐酸C. 硝酸D. 碘液答案:D5. 中药化学中用于测定中药成分含量的方法包括()。
A. 重量法B. 容量法C. 色谱法D. 光谱法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药化学的研究目的。
中药化学试题及答案整理
![中药化学试题及答案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a715b4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fe.png)
中药化学试题及答案整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药化学成分中,属于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是()。
A. 黄酮类B. 蒽醌类C. 皂苷类D. 麻黄碱答案:D2. 下列哪种化合物属于萜类化合物()。
A. 人参皂苷B. 丹参酮C. 薄荷醇D. 甘草酸答案:C3. 以下哪种提取方法适用于提取挥发油()。
A. 煎煮法B. 回流提取法C. 水蒸气蒸馏法D. 压榨法答案:C4. 黄酮类化合物的母核结构是()。
A. 苯环B. 苯并吡喃C. 苯并呋喃D. 吡喃酮答案:B5. 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中,属于色谱法的是()。
A. 萃取法B. 沉淀法C. 柱色谱法D. 分馏法答案:C6. 以下哪种化合物属于三萜类化合物()。
A. 人参皂苷B. 丹参酮C. 薄荷醇D. 甘草酸答案:A7. 以下哪种提取方法适用于提取多糖()。
A. 煎煮法B. 回流提取法C. 醇沉法D. 超声波提取法答案:A8. 以下哪种化合物属于醌类化合物()。
A. 丹参酮B. 人参皂苷C. 薄荷醇D. 大黄素答案:D9. 以下哪种提取方法适用于提取苷类化合物()。
A. 煎煮法B. 回流提取法C. 醇沉法D.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答案:B10. 以下哪种化合物属于挥发油()。
A. 丹参酮B. 人参皂苷C. 薄荷醇D. 甘草酸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煎煮法、回流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2. 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有机溶剂提取法、酸碱提取法、沉淀法3.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有机溶剂提取法、酸碱提取法、柱色谱法4. 萜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有机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压榨法5.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中药化学最新试题及答案
![中药化学最新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18f12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3a.png)
中药化学最新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药化学中,下列哪种成分属于挥发油类?A. 黄酮B. 蒽醌C. 香豆素D. 薄荷醇答案:D2. 以下哪种提取方法适用于提取多糖类成分?A. 蒸馏法B. 萃取法C. 渗漉法D. 升华法答案:C3. 以下哪种成分属于生物碱类?A. 丹参酮B. 人参皂苷C. 甘草酸D. 黄连素答案:D4. 中药化学中,常用的色谱分析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薄层色谱B. 高效液相色谱C. 气相色谱D. 紫外光谱答案:D5. 以下哪种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A. 黄酮B. 蒽醌C. 香豆素D. 多糖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药化学中的有效成分提取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
答案:水提法、醇提法、溶剂萃取法2. 挥发油类成分的提取常用的方法是______。
答案:蒸馏法3. 生物碱类成分的提取常采用______。
答案:碱提酸沉法4. 蒽醌类成分在______条件下易氧化。
答案:光照和高温5. 多糖类成分的提取通常采用______。
答案:热水或热醇提取法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药化学中挥发油类成分的提取方法。
答案:挥发油类成分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水蒸气蒸馏法、压榨法和溶剂萃取法。
水蒸气蒸馏法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油从原料中带出,压榨法则是直接从原料中压榨出挥发油,而溶剂萃取法则是利用有机溶剂溶解挥发油后,再通过蒸发溶剂来获得。
2. 描述中药化学中生物碱类成分的提取和分离过程。
答案:生物碱类成分的提取通常采用碱提酸沉法。
首先,将原料用碱性溶剂提取,使生物碱转化为水溶性的盐类,然后通过酸化使生物碱沉淀分离出来。
分离过程中,可采用萃取、色谱等方法进一步纯化。
3. 阐述中药化学中多糖类成分的提取和纯化方法。
答案:多糖类成分的提取通常采用热水或热醇提取法,通过加热使多糖溶解于溶剂中。
纯化过程则可能涉及沉淀、过滤、透析、色谱等步骤,以去除杂质和获得高纯度的多糖。
博士中药化学考试题库
![博士中药化学考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32c7868f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20.png)
博士中药化学考试题库一、选择题1. 中药化学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哪项?A. 中药的炮制技术B. 中药的化学成分分析C. 中药的临床应用D. 中药的药效学研究2. 中药化学成分中,以下哪种成分不属于生物碱?A. 麻黄碱B. 黄连素C. 人参皂苷D. 阿魏酸3.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浸泡法B. 蒸馏法C. 蒸发法D. 溶剂萃取法4. 下列哪个不是中药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A. 聚酮合成途径B. 氨基酸合成途径C. 糖苷合成途径D. 脂质合成途径5. 中药化学成分的鉴定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色谱法B. 光谱法C. 电泳法D. 质谱法二、填空题6.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过程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个基本步骤。
