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痛经的辨证论治

合集下载

痛经的辨证施护

痛经的辨证施护

痛经的辨证施护(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摘要】选择30例痛经患者,分别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蕴结、气血虚弱、肝肾亏损五种证型辨证施护,通过对痛经患者痛经原因进行针对性的辨证施护,提高了临床治愈率,有效地控制了复发率,明显提高了痛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痛经;辨证施护痛经是指以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常伴有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呕吐等症,亦称“经行腹痛”。

此症是妇科常见疾病,现代医学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指经过详细妇科临床检查(包括B超、腹腔镜检查等)未能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器质性病变者,也称功能性痛经。

多见于月经初潮的少女,或未婚、未孕的年轻女性;后者指生殖器官有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常见于生育后及中年女性。

传统中医在本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治疗效果显著,因此,按照中医的方法辨证施治,以利于痛经的护理,降低或缓解女性因痛经导致的痛苦。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一2010年1月在本科门诊就医的痛经患者30 例,年龄14~23岁,平均19.18岁,病程7个月~5年,平均3.6年。

1.2诊断标准根据痛经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是指: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显,伴腰部酸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中度是指: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腰部酸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用止痛措施疼痛可缓解;重度是指: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和学习,必须卧床休息,伴腰部酸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或肛门坠胀,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

2辨证施护2.1气滞血瘀主症:经前或经期少腹疼痛,拒按,血色紫黑夹有血块,涩少或经行不畅,常伴有两肋胀痛或乳房胀痛不适,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涩有力。

治宜疏肝理气、化瘀止痛,方以疏肝散加味。

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前后诸证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前后诸证30例
注, 一疗 程 5天 。
2 结 果
1 资料 与方 法 1 1 临床 资料 . 在所选的 3 0例 临床 病 例 中 , 治 疗 分 组1 5例 , 9例 , 6例 ; 男 女 年龄最 小 1 7岁 , 大 5 最 O岁 ,
平均3 . 3 5岁 。对 照 组 1 5例 , 1 男 0例 , 女5例 ; 年龄 最
D A螺旋酶 的 A亚 单 位 , 制 D A 的合 成 和 复 制 而 N 抑 N

16 ’ 60
光明中医2 1 0 1年 8月 第 2 6卷 第 8期
C G M A gs 2 1. o 2 . J MC u ut 0 1 V l 6 8
导致细 菌死亡 。但 是要 注 意 孕 妇及 哺 期 妇女 及 l 8岁
多有 突眼 、 舌红 、 苔薄或少 苔 、 脉弦细 数 。
状 , 其是 心得安 , 尤 目前研 究认 为能减 少 T 向 T 转 换
疗效更 好 , 以临 床 治疗 上 更 多使 用 心 得安 。但 是 患 所
者若 既往有 哮喘病 史或 基 础血 压偏 低 , 种情 况 B受 这
体 阻滞剂是 禁用 的 。本文 主 要选 择 “ 性弥 漫性 甲状 毒 腺肿 ” 并有 哮 喘史 或 基 础 血 压 偏 低 病 例 , 治 疗 的早 在 期 阶段 的 中西 医结 合治疗 进行 临床 观察对 照分析 。
d i1 . 9 9 j i n 1 0 —9 4 2 1 . 8 0 2 o :0 3 6 /.s . 0 38 1 . 0 1 0 . 8 s 文 章 编 号 :0 38 1 ( 0 1 一8 1 6 -3 1 0 .9 4 2 1 )0 .6 00
毒性 弥漫 性 甲状 腺 肿 ( rvs病 ) 甲状 腺 功 能 G ae 是 亢进 症 ( 简称 甲亢 ) 中最 常见 的 一种 病变 , 甲状腺 呈 是

中医治疗痛经的疗效分析论文(共2篇)

中医治疗痛经的疗效分析论文(共2篇)

中医治疗痛经的疗效分析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中医治疗痛经的效果与案例分析痛经是妇科常见的多发病,常于经期和经期前后出现小腹部疼痛,甚者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

近年来运用中药加针灸以及拔火罐的方法治疗痛经126例,疗效满意。

1一般资料126例中,年龄13~45岁,20岁以下者32例,21~30岁者55例,31~45岁者39例;未婚者56例,已婚者70例;腹痛时间发生于经期前者72例,发生于经期者25例,发生于经期后者19例;病程1~5年者61例;6~10年者26例;11~15年者22例;15年以上者17例;在126例中,经期及前后均腹痛同时伴有剧烈恶心呕吐者5例,经期伴有头痛者10例。

临床分型根据经期腹痛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将痛经分为轻,中,重度三种。

轻度:经行小腹疼痛明显,伴有腰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时需要口服止痛药。

中度:经行小腹疼痛难忍,伴有腰部酸痛,用止痛药等措施疼痛暂缓。

重度:经行小腹疼痛剧烈,坐卧不安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且伴有腰部疼痛,恶心呕吐剧烈,面色恍白,四肢厥泠,泠汗淋漓,腹泻等症,用止痛药等措施无明显缓解。

病例中,重度痛经患者,均排出器质性病变,月经周期基本正常。

都用中药,针灸和拔火罐治疗,不加任何镇痛药。

诊疗方法自拟方柴胡15g,郁金20g,香附20g,白芍20g,枳壳12g,蒲黄10g,五灵脂15g,炙甘草10g,随症加减:腹痛甚者加元胡,呕吐不止者加生姜、姜半夏、吴茱萸。

乳房胀痛者加青皮,血块多者加三七粉,腹泻者加炒白术、仙灵脾,腰痛甚者加寄生,川断,狗脊,菟丝子,肢泠汗出者桂枝。

上药水煎2~3次,每次煎至150~250ml,1剂/d,早晚空腹服用。

于经期前一周开始服用,每服用10剂为一疗程。

连服3个月经周期。

中成药在两个月经周期之间口服新乡佐今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出产的《活血通脉片》一日三次饭后口服。

