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21页PPT
公路勘测设计电子PPT课件
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是指一定数量的车辆在车道上以一 定的速度行使,对道路几何尺寸有一定的要求,把这些要求用 指标的形式定下来,这些指标称技术标准. 《公路工程技术标 准》是法定的技术要求,公路设计是必须遵守.
2.技术标准具体由各项技术指标: 设计车辆、设计车速、 行车道宽、平曲线半径、行车视距、最大纵坡度等组成.
第30页/共72页
第4页/共72页
2.公路路幅宽度、平曲线半径、视距、纵坡、合 成坡度竖曲线与车辆有关。时间标准根据车辆的使 用目的、结构、 或发动机的不同,技术标准将设计车 辆分为三类型:小客车、载重车、鞍式列车 汽车外廓尺寸即汽车的总高、总宽、总长的限制, 这项规定适用于公路运输的汽车及汽车列车.
3.公路设计时:车高:以载重车及半挂车的高决定 净空高度,以小客车高度确定驾驶员的视线高.
①.河岸的选择:地形、 地质、水文条件,气 候条件,城镇、工矿 和居民点的影响.
②.线位高低:低线位 (高出设计洪水位不 多)路基一侧临近水 边.高线位(高出设计 洪水位较多),不受洪 水影响. ③.桥位的选择:利用 河曲跨河
第22页/共72页
越岭线: 越岭线是指路线与河谷及分水岭方向横向相交时布设的
第13页/共72页
1.选线原则
①.应用先进的手段对路线方案进行深入细致研究多方面的比 较,选择最优方案.
②.保证行车迅速、安全、经济舒适结构稳定的前提下,费用 省,在工程数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技术指标,不轻易 采用低技术指标,也不片面的追求高技术指标.
③.选线应与农田、水利建设相结合,少占田地.
展历史, 3.公路现规划:”十五”规划,”十一五”规划.
第1页/共72页
工作任务二 公路的分级与技术标准认知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1]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1]《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道路勘测设计》及其相关专业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训练,既有助于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独立设计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为以后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二、基本资料本段公路为平原微丘三级新建公路。
起点坐标:X=79380.000,Y=91030.000;终点坐标:X=79150.000,Y=91980.000;起、终点设计高程均同地面高程。
提供的地形图比例尺为:1:2000。
三、设计步骤和方法1、认真阅读地形图,查清路线带的地形、地物特征,并定出起点、终点和中间控制点;1、根据起终点和中间控制点,在地形图上进行选线,通过比选,最终确定公路具体走向,必须选出两条路线进行比选(选线时注意各个段落土石方的平衡,尽可能少占农田,少拆房屋);2、根据选定的公路具体走向,确定交点位置,量出交点坐标,计算交点间距、偏角,并根据地形、地物和《规范》的要求确定平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计算出平曲线各要素、公路总里程;3、按照20的间距在地形图上定出各个中桩的位置,读出其他地面高程,依此点绘出纵断面(若地形变化大,则要考虑加桩);4、断面图设计;5、编制《路基设计表》;6、点绘横断面地面线,进行横断面设计;7、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8、在地形图上点绘公路用地界限,并调查征地和拆迁情况;10、整理装订成册。
四、要求1、所有设计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图表格式要求:所有图纸、汉字均要按照规范要求采用工程字体;每张图表必须有设计人、复核人、审核人及其签名,并标上图号、日期;采用3号图纸;图框尺寸,外框为420mm×297mm,内框为(430-30-10)mm×(297-10-10)mm,设计单位70mm,公路名称70mm,图名65mm,设计、复核、审核、图号、日期均为(15+20)mm。
3、横断面图比例为1:200,纵断面比例,纵向为1:2000,横向为1:200。
大学课程《道路勘测设计》PPT教学课件:4.5-4.7公路横断面设计
4.7 横断面设计成果 4.7.1 路基横断面设计图
路基横断面设计图:
4.7 横断面设计成果
4.7.2 路基标准横断面设计图
路基标准横断面设计图:
(a)一般路堤; (b)沿河路堤; (c)半填半挖路基; (d)矮墙路基; (e)护肩路基; (f)砌石路基; (g)挡土墙路基; (h)护足路基; (j)利用挖渠土填筑路 基
-
4.6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 4.6.1 横断面面积计算
1. 横断面面积计算
1)积距法
n
A A1 A2 An bh1 bh2 bhn b hi i 1 ∑hi是用“卡规”法或用“纸条法”来求积距。 纸条法用于求大积距。
4.6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 4.6.1 横断面面积计算