7. 根据中药化学成分的极性,可以将它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几类。
8. 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9. 中药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 中药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研究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简答题11. 简述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原则。
12. 阐述中药化学成分的前处理方法及其重要性。
13. 描述中药化学成分的色谱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14. 讨论中药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研究的意义。
15. 举例说明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改造及其对药效的影响。
四、论述题16. 论述中药化学成分的现代研究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17. 分析中药化学成分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及其挑战。
18. 探讨中药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
19. 论述中药化学成分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及其重要性。
20. 以某一具体中药化学成分为例,分析其提取、分离、鉴定和生物活性研究的过程。
中药化学试题2及答案
![中药化学试题2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79721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d2.png)
中药化学试题2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药化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A. 中药材的化学成分B. 中药的炮制工艺C. 中药的临床应用D. 中药的药理作用答案:A2. 中药化学中,哪种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A. 黄酮类B. 挥发油C. 多糖类D. 甾体类答案:A3. 下列哪种提取方法适用于挥发性成分的提取?A. 蒸馏法B. 回流提取法C. 冷浸法D. 压榨法答案:A4. 以下哪种成分属于中药中的有效成分?A. 蛋白质B. 纤维素C. 鞣质D. 多酚类5. 中药化学中,哪种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A. 甙类B. 多糖C. 多肽D. 黄酮类答案:D6. 以下哪种成分在中药化学中常用于抗菌?A. 挥发油B. 多酚类C. 甾体类D. 多糖类答案:A7. 中药化学中,哪种成分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A. 黄酮类B. 挥发油C. 多糖类D. 甾体类答案:B8. 以下哪种提取方法适用于水溶性成分的提取?A. 蒸馏法B. 回流提取法C. 冷浸法D. 压榨法答案:C9. 中药化学中,哪种成分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B. 多糖C. 多肽D. 黄酮类答案:B10. 以下哪种成分在中药化学中常用于抗病毒?A. 挥发油B. 多酚类C. 甾体类D. 多糖类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中药化学研究的目的是揭示中药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化学成分、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2. 中药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柱色谱、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3. 中药化学中,_______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
答案:黄酮类4. 中药化学研究中,_______是提取和分离中药有效成分的重要手段。
答案:提取技术5. 中药化学中,_______是一类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的化合物。
答案:多酚类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中药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中药化学多选试题及答案
![中药化学多选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7ce87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eb.png)
中药化学多选试题及答案一、中药化学多选试题1. 中药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A.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B. 中药有效成分的结构鉴定C. 中药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研究D. 中药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2. 以下哪些是中药化学中常用的提取方法()。