当归芍药汤治疗痛经的疗效观察

当归芍药汤治疗痛经的疗效观察

当归芍药汤治疗痛经的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7-04-14T15:26:52.00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下第4期作者:谢贞[导读] 可听舒缓优美的音乐,舒缓优美的乐曲,不仅能有效分散患者对腹痛的注意力,还能协调心血管、内分泌、消化系统的功能[4]。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医务室;湖南长沙410205)摘要目的探索痛经的治疗方法。

方法将30例痛经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予当归芍药汤口服;对照组予消炎痛25mg口服。

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当归芍药汤治疗痛经,充分发挥中医特色,能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当归芍药汤,痛经,治疗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多发于年轻女性,是妇女正值经期或者行经前后出现的周期性小腹疼痛,有的痛行腰骶,甚则剧痛,昏厥。

可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淋漓,手足厥冷等症,严重者可影响工作或生活。

我们从 2008 -2016年用当归芍药汤治疗痛经,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两组痛经患者共 30 例,患者年龄 18-37 岁,病史 3 月-16年,排除继发性痛经,已经反复临床多种方法治疗无效,转诊,全部符合痛经临床表现。

两组年龄,病程病情等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符合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诊断标准,症状表现为:凡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小腹冷痛或疼痛,得热则舒,畏寒,手足不温,严重可见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甚或昏厥,月经量偏少,经血色淡暗有血块,或黑如墨,得温者血块易出,经血下而痛减,色质淡暗,舌苔白润或白腻,脉沉弦或迟紧。

2 治疗方案2.1 治疗组:口服当归芍药汤,药物组成: 当归15g白芍30g川芎10g茯苓10g生白术10g泽泻10g炮姜10g艾叶10g小茴香10g炙甘草6g。

畏寒症状重者加制附子10g肉桂10g;淤血症状重者,加蒲黄10g五灵脂10g。

女性痛经病因、分类、痛经证型、主要表现及按揉穴位、推拿、艾灸和经前护理等中医治疗急性原发性痛经操作

女性痛经病因、分类、痛经证型、主要表现及按揉穴位、推拿、艾灸和经前护理等中医治疗急性原发性痛经操作

女性痛经病因、分类、痛经证型、主要表现及按揉穴位、推拿、艾灸和经前护理等中医徒手治疗急性原发性痛经操作痛经是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

根据有无盆腔器质性疾病将其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前者病因不明确,不伴盆腔器质性疾病。

后者病因明确,因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经期腹痛,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等。

原发性痛经占痛经90%以上,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PG)含量增高有关,PGF2ɑ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子宫缺血缺氧,是造成痛经的主要原因。

增多的前列腺素进入血液循环,还会引起心血管和消化道症状。

对于原发性痛经西医治疗主要以非甾体抗炎药和避孕药为主。

痛经发生是由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胞宫、冲任失于濡养,从而导致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

其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证。

中医将痛经主要分为寒凝血瘀、气滞血瘀、肝肾亏损、阳虚内寒、气血虚弱、湿热瘀阻6种证型,其中以寒凝血瘀、气滞血瘀证最多。

寒凝血瘀型痛经主要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经血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暗有块,块下痛减,畏寒或手足欠温,乳房胀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苔白,脉弦或沉紧。

以上各症,但见两症便是,不必悉具。

痛经中医简易紧急解痛方法(一)按揉穴位耳穴:盆腔、神门、内生殖器、腹、肾刺激耳穴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节神经、平衡内分泌等作用。

刺激耳穴可提高脑内抗痛结构的功能,释放内啡肽、脑啡肽,因此止痛效果好。

急性痛经可以用手指或棉签的硬头等工具按压以下五个耳穴(盆腔、神门、内生殖器、腹、肾),取按压最酸胀处,直上直下按压,一个穴位按压30下再换下一个穴位按压。

穴位:血海、地机、三阴交、十七椎找穴位的时候,可以用手压一下,如果有明显的酸麻重胀感,就是找对位置。

可选择手指按压,或将穴位表层的皮肤提起,穴无定处,按压时存在酸麻重胀感为宜,力度由轻至重,可按可揉可提起皮肤都能达到刺激的作用,可主按压一个穴位,也可多个穴位搭配按摩,不可一直按住不动,要按一下起一下,使血液流通。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痛经30例疗效观察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痛经30例疗效观察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 】 中医病诞诊断疗效标准【 】 M , 南京大学 南京:
出版社。 9: . 14 1 9 6
柴胡 1 g 枳壳 1 g 川楝子1 g 香附1 g 0 、 0 、 O 、 O 、赤芍1 g 川牛膝 5、 1g 5 、清半夏1 。②寒凝血瘀者 ,治以温经通脉 ,化瘀止痛。基 0g
3 讨论
3 例患者均为血行不畅 ,瘀滞为痛 ,其 中辨证为气滞疵瘀 0 者l例 ,表现为经前及月经第1 2 2 — 天疼痛,多为小腹胀痛拒按 , 经量正常或偏少 ,经色暗红或夹有血块 ,伴有胸胁胀痛 、乳房胀
Hale Waihona Puke 痛 ,舌质暗 , 脉弦。寒凝血瘀者8 , 例 多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
冷痛 ,多连及腰骶部 ,得热痛减 ,遇寒痛剧 ,伴有四肢不温 ,经
清半夏l 益母草2 。以上用药水煎服l d O 0g 剂,。痛甚者可加乳
番、 没药各1 g 瘀滞严重者可加三棱 、 0, 莪术各l g 0。
1 资料 与方 法
1 疗效判定标准 : . 3 依据19年 国家中医药局发布的 《 94 中医病 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 痛经的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 : 痛经消失 , 停药后连续 3 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 ; 好转 : 痛经减轻或消失 , 但 不能维持3 个月以上; 未愈:疼痛未见改善。
虞。”痛经的主要病机为气滞、 寒凝、气血亏虚、 肝肾不足、衄 j
热等 ,导致血行不畅 ,不通则痛,引起痛经。故临床中医辨证治 疗 ,以活m化瘀业痛为基础治法,以桃红四物汤加丹参、元胡 、
1 治疗方法 :考虑痛经多为血行不畅,不通则痛 ,故以桃红四 . 2
物汤加味为基础方 :桃仁1 、红花1 、当归 1 g 0g 5 g 5 、川芎1 、 0g 白芍 1 、熟地1 ,加丹参1 ,元胡1 加强活血化瘀止痛功 0g 0g 5g 0g 效 ,加生甘草6g ,调和药洼,并与白芍配伍组成芍药甘草汤缓急 止痛。自月经前开始出现腹痛不适症状时开始服药,至月经干净

