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主题为“探索与发现”,包含了《钱学森》、《海上日出》、《月球之谜》等三篇文章。
这一单元的文章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和思考。
但部分学生对科学术语的理解和科学探究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中的科学知识,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中的科学知识,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2.难点:对科学术语的理解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科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本单元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用PPT展示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文章中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回答,检查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与文章相关的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方便学生复习。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教学设计一、背景介绍本教学设计针对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进行,该单元主要内容为XXXX。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我们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深入理解教材中的文章内容,能够流畅、准确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提高朗读的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教案准备: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
2.教材准备:准备教材《XX课》,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一本。
3.备课资料: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等素材,以便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2.讲解:简要介绍本单元的内容,并提出学习重点。
3.朗读练习: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表达。
4.理解笔记:让学生听课文录音,边听边做笔记,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梳理课文脉络。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互相交流总结。
2.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笔记,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分组讨论:按照课文内容,分组展开讨论,梳理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
4.朗读比赛:进行朗读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课时1.激发思考: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创作活动: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行编写相关小故事或续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评价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注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六》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六单元,主要包括了“口语交际”、“读书交流”、“写作”和“语文实践活动”四个部分。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走进科学”,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口语交际的训练,也有读书交流的分享,还有写作和语文实践活动的指导,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口语交际、读书交流、写作和语文实践活动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学生在科学知识方面的了解还不够丰富,对于一些科学的探究方法和解题技巧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和解题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口语交际、读书交流、写作和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和解题技巧的学习。
2.教学难点:如何将科学知识与语文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和解题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好教学计划。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相关的科学知识,了解语文实践活动的要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导入新课。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学会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信息梳理和归纳。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品质。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本单元课文有《古诗二首》、《短文两篇》、《口语交际》和《习作》四个部分。
一、《古诗二首》《山行》和《江上渔者》两首诗。
二、《短文两篇》《我不能失信》和《我为你洗碗》两篇文章。
三、《口语交际》以“关爱他人”为主题,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四、《习作》以“我的家乡”为主题,进行习作练习。
【教学过程】一、《古诗二首》教学1.导入向学生介绍《山行》和《江上渔者》两首诗的背景。
2.学习《山行》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诗意。
讨论诗句中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
分析诗人的情感,体会诗中的意境。
3.学习《江上渔者》同样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诗意。
分析诗句中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
体会诗中的生活气息,感受诗人的情感。
二、《短文两篇》教学1.学习《我不能失信》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文章内容。
分析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
讨论文章中讲述的故事,体会诚信的重要性。
2.学习《我为你洗碗》同样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文章内容。
分析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
讨论文章中讲述的故事,感受关爱他人的美好。
三、《口语交际》教学1.主题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关爱他人”这一主题。
2.交际训练让学生分组进行口语交际练习,互相交流关爱他人的经历和感受。
教师指导,纠正学生的表达错误。
学生分享交际成果,感受关爱他人的快乐。
四、《习作》教学1.主题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我的家乡”这一主题。
2.写作指导教师讲解写作要点,指导学生进行构思。
学生自主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成果展示学生展示习作,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内容,理解主要情节;2.能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3.能表演课文内容,培养表达能力;4.能通过讨论,理解课文中的道理,提炼寓意;5.了解课文背后的文化内涵,拓展知识面。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情感;2.风景描写的技巧和韵律感。
三、教学难点1.准确把握文言文风格;2.增强学生表演的自信心。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语文园地六》;2.教学课件;3.课堂小道具;4.班级文学刊物。
五、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图片展示引入课文主题;2.师生共读课文,学生朗读。
2.讲解:1.解释生词、短语;2.分析词句,讲解文中的韵律感;3.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特点。
3.练习:1.分角色朗读课文;2.小组合作探讨课文中的寓意;3.课文改编表演。
4.巩固:1.师生共同总结课文主题;2.学生表演合辑。
5.作业:1.课后阅读文学刊物;2.完成课后习题。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以《语文园地六》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文学思维,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于文言文的把握和表演能力的培养方面还需加强。
今后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传达文学作品的情感。