A. 煎煮法B. 蒸馏法C. 溶剂萃取法D.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3. 中药化学中常用的色谱技术包括()。
A. 薄层色谱B. 气相色谱C. 高效液相色谱D. 离子交换色谱4. 中药化学中,以下哪些属于化学成分的鉴定方法()。
A. 核磁共振B. 红外光谱C. 质谱D. 紫外光谱5. 中药化学研究中,以下哪些是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
A. 柱层析B. 制备液相色谱C. 膜分离技术D. 离心分离技术6. 在中药化学中,以下哪些是常用的结构鉴定方法()。
A. 元素分析B. 紫外光谱分析C. 质谱分析D. 核磁共振分析7. 中药化学研究中,以下哪些是常见的生物活性评价方法()。
A. 细胞毒性测试B. 酶活性抑制实验C. 抗炎活性测试D. 抗氧化活性测试8. 以下哪些是中药化学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紫外分光光度法C. 原子吸收光谱法D. 质谱法9. 中药化学中,以下哪些是常见的中药化学成分()。
A. 黄酮类B. 蒽醌类C. 甾体类D. 多糖类10. 在中药化学研究中,以下哪些是常见的中药提取溶剂()。
A. 水B. 乙醇C. 丙酮D. 石油醚二、中药化学多选试题答案1. ABCD2. ABCD3. ABCD4. ABCD5. ABCD6. ABCD7. ABCD8. ABCD9. ABCD10. ABCD。
中药化学复习题(含答案) (2)
![中药化学复习题(含答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f7143362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de.png)
中药化学复习题(含答案)
1. 中药指的是使用中药材制成的药物。
中药材是指用于中
药制剂的原料,经过采集、干燥等加工而成。
中药化学是
研究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化学性质、化学分析方法以及药
物活性等方面的学科。
2. 中药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
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类、配糖体
等多种化学物质。
中药材的化学性质包括溶解性、稳定性、吸湿性、氧化性等特点。
3. 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可通过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检测。
常用
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
通过这
些方法可以确定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
4. 根据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和活性,可以进行中药材的药效
评价和药物活性研究。
药效评价包括研究中药材的药理作用、药物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
药物活性研究则用
于发现和开发具有药理活性的中药成分,并研究其作用机制。
5. 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是中药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质量控制包括对中药材的外观、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方面进行检测,以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疗效。
答案:
1. 什么是中药?
答: 使用中药材制成的药物。
2. 中药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什么?
答: 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
3. 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检测?
答: 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
4. 中药材的药效评价和药物活性研究包括哪些方面?答: 药理作用、药物代谢、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
5. 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包括哪些方面?
答: 外观、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
中药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药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2fc7193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65.png)
中药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化学成分与分类中药是指以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为原料,经过加工制备而成的药物。
中药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黄酮类、挥发油、多糖、萜烯类等。
根据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中药可以分为生物碱类、甙类、多糖类、多酚类、挥发油类等。
二、中药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1. 紫外-可见光谱法:通过物质对紫外或可见光的吸收,确定物质的成分和含量。
2. 红外光谱法:通过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研究物质的结构和功能。
3. 质谱法:通过物质在质谱仪中的分子碎裂和离子化,分析物质的成分和结构。
4. 气相色谱法:通过物质在气相色谱仪中的分离和检测,确定物质的成分和含量。
5. 液相色谱法:通过物质在液相色谱仪中的分离和检测,研究物质的成分和含量。
三、中药炮制与贮藏中药的炮制是指将中药原料经过加工处理,改变其药性、提高疗效的过程。
中药炮制的方法主要包括炒、炙、焙、煅、熬炼等。
中药的贮藏要注意避光、防潮、干燥和通风。
