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过程型激励理论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群体动力与激励理论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群体动力与激励理论

性。
n
I= W i I i
i1
I是各投入因素的量,W是相应的重要性加权数。
2021/8/20
28
对比较结果的反应:
①感到吃亏
改变自己的投入(数量或质量); 设法减少参照对象的收益或增加其投入; 改变参照对象——心理自调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发牢骚、泄怨气,采取消极(甚至是破坏性)的行为。
②感到占了便宜
焦虑——连续受到挫折后等值的紧张、焦急、恐惧感等;
逃避——逃避到安全的地方或幻想;
攻击——无理智的、带有破坏性的公开对抗(常表现为对他 人恶意批评、制造谣言、发牢骚、故意破坏财物等;
冷漠——异常的冷淡、漠视或无动于衷,失去了正常人的喜 怒哀乐(表现为得过且过、自暴自弃);
固执——固步自封,明知不对也一再重复;
②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科学考评,合理奖励。
2021/8/20
30
三、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如何改造和转化人的行为,变消极为积极。
(一)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美国1956) 基本观点: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 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 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 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 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
3、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所以还应 该注重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提高素质、改善动机。
2021/8/20
6
第二节 激励概述
一、激励的概念
通过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鼓励人们朝着所期望的 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人的 积极性。
激励被认为是“最伟大的管理原理”。
在组织行为学中,激励是最具挑战性的课题。

过程型激励理论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过程型激励理论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过程型激励理论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在现代管理理论中,激励理论一直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过程型激励理论是其中一种重要的理论框架,它强调个体在工作过程中的体验和参与感对于激励的重要性。

本文将介绍过程型激励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探讨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一、过程型激励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过程型激励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心理学研究,旨在解释个体在工作过程中的激励机制和效果。

相较于传统的结果导向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更加关注工作过程本身对于个体动机和表现的影响。

1. 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过程型激励理论认为,个体的激励可以来自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

内在激励是指个体在工作过程中获得的自主、成长、认同等内在满足感,而外在激励则是指个体在工作过程中获得的工资、奖励、晋升等外在回报。

2. 任务特性和激励效果过程型激励理论指出,任务的特性对于个体的激励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工作过程中,任务特性包括任务的多样性、自主性、反馈与奖励等方面。

如果任务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和自主性,并能够及时给予个体明确的反馈和奖励,那么个体更容易获得较高的激励效果。

3. 自我决定理论和认知评价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的基础是自我决定理论和认知评价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在工作中追求的是自主性和主动性,而认知评价理论则强调个体对于任务本身的认知评价对于激励效果的影响。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过程型激励理论为管理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以更好地激励员工和提升组织绩效。

以下是过程型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几个主要应用方面:1. 设计有挑战性和意义的任务根据过程型激励理论,管理者可以通过设计有挑战性和意义的任务来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和参与感。

这种任务应该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让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感到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并且能够看到自己的工作对组织和社会的价值。

2. 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奖励过程型激励理论强调及时的反馈和奖励对于个体的激励效果至关重要。