1. 横断面面积计算
2)坐标法
1 n
A
2
(xi yi1
i 1
xi1 yi )
4.6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
4.6.2 土石方数量计算
1)平均断面法:
V
1 2
( A1
A2
)L
简便、实用,常用。但其精度较差。
平均断面法, 其计算结果 一般偏大。
2)棱台体公式法:
V
1 3
( A1
A2
)L1
m 1 m
坡长
(m)
路基边缘 施工
护坡道
地面 标高 (m)
设计 填挖高 路基宽 标高 度(m)度(m)
(m)
及中桩与 设计标高
之高差 (m)
时中 桩填 挖高 (m)
边坡 (1:
n)
宽度 (m)
道路勘测设计公路勘测外业工作PPT课件
1.4.2 选线组工作内容与要求 1.在全面勘查的基础上,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研究路线布局,合理地运用技术标 准,选定路线方案。清除测量障碍,通过实测,将设计路线的中线位置在地面上定 出来。 2.确定路线的交点和转点 确定交点:前方交汇法(直接定交点,标定直线)
后方交汇法(先定直线后定交点)
第24页/共27页
11.5 公路设计文件的组成和内
容 11.5.1 初步设计的组成与内容 1. 初步设计文件分类
(1)说明书 (2)设计图表
(3)施工方案 (4)设计概算
2. 初步设计文件的组成
(1)总说明书
(2)总体设计
(3)路线
(4)路基路面
(5)桥梁、涵洞
(6)隧道
(7)路线交叉
(8)交通工程与沿线设施
Si
第19页/共27页
11.4.6 横断面组作业
任务:测量各中桩垂直于路中线方向的地面起伏情况,并绘制横断面图,为路基设 计、计算土石方数量及施工放样提供依据。 1. 横断面方向的测定
三棱镜法;方向架法;坐标放样法 2. 横断面测量方法
(1)水准仪皮尺法; (2)手水准仪皮尺法; (3)经纬仪视距法; (4)全站仪观测法 3. 横断面测量精度要求
第6页/共27页
11.3.2 初步测量的工作内容
• 1.布设导线
• 2.导线测量:水平角测量
•
导线长度测量
• 3.高程测量
• 4.地形测量
• 5.桥涵勘测
• 6.路线交叉勘测
• 7.概算资料调查
第7页/共27页
11.4 定线和施工图设计
11.4.1 定线测量的工作内容 1. 任务 根据上级批准的初步设计,具体核实路线方案,实地标定路线,并进行详细测量。 目的:为施工图设计和编制施工图预算提供资料。 2. 内容 (1)实地选定路线:测偏角、测交点间距; (2)标定路线中线:定中桩(直线、曲线); (3)布设水准点,进行纵断面测量; (4)横断面测量; (5)桥位勘测;
《道路勘测设计》课件
目录
• 引言 • 道路勘测设计基础知识 • 道路勘测设计技术 • 道路勘测设计实践 • 道路勘测设计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引言
课程简介
01
课程名称:《道路勘测设计》
02
适用对象:土木工程、交通工程、道路桥梁工程等专业学生
0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04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技能,具备独立进行道路勘测设计的能力。
机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理念的更新,道路勘测设计也面临着许多 机遇。例如,智能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绿色理念将推动可持续发展。未来道路勘测设计需要不断 创新和进步,以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
THANKS
感谢观看
道路勘测设计基础知识
道路勘测设计概述
道路勘测设计定义
道路勘测设计是根据道路建设的需要,在详细调查和勘察的基础上,依据道路建设的方针、政 策、技术标准和规范,对道路的线形、桥涵、隧道等结构进行综合设计,以满足车辆通行的需 要,保障交通安全、舒适、畅通,同时保护沿线环境,合理使用建设资金。
道路勘测设计的重要性
测量技术的应用
测量技术在道路勘测设计中主要用于 获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后续的设 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道路勘测设计中的CAD技术
CAD技术概述
CAD技术即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它利用计算机进行二维和三维 设计,提高设计效率和精度。
CAD软件介绍
常用的CAD软件有AutoCAD、 MicroStation等,这些软件功能 强大,广泛应用于道路勘测设计 领域。
测的效率和精度。
数据处理与分析
智能技术能够快速处理大量数据 ,对道路勘测数据进行高效分析 ,为设计提供更准确的基础数据
大学课程《道路勘测设计》PPT教学课件:2.3-2.4 公路平面线形
V
1.2
• 3.超高渐变率
Ls
B
i p
• 4.视觉平顺
R 3 Ls R
• 5. 根据平面线形的组合要求
Ls
2
R
180
在综合以上计 算的基础上, 宜取较大值, 并且取值为 5m的整倍数
2.4 缓和曲线 2.4.3缓和曲线的技术标准
我国现行《标准》就是按3s行程制定了各级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指标, 见表2.3。
表2.3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最小长度(m) 100 85
70