四、中药提取与分离方法 1. 水提法:将中药原料加入适量的水中,通过水溶性成分的溶解,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
2. 醇提法:将中药原料加入适量的醇溶剂中,通过成分的溶解,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
3. 超声波提取法:利用超声波的震荡作用,使中药原料中的有效成分迅速释放出来,提高提取效率。
4. 萃取法:利用萃取剂将中药原料中的有效成分溶解、浸出,然后蒸发溶剂,得到提取物。
五、中药质量控制方法 1. 总灰分测定法:通过加热中药样品,燃烧掉有机物质,测量残渣的重量,判断样品中无机杂质的含量。
2. 挥发油含量测定法:通过蒸馏提取、重量法或气相色谱法,测定中药样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3. 总黄酮含量测定法:通过提取、分离、比色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样品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4. 重金属含量测定法:通过酸溶、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中药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六、中药与现代药物研究的关系中药与现代药物研究密切相关。
最新考博-中药化学
![最新考博-中药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d51192c5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73.png)
最新考博-中药化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就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
具体地说,中药化学主要是研究中药中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即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结构鉴定或确定、生物合成途径和必要的化学结构的修饰或改造,以及有效成分的结构与中药药效之间的关系等等。
中药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的研究,应注意中药药性理论和临床应用的特点,注重解决中医药学自身的问题,为中医药现代化服务,它既不同于一般含义的植物化学研究,也不同于现代药学中的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尽管他们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有很大的相近或相同之处。
因此,中药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的研究,要努力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尊重中医临床用药实践经验,结合现代科学理论和成果,应用当代最新技术和方法进行。
我国天然中草药共有12807种,其中植物药11146种,动物药1581种,矿物药80种。
中药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不同的中药可能含有不同类型的化学成分,并且,每种类型成分的数目往往也是相当多的,即使同一种中药,也可能含有大量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的化学成分。
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是中药常具有多方面功效或多种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
中药中的化学成分也不一定都是有效成分。
有些化学成分不具有生物活性,也不能起防病治病的作用,这些化学成分被称为无效成分,如普通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油脂以及树脂、叶绿素等。
但是,中药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划分也是相对的。
一方面,随着科学而发展和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提高,一些过去被认为是无效成分的化合物,入某些多糖、多肽、蛋白质和油脂类成分等,现已发现他们具有新的生物活性或药效。
此外,一些中药中的化学成分本身不具有生物活性,也不能起防病治病作用,但是,它们受采收、加工、炮制或制剂过程中一些条件的影响而产生的次生产物,或口服后经人体胃肠道内的消化液或细菌等的作用后产生的代谢产物,以及它们以原型的形式被吸收进入血液或被直接注射进入血液后在血液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却具有防病治病作用,这些化学成分无疑也应被视为有效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就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
具体地说,中药化学主要是研究中药中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即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结构鉴定或确定、生物合成途径和必要的化学结构的修饰或改造,以及有效成分的结构与中药药效之间的关系等等。
中药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的研究,应注意中药药性理论和临床应用的特点,注重解决中医药学自身的问题,为中医药现代化服务,它既不同于一般含义的植物化学研究,也不同于现代药学中的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尽管他们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有很大的相近或相同之处。
因此,中药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的研究,要努力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尊重中医临床用药实践经验,结合现代科学理论和成果,应用当代最新技术和方法进行。
我国天然中草药共有12807种,其中植物药11146种,动物药1581种,矿物药80种。