管理者应该及时给予员工关于工作表现的反馈,包括肯定和建设性的意见,以帮助员工持续改进。

过程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

三、目标设置理论
(一)目标设置过程
目标选择
个体在任务情境中确定自己所要达 到的目标及目标水平的过程
个体被目标所吸引,认为该目标重 要以及持之以恒地努力完成该目标 的决心,它反映了个体趋近目标的 强度和实现目标的决心
目标承诺
三、目标设置理论
(二)影响目标设置的因素
1、个人因素:个体能力与先前的成绩、自我效能感 、目 标的价值、归因方式、心境
三、标设置理论
目标设置理论产生于1967-1968年,是由美国马里兰大学 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洛克在《走向工作激励和激励理论》的 论文中首次提到出来的。 洛克提出,为了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设置目标时必须 注意以下几条:
1、设置的目 标要具体,便 于测定,因为 目标越具体, 实现的可能性 就越大 2、设置的目标必须 要有一定的难度,必 须是经过努力才能达 到的,具有挑战性的, 但也不能太难,必须 是可以接受的 3、对先前设置 的目标的实行 情况要有反馈, 因为这会影响 后继的绩效
二、期望理论
M 表示激励力量,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 潜力的强度。 E 表示期望值,指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的主观判断,达 到目标并能导致某种结果的概率。 V 表示目标效价,达到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需要其价值 的大小。只有效价大于零时,个体才会有一定的动力。 I 表示媒介性,指被激励者对其所作出一定绩效(一级成 果)与他所期望最终得到的结果(二级成果)之间联 系的认识。
终奖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激励过程并以选择合适
的行为达到最终的奖酬目的理论。
二、期望理论
(一)佛隆(弗洛姆)的激励理论基础 人之所以能够从事某项工作并达成目标,是因为 这些工作和组织目标会帮助他们达成自己的目标,满 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 佛隆认为,某一活动对某人的激励力量取决于他 所能得到的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结 果的期望概率。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M= E ×ΣVI 即:激励力量=期望值×效价与媒介之和

过程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
B、奖励的东西是小孩最想要的
C、父亲说话向来都是算数的
D、上述三种情况同时存在
• (1)努力和绩效的关系
• (2)绩效与奖励的关系
• (3)奖励和个人需要的关系
• (4)需求的满足于新的行为动力之间的关系
• 优点:能够找到影响人们工作的动力因素,即效 价和期望值,为有效的激励理论提供理论支持。 • 不足: (1)需要科学、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 (2)完成一项工作可以得到多选满足 (3)每种满足对于被激励者的重要程度不同
• 请用期望理论分析谷歌重量级高管桑伯格为何会跳槽?
• 1.管理者应该同时注意提高期望概率和效价
• 2.管理者应该提高对绩效与报酬关联性的认识
• 3.管理者应该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起来
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由美 国心理学家约翰〃斯塔希〃亚当斯(John Stacey Adams)于1965年提出。 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
•所谓社会比较,是指职工对他所获得的报酬与自己工作 的投入的比值与他人的报酬和投入的比值进行比较。 •所谓历史比较,是指职工对他所获得的报酬与自己工作 的投入的比值同自己在历史上某一时期内的这个比值进 行比较。
设当事人a和被比较对象b,则当a感觉到公平时 有下式成立:
OP/IP = OC/IC
其中: OP——自己对所获报酬的感觉 OC——自己对他人所获报酬的感觉
当上式为不等式时,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
情况:
(1)OP/IP < OH/IH
(2)OP/IP > OH/IH
一公平理论认为,当员工感到不公平时,你可以预计他 们会采取以下六种选择中的一种来恢复公平感:
1、改变付出:报酬偏低的员工会以降低努力的形式来平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激励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激励
得。 • 成就需要受到组织管理状况的影响。
3、成就需要理论的现实意义
• 麦克利兰认为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有以下特征: • (A)不回避风险(对风险采取现实主义的态度),敢于
负责; • (B)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全神贯注地完成工作; • (C)重视内在激励,在完成工作中获得满足; • (D)重视工作中的信息反馈,关心生产,也关心员工。 • 意义: • 该理论指出,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在组织中起着导向作
四、双因素理论
• 双因素理论由美国学者赫茨伯格(Herzberg)提 出。他运用问卷法进行调查,分析职工最满意和 最不满意的因素是什么,提出这一理论。
• 1、理论要点 • 影响人的行为的需要有两种因素,即 • 保健因素 • 激励因素
• 保健因素——工资、福利、工作条件、管理制度、安全保障、人际关系等。这些条件的 改善,只能消除职工的不满,不能使其非常满意。
• 努力和绩效的关系:取决于对目标的期望
概率,不宜过高或过低
• 绩效和奖励的关系:绩效的取得必须给予奖励,奖励的形式应当是多种多样的
• 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满足需要应因人而异,应采取自助餐式的奖励
案例分析:骨干员工为什么 辞职?
• 刘经理是A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近段时间他却烦恼透顶,两位他所看重的公司业 务骨干要走。
组织行为学
第五章 激励
本章结构
激 内容型激励理论
励 概
过程型激励理论

