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课程设计任务书
河南理工大学管壳式换热器课程设计姓名:李钦博学号:311204000210学院:机械与动力机械学院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班级:热动1201指导老师:王华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2016.3管壳式换热器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设计一台煤油冷却的换热器二、操作条件:1、煤油:入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
2、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40℃。
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0kPa。
三、设备型式:管壳式换热器四、处理能力:14t/h五、设计要求:1、选定管壳式换热器的种类和工艺流程。
2、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和主要的工艺尺寸的设计。
3、设计结果概要或设计结果一览表。
4、设备简图。
(要求按比例画出主要结构及尺寸)5、对本设计的评述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目录一.设计概述 (3)1.1热量传递的概念与意 (3)1.2换热器的概念及意义 (5)1.3管壳式换热器的简介 (5)二.试算并初选换热器规格 (6)2.1. 流体流动途径的确定 (6)2.2. 物性参数及其选型 (6)2.3. 计算热负荷及冷却水流量 (7)2.4. 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 (7)2.5. 初选换热器的规格 (8)三.工艺计算 (9)3.1. 核算总传热系数 (9)3.2. 核算压强降 (11)3.3经验公式 (12)四.设计评述 (13)参考文献 (13)一.设计概述1.1热量传递的概念与意义1.热量传递的概念热量传递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能量转移,简称传热。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在自然界中凡是有温差存在时,热就必然从高温处传递到低温处,因此传热是自然界和工程技术领域中极普遍的一种传递现象。
2. 化学工业与热传递的关系化学工业与传热的关系密切。
这是因为化工生产中的很多过程和单元操作,多需要进行加热和冷却,例如:化学反应通常要在一定的温度进行,为了达到并保持一定温度,就需要向反应器输入或输出热量;又如在蒸发、蒸馏、干燥等单元操作中,都要向这些设备输入或输出热量。
管壳式换热器的课程设计
避免选用不合适的材料导致设备损坏 或安全事故;注意材料的兼容性和与 其他材料的接触情况;考虑材料的可 加工性和安装维护的便利性。
04
管壳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
传热效率优化
01
传热效率
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优化管程和壳程流体的流速和温度,以及采用强
化传热技术,如增加翅片、改进管子形状等,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
管件与结构
优化换热器内部的管件和 结构,减少流体流动过程 中的局部阻力,降低压力 损失。
结构强度优化
1 2
应力分析
对换热器进行详细的应力分析,确保其在正常操 作条件下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材料选择
根据使用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厚度, 以提高换热器的结构强度和耐腐蚀性。
3
支撑与固定
合理设计换热器的支撑和固定结构,以减小应力 集中和振动,提高其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
新型材料
采用高导热性能的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
新型涂层
利用先进的涂层技术,如陶瓷涂层、金属氧化物涂层等,增强换热器的抗腐蚀和 耐磨性能。
节能减排与环保要求
高效节能
研发低能耗的换热器,优化换热器结构,降低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环保设计
采用无毒、无害的材料,减少换热器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对换热器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环保处理。
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应用
发电厂
管壳式换热器可用于加热和冷却发电厂中的各种 流体,如锅炉给水、凝结水和冷却水等。
船舶工程
在船舶工程中,管壳式换热器可用于船舶发动机 的冷却和加热,以及生活用水的加热和冷却。
采暖系统
在供暖系统中,管壳式换热器可用于将热量从热 源传递到水中,为建筑物提供热水供暖。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 课程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课程设计XXX课程设计:管壳式换热器设计学院:机械与XXX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班级:11-02班指导老师:小组成员: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书第二章:管壳式换热器简介第三章: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第四章:工艺计算4.1 物性参数的确定4.2 核算换热器传热面积4.2.1 传热量及平均温差4.2.2 估算传热面积第五章:管壳式换热器结构计算管壳式换热器是常用的热交换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制药、食品等行业。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设计一台管壳式换热器,以满足特定工艺条件下的换热需求。
在设计之前,需要了解管壳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管壳式换热器由外壳、管束、管板、管箱、管夹等部分组成。
热量通过内置于管束中的流体在管内传递,再通过管壳间的流体传递到外壳中,从而实现热交换。
设计过程中,需要确定流体的物性参数,包括密度、比热、导热系数等。
同时,还需要核算换热器传热面积,以满足特定的传热需求。
传热量和平均温差是计算传热面积的重要参数,而估算传热面积则需要考虑流体的流动状态、管束的排布方式等因素。