同时,在对文学内涵的理解上,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解读,开拓思维广度,提高文学素养。
综上所述,《语文园地六》的教学不仅是对语文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文学情操的陶冶,希望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收获知识和快乐。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练教案(附参考答案)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练教案(附参考答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民间故事”,包含了《长城与秦始皇》、《将相和》、《对韵歌》三篇文章。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民间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中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民间故事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中深层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多彩,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2.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中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分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及相关资料的PPT,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呈现和讲解。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民间故事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民间故事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对民间故事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通过PPT呈现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结构,分析文章层次。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分享对民间故事的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生观点,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民间故事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以及如何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化。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分享。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民间故事的特点和价值。
部编版语文(人教统编)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完整教学教案、习作指导
部编版语文(人教统编)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完整教学教案、习作指导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精读课文《古诗十九首》、《草船借箭》、《景阳冈英雄武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以及略读课文《军神》、《青山处处埋忠骨》。
这些课文既有古代诗歌,又有经典名著片段,涉及历史人物和英雄故事,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单元中的语文园地为学生提供了练习书写申请书、故事分享会等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逐渐提高。
然而,对于历史知识和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仍需加强。
学生对于本单元的课文可能存在兴趣和认知的差异,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英雄人物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精读课文的理解与分析,特别是对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的把握。
2.略读课文的自主阅读和理解,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语文园地中的实践活动,如书写申请书、故事分享会等,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教学PPT或教案课件。
2.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和图片。
3.语文园地中的实践活动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用PPT或教案课件呈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课文标题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主题。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通过对不同景物的描述,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本课还通过不同的写作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观察力和想象力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课文学习,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的优美语言和生动描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和生动描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相关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准备课文朗读录音,以便学生跟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例如,展示不同季节的景色图片,让学生描述他们最喜欢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语调和情感。
朗读结束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大意,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例如,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案一. 教材分析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主要内容包括:日积月累、交流平台、词语盘点、宽带网、习作和我的发现。
这些内容既有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又有对新知识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本单元的内容,他们可能已经在之前的教学中有所接触。
但在词语的运用、写作技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使用本单元的生词、熟语,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平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本单元的生词、熟语,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
2.教学难点:在实际语境中灵活运用本单元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准备:预习本单元内容,了解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本课的生词、熟语,让学生朗读,并解释词语的意思。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本课的词语进行对话。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练习,相互交流。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他们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情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难点内容。
2.掌握词语的拼音、读音和词义。
3.理解故事情节,进行简单的情感抒发。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朗诵、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课文的学习。
2.课堂练习中注重学生的活动性和参与性。
3.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理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词语的读音和词义。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细节,领会课文的主题。
2.进行情感抒发,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师生互动,导入课文内容。
2.分组朗读课文,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3.背诵生字词语,理解句子结构。
4.整体学习课文,进行相关问题讨论。
第二课时1.复述课文,学生掌握细节。
2.分组进行课文表演,感悟故事情感。
3.完成课后练习,巩固课文知识。
第三课时1.学生进行课文串讲,讨论故事主题。
2.分组进行扩展阅读,拓展思维。
3.总结本单元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分享和解答。