50
35
25
20
2.4 缓和曲线
2.4.4缓和曲线参数
回旋线的几
基本公式:r·l=A2,
l2 2 A2
何要素:
任意点P处的曲率半径:
r
A2 l
l
2
A
2
P点的回旋线长度:
A2 l A
2 2r
技能目标:
1. 能对公路进行超高和加宽平面设计及 计算; 2. 能对路线中桩坐标进行计算; 3. 能对公路进行平面线形设计,并整理 成相应图表。
2.1公路平面线形
2.2直线
2
目
2.3圆曲线
录
2.4缓和曲线 2.5曲线超高与加宽
2.6路线中桩坐标计算
2.7行车视距
2.3 圆曲线 2.3.1圆曲线的几何 要素
180
外距:
ELeabharlann (Rp) secR
(m)
2
校正值: J 2T L
2.4 缓和曲线 2.4.4缓和曲线参数
以交点里程桩号为起算点:
第一章绪论(一)道路勘测设计PPT课件
46
设计速度
在考虑路线的使用功能和设计交通量的 基础上,根据国家的技术政策制定的,是技 术标准中最重要的指标,它对公路的几何形 状、工程费用和运输效率影响最大(作用)。
47
使用功能和设计交通量对设计速度的影响
路线在公路网中具有重要经济、国防意义者, 交通量较 大者,技术政策规定采用较高的设 计速度,反之规定较 低的设计速度。
13
[公路]與[道路]之區分,常因各國行 政法令之不同,而有不同之解釋,以最具 代表性之美、日兩國為例,美國所謂之「 道路」,係指一種大眾有權通過或穿越之 交通設施;
14
「公路」則係指利用大眾費用來維修 之道路。美國之州際公路(Interstate Highway)、州公路(State Highway)、 郡鄉公路(Country Highway)等,皆統 稱為公路。
全长4000公里。 ▪ 由衡阳经南宁至昆明。
35
(二)城市道路发展现状
1.城市道路发展 2.存在的问题
城市道路建设速度落后于城市车辆增加的速度。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交通拥挤、堵塞和乘车难问题严重。 混合交通的机、非、人干扰大和行车速度低、事 故较多、车流量大、人流集中。 交通管理水平不高。
37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根据公路的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 将公路分为五个等级: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38
高速公路 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
出入的 多车道公路。
四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 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5000~55000辆;
六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 的年均昼夜交通量为45000~80000辆;
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勘测设计.pptx
多见,只要坡差不大,矛盾也不突出。
2024/9/29
42
第43页/共99页
2024/9/29
43
第44页/共99页
4. 平、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
1)要避免使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 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 两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外观;前者会使驾 驶员操作失误,引起交通事故;后者虽无视线诱导 问题,但路面排水困难,易产生积水。
L时, i
L k
i1
i2则
k L L
i2 i1
2024/9/29
19
第20页/共99页
抛物线上任一点P的曲率半径为:
3
R [1 ( dy )2 ]2 dx
d2y dx 2
式中,
dy dx
iM
,d 2 y dx 2
3
1 k
,代入上式,得
:
R
k (1
iM
2
)
2
因为i于i1和i2之间,且i1和i2均很小,故设计
(一)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
1. 应在视觉上能自然地引导贺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 续性。任何使驾驶员感到茫然、迷惑或判断失误的线形,必须尽 力避免。在视觉上能否自然地诱导视线,是衡量平、纵线形组合 的最基本问题。
2024/9/29
35
第36页/共99页
2. 注意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均衡。它 不仅影响线形的平顺性,而且与工程费用相关。 对纵面线形反复起伏,在平面上却采用高标准的 线形是无意义的。反之亦然。
5
第6页/共99页
2024/9/29
6
第7页/共99页
第二节 纵坡
一、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1. 纵坡设计必须满足《公路工程标准》的各项规定。 2. 为保证车辆能以一定速度安全顺适地行驶,纵坡应具 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课件
课程评价