最终,我们将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计算,确定外壳、管束等部分的尺寸和数量,以满足特定工艺条件下的换热需求。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本项目旨在设计一台管壳式换热器,用于将煤油由140℃冷却至40℃。
处理能力为10t/h,压强降不得超过100kPa。
具体操作条件为:煤油的入口温度为140℃,出口温度为40℃,冷却水的入口温度为26℃,出口温度为40℃。
2.第二章管壳式换热器简介管壳式换热器是石油化工行业中应用最广泛的换热器。
尽管各种板式换热器的竞争力不断上升,但管壳式换热器仍然占据着换热器市场的主导地位。
目前,各国为提高这类换热器性能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强化传热、提高对苛刻工艺条件的适应性以及开发适用于各类腐蚀介质的材料。
此外,结构改进也是向着高温、高压、大型化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
5.1 换热管计算及排布方式在设计管壳式换热器时,需要计算并确定换热管的数量、直径和排布方式。
管壳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课程设计一、管壳式换热器的介绍管壳式换热器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换热设备,它的特点是结构坚固、可靠高、适应性广、易于制造、处理能力大、生产成本低、选用的材料范围广、换热面的清洗比较方便、高温和高压下亦能应用。
但从传热效率、结构的紧凑性以及位换热面积所需金属的消耗量等方面均不如一些新型高效率紧凑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结构组成:管子、封头、壳体、接管、管板、折流板;如图1-1所示。
根据它的结构特点,可分为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形管式、填料函和釜式重沸器五类。
二、换热器的设计2.1设计参数参数名称壳程管程设计压力(MPa) 2.6 1.7操作压力(MPa) 2.2 1.0/0.9(进口/出口)设计温度(℃) 250 75操作温度(℃) 220/175(进口、出口) 25/45(进口/出口)流量(Kg/h) 40000 选定物料(-)石脑油冷却水程数(个) 1 2腐蚀余度(mm) 3 -2.2设计任务1. 根据传热参数进行换热器的选型和校核2.对换热器主要受压原件进行结构设计和强度校核,包括筒体、前端封头管箱、外头盖、封头、法兰、管板、支座等。
3.设计装配图和重要的零件图。
2.3热工设计2.3.1基本参数计算2.3.1.1估算传热面积-=220-45=175-=175-25=150因为,所以采用对数平均温度差算术平均温度差:=P=R=查温差修正系数表得因此平均有效温差为0.82放热量考虑换热器对外界环境的散热损失,则热流体放出的热量将大于冷流体吸收的热量,即:取热损失系数,则冷流体吸收的热量:由可的水流量:==31372.8这里初估K=340W/(),由稳态传热基本方程得传热面积:=16.552.3.1.2由及换热器系列标准,初选型号及主要结构参数选取管径卧式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其参数见上表。
从而查《换热器设计手册》表1-2-7,即下表公称直径管程数管子根数中心排管管程流通换热面积换热管长换热管排列规格及排列形式:换热管外径壁厚:d=50mm排列形式:正三角形管间距: =32mm折流板间距:2.1.1.3实际换热面积计算实际换热面积按下式计算2.2计算总传热系数,校核传热面积总传热系数的计算式中:——管外流体传热膜系数,W/(m2·K);——管内流体传热膜系数,W/(m2·K);,——分别为管外、管内流体污垢热阻,(m2·K) /W;—管壁厚度,m;——管壁材料的导热系数,W/(m2·K) oαiαiorr,δwλ2.2.1管内传热膜系数管内未冷却水流入,其速度为:雷诺数:对于湍流,由Dittus –Boelter关系式,有传热膜系数:其中,普朗特数: =4.87由于冷却水要被加热,故取n=0.4,即管内传热膜系数为:=927.4W/()2.2.1管外传热膜系数因换热管呈正三角形排列,根据Kern法当量直径:=故0.55流体流过管间最大截面积是其中壳体内径估算为=0.37因此,=0.216.7=雷诺数:普朗特数:壁温可视为流体平均温度,即:2.2.3总传热系数因为有污垢热阻,因此查看表《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可有管外有机物污垢热阻:/W管内冷却水污垢热阻:/W插入法得到=因此得到故2.2.4总换热面积由稳态传热基本方程:=8.5(1+25%)=10.62.3计算管程压力降管程压力降有三部分组成,可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流体流过直管因摩擦阻力引起的压力降,Pa;--流体流经回弯管中因摩擦阻力引起的压力降,Pa;—流体流经管箱进出口的压力降,Pa;—结构矫正因素,无因次,对Φ25×2.5mm,取为1.4;--管程数,取2;--串联的壳程数,取1其中:对光滑管,Re=3时,由伯拉修斯式,得:因此,因此,管程压力降在允许范围内1.3.2壳程压力降采用埃索法计算公式:式中:--流体横过管束的压力降,Pa;--流体通过折流板缺口的压力降,Pa;—壳程压力降的结垢修正系数,无因此,对液体取1.15;其中:式中:F—管子排列方法对压力降的修正系数,对三角形F=0.5;—壳程流体摩擦系数,当Re>500时,;--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子数,对三角形排列;--按壳程流通截面积计算的流速,。
管壳换热器课程设计
管壳换热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管壳换热器的基本原理、结构类型、设计计算方法和应用范围。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管壳换热器的选型、设计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热能工程领域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和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
1.管壳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包括热传递过程、传热速率、对数平均温度差等。
2.管壳换热器的结构类型:光管换热器、壳管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
3.管壳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方法:包括换热面积计算、壳程压力降计算、管程压力降计算等。
4.管壳换热器的应用范围:石油、化工、电力、制冷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教学方法应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管壳换热器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应用案例。