强化理论
• 本章内容: • 需要、动机与激励,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 学习目的: • (1)了解激励的过程。 • (2)理解需要的特点,理解动机的功能、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理解激励的功能。 • (3)掌握各种激励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个人要求发展的内在愿 望
相当于马斯洛的尊重需 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一个人基本物质生 存条件的需要
相当于马斯洛的生理需 要和安全需要
维持人与人之间 关系的需要
相当于马斯洛的安全 需要和社交需要
二、内容型激励理论
2.奥尔德弗的ERG理论
观点
1 生存需要是先天具有的。而相互关系需要和成长发展需要则是通过后
三、过程型激励理论
3.自我决定理论
行为
非自我决定
动机
去动机
外在动机
自我决定 内在动机
调节类型 无调节
外部调节 内摄调节 认同调节 整合调节
内在调节
因果感知轨迹 非个人的 相关调节过程 无意向
无评价
外部的 依从 外部奖惩
较外部的 自我控制 自我卷入
较内部的 个性化 意识评价
内部的 自我整合
内部的 兴趣 内在满足感
教授洛克和他的同事经历了近20年的时间,根据对8个国家、88个企业的4000多位工作者进行 调查研究后总结出来的。洛克在他的试验中发现大多数的激励因素都是通过目标来影响 工作动机的,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重视并设置合理的目标是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积极性的 一种重要方法。
内容
目标设置理论认为,目标是人们行为的最终目的,是人们预先规定的、合乎自己需要 的“诱因”,是激励人们的有形的、可以测量的成功标准。达到目标是一种强有力的 激励,是完成工作的最直接的动机,也是提高激励水平的重要过程。成长、成就和责 任感的需要都要通过目标的达成来满足。
• 波特尔和劳勒的综 合激励模式
• 迪尔的综合激励模式
6.激励的应用实践
• 激励的应用原则
• 激励的方法
一、认识“激励”
1.激励的概念 观点

[05]激励理论

[05]激励理论

双因素理论对管理工作的启示
双因素理论告诉我们,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固然要处
理好保健因素,使职工不致产生不满情绪,但更重要的 是要利用激励因素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之努力工 作。 可以指导企业工资、奖金的发放工作。 注重工作设计对员工的激励作用
阿尔德佛的
ERG理论
Existence 存在 需要 Growth
“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 它的价值,被说成是稀世珍宝,你不也像这块 石头一样吗?只要自己着重自己,热爱自己,
生命就有了意义,有了价值。“石头”可以因
被人珍惜而提升价值,那么,人也可以被很好 地任用而提升价值。
激励无时不在
激励的过程要素
需要
心理 紧张
动机
行动
需要满足 紧张消除
新的 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应用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会交往需要
物质报酬 工作保障、医疗福利、安全 的工作条件 推动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组织 社会活动 晋升、认可成就 为员工提供最大程度上发挥 其技能和能力的机会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赫茨伯格的
双因素论
认可 工作自身 责任感 发展 成长 公司政策和行 政管理 监督 与主管的关系 工作条件 薪水 与同级的关系 个人生活 与下级的关系 地位 安全
马斯洛需要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
意义
指出了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对人类需要的划分比较全面、细致
局限性
缺乏实证支持
管理启示:人们试图通过工作满足多种不同的 需要。为了建立一支受到高度激励的员工队伍, 管理者必须确定个人希望在组织中满足哪些需 要,然后在员工取得高水平的工作绩效、并为 组织作出贡献时,确保他们能够获得满足其需 要的结果

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

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
项甚至多项工作。
二、工作设计
工作丰富化
纵向拓展员工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增加员工计划、组织、控制与评价
自己工作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工作分担
两个人或多个人承担一项工作,共同分享工作报酬。
二、工作设计
弹性工作时间
除了保证组织规定的共同工作时间以外,员工可以灵活地选择自己工
作时间的工作设计方法。