温经活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疗效观察

温经活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疗效观察
休息 1周后继续用 1 个疗程 以巩 固疗效 。
结 果
两组 临床疗 效 比较 , 表 1 见 。 常见病 和多 发 病 。祖 国医 学认 为 , 慢 性盆腔炎多 为邪 热余 毒残 留, 与冲任之气 血相搏结凝 聚不 去 , 日久难愈 , 耗伤气血 , 虚实错杂 , 使本 病反 复缠 绵 , 治则 以 清热 利湿 , 理气止 痛 , 活血 化瘀 之 功效 。中药 治疗上 以蒲公英 、 红藤 、 酱草清热解毒 , 败 消 肿 散 结 。丹 参 、 腥 草 活 血 化 瘀 , 气 鱼 理 止痛 ; 黄柏 、 车前 子清 热利 湿。据报道 , 直
用 温 经 活血 汤 治 疗 , 察 3个 月 经 周 期 。 观
结果 : 有 效 率 治 疗 组 9 % , 照 组 总 0 对
学研究表 明 , 胡能 降低前 列腺 素 , 附 元 香
能抑制平滑肌 收缩 , 当归 、 肉桂 能止痛 , 故
温 经 活 血 汤 对 原 发 性 痛 经 有 较 满 意 的 疗
平均 6 8年 , . 两组 年龄、 病程 、 病情程度 经 统计 学 处 理 , 异 无 显 著 性 意 义 ( > 差 P
0 0 ) .5 。
他症状消失或减轻 , 治疗结束后观察 3个
月经周 期未加 重 。③ 有效 : 痛 减轻 , 腹 其 他 症状 好转 , 治疗 结束 后症状 反 复 , 但较
治疗 方 法 : 疗 组 以 温 经 活 血 汤 治 治

要 目的 : 观察温经活血 汤治疗原发
疗 , 随 症 加 减 。 处 方 : 茴 香 1 g 炮 姜 并 小 0,
性 痛经的临床 疗效。 方法 : 6 将 0例 患 者
按 1l 机分 为 两组 , 照 组 3 :随 对 0例 应 用 痛 经宝( 月舒 ) 粒 治疗 ; 疗组 3 月 颗 治 0例

益母草合四逆散治疗经期诸症30例

益母草合四逆散治疗经期诸症30例
21 00年 7 4日收稿 月
『. J 临床和 实验 医学 杂志 , 0 7,()16 1 7 1 , 0 67:3 - 3 . 2
益母 草合 四逆 散治疗 经期诸 症 3 0例
孙 志 明 孙 朝友
关 键词 : 经期 诸症 : 益母 草 ; 四逆 散 中图分类 号 : 2 1 文 献标 识码 : R 7 .1 1 B 文 章编 号 :0 6 0 7 ( 0 0 1 — 0 0 0 10 — 9 9 2 1 ) 7 0 6 - 1
1 王伟 , 宏伟 . 毕 四逆散 的临床 应 用进 展 f. 医药信 息 ,06 J中 】 20 , 病例 2女 ,3 。 08 8月初 诊 , 3 岁 20 年 主诉 经前 及经 期 腰腹 痛 『1
1 , 有 黄带 , 期 加 重 , 经 周 期 3 —2 , 续 4 5 , 中 , 2 ( : — 7 年 略 近 月 0 3d 持 —d 量 35 5 5 . )6 2邢 四逆散 治疗 脾 胃病证 验 案举 隅『. 古 中医药 , J 内蒙 】 色淡 。 属: 郁湿 热 。 疗 宜 疏肝 清热 , 气止 痛 。方药 : 证 肝 治 调 益母 『1 玉珍 . 2 0 ,6 1 2 . 0 7 2 () 7 : 『1 3黄献 华 , 王海 燕 . 散加 味 治 疗非 酒精 性 脂肪 性 肝 病 t0例 四逆 2 河北 唐山华北 煤炭 医学院 附属医 院 (6oo o 3o )
气的 功效 , 床 主要 用 于 胃炎 、 道 疾病 、 道 疾 病 、 脏 疾病 、 明显 缓 解 , 临 胆 肠 肝 继用 上 方 加减 : 减延 胡 索 , 加杜 仲 1g 三 七粉 lg 冲 5, O(
妇 科 疾病 等I I 1 。益母 草 为 唇形 科 植物 益母 草 Lou e t I ) 剂 , _ enms r o h e — T 5 连服 3 月 经周 期 。随访 经 期腰 腹 痛缓 解 。 S 个 pyu w e ) hl s et 的嫩 茎 叶 , 活血 化 瘀 、 经 、 水 消肿 , 于 月 4 讨 论 l S . 能 调 利 用 经 不调 , 痛经 , 后瘀 血 腹 痛 , 产 水肿 尿少 。 笔者 将 二者 合用 并加 减 其 它药 味后 , 治疗 经 期诸 症 效果 满 意 , 现报道 如 下 。

