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人类科技文明1
人类文明进步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历史
![人类文明进步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b1f473f9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3.png)
人类文明进步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历史人类自诞生以来,便一直在与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通过不断思考、实验、创新和理性理解,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不断前进和创新。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人类文明进步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历史。
一、早期文明时期的科技创新早期的人类文明时期,以农业为基础,人类社会从部落采集社会向农业社会转型。
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人类利用石器和火种等新技术,使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古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中国的万里长城等众多古代工程和科技成就,都是在早期文明时期取得的。
早期文明时期的科技创新不仅是经济生产的需要,也是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人类利用自然材料和力量,发明了简单的工具,不断发展进步。
比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技术,极大地推动了文化、学术、艺术的进一步繁荣发展。
二、中世纪科技革命与工业革命中世纪是思想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期,人类文明取得了重大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深远。
13世纪,欧洲的哥白尼修改了波兰天文学家库普尔尼克的“地心说”理论,提出了“日心说”和周而复始的宇宙观,大大促进了天文学科的发展。
这标志着欧洲的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17世纪时,欧洲发生了工业革命,人类科技和经济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蒸汽机出现,纺织、矿业和冶金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此带来的产业化进程,不仅推进了经济发展,而且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三、现代科技的突破和创新20世纪初,电气工业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科技领域的突飞猛进。
电气通信、发电、电子学等技术领域不断创新,推进了现代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
人类目前面临的许多技术挑战与之前的不同,比如面临着环境、医疗、人工智能、太空、可再生能源等重要领域的创新挑战。
戈达德太空飞船中轨道实验室的成功发射,以及特斯拉电动汽车、苹果公司研发的人工智能、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微软的人工智能帮助医生判断癌症的AI算法都是现代神奇力量所创造的。
环境因素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何影响?
![环境因素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何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c679b9b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f9.png)
环境因素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何影响?一、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之一。
它不仅提供了人类生存的物质条件,还渗透到了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
1. 气候变化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气候变化是自然环境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气候的稳定与适宜对农业、工业、交通等各个领域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干旱、洪涝、飓风等自然灾害,影响农业生产、水资源分配、城市规划等社会进步和发展。
2. 天然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天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能源、矿产、土地等各种天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合理利用天然资源可以推动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则可能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
二、人为因素的作用人类的活动和行为也是影响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人的文化素养、经济水平以及智慧能力都会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 教育对文明进步的作用教育是塑造人类文明的重要力量。
良好的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教育还可以普及科学知识,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促进可持续发展。
2. 科技进步对社会的影响科技进步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科技的发展可以改善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科技的应用还可以解决环境问题,改善生活质量,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3. 政治制度对社会进步的影响政治制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公正、透明、民主的政治制度可以保障人权、促进社会和谐与公平。
良好的政治制度能够确保人民的利益得到保护和尊重,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结: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是影响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两个重要因素。
气候变化、天然资源分布、教育、科技进步和政治制度等因素对社会和人类文明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推动教育和科技进步,并建立公正民主的政治制度,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
论科技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关系
![论科技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08c21d419e8b8f67c1cb94f.png)
论科技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生态文明,从广义上讲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方面,即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是指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共处、良性互动的状态。
科技进步是指国家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持续发展、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工作指导方针,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手段和成就。
本文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内涵主要是指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及社会环境影响力的增强。
人类社会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进步在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的改造和征服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以四大文明古国为代表的农业文明到以西方工业革命为代表的工业文明,再发展到当代社会的生态文明,我们不难发现,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界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为重要、影响最为深刻的手段就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发明了许多自然界本不存在的事物,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物质生活水平,实现了人类社会的空前繁荣和发展。
