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留存
原因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他们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特点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第三目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衰微原因
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第二目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中华文化基本特征
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人了其他文明。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相关链接:经专家认定,六千多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就是汉字的雏形。中华民旋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汉字的正式文字从甲骨文开始。按演变的顺序,其主要字体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此外,还有两种辅助性字体,即草书和行书。
(3)①国家衰落使文化失去发展的政治、经济条件,加速了文化的衰落。国家衰落是文化衰落的决定性因素。②文化衰落是国家衰落的重要表现,反映了国家衰落.不利于国家发展。
再创辉煌
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宋元明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宋明理学。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中国的民族精神大致上可以概括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1)理性精神。

集中表现为:具有悠久的无神论传统,充分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主张个体的感情、欲望的满足与社会的理性要求相一致。

总的来看,否定对超自然的上帝、救世主的宗教崇拜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强烈主张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反对两者的分裂对抗,这就是中国民族的理性精神的根本。

(2)自由精神。

这首先表现为人民反抗剥削阶级统治的精神。

同时,在反对外来民族压迫的斗争中,统治阶级中某些阶层、集团和人物,也积极参加这种斗争。

说明在中国统治阶级思想文化传统中,同样有着"酷爱自由"的积极方面.(3)求实精神。

先秦儒家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人论世,反对生而知之;法家反对"前识",注重"参验",强调实行,推崇事功;道家主张"知人"、"自知"、"析万物之理"。

这些都是求实精神的表。

(4)应变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发展的观点、自强不息和好学不倦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人文主义。

这种人文主义表现为:不把人从人际关系中孤立出来,也不把人同自然对立起来;不追求纯自然的知识体系;在价值论上是反功利主义的;致意于做人。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给我们民族和国家增添了光辉,也设置了障碍;它向世界传播了智慧之光,也造成了中外沟通的种种隔膜;它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不小的文化包袱.无论海外华裔学者和港台学者,还是大陆学者,虽然在具体价值评判上有所不同,但仍一致认为,中国文化具有超越宗教的情感和功能。

换言之,在中国文化中,神本主义始终不占主导地位,恰恰相反,人本主义或人文主义成为中国文化的基本格调。

一、重人生轻鬼神中国文化具有强烈的非宗教倾向。

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本课地位:本课对应新课标的内容:“我与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积极适应社会”: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我与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认识国情,爱我中华”:“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本课从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为基点,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肩负起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能得以发扬光大。

学生分析: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

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一些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

如果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了解民族精神特别是其对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就会导致千些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不自觉地忽视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盲目地迷信外国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所以,学习这一课很有必要。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懂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2.了解中华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对推动世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了解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4.认识到我们的责任之一是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能力目标:1.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兴旺发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巨大威力;2.结合各个民族对中华文化所作的独特贡献的史料,体会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3.从历史、文学、军事、科技等方面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4.从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美德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

高中政治 第3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1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师用书

高中政治 第3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1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师用书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1.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2.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3.把握当今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难点: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基础·初探]一、中华民族之魂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1)地位:中华民族之魂。

(2)作用①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3.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它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核心:爱国主义。

2.内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意义: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1.地位: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2.作用: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特点:是具体的。

(1)与爱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2)新时期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预习·提升]1.判断(1)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 )(3)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之中。

( )(4)中华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的核心。

( )(5)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 )(6)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答案】(1)×(2)×(3)×(4)×(5)√(6)×2.思考: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提示】一个重要原因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高考政治试题分项解析: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含解析)

高考政治试题分项解析: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含解析)

2017年高考题1(2017年全国高考天津卷8).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下列表述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A.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B.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C.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 D.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文艺繁荣【答案】A【名师点睛】民族精神具有历史传承性。

不同时代的民族精神都是对上一时代的民族精神的某种继承。

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社会形态下民族精神所具有的共同性的一面,则是继承性的依据。

2(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19).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 103 个认可使用针灸。

这充分说明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答案】A【解析】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奠定了中医治疗的基础,并一直发展到现在,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这说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文化间的相互交流,B项不选;材料没有强调文化多样性,C项不选;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A。

【名师点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两个基本特征侧重的角度不同,源远流长是从文化发展历程上谈中华文化的特点,博大精深是从文化的内涵上体现中华文化的特点。

3(2016年全国高考北京卷25).在中国水墨画里,“墨分五色”中的“五色”常指“焦、浓、重、淡、清”,即只用水墨,也可使画面产生视觉效果的变化,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尽在“五色”之妙。