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疗效观察

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疗效观察
p i k n l sc n o i e t a s g rc i gp u a sc mb n d wi m s a e h
赵 宪荣
( 山东煤炭临 沂温泉疗养 院,山东
沂,2 6 3 7 02)
中图分类号:R 5 45
【 摘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80(01  ̄ o3o 64 6 2 1)t- 6. 7 o 2
伤 ,起居 不慎 或六淫 为害等 病 因,并与 素体及 经期 、经 期前
后特 殊 的生理环 境有关 。 病机 理主要 是在 这个 时期受 到致 发
病 因素 的影响 ,导致冲 任气血 失调 , 不通 则痛 , 或不 荣则痛 。
治 疗则根 据月经 的期 、量 、色 、质 ,结合 舌 、脉及 疼痛 时间
whc swo t d l s g ihWa r wieyu i . h n
[ y r s P i ig C p ig Masg ; o r ak slfsii Kewo d ] r kn ; u pn ; sa eL we c ce ac t c b mu is
腰 背肌 筋膜 炎是 临床 中的多发病 、常见病 ,不仅 表现 多

M eh d : mp rd8 ae f rc igpu a sc mbn dwi sa etea ywi 0c s so a io a c p n tr,h no s re t o s Co ae 0e sso ikn ls l o ie t ma sg rp t 8 a e f rdt n l u u cue te b ev d p cl h h h t i a
.3 .. 6.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 1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R.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子宫腺肌症(疼经)的中医辨证治疗

子宫腺肌症(疼经)的中医辨证治疗

子宫腺肌症(疼经)的中医辨证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中医辨证治疗(一)子宫腺肌病,又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为目前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见于30~40岁的生育年龄妇女。

以继发性与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月经失调(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或月经前后点滴出血)、不孕等为主要症状,西医目前的治疗方法是子宫全切或用激素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复发率较高。

虽然恶变几率很小,却给无数的妇女带来了痛苦和困扰。

西医认为,子宫腺肌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异位内膜随卵巢激素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伴有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形成,以致在病变区出现紫褐色斑点或小泡,最后发展为大小不等的紫蓝色实质结节或包块。

积数多年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经验加祖传配方,结合西医对本病病理的研究,指出传统中医虽无此病名记载,但根据本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应归属于痛经、癥瘕、月经不调、不孕等病证范畴。

-本着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气血之间,是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

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也当由此入手。

唯有“阴平阳秘”,气血经络循行畅达,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本病症之发生,源于气滞、肾虚、寒凝、血瘀、痰湿、手术等因素,导致脏腑的功能失调,气血不和,气机不畅。

而血液留经,瘀血留聚,则气滞血瘀,经脉不通,发为痛经;瘀滞日久,积而成癥;影响胞宫脉络,冲任失调,导致月经失调,不孕等证。

根据其临床表现,将本病概括归纳为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1气滞型-症见月经先后不定期,经量或多或少,有血块,块下痛减,经前乳房或两胁脘腹胀疼,拒按。

经前或经行少腹胀痛,舌黯,边有瘀点或瘀斑,苔薄白,脉弦涩。

多因素性抑郁,情志不遂,七情内伤,肝失条达,气机不利,血行不畅,阻滞经络。

-治法以疏肝行气,祛瘀止痛,软坚散结。

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

-2寒凝型-症见经前或经行少腹冷痛,喜温而拒按。

经血量少有块,块下痛减,手足不温,舌质紫黯,苔白,脉弦紧。

此因素体稟赋不足,或贪凉纳冷,或经期淋雨涉水,寒客于胞,血凝于经,阻滞于络。

中医辨证论治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

中医辨证论治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

中医辨证论治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许壅荣;赵海洋;王璐瑶;杨金月;张亚倩;赵冠军;韩雪华;孙娜【摘要】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按分型治之,辨证准确,临床疗效显著.文章对近几年中医辨证论治原发性痛经的文献进行整理,将资料按气滞血瘀型、寒湿凝滞型、湿热瘀阻型、气血虚弱型及肝肾亏虚型进行分类,通过CNKI检索分析治疗方法,总结临床治疗效果,肯定了中医辨证论治原发性痛经的疗效,以期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方向.【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8(027)023【总页数】3页(P62-64)【关键词】原发性痛经;中医辨证论治;中医疗法【作者】许壅荣;赵海洋;王璐瑶;杨金月;张亚倩;赵冠军;韩雪华;孙娜【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1.11+3痛经,亦称“经行腹痛”,是女性正值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1]。

现代医学根据有无器质性病变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是指月经前后及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而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类型[2]。

目前,西医治疗原发性痛经一般以非甾体抗炎药、避孕药等药为主[3-4],少数为手术治疗[5],虽效果较理想,但副作用大,治标不治本;而中医疗法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论治选用适宜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显著。

中医认为原发性痛经的发病原理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或气血运行无力所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运行不畅多由外感风寒湿邪所致,气血运行无力多由内伤杂病所致,故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张晓丹教授从瘀论治原发性痛经探析

张晓丹教授从瘀论治原发性痛经探析
月后 患者 来 院作 保 胎 治疗 ,后 在 本 院 正 常分 娩 一健 康 男 婴 。
余载 ,对 妇产科常见及疑难疾病有丰 富的治疗经验 ,辨证用药
独特 ,疗效甚佳 。笔者随师学 习,幸得导师 口传身授 ,受益 匪 浅 ,现将其治疗原 发性痛经 验案整理如下 ,以飧 同道 。 验案 1患者 甲,女,2 8岁,以 “ 经期腹痛 1 0年余 ,加重 伴胸 闷纳少 3 ”为主诉来诊 。患者 自月经初 潮既有发作性经 天 期腹痛 ,并伴有经前乳房胀痛 ,经量偏少 ,色 暗,有瘀块 。发 病时常需服用吲哚美辛 片、避 孕药及 中成药等治疗 。3天前月 经来 潮 因情 绪刺激 后 出现 腹痛 较前加 剧难 以忍受 ,伴恶心 呕 吐 、胸闷不舒 、纳少 ,服用止痛片后效果不佳 ,遂来诊治 。查 子宫及其 附件彩超 未见 明显异常 。 舌质淡暗 , 苔薄 白, 脉弦细 。 西医诊 断为 “ 原发性痛 经 ” ,中医属 “ 经行 腹痛 ”范畴 。据 舌 脉辨证为肝气郁结 ,血行瘀滞之证 ,治 以疏肝解郁 、化瘀止 痛
床观察发现原发性痛 经 因 致痛者 ,以香芍 当归汤为基础方 ,依据 患者 气滞、寒湿之 不同,随证 加减,施 治多有 良效。 瘀
【 关键 词 】 原 发 性 痛 经 ; 临床 经验 ; 张 晓 丹 [ src] PoesrZ a gXio a a be r n o s t c ad y eoo y frmoe ta 0 ae n te cncl Ab tat rfso h n adn h s en wok i bt r s n gn c lg o r hn 3 .B sd o h l ia ei i
张晓丹 ,教授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从 事临床 工作 3 0
痛较前减轻 。舌淡 ,苔薄黄 ,脉沉 。遂在原方基础上调整药物 为肉桂 6 ,干姜 3 ,加丹参 1g g g 5 ,7剂水煎服 。2 0天后 患者再