但同时,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匮乏,尤其是核技术的滥用,可能会对人类生活的整个地球造成毁灭性的潜在威胁。
因此我们要科学地看待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进步的辩证关系,合理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造福人类。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的发展对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共产党员看待社会,改造社会的基本的理论基础,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方法论的指导。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要求我们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是之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包含三个方面,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
“自然生态与科技”实践探索与畅想
![“自然生态与科技”实践探索与畅想](https://img.taocdn.com/s3/m/a51413e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d.png)
“自然生态与科技”实践探索与畅想自然生态与科技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科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而自然生态则是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如何运用科技手段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自然生态,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正是我们需要实践探索与畅想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了解和学习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工具。
智能手机、电脑等设备使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各种生态资料,学习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生态知识。
此外,这些设备还可以帮助我们记录观察结果,分享给更多的人,从而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
在不久的将来,科技的发展将为我们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手段来保护和利用自然生态。
例如,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帮助我们节能减排,实现绿色生活;无人驾驶汽车可以减少交通拥堵,降低空气污染;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监测和预测生态环境变化,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作为小学生,我们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做起,采取实际行动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比如,我们可以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减少电力消耗;选择骑自行车或步行上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参与垃圾分类,促进资源回收利用等。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
例如,现代农业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依赖;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维护地球生态平衡。
总的来说,自然生态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是我们应对生态环境挑战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加强生态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同时,我们也要从小培养环保意识,养成绿色生活习惯,为美丽新时代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开创一个生态优美、科技先进的美好末来。
浅谈人类自然观的演进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浅谈人类自然观的演进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ef4502da5e9856a561260d0.png)
浅谈人类自然观的演进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摘要本文简述了自然观的有关概念,并对其产生、发展、变革过程做了简要梳理。
人类自然观的变革与科技发展之间是辩证统一的相互关系,科技的不断进步使我们能够加深对自然界的了解,同时通过准确的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又能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人类只有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协调才能生存和进步。
关键词自然观科学技术演进发展1、自然观概述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主体。
人类从自然界动物群中“提升”出来以后,作为社会的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要和自然界发生一定的联系。
自然观即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和最根本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
大体包括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本原、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
自然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因而任何一种系统的哲学必然包含与之相适应的系统的自然观。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不只消极地适应而是积极地作用于自然界。
在这一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对自然界本质的认识。
因此,自然观既不像唯心主义所说的那样,只是人的思维的自由创造;也不像机械唯物主义所说的,只是思维对自然界的消极反映。
构成自然观基础的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只是自然界本身。
自然观是由生产实践和科学发展的水平决定的。
每个时代的人们都按照他们那个时代的生产实践和自然科学的水平来描绘自然界的图景。
任何时代的自然观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尤其与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反过来,它又对自然科学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2、人类自然观的演进历程概括地讲,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1)臣服于自然,自然完全主宰人类的命运。
史前时期,人类尚处在蒙昧的状态,人类由于经验的稀少和大脑发育的不完善,自身始终不能从自然中分离出来。
2)“去魅化”阶段,即人类意识的觉醒,自然不断人化。
随着人类制造——使用工具的技术不断成熟,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能为力的情况便不断的减弱,随着技术(此时还只是简单的工具,还是物化的自然)的发展人类踏上了“去魅化”的发展道路,自然不断的被人类了解,由服从于对自然不可知的恐惧之中渐渐的走出来,“去魅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人化的过程,而这一切的动因则来自技术的介入。
你如何看待人类文明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你如何看待人类文明与自然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eec95bf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10.png)
你如何看待人类文明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一、人类文明给自然带来的影响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我们消耗大量自然资源,污染大气、土地和水源,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例如,大森林的砍伐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河流的断流、野生动物的灭绝等。
二、人类应如何保护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环境是我们的责任。
