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问题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农村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研究

农村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研究

农村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研究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农村产业发展及农民增收成为了重要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农村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研究。

第一部分:现状和问题农村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是农村经济繁荣的关键。

当前,中国农村产业结构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一方面,传统的农产品种植和养殖业面临着市场竞争力不足、技术水平偏低等挑战。

另一方面,新兴的农村产业如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发展潜力巨大,但在实践中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制约。

此外,农民在职业选择和专业技能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增加了农民增收的难度。

第二部分:农村产业发展的推动力量农村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推动力量主要包括政策、科技和市场。

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如农业补贴政策、农村产业扶持政策等,为农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科技创新也带来了新的农村产业机遇,如农业机械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

市场需求的变化也为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动力。

第三部分:农村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农村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应综合考虑农村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和农民特点。

一方面,农村资源禀赋的多元化决定了发展方向的多样性。

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可选择发展适宜的农产品种植、养殖业等。

另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特点,可选择发展新兴产业如农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等。

第四部分:农村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政府在农村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除了出台扶持政策外,政府还应加强政策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和透明度。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农村产业主体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管理和经营能力。

第五部分:科技创新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影响科技创新对农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农村产业的科技创新可以提高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例如,农业机械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另一方面,农村产业的科技创新也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例如,农村电商、智慧农业等新型产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于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增收调研报告农民增收调研报告一、背景和目的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农民是农村的主要人口群体。

农民增收是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农民增收的状况和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和样本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研样本包括农民、农村合作社和相关农村经济组织等。

三、调研结果1. 农民增收形势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增收形势不容乐观。

农村经济广泛依赖于种植和养殖业,但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波动大,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导致农民增收困难增加。

2. 农民增收问题和原因调研发现,农民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农产品销售渠道有限,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薄弱,农村金融服务不健全,农业政策支持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结构转型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完善。

3. 农民增收的机遇和挑战调研显示,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然而,农村人口流失、农业环境污染等问题也给农民增收带来了挑战。

四、政策建议基于上述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

2. 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培训农民的技术能力。

3. 加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支持,拓宽农民的销售渠道。

4. 加大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提供贷款和保险等金融服务。

5. 完善农业政策,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农民增收。

以上是本次农民增收调研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希望能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 党政司法农民增收问题研究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开展阶段。

新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农业的综合消费才能已经根本满足现阶段农民对农产品的需求,为全国改革、开展、稳定做出了历史性奉献。

新阶段也出现了新问题,主要是粮棉等多数农产品出现了阶段性供过于求,品质不完全适销对路,农民增产不能相应增收,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已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中的突出问题。

因此,研究和讨论如何促进农民增收问题已成为国家和专业人士当前的一项主要工作内容。

下面,笔者试从我国农民增收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和促进农民增收对策三个方面做以阐述。

一、农民增收的现状〔一〕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在传统农业资开发及农业产业组织方式下,由于其中的粮食消费等根本产业的产业利润率明显偏低,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等产业改造缓慢,农产品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农业相关产业发育滞后,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详细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9年到1984年,这是建国以来农民收入增幅最快的时期。

在这六年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355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增长1.3倍,年均实际增长14.8%。

第二阶段,从1985年到1988年,我国经济开展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农业消费连续三年彷徨不前,但由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开展,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仍以5%的速度保持增长,但增长势头较前一时期有所减缓。

第三阶段,从1989年到1991年,农业消费走出低谷,粮棉油等主要产品出现恢复性增长,但在同时出现了农民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场面。

这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0.7%,其中1989年还出现了负增长。

农民收入根本上处于停滞状态,退到了农村改革以前的增长程度。

第四阶段,从1992年到1996年,农民收入增长形势逐渐好转。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这5年间农民收入实际年增长5.6%,但其间波幅较大。

农民增收问题论文综述

农民增收问题论文综述

中国农民增收问题研究综述【摘要】农民收入问题,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性问题。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三农”问题的集中反映,增加农民收入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新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相关学者关于如何提高农民收入作了详尽的分析。

【关键词】农民收入,增长,建议促进农民增收,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必要保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