活血化瘀法治疗痛经101例

活血化瘀法治疗痛经101例

治愈
148 20
好转
72 19
无效
9 8
总 有效 率 (% )
963 83
注: 经卡方检查, 3 为 与西 药组 比较 P < 0 . 0 5。
讨 论 中医认为由于经行、 产后胞脉空虚或平
陕西中医 2008 年第 29 卷第 10 期 现上吐下泻, 小腹有下坠感 , 腰酸困。 本次月经于昨夜 来潮 , 量较少 , 痛势急 , 色暗黑, 有块、 疼痛难忍, 拒按, 诊时面色苍白 , 畏寒 肢冷, 呕吐清 水, 泄泻频 作, 苔白 腻, 脉沉紧。 证属: 寒湿凝滞型之痛经。 治宜当温经止 痛, 散寒除湿。 方用: 基础方加制附子、 薏苡仁、 苍术、 茯 苓各 10g, 益母草 30g, 以逐寒燥湿利湿化浊 , 4 剂水煎 服。 二诊腹痛消失 , 呕吐泄泻已停 , 脉细弦平和 , 苔薄转 华, 再以养血温经以调之 , 随嘱其母待下月行经前 3d 来诊。 于 2 月复诊时述 , 月经来腹痛明显减轻, 经量转 多, 血块少 , 嘱其每次经前前 3d 服药 , 连服 4 个月经周 期后 , 腹痛消失 , 且告之再未发生上吐下泻 , 病已痊愈。 体 会 痛经为妇科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病症, 病 因虽杂、 立方众多, 但其发病原因, 不外乎情志不畅、 气 机不利或濒临经期、 感寒饮冷, 坐卧湿地, 素体虚弱、 血 海空虚、 胞脉失养, 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但笔者认为: 大凡女子 , 行经期间 , 适值胞门开放 , 冲任空虚, 感寒涉 水, 寒湿之邪, 留居胞宫冲任, 气欲行被湿阻 , 血欲行被 寒凝 , 致经血滞瘀胞中, 即所谓 “不通则痛” 。 笔者采用 活血化瘀法拟方, 方中五灵脂、 蒲黄、 桃仁活血化瘀、 止 痛, 据近代研究报道 , 二药有缓解平滑肌及收缩子宫作 用, 前人经验认为 “血闭能通, 经多能止” ; 枳壳、 乌药、 香附、 元胡理气止痛; 当归、 川芎、 山楂补血行气, 活血 开郁; 吴茱萸性热, 开厥阴的气郁, 温肝暖脾而下逆气, 温经散寒; 酒白芍酸敛, 缓急止痛; 炙甘草调和诸药。 诸 药合用具活血化瘀 , 通经止痛之功效, 故获效满意。 王艳青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中医院 ( 719000)

痛经的中医治疗

痛经的中医治疗
治疗法则:补肾填精,养血止痛。
方药举例:调肝汤(《傅青主女科》)。
当归、白芍、山茱萸、巴戟、甘草、山药、阿胶
二、气血虚弱型
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 疲乏力,头晕心悸,失眠多梦,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疗法则:补气养血,和中止痛。 方药举例: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加当归、党参。
痛经的预防与调护
1.注意经前经期防寒保暖,不贪生冷瓜果,不冒雨涉水,不 久居潮湿之地;经前经期不游泳。
2.忌抑郁恼怒,保持心情舒畅。 3.经期不宜用滋腻或寒凉药物,以免滞血。 4.经期避免剧烈运动,消除经血逆流入盆腔的因素,及时治 疗阴道横隔、宫颈粘连等阻碍经血外流的疾病。
痛经的预防与调护
5.经期绝对禁止性生活。
3、姜枣红糖粥
取生姜30克,大枣10个,高良姜15克,粳米50克。先将生姜、高良姜煎煮2次, 每次沸后20分钟,合并药汁,与粳米、大枣共同煮粥食服,连服5~7天。
适用于寒凝气滞痛经,经前或经后小腹胀痛,伴胸胁乳胀者。
4、参芪阿胶粥
取党参、炙黄芪各15克,阿胶、粳米各30克。先将党参、黄芪加水煎煮,每次 沸后20分钟,合并药汁,与粳米共同煮粥,再将阿胶烊化,与粳米调服,每天1 次,连服5~7天,调治3个月经周期。适用于血气虚弱痛经,小腹绵绵作痛,得 按则减,少气乏力,经色淡、质清稀者。
五、湿热蕴结型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痛拒按,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 痛,至经前疼痛加剧,经量多或经期长,经色紫红,质稠或有 血块,平素带下量多,黄稠臭秽,或伴低热,小便黄赤,舌红, 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疗法则: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举例: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加红藤、败酱草、薏 苡仁。

