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电影ppt课件
谈西部电影:中国西部审美空间的盛与衰(一)
谈西部电影:中国西部审美空间的盛与衰(一)从“两部片”来谈论中国电影可以说是一个老话题了。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西部电影”的旗号就被打起,而到近年还有杂志专门组织讨论中国西部电影,但是纵观近二十年来有关的论述,并没有什么真正的进步。
人们常常想当然地使用“中国西部电影”这个概念,以浮光掠影式的影评方式,分析所谓西部影片的艺术特色。
观察视野狭窄,常以三两部影片去概括所谓中国西部片的特质,并且常常是就电影论电影,很少去整体性地思考西部空间的审美建构与转型期中国电影的整体关系,更鲜有人去探索西部审美空间的建构与当代中国变迁之间的深层联系①。
我们认为,所谓中国西部电影,并不是一个不证自明的存在,无论是其概念,还是具体的西部审美空间的建构,都是不确定且多变的。
所以,从所谓特定的中国西部自然、文化的特点出发,进而论述相关影片的表现和西部影片自身的特质,是没有意义的。
这样说并不是要否定从西部视角考察中国电影的意义。
“西部审美空间”的确是转型期中国电影最为突出的空间意向。
当然不应该被忽视,但是这里的西部并不是某个或整体中国西部地区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的客观反映和艺术再现,西部在此没有、也不可能指向某个固定、确切的地理方位。
所以,我们只是以“西部”这一模糊的指称为入口,以“西部审美空间”的建构为焦点,进行历史的考察。
因此,影像西部不是天然的、固定的,而是不同力量关系的意识形态的场域、集结、表征;它不只是艺术家个人天才的创造,更是个体/群体、土地、民族、国家、世界等复杂关系在电影文本中的符号凝结,正是中国乃至全球复杂多样的关系,决定了近二十年来中国电影中西部审美空间建构的走向。
概括而言,近二十年来中国电影西部审美空间建构的历史大致可以分成80年代和90年代两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里,中国新一代电影人(即所谓的第五代导演)发现并创造了富于传统民族文化特色的西部审美空间,这一创造,不仅为中国电影的重生与步入世界优秀电影之林,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为刚刚冲破封闭走向世界的中国,建构起了某种既昂扬又不无冲突的主体精神。
中国西部电影的拓荒者:吴天明电影美学初探
维度中国西部电影的拓荒者:吴天明电影美学初探孙萌吴天明(1939~2014)是中国第四代导演的领军人物。
他导演的《没有航标的河流》《人生》《老井》《变脸》等影片是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他以《人生》《老井》两部影片为中国电影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西部电影,他塑造的盘老五、高家林、刘巧珍、孙旺泉、变脸王等形象丰富了中国电影人物画廊。
吴天明在真实性与现实主义的深化、电影语言形式的探索与民族风格特色的融合、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诗性传统的回归等方面,为中国电影做出了杰出贡献。
据笔者的研究,中国电影史除了惯常的代际划分,也可划分为祖父电影、父亲电影与儿子电影。
以郑正秋、张石川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导演的电影,蔡楚生、郑君里、孙瑜、费穆、吴永刚、桑弧为代表的中国第二代导演的电影,可视作祖父电影;以水华、谢铁骊、成荫、崔嵬、凌子风、谢晋、李俊等为代表的中国第三代导演的电影,吴贻弓、吴天明、张暖忻、郑洞天、谢飞、胡柄榴、丁荫楠、颜学恕、黄蜀芹等为代表的中国第四代导演的电影,可视作父亲电影;以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张建亚、黄建新、吴子牛等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的电影,以及路学长、贾樟柯、娄烨、管虎、张扬等为代表的中国第六代导演的电影,便是儿子电影。
父亲电影是有担当有情怀的电影,是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电影,是有信仰的电影,它体现着执着、进取、顽强、正直、勇敢、坚韧、自信、自强的文化精神。
从《没有航标的河流》《人生》《老井》《变脸》等影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种精神。
吴天明以开放的视野、宏伟的韬略、广纳144All Rights Reserved.百川的胸怀,吸收新鲜的艺术经验,不懈地探索电影艺术的特性。
他在电影创作中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和开放式的结构,注重主题与人物的意义性关联,从生活中、从凡人小事中去开掘社会和人生的哲理。
从他多部直面人生、反映现实的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与文化的延续,看到历史与文化如何制约着、创造着影片中人物的行动。
西部电影中乡土题材影片的发展历程
乡土题材影片对西部电影的影响与贡献
1 2
丰富电影内容
乡土题材影片为西部电影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内 容,使电影更加贴近现实,更具艺术感染力。
彰显地域特色
乡土题材影片突显了西部地区独特的地域特色 ,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西部文化。