=


——自己对现在所获报酬的感觉; ——自己对过去所获报酬的感觉;
——自己对个体现在投入的感觉; ——自己对个体过去投入的感觉。
其中,P(present)代表“现在”,E(ego)代表“过去”。
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

时,

远程办公
脱离固定的传统办公地点,如在家进行办公,信息的传递与业务往来
主要依靠信息技术。
第五节 激励的实践应用
一、激励原则
➢ 目标一致原则
➢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 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 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 按需激励原则
二、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 奖励制度
➢ 工作绩效评估
建立友好的和
左右别人,
取成功的内驱
亲密的人际关
影响、控制

系的愿望
他人的需要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一、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激励力(M)=效价(V)×期望(E)
V
E
效价:
期望:
达成目标对满足个人需要价值的高低,也就是目
标的价值有多大
个人对其行为达成预期目标可能性大小的判断,
其数值在0和1之间,也就是成功的可能性

第五章 激励理论与管理(上) 《管理心理学》

第五章  激励理论与管理(上)  《管理心理学》
将“激励”这一概念用于管理,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问题。 需要、动机、行为、目标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5-1来描述。如果将图5-1改画成为图5-2的形式, 那么,这就是一张典型的人类行为的模式图。
图5-1 需要、动机、行为、目标之间的关系
5.1 激励的一般概念
图5-2 人类行为的模式
5.1 激励的一般概念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反应型条件反射,个体只有在强化的条件下才会形成这种反射。在操作性条件反 射中强化取决于反应,不取决于对刺激的感知,学得的反应会因强化的增加而增加,也会因强化的减弱而消 退。由此,可以得出行为是个体强化经验的产物。
5.2 强化理论与管理中的奖励和惩罚
行为修正激励与正、负强化
图5-5是强化概念模式图,其中形象地显示了正、负强化的含义。
工作动机是指引导一个人参与特定行为的内在状态。动机与行为的方向、强度和持续性密不可分。持续 性指的是对一种行为连续不断的投入,持续努力完成某事。
5.1 激励的一般概念
激励的概念
“激励”一词作为心理学术语,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 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处在一个兴奋状态中。激励是指引起个体产生明确的目标指向行为的内在动力。
图5-5 强化概念的模式
5.2 强化理论与管理中的奖励和惩罚
有效奖励的实施方
1.创造有效奖励的心理气氛
奖励先进要特别注意环境的心理气氛。在一个平淡气 氛中奖励一个人,这种奖励对此人和其他人只能起保 健因素的作用。如果能创造受奖光荣的浓厚的心理气 氛,那么在这种气氛下,奖励对被奖励者与其他人都 有极为强烈的激励作用。
5.3 内容型激励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与阿德弗的成就需要理论
1.需要层次论概述 马斯洛在其《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阐述了

第五章 工作激励理论

第五章 工作激励理论
项 目 起 源 激励因素 人类形成的趋向 性质上属于心理方面的长期满足 满足/没有满足 重视目标 保健因素 动物生存的趋向 性质上属于生理方面的短暂 满足 不满足/没有满足 重视任务 工作条件:对个人来说主要 是外部的 工作环境 非个人标准 物质的 社交的 身份地位 方向、安全 经济的
类型
第1位 2 3 4 5 6 7 8 9 10
反映 主管人员认为 工人们自己认为
第5位 4 7 9 6 8 10 1 3 2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二、双因素理论
(一)理论的基本内容
• 赫兹伯格从1844个案例的调查中发现,造成职工非常不满的原因,主要由于公司 政策、行政管理、监督、与主管的关系、工作条件、与下级的关系、地位安全等 方面的因素处理不当。——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
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引起行为。 动机的两个来源:
• •
1、内在原因(人自身没有满足的需要) 2、外在原因(作用于人的身心的外在刺激)
产生动机的根本原因是人身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第一节
激励过程
二、激励过程的基本模式
需要、愿 需要、 望或期望
行为
目标
反馈
激励过程模式之一
第一节
激励过程
产 生 达 到 到 未 达 到 理 张 到 心 紧 消 受 得 满足需 要紧张 消除 新 的 需 要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需要 求美需要 求知需要 尊重需要 友爱和归属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论点
1、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是激励行为的主导性动机。 2、激励是动态的,激励随着人的需要的上升而上升。 3、需求层次理论的可变性。 4、人都潜藏有各种基本需要,只不过不同时期表现的 强烈程度不同而已。

