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体转动惯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刚体转动惯量测量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三线摆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

(2)、进一步熟悉基本量具的正确使用。

(3)、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二、实验原理

1.转动惯量的测量

对于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刚体,其转动惯量可以通过数学方法求出。例如,均质圆环形刚体通过其轴心的转动惯量为

I1=1/8m1(D12+D22)

(3-10)

式中,m1为圆环的质量;D1、D2分别为圆环的内、外直径。

均质圆柱形刚体通过其轴心的转动惯量为

I2=1/8m2D2

(3-11)

式中,m2为圆柱体的质量;D为圆柱体的直径。

对于形状复杂或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刚体,其转动惯量不易用数学方法计算,通常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测量。三线摆是通过扭转运动测量转动惯量的一种方法。

如图3.7所示是一个三线摆的机械原理。将上、下两个圆盘用3条等长的线

连接起来,将上圆盘吊起,下圆盘面调节到水平状态,两圆心O1、O2在铅垂线上,3条线的张力相等。如果给上圆盘一个初始策动角位移,则下圆盘在细线张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将在水平面内做扭转摆动(同时也有垂直升降运动),在转角很小的情况下,下圆盘在水平面内的扭转摆动可以看作是简谐振动。

图3.7机械原理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或转动定律均可推出,下圆盘作周期性扭转运动的周期

与其对O1O2轴的转动惯量满足下列关系:

I=mgRrT2/42π2H

(3-12)

式中,I是振动系统(下圆盘和盘上物体)的总转动惯量;m是振动系统的总质

量;r、R为上、下线孔到各自圆盘中心的距离;H是上圆盘与下圆盘的中心距离。

由式(3-12)可看出,若保持R、r、H不变,即保持整个系统的几何关

系不变,转轴O1O2也不变,而改变振动系统的质量m,则转动惯量也随之改变(相应的振动周期也不同),但它们都满足式(3-12)。这样,可以先测出下圆盘是空盘时的转动惯量:

I0=m0gRrT02/4π2H(3-13)

式中,m0、T0表示空盘时下盘的质量和周期,0表示空盘。再将待测物体置于下盘,并使待测物的转轴与O1O2重合,同样可得到振动系统的转动惯量:

I=(m0+m x)gRrT x2/4π2H (3-14)式中,m x、T x表示待测物体的质量及加载待测物体时的周期,x表示待测物体。

设待测物体的转动惯量为I x,根据转动惯量的可加性有I=I0+I x,则待测物体的转动惯量为

I x=I-I0=gRr[(m x+m0)T x2-m0T02]/ 4π2H (3-15)

2.验证平行轴定理

刚体的转动惯量随转轴的不同而不同,设刚体的质量为m,其通过质心转轴的转动惯量为I c,刚体对相距质心为l的另一平行转轴的转动惯量为I,则有

I=I C+m l(3-16)

这个结论称为平行轴定理,可用三线摆实验进行验证。

将两个形状相同,质量均为m2的圆柱体对称地置于下圆盘上,如图3.8

所示。圆柱体中心到下圆盘中心的距离为l,测量对这个系统振动周期T-,由式(3-12)可得系统转动惯量的实验值为

I-==(m0+2m2)gRrT-2/4π2H 则两圆柱体的转动惯量为

I-2=I--I0=(m0+2m2)gRrT-2/4π2H -I0 (3-17)

图3.8验证平行轴定理

根据平行轴定理可算出两圆柱体的转动惯量的理论值为

I2=2(1/8m2d2+m2l2) (3-18)比较理论值与实验值,从而验证平行轴定理。

三、实验仪器

三线摆及附件、物理天平、秒表、钢直尺、游标卡尺。

四、实验内容

1.调节仪器

先将悬挂下盘的3条细线调整到同样长度,然后将气泡水平仪放在下盘中心,调节支架底座上的螺旋,使下圆盘处于水平位置。因为3条细线等长,这时上圆盘也是水平位置(这里指盘上3个线孔所在平面为水平)。

2.刚体几何参量的测量

(1)用天平分别称出圆环和圆柱体的质量m1和m2,下圆盘的质量m0已标明在其表面(有些设备的附件质量均已标明,这一步就略去)。

(2)用直尺测出上、下两圆盘之间的垂直距离H;游标卡尺测出下圆盘的直径D0;圆环的内、外直径D1、D2;圆柱体的直径d。

(3)在上圆盘的3个悬点中,测出每两点之间的距离a,并算出平均

值a-,根据r=a-/,求出上圆盘的有效半径。同理,求得下圆盘每

两悬点之间距离的平均值b-,并根据R=b-/,求出下圆盘的有效半径R,如图3.9所示。

图3.9下圆盘

3.各刚体扭摆转动周期的测量

人在按表时,由于反应得延迟会造成误差(近似为0.1s),为了减小测量周期T的误差,可采用累积放大法进行测量:测定n个完全振动周期的时间t,

则T=t/n。测量对应的按表误差认为0.2s(两次按表),但将这0.2s分配到n个周期中就很小了,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

(1)让下圆盘处于静止状态,轻轻扭动上圆盘,摆角控制在5o左右,并尽可能消除扭转摆动之外的振动,待下圆盘作稳定摆动时按下秒表,并开始数摆动次数(当圆盘第二次同方向经过平衡位置为一完全摆动),测定n=50的摆动

时间t,重复 3次,如果3个数据相差1s以上必须作废重测。最后算出平均周期T o-。

(2)将待测圆环置于下圆盘上,是两者中心轴线重合,重复上述步骤,测出圆环与下圆环的共同摆动的周期T-1。

(3)取下圆环,把质量和形状都相同的两个圆柱体对称地置于下圆盘上。如图3.8所示,测出圆柱体中心到下圆盘中心的距离l(思考:如何能比较精确地测量出l),重复上述周期的测量,测出它们共同的摆动周期T2-。

注意事项:

(1)扭动上圆盘使下下圆盘摆动时,注意摆角不要过大(应在5o以内);不可使下圆盘晃动,否则将上圆盘退回原位置重新启动。

(2)测量50次摆动的总时间t时,连续3次的读数应相差在1s以内。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数据记录如表3.3~表3.5所示。

圆盘质量m0= kg

圆环质量m1= kg

圆柱体质量m2= kg

表3.3几何参量

cm

r=a-/3= cm; R=b-/3= cm。

表3.4扭摆周期的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