农村改革三十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长期困扰我们的农产品短缺时代已永远成为历史。

农村、农民也已摆脱了贫困状态,基本实现了小康。

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呈现出一片祥和兴旺的景象,但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日渐凸显。

为此,很多学者关于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以及如何提高农民收入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农民税收政策对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国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村税条例》,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全部免征牧业税,终结了实行2000多年的农业税。

相关学者关于取消农业税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的看法。

戴天放①研究认为取消农业税在短期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相当明显直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其长期趋势却表现为农民增收效应递减,主要是农业税减免引起市场交易成本如农资成本、人工成本增加和引起政府农业服务职能萎缩等。

贺景霖②分析了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税费减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认为农业税取消后,降低了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了农业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但由于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加工技术含量低,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①戴天放,罗莹.取消农业税政策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J].江西农业报,2008,20(11):148-151②贺景霖.农业税费减免周口地区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周口师范学院学报[J].2008,25(6):118-120资金缺乏,农民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开放意识相对淡薄,农业产销信息不畅通,农民科技素质较低等方面,农民收入增长仍然有限,仍未根本扭转城乡收入差距大的局面。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综述.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综述.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综述《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研究》课题附件1农民增收问题研究综述一、理论综述1、农民增收不长效问题的成因综述(1资源禀赋不足论。

资源禀赋的先天不足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首要约束因素。

在同样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下,收入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生产者所占有的资源及生产要素的多少。

作为农民来说,能给其带来收入的资源和要素无非是土地和劳动力。

吴敬琏强调指出,“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人均资源少,中国农民接受的低水平教育是制约其收入的重要原因。

李朝林认为,在众多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中,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是农民收入增加的“瓶颈”,农民增收与农民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

(2城乡二元结构论。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压抑、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长期徘徊,短缺与“城乡分治”的体制形成恶性循环。

温铁军认为,农民收入问题深层次矛盾是体制矛盾,即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其将农民封锁在有限的耕地上,也强化了收入分配的轻农倾向和扭曲。

张晓山认为,“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扭曲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对“三农”的长期歧视。

(3农民权益缺陷说。

杜旭宇认为,农民权益不完整影响了农民收入增长,农民权益不完整体现在经济权益的缺失、政治权益的缺失和社会权益(包括劳动就业权、迁徙权、教育权、社会保障权以及社会尊重权的缺失。

农民权益与农民组织缺陷是联系在一起的,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缺陷也是农民不能维护权利的原因之一;盛洪认为,一个社会中最大的人群被压缩了权利,经济政策就会出现系统性的偏差,这就是中国农民陷入整体性困难的苦难之源。

(4农村劳动力剩余说。

陈锡文认为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深层原因是农村就业不充分。

我国农民增收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恰恰在于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农业劳动力所面临的困难。

郭书田认为,农村劳动力的出路只有就地消化的基本态势不改变,其他措施都很难收到增加农民收入的显著成效。

(5市场化进程缓慢说。

许经勇提出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新解———要素市场化受阻,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与农村劳动力市场化滞后和农村土地市场化滞后有关。

关于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总结

关于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总结

关于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总结当前,影响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很多,实现农民增收的压力相当大,从我村的实际情况看,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有:1、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素质难以提高。

近年,各级财政虽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但是还远远不够。

农村教育的落后,使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很难提高。

一方面造成农民人力资本不足,难以有效参与市场竞争,提高收入。

另一方面造成封建迷信及不合理消费、投资在农村盛行,大量资金被用于建筑住宅、修墓造坟、人情世故,使农户无钱从事生产投资,开拓新的生产项目。

农村医疗卫生的落后、电力通讯落后等都影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阻碍农民收入的提高。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而科技进步的推广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素质的高低,从我村的情况看,农村住户的从业人员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从业人数的53%,初中占40%,高中(中专)占6%,大专以上占1%,由于受教育的程度低,农民的思想观念依然陈旧,市场经济观念淡薄传统的计划意识较浓,对现代农业科技的接收能力低,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农民的增收。