过程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

固定工资与佣金制
LOGO
不过他觉得自己的心情并不舒畅,令他最烦恼的 事,莫过于公司不告诉大家干得好坏,没个反应。可 偏又听说别的合资公司都搞竞赛和有奖活动,有的老 板还亲自请最佳推销员到大酒店吃一顿饭,并向公司 内所有单位通报竞赛结果。以前并不关心排名的小白 ,如今却重视起来了。他觉得公司对推销员实行固定 工资制是不公平的,一家合资企业怎么也搞大锅饭? 应该按劳付酬。在日本老板拒绝了他的建议后,小白 就辞职去另一家化妆用品公司了。
分享
LOGO
回想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 不公平事件 ,你是如 何应付的

Company Name
LOGO
关于在企业薪酬管理中运用公平理论的12点建议:
(1)建立按劳分配的报酬体系。 (2)确保薪酬政策的内部一致性。 (3)做到男女同工同酬,它也是薪酬政策内部一致性的表 现。 (4)保持本组织薪酬水平与其他组织薪酬水平相比较时的 竞争力。 (5)保证员工的薪酬逐年得到增长,特别是扣除物价指数 增长之外,还略有增长。经济萧条时,如削减薪酬,一定 要作好充分的论证和其他准备工作。 (6)在坚持公平原则的基础上,要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 具体体现在分配,主要以绩效为基础。
分析
LOGO
(1)在本案例中,甲做纵向比较时的高兴在于 与过去比其工资增加了200元;但当他与乙进行 横向比较时,发觉自己的工资比乙少了300元, 由此产生不公平感,导致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 (2)管理者应对甲、乙两人的工资差异进行认 真分析,如果原因在于乙比甲能力强、贡献大, 应时及对甲作出解释,使甲重新认定自我、找出 差距所在、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发甲的工作积极 性;如果原因在于管理者对甲、乙的能力与贡献 判断失误,应及时、果断的纠正失误,重新制定 甲、乙的工资标准。

管理心理学(自考)第五章 需要、动机、激励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

管理心理学(自考)第五章 需要、动机、激励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

二、激励的概念与过程
• 1、激励的概念


★ 激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激励是一种动力手段,也是一种管理方法,对人的行为起加强、激发和推动作用,并 且引导人的行为导向目标。理解激励可从三种角度进行。
2、激励的过程与模式
• ★ 激励的过程即指由未满足的需要开始,通过实 际的行为活动实现目标,进而需要得到满足而告 终的全过程。 • 激励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是: • 未满足的需要与欲望—心里紧张与外部刺激—动 机—目标导向行为、目标行为—需要满足与紧张 性解除—产生新的需要、反馈等。
2、需要的种类
• 管理心理学家莱维特把人类需要分为生理的和心理的两类。 • 前苏联心理学家把人类需要分为自然和社会两大类。 • 我国把员工的需要分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 明四个方面。 • 西方心理学对需要结构进行划分的主要代表有:①美国人本主义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结构论,把人的需要从低向高分 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后来又增加求 知与审美,为七个层次)。②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奥德弗在马斯洛 层次结构的基础上,又把人类需要归为三类:生存的需要(生理+ 安全)、关系需要(社交+尊重的需要)、个人成长的需要(自尊+自我 实现的需要)。③哈佛大学的麦克莱兰把人类基本需要满足之后 的需要又分为:成就、权力、友谊(或归属)三种社会需要。