2.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工程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石油、化工、电力、制冷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加深学生对管壳换热器的理解。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
四、教学资源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学资源应该能够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管壳换热器设计与应用》。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
4.实验设备:配置相应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
西北大学化工学院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说明书题目: 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和选用课程名称: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 09级学生姓名: 李哲学号: 2009115057指导教师: 吴峰设计起止时间:2012 年1月1日至2012 年 1月13日设计题目: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和选用一、设计条件炼油厂用循环水将煤油油从230℃冷却到120℃。
柴油流量位28700kg/h;循环水初温为22℃,经换热后升温到46℃。
换热器的热损失可忽略。
管、壳程阻力压降不大于100kPa。
试设计能完成上述任务的列管式换换热器。
二、设计说明书的内容1、设计题目及原始数据;2、目录;3、设计方案的确定;4、工艺计算及主体设备设计;5、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主要设备尺寸、衡算结果等);6、设计结果概要或设计结果汇总表;7、参考资料、参考文献;目录一.设计任务及设计条件 (3)二.设计方案 (3)1.换热器类型选择 (3)2.流程选择 (3)3.流向选择 (3)三.确定物性数据 (3)四.估算传热面积 (3)五.工艺结构尺寸计算 (3)1.管径及管内流速选择 (3)2.传热管数和传热管程数 (4)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5)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5)5.壳体内径 (5)6.折流板 (5)7.其他主要附件 (6)8.接管 (6)9.壁厚的确定、封头 (7)六.换热器核算 (7)(一).热流量核算 (7)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核算 (8)2.管程表面传热系数核算 (8)3.污垢热阻 (9)4.传热面裕度 (9)(二)传热管壁温及壳体壁温计算 (9)(三)阻力计算 (10)1.管程流体阻力计算 (10)2.壳程流体阻力计算 (10)七.换热器主要计算结果汇表 (11)八.主要符号说明 (11)九.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图和管子布置图 (12)十.参考文献 (15)一.设计任务及设计条件:用循环冷却水将流量为28700Kg/h 的煤油从230℃降至120℃,冷却水为清净河水,进口温度22℃,选定冷却水出口温度46℃,设计一台列管换热器完成冷却任务。
管壳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目录前言 (2)第一部分,甲苯冷凝器的设计一、设计任务 (4)二、设计要求 (4)三、工艺结构尺寸 (6)(1)管径和管内流速 (6)(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6)(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6)(4)传热管的排列和分程数法 (7)(5)壳体内径 (7)四、换热器主要传热参数核算 (8)(1)计算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8)(2)计算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8)(3)确定污垢热阻 (9)(4)总传热系数 (9)第二部分,甲苯冷却器的设计一、试算并初选换热器规格 (11)(1)流体流动途径的确定 (11)(2)确定流体的定性温度、物性数据,并选择列管换热器的型式 (11)二、计算总传热系数 (11)(1)计算热负荷 (11)(2)冷却水用量 (12)(3)计算平均传热温度差 (12)(4)总传热系数K (12)(5)估算换热面积 (12)三、工艺结构尺寸 (12)(1)管径和管内流速 (12)(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12)(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13)(4)传热管的排列和分程方法 (14)(5)壳体内径 (14)四、换热器主要传热参数核算 (15)(1)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15)(2)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16)(3)基于管内表面积的总传热系数 (16)(4)计算面积裕度 (17)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任务题目##.#万吨/年甲苯精馏塔冷凝冷却(水冷)换热系统工艺设计。
二、任务给定条件1.热流条件:流量为10500kg/h的甲苯蒸汽从120℃,0.14 MPa(绝压)冷凝到120℃,0.14 MPa(绝压) 甲苯液,再冷却到30℃;120℃甲苯汽相热焓140 Kcal/Kg,液相焓53 Kcal/Kg,30℃甲苯液相焓13 Kcal/Kg ;定性温度80℃时甲苯密度810Kg/m3 , 比热0.446(Kcal/Kg. ℃) 绝对粘度0.32(cp) ,比热0.104 (Kcal/(m.h. ℃)) 。