五、课后作业1.默写生字词语,并标出读音。
2.思考课文背后的寓意,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感悟课文内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充分发展。
以上是本单元教案的设计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15课《自相矛盾》教案(共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15课《自相矛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准确朗读课文。
2.能够理解课文中隐含的道理,并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
3.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成语“自相矛盾”。
4.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成语“自相矛盾”的意思。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本、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课本,可以在课前预习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学习课文1.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教师解释生字词。
2.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
三、学习成语1.介绍成语“自相矛盾”的意思及用法。
2.让学生举例说明“自相矛盾”的情况。
四、课文讲解1.教师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
2.学生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小组讨论1.分组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2.汇报小组讨论结果,让其他同学给出意见。
六、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课文,体会其中的道理。
第二课时一、复习1.让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帮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及成语的意义。
二、课文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三、生字词复习1.复习上节课和本节课出现的生字词,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问题探讨1.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与成语“自相矛盾”相关的问题。
五、写作练习1.让学生以“自相矛盾”为题目写一篇短文,展示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课堂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强调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成语的意义。
六、教学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讲比赛等形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和成语的用法。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能够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综合能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一、复习内容概述在本次复习课中,主要对第六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性梳理与巩固,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习作内容等。
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记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掌握第六单元的课文内容,生字词的读写和造句,习作内容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优秀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复习和梳理,生字词的读写和造句。
2.难点:习作内容的讲解与指导,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课,熟悉教材内容,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具。
2.学生准备:复习相关知识,准备笔记本及书写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复习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文本内容,理解文章结构和内涵。
•提问导读,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和要点。
2. 复习生字词•带领学生逐个复习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加深印象。
•练习造句,巩固生字词的应用能力。
3. 习作讲解与指导•结合课文内容,教师讲解作文的构思和写作方法。
•分析范文,指导学生如何提升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 练习与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文理解和生字词练习。
•学生进行口头或书面讲解练习,巩固知识点。
六、课堂互动•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彼此交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开展互动问答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包括课文默写、生字词造句等,让学生在家继续学习巩固。
八、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整体巩固。
•学生可以提问疑惑,教师解答学生问题,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通过本次复习课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第六单元的知识,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15自相矛盾文本分析《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难一》,全文只有一段,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楚人自夸矛和盾;第二层是楚人被人诘问,哑口无言;第三层是作者发表的议论。
寓言讽刺了那些自吹自擂、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的人。
选编这篇寓言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寓意。
由于学生接触文言文较少,不太熟悉文言文的语言习惯及语法特点,难以理解一些古今异义的词语,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句子的意思。
在此基础上,掌握语言的内容,再联系实际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目标1.会认“吾、弗”2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夫”,会写“矛、盾、誉、吾”4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节奏。
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联系实际,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1.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内容和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中国古代成语故事的动漫视频,让学生猜出相应的成语,引导学生交流观后感想。
导语: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
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
成语有的出自寓言故事,有的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
今天我们要学的一个成语“自相矛盾”就出自一则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板书:自相矛盾。
)预设:先引导学生了解“矛”(长柄尖刀,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和“盾”(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种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的牌);进而思考:楚人是如何夸耀他的盾和矛的?他的话中有哪些自相矛盾的地方?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简要介绍作者及其作品的相关知识。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 》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识字,掌握词义,领会作者的感情与思想。
2.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语文园地六》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识字掌握词义,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识字,掌握词义,领会作者的感情与思想。
