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教师资格证中公《中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

合集下载

2023年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

2023年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

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素质教育观教育观旳关键是教育旳目旳。

素质教育观是为了提高人旳全面素质旳教育观,将教育活动旳目旳指向人旳全面素质旳发展,即先天旳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与教育影响下旳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旳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主线宗旨。

(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增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旳教育。

(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旳一项基本教育方针。

)3.素质教育是面向学生旳(友好旳)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是党旳教育方针旳关键部分。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四有社会主义事业旳建设者与接班人。

)4.素质教育是增进学生个体发展旳教育。

(美国加德纳旳多元智能理论)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旳教育。

素质教育是连贯旳、全方位旳、全过程旳教育活动,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旳规定,是终身旳,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实行素质教育,必须把四育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旳各个环节中。

1999年《有关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旳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旳思想。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旳教育方针,实行素质教育,标志着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1.增进学生身体旳发育2.增进学生心理旳成熟3.造就平等旳公民(受教育机会公平、全面提高国民素质)4.培养个体旳生存能力和终身学习旳基本素质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旳习惯、爱好和能力6.培养学生旳法律意识7.培养学生旳科学精神与能力1.面向全体学生2.增进学生旳全面发展3.增进学生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旳培养4.增进学生活泼、生动、积极旳发展(启发式教学)5.着眼于学生旳终身可持续发展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行素质教育发明条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旳基础是“两基”(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条件是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改革(课程改革是关键)基本保证是建设高质量旳教师队伍前提条件是教师旳教育观念重要措施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旳实践活动2.优化构造,建设高质量旳教师队伍(1)更新教师旳教育观念(2)提高教师旳师德素养(3)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提高教师待遇,优化学校管理3.将教育目旳贯彻到教学旳每一种环节4.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5.调动学生旳积极性和积极性6.加强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开创素质教育旳新局面,靠法治、制度保障,切实加大教育投入等1.全面素质与片面素质旳区别2.价值取向旳区别(培养符合社会需要旳人才&考试成功)3.教育方针旳区别第二节学生观——“以人为本”学生观是确立素质教育观旳理论根据。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学知识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学知识点整理

老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学知识点整理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

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 ——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开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开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开展。

(1) 素质教育以进步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开展的教育(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开展的教育(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为重点的教育二、国家施行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1、面向全体2、促进学生全面开展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的培养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开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开展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 深化教育改革,为施行素质教育创造条件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详细目的: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根底知识与根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构造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开展的需求。

表达课程构造的平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 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开展的联络,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历,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根底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施行过于强调承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才能、获取新知识的才能、分析^p 和解决问题的才能以及交流与合作的才能。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开展、老师进步和改良教学理论的功能。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
1、定义: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2、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我国把教育、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

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3、外延。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总1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一、素质教育观1、定义: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2、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我国把教育、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

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3、外延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学生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存疑、求疑、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三、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

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加大教育改革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条件。

(二)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完整版)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
在过去的真题中,有出现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启示是什么,其实就是对于这句话的理 解。过去的教学强调的就是一味的给学生传授知识,但是新课改告诉我们,应该要更加注重如何让学生 在学习中主动学会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学习, 切实提高学习能力。
3.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 1)让学生经历过程 ( 2)要创设生活情境,生活情境要生动形象且符合实际特点 ( 3)要善于引导,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
四 教师职业道德 ............................................................................................................................. 4 (一)规范 ............................................................................................................................... 4 (二)人际关系处理 ............................................................................................................... 5
正确认识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和功能,变过去习惯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创造性地
使用国家课程教材, 积极进行国家课程地方化、 校本化的实践探索, 同时积极参与地方课程
和校本课程的建设, 培养开发课程、 评价课程、主动选择和创造性地使用新课程教材的能力。
3、 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中公《中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中公《中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