我们需要制定更好的管理和政策,促使人类更好地与自然和谐共处。
具体措施包括:(1)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2)开启可持续的经济运营,尽量减少污染。
(3)发展绿色城市,建立绿地、花园和自然保护区。
(4)加强环保意识的推广,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可持续发展。
三、重新建立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将与自然建立的关系重新梳理。
我们不应该再去剥夺自然百年形成的自我平衡的网络。
一个可以实现与自然共生的世界,依靠的是更加自然的环境,因此需要我们重视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环境。
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和谐,我们需要理解和平衡自然资源。
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关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以及其自然状态的充分利用。
四、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自然是我们生存的基础。
我们应该充分珍惜和宣传自然生态环境,通过教育各个方面让人们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促进文化、科技和环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平衡人类文明与自然的需求既然我们已经意识到自然是我们生存的基础,我们需要平衡人类经济与自然生态的繁荣。
能源、材料的消耗成本比增长快,环保意识的推广也更加难度。
我们应该通过强力的调整和配合,平衡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之间的需求。
总结一下,人类文明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应该加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环境和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以上措施来提高我们与自然环境共处的浅度和平衡,实现相互延续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人与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2dbc2c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42.png)
人与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一、引言自然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掌握自然的重要手段,人与自然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人与自然科学发展之间的重要意义。
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通过对自然规律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和生命,从而创造出更多更先进的技术和产品。
例如,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电子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等领域的飞速发展;化学学科则为制药、材料、能源等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生物学研究则为医药健康领域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因此,可以说,没有自然科学的发展就没有现代文明。
三、保护生态环境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
而自然科学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环境污染成因及其影响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环境保护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从而更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例如,通过对气候变化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预测自然灾害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其影响。
四、促进科技创新自然科学不仅推动了现代文明的进步,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现代社会中,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而自然科学则是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基础。
通过对自然规律和物质特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质世界的本质规律,并将这些规律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
例如,在计算机领域,人们通过对电子学、信息论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开发出了一系列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产品;在生物医药领域,则通过对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开发出了一系列治疗癌症、心脏病等疾病的新药物和新技术。
五、提高人类生活质量自然科学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
通过对自然规律和物质特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物质世界的本质规律,并将这些规律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
例如,在医学领域,人们通过对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开发出了一系列治疗癌症、心脏病等疾病的新药物和新技术;在能源领域,则通过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为人类提供了更加清洁环保的能源。
生态环境与科技作文400字优秀
![生态环境与科技作文400字优秀](https://img.taocdn.com/s3/m/26746752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ce.png)
生态环境与科技作文400字优秀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生态环境与科技作文400字优秀篇1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茁壮成长,可是雾霾让它变成了灰色。
我们喝着同样清澈的水,可是工厂里未经处理的废水,使它变得浑浊。
如今的冰川,被融化得不像样子。
路边的垃圾,使环卫阿姨的工作又辛苦了不少。
我们人类不仅在害自然,还在害自己。
人们说,脸脏了可以洗,桌子脏了可以擦,但是,小河脏了怎么办?蓝天脏了怎么办?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难不成我们还要毁了它?今天,我告诉大家人类的过错吧!一、乱砍伐树木人类啊,你们把树木都砍了,害得小鸟没有了家园,其实也是在害我们啊!我来讲一个真实的案例吧!有一次,伦敦市爆发了一场烟雾事件。
就在那一天,树木被砍伐,汽车尾气、二氧化碳、烟雾聚在一起,造成了很多人死亡、生病。
二、河水污染你们看,我们的水污染好严重,我在此郑重地告诉你们:海水占地球上水源的93%,淡水占3%!就是我们人类给大自然的伤害好大!真是惨不忍睹。
我在此呼吁:救救大自然,为了天空更蓝,为了河水更清,为了青山更绿,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生态环境与科技作文400字优秀篇2世界上各式各样的生物都有可爱之处,现代人喜欢养宠物,但不要养了宠物之后,因为小的时候可爱,到了长大之后老了,就把它们抛弃,扰乱了生物界的平衡或是造成流浪动物的问题,我们大家因该要有对生物的基本常识。
有人因为错误的观念,就随意放生这些生物,没有顾虑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认为放生就是让他们回归大自然,其实不是,这样随意的放生,可能会造成无辜的生物因为放生而导致丧生。
所以,近年来世界上的环保人士,希望进一步转化放生的意义为”保护生态”,使大家知道随意的放生所造成的.伤害以及后果。
现在不是只有放生的问题很严重而已,还有一些人未了自己的利益,就捕杀稀有动物做成药品或标本,牺牲动物来满足自己可耻的行为,因此我们要告诉大家不再用珍禽异兽来满足自己的私欲,而是要尽力保护这些还留在地球上的珍贵资源,让我们的后事还能看到这些地球上美丽的生物。
人与自然作文素材
![人与自然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538bcf4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1.png)
人与自然作文素材引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也是当下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变得越来越频繁,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日益加剧。
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更加重要,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探讨。