化工原理管壳式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管壳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管壳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2. 了解换热器类型选择、换热面积计算、流体流动与传热过程的相关理论知识;3. 掌握管壳式换热器设计中涉及的主要参数及其对换热效果的影响。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管壳式换热器的选型、设计和校核;2. 学会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对换热器进行模拟和优化;3. 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换热器相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工原理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学会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工设备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性。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管壳式换热器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未来从事化工领域工作奠定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化工专业人才。
二、教学内容1. 管壳式换热器的基本概念与结构:包括换热器类型、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等,对应教材第3章第1节;2. 换热器选型与设计计算:涵盖换热器类型选择、换热面积计算、流体流动与传热过程相关理论知识,对应教材第3章第2节;3. 管壳式换热器的主要参数及其影响:分析壳程、管程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探讨主要参数对换热效果的影响,对应教材第3章第3节;4. 换热器设计实例与校核:结合实际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换热器选型、设计与校核,对应教材第3章第4节;5. 换热器模拟与优化:介绍相关软件或工具的使用方法,对换热器进行模拟和优化,对应教材第3章第5节。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1周:管壳式换热器基本概念与结构;2. 第2周:换热器选型与设计计算;3. 第3周:管壳式换热器的主要参数及其影响;4. 第4周:换热器设计实例与校核;5. 第5周:换热器模拟与优化。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题目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二、课程设计内容1.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包括:管子数n,管子排列方式,管间距的确定,壳体尺寸计算,换热器封头选择,容器法兰的选择,管板尺寸确定塔盘结构,人孔数量及位置,仪表接管选择、工艺接管管径计算等等。
2. 壳体及封头壁厚计算及其强度、稳定性校核(1)根据设计压力初定壁厚;(2)确定管板结构、尺寸及拉脱力、温差应力;(3)计算是否安装膨胀节;(4)确定壳体的壁厚、封头的选择及壁厚,并进行强度和稳定性校核。
3. 筒体和支座水压试验应力校核4. 支座结构设计及强度校核包括:裙座体(采用裙座)、基础环、地脚螺栓5. 换热器各主要组成部分选材,参数确定。
6. 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7. 绘制2号装配图一张,Auto CAD绘3号图一张(塔设备的)。
三、设计条件气体工作压力管程:半水煤气0.75MPa壳程:变换气 0.68 MPa壳、管壁温差55℃,tt >ts壳程介质温度为220-400℃,管程介质温度为180-370℃。
由工艺计算求得换热面积为140m2,每组增加10 m2。
四、基本要求1.学生要按照任务书要求,独立完成塔设备的机械设计;2.设计说明书一律采用电子版,2号图纸一律采用徒手绘制;3.各班长负责组织借用绘图仪器、图板、丁字尺;学生自备图纸、橡皮与铅笔;4.画图结束后,将图纸按照统一要求折叠,同设计说明书统一在答辩那一天早上8:30前,由班长负责统一交到HF508。
5.根据设计说明书、图纸、平时表现及答辩综合评分。
五、设计安排六、说明书的内容1.符号说明2.前言(1)设计条件;(2)设计依据;(3)设备结构形式概述。
3.材料选择(1)选择材料的原则;(2)确定各零、部件的材质;(3)确定焊接材料。
4.绘制结构草图(1)换热器装配图(2)确定支座、接管、人孔、控制点接口及附件、内部主要零部件的轴向及环向位置,以单线图表示;(3)标注形位尺寸。
(4)写出图纸上的技术要求、技术特性表、接管表、标题明细表等5.壳体、封头壁厚设计(1)筒体、封头及支座壁厚设计;(2)焊接接头设计;(3)压力试验验算;6.标准化零、部件选择及补强计算:(1)接管及法兰选择:根据结构草图统一编制表格。
管壳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目录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概述试算并初选换热器规格1. 流体流动途径的确定2. 物性参数及其选型3. 计算热负荷及冷却水流量4. 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5. 初选换热器的规格工艺计算1. 核算总传热系数2. 核算压强降经验公式设备及工艺流程图设计结果一览表设计评述参考文献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设计一台换热器二、操作条件:1、苯:入口温度80℃,出口温度40℃。
2、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35℃。
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50kPa。
4、每年按30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备型式:管壳式换热器四、处理能力:99000吨/年苯五、设计要求:1、选定管壳式换热器的种类和工艺流程。
2、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和主要的工艺尺寸的设计。
3、设计结果概要或设计结果一览表。
4、设备简图。
(要求按比例画出主要结构及尺寸)5、对本设计的评述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1.设计概述1.1热量传递的概念与意义1.热量传递的概念热量传递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能量转移,简称传热。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在自然界中凡是有温差存在时,热就必然从高温处传递到低温处,因此传热是自然界和工程技术领域中极普遍的一种传递现象。
2. 化学工业与热传递的关系化学工业与传热的关系密切。
这是因为化工生产中的很多过程和单元操作,多需要进行加热和冷却,例如:化学反应通常要在一定的温度进行,为了达到并保持一定温度,就需要向反应器输入或输出热量;又如在蒸发、蒸馏、干燥等单元操作中,都要向这些设备输入或输出热量。