教育观:“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观: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1.2.3.4.5.的教育;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得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1.深化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基础)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②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③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今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今今( 1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调动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 ( 2 )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①顺序性—循序渐进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③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④互补性—扬长避短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2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倡导形成性评价( 1 )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的;( 2 )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1.中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鲜明特点;2.中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特点是指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进步与提升;3.中学生在具体的德、智、体、美等教育内容也有鲜明的发展特点;1.2. (核心):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起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的意识。

3.供必要的准备和支持,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教育公正:指教育机会对所有的学生都是均等的,教育均等包括入学机会均等和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2.学生差异包括:性别差异、民族差异、地域差异、家庭背景的差异、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教师观:狭义上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教师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1.传道者的角色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3.朋友的角色4.研究者的角色5.管理者的角色6.示范者的角色1.复杂性:教育目的的全面性、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黄金考点汇编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黄金考点汇编

必背考点汇编第一章职业理念考点1: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考点2: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核心目标)(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②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②评价内容的综合化;③评价过程的动态化;④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考点3: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常见误区(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

(2)素质教育就是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3)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

(4)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5)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6)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

考点4:“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人。

(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口诀】两独一发。

考点5: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考点6: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1.教师角色的转变【口诀:三者一开放】(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中学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

中学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

中学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
中学教资综合素质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需具备的综合素质,包括以下知识点:
1. 教育理论: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发展的历史和趋势,熟悉国内外教育政策、教育改革和教育法律法规。

2. 教育心理学:了解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发展规律,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够运用有效的教育心理学原理指导教学实践。

3. 教育评价:了解各种评价方法和工具,包括考试评价、综合评价和素质教育评价,能够合理使用评价结果改进教学。

4. 教育研究方法:掌握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包括观察、访谈、调查、实验等,能够进行教育实践研究和教学改革研究。

5. 教学设计:具备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

6. 教学管理:了解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班级管理、学校管理和教师发展,能够有效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

7. 课堂教学技能:掌握有效的课堂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知识讲解、问题解答、教学评价和学生教育等。

8. 创新教育:关注创新教育理念和模式,提倡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能够运用创新教育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9. 教育伦理: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操守,了解教育伦理和职业道德要求,能够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和教育纠纷。

10. 学科知识:熟悉所教学科的内容与方法,掌握学科知识,能够将学科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以上是中学教资综合素质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教师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教师资格证初中综合素质重点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初中综合素质重点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初中综合素质重点必背知识点
一、教育心理学
1. 研究理论
- 主要研究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构建主义、社会文化理论等。

- 智力理论:Sternberg的三元智力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等。

- 人的认知过程:感知、思维、记忆等。

2. 发展心理学
- 儿童青少年期的身心发展: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等。

- 起源于儿童发展理论:皮亚杰、维果茨基等。

3.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教学
-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方式。

-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奖励方式。

- 考试与评价方式。

二、教育法律法规
1. 中小学教育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

2. 学校规章制度
- 学校管理制度。

- 学校安全制度。

- 学校考试制度等。

3. 学生权益保护法律法规
- 学生权益的法律保护。

- 学生惩戒与纠正措施的规范。

三、教育科学
1.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

- 教学设计的步骤和要素。

2. 教学评价
- 教学评价的概念和功能。

- 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教学方法
- 指导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

- 师生互动、学生主体等教学方法。

以上是教师资格证初中综合素质重点必背知识点的简要概述,具体内容可以对相关知识进行更详细的学习和掌握。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1.教育学基本理论:-教育的基本概念、内容、任务、原则等-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的学派及其主要观点-教育规律与教育方法2.教育评价与学习评价:-学习评价的基本概念、原则与方法-学习评价的形式、效度和信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与实施-学生发展情况的评价与分析3.教育管理与领导:-学校管理的任务、原则与方法-教育领导的基本要素与流派-学校制度与组织的管理4.中学教育的特点与任务:-中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其与初中、高中的区别-中学教育与德育、学科教育的关系-师德师风与中学教育5.课程与教学:-课程的基本概念、类型与结构-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教学评价的方法与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与方法6.学科教育:-学科的特点与目标-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科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学科教材的选择与使用7.学生健康与安全教育:-学生人身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生网络安全与信息素养培养8.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与实施-教师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与适用9.教材研究与教学实践:-教材编写与选用的原则与方法-教学实践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教学实践的规划、操作与总结10.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与作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技巧与方法以上是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的一部分,考试内容还包括教师职业素养、教学设计与评价案例分析等。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多做题目和模拟试题,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完整版!《综合素质》的知识点全在这儿!