中药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不同的中药可能含有不同类型的化学成分,并且,每种类型成分的数目往往也是相当多的,即使同一种中药,也可能含有大量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的化学成分。
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是中药常具有多方面功效或多种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
中药中的化学成分也不一定都是有效成分。
有些化学成分不具有生物活性,也不能起防病治病的作用,这些化学成分被称为无效成分,如普通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油脂以及树脂、叶绿素等。
但是,中药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划分也是相对的。
一方面,随着科学而发展和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提高,一些过去被认为是无效成分的化合物,入某些多糖、多肽、蛋白质和油脂类成分等,现已发现他们具有新的生物活性或药效。
此外,一些中药中的化学成分本身不具有生物活性,也不能起防病治病作用,但是,它们受采收、加工、炮制或制剂过程中一些条件的影响而产生的次生产物,或口服后经人体胃肠道内的消化液或细菌等的作用后产生的代谢产物,以及它们以原型的形式被吸收进入血液或被直接注射进入血液后在血液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却具有防病治病作用,这些化学成分无疑也应被视为有效成分。
另一方面,某些过去被认为是有效成分的化合物,其结论随着中药化学研究的深入而被修改或进一步完善。
还有,需要注意的是,每种中药的有效成分很少仅为一种成分,常常是同一结构类型的多种成分,甚至是不同结构类型的多种成分。
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成分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位成为有效部位。
这些有效部位中也可能含有少量的其他无效成分。
因此,对中药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概念不能以简单机械的态度去理解,对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液必须缜密、系统、全面的进行才能阐明中药的真正药效物质基础。
第二节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一、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作用1.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如麻黄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等功效,现代研究证明,麻黄中的挥发油成分α-松油醇能降低小鼠体温,是其发汗散寒的有效成分;其平喘的有效成分是麻黄碱和去甲麻黄碱,前者具有肾上腺素样作用,能收缩血管、兴奋中枢,后者亦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而利水的有效成分则是伪麻黄碱,它具有升压、利尿的作用。
2.促进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深入3.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原理4.阐明中药炮制的原理二、中药化学在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1.建立和完善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为了更好地控制中药质量,在严格按照中药材栽培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要求进行中药材栽培、生产,以及严格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要求进行中药制剂生产的同时现在越来越多的应用中药化学的检识反应、鉴别方法、各种色谱法以及各种波谱法对中药材及其制剂进行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并尽可能的对其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监控。
在中药材的质量控制中,如果能确定其有效成分,则应以其有效成分为指标,建立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的方法,以此来控制中药材的生产质量。
如果其有效成分还不确定时,可以采用该中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或标志性化学成分为指标进行。
在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中,应尽量选用方剂中的君药、主要臣药以及贵重药、剧毒药中的有效成分作为质量控制的指标。
如果中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含量过低,也可以选用有效部位来进行检测。
如果有效部位也不易测定,还可以采用对照药材制备成对照品溶液进行检测。
有效部位的指纹图谱的方法控制中药材或中药制剂质量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且是可行的。
2.改进中药制剂剂型,提高药物质量和临床疗效中药的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的溶解性、酸碱性、挥发性、稳定性、生物利用度的性质是中药制剂剂型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
如果水溶性好,可以制成注射剂、口服剂、颗粒剂;如果难溶于水,可以制成片剂、胶囊剂、滴丸。
中药制剂制备过程的提取、精制、浓缩、干燥、灭菌的步骤无不与中药化学成分有关。
根据中药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的理化性质,还可研制出合理可行的工艺。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是保证中药制剂安全有效的主要因素,中药有效成分是否稳定对中药制剂的稳定性的影响很大,应针对中药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通过采用适当的剂型、调整合适的pH值、制备衍生物或采用适当的包装等方法,提高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3.研制开发新药、扩大药源从天然产物中寻找生物活性成分,通过与毒理学、药理学、制剂学、临床医学等学科密切配合,研制出疗效高、毒副作用小、使用安全方便的新药,这是国内外新药研制开发的重要途径之一。