此外,化工设备的保温,生产过程中热能的合理利用以及废热的回收利用等都涉及到传热的问题,由此可见;传热过程普遍的存在于化工生产中,且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总之,无论是在能源,宇航,化工,动力,冶金,机械,建筑等工业部门,还是在农业,环境等部门中都涉及到许多有关传热的问题。
应予指出,热力学和传热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热力学不研究引起传热的机理和传热的快慢,它仅研究物质的平衡状态,确定系统由一个平衡状态变成另一个平衡状态所需的总能量;而传热学研究能量的传递速率,因此可以认为传热学士热力学的扩展。
乙醇-管壳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乙醇-管壳式换热器课程设计摘要:管壳式换热器具有可靠性高、适应性广等优点,在各工业领域中得到最为广泛地应用,管壳式换热器主要有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斧头式换热器,U型管式换热器等。
一般由壳体、传热管束、管板、折流板(挡板)和管箱等部件组成。
壳体多为圆筒形,内部装有管束,管束两端固定在管板上。
进行换热的冷热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称为管程流体;另一种在管外流动,称为壳程流体本次设计的换热器为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造价低等优点。
依据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和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等标准对换热器各零件进行选择和计算。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包括外壳、封头、管板、折流板、法兰、以及支座等。
还涉及到了管子与管板之间的连接以及确定壁厚的校验等内容。
设计计算结果准确,图纸符合国家机械制图标准要求,传热效果满足要求。
关键词: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传热系数,管程数与壳程数,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折流板,接管,换热器的校核,壳体的选择,法兰的选择,折流板的设计,是否使用膨胀节的确定,开孔补强等。
目录1.设计背景 (7)1.1 课程背景 (7)1.2设计目的 (7)2.设计方案 (8)2.1设计条件 (8)2.2设计流程 (8)3.方案实施 (9)3.1确定设计方案 (9)3.1.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9)3.1.2流动空间及流速的确定 (9)3.1.3 计算总传热系数 (10)3.1.4 计算传热面积 (11)3.1.5工艺结构尺寸的计算 (11)3.1.6 换热器的核算 (13)3.2机械设计 (16)3.2.1换热器壳体壁厚计算及校核 (16)3.2.2 换热器封头的选择及校核 (17)3.2.3 容器法兰的选择 (17)3.2.4管板结构尺寸 (18)3.2.5 管子拉脱力的计算 (18)3.2.6计算是否安装膨胀节 (20)3.2.7折流板设计 (21)3.2.8开孔补强 (21)3.2.9支座 (22)4. 结果与结论 (23)4.1工艺设计结果汇总表 (23)5.收获: (25)6.谢辞 (26)设计背景1.1 课程背景换热器是化工、石油、钢铁、动力、食品、发电等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课程设计
河南理工大学课程设计管壳式换热器设计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班级:11-02班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小组成员: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1)第二章管壳式换热器简介 (1)第三章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 (2)第四章工艺计算 (3)4.1 物性参数的确定 (3)4.2核算换热器传热面积 (4)4.2.1传热量及平均温差 (6)4.2.2估算传热面积 (8)第五章管壳式换热器结构计算 (9)5.1换热管计算及排布方式 (9)5.2壳体内径的估算 (12)5.3进出口连接管直径的计算 (12)5.4折流板 (13)第六章换热系数的计算 (17)6.1管程换热系数 (17)6.2 壳程换热系数 (17)第七章需用传热面积 (19)第八章流动阻力计算 (20)8.1 管程阻力计算 (21)8.2 壳程阻力计算 (22)总结 (24)第一章设计任务书煤油冷却的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设计用冷却水将煤油由140℃冷却冷却到40℃的管壳式换热器,其处理能力为10t/h,且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0kPa。
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设备形式:管壳式换热器2、操作条件(1)煤油:入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2)冷却水介质:入口温度26℃,出口温度40℃第二章管壳式换热器简介管壳式换热器是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应用最广泛的换热器。
纵然各种板式换热器的竞争力不断上升,管壳式换热器依然在换热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
目前各国为提高这类换热器性能进行的研究主要是强化传热,提高对苛刻的工艺条件和各类腐蚀介质适应性材料的开发以及向着高温、高压、大型化方向发展所作的结构改进。
强化传热的主要途径有提高传热系数、扩大传热面积和增大传热温差等方式,其中提高传热系数是强化传热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强化管程传热和壳程传热两个方面得以实现。