2、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难以形成。

近年来,我村农业结构调整虽然有了新的起色,但是仍然存在步子不大,力度不够的问题。

在调研中,我发现,只有近30%的农户调整了种植业结构,调整面积平均占总面积的5%以下。

有的农户虽然调整了结构,但一般几年都没有上新的种植品种,即使上了也大多都是常规农产品。

目前农业结构调整,在品种结构上,名、优、特、稀、珍品种较少,大路农产品较多,难以适应优质、多样、反季节、营养保健、无公害等社会需求;在种植模式上也采用较为传统的模式,土地产出率较低。

农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业产业化难以形成,农业比较效益较低,直接影响了农民的增收。

3、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业成本过高。

目前,由于我村的地理环境有限,村内至今没有深水井,遇到像去年那样的大旱天气只有等着庄稼旱死,农业就严重减产,农民收入就会大幅下降,今年雨水比较大,农民才可以适当收入,完全是“靠天吃饭”。

有关农民增收的文献综述

有关农民增收的文献综述

有关农民增收的文献综述第一篇:有关农民增收的文献综述一、前言有关农民增收的文献综述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农业与农村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的晴雨表,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同时也是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预报器,并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物质前提。

然而,在中国农村渐进式的改革当中,中国农村的改革进程隐性和潜在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2004-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布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涉农领域的广泛关注。

对此,探索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及如何实现农民收入增长等热点问题许多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二、学术界的观点及理由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学术界关注和研究比较多的问题,同时也是产生观点分歧比较大的问题。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及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阻碍农民收入增加的因素有很多。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对于农民收入增长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研究重点及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分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认为,农民增收难的症结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

这种观点认为,农民增收难,城乡差距悬殊,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的集中体现。

从结构性矛盾看,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不是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加速农村劳动力和人口向城镇转移,而是从体制、政策到各管理制度上限制城镇的发展和劳动力的流动,尤其限制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导致中国城镇化进程严重滞后阻碍了农民充分就业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从体制性矛盾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农产品剪刀差、农村农业人口与城市非农业人口两种户籍制度等造成的城镇居民与农民权利和发展机会不平等,加剧了城乡结构失衡。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关系逐步改善,但农业和农村在资源和国民收入分配仍处于不利地位,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二元结构体制仍未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是农民增收难问题的根本所在。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农民增收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为了解决农村农民增收问题,我们对某县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调研。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农民增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访谈、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

二、调研结果1. 农民收入状况根据调研数据显示,该县农民的平均年收入为8000元,相对较低,存在着较大的增收空间。

其中,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农田种植和畜牧养殖,但由于技术和市场问题,收入并不高。

2. 增收问题调研发现,农民增收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问题:农民的种植和养殖技术相对陈旧,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此外,缺乏先进的农业科技支持也限制了农民的增收能力。

(2)市场问题: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民无法准确预测市场走向。

此外,也存在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

(3)资金问题:农民缺乏资金支持,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尤其对于一些发展规模化农业生产的农户来说,资金需求更为迫切。

3. 解决方案针对农民增收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技术支持:加强农业技术培训,为农民提供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技术,并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引进新技术和设备,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和质量。

(2)市场开拓:建立完善的农产品销售体系,加强农产品价格监测和信息发布,帮助农民把握市场动态,同时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金融支持:设立农业发展基金,为农民提供低利贷款,帮助他们扩大规模、购买先进设备和材料,促进农业发展。

三、结论和建议通过对某县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结论:该县农民的年收入相对较低,但存在较大的增收空间。

增收问题主要包括技术问题、市场问题和资金问题。

建议: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产量和质量;建立完善的农产品销售体系,帮助农民把握市场机会;设立农业发展基金,给予农民低利贷款支持。

本次调研只代表了某县农民的增收情况,仅供参考,并不能代表全国范围内的情况。

农民增收调查报告13篇

农民增收调查报告13篇

农民增收调查报告13篇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民增收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民增收调查报告1今年9月上中旬,本人对我镇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后在全镇8个行政村召开由镇分管农业负责人,农经站、农技站、企管站负责人以及村委会成员,纯农户、种养大户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收集情况,深入开展讨论,突出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在农民增收方面对镇党委、政府有何意见和建议三项内容。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民增收工作取得的成绩近几年来,我镇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落实政策为动力,坚持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控减农民负担,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20xx、20xx、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102元、4360元、4660元,分别较上年增收206元、258元、300元。