有些中药的有效成分疗效好、毒副作用小、能满足开发成为新药的条件,并且在中药中的含量高,可以采用从中药材中提取分离的方法制备成药物。
有些中药有效成分在中药中含量少,或该中药产量少、价格高,可以从其他植物中寸照其替代品,扩大药源,大量生产供临床应用。
有些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不太强,或毒副作用大,或结构过于复杂、或药物资源太少、或溶解度不符合制剂要求、或化学性质不够稳定等,不能直接开发成为新药,可以利用其为先导化合物,通过结构修饰或改造,以克服其缺点,使之能够符合成为新药的条件。
名词解释:1.单体:即化合物,指具有一定分子量、分子式、理化常数和确定的化学结构式的化学物质。
2.有效成分:指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3.有效部位:将含有一种主要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位。
4.有效部位群:含两类或两类以上有效组分的提取部位。
5.一次代谢产物:每种植物中普遍存在的维持有机体正常生存的必要物质,如叶绿素、糖类6.二次代谢产物:在特定的条件下,一些重要的一次代谢产物进一步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生成生物碱、黄酮、萜类、皂苷等。
第三节中药及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研究概况于发展趋势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第一节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一、中药化学成分类型简介(一)糖类糖类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聚合物的总称。
(二)苷类苷类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苷具有亲水性,苷元具有亲脂性。
(三)醌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醌式结构的化合物。
分子中具有酚羟基,有一定的酸性。
游离醌类多溶于乙醇、乙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微溶或难溶于水。
结合成苷后,极性增大,易溶于甲乙醇,可溶于热水。
(四)苯丙素类化合物1.香豆素2.木脂素(五)黄酮类化合物泛指具有两个苯环通过中间三碳链相互链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
多具有酚羟基,显酸性。
(六)萜类和挥发油(七)生物碱(八)甾体类化合物(九)三萜类化合物(十)鞣质1)按酸碱性分:酸性成分:黄酮、蒽醌、香豆素、有机酸、鞣质碱性成分:生物碱两性成分:含-COOH、-OH的两性生物碱中性成分:强心苷、皂苷2)按溶解度分:脂溶性成分:苷元、生物碱水溶性成分:苷、生物碱盐二、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一)乙酸-丙二酸途径通过这一途径能生成脂肪酸类、酚类、醌类等化合物。
(二)甲戊二羟酸途径萜类、甾类化合物均由这一途径生成。
(三)莽草酸途径苯丙素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等具有C6-C3及C6-C1基本结构的化合物。
(四)氨基酸途径大多数生物碱类成分由此途径生成。
(五)复合途径许多二级代谢产物由上述生物合成的复合途径生成。
如查尔酮类、二氢黄酮类。
第二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一)溶剂提取法溶剂提取法是根据被提取成分的溶解性能,选用合适的溶剂和方法来提取。
其工作原理是溶剂穿透入药材粉末的细胞膜,溶解溶质,形成细胞内外溶质浓度差,将溶质渗出细胞膜,达到提取目的。
1.溶剂的选择溶剂按剂型分为三类:亲脂性、亲水性、水按极性由弱到强顺序如下: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甲醇(乙醇)<水选择溶剂的要点是根据相似相溶的原则,以最大限度的提取所需要的化学成分,溶剂的沸点应适中易回收,低毒安全。
甲醇比乙醇有较好的提取效果,但毒性较乙醇大。
种子类中药材富含油脂,宜先用石油醚或汽油脱脂。
也可将固体药材用极性递增的容易依次提取,如石油醚可提出油脂、蜡、挥发油、游离的甾体及萜类;氯仿和乙酸乙酯可提出游离生物碱、有机酸、黄酮及香豆素类;丙酮或甲醇(乙醇)可提出苷类、生物碱或有机酸盐;水可提出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无机盐等水溶性成分。
常见基团极性:酸>酚>醇>胺>醛>酮>酯>醚>烯>烷2.提取方法(1)煎煮法冷提法:浸渍、渗漉(2)浸渍法热提法:煎煮法、回流、连续回流(3)渗漉法(4)回流提取法(5)连续回流提取法(溶剂消耗量小,提取效率高)(二)水蒸气蒸馏法用于提取能随水蒸汽蒸馏,而不被破坏的难溶于水的成分。
如挥发油。
(三)超临界流体萃取发是一种集提取和分离于一体,又基本上不用有机溶剂的新技术。
超临界流体是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
(四)其他方法某些具有升华性质的成分可用升华法直接提取;对热不稳定又可溶于水的成分可用组织破碎提取法。
某些成分在新鲜原料中含量较高可用压榨法。
超声提取法。
二、有效成分的分离精致方法(一)溶剂法1.酸碱溶剂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酸碱性的不同而进行分离。
pH梯度萃取法:用pH值呈梯度的酸(碱)性水溶液萃取以亲脂性有机溶剂溶解的碱(酸)性物质,使其呈梯度的分离。
2.溶剂分配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
系统溶剂萃取法:将混合物溶于水,利用各组分极性差别,依次以正己烷(或石油醚)、氯仿(或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然后分别减压回收各有机层溶媒,得到相应极性的中药成分。
被有机溶剂萃取后的水层,减压浓缩至干,残留物用甲醇(或乙醇)处理,又得到甲醇(或乙醇)可溶部分及不溶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