九年级政治教案《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说课稿

九年级政治教案《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说课稿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说课稿教材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族人民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教材以真实的案例开篇引领学生去思考、感悟;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教材选取了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的开发和建设引领学生认识民族自治地方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教材介绍了我国在少数名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以增强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本课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能力方面,要求学生提高与其他民族同学交往的能力;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明确我国各族人民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知道全国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是国家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涵、形成原因、地位,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大作用。

学情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个概念初三学生是比较生疏的,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民族区域自治离我们生活很遥远,虽然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如: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等了解的很多,但是要做到更好的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文化的认同感,并且做到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与各民族有好往来,必须对民族关系、民族政策进一步了解,从而认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更好的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思路设计本节课遵循“以活动带动学生学习”的思路,把活动作为实现教学目标和连接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载体,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把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为此,本课共设计了五个活动:活动一:听歌悟理。

让学生听《爱我中华》,思考两个问题:你从歌中获取了哪些信息,获得了什么感悟?学生得出了“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族人民之间平等、团结,和谐相处”等结论,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

2024秋季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精神》

2024秋季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2024秋季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精神》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理解民族精神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中的核心作用。

2.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发展和内涵,理解其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3.法治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弘扬民族精神与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稳定的内在联系。

4.公共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实践活动,提升个人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要素。

•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及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和发展性。

•如何将中华民族精神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相结合,实现其现代价值。

四、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视频资料)•中华民族精神相关的历史故事、英雄人物事迹•当代弘扬民族精神的典型案例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阐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具体案例展开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情境模拟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民族精神的力量。

•案例分析法:选取历史和现代典型案例,分析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和作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故事引入:讲述一个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故事(如岳飞精忠报国、钱学森回国建设等),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设疑激思:提问:“这些故事背后共同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何意义?”2. 新课教学2.1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定义阐述:明确中华民族精神的概念,强调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要素解析:详细讲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要素,如爱国主义、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结合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实例进行说明。

2.2 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表现•历史回顾:按照时间线索,选取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事件和人物,展示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

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作文一(青少年)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咱们中华民族可有好多好多了不起的东西!中华文化就像一个超级大宝藏,里面藏着数不清的宝贝。

而民族精神呢,就是这个大宝藏里最闪亮的宝石!比如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会包粽子、赛龙舟,这就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被欺负,宁愿投江自尽,这种爱国的精神就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还有那万里长城,它可是世界闻名的奇迹!当年修建长城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付出了汗水和努力,这体现的就是坚韧不拔、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里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传统节日等等,每一样都蕴含着民族精神。

我们学习中华文化,就是在感受民族精神,让这种精神在我们心里扎根,陪伴我们长大,让我们变得更强大、更勇敢!所以呀,小朋友们,咱们要多了解中华文化,把民族精神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美好!作文二(成年人)咱中国人,一聊起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那话匣子可就关不上喽!您想想,那古老的汉字,一撇一捺都透着智慧和韵味,这就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啊!而透过这汉字,咱们能看到古人的坚持和创新,这就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就说那中医吧,望闻问切,一套下来,神奇得很!多少代中医大家传承下来的医术和医德,不就是为了救死扶伤,为了让咱老百姓健康长寿?这背后就是仁爱、敬业的民族精神在支撑着。

还有咱过年的习俗,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贴春联,热热闹闹的。

这团圆、和谐的氛围,不正是咱们中华民族一直追求的吗?这就是民族精神在生活中的展现。

中华文化是根,民族精神是魂。

咱们在这丰富的文化中汲取力量,让民族精神照亮我们前行的路,一起把日子过得更红火!作文三(老年人)老伙计们,咱们活了这么多年,对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那可是深有体会啊!想当年,咱们听着戏曲长大,那一声声唱腔,那一个个故事,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像《穆桂英挂帅》,讲的就是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这就是咱的民族精神,勇敢、坚毅!还有那尊老爱幼的传统,逢年过节,晚辈们都来探望长辈,这就是孝道。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一轮复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一轮复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 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2010·安徽高考)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某校高二 (1)班同学以“走进博览、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 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 法: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 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 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 展现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 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 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 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
的各个方面,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特征: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1)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要求,也有 不同的具体内涵。
(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参考答案】①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 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 特征。②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 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 特征。③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 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 包容性”)。

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
化 中华之瑰宝
凝聚力。
民族之骄傲 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的关系

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的关系

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的关系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呀,就像是一对超级有默契的组合,就像蝙蝠侠和罗宾,总是一起在人类精神的哥谭市里行侠仗义。

中华文化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魔法宝箱,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宝物。