1、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乡镇企业和三产企业的加快发展。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在利用“三资”(外资、民资、内资)、园区开发、小城镇建设、致富群众上求突破,加快了富民强镇的步伐。

20xx年全镇共有乡镇企业220家,比20xx年增加12家,安排就业人员6736人,比20xx年增加903人,共发放劳动报酬4190.25万元,人均6560元,比20xx年增长820元。

同时20xx年三产企业发展到2397个,个体户增加到65个,吸纳从业人员2600人。

2、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劳动力转移输出规模不断扩大。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把它作为世纪工程来抓,建立了专门工作班子,形成了一套工作制度,强势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

20xx年、20xx年、20xx年劳动力转移输出人数分别为1670、1990、2200。

乡镇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推进,乡镇农民增收问题备受关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乡镇农民增收的实际情况,分析其中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通过对多个乡镇的调查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有关乡镇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

一、乡镇农民增收状况调研显示,大部分乡镇农民在过去几年内实现了一定的增收。

其中,农村经济发展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通过多元化种植、养殖等方式,农民逐渐提高了产出,并实现了农产品的增值。

此外,乡镇农民的务工收入也有所增加,城镇化进程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乡镇农民增收的问题然而,农民增收面临着一些难题与挑战。

首先,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民难以获得稳定的销售渠道以及公平的价格;其次,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陈旧、传统,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再次,乡村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在教育、医疗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另外,缺乏相关技术和管理知识也制约了农民增收的进程。

三、促进乡镇农民增收的建议为了解决乡镇农民增收面临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1. 健全农产品销售渠道:鼓励建立农产品合作社和农村电商平台,扩大农产品直销模式,提升农民的收益。

2.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和农村旅游等产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3. 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民的公共服务水平。

4. 加强培训和技术支持:组织农民参加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管理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5. 推动农民合作经济发展:建立农民合作社和农业合作社,帮助农民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合作发展,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乡镇农民增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只有加大对农民增收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和管理的改进,解决好相关问题,才能进一步促进乡镇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5篇】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5篇】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5篇】农民增收调研报告(精选5篇)农民增收调研报告篇1为了摸清当前农民增收现状、构成与变化趋势,各项农民增收政策的落实情况及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有效途径,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的农民增收问题调查方案,组织技术干部深入进行了入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现状趋势。

(一)经济资源情况。

1、根本情况。

该村393户,1501人。

按文化程度分类:不识字的11人,占0.7;小学的604人,占40;初中的525人,占35;高中以上的361人,占24.1。

按劳力结构分类:总劳力731人,占总人口的48.7,其中满劳力518人,占劳力总数的71,男劳力464人,占63.5。

在劳力中受过培训的325人,占总劳力的44.5,有技术特长的218人,占总劳力的29.8,在外打工的384人,占劳力总数的52.5。

土地构成分类:全村土地总面积697.6亩,其中耕地498亩,林地199.6亩,在耕地中水田面积441亩,旱地57亩。

生活设施建设享受程度:全村通电户390户,占总户数的99.2;通公路户325户,占总户数的82.7;通电话121户,占总户数的30.8。

人均纯收构成;全村20xx年人均纯收入2350元,20xx年村级人均纯收估计2500元。

10户调查汇总,共计42人。

其中男25人,女17人,按年龄分0-16岁11人,17-22岁7人,23-40岁7人,41-50岁14人;按文化程度分:不识字的2人,小学20人,初中17人,高中3人。

劳力28.5人,其中男劳力20人,劳力中受过培训的2人,在本资料版权属于请登陆原创网站查看外打工的18人,占劳力总数的63.2。

按人平纯收层次划分,人平纯收在1201-1800元的有3户,1801-6500元的有6户,6501元以上的1户。

2、土地总面积10户合计160.5亩,其中耕地46.3亩,林地17.2亩,药材93亩,在耕地中水田29.3亩,旱地4.9亩。

农民增收的研究综述

农民增收的研究综述

农民增收的研究综述关于农民增收的研究综述一、农民增收的必要性(一)对于农村经济的影响1、有利于激发农民热情和潜能,再创辉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中国人口构成的主体,也是社会构成的主体。