根据对激励的三种理解,激励有三种不同的模式:
• 激励作为过程都是由需要未满足开始的,目标实 现需要满足而告终。均包含了三种基本变量间的 关系,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和行为反应变量。 • 3、需要、激励与管理策略 • 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出发点、基础和动力源泉;激励 与动机是同义词,它是行为的动力系统;管理乃是 控制和驾驭人的动力系统及人的行为的手段、方 法和策略。这三者在人类的行为活动中统一起来, 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管理心理学第五章激励理论

管理心理学第五章激励理论
本章精要 激励的概念和作用 激励过程与因素 激励理论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整理课件
课前准备练习
❖ 查找有关资料,讨论goole、微软、海尔、华为、国美 和富仕康等你感兴趣的公司的激励模式,并谈谈他们 激励有何特点、符合什么激励理论、存在什么问题?
❖ 乔致庸对下属的激励术是什么?
❖ 某企业的一名销售人员兢兢业业,取得不俗业绩,公 司决定年终奖励他13万元。如果你是总经理,应采 取什么方式发放这笔钱以达到对这名销售人员最大的 激励?
(四)高成就动机的作用 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对企业和国家都有重要作用。一个组织或 团体拥有这种人越多,它的成绩就越高,发展越快。一个国家 拥有这样的人越多,这个国家就越兴旺发达。 如,英国在1925年和1950年高成就人数与经济状况
不同的人的三种需要排列次序和所占比重是不同的。 高成就需要是后天培养的。
金日正会在黑色梅赛德斯的护送下,悄悄从一个宫殿转移到另一个宫殿。 他拥有所有最新的玩具和小玩意。他还派他的厨师到东京学习世界上最好吃 的寿司的做法空、到伊朗学习鱼子酱的做法、到新加波学习番木瓜果的做法 、 到哥本哈根学习熏肉的做法。他的酒窑中收藏的酒品达10000瓶。他日常吃的 米饭也要被一粒一粒地检查,去除其中的残渣等。金日正还会举行聚会放映 最新的好莱坞电影,据说他收藏有20000部电影。
整理课件
❖ 案例
不适合需要层次理论的人
马斯洛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7种类型的人不能用这一模型解 释。他们分别是:
1.病态人格者——他们没有爱的需求;
2.抱负水平过低者——他们的高级欲望永远被压抑;
3.狂妄自大的人——他们将自尊看成是最重要的东西;
4.过低估计低级需要的人——他们的地位可能太高而没有了 正常人的许多忧虑;

【2024版】组织行为学第五章教案

【2024版】组织行为学第五章教案
(4)某种需要,特别是成长需要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仅不会减弱,可能还会增强。这与马斯洛的观点不同。
(三)对ERG理论的评价
ERG理论是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有力补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在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相对满足后会追求更高层次需要的满足;而ERG理论不仅认为人在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相对满足后会追求更高层次需要的满足,还认为人在高层次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会转向追求低层次需要的满足。
了解激励的作用和过程;
了解激励的原则和机制。
知识精讲
一、激励的概念
激励一词是心理学的术语,是指心理上的驱动力,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思,也就是通过各种客观因素的刺激,引发和增强人的行为的驱动力,使人达到兴奋的状态,从而把外部的刺激内化为个人自觉的行动。
在组织行为学中,激励的含义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通俗地说,激励就是激发动机的鼓励行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激励机制是激励赖以运转的一切办法、手段、环节等制度安排的总称。它具有内在地按组织目标运作、管理、调节及控制的功能。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激励过程,有效的激励机制要处理好三类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和反应变量之间的关系。刺激变量是指对有机体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刺激条件,其中包括可以变化和加以控制的自然、社会环境刺激;机体变量是指有机体对反应有影响的特征,如性格、动机、内驱力强度等;反应变量是指刺激变量和机体变量在行为上引起的变化。
三、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一)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
双因素理论是美国行为科学家、心理学家、管理教育专家1959年提出的,又称为激励—保健理论。
(1)一些内部因素始终与工作满意相关,与工作本身的内容相关。这些因素被称为激励因素或成长因素,如获得进步、受到认可、取得成就等。