从古老的甲骨文到优美的诗词歌赋,从精致的瓷器到宏伟的古建筑。

而民族精神呢,就是宝箱的钥匙,没有这把钥匙,我们就只能对着宝箱干瞪眼,没法打开它领略其中的奇妙。

你看那儒家的思想,“仁爱”“礼义”啥的,这就像是中华文化这个大花园里盛开的最娇艳的花朵。

而民族精神就像勤劳的小蜜蜂,不断地在这些花朵间飞舞,把这些美好的理念传播到每一个角落,让人们都能闻到花香,感受到温暖。

要是把中华文化比作是一座超级大的美食城,那里面有着数不清的美食,什么八大菜系啊。

民族精神就是那个热情的服务员,把这些美食背后的文化底蕴、制作时的匠心精神一一介绍给前来品尝的人们,让人们在大快朵颐的时候还能对美食文化有深深的敬意。

再比如说,中华文化是一部超级长的电影,有无数精彩的情节和角色。

民族精神就是那个厉害的导演,把控着电影的走向,让这部电影充满了正能量,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至于变成一部烂片。

有时候,中华文化就像一个老顽童,有着无穷无尽的乐趣和智慧。

民族精神就像老顽童的那根打狗棒,让老顽童在文化的江湖里能够站稳脚跟,遇到那些想破坏中华文化的坏蛋时,还能挥棒就打,保护好自己的宝贝。

中华文化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山上有着数不清的宝藏和美景。

民族精神就是攀登这座山峰的绳索,没有这绳索,我们很难登上山顶去领略那绝美的风光,也难以挖掘出那些隐藏在山中的宝藏。

假如中华文化是一片浩瀚的星空,那里面的每一颗星星都是一个独特的文化元素。

民族精神就是那观星的望远镜,通过它,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每一颗星星的璀璨,能把这片星空的美丽深深地印在心里。

可以说,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像麻花一样紧紧地扭在一起,分不开啦。

它们一起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最引以为傲的精神家园,只要这对组合还在,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活力,永远能在世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

高中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高考真题及解析

高中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高考真题及解析

高中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高考真题及解析一、判断题1.(2020年1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这一名言强调的是奋斗精神。

2.(2019年4月)“嫦娥”“北斗”等重大科技成果的涌现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

3.(2019年6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4.(2018年11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原因就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5.(2018年4月)坚定信念、百折不挠,是“红船精神”的内涵之一,它体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6.(2017年11月)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7.(2017年4月)文化包容性是指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8.(2016年4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一名句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二、选择题9.(2020年7月)面对新冠疫情,广大医务人员为拯救生命不怕牺牲、逆行而上;科技工作者为研发疫苗夜以继日攻坚克难;武汉人民为顾全大局不畏疫魔、坚守封城;全国人民为战胜疫情团结一心、守望相助。

这体现了①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②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③中国人民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④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0.(2020年1月)发源于我国华东地区的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而发源于西南地区的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这主要体现了A. 区域文化,各具特色B. 异域文化,精彩纷呈C. 中华文化,一脉相承D.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11.(2019年6月)“墨子号”量子卫星飞向太空、“复兴号”高铁列车风驰电掣、“嫦娥四号”探测器传回世界上第一张月球背面影像图,这些重大科技成果直接体现了中国人民的A. 伟大创造精神B. 伟大奋斗精神C. 伟大团结精神D. 伟大梦想精神12.(2019年1月)《春秋》《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这些史书,记载了大量的史实,积累了丰富的史料。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五课第一节灿烂的中华文化第一步:温故知新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2、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是什么?(答: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要实现文明,就要了解灿烂的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所以我们该学第几课了?(实际是导入)第二步:明确目标我们这节课学习第一节《灿烂的中华文化》,猜猜:这节课我们将会学到什么知识?(设疑,引起学生注意)1、通过学习,我们将懂得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通过学习,我们将知道中华文化对我国发展和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3、通过学习,我们将从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4、通过学习,我们的学习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5、通过学习,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将得到进一步增强,激发我们学习、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激情。

第三步:自主学习为了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请带着以下问题看教材第66页到第69页,思考,勾画。

1、说说中华文化的来源。

2、中华文化的内涵有哪些?3、中华文化延绵不绝、历久弥新。

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谈谈你对此有什么感受?4、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5、中华文化对我国发展和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什么?6、讲一讲苏武牧羊、负荆请罪、徙木为信的故事。

说说期中所包含的传统美德,再说一说这些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7、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形成了哪些传统美德?8、完成教材第69页的连线题。

9、南京路上好八连新旧三件宝的事例说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第四步:合作探究1、展开讨论。