无论是研究我国的治理还是改革与发展,都不能离开农民这个主体,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如何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重新唤起农民的热情与潜能,再创辉煌。

2、有利于推动农业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使农民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自己的土地,农业和农村有了较大发展,但是照搬苏联模式优先发展工业和城市,使得“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不但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加剧。

现在,许多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虽然农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小,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现代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业和非农业之间协调发展。

而反观我国,农业与非农业发展水平的差距不断扩大。

农民收入增加后会更有条件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改进技术,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而缩小之间的差距。

3、制约并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能不能顺利完成从落后经济到发达经济的转变,关键要看农民利益的增长质量和速度。

目前,农民仍然是国民消费的主体,他们消费什么,消费多少,直接影响和决定整个国内消费市场的命运。

如果农民的生存性消费占据主导地位,其他消费就会相应减少。

这样农村的消费市场就难以拉动,农民收入增加,则可以增加有效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4、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首先,农民收入增加,资金充足,决定其在较大范围内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和投入,从而使得农民的收入结构多元化,农村的经济结构也可以的到很好的调整,使农村经济结构得以优化,从而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其次,农民收入增加,有利于乡镇企业的建立于成长,从而为农村的工业化提供了很好的资本积累,推动农村的工业化发展。

(二)农民增收有利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农村的环保和资源、能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农民增收是生活宽裕和村容整洁的前提和保证。

关于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了解农民增收的现状、困难和可行的解决方案,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调研方法: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进行,共计调查了100名农民和20名相关部门和专家代表。

调研结果:
一、农民增收现状:
1. 大多数农民的增收主要来自于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其他农业项目收入相对较少。

2. 农民增收的方式较为传统,缺乏创新和市场化意识。

3. 农业技术水平不高,生产效率较低。

4. 农产品销售环节中存在中间环节过多、流通成本高等问题,降低了农民的收益。

二、农民增收困难:
1. 资金问题:缺乏资金投入,限制了生产规模和技术改造。

2. 缺乏市场渠道:农产品销售面临营销难、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3. 技术问题:农民缺乏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无法提高生产效率。

4. 政策问题:相关扶持政策不够完善,缺乏对农民增收的长期支持。

三、农民增收可行的解决方案:
1. 加强资金支持:提供贷款和优惠政策,支持农民进行技术改造和规模扩大。

2. 构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立农产品直销渠道,开拓城乡市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 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加大对农技人员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推广先进农业技术。

4. 完善扶持政策:建立长效的农业扶持政策体系,为农民增收提供长期保障。

调研结论:为了帮助农民增收,需要加强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同时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优化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的收益和生活质量。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述评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述评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述评摘要:农民增收是整个三农问题的核心和焦点,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

近年来学者们对农民增收问题研究的重点领域,即农民增收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促农增收的方法和路径进行了梳理、归纳。

促进农民增收思路和对策的代表性观点认为:调整农业结构;加大对农业的败政投入;推进制度创新;加大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力度。

关键词:农民增收;农民收入;研究述评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也是统筹城乡发展、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农民增收作为整个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从1993年开始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至今已延续了十几年时间,其中以2004年的研究最为突出(见图)。

2004年1月,中央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在时隔18年之后,又一次将中心工作聚焦在三农问题上,由于中央对农民收入问题的重视,使之也成了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国内学者对农民增收问题的讨论集中体现在农民收入增长特点、影响农民增收因素的研究和促农增收思路与对策研究三方面。

<imgsrc="/Ebook2/ebooks/14-236/14-236-1208/726.j pg" />一、农民增收的特点1.农民收入增幅下降早在1994年有人提出,当时农村发展中突出的问题和矛盾,集中表现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1989年到1991年三年期间,扣除物价增长因素,农民年均增长收入只有0.7%,处于停滞状态(董玉舒,1994)。