2.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过程1. 预习导入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 新课讲解1.课文导读:带领学生快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生字解释: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帮助学生掌握词义。
3.句子分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言外之意。
4.课文解读:深入理解课文,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拓展活动1.词语搭配:让学生搭配课文中的词语,丰富词汇量。
2.语言表达:让学生仿照课文内容,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3.分组讨论: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主题相关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 总结反馈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2.作业评定:布置作业并进行批改,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课后反馈:进行课后习题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改进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心得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深刻体会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就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本单元的生词和重点词语。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本单元指定的古诗文。
3. 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所学的语法和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 通过阅读、写作等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其能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课文内容1. 《古诗两首》:指定古诗文的学习与背诵。
2. 《荷叶母亲》: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3. 《火烧云》: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生词与语法1. 生词:掌握本单元的生词和重点词语。
2. 语法:掌握本单元所学的语法和表达方法。
三、教学安排课时分配1. 《古诗两首》:2课时2. 《荷叶母亲》:2课时3. 《火烧云》:2课时4. 总结与复习:1课时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相关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语法。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促进互动和思考。
4. 实践活动:布置相关的阅读、写作等实践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复习: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查漏补缺。
四、教学评价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
3. 测试成绩:通过单元测试或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价标准1. 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指定的古诗文。
2.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本单元的生词和语法。
3.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阐述。
五、教学资源1. 课本: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2. 教案指导书:提供教学指导和参考。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六》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本单元的主题是“综合性学习”,通过不同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材内容包含了“口语交际”、“语文素养”、“阅读理解”和“作文”四个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口语交际、阅读理解和写作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部分学生在语言表达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对于语文实践活动的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实践活动的参与度。
四. 教学重难点1.口语交际:如何让学生在交际中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阅读理解:如何培养学生准确、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
3.作文:如何让学生写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文。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课文、案例、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口语交际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进入课堂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阅读理解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作文题目,学生现场进行作文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写作水平。
5.拓展(5分钟)教师给出一个拓展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六》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的最后一部分,整个单元的主题是“综合性学习”,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本课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实践活动。
这些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语文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但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点,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实践活动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语文知识服务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实践活动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3.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掌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学生准备:学生要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准备好相关的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集体备课)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掌握生字词:交流平台、观察、等待、鼓励等。
2.能够通过课文内容理解并掌握主要的观点和信息。
3.能够通过诗歌欣赏,体会交流的重要性,并体会文字的美感。
4.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的表达韵味。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3.诗歌的欣赏和体会。
难点1.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2.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思想交流的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
2.生字词卡片。
3.课堂展示素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交流课文内容1.导入:通过问题引入课文主题。
2.学习生字词:交流平台、观察、等待、鼓励等。
3.教师导读课文,并进行理解讲解。
4.学生个人阅读课文,注重理解。
5.小组讨论学习,相互交流观点。
第二课时:诗歌欣赏1.导入:回顾课文内容。
2.学习古诗《观沧海》。
3.教师讲解古诗,并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4.学生朗读古诗,感受韵味。
5.小组合作分析古诗内容,进行思想交流。
课堂练习1.课文填空练习。
2.生字词造句练习。
3.诗歌朗读练习。
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交流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体现?3.阅读课外读物,体会更多交流方式。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集体备课,学生们在阅读、交流和欣赏中逐渐提升语文素养,在思维和表达方面也有了进步。
集体备课给教师和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互动机会,促进了团队协作和信息分享,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更好的指导和调整方向。