目前,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方法主要有:采用改变传热元件本身的表面形状及表面处理方法,以获得粗糙的表面和扩展表面;用添加内物的方法以增加流体本身的绕流;将传热管表面制成多孔状,使气泡核心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从而提高总传热系数并增加其抗污垢能力;改变管束支撑形式以获得良好的流动分布,充分利用传热面积。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管壳式换热器选型班级:2012级一班姓名:季恩卉学号:2012507072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5年 5 月 25 日化工系目录前言 (3)1.管壳换热器的设计书 (6)2.设计方案的确定 (6)2.1.管壳换热器的型式 (6)2.2.流程的选择 (6)3.确定流体的定性温度、物性数据并选择列管换热器的型式 (6)3.1.定性温度 (7)3.2.物性参数 (7)4.换热器的工艺计算 (7)4.1.估算总传热系数 (7)4.1.1.热流量 (7)4.1.2平均传热温差 (7)4.1.3.冷却剂水用量 (8)4.1.4. 选取K值,估算总传热系数 (8)4.2估算传热面积 (8)5.换热器的工艺结构尺寸设计 (8)6.5.1.管径和管内流速 (8)5.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8)5.3.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8)5.4.计算平均传热温差 (9)5.5.壳体内径 (9)5.6.折流板 (9)5.7.计算壳程流通面积及流速 (9)5.8.计算管程流通面积及流速 (10)6. 换热器核算 (10)6.1传热系数的校核 (10)6.1.1.传热面积 (10)6.1.2.核算总传热系数 (11)6.1.3.污垢热阻 (11)6.1.4对流传热系数 (11)6.1.5壳体对流传热系数 (11)6.1.6.传热面积 (11)6.2.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12)6.2.1.管程流动阻力 (12)6.2.2.壳程流动阻力 (12)7. 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 (13)8.在ChemCAD中的结果 (14)9.附图 (15)10.总结 (17)11.参考文献 (17)前言换热器是化工、炼油工业中普遍应用的典型的工艺设备。
在化工厂,换热器的费用约占总费用的10%~20%,在炼油厂约占总费用35%~40%。
换热器在其他部门如动力、原子能、冶金、食品、交通、环保、家电等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换热器课程设计---管壳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目录第一章设计方案概述和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方案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管壳式换热器的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设计方案选定 (4)第二章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5)2.1 物性参数的确定 (5)2.1.1定性温度,取流体进口温度的平均值 (5)2.1.2果汁和水在定性温度下的相关物性参数 (5)2.2 估算传热面积 (5)2.2.1 计算热负荷 (5)2.2.2 确定冷却水用量 (6)2.2.3 传热平均温度差 (6)2.2.4初算传热面积 (6)2.2.5 工艺结构尺寸 (6)2.3换热器校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传热面积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管壳式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郑州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纵向流管壳式换热器设计指导教师:吴金星职称:教授学生姓名:学号: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院(系):化工与能源学院完成时间:2015年9 月21 日1.换热器传热工艺计算1.1 参数的初步选择换热器管程介质:流量 2.4t/h;工作压力:常压;进水温度:23 ℃;出水温度:55 ℃;壳程介质:流量 4t/h;工作压力:常压;进水温度:90 ℃;出水温度:75 ℃。
1.2 传热系数计算kg/s77速和对流换热系数 管子数为n1=S1/0.00017663=39.97,这里我们取管子数为40。
管程选择2回程,管子排布按照正三角形式排布; 流速为v=m i /0.00017663/20/992.6=0.153m/s ;Re=3398,在过渡流区间内;由于2300<Re<10000,,对流传热系数可按充分湍流的公式计算,然后把计算结果乘以校正系数Φ,即可得到过渡流下的对流传热膜系数,对流换热系数)/(8.1148015.042.41.3398633.0023.0Pr Re 023.024.08.04.08.0,k m W d h i⋅=⨯⨯⨯==λΦ=1-600000/Re 1.8=0.736h2=Φ*,h =845.3)/(2k m W ⋅。
)/(8.11482,k m W h ⋅=h2=845.3)/(2k m W ⋅ 9.校核换热系数 )/(8.455111211220k m w h R d d b d d R d d h K m o i o i o ⋅=++⋅+⋅+⋅=λ,K0/k=455.8/453>1,所以换热系数的选择是合理的。
)/(8.45520k m w K ⋅=10.管程压力降核算管程压力降计算:);2(5.1);2(3;Re 3146.0);2(;)(222225.0i 22i 2v p v p v d L p N p N N F p p p n r L s n s p t r L ρρλρλ=∆=∆==∆⋅∆+⋅⋅∆+∆=∆由计算得:;041.0;34.17;86.63;67.34;91.3122==∆=∆=∆=∆i n l r pa p pa p pa p pa p λ2.换热器结构设计2.1 壳体根据给定的流体的进出口温度,选择设计温度为20℃;设计压力为0.6Mpa 。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课程设计
xxxxxxxxx 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学院、系:化学工程与工艺学院(精细化工专业)专业班级:精细2012班学生姓名:xxxxxxxxxxxx指导教师:xxxxxxxxxxxxx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5年07 月08目录2015年07 月08 (1)目录 (2)一、课程设计题目 (5)二、课程设计内容 (5)1.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 (5)2. 壳体及封头壁厚计算及其强度、稳定性校核 (5)3. 筒体水压试验应力校核 (5)4. 鞍座的选择 (6)5. 换热器各主要组成部分选材,参数确定。
(6)6. 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 (6)7. 绘制1号装配图一张。
(6)三、设计条件 (6)(1)气体工作压力 (6)(2)壳、管壁温差50℃,t t>t s (6)(3)由工艺计算求得换热面积为105m2。
(6)(4)壳体与封头材料在低合金高强度钢中间选用,并查出其参数,接管及其他数据根据表7-15、7-16选用。