2020年自考《管理心理学》讲义第五章

2020年自考《管理心理学》讲义第五章

第五章需要、动机、激励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第一节行为与动机第二节需要与激励第三节激励理论及其应用第一节行为与动机一、人的行为及其特点(a)1.行为的概念人类行为从广义来说是由客观刺激通过人内部的心理活动而引起的反应(含心理反应与外部动作反应)。

从狭义来看仅指外显性的行为活动、动作或操作方式。

2.行为的模式各派理论相互补充,使人的行为逐渐演变为大家熟悉的一个基本模式:(S—O—R)。

这里刺激(S)、个体(O)、反应(R)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用下图5-1表示。

这个模式是循环性、连续性的,满足需要,实现目标,行为暂时完成;目标完成又作为反馈信息提出新目标,使行为向更高水平发展。

3.人类行为的特点(b、c)人类的社会性行为有以下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有利于调动人的行为活动积极性。

(1)自觉性与主动性。

人类行为具有自动、自发的特点,外力可能影响人的行为,但无法发动其产生真正的效忠行为。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提高人的自觉性,才会有积极主动的行为。

(2)因果性。

任何行为都有一定的外部原因和内部起因。

人的动机、需要、能力与个性等是行为的内部原因,外界环境、人际关系与管理是外部原因。

归因方式对行为有重要影响。

(3)目的性。

人的行为有直接目标,也有间接目标;有总目标,也有子目标;有长远目标,也有短近目标。

目标既有动力作用,又有导向与定向功能,目标管理是重要的激励方法。

(4)稳定性与可塑性。

人类行为可以经过学习、训练、重复、实践形成较稳定的、习惯的个性化的行为方式;环境的变化也会造成行为的可塑性特点。

(5)个别差异性与共同性。

人的需要、能力与个性差异会影响行为的差异,人的社会性与团队行为又有共同准则、规范与特征。

人类行为的共性与差异性还表现在竞争与合作行为、创业与守业行为、工作与关系行为等方面。

二、动机与目的1.动机的概述(a)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和内部动力。

从这个定义看,动机具有以下四个特点:①动机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原因,是推动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行为
•强化
•非理想行为
•消极强化 •积极强化
•处罚
•取消
•强化程序(连续或间歇的) •审查和评价程序
第五章过程型激励理论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2/11
第五章过程型激励理论
•个人努力 •A
•个人绩效 •B
•组织奖赏 •C •个人目标
•A •:努力-绩效的联系 •B •:绩效-奖赏的联系 •C •:吸引力
期望概率 关联度 效价
第五章过程型激励理论
期望理论的公式表达 M=∑E×V 激励水平=期望值×效价 M:Motivation(激励水平) E:Expectancy(期望) V:Valence(效价)
努力意向
接受或承 担义务
输出
工作绩效 满意状态
第五章过程型激励理论
第二节 目标设置理论
二、目标导向行为
动机支配行为,而行为又可分为三类。
目标导向行为:指为了达到某一目标所表现的行为。
目标行为:指直接满足需要的行为。
间接行为:指与当前目标暂无关系,而为将来满足需要作 准备的行为。
•动机 •(饥饿)
•行为
•目标导向行为 •(准备食物)
•目标 •(食物)
•目标行为 •(进食)
第五章过程型激励理论
第二节 目标设置理论
第五章过程型激励理论
第三节 强化理论
一、强化的概念 所谓强化是指对某种行为给予肯定、奖励,或否定、
处罚,使行为巩固、保持或减弱、消退的心理过程,即 通过外力来干预某种刺激与行为的联系。 二、强化理论 (一)强化因素 1、强化因素的含义
第五章过程型激励理论
第二节 目标设置理论
(三)目标确立过程
目标确立一般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环境刺激 2、目标确立参与过程
4、目标努力意向