张晓山和张旭宏,在2000年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7 000户农村住户人均纯收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99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4.6%,比上年下降4.4个百分点;1998年增长幅度回落到4.3%;1999年进一步回落到3.8%;2000年只有2%。

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连续第四年下跌。

农民收入增长滞缓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张晓山、张旭宏,2001)。

农民增收形势分析与对策思路研究

农民增收形势分析与对策思路研究

农民增收形势分析与对策思路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农村的改革发展,农业生产技术不断创新,资源的优化利用和创新型服务的建立,为农民增收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但是,农民增收道路上还存在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亟需通过深入分析和深度研究,制定更加有效的对策思路,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

一、农民增收形势分析1.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农作物高产、高效的生产技术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不断提升了农民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收入。

2.农村资源的优化利用:随着我国农村资源的优化利用,通过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3.创新型服务的建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农村的改革发展,不断推出新的扶持政策,建立创新型服务体系,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4.就业机会的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向农村迁移,加强了农村就业机会的创造,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二、农民增收对策思路研究1.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要引导农民选择适合本土土壤和气候条件的作物种植,优化产业结构,例如推广特色种植、绿色种植、有机种植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拓宽收入渠道:通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村旅游、加快城市化进程等方式,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

此外,还可以发展农村电商、发展电子商务、拓宽农民的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3.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通过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渠道的建设。

例如,推行“优质农产品进城”等项目,提高农产品的供给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4.加强人才培养和服务: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更好的管理咨询、技术服务、营销渠道等服务,提高农民的市场竞争力。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加强水利建设、道路建设、电力建设,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加方便的环境。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文献综述范文格式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文献综述范文格式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文献综述范文格式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一、引言
近些年来,“三农”问题被提到的频率越来越高,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它被认为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大的变数,解决得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未来发展的快慢、顺阻。

研究“三农”问题的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而其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因而农民收入成为现今中国农业经济领域的研究重点。

因此,认清我国农民收入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寻求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重大问题。

在近代史上,国家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曾经针对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做过相关阐述,党中央有关纲领性文件及学术界、理论界也对其进行过相关探讨和研究,那些观点精深而富有见地,为后人进一步研究此问题提供了具有学术价值的借鉴。

二、国外研究现状
1964年美国学者早在1964年就提出要增加农民收入,就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就要求引入新的生产要素。

所谓引入新的生产要素,不仅仅是要引进杂交种子、机械这些物的要素,还要引进具有现代科学知识、能运用新生产要素的人,正所谓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有效地结合才能带来收益,强调了要增加农民收入主要还是要从新的生产要素入手。

美国学者(2004)就经济发展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做相应的研究,主要从三个角度出发研究,分别是:一是农业经济学,特别是对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的探讨;二是中国经济问题,特别是对人口增长、中国农业和农村问题的分析;三是前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转轨问题的研究。

对于农民收入增加提出的针对性的政策。

(本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更多农民增收问题研究文献综述范文格式请浏览)。

农民增收状况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状况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状况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然而,在农村地区中,农民的增收状况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许多人都希望了解农民实际的增收情况。

为了了解农民的增收状况,笔者进行了一次农民增收状况调研。

在本次调研中,共调查了100户农民家庭,其中男性占50%,女性占50%,年龄分布在18岁至65岁之间。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家庭收入、农业生产情况、教育程度、社会保障等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基本生活水平已得到保障,许多农民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一个家庭的平均年收入达到了2.5万元以上,相比于之前有了明显的提升。

在家庭收入来源方面,农业生产依然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占比达到了60%左右,其中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渔业等收入也有所提高。

另外,非农业经济占比也在逐渐增加,现有企业、打工等收入占比约为40%。

与此同时,农民的产品价格也得到了提高,菜价、水果价格等都在稳步增长,因此农民在相同的农产量下,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

在教育程度方面,受访者家庭中,大部分农民都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少数人继续接受了高中教育,但仍有一些老年农民缺乏教育,教育水平较低,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增收方面,造成了影响。