痛经的治疗

痛经的治疗
食疗
气滞血瘀证
寒凝血瘀证
湿热瘀阻证
气血虚弱证
肾气亏损证
食疗气滞血瘀证食疗方:香附当归益母粥:取香附15g,益母草30g,当归尾6g,先煎煮30分钟后,去渣取汁,加水熬粥食用,于行经前1周,每日1次,连续7天。
寒凝血瘀证食疗方: 艾叶干姜葱白红糖饮:取艾叶15g,干姜10g,葱白3段,红糖30g,共煎煮30分钟后,去渣取汁后饮用,于行经前及经期,每日2次,连续5天。
食疗湿热淤阻证食疗方:薏米黄柏砂仁粥:取黄柏9g,生薏米50g,鲜马齿苋20g。鲜鱼腥草20g。先将黄柏煎30分钟,取汁后加水至300ml煮薏米至八成熟时,随后加鲜马齿苋和鲜鱼腥草共煮至熟,可于行经前后服用,每日1次,连续7天。
气血虚弱证食疗方:党参黄芪阿胶鸡蛋羹:取党参15g,黄芪12g,阿胶9g,当归12g,鸡蛋一枚。先将党参、黄芪、当归12加水共煎煮30分钟后取汁,加炖化的阿胶,然后做成鸡蛋羹服用。可每日服用1次,时间不限,直至改善症状。
气血虚弱证证候:经期或经净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揉喜按或小腹及阴部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面色无华,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无力。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代表方剂:圣愈汤(《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常用药物:人参 黄芪 当归 白芍 川芎 熟地黄。 方中人参、黄芪补脾益气,熟地、白芍、当归、川芎养血和血。气充血沛,子宫、冲任复其濡养,自无疼痛之患。可酌加鸡血藤、香附、艾叶、炙甘草养血缓痛。伴腰酸不适,加菟丝子、杜仲、台乌补肾壮腰止痛。
穴位注射·穴位注射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其将药物的理化刺激作用于穴位,两者最大程度地作用于机体,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宋理萍取关元俞、三阴交;气滞血瘀型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寒湿凝滞型予复方当归注射液;同时配合艾灸中极、关元、归来、子宫等腹部穴位。辨证分型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痛经28例,结果治愈10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92.9%。

温经汤加减治疗虚寒型痛经50例

温经汤加减治疗虚寒型痛经50例

痛,口服止痛药无明显缓解。 2 组病情分度见表 1。
表 1 病情分度情况
组别
n
轻度
中度
重度
治疗组
50
9
29
12
对 一 般 资 料 选 择 2006 年 11 月~2008 年 10 月期间就诊于我院妇科门诊的中医证属虚寒型痛 经 、西 医 属 原 发 性 痛 经 的 患 者 80 例 ,采 用 随 机 分 组的方法, 分为治疗组 50 例, 对照组 30 例,2 组 病例年龄在 13~25 岁之间,平均年龄 19 岁。 病程 最短 1 a,最长 10 a,平均 5 a。 其中室女 48 例,已 婚或未婚有性生活者 32 例; 学生 58 例, 职员 22 例;生活、工作、学习环境均良好。 2 组病例在年 龄、营养状况、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方面,经统计 学 处 理 ,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P>0.05 ) , 具 有 可 比 性 。 2 治疗方法 2.1 治 疗 组 用 《金 匮 要 略 》中 的 温 经 汤 ,其 组 成:当归 9 g,吴茱萸 6 g,桂枝 9 g,白芍 9 g,川芎 6 g,生姜 3 片,牡丹皮 9 g,法半夏 9 g,麦冬 9 g, 人参 18 g,阿胶 32 g(烊化),甘草 3 g。 每日 1 剂, 煎汤分 2 次口服。 治疗 3 个月经周期为 1 个疗程。 加减:下腹冷痛明显,喜温喜按者,加小茴香 6 g, 香附 12 g,以暖宫止痛;口干者,加玄参 12 g,以生 津 止 渴 ;便 溏 者 ,加 山 药 12 g,茯 苓 9 g,以 健 脾 渗 湿止泻;月经色暗、夹小血块者,加蒲黄 6 g,五灵 脂 6 g,以化瘀止痛;胃脘冷感不适者,加砂仁 4 g, 以 温 胃 行 气 ;疼 痛 剧 烈 者 ,加 白 芍 20 g,与 原 方 甘 草相配,为芍药甘草汤,以缓急止痛;情绪焦虑者, 加郁金 9 g,合欢皮 12 g,以疏肝解郁。 于行经前服 药,以利于气血畅通,防止痛经的发生。 2.2 对照组 用中成药痛经宝颗粒冲服。 痛经宝

血府逐瘀汤治疗月经不调30 例临床观察

血府逐瘀汤治疗月经不调30 例临床观察

血府逐瘀汤治疗月经不调30 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血府逐瘀汤治疗月经不调30 例临床观察为临床提供科学客观的理论依据。

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月经失调是科学、有效的。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治疗月经不调月经是妇女的生理现象,月经失调是整体机能紊乱的表现。

所以应当通过月经失调的现象,深入了解整体机能的状况,才能抓住它的病理实质,月经紊乱临床上较多见,证候兼夹较多,原因各不相同。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为清代王清任所创⋯。

方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枳壳、柴胡、桔梗、、甘草等药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本方加减可以治疗多种血瘀气机阻滞证,现以此方治疗月经不调证,效果亦佳。

(一)、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0 例均为门诊就诊者,年龄16-50 岁,其中未婚者10 例,已婚20 例,病程均在2 个月以上,超过1 年者10 例。

30 例中,月经量多,经期延长6 例;月经量少或经期短于3天5 例;月经不定期,经量或多或少5例;月经不定期,经量正常5 例。

月经紊乱,因上环后引起4 例,并发痛经5 例。

患者均经B 超检查、血常规检查,已婚患者全部均经妇科检查,月经稀少者同时行激素水平测定,结果均无器质性病变。

1.2 治疗方法,血府逐瘀汤基本方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牛膝、枳壳、柴胡、桔梗、甘草。

随症加减:血瘀闭经、痛经者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郁金、丹参等以活血化瘀,经量过多加三七粉、乌贼骨、仙鹤草、荆芥炭;血色暗,瘀块较加炒蒲黄、五灵脂、益母草。