5、输出。
3、确立目标特征
环境刺激
组织期望 目标,达 成目标的 结果
目标确立 参与过程
参与制订 或
尽力而为
确立目标 特征
明确程度 困难、挑 战性、平 等竞争、 反馈等
强化因素是指引起个体行为巩固消退的外在条件。 可分为偶然性因素和自觉性因素。 2、强化因素的多样性
第五章过程型激励理论
第三节 强化理论
(二)强化的手段和方法 目标设置法、逐步渐近法、信息反馈法、满足需要法 三、强化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1、正强化——奖励的应用 (1)创造有效的心理气氛。(2)奖励对象要有真正的先
期望值:指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能否导致所想得到 的工作绩效和目标的主观概率,即主观上估计 达到目标、得到奖酬的可能性
效价:指人们对某一目标(奖酬)的重视程度与 评价高低,即人们在主观上认为这目标(奖酬) 的价值大小。
第五章过程型激励理论
第一节 期望理论
效价和期望值的不同结合,会产生不同的激励力 量,其情况有以下几种:
体的吸引力的大小,即效价,是外因。
可行性 考察自己的能力和经验能否达到目标实现所需要的条件
。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目标满足需要的可能性的大小。即期望 概率。
第五章过程型激励理论
第一节 期望理论
弗洛姆(Vroom)的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是一种通过考察人们努力行为与其所获 得的最终奖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激励过 程并选择合适的行为达到最终奖酬目标的理论。
进性。(3)奖励要注意时效性。(4)奖励内容应该多 样化。 2、负强化——惩罚的应用 (1)惩罚与批评的形式要多样化。(2)内容多样化。 (3)要合情合理。
第五章过程行为修正
在组织中,以激励条件为 基础,运用强化理论 引导组织成员按组织 要求和预定的行为工 作的方法,称为组织 行为修正。
第五章过程型激励理论
2020/12/11
第五章过程型激励理论
第一节 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的概念 期望:指一个人根据以往经验在一定时间里希望 达到目标或满足需要的一种心理活动。
期望产生的条件
需要 产生期望的基础和前提,是内因。 目标 目标是为满足某种需要通过个人努力必须达到的绩效水平。 目标价值 目标价值是指该绩效水平所带来的效果(奖酬)对个
强组织对个人动机行为的影响。
第五章过程型激励理论
第二节 目标设置理论
一、目标概念 (一)目标的激励作用 (二)目标设置理论
目标设置理论(Goal Setting Theory)的基本框架 是由洛克(Edwin Locke)提出的。该理论描述了有意识 的目标和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
它的基本假定是,职工有意识的目标会影响他的工 作行为。简单地说,困难目标会引起比容易目标更高的 行为表现水平。具体的困难目标会引起比没有目标,或 是那种“尽力去做”的模糊目标更为高水平的行为表现。 在实际工作中,假如职工明确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并 受到它的挑战,那么个人的动机和行为就会得到推动。
(1)E高×V高=M高 (2)E中× V中=M中 (3)E低× V低=M低 (4)E高× V低=M低 (5)E低× V高=M低 要使被激励对象的激励力量最大,效价值和期望
值必须都高,二者任何一个处于较低状态时, 这件事对被激励对象来说都缺乏激励力量。
第五章过程型激励理论
期望理论在管理上的应用
树立合适的目标价值,激发期望心理 合理运用期望值,调动积极性 组织奖酬与个人愿望相结合 期望理论可帮助管理者解释员工的行为倾向,加
(1)工作分析。(2)确 定绩效评价标准。(3) 制订目标。(4)实际 行为的测量与评价。 (5)选择和修正强化 策略。(6)绩效反馈、 效果评价与审查,政 策兑现。
• 工作修正
•工作分析
•规定绩效或理想衡量标准 •重新规定理想行为
• 强化修正 •建立目标和可能的行为后果
•衡量和评价实际行为 •修正衡量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