在社会保障方面,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

受访者中,有70%的农民加入了农村合作医疗和各种保险,能够有效地降低农民在生病和意外事故时的经济负担。

不过,这次调查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一些农民仍然存在增收难的问题,仍然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另外,一些农民缺乏创新意识和扶贫技能,亟需培养和引导。

在农业生产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种植周期过长、产量不高等,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户科技兴农的支持力度。

综上所述,本次调查表明,农民的增收状况有了大大的改善,政府的扶持政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仍然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持续努力,共同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农民增收政策研究

农民增收政策研究

农民增收政策研究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农民增收政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民是我国的主要劳动力,其收入增长不仅关系国民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

为了促进农民增收,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民增收政策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农民增收政策的出台是基于我国农民生活水平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

农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收入水平无法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

因此,政府出台农民增收政策,旨在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城乡收入的均衡化发展。

其次,农民增收政策的实施需要考虑到农业生产的特殊性。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在实施农民增收政策时,需要结合农业生产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例如,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农业保险的建立等,都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再次,农民增收政策的实施离不开土地制度的改革。

土地是农民的根本财富,土地制度的改革对于农民的增收至关重要。

政府应当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方式,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的效益,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农民增收政策的成功实施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

农民多数是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群体,要想提高其收入水平,必须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其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只有这样,农民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加自身的收入。

此外,政府还应当支持和鼓励农民发展农村产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产业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

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政策、税收减免等措施,鼓励农民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其收入水平。

另外,政府还应当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

贫困地区是农民增收政策的重点对象,政府应当通过扶贫政策、帮扶计划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民增加收入,改善其生活状况。

此外,政府还应当引导农民发展乡村旅游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乡村旅游节、建设景点等方式,吸引游客,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然而,农民增收仍然是当前农村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农民增收的现状及问题,本次调研以湖南省某县为例,对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并对10位农民进行了访谈,以了解他们的认知和实际情况。

【农民收入状况】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农民的收入状况存在巨大的差异。

大部分农民的收入主要依赖于农作物种植、养殖业以及农村劳动力输出。

然而,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天气灾害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农民的收入总体上呈现不稳定的趋势。

尤其是一些种植作物和养殖业面临的销售困难问题更加突出。

【农民增收的问题】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几个问题是导致农民增收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1. 市场营销能力不足:许多农民面临着销售渠道不畅、价格谈判能力弱等问题,导致产品销售难以顺利进行,从而影响到农民的收入。

2. 农产品附加值低:部分农产品生产链条较短,加工环节不足,导致产品附加值低,难以提高农民的收入。

3. 缺乏技术支持:一些农民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无法提高农作物和养殖业的产量和生产效率,限制了收入的增长。

4. 资金困难:许多农民在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生产设备等方面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限制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农民增收的对策】为了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个对策:1. 加强市场开拓:建立健全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自身的市场营销能力,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3. 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加大农业技术研发力度,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4. 加强金融支持:设立专门的金融机构,为农民提供低息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解决资金困难问题,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

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根据本次调研的要求,我们及时组织人力,就我乡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在农民增收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三项内容,先后在全乡5个行政村13个移民点,广泛开展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民增收方面存在的问题1、农村群众还不适应新环境,农民处于种地和务工两难之间。

我乡的移民群众都来自东南部贫困山区,原居住地耕作方式单一,对农业前期的投入较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不强,农业生产力低下,收入水平较低。

迁至新的环境,由于是灌溉农业,大多数群众没有掌握新的灌水方式,不懂新的耕作方法,加之农业环境较差,农户的收入较搬迁前有所下降,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我乡土地均为新开垦耕地,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土地产出效益低,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从土地增收,就必须加大农业投入,而我乡群众本来生活状况就非常困难,加之建立新的居所,几乎没有可以用于农业的投入,没有投入收入就是零,不得不出去打工挣钱再投入农业。

在这种状况下,农民要平整耕地还是出去务工,处于两难之间。

2、基层涉农机构不健全,严重影响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作为新建乡镇,各种农村服务,如金融、农技、畜牧、农机等为农服务部门严重缺失,农户的农业需求得不到满足,严重影响到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涉农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目前我乡干部中,还没有正规的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农业的发展得不到应有的技术保障,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得不到推广应用,也影响了农业产量的提高和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