自然的美景自然的美景给人带来了无尽的惊喜和享受。
大自然的奇妙景色,如高山、平原、湖泊、河流、森林等,令人叹为观止。
在大自然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脉动。
登上高山,俯瞰群峰,仿佛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漫步在森林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这些美景不仅可以治愈心灵,还能激发人类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
人类文明与自然的矛盾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然而,长期以来人类的过度开发和滥用导致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工业废水、大气污染、土地荒漠化等严重影响了自然环境的稳定性。
同时,过度的森林伐木、野生动植物的滥捕滥杀,使许多物种濒临灭绝。
人类在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发展的同时,也在摧毁着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解决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时,我们应该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
例如,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减少资源的浪费;大力开展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护地球家园,为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未来。
自然的启示自然给予我们很多启发,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大自然告诉我们要与众生共存,要保持谦虚与敬畏之心。
例如,独自站在大海面前时,人类的渺小感会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微不足道;观察植物的生长,我们会善于感知生命的力量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自然也告诉我们要与时俱进,适应环境的变化。
只有学会从自然中汲取力量,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
结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方面,需要我们重视和保护。
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申论
![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申论](https://img.taocdn.com/s3/m/aa22c060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d.png)
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申论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是指人类在城市和乡村两种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不同文明现象。
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则是指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和自然界的发展演化。
城市文明是指人类在城市环境中创造的繁华、进步和发展。
城市作为人类聚集的中心,集聚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源,形成了繁忙的生活和经济活动。
城市文明体现了现代化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包括高楼大厦、现代交通、便利的生活设施、丰富的文化娱乐等。
城市文明对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和机遇,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社会问题等。
乡村文明是指人类在乡村环境中形成的以农业为主导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乡村作为城市的补充和延伸,有着自然的环境、宜居的氛围和传统的文化习俗。
乡村文明注重家庭和社区的联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乡村文明体现了农业生产、农耕文化、乡土建筑等特点,享有清新空气、自然景观等优势。
然而,乡村文明也面临着人口外流、缺乏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
人造文明是指人类通过科技和创造力创造的文明成果。
人造文明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包括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生产的发展、艺术和文学等领域的成就。
人造文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
然而,人造文明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科技依赖等。
自然文明是指自然界的发展演化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完善。
自然文明强调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自然文明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自然景观等特点。
自然文明的保护和发展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生存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自然文明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如气候变化、生物灭绝、资源匮乏等。
在申论中,我们可以探讨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如城市化对乡村发展的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讨论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之间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如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平衡等。
从辩证的角度看待科技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从辩证的角度看待科技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1e9addfc915f804d2a16c128.png)
从辩证的角度看待科技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现如今,科学的进步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同时也让人类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众所周知,生态文明与科技发展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科技能为人类解决资源、能源的供求问题,但如果生态环境因此而破坏,那就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因此,这就需要科技与自然建立起一种和谐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本文着重从辩证的角度来分析科技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阐明两者的关系。
标签:辨证科技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之所以在生产力的范畴中要纳入科学技术,是因为马克思认为在一定层面上科学技术就等同于一般社会生产力。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的论断,此观点不但总结了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而且还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而社会的进步却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眼下,如何促进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维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成了当务之急。
二、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在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人类物质生活水平与社会生产力,实现了人类社会的空前繁荣。
只有不断坚持科技进步与创新,广泛的应用生态化科技,增加资源循环使用次数,才能避免环境污染。
科技发展保护和改造了自然界。