3
促进文化传承
乡土题材影片传承了西部地区的文化遗产,使 观众能够感受到西部文化的厚重底蕴。
西部电影中乡土题材影片的 发展历程
2023-11-04
目 录
• 乡土题材影片的起源与背景 • 早期乡土题材影片的发展 • 现代西部电影中的乡土题材影片 • 乡土题材影片在西部电影中的影响与未来展望 • 代表作品分析
01
乡土题材影片的起源与背 景
乡土题材影片的起源
20世纪初
乡土题材影片起源于20世纪初的电影艺术,当时以记录和叙 述乡土生活为主要内容,反映了当时农村社会的风貌。
西部风情和乡土题材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
主题
02
影片通过描述黄土地上人们的生活和命运,表达了对中国农村
的深厚感情和对农民革命的期望。
艺术特色
03
运用长镜头、大场面、非职业演员等手法,展现出真实而震撼
的影像风格。
《红高粱》
创作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电影进入国际视野,《红高粱》以其独特 的西部风情和强烈的民族特色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早期乡土题材影片的影响与意义
呈现农村现实
早期乡土题材影片通过对 农村生活的呈现,使观众 了解农村的现实和存在的 问题,引起社会关注。
推动农村改革
早期乡土题材影片揭示了 农村的种种问题,对于推 动农村改革和进步起到了 一定的作用。
《卧虎藏龙》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白和俞秀莲代表的正义一方与碧眼狐狸代表的邪恶势力的 较量。
• 李本以退隐江湖,却因闭关寻心静而心不能静,故而重出 江湖,巧遇碧眼狐猩,于是舍私情,除奸佞,尽显英雄本 质。
• 对俞虽一往情深,但碍于理法,终难好事成双,情操高尚。 • 就收服玉来说,明知其施恶,但为武侠精神有传,仍颇费
3、演员
• 周润发香港著名艺人,早年生活辛苦,但励精图治,终成正果。其演艺生涯 以40岁为界分为两期
• 香港期:《上海滩》 《英雄本质》《女人心》《赌神 》 • 好莱坞:《安娜与国王》《卧虎藏龙》 • 其人生信条是:一个人成功要付出好多努力,重要的是做事不要怕辛苦和挫
败,成功必然在望。 • 出演《上海滩》奠定了他无线头号小生的地位。之后,他又在《狂潮》、
《卧虎藏龙》
刀光剑影中的文化诠释
教学目的:
• 认识武侠片的意义所在?本片的文化精神 为什么得到西方人的认可?本片的武打有 什么特点?
• 重点:武侠片的意义所在 • 难点:江湖义气与武学精神,道德冲突与
人性挣扎
一、本片摄制情况
• 1、原著 • 电影《卧虎藏龙》改编王度庐先生《卧虎藏龙》和《铁骑银瓶》两部
心机拼力降服。表现出武侠精神所具有的宽厚待人的胸襟, 博大精深的气度。
(6)武侠精神的负面影响
A、报恩意识是武侠精神的最初源头
• “士为知己者死”,自先秦以来就已经成为武侠最坚定的 信念之一。“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个出自 武侠的精神信条,后来广泛地为平民大众所接受,成为了 中国大众的一条基本伦理规范。
李安电影的国际影响
• 李安近年来斐声国际影坛,他以拍摄电影的特殊方式,架起了东西方 文化的沟通桥梁。作为一个自小在传统中国家庭里长大的人,他除了 拍出了《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及拿下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的《卧虎藏龙》等华语片以外,竟然还能拍出令国际电影界一致叫好 的跨文化作品,如《冰风暴》、《理智与情感》、《与魔鬼共骑》、 《绿伟人》以及今年拿下众多电影大奖的《断背山》。令人惊讶的是: 《冰风暴》的时代背景是七十年代的美国,《理智与情感》是维多利 亚时代封建保守的英国,《与魔鬼共骑》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绿 伟人》是美国热门漫画改编,而《断背山》则是上世纪末美国西部的 同性恋题材,今年的《色,戒》来自张爱玲最费心力的同名小说;李 安的电影竟然能在如此众多的跨国度、跨文化基础上还做得如此成功, 当今电影界可谓无人能及;也许对于一个真正的金牌国际大导来说, 电影其实不存在什么文化与国家的区分,他总是能触动观众内心的最 深处。
中国西部电影精讲
钟惦棐
钟惦棐与中国“西部片”
钟惦棐:《面向大西北,开拓新型的“西部片”——一九八四年 三月六日在西影创作会议上的发言》,《电影新时代》1984年第 5期。 钟惦棐:《中国西部电影论丛.序》,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钟惦棐:《为中国“西部片”答〈大众电影 〉记者问 》,《电影 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吴天明:《中国“西部片”的旗手——钟惦棐》,章柏青、陆弘 石《电影锣鼓之世纪回声——钟惦棐逝世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 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版。
中国西部电影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1980年代(1984年始)以“黄土电影”为 主体的西部电影发展阶段; 二、1990年代以类型化探索为主体的西部电影 发展阶段; 三、21世纪的“新西部电影”发展阶段
1980年代(1984年始)以“黄土电影” 为主体的西部电影发展阶段