完整版!《综合素质》的知识点全在这儿!

完整版!《综合素质》的知识点全在这儿!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主要考查考生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

试卷共三大题:第一大题为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8 分),第二大题为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 小题,每小题 14 分,共 42 分);第三大题为写作题(本大题共 1 小题,50 分)。

以下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汇总。

一、教育观(一)素质教育观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1.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学生观(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1.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4.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1. 学生是完整的人;2.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3.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 学生是责权主体。

三、教师观(一)教师角色的转变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2.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二)教师行为转变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2.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中学综合素质是指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需具备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它包括教师的知识结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理论是教师的基本功,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发展动态,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以及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等。

二、学科知识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包括教授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巧等。

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更新学科知识,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以便能够更好地教授学生。

三、教育教学方法与技能教育教学方法与技能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需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和技能,灵活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育教学管理知识教育教学管理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包括教学计划、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学效果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够合理地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

五、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宝贵财富,包括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教学案例,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能。

六、教师职业道德与师德师风教师职业道德与师德师风是教师行为规范的基础,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理念、教育情操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需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以身作则,引领学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七、教育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教育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方向,包括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需要具备独立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教学的方法和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涵盖了教育教学理论、学科知识、教育教学方法与技能、教育教学管理知识、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教师职业道德与师德师风以及教育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中学教师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归纳

中学教师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归纳

中学教师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归纳一、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学原理:包括教育的定义、目的、任务和功能,教育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等。

课程与教学理论:涵盖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等相关理论。

教育法律法规:涉及教育法律、教育政策、教育伦理等方面的知识,如《教育法》、《教师法》等。

二、教育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

课堂教学:具备良好的课堂教学能力,包括板书设计、语言表达、课堂组织等。

教学评价:能够运用多种评价工具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有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三、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科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能够准确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

教育技术能力: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跨学科知识: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知识,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融合,拓宽教学视野。

四、教师职业道德与素养职业道德: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心理素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应对工作压力和挫折,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沟通与协作: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与同事、学生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

五、教育实践与创新能力教育实践: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如教学实习、课题研究等,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创新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育心理与学生发展教育心理学: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指导教学实践。

学生发展指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挖掘,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中学教师综合素质考试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广泛,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教学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师职业道德与素养、教育实践与创新能力以及教育心理与学生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为了顺利通过考试,考生需要全面复习相关知识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综合素质是重要的科目之一。

它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对于考生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的主要知识点。

一、教育观教育观是教师对教育本质、目的、功能、价值等基本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这意味着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是要提升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要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机会,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不论其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性别等差异。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艺术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让学生在自身优势领域得到充分发展。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改下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学生观(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教师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等规律,遵循规律进行教育教学。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重点背诵内容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重点背诵内容

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1、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的内涵: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平等健康的发展。

);②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使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其天赋允许范围内得到健康、完善的发展。

);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从而内在地要求教育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体现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①全体性②基础性(让受教育者接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基本行为规范等的一般学识,是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奠定的基础性教育)③开放性(教育场所和教育内容)④全面性⑤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⑦着眼于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终身教育。

4、素质教育的内容: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要点汇总-中学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要点汇总-中学
内容
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识的人
基本要求
公正平等的对待每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受教育的权利
公正合理的对学生进行教育
公正合理的对学生进行评价
公正客观的处理学生中的各类矛盾冲突
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绪体验
3、因材施教
含义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与领导
尊重领导,服从安排
顾全大局,遵守法律
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秉公办事,团结一致
12、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内容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导向;9. 重返发挥纽带作用
2.注重公平,面对班集体的每一位学生10. 大胆创新工作方式
3.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
4.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心
5.遵循学生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6.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
学校保护
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10、教师职业道德
义务
遵纪守法,教师应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教师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意的社会活动的义务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一、知识概述《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①基本定义: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包含很多方面,像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等。