科技发展实现了能源与资源的节约并提高了使用价值,以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人类通过选择先进的科技工具,开发自然界各种资源,实现了从非资源到资源的转变,减少了资源浪费。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产生,不仅降低了资源使用成本,提高了资源的利用价值,而且使产品质量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再者,能源的开发需要科技的发展,从以前的水力、畜力到现在的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可再生资源的出现,通过科技发展与创新,人类社会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丛林的破坏,水源的污染,臭氧层空洞的产生,全球气候异常等严重问题最后都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来处理。
关于科技与自然作文(通用5篇)
![关于科技与自然作文(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50e590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33.png)
从科技与⾃然关系的变化不难看出,科技的不断发展在推动了⼈类社会⽂明形态变迁的同时,也⼤⼤影响着⼈类对⾃然的认识、态度和⽣活习惯,从⽽成为构建⼈和⾃然关系的重要⼿段与环节。
下⾯是店铺整理的科技与⾃然作⽂,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科技与⾃然作⽂篇1 万家灯⽕,⼤街通明,霓虹闪耀,这是科技带给我们⼈类的;舒适的住所,便捷的出⾏⽅式,也是科技带给我们⼈类的;⽣活条件⽇益好,⼯作环境更加优,这还是科技带给我们⼈类的。
科技给⼈类带来便利,让⼈们徜徉在幸福之中。
但是,谁⼜考虑过这些便利背后的东西呢? 现如今,仰望星空,偶然出现的星星令⼈们尤其是孩⼦们激动不已;繁华的⼤都市⾥,堵车现象⽇益严重,漫步在街道上,到处都是令⼈⼼烦意乱的汽车鸣笛。
这些都是因为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因为科技发展,星星被霓虹代替;因为科技的发展,天空不再湛蓝;因为科技发展,海⽔不再清澈。
⼈们在享⽤着科技进步带给⼈们优越的⽣活、舒适的⼯作的同时,就没有想过什么? 在上个世纪,科技没有那么发达,家⾥的⽣活条件也不好,没有电视、电脑,不知道外⾯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可以说那时的⽣活是单调的,但那时的⽣活却很健康。
⼈们过的是⽇出⽽作⽇⼊⽽息的⽣活:⽩天可以看蔚蓝的天空,⽩云飘来飘去;夜晚可以⽉下漫步,看⽉亮初⽣,星汉灿烂。
这样的⽣活是多么的惬意!⽽现在呢?⽩天经常是雾蒙蒙的,哪⾥还有明净的天,更不要说新鲜的空⽓;夜晚总是漆⿊⼀⽚,即使是有⽉亮出现,⽉光似乎也不在那么明亮,更不要说晴朗的夜空,繁星点点,星汉灿烂。
科技是⼀把双刃剑,它⼀边造福⼈类,同时也⼀边给⼈类带来伤害。
正如材料中的男孩所说,正是因为有了电,有了现代科技,有了⾼楼林⽴,⼈们才能看万家灯⽕、⼤街通明、霓虹闪耀!也正如材料中的⽼⼈所悟:也正是因为有了电、有了现代科技带来的⽂明,才没有了满天星⽃的出现!转眼之间呀,当年那祖先们⼭洞边点燃篝⽕、看⽉亮初升的美景已是遥不可及了。
我们不得不承认,科技改变了社会,给⼈们的⽣活增添了⽆限光彩,也给⼈们带来了⽆穷痛苦和困扰。
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https://img.taocdn.com/s3/m/41f321d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3e.png)
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命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目标,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首先,我们需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过去,我们常常将自然视为人类可以随意征服和掠夺的对象,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严重破坏。
如今,我们必须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自然的主宰。
自然有着其自身的规律和价值,我们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而不是违背自然规律行事。
加强环境保护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环节。
这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
一方面,要加大对污染的治理力度。
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排放,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推广生态农业。
同时,要加强对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保护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
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重建。
推动绿色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
在经济发展中,我们要摒弃过去那种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转向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模式。
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的环境监管,促使企业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
完善的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保障。
要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让那些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贡献的地区和人们得到合理的补偿。
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让破坏环境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浅析科学技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
![浅析科学技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eacc027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52.png)
浅析科学技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摘要:人类具有能认识和掌握天然自然物的客观属性和规律性,利用自身创造出来的科学技术,使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一般生物被动地依附自然,发展到积极、主动地作用自然,让自然界服务、适应于人类。
可见,科学技术对人与自然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愈来愈突出。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与自然关系;环境污染一、科学技术发展史的简要回顾科学技术史就是一部简要的人类社会发展史。
原始社会虽然没有产生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与技术,却孕育了最初的科学技术的萌芽。
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先祖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劣,面对着来自大自然的各种自然灾难,凶猛野兽,以及疾病,人类先民首先要生存下来,必须不断的认识自然,掌握自然的规律。
以采集狩猎这一简单的生活方式,孕育着原始的科学技术。
例如旧石器时期第一块石器工具的制造,这不仅标志着人类使用工具的第一步,更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第一步。
古代社会,人类进入农业文明时代。
这时期围绕着农业生产活动的科学技术,催生出比较繁荣的农业文明时期,例如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不是重视科学技术的国度。
农业生产必须掌握气候变化,了解自然的规律,因此出现了专门研究天文的天文学家,和渐渐成系统的天文学。
而天文学的发展,需要数学知识作为基础,从而又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以及和时代活动有关的地理学知识等等。
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使得人类进一步认识自然,让大自然和人类的距离更近一步。
近代社会才是真正意义的科学技术的诞生和发展时期,虽然这一说法一直备受争议。
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拉开了近代科学发展的帷幕,另外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不仅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大踏步发展,更是加速了社会的发展进程。
尤其是牛顿经典力学,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人类建立了一个新的世界图景,把自然更全面,完整的展现在人们面前。
近代后期,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的催化下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逐渐建立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爆发了以电气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对于自然的探索进入了系统的时期。
科技发展与自然观演变的关系