水煎服,日1 剂,血瘀闭经、痛经者在经前一周开始服药,经量过多者可在经时服药,对于经期不定者,在月经将至感有身体部分不适时应用,共用7 剂。

1.3 疗效判定及结果,用药2~5 个疗程,月经周期、经量均正常为痊愈,共15 例;治疗6个疗程以后,症状大改善、好转,共13 例;用药6 个疗程后,症状改善经量改变不明显,计2 例。

(二)发病机理: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妇科疾病与经络之畅滞,气血之盛衰,脏腑之强弱有密切关系。

清热利湿法治疗湿热瘀阻型原发性痛经30例

清热利湿法治疗湿热瘀阻型原发性痛经30例

服 。 于月 经 周期 来 潮 前 2~3 d开 始 服 用 , 服 至 疼
痛停 止 。
( 2 4 . 4 0±5 . 8 1 ) 岁; 痛 经症 状 积分 ( 1 2 . 6 8± 2 . 3 0 ) 分; V A S ( 6 . 9 8±1 . 4 5 ) 分 。两组 患 者的年 龄 、 痛 经症 状积
清热 利湿 法 治 疗 湿 热 瘀 阻 型 原 发 性 痛 经 3 0例
孟延兵
( 广 州 医科大 学 附属第 五 医院 , 广东
广州 , 5 1 0 7 0 0 )
[ 摘要] 目的 : 观 察 清 热 利 湿 法 治 疗 湿 热 瘀 阻 型 原 发 性 痛 经 的 临 床 疗 效 方 法 : 将5 O例 湿 热 瘀 阻 型 痛 经 的 患 者 随 机分 为 治疗组 3 0例 和 对 照 组 2 0例 。 治 对 照 组 口服 布 洛 芬 治 疗 , 两 组 均 治 疗 2个 月 经 周 期 。 治 疗 结 束 后 比 较 两 组 的 疗 效 及 疼 痛 视 觉模 拟 评 分 。 结 果 : 总 有 效 率 治 疗组 和 对 照 组 分 别 为 9 0 . 0 %、 8 5 . 0 %; 服 药过 程 中治 疗组 未发现 不 良反应 , 对 照 组 出 现 3例 不 良反 应 。 结 论 : 清热 利 湿法对 于 湿热瘀 阻型痛 经 疗效 较好 , 值 得进
1 临床 资料
1 . 3 纳入 标准
( 1 ) 符 合 上 述 中西 医诊 断标 准 者 ;
( 2 ) 年龄 1 6~ 4 5岁者 ; ( 3 ) 无其 他导 致痛 经疾 病者 。
1 . 4 排 除标 准 ( 1 ) 对 中药 过 敏 者 ; ( 2 ) 合 并 有 心 血管 、 肝、 肾和 造 血 系 统 等严 重 原 发 性 疾 病 者 ; ( 3 ) 精 神病 患者 。

铜砭刮痧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0例临床观察

铜砭刮痧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0例临床观察

铜眨刮痂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0例临床观察陆静波潘文军吕青青王丽鑒绍兴市上虞中医医院浙江绍兴312300关键词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铜眨刮疥临床观察原发性痛经(PD)发病率达30%~50%,西医主要应用止痛解痉药和激素类药治疗,副作用明显。

对此.笔者采用铜眨刮痂疗法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兹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60例.年龄18-35岁,月经周期21~35天,且近2个月未服用诊治痛经的药物。

按门诊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年龄21.45±4.84岁;病程4.25±1.25年。

观察组年龄21.55±4,89岁;病程4.34±1,29年。

两组一般资料相仿(P>0.05)。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⑴有关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的内容拟定。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⑵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⑶中有关痛经寒凝血瘀证的内容拟定。

2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和止痛片治疗。

给予去痛片(国药准字H32021684,规格:每片lmg)治疗。

给药方法:患者月经前2~3天服用,1片1次,每天早晚各1次,连服1周,为1个疗程。

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和铜眨刮痂疗法。

铜眨刮痂疗法:月经结束后第1天开始予铜眨刮痂,首开四穴:大椎、大杼、膏肓、神堂,随之刮拭手厥阴心包经及手少阳三焦经,刮至八醪穴,并取足三里下1.5寸奇经穴。

刮至皮肤成“猪皮样”改变,即毛孔打开,1次治疗时长约30分钟。

2次刮疝间隔时间为4~7d(以上1次痂印消退为准),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两组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经周期。

3疗效观察3.1疗效评价标准:①VAS疼痛评分: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剧痛;②CMSS痛经症状评分:包括17个条目,所有条目均采用0~4分计分,0代表无不适,1代表轻度不适/持续〈3小时,2代表中度不适/持续3~ 7小时,3代表重度不适/持续7~24小时,4代表非常严重/持续>24小时,其得分越高,病情越严重叫③综合临床疗效:痊愈:治疗后月经前后及经期痛经及其他伴随症状减少M90%,停止治疗后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显效:治疗后痛经及其他伴随症状减少M70%.有效:治疗后痛经及其他伴随症状减少M30%,无效:治疗后痛经及其他伴随症状减少<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例痛经的辨证论治
发表时间:2016-05-10T11:36:00.207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15期供稿作者:王淑言
[导读]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南岗分院中医学亦称痛经为“月经来腹痛”、“经行腹痛”、“经期腹痛”、“经痛”等。

王淑言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南岗分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要】目的:探讨痛经的中医辩证论治。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0例痛经患者采用辩证论治方法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30例痛经患者,其中肝郁气滞10例,血瘀气郁4例,气血两虚3例,湿热下注4例,寒湿胞中10例,经辩证论治其中治愈19例,显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

结论:经期调血止痛治标,平时辨证求因治本,并结合素体情况,或调肝、或益肾、或扶脾,使气血流通,经血畅行。

【关键词】痛经;辩证论治;中药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5-0099-02
中医学亦称痛经为“月经来腹痛”、“经行腹痛”、“经期腹痛”、“经痛”等。

有关痛经的记载,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

” 根据本病具有虚实两端、“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的病机,治法上以调养气血为主,并根据不同证型,或行气、或活血、或散寒、或清热、或补虚、或泻实[1]。