以上为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内容,请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适当调整和补充。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 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六》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通过一系列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口语交际、汉字笔画、词语辨析、古诗鉴赏、作文训练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口语交际、汉字笔画、词语辨析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古诗鉴赏和作文训练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难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练掌握口语交际、汉字笔画、词语辨析等基本语文知识;能欣赏古诗,提高古诗鉴赏能力;能独立完成作文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过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口语交际:如何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有效的沟通。
2.汉字笔画: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书写规则。
3.词语辨析:区分近义词和反义词,学会恰当运用。
4.古诗鉴赏:欣赏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5.作文训练:如何做到条理清晰、表达生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
3.讨论交流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欣赏教学法:通过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5.写作指导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运用语文知识表达自己的思想。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便于学生跟读和模仿。
2.PPT:展示课文内容,方便学生观看。
3.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作文纸:供学生写作训练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1. 教学背景分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主要以讲述故事和写作文为主线,学生将会接触一些寓言故事和传统文化内容。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需要通过听说读写等综合技能的训练,提高对语言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和概念,熟悉几则著名的寓言故事;了解传统文化故事的重要性,能够运用传统文化知识。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感恩、正义感及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情感品质。
3.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寓言故事和传统文化故事的知识,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寓言故事中的寓意,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4. 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了解寓言故事的概念和特点;–学习几则著名的寓言故事;–探讨传统文化故事的重要性;–进行相关的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讲解寓言故事和传统文化故事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讨论法:提倡学生在故事解读和写作中展开思考和讨论;–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锻炼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5. 教学流程设计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寓言故事的图片或一个开放性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整体分析:简要介绍寓言故事和传统文化故事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3.逐一讲解:分别讲解几则著名的寓言故事和传统文化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寓意和教育意义。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促进思维碰撞和交流。
5.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所学故事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升语文表达能力。
6.归纳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寓言故事和传统文化故事的理解。
6. 示范教学与作业布置1.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选择一则寓言故事或传统文化故事,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本单元教材选取了三篇课文,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自相矛盾》是一篇文言文,讲一个卖盾和矛的楚人同时夸耀自己的盾和矛,使自己陷入不能自圆其说的尴尬局面。
《田忌赛马》告诉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勤于动脑、善于分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跳水》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讲述了一件发生在帆船上的事,表现了船长的沉着、果断。
习作以“神奇的探险之旅”为主题,要求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编一个探险故事,把过程写具体。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语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三个板块。
“交流平台”以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进行交流;“词句段运用”旨在让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日积月累”要求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3.引导学生练习习作,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生动地表述自己在探险途中遇到的问题,化解的方法和心情的变化。
4.教会学生如何修改作文,体会写作的乐趣。
重点1.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2.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1.引导学生练习习作,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生动地表述自己在探险途中遇到的问题,化解的方法和心情的变化。
2.教会学生如何修改作文,体会写作的乐趣。
《自相矛盾》1课时《田忌赛马》2课时《跳水》2课时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15自相矛盾《自相矛盾》截取故事中最能体现其内在寓意的人物语言,适当加以展开:先写楚人夸口和旁人的诘问,后写楚人的窘态,形象地表达出楚人话语中的矛盾。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学生可能听过这个故事,但不一定知道它蕴含的道理。
通过本次学习,学生会对这个寓言故事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
1.这是一篇文言文,学习本文要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
2.学生尝试读课文,根据学生读文情况教师示范读课文,帮助学生把文章读流利。
3.在读通课文后,结合注释和结合上下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4.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了解寓意,受到教育和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重点理解寓言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难点明白寓言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1课时一、创设情境引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的寓言故事有哪些,谁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2.谁能说一下寓言是什么呢?(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3.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
(板书课题,生读题)二、初读课文识字词过渡:请大家读课文。
1.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5.这个寓言故事主要讲了些什么?同桌间互相说一说。
6.检查自学情况。
三、精读课文知文意1.想知道这个寓言故事的内容吗?请自由朗读课文。