![科技发展与自然观演变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ad2914fb4daa58da1114a57.png)
. . . .论文题目:科技发展与自然观演变的关系学院理学院专业物理学号+++科技发展与自然观演变的关系摘要:自然观是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的哲学概括,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是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自然观的变化不断影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反过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影响着自然观的形成。
本文从中国和西方的自然观、科技发展史出发,比较两者的异同,说明两个文件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
揭示自然观和科学技术间的关系,论证人类认识对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在文章最后指明认识到科技发展与自然观演变的辩证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字自然观科学技术西方文明文明辩证关系自然观是指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人们对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演化方式、运动变化及动力原因的根本看法。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自然观,不同时期人类的自然观也不同。
其中,科技对自然观的演变起着重要的导向功能,随着科技的发展,自然观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共经历了原始的自然观、古代朴素自然观、中世纪的神学自然观、近代的机械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过程,最终形成科学的自然观。
下面通过分析中国和西方的自然观及科技发展史来探讨其辩证关系。
一、中国自然观与科学技术发展史1、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蒙昧之初,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思考都是从很直观的自然现象出发,在中国人看来,天地万物是由五行组成的,五行按一定顺序,相生相克。
五行学说解释了宇宙的结构,但是没有解释宇宙的起源。
阴阳学说解释了宇宙起源,阴阳学家认为是阴阳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世间万物。
这种观点带有浓郁的思辨性质,讨论的是世界的本源和对运动规律的思辨解说,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整体角度出发,注重的是辨证统一。
正是由于这种思维方式的引导,由起初的认为天定胜人,对自然界的恐惧和绝对服从,到后来尊崇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理念。
产生的儒家、道家等学派,与其说是结果还不如说是原因。
然而这种思维也潜移默化中限定了中国人的思维,中国人长于整体性思维、重直觉和顿悟, 在直观的基础上进行联想、类比, 然后用朴素的唯物论、辩证法进行归纳、总结, 说理往往带有玄虚、混沌色彩, 缺少严密推理的逻辑过程, 有时甚至带有几分神秘色彩, 对事物发展的深层原因追究甚少。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心得体会7篇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心得体会7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85f0f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7d.png)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心得体会7篇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心得体会篇1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
人类现在的科技在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但人却忘记了,人与生态文明相互共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
虽然以前大家还不是很注重生态环境,但那个时候还没有那么多的化工厂,商业房。
随着时代的改变,很多工厂肆无忌惮地乱排放有毒气体,污水。
很多开发者乱开发绿色土地、乱砍树木,大量的建造房子。
以至于现在环境受到了很大污染。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都买得起汽车了。
很多上班的人都开汽车,家离上班的地方近的,不愿意跑,要开汽车。
离得远的不愿坐公车嫌太挤,更不愿骑车,太累也都要开汽车。
大家可知道汽车一天要排放多少尾气啊。
在我父母小时候,我爸爸经常去河里挑水喝,现在都不敢喝了,水被污染了。
就拿在我家附近的池塘来说,刚开始时水是很清澈的,但没过多久水就开始变浑浊,因为所有住在附近的人都会把垃圾倒在河岸边,垃圾就会掉进河里。
但很多人不以为然,都觉的这么点垃圾无所谓。
如果每个人都那么做的话,世界都变成垃圾场了。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如老年人注重保护环境。
有一次我出去,看见有一位老奶奶,她头发花白,脸上都是皱纹,老奶奶弯着腰拉着垃圾车,时不时还要停下捡垃圾。
过路的人都会捂住鼻子躲开,有人买了东西,包装袋随手乱扔。
有的准备把垃圾进垃圾桶,但看都不看一下,垃圾没有扔进去就不管了。
老奶奶拉着车子到中间去捡垃圾,这时刚好从岔路口有一辆汽车开过来一个急刹车,差点撞到老奶奶。
司机不说对不起就算了还破口大骂:“你是怎么走路的?眼睛瞎了吗?”随手把香烟头和一些垃圾从车子里扔出来,就开走了。
社会是大家的,环境也是大家的,需要大家一起来保护,光靠一个人是不够的。
只有一个人捡垃圾,其他人都在制造垃圾,这样也是一团糟。
我们的母亲地球,曾经有多少前辈为为他装饰,而我们却在折磨着她,让她逐渐衰老!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让身边的每一件不文明的事情都化为乌有!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心得体会篇2“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们珍惜、节约资源时喊的一个口号。
科学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科学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eacec651eb91a37f1115cfd.png)
科学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随着现代技术和工业文明的到来,经济发展超过了生态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大自然循环的自在规律,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危机频发。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科技正是其原动力。
科学技术是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支撑。
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科学技术的精神内核。
科学技术和生态文明二者相辅相成,互利共生,共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人们应在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正确地引导科学技术的价值取向,用“绿色科技”推动生态化生产。
中国论文网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三次科技革命更是促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革。
高速发展的科技为人类追求高度舒适的物质生活这一目的提供了可能,也无限延伸了人类改造自然和向自然索取的能力。
生态,是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的状态,她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
随着现代技术和工业文明的到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模式使得经济发展超过了生态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大自然循环的自在规律,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危机频发。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但生态危机并不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反,正是落后的科技水平导致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进而导致资源浪费,环境破坏。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①”,科技正是其原动力。
人类跨越工业文明向更高的生态文明迈进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人类走出生态危机,走向生态文明,创建社会和谐,离不开科技的发展。
生态文明包含着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②。
因此,构建生态文明,是科技进步的伦理要求;发展“绿色”科技,是科技进步的必然选择。