对我院2015年1月至6月收治的30例痛经患者采用辩证论治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痛经患者30例,年龄13~39岁,平均年龄25±3岁。

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5年,平均6个月。

其中肝郁气滞10例,血瘀气郁4例,气血两虚3例,湿热下注4例,寒湿胞中10例。

1.2 方法
1.2.1气滞血瘀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予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当归9g,川芎6g,桃仁9g,红花9g,炒五灵脂9g,赤芍6g,乌药6g,延胡索6g,香附3g,枳壳5g,甘草9g,丹皮6g。

原方治疗膈下瘀血,形成积块;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或卧则腹坠[2]。

若兼口苦,苔黄,经期延长,经血色暗质稠者,为肝郁化热之象,加栀子10g,夏枯草10g;若见胸闷内呆者,为肝郁犯脾所致,宜加焦术15g,茯苓15g,陈皮15g。

1.2.2寒凝胞中阳虚内寒以温经散寒,暖宫止痛,予温经汤(《金匮要略》)。

吴茱萸9g,川芎6g,桂枝6g,当归9g,芍药6g,阿胶9g(另包),甘草6g,牡丹皮6g,半夏6g,麦冬9g,生姜6g,人参6g。

原方治疗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

亦治妇人久不受孕[3]。

兼腰腿酸软者加杜仲15g,续断25g;经量少者加红花15g。

寒湿凝滞以温经除湿,化瘀止痛,予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当归9g,川芎3g,肉桂3g,干姜3g,小茴香1.5g,五灵脂6g,蒲黄9g(另包),延胡索3g,赤芍6g。

原方治疗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少腹胀满,或经行腰酸少腹胀,或瘀血阻滞,久不受孕。

兼腰痛者加川断15g,杜仲15g。

1.2.3湿热下注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予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

白芍15g,川芎10g,当归15g,丹皮15g,黄连10g,生地15g,桃仁15g,红花15g,莪术15g,香附15g,延胡索15g。

原方治疗湿热瘀血蕴结胞中,见经前腹痛拒按,有灼热感,腰骶胀痛,低热起伏,经色黯红有块,带下黄稠,舌红苔黄,脉弦数。

兼腹胀痛者,加元胡15g,川楝子15g;带多色黄者,加车前子15g
1.2.4气血虚弱益气补血止痛,予圣愈汤(《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人参20g,黄芪15g,川芎15g,当归15g,熟地25g,白芍15g。

原方治疗经水先期而至,血少浅淡,气虚甚不能摄血者。

兼头晕、心悸失眠者,加夜交藤15g,枸杞15g;腰膝酸软者,加杜仲15g,川断15g。

1.2.5肝肾亏虚益肾养肝止痛,予调肝汤(《傅青主女科》)。

当归9g,白芍9g,山萸肉9g,山药15g,阿胶9g,巴戟天3g,甘草3g。

原方治疗妇人肾气不固,行经后少腹疼痛。

兼见潮热者,加青蒿10g,鳖甲15g,地骨皮10g;小腹空冷者,加附子lOg;腹痛及腰骶痛,夜尿频而清长者,加益智仁15g,桑螵蛸30g。

2.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痛经完全消失,停药观察未复发。

有效:痛经明显减轻,停药以,察不见加重。

无效:痛经无明显减轻,或停药后复发。

2.2 治疗结果
经辩证论治其中治愈19例,显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

3.讨论
以伴随月经来潮而周期性疼痛发作为主症。

辨证一般痛在经前拒按者多属实,痛在经后喜按者多属虚;痛甚于胀多为血瘀,胀甚于痛多为气滞;剧痛多为实证,隐痛多为虚证。

本病以实证居多,虚证较少,也有虚实夹杂者。

临床以肝肾虚损、气血虚弱、气滞血瘀、寒凝胞中、湿热下注多见[4]。

对痛经的治疗,总以调理气血为主,因于寒者,宜温而通之;因于热者,宜清而通之;因于气滞血瘀者,宜行而通之;因于虚者,宜补而通之。

痛经在临床上最多见到的是寒湿凝滞型痛经。

此型痛经的辨证要点是“寒”、“痛”二字,治疗应选用温热之品,使得气血温和,血行通畅,达到当月痛止、下月期准、症状消失的目的。

可采用“三步疗法”即经前防,经期治,经后固。

经前防,即以上次月经行经日期为标准,提前1周开始服用温理气血、鼓舞畅行的药物,此为第一法。

药物有:炒当归、炒白芍、炒川芎、桂枝、香附、乌药、炒小茴、艾叶、胡芦巴、仙灵脾、生甘草。

经期治,即患者在行经期间临床症状表现较急、重,寒象明显。

因此,采用大辛大热、回阳救逆的药物,使阳气四布,阴翳自散,血海得温,经水畅行,此为第二法。

药物有:附子、干姜、淡吴萸、艾叶、肉桂、炒小茴、元胡、广木香、炒当归、川芎、制香附、细辛、生甘草。

经后固,即在月经干净后,腹痛消失,此时,选用养血温胞、调和营卫的药物,使得胞络充养,气血调达,此为第三法。

药物有:炒当归、炒白芍、炒川芎、狗脊、川断、艾叶、熟地炭、陈皮、透骨草、炙甘草。

痛经病情复杂,容易反复发作,但痛经的预后一般较好,可随绝经的到来自行消失。

对较重者应积极治疗,有器质性病变者应治疗其原发病;原发病除,则痛经自止。

【参考文献】
[1]陈志霞,梁洁莎.痛经的中医辨证论治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08):73-74.
[2]高璐.痛经的中医辨证论治探讨[J].河南中医.2012.
32(2):184-185.
[3]高艳芝,高彦明,高彦强.痛经辨证论治歌诀及方药[J].河北中医.2003.25(04):266-266.
[4]范建华,潘小霞.基于文献的原发性痛经中医用药规律研究[J].医学信息旬刊.2011.24(23):152-1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