通过作业、考试、实践报告等 多种方式进行课程评价,确保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未来道路勘测设计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道路勘测设计将更加依赖于先 进的技术手段,如无人机、激光雷达等。
绿色环保
未来道路勘测设计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如采用低噪音、低能耗的设计方案。
智能化
智能化技术将在道路勘测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如智能设计、智能施工等。
课程内容
道路勘测设计概述 道路勘测设计方法与技术
道路勘测设计基本原理
道路勘测设计案例分析与 实践
课程安排
第一周
道路勘测设计概述及基本原理
第二周
道路勘测设计方法与技术
第三周
道路勘测设计案例分析与实践
第四周
课程总结与答疑解惑
02
道路勘测设计基础知识
道路勘测设计基本概念
道路勘测设计定义
道路勘测设计是通过对道路建 设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 质条件等因素进行实地勘测和 综合分析,为道路建设提供科 学合理的设计方案的过程。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ppt课 件
目
CONTENCT
录
• 课程简介 • 道路勘测设计基础知识 • 道路勘测设计技术 • 道路勘测设计案例分析 •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简介
课程目标
02
01
03
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培养学生对道路工程项目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100%
勘测方法与技术手段
详细介绍不同勘测阶段所采用的 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初测、定 测和补测等。
80%
勘测精度与质量控制
阐述勘测过程中的精度要求和质 量控制方法,以确保勘测数据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道路勘测设计.ppt
2、发展规划 国道主干线公路全部建成高速公路。 我国国家高速公路网将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
局形态,构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连东西、纵贯南北 的公路交通大通道,即国家将建成布局为“7918”的高速公路 网络,包括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 线,总里程约8.5万公里。
9
一、交通运输网络构成
▪ (一)国家综合运输系统的组成
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
水路运输
航空运输
管道运输
10
11
公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 公路运输的特点
• 机动灵活性大 • 普及面广,适应性强 • 为其他运输方式集散、接运客货上有
很大优势 • 道路运输的技术特性简单,车辆易于
驾驶,投资回收快 • 但是,汽车燃料较贵、服务人员较多、
隧道、路台 • 附属结构物
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
21
①、线形组成 公路为平面有曲线、纵面有起伏的立体空间
线形;平面由直线、曲线(圆、缓)组成;纵面 由坡道及竖曲线组成。作为立体空间线形的图形 显示,由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图表示。
对线形设计的基本要求: 1、满足汽车行驶的力学要求; 2、满足驾驶员视觉和心理要求; 3、注意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4、要与沿线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等相适应。
其实地上本无路,走 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鲁 迅
1
图片欣赏
2
3
4
5
课程发展的历史沿革
• 公路是交通运输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以灵活、 迅速、方便及建设投资少、周期短、社会效益 显著等特点在交通运输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公路交 通建设正朝着高速和快速的方向稳步发展。公 路设计是公路工程基本建设程序的重要环节, 是公路交通建设从业者必备的技术。 《公路设计》是公路与桥梁工程专业的一门专 门化课程。是根据公路设计的各工序组合成的 一门实用性课程。本课程是由《公路勘测设计》 和《路基路面工程》综合而成的
道路勘测设计平面设计.pptx
▪ ▪
ih=-0.015, ih=-0.025,
φh=0.035-0.040;
φh=0.040-0.050 R
V2 127(φμh ih )
第38页/共110页
4.最小半径指标的应用
最小半径指标
第39页/共110页
4.最小半径指标的应用 ▪(1)在不得已情况下方可使用极限最小半径;