3、村组经济状况较差,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一是较差的经济基础不但影响干部为民服务的工作精力,而且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投入,农民增收的硬环境难以得到改善。

二是金融政策的影响。

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服务于农村、农业、农民的金融机构,银行转变为商业银行后,存贷款政策向服务效益转变。

目前我乡还没有设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受担保、质押、抵押等影响,用于生产性的小额贷款非常艰难,加之由于我乡群众户籍尚未迁转,金融部门担心贷款难以回收,不愿意大量放贷,农民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影响了农民增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综述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研究》课题附件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综述
一、理论综述
、农民增收不长效问题的成因综述
()资源禀赋不足论。

资源禀赋的先天不足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首要约束因素。

在同样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下,收入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生产者所占有的资源及生产要素的多少。

作为农民来说,能给其带来收入的资源和要素无非是土地和劳动力。

吴敬琏强调指出,“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人均资源少,中国农民接受的低水平教育是制约其收入的重要原因。

李朝林认为,在众多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中,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是农民收入增加的“瓶颈”,农民增收与农民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

()城乡二元结构论。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压抑、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长期徘徊,短缺与“城乡分治”的体制形成恶性循环。

温铁军认为,农民收入问题深层次矛盾是体制矛盾,即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其将农民封锁在有限的耕地上,也强化了收入分配的轻农倾向和扭曲。

张晓山认为,“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扭曲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对“三农”的长期歧视。

()农民权益缺陷说。

杜旭宇认为,农民权益不完整影响了农民收入增长,农民权益不完整体现在经济权益的缺失、政治权益的缺失和社会权益(包括劳动就业权、迁徙权、教育权、社会保障权以及社会尊重权)的缺失。

农民权益与农民组织缺陷是联系在一起的,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缺陷也是农民不能维护权利的
原因之一;盛洪认为,一个社会中最大的人群被压缩了权利,经济政策就会出现系统性的偏差,这就是中国农民陷入整体性困难的苦难之源。

()农村劳动力剩余说。

陈锡文认为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深层原因是农村就业不充分。

我国农民增收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恰恰在于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农业劳动力所面临的困难。

郭书田认为,农村劳动力的出路只有就地消化的基本态势不改变,其他措施都很难收到增加农民收入的显著成效。

()市场化进程缓慢说。

许经勇提出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新解———要素市场化受阻,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与农村劳动力市场化滞后和农村土地市场化滞后有关。

王德文、蔡日方认为,农民增收的源泉应该来自于市场。

因此,在市场体系发挥作用的同时,政府应继续发挥它自己的作用来改善农民生产环境,规范市场。

还有从市场经济要素(主体、客体、市场体系、宏观调控和世界市场)角度来探讨农民增收困难的,他们认为农民的生产决策以至收入的高低始终与经济市场化的状况密切相关,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结构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根本途径。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说。

孟丽等学者得出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与农民收入的增长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一是阻碍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二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和供给制度扭曲加重了农民负担。

许经勇提出,农民收入不长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农民“多取少予”,少予的内容包括了农村公共产品。

()思想观念落后说。

林光彬认为,“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等级制度及其思想观念影响下的社会运行机制与运行方式,农民一般处在社会等级制度的最底层,处于相对被歧视的地位,,农村处于以城市为中心的边缘地区,农业则在现代产业发展中处于外围地位,往往是现代工业发展的牺牲品。

“三农”问题还与价值观取向有关,吴碧君说“:转型时期,价值观取向的不同导致了农民内部的贫富分化,具有现代观念的农民在社会变迁中,能更迅速地改变行为模式,适应社会发展,从而获得了更多的经济回报”。

()农业结构调整滞后说。

该学说认为农业结构不合理是影响农民增收的首要因素。

张晓山提出,农业结构调整尚未进入战略性结构调整的轨道,没有伴之以我国消费群体的扩张,这就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增长的持续性。

有学者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