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自然与人类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018079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c.png)
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话题。
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类就与大自然息息相关,我们依赖自然环境生存,同时也在不断改变和适应自然环境。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一、生态环境首先,自然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无论是空气、水、食物等必需品,还是我们所享受的各种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都离不开自然的馈赠。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
因此,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成为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二、自然资源其次,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从土地、矿产、水资源到动植物资源,这些自然资源都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已经导致了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需要我们从政策、法律、科技、教育等多方面入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资源利用效率。
三、科技进步与自然的关系科技进步与自然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
一方面,科技进步为我们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资源利用方式,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另一方面,科技进步也为保护自然环境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环保科技的发展使我们能够更加有效地治理环境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等新型产业模式的出现,也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在面对自然环境问题时,我们需要转变观念,从“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需要我们从政策、法律、文化等多个方面入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尊重,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道德观念。
只有当每个人都认识到自己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才能真正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创新
![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13deba7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e7.png)
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创新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自然环境和珍贵的生态资源一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优势。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严重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创新成为了当下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亚洲文明的思想财富之一,也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
从大气污染到水土流失,从垃圾围城到城市绿化,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了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难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通过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生态保护等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法规,如《中国的生态价值》、《生态文明建设指南》等,明确了构建生态文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根本目标。
同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还成立了大量的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和生态示范区等,在修建绿色低碳的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推广清洁能源等多个方向实施有效的扶持和引导。
二、科技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虽然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但它并非可以单独完成的计划,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实现持续可靠。
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是一个必要的途径和要素。
依靠科技创新,我们可以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大力推进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发绿色产品、智能化系统等,以更加高效、清洁、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式,为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和理念。
同时,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更好地促进能效和生态效益的平衡,实现科技进步和绿色环保的有机融合。
目前,我国重点推进的科技创新项目涵盖了环境修复、生态系统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等众多领域,涉及领域广泛、视野开阔、前景广泛。
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推广将更加得心应手。
科技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和贡献
![科技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和贡献](https://img.taocdn.com/s3/m/9c988d600c22590103029d3e.png)
专题调研科技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和贡献□呼和浩特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张芳党的十八大提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摒弃了人类破坏、征服和主宰自然的传统发展理念和行为,倡导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是人类文明不断演进的动力源泉。
生态文明建设同样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支撑。
科技创新是决定生态文明建设进展乃至成败的核心要素。
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立足于科技进步。
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国家兴衰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纵观世界历史,美、英、德、法等西方发达国家,无一不是抓住了历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依靠原始创新引领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步入了世界强国之列。
英国依靠牛顿发现力学定律、法拉第发现电磁学定律、瓦特发明蒸汽机等重大理论和技术创新,最早实现了工业化,进而确立了当时的世界经济中心和科技中心地位。
美国借助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贝尔发明商用电话、肖克莱发明半导体等一系列重大原始创新,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取得了“两弹一星”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就,科技事业长足进步,为我国在短短几十年内成为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大国提供了重要支撑。
改革开放3()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其中就饱含着广大科技工作者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付出的心血、汗水和做出的突出贡献。