▪(2)当地形条件许可时,应尽量采用大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值; ▪(3)有条件时,最好采用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4)选用曲线半径时,应注意前后线形的协调,不应突然采用 小半径曲线; ▪(5)长直线或线形较好路段,不能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6)从地形条件好的区段进入地形条件较差区段时,线形技术 指标应逐渐过渡,防止突变。
第41页/共110页
第四节 缓和曲线
一种曲率连续变 化的曲线。
缓和曲线的设置:
1. 直线(曲率=0)与圆曲线(曲率=C)之间
2.半径相差较大的圆曲线(曲率=C1和C2)之间
一、缓和曲线的作用与性质 (一)缓和曲线的作用
1.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行驶(车的轨迹) 2.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人的感觉) 3.超高、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施工连续) 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 (视觉效果)
第22页/共110页
第23页/共110页
(一)圆曲线几何元素:
α T Rtg
2 L π αR
180 α
E R(sec 1) 2
J 2T L
第24页/共110页
(二)曲线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计算基点为交点里程桩号,记为JD, ZY=JD-T YZ=ZY+L QZ=ZY+L/2 JD=QZ+J/2
道路勘测设计精要.pptx
第17页/共173页
航测像片定线的方法
• 1.多倍仪立体模型定线
• 多倍仪的测图原理是利用摄影 过程几何反转特性,并借助于 反光立体镜,在室内通过对镜 头焦距和角度的调整,恢复和 摄影时一致的投影光束(即所 谓的内部定向)。再通过相对 定向,恢复摄影瞬间相邻的摄 影站上航摄仪的相对方位,即 两像片的相对方位。使同名光 束对对相交,建立与实地形状 相似但大大缩小了的立体模型。 并利用少量控制点确定模型的 大小和恢复与实地一致的方位, 即所谓绝对定向,又名大地定 向。通过对该模型的量测,确 定模型上各点的水平位置和高 程,将中心投影的航摄像片转 化为正投影的地形图。
第一节 定线方法
• 5 公路定线的方法 • 1)纸上定线
• 纸上定线是在1∶1000~1∶2000大比例尺地形图 上确定道路中线位置的方法,然后把纸上路线敷设 到地面上。
• 技术等级高,地形、地质、地物等条件复杂的路线 • 直线形定线法、曲线形定线法
• 2)现场定线
• 是设计人员在实地现场确定道路中线位置的方法。 • 是根据路线的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在
• 此法计算理论严密,要求测量精度高,由于与国家 控制点连测,根据误差要求的容许值检验,并进行 平差计算,然后按照改正后的坐标点绘导线,因此
第27页/共173页
实地定测放线
• 1. 用精确法(仪器法)放线
• 此法适用标准较高的公路测量,特别是高速公路的 放线定测,当路线在航测地形图上设计好以后,并 计算出路线交点纵、横坐标、转角值、交点间距离。 在放线时,将路线中线(导线)起点与路线附近国家 平面控制点(三角点、导线点、埋石点、军控点)连 测。用精密仪器在实地放出第一点,中间每隔一定 距离(不远于30KM)及终点处再进行连测,以资核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资料 沿线地质情况: K6+000~+180 表土粉质亚粘土(厚度1米)下为软石; +180~+390 为粉质亚粘土 +390+560 表土粉质亚粘土(厚度0.8米)下为软石; +560~+770 表土粉质亚粘土(厚度1米)下为软石; +770~K7+000 表土粉质亚粘土(厚度0.8米)下为坚石。
二、纵断面设计: 按确定的路线中心线点绘路线纵断面图的地面线,进行纵坡
设计,其设计标高一般为未加宽超高前的路基内侧边缘标高。 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有:纵坡度的大小,坡长的确定,转坡
点位置的选择,竖曲线的设置和设计标高的计算。纵断面线型设计 应根据公路等级、沿线自然条件和拟建道路构造物的标高要求,在 考虑工程费用的同时尽可能地保证行车的安全,舒适和经济,应设 计成与平面线型密切配合,视觉上连续,舒适的线型。
理论指导书
本课程设计是在公路勘测设计理论课后进行的。内 容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和土石方数量 计算与调配等。编制路基设计表、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目 的是使学生能系统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初步掌握公路 设计的工作方法,提高计算、绘图水平及独立思考和独立 工作能力。
一、平面设计 1、平曲线要素及主点桩号计算:
直线、曲线与转角一览表(表一)
纵断面地面线高程资料(表二)
横断面地面线资料(表三)
四、设计要求及成果 1、设计要求 (1)路线平面:用坐标法绘制平面导线;每位同学所涉及的第 一个交点坐标X=145687、Y=369852,起始边方位角50°; (2)纵断面:纵断面图中起点与终点要求不填不挖(当起终点 高差大于30米时,允许一端有填挖); (3)公路等级为四级公路,设计速度为20Km/h; (4)所有的图表均按420×297图幅要求.