总之就是当中学教师得具备的综合素质相关知识。

②重要程度:这可是考中学教师资格证的一大科目,不掌握好就拿不到证。

它体现了作为中学教师基本的素质要求,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着指导方向的作用。

③前置知识:得先有一些基本的教育学常识,比如知道教育的基本目的、学校教育的大致架构等。

还得对普通的文化知识有点了解,像基本的历史朝代顺序、主要的文学流派等。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教学中,职业理念帮你正确对待学生和教育工作;法律法规让你依法执教;职业道德规范约束你的言行;文化素养丰富教学内容;基本能力让你能写教案、处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等。

我有个朋友去考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这部分就弄不清职业理念里的几个观,结果面试的时候回答问题就不太理想。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综合素质知识点就像一张拼图,职业理念是一块,法律法规是一块,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块,文化素养是一块,基本能力是一块,这些板块共同组成了整个综合素质的知识体系。

职业理念处于引领思想的前端,法律法规提供规范保障,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品德操守,文化素养丰富内涵,基本能力确保工作的执行。

②关联知识:职业理念影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遵循;法律法规保障教育活动在职业理念下依法开展并影响对教师观、学生观等的规范;文化素养为基本能力中的教学能力提供素材,又在职业道德规范下对学生产生思想文化引导等。

③重难点分析:重难点在于理解职业理念中的三个观并能结合教学实例作答;法律法规条文繁多很难全记住,常考的需要重点掌握;职业道德规范要准确记忆条目并会判断行为是否遵守;文化素养知识面广难全面复习;基本能力中的写作能力对很多人来说比较难提升。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中每个部分都有考点。

职业理念是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常客;法律法规靠选择题考查多;职业道德规范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会涉及;文化素养选择题里考琐碎的知识;基本能力中的阅读理解、逻辑思维通过选择题或者材料题考,写作能力单独一道作文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以人为本”是一种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中心和主体,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具体包括:〔1〕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成长〔4〕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研究资源和机会〔5〕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培养。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第一节、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1、教育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教育法律法规是教育管理的基础和保障,是规范教育行为、维护教育权益、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法律文件。

2、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包括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

3、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1〕教育目标和任务〔2〕教育管理体制和职责〔3〕教育行政许可和监督〔4〕教育经费保障和使用〔5〕学生权利和义务〔6〕教师权利和义务〔7〕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估〔8〕教育纪律和处分。

4、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方式:〔1〕宣传教育法律法规〔2〕建立健全教育法律法规执行机制〔3〕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监督和检查。

第二节、教师权利和义务1、教师权利:〔1〕教育教学自主权〔2〕人身权利〔3〕劳动权利〔4〕知识产权〔5〕社会保障权利〔6〕其他权利。

2、教师义务:〔1〕遵守教育法律法规〔2〕维护学校和教育行业形象〔3〕履行教育教学职责〔4〕关心学生全面发展〔5〕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6〕其他义务。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1、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和工作中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尊重学生、保护学生、严格管理等方面。

2、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形象和职业声誉的体现,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3、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途径:〔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2〕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3〕营造尊重教师、关心教育的社会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主要考单选,材料分析单独考或结合考)教育观:“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观: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一、素质教育观的内涵:(两全一个一重点)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必背,加粗经常考)1.面向全体;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得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深化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基础)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②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③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节学生观(选择,材料分析)补充:✧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人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一、“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必背,“两独一发”)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调动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2.学生是发展的人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①顺序性—循序渐进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③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④互补性—扬长避短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倡导形成性评价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即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的;(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二、中学生的发展特点(了解)1.中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鲜明特点;2.中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特点是指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进步与提升;3.中学生在具体的德、智、体、美等教育内容也有鲜明的发展特点;三、全面发展学生观的基本要求(了解)1.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生理健康要求得以实现,心理健康要求得以充分满足。

