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5综合题答题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综合题时的策略
一、综合题在文综卷中的地位
在高考文综卷中,综合题占160分,其中地理部分为56分。地理综合题要求考生能通过逻辑严密的综合分析,利用所学地理学科知识,用简洁流畅的学科语言来进行表达;突出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相比较于地理单项选择题,在“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调动和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的基础上,增加文字表达能力的考查、绘图能力的考查(2020北京学业水平考卷信息)。
二、高考地理综合题常见失误分析
1、答案欠准确:由于同学们不能很好的审题,或者是没有搞清知识点在知识结构体系中的位置,因而答案出现偏差,甚至是答非所问,从而导致失分。
2、答案不“全面”:所谓全面,就是说既要回答主要的,也要回答次要的;既要回答自然角度,也要回答人文角度;既要分析自然原因,也要分析目的原因;既要分析生态角度,也要分析经济和社会角度;既要注意一般的、也不遗漏特殊的。尤其是特征描述角度学生往往是顾此失彼,从而导致失分。如:红海附近为什么能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正确的答案要点是:(I)位干北回归线附近,全年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终年盛行下沉气流;(2)受来自亚洲大陆干燥东北信风影响;(3)红海面积狭小。但大多数学生只能答出(1)要点这个原因,而忽略了其它的原因。
3、答案不“圆满”:所谓圆满答案,就是根据试题组织的答案要有理有据,有因有果,把问题说明白。除特征描述类答案外,每一条答案都应具备因素(要素或角度性词语)、评价性词语和依据性来源性词语三部分。一些学生总是忘记依据性来源性部分而导致失分。一般说来,回答问题要“有理有据”,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事实”说话。只抽象笼统的回答,严格来说是很难得高分,甚至不能得分的。如:江苏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是什么?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湿润,水网密布。”如果笼统地答成“自然条件优越”,那就失去了得分的机会,又如;天津化学工业发达的原因有哪些?准确答案应该是“附近有大港油田的石油和我国最大的长芦盐场提供丰富的原料”等。若答成“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严格说来是不得分的。
4、答案欠“条理化”: 答案要有层次和序列号,无论采点给分还是采意给分,都能让改卷老师迅速采集。
5、书写不规范,错别字多,书写要让改卷老师看得懂。
三、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步骤
1、五步操作程序:
(1)细审“设问”。抓住“指令词”和“中心词”组合的动宾词组明确答题方向和答案结构;抓住“指令词”的限定词和修饰词明确答案的来源和角度;抓住“中心词”的限定词和修饰词缩小答案的方向和角度,使答案具体化和情境化。
【常见“指令词”的把握和答题要求】
○1描述: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答案结构为总+分+分。
○2简述: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不必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答案结构为总+分+分。
○3说出:相当于“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4阐述:“分析+叙述”;既要有原因,又要有结果和观点;语言格式:因为…所以(导致)…
○5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体现出事物或现象间的因果逻辑关系或内在联系。即把问题分解为不同阶段、不同角度、不同环节、不同层次、不同因素、不同组成,然后把各部分的本质、规律、原理揭示出来,再把整体的本质、规律、原理归纳出来的过程。突破口在“分”,关键在“析”。常见的有分析原因、分析影响意义作用;偶尔也见分析特征和变化。答案必须有理由有结论。
○6比较:比较要在某些选定的侧面,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包括相同、相异、相反、相似;分析相同事物间的差别、不同事物间的联系,两个地理事物都要回答。
○7评价: 对地理环境、条件、措施、对策进行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有利(正面)与不利(负面)两方面进行分析,要有结论与理由。“有利+不利”两个角度都要回答。语言格式:利:1、2、3..。弊:1、2、3…。优点:1、2、3..。缺点:1、2、3..。
○8判断: 先说出观点或结论,再阐述理由和依据。语言格式:正确(合理)或错误(不合理)。理由:1、2、3..。
○9例析: 即举例说明,“实例+分析”;一定要结合具体实例,从这个例子入手分析或论证。
○10说明:对原理、规律、成因、过程进行说明,既要说出是什么,又要说明为什么。
○11论述:属于较高要求,要指出判断的依据、推理过程和结论,既要有原因,又要有结果和观点。
○12归纳:从已知的具体表象中抽象出一般性的特征
○13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把地理事物共性特点归结在一起简明扼要叙述
○14推测:根据已知的信息来想象、判断、推理未知的特征、原因和后果。
【常见中心词的把握和答题要求】
○1原因:原因作为中心词是最常见的题型,属于由果索因指向。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某区域某自然现象和自然事物特征及变化的原因分析,利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注意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注意厘清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注意增加人类活动的影响;二是某区域某人类活动开展或者不能进行的原因分析,可以利用该人类活动的区位理论分析,和该人类活动的开展可能产生的影响、作用(生态方面、经济方面和社会方面)这两个角度展开分析,注意答案有依据有结论。
○2后果、影响、作用、效益、意义:这一类中心词的指向是由因推果。注意答案的角度:正面意义+负面意义;本地区(事物)意义+其它地区(事物)意义;生态方面的意义、经济社会方面的意义。
○3特征、特点:地理事象的特征、特点和表现。注意不同地理事象的描述有不同的角度和答题结构。
○4方法、对策、措施:属于解决问题指向的中心词。注意思维的综合性、层次性和区域性。注意政策层面、法律法规层面、检测监管层面、工程措施层面、生物措施层面、技术措施、公众参与层面;注意因地制宜采取的当地措施、需要区际甚至国际合作措施。
○5变化:属于表现类指向题型。注意体现“提高、上升、增加、下降、先降后升、先升后降”思路;注意分段分类描述;注意总分分答题结构。
○6关系:地理事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相互因果关系、相互内在联系等。思路:A导致B导致C..。体现“因果关系、前后关系、时间关系、主次关系”。○7结构:属于表现类指向题型。注意所占比例;主要组成;适当评价其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