(5)直线上或一个平曲线的纵面线型不应反复或凹凸变化,避免 出现使驾驶员视觉中断的线型。
为便于计算,变坡点设在整10米桩号处,坡度计算精确至0.1%。 (6)纵坡设计线:为未超高加宽前路基内侧边缘线。纵断面图水 平方向比例1:2000,竖直方向比例1:200。
3、竖曲线的设计: 在纵坡变更处,不论相邻坡度代数差大小应一律设置竖曲线。
三、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是根据行车部分,路肩所需的宽度和当地地形,并
考虑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土质、地质、水文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 横断面设计的形状和尺寸及具体位置,可参看《规范》。
横断面比例一般为1:200。 四、土石方计算与调配 土石方计算与调配参见教材。
本次课程设计所给资料是外业详细测量记录。平曲线各参数均 已汇列于“直线、曲线与转角一览表”中,要求进行平曲线各要素 与主点桩号计算,完成此表所空部分,并且绘制平面图,比例1: 2000。
2、超高、加宽的设计与计算: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规定,当平曲 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就要设置超高,等于或小于250 米时,应在曲线上路面内侧进行加宽。超高值与加宽值参见《规范 》与《标准》与具体计算时应计算各超高断面中的特征点的超径的要求及最小竖曲 线长度的要求,考虑到施工误差的要求,应保证竖曲线外距E不小 于0.05米,竖曲线半径在不过分增加工程数量的情况下,应尽量选 用大一些,以有利于视觉和路容美观,对于相邻竖曲线的街接应注 意:
(1)同向竖曲线,特别是同高或凹型竖曲线间,如直线坡度时 应合并成单曲线或复曲线,避免出现“断背曲线”。
1、纵坡设计的一般原则: (1)应符合《标准》中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坡长限制、纵坡最 小长度、缓和坡段的纵坡及最小长度要求、平均纵坡、合成纵坡、 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的要求。 (2)不轻易采用极限指标,起伏不宜过大或过于频繁,纵坡力求 均匀,平缓,避免出现锯齿形、宝塔形的纵面线型。 (3)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大填大挖,力求填挖平衡(纵向的填挖平 衡和横向的填挖平衡)。 (4)通过稻田或低佳潮湿地段时,必须满足最小填土高度的要求 ,以保证路基稳定。
(2)反向竖曲线,最好中间设置一段直坡段,直坡段的长度一 般不小于按计算车速行驶3秒钟的行程长度。
4、设计标高和填挖高度计算: 先根据坡线的坡度和长度计算出未设竖曲线之前的设计标高,然 后按竖曲线之改正值(由X可求得Y值)算出设计标高,填挖高度 为设计标高与地面标高之差,正为填方,负为挖方。 纵断面图纵向比例为1:200,横向为1:2000
2、纵坡设计的方法(拉坡): 变坡点位置的确定要考虑坡度的规定,坡长的限制,以及自然
条件和道路构造物处线形的要求,除此之外,为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使在公路上驾驶车辆的司机得到视觉上和心理上的舒适感,还应 考虑纵断面线型和平面线型的相互配合问题。
(1)当平曲线与竖曲线相互重合时,平曲线应比竖曲线长; (2)平竖半径要保持均衡,平竖重合时,为在视觉上获得良好的 效果,平竖曲线半径比为1:(10~20)以上为好。 (3)凸型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型竖曲线底部,不得插入小半径平曲 线。 (4)凸型竖曲线的顶部或或凹型竖曲线底部不得反向曲线的拐点 重合。
2、设计成果 根据给定资料完成圆曲线要求,完成至少500米的桩号计算,纵 坡设计、竖曲线设置和横断面设计,设计完成后应交出下列成果: (1)封面 (2)目录 (3)说明(对设计过程与内容作简单介绍) (4)计算书 (5)直曲表 (6)路线平面图 (K6+000~K7+000) (7)路线纵断面图 (K6+000~K7+000) (8)路基横断面图 (K6+000~K7+000) (9)路基设计表 (K6+000~K6+500) (10)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K6+000~K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