2.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要求(核心):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起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的意识。

3.中学生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客观要求是全面发展,在德智体美等方面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必要的准备和支持,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育公正与中学生的共同发展1.教育公正:指教育机会对所有的学生都是均等的,教育均等包括入学机会均等和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2.学生差异包括:性别差异、民族差异、地域差异、家庭背景的差异、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第三节教师观(选择题)教师观:狭义上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教师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角色多样化(了解)1.传道者的角色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3.朋友的角色4.研究者的角色5.管理者的角色6.示范者的角色二、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了解)1.复杂性:教育目的的全面性、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创造性: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创新、需要面对突发事件时的“教育机智”。

3.主体性和示范性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

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包括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4. 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延续性:指由于教师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长和严格的交接班时间界限。

广延性:指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

5.长期性和间接性/滞后性和隐蔽性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对学生的施教影响,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看到结果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

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劳动价值6.个体性与群体性从劳动手段来看,教师的劳动主要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行的,又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

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教师本人的共同努力;每一阶段教师所面临的学生几乎是前一阶段教师劳动的产物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必背)1.现代教师角色转换(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指导学习方法,指导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还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与个性发展。

(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改革老师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3)教师要从“教书匠”→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发现教学问题→分析研究→总结经验→形成规律(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2、教师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教师之间)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必背)1.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2.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3.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重视沟通,加强交往与合作能力;5.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五、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了解)1.专业理想的建立2.专业人格的形成3.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4.专业能力的提高(教学技巧、教育教学能力)5.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6.专业自我的形成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职前培训→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教七、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七、终身学习的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是保罗·朗格朗于20 世纪60 年代提出,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

(一)终身学习的内容:①学会学习②通晓自己所教学科③学习有关教育的学问④学习信息技术(二)终身学习的要求:①有不断学习的意愿,把学习看做是生活的一部分,成为生活的需要,成为生活习惯。

②安排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

③把学习与工作改进、生活改进等联系起来,使学习有所运用,不是为学习而学习,而是为变化发展而学习,要有强烈的应用意识。

⑤掌握握学习的方法和技术,提高学习的效率。

八、教师的职业素养(了解)(一)职业道德素养1.对待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3.对待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4.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二)教师专业知识素养1.本体性知识①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②掌握该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及相关知识③学科发展的历史及趋势④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条件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管理的知识)3.实践性知识(怎么教)4.文化知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三)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2.先进的教育理念3.较高的教育专业能力(四)职业心理素养1.良好的情感特征2.积极稳定的情绪特征3.良好的性格特征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单选)第一节教育法律法规概述法律责任:由于实施了违法行为,必须依法承担的带有强制性和惩罚性的法律后果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1.行政法律责任(违反了行政法规)2.民事法律责任(财产责任、名誉权等)3.刑事法律责任(人员伤亡)教育法律救济的措施(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获得恢复和补救的法律制度)1、行政途径(申诉:请求获得救济,教师申诉:行政部门在收到申诉书的次日起30内进行处理;复议:复查)2、司法途径(行政诉讼:“民告官”)3、仲裁途径4、调解途径第二节我国主要教育法律法规解读我国主要教育法律法规“六法一纲要”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教育基本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通过、2006年修订,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10月31日通过;1994.1.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95.《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6.《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方法》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基本法,在教育法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总则: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与宗教分离;平等享有受教育机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进行教育教学(民族自治:双语教学)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条件:①有组织机构和章程;②有合格的教师;③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④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一、教育机构的管理体制:校长或主要行政负责人必须具有中国国籍受教育者:入学、升学、就业享平等权利;从业人员有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二、受教育者的权利受教育者的义务:①遵守法律、法规;②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③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④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受教育者的权利(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利、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出诉讼(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教育经费体制: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渠道为辅三、法律责任✧挪用、克扣教育经费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克扣的经费✧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总则:发生违反本法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一、入学: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就近入学;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和督促入学;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