2、自己弄不懂的问题问问别的同学。

第五步:导学释疑根据情况讲解,重点强调中华文化的内涵和所形成的中华传统美德。

重点记住: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框架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框架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汉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 1.源远流长
史书典籍: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基本特点 独特性
2.博大精深
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民族性:既有中华文化共性,又有各自民族特性 现代中华文化繁荣的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 求同存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
兼收并蓄
1.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爱国主义为核心,伟大的团结精神,创造精神,
梦想精神和奋斗精神
2.爱国主义 作用:
新时期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3.
民族精神 (1)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4.弘扬民族精神的原因 (2)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3)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作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5.怎样弘扬民族精神(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4)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6.中国共产党丰富发展 民族精神的历程
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

必修三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师版)

必修三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师版)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 (时间上)(2)源远流长的见证(3)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一个衰微的过程 2.博大精深 (内涵上)【注意】 1.汉字 ≠ 文字①文字: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汉字: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2.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世界前列,但不是一直处于前列 3.中华文化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4.民族性 ≠ 区域性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特有的)三.中华文化的力量1.原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2.对内: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3.对外:中华文化的力量始终显示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总结】一.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二.归纳已学过的“标志”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一、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2)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2.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三精一魂)(1)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2)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3)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4)是中华民族之魂3.中华民族精神历久弥新,永不泯灭(1)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2)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奋勇抗争之中,(3)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注意】1.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2.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中华民族精神创新性,实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特征(是什么)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总结】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知识体系:二、知识点解释1、中华文化的两大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A 、辉煌的历程:殷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代——隋唐——宋元明——明清时期☆B 、源远流长的原因: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学典籍是很有说服力的。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 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数千年来,汉字这种独具特色“方块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

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

古代史官大都终身世袭,这使他们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③包容性: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A 、定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 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B 、意义: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C 、近代文化衰微的原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D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①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耕耘。

③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2)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意义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怎么看我国的文化) 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精神 根植于 集中表现 博大精深 基本内涵 丰富和发展辉煌的历程 包容性) 近代文化衰微的原因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独树立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原因、各区域文化的关系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原因 如何弘扬和培育 重要性(作用、地位) 必要性源远流A、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①中国文学艺术独树一帜——作用: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有独特的作用;特点: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 核心考点突破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特点(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发明于几千年前的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为中华各民族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

我国历史上所编撰史书典籍,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例1】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

这是基于( )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先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创造的。

中华文化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的特质。

它体现在三个方面:(1)独特性:中国的文学艺术和古代科学技术等显示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特点,为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民族性: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③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关知识有哪些?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例题:(2010安徽-38)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答案:①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②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③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2、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包容性相关知识)①含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也有利于文化多样性。

例题:(013年北京卷)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7分)答案: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是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如何?(特性、地位、关系、意义)①特性: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③关系: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④意义:各族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例题: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答案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各民族所创造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③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4、指定用“中华文化”相关知识答题常用观点有哪些?①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③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力量,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用中华文化力量的相关知识作答时,可用这个观点答)5、文字、汉字的重要性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②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例题:(2013 全国卷39)(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只是阐明理由。

(10分)①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

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

6、指定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关系”的相关知识答题常用观点有哪些?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②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③民族精神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各个方面中。

例题: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梦”成真的认识。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2分)(说明:此点也可以用民族精神的作用、或爱国主义精神的地位替代)②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分)这是中国梦想成真的文化基础③继续发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3分)④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征途中,中共立足实践,继承弘扬民族精神并增添新的时代内容,(1分)我们每个人都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发展的新篇章。

(1分)7、爱国主义的有关知识点(地位、作用、特点、要求)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②无论什么时候,爱国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④在当代中国,爱祖国和爱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一致的。

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⑥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持之以恒,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

提倡理性爱国,反对民族主义情绪。

例题: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爱国主义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展现的。

答案: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载人航天精神充分展现了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国航天人的精神支柱。

②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中国航天人继承优良传统,又有新的努力和创造,他们坚持“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致力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充分展现了爱国主义新的时代主题。

8、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①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地位、作用)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④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为难关头,都迸发强大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企图都不能得逞。

⑤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

⑥勤劳勇敢的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⑦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9、指定用中华民族精神有关答题常用观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1)(是什么)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为什么)从文化生活分析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民族精神就是一种精神力量。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能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能够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

③优秀文化能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⑤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⑥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

例题:(2010年北京-40)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8分)答案: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强大力量;在战胜灾难和困难的每一次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的不竭力量源泉。

(3)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或者如何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立足点、主体、主心骨、继承、交流、时代特征)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立足点)②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强基固本。

(主体)③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主心骨)④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继承和发扬)⑤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图谋。

(交流)⑥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不断改革创新。

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既不移根基又丰富发展。

(时代特征)例题: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实现中国梦应该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①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引领作用,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②以我为主,博采众长,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③坚持改革开放,弘扬时代精神,推动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④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