近现代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唯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才能走出一条科技强、产业强、国家强的发展新路径。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经济发展新旧(上接22页)梳理出干部人事工作基本规律及其原因,为进一步研究如何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如何强化年轻干部培养、如何改进组织工作提供了重要途径,使干部档案工作更好地^务于组织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与人类科技文明
[摘要]人类是自然的产物,又是自然的改造者。
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通过不断的努力以及科学技术的革新,改造自然、创造自然。
本文主要就自然的发展历程、科技文明的发展历程、科技文明对自然的影响、以及如何处理好科技文明与自然两者之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出发,向大家作简要说明。
[关键词]自然、人类、科技
第一章自然的发展历程
纵观整个历史,自然的发展历程可以归结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远古时期,远古时期的人们长期过着狩猎和采集的生活。
受自然的约束比较明显,时常是有了这顿没有下顿,为了食物生源地的抢夺更是相互厮杀。
但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对于生物无知的乱采滥捕,无可避免的出现了自然资源匮乏的问题。
第二个阶段是农牧业时期,绝大部分的狩猎者逐渐转变为农民和牧民。
人类不仅由简单的利用生物资源,扩大到利用气候、水利和土地资源,而且更是由简单的利用自然资源到利用和改造自然资源,可以说这是一次伟大的变革。
第三个阶段是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大大提高和扩大了利用、改造和创造自然的能力。
人类不仅利用生物、气候、水力、土地等自然资源,而且也大量地利用矿产资源、能源等,大大丰富了物质资源生产种类。
第四个阶段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从物质中脱离出来成为了这个时代最宝贵的东西。
在这个时代,人与自然通过科技不断融合。
第二章科技文明的发展历程
翻开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最值得中国人引以为荣的,莫过于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和火药这四大发明了。
正如《机器。
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马克思所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其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1]。
其实我国春秋末期就出现了块炼铁渗碳钢,战国时期又出现了白口铁处理技术,我国的冶铁技术开始出现。
自两汉而后,从魏晋南北朝的充实和提高,到隋唐五代技术发展,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状态。
到近代,通过世界各国文化科技的融合、推新,我国的科技文明又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比如两弹一星、神州七号等,无不展示着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世界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在提到:“我最喜欢用一种相对来说缓缓上升的曲线来说明中国的演变,显然这曲线比欧洲同一时期,譬如说公元二世纪至十五世纪的演变过程的曲线上升得高,有时高得多。
”[2]显然这是非常恰当的。
而此时世界的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阿拉伯数字、轮车技术、电灯、蒸汽机等都是其科学技术发展的见证者。
第三章科技文明对自然的影响
凡事有具有双面性,科技文明对自然的影响也不例外。
首先是科技文明对自然的正影响。
康德说:“如果没有人类,整个世界将会
[1] 马克思. 机器。
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M]. 人民出版社. 1978
[2] 李约瑟. 中国与西方的科学与社会[M]. 上海: 科技出版社. 1956.65-85
变成一个单纯的荒野。
”[3]由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和科技的发展才启动了维系自然生态稳定的新机制。
相反,没有人类科技参与的所谓纯粹的自然过程是充满了灾难和变动的。
据古生物学家的研究,在过去的七亿年内,规模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二叠纪末或古生代末。
统计表明,这次事件造成生物的科数减少52%,种数减少90%。
在人类历史的远古期,处于原始时代的人类只是自然界的奴隶,他们的活动最多只能说是动了大自然的几根毫发。
然而,从传说中我们知道无论西方还是东方,都发生过特大的洪水。
西方的诺亚方舟和橄榄枝寄托着美丽的向往,而我国的大禹则脚踏实地,疏浚河川,改善了环境,保护了生态。
科技文明这把双刃剑对自然的负面影响也是极其显著的。
在人口问题上,医疗卫生科技事业的发展使得人口出生率和成活率迅速提高,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引起全球人口急剧增长。
人口爆炸问题在全球生态问题体系中处于轴心地位,医疗科技的发展是人口爆炸的重要因素。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生存的环境范围快速扩大,而导致了动植物生存的较原始的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挤压,并将自然环境分割成了许多相互隔离的的部分,为动植物尤其动物的生存繁衍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在资源问题上,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能源危机及由此而带来的世界性经济萧条。
资源依靠现代科技进行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的枯竭使贫困化加剧发展而难以遏制,贫困的加剧又导致了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资源的争夺引起了连绵不断的战争,战争让人类的家园饱受蹂躏,而战争中适用的各种生化及核能武器又给生态环境带来了难以抚平的创伤。
在环境问题上,如今全球环境退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
在迄今为止的社会发展中,人们利用科学技术进步力量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的方式谋求经济增长,导致全球环境恶化,大自然的平衡受到破坏,出现威胁人类生存的形势。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
由上可知,随着科技的发展,由于人类在某种程度上无视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和生态环境特有的性质,为谋求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导致了科技一定程度上的滥用,而正是这种滥用导致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在某些地区这种恶化已经达到了难以恢复的程度,这些地区人们的生存已经遭遇了严重的威胁。
传统科技文明发展观与机械论世界观和传统的经济增长发展观是一致的[4],它局限于单向度的经济价值取向,以向自然索取资源能量和排放大量废弃物为特征,其技术原则和组织原则是线性的、非循环的,违反了生态系统的循环原理,在实践中必然引起自然环境的恶化,使技术异化为统治人、剥夺人自由的异己力量,同时使经济增长的空间越来越有限,最终弱化了科技文明的能力。
在传统科技文明观的指导下,技术沦为人类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工具和手段,成为制造生态危机的“元凶”。
第四章正确处理自然与人类科技文明之间的关系虽然现在人类的科技文明水平有能力改变自然环境,但是更加应该注重考虑在运用科技时对自然造成的影响。
可以说,科技的大锤掌握在人类自己手中,是用它凿出通往未来的康庄大道,还是用它为人类掘好坟墓,都掌握在人类自己手中。
凌竹的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5]一文中举到的围海造田的例子,也显示出了正确处理自然与科技文明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
可是我们又该怎么正确处理自然与
[3] 马晓俊. 论康德“目的论”对于科学合理性问题的启示[J]. 理论界. 2006.1
[4] 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 人民出版社. 1971.30
[5] 凌竹. 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N]. 汕头日报. 2014.7.18
人类科技文明之间的关系呢?
首先我们应该肯定科技文明对于人与自然发展的重要性。
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其次,利用人类科技文明在掌握自然规律、正确认识人类对自然过程干预不当所引起后果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调节和控制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做到可持续发展,最后是完善科技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好人类唯一的家园,才能世世代代安享美满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