2.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3.这个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1)教给学生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
(先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再说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陷”(教师板书字形,动作演示“陷”)在这个故事中,是什么“陷”什么?(4)他是怎么卖他的盾和矛的?(边叫边夸)顺势帮助学生区分“买”和“卖”。
(5)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誉)(板书)4.“誉”是什么意思?(夸耀)他是怎么夸耀的?他先夸自己的(盾——坚固得很——什么矛——都不能刺破)他接着又夸自己的(矛——锐利得很——什么盾——都能刺破。
)(1)谁来读读这位楚人的话。
(2)谁再来学学这位楚人夸夸自己的盾和矛。
(3)听了这位楚人的话,有人买吗?为什么?对,他们没买,因为他们听出了这位楚人话中有问题。
有什么问题?(他说话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
)5.如果你是其中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指导读好问话。
(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
)(1)你是一位孩子:“叔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是一位中年人:“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是一位老人:“年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在围观者的反问中,那个楚人有什么反应?(1)只能“弗能应”——“弗能应”是什么意思?(无法回答。
)(2)“弗能应”可以换成哪些词?在围观者的反问中,那个楚国人________,回答不出来了。
(哑口无言,目瞪口呆,理屈词穷,无话可说……)(3)他为什么无法回答?他敢试给大家看吗?为什么?(4)拓展思维练习:如果试的话,会有什么的结果?如果矛刺破了盾,说明盾不____________,这跟他说的哪一句话相矛盾?如果矛不能刺破盾,说明矛不________,这跟他说的哪句话相抵触,这两种结果,最终都使他的盾和矛________________。
四、课本剧小表演五、联系生活,明道理1.通过学习课文和刚才的表演,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说话、做事不要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
)2.那个楚国人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的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后果?六、资料库作者简介: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
出身韩国贵族。
与李斯同师事荀子。
他吸收道、儒、墨各家的思想,尤其有选择地接受前期法家的思想,集法家学说的大成。
提出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者合一的君主统治术,强调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很大。
著有《韩非子》。
自相矛盾盾矛坚固锐利什么矛什么盾刺不破刺得破教学这则寓言故事时,我重点引导学生多读、多讲,在读中感悟、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学会简要概括故事的内容,练习讲故事,再以课文为出发点,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外阅读中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引导他们大量阅读寓言故事。
16田忌赛马《田忌赛马》讲述了战国时期的齐国军师孙膑使用计策帮助田忌在与齐威王赛马时取胜的故事。
本文语言浅显易懂,情节虽然很简单,但趣味性很强,适合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应让学生重点把握孙膑的思维过程。
本文语言浅显易懂,文字障碍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自行解决,同时文章本身趣味性比较强,可以让学生课前查找资料,了解故事的背景。
至于孙膑的思维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课堂上应当耐心引导。
1.运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模式进行教学,让全体学生在读书、演示、讨论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悟。
2.画出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明确田忌是因为孙膑的巧妙策略而取得比赛胜利的。
3.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
【知识与技能】1.运用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理解“赏识”“摩拳擦掌”“胸有成竹”“跃跃欲试”“出谋划策”“引荐”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
3.知道孙膑为什么要让田忌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分析孙膑的思维过程,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
【过程与方法】明确田忌获胜的原因,体会孙膑的善于观察、认真分析,足智多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科学分析,这样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
2.知道孙膑为什么要让田忌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分析孙膑的思维过程,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从孙膑献计中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科学分析,这样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查阅相关故事背景、人物资料。
2课时1.运用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
3.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来感悟、体会孙膑的聪明才智。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来感悟、体会孙膑的聪明才智。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在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叫齐国,齐国有一名叫田忌的大将特别喜欢赛马。
今天,就让我们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一起去观摩一场赛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赏识”“摩拳擦掌”“胸有成竹”“跃跃欲试”“出谋划策”“引荐”等词语。
2.自由默读课文,并填空。
(1)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有()、()、()。
(2)()和()之间进行了一场()比赛。
(3)孙膑在看了几场比赛之后发现(),马可以分为()、()、()三等。
三、熟读课文,讲述故事1.把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画出来。
齐威王对阵田忌上等马上等马中等马中等马下等马下等马2.用自己的话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
四、课堂小结,激发兴趣《田忌赛马》是一个历史故事。
历史上有许多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大家可以找一找相关资料,并和同学们交流。
田忌赛马齐威王对阵田忌上等马上等马中等马中等马下等马下等马1.知道孙膑为什么要让田忌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分析孙膑的思维过程,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科学分析,这样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重点知道孙膑为什么要让田忌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分析孙膑的思维过程,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从孙膑献计中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科学分析,这样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一、复习导入1.读词语,并填空。
出谋划策摩拳擦掌引荐跃跃欲试胸有成竹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开始了,比赛双方()、()。
田忌在孙膑()地指点下,赢得了比赛。
齐威王觉得有人给田忌(),最后田忌将孙膑()给了齐威王。
2.概述课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二、精读课文,感悟献计1.生自由读第2~9自然段。
(1)说说孙膑“胸有成竹”的原因是什么?(孙膑认真观看比赛,分析出比赛双方的具体情况,想出妙计。
)(2)揣摩田忌和孙膑的对话:①“一匹也不用换”说明孙膑的计策非常巧妙。
②“胸有成竹地说”说明孙膑早已思考成熟。
③“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说明孙膑具有必胜的信心。
2.指名读第10~14自然段。
(1)说一说:孙膑为什么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
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②教师总结:因为田忌和齐威王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将马分成上、中、下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