(6)(5)壳体与支座双面对接焊接,壳体焊接接头系数Φ=0.85 (6)(6)图纸:参考图7-52,注意:尺寸需根据自己的设计的尺寸标注。
(6)四、基本要求 (7)五、说明书的内容 (7)1.符号说明 (7)2.前言 (7)3.材料选择 (7)4.绘制结构草图 (7)5.壳体、封头壁厚设计 (8)6.标准化零、部件选择及补强计算: (8)7.结束语:对自己所做的设计进行小结与评价,经验与收获。
(8)8.主要参考资料。
(8)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 (9)1 前言 (10)1.1概述 (10)1.1.1换热器的类型 (10)1.1.2换热器 (10)1.2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11)1.3管壳式换热器的发展史 (11)1.7提高管壳式换热器传热能力的措施 (12)1.8 设计思路、方法 (12)1.8.1换热器管形的设计 (12)1.8.2 换热器管径的设计 (13)1.8.3换热管排列方式的设计 (13)1.8.4 管、壳程分程设计 (13)1.8.5折流板的结构设计 (13)1.8.6管、壳程进、出口的设计 (14)1.9 选材方法 (14)1.9.1 管壳式换热器的选型 (14)1.9.2 流径的选择 (17)1.9.3材质的选择 (18)1.9.4 管程结构 (18)2 壳体直径的确定与壳体壁厚的计算 (19)2.1 管径 (19)2.2 管子数n (20)2.3 管子排列方式,管间距的确定 (20)2.4换热器壳体直径的确定 (20)2.5 换热器壳体壁厚计算及校核 (20)3 换热器封头的选择及校核 (22)4 容器法兰的选择 (22)5 管板 (23)5.2管板与壳体的连接 (24)5.3管板与管子的连接 (24)5.4管板厚度 (24)6 管子拉脱力的计算 (25)7 计算是否安装膨胀节 (26)8 防冲板 (27)9 折流板设计 (28)9.1折流板的选择 (28)9.2折流板的布置 (31)10 开孔补强 (31)10、1 壳体接管开孔补强 (31)1、确定壳体和接管的计算厚度及开孔直径 (31)2、确定壳体和接管实际厚度,开孔有效补强面积及外侧有效补强高度h (32)3、计算需要补强的金属面积和可以作为补强的金属面积 (32)4、计算Ae (32)5、比较A 与e A ,)585()18.724(22mm A mm A e =>=, (32)10.2 管箱接管开孔补强 (33)1、确定壳体和接管的计算厚度及开孔直径 (33)2、确定管箱和接管实际厚度,开孔有效补强面积及外侧有效补强高度h (34)3、计算需要补强的金属面积和可以作为补强的金属面积 (34)4、计算Ae (34)5、比较A 与e A ,)484()24.662(22mm A mm A e =>=, (35)11 接管最小位置 (35)12.鞍座 (36)1.壳体质量1m (36)2.封头质量2m (36)3.管箱质量m (36)34.附件质量m (36)45.管子质量m (37)56.强度校核 (37)符号说明 (38)参考文献 (39)一、课程设计题目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二、课程设计内容1.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包括:管子数n,管子排列方式,管间距的确定,壳体尺寸计算,换热器封头选择,容器法兰的选择,管箱的选择,鞍座的选择,接管选择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壳式换热器课程设计一、管壳式换热器的介绍管壳式换热器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换热设备,它的特点是结构坚固、可靠高、适应性广、易于制造、处理能力大、生产成本低、选用的材料范围广、换热面的清洗比较方便、高温和高压下亦能应用。
但从传热效率、结构的紧凑性以及位换热面积所需金属的消耗量等方面均不如一些新型高效率紧凑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结构组成:管子、封头、壳体、接管、管板、折流板;如图1-1所示。
根据它的结构特点,可分为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形管式、填料函和釜式重沸器五类。
二、换热器的设计2.1设计参数参数名称壳程管程设计压力(MPa) 2.6 1.7操作压力(MPa) 2.2 1.0/0.9(进口/出口)设计温度(℃) 250 75操作温度(℃) 220/175(进口、出口) 25/45(进口/出口)流量(Kg/h) 40000 选定物料(-)石脑油冷却水程数(个) 1 2腐蚀余度(mm) 3 -2.2设计任务1. 根据传热参数进行换热器的选型和校核2.对换热器主要受压原件进行结构设计和强度校核,包括筒体、前端封头管箱、外头盖、封头、法兰、管板、支座等。
3.设计装配图和重要的零件图。
2.3热工设计2.3.1基本参数计算2.3.1.1估算传热面积-=220-45=175-=175-25=150因为,所以采用对数平均温度差算术平均温度差:=P=R=查温差修正系数表得因此平均有效温差为0.82放热量考虑换热器对外界环境的散热损失,则热流体放出的热量将大于冷流体吸收的热量,即:取热损失系数,则冷流体吸收的热量:由可的水流量:==31372.8这里初估K=340W/(),由稳态传热基本方程得传热面积:=16.552.3.1.2由及换热器系列标准,初选型号及主要结构参数选取管径卧式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其参数见上表。
从而查《换热器设计手册》表1-2-7,即下表公称直径管程数管子根数中心排管管程流通换热面积换热管长换热管排列规格及排列形式:换热管外径壁厚:d=50mm排列形式:正三角形管间距: =32mm折流板间距:2.1.1.3实际换热面积计算实际换热面积按下式计算2.2计算总传热系数,校核传热面积总传热系数的计算式中:——管外流体传热膜系数,W/(m2·K);——管内流体传热膜系数,W/(m2·K);,——分别为管外、管内流体污垢热阻,(m2·K) /W;—管壁厚度,m;——管壁材料的导热系数,W/(m2·K) oαiαiorr,δwλ2.2.1管内传热膜系数管内未冷却水流入,其速度为:雷诺数:对于湍流,由Dittus –Boelter关系式,有传热膜系数:其中,普朗特数: =4.87由于冷却水要被加热,故取n=0.4,即管内传热膜系数为:=927.4W/()2.2.1管外传热膜系数因换热管呈正三角形排列,根据Kern法当量直径:=故0.55流体流过管间最大截面积是其中壳体内径估算为=0.37因此,=0.216.7=雷诺数:普朗特数:壁温可视为流体平均温度,即:2.2.3总传热系数因为有污垢热阻,因此查看表《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可有管外有机物污垢热阻:/W管内冷却水污垢热阻:/W插入法得到=因此得到故2.2.4总换热面积由稳态传热基本方程:=8.5(1+25%)=10.62.3计算管程压力降管程压力降有三部分组成,可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流体流过直管因摩擦阻力引起的压力降,Pa;--流体流经回弯管中因摩擦阻力引起的压力降,Pa;—流体流经管箱进出口的压力降,Pa;—结构矫正因素,无因次,对Φ25×2.5mm,取为1.4;--管程数,取2;--串联的壳程数,取1其中:对光滑管,Re=3时,由伯拉修斯式,得:因此,因此,管程压力降在允许范围内1.3.2壳程压力降采用埃索法计算公式:式中:--流体横过管束的压力降,Pa;--流体通过折流板缺口的压力降,Pa;—壳程压力降的结垢修正系数,无因此,对液体取1.15;其中:式中:F—管子排列方法对压力降的修正系数,对三角形F=0.5;—壳程流体摩擦系数,当Re>500时,;--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子数,对三角形排列;--按壳程流通截面积计算的流速,。
计算过程如下:0.003Mpa因此,壳程压力降在允许范围内。
三、结构设计下面选取材料,并进行换热器的结构设计3.1结构尺寸参数a)根据换热器公称直径为400mm,选用圆筒作为换热器壳体。
壳体圆筒:公称直径DN=400mm,壁厚。
b)换热管:外径d=25mm,壁厚,换热管长度,根数n=94,受压失稳当量长度,换热管呈正三角形排列,管间距。
c)管板:刚度削弱系数,强度削弱系数。
d)螺栓:数量n=16,规格M27,30mm有效承载面积:(《换热器设计手册》)e)管箱法兰:采用GB/T9113.2_2000,凹凸面整体钢制管法兰法兰外径,螺栓孔径中心圆直径,法兰厚度C=32mm,管箱圆筒厚度,法兰宽度:3.2采用原件材料及数据a)换热管材料:碳素钢钢管 20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设计温度下的屈服点设计温度下的弹性模量(GB150-89,表15)管壁温度下的弹性模量管壁温度下的膨胀系数b)壳程圆筒材料:碳素钢Q235-B250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圆筒在壁温下的弹性模量Mpa圆筒在壁温下的线膨胀系数mm/c)管板材料:16Mn250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250设计温度下的弹性模量d)螺栓材料:40Cr(GB150-1989表2-7)常温下许用应力250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e)管箱法兰材料:16Mn由于管箱法兰为长颈对焊法兰,管箱圆筒材料弹性模量取管箱法兰材料的值,根据GB150-1989250下的弹性模量75下的弹性模量f)垫片材料:铁包石棉垫片根据GB150-1998,垫片系数m=2,比压y=11Mpa3.3壳体、管箱壳体和封头的设计3.3.1壳体的设计a)圆筒公称直径由计算知,圆筒的公称直径为400mm400mm,采用卷制圆筒。
b)圆筒厚度圆筒的最小厚度应按GB150-1989计算,但不得小于表3-1规定。
表3-1碳素钢或低合金钢圆筒的最小厚度 mm公称直径400如上表按附加量圆整取最小厚度为10mm表2-2壳体、管箱壳体厚度 mmQ235-A/B/C 8 8 8 8 - -400 16MnR 8 8 8 8 10 121Cr18Ni9Ti 4 4 4 6 10 14对应壳体、管箱壳体厚度也取10mm3.3.2封头设计按工作原理,设计封头应为受内压的椭圆形封头,采用长轴与短轴比为2的标准型封头。
椭圆形封头是由半个椭圆球和具有高度h的圆筒(即封头直边)构成,直边的作用是避免筒体与封头连接的还焊缝受到边缘应力的影响。
封头厚度(不包括壁厚附加量)应小于封头直径的0.3%。
由表3-3,取封头厚度为10mm表3-32.3.2封头设计按工作原理,设计封头应为受内压的椭圆形封头,采用长轴与短轴比为2的标准型封头。
椭圆形封头是由半个椭圆球和具有高度h的圆筒(即封头直边)构成,直边的作用是避免筒体与封头连接的还焊缝受到边缘应力的影响。
封头厚度(不包括壁厚附加量)应小于封头直径的0.3%。
由表2-3,取封头厚度为10mmQ235-A/B/C 8 8 8 8 - -400 16MnR 8 8 8 8 10 141Cr18Ni9Ti 4 4 4 6 10 143.4进出口设计3.4.1接管的要求接管应与壳体内表面齐平,接管应尽量沿着壳体的径向或轴向设置,接管与外部管线可采用焊接连接,在设计温度下,接管法兰不采用整体法兰,必要时可设置温度及接口、压力表接口及液面计接口。
3.4.2接管直径的计算确定接管直径的基本公式仍用连续性方程,经简化之后的计算公式:,对计算的管径进行圆整,取接近标准管径。
a) 接管上设置温度计接口、压力表接口及液面计接口b) 对于不能利用接管(或接口)进行放气和排液的换热器,应在管程和壳程的最高点设置放气口,最低点设置排液口,且最小公称直径为20mm。
3.4.3接管的外伸长度接管外伸长度也叫接管伸出长度,指接管法兰面到壳体(管箱壳体)外壁的长度,可按下式计算:式中:l—接管外伸长度,mm;h—接管法兰厚度,mm;--接管法兰的螺母厚度,mm;—保温层厚度,mm接管外伸长度也可根据下表数据选取,选取外伸长度为150mm表3-4 PN 4.0Mpa 的接管伸出长度 mmDN\ 0-5070 150100 1503.4.4接管与筒体、管箱壳体的连接a)结构形式接管接管与壳体、管箱壳体(包括封头)连接的形式,可采用插入式焊接结构,一般接管不能凸出壳体内表面。
b)开孔补强计算具体过程见强度计算3.4.5接管的最小位置在换热器设计中,为使换热面积得到充分利用,壳程进出口接管应尽量靠近两端管板,而管箱进出口接管应尽量靠近管箱法兰,可缩短管箱壳体长度,减轻设备重量。
然而,为保证设备的制造、安装,管口距地的距离也不应靠的太近,受最小位置的限制。
a)壳程接管位置的最小尺寸壳程接管最小位置,见图2-1,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图2-1 壳程接管位置带补强圈接管:无补强圈接管:b)管箱接管位置的最小尺寸管箱接管最小位置,见图2-2,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图2-2管箱接管位置带补强圈接管:无补强圈接管:式中:b—管板厚度,mm;—壳程/管箱接管位置最小尺寸,mm/mm;C—补强圈外边缘(无补强圈时,管外侧)至管板(或法兰)与壳体连接焊缝之间的距离,mm;--补强圈外径,mm;--接管外径,mm3.5管板与换热管3.5.1 管板3.5.1.1材料:16MnR3.5.1.2厚度根据设计要求,当采用先胀后焊连接时,管板的最小厚度(不包括腐蚀裕量)见表3-5;取(包括腐蚀裕量)。
用于无害介质的一般场合2.5.1.3布管a) 换热管的排列形式,见图2-3,本设计选择三角形错列形式图2-3布管形式b)换热管中心距换热管中心距一般不小于1.25倍的换热管外径。
常用换热管外径如《换热器设计手册》表1-6-16,即表3-6 所示:根据表中要求选取换热管中心距为S=32mm表3-6 换热管中心距 mm换热管外径d 25换热管中心距S 32分程隔板槽两相邻管中心距 44c)布管限定圆:布管限定圆为管束最外层换热管中心圆直径表3-7布管限定圆 mm表中:b—见图2-4,其值按表2-8选取,mm--见图2-4,其值按表2-9选取,mm--见图2-4,,mm--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或U型管换热器管束最外层换热管表面至壳体内壁的最短距离,且不小于10mm—垫片宽度,其值按表2-9选取,mm图3-4 布管示意图除了考虑布管限定圆直径外,换热管与防冲板间的距离也需考虑。
通常,换热管外表面与邻近防冲板表面间的距离,最小为6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