(一)“黄土电影”的特征及其代表作 1、“黄土电影”的几个特征: (1)独特的黄土高原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是“黄土电影”不可 或缺的重要电影元素。陕北县城集市、古老的婚礼仪式(《人 生》)丧葬场面(《老井》)酸曲、腰鼓、祈雨仪式(《黄土 地》)颠轿、酿酒(《红高粱》) (2)用当代意识去观照黄土地上的故事和人物,几乎每部影片都 贯穿着一种传统与现代、文明与愚昧、城与乡、新与旧等的矛 盾和对峙。 一个没文化的农村姑娘刘巧珍爱上了逆境中的农村知识青年高 加林,高加林进城后却变了心,爱上了城里姑娘黄亚萍,最后 刘巧珍无奈之下嫁给了自己并不爱的老实农民马拴。
1990年代以类型化探索为主体的西部电影 发展阶段
从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开始,伴随着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商业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潮 流滚滚而来,中国电影发展也受到新的冲击。 在新的电影语境中,西部电影既要保持传统中 国西部片的美学趣味,又要适应转轨后市场化 的新特点。
中国西部电影
阶段1:完美世界
一个叫约翰的男人抬头注视着珠穆朗玛峰。 “我知道我可以爬上这座山,”他想着,“ 很多像我这样的人已经死在了这里,但是我 会成功的。大家都在指望我了。” 几年来,约翰一直梦想着爬上这座山峰。他 有力量、有耐心,身后还有整个世界为他加 油。他拿出装备,开始爬山。
(一)“黄土电影”的特征及其代表作 2、代表作:《人生》《老井》《黄土地》
黄土高原的老井村祖祖辈辈打不出一眼井,老年人把打井的希望寄 托在年青人身上。容貌俊秀的农村姑娘巧英(梁玉瑾饰),高考 落第后回乡务农。她热恋着同村小伙子孙旺泉(张艺谋饰)。俩 人有着向往山外世界的共同志向。但万水爷(牛星丽饰)为了给 旺泉的弟弟换娶亲的钱,硬要他做年轻寡妇喜凤(吕丽萍饰)" 倒插门"女婿。为此,巧英、旺泉决定离家出走。万水爷大怒, 砸锅摔罐,硬是将二人拦住。正在这时,旺泉爹意外被炸死在井 下。迫于家庭压力,旺泉只好答应去做倒插门女婿。为了让家乡 人喝上水,旺泉把全部精力都投在打井上,在省水利局孙总工程 师的推荐下,旺泉参加了县办水文地质学习班。学成归来,他与 巧英、旺才(解衍饰)等年青人风餐露宿,终日颠簸在群山之中 。老井村历史上第一口以科学方法测定的井位终于破土动工。
中 国 西 部 片
百年中国电影史具有世界声誉的 三大电影艺术品牌
1930-1940年代的中国现实主义电影 香港功夫片 中国西部电影
国际电影节获奖大户
1、1987年第2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麒麟大奖: 吴天明《老井》 2、1988年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张艺谋《红高粱》 3、1992年第4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张艺谋《秋菊打官司》 4、 1999年第5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张艺谋《一个都不能少》 5、2007年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王全安《图雅的婚事》
中国西部电影的美学特征浅谈
中国西部电影的美学特征浅谈作者:李楠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0年第05期【摘要】不同于美国经典西部电影中狂野放荡、男人浪漫的独特气质,中国西部电影是神秘、荒蛮、质朴且瑰丽的,在这些气质下还透露着一丝亲和力与冲击力,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西部电影中最重要的民族文化影像记忆印象,拥有着独树一帜的美学特征。
本文探索了中国西部电影的美学审美意识形态特征,并结合几部中国西部电影佳作探究了其具体美学艺术特征。
【关键词】中国西部电影;美学特征;审美意识形态;探索;暴力美学【中图分类号】J901 【文献标识码】A中国西部电影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浪漫气质,它的神秘、质朴、瑰丽特别吸引人,为人们呈现了一个崭新的观影视角。
在针对中國西部电影的审美价值观研究中,“感性意像性”“心灵自由化”“精神愉悦性”等都是中国西部电影审美价值观能够被充分体现的关键词汇。
基于这几点,探寻中国西部电影内在的美学动因与规律就成为一种可能。
一、中国西部电影美学特征的探索发现——空间位移与都市体验的探索发现中国西部电影拥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它已经构建了一套宏大的、具有中国电影艺术风格与西部特色的审美文化学术架构,所以它的美学特征是鲜明且有价值的。
在本文看来,中国西部电影的美学特征探索发现需要极度深入,下文主要结合三点来谈。
我国西部电影在叙事空间构建方面追求对传统文化(农耕文化)的寻根与反思,但它所呈现出的空间风貌也是多种多样的,在电影类型建设方面正在趋于日臻成熟。
就目前来看,中国的西部电影类型非常丰富,其中就包括了西部武侠片、西部历史片、西部生态片等。
在不同类型的西部电影中,它们所呈现出的影像空间是存在鲜明位移发展态势的。
一方面,它将西部城市生活与城市文化纳入到了西部影像序列中并完美呈现给观众,像黄建新的西部都市风情片就将空间位移到大城市中;另一方面则是它继承了早期西部武侠片中肃杀、严肃的影像风格,对于大漠孤烟、黄沙落日等空间意像的选择刻画非常到位,造就了西部视觉奇观,例如像《新龙门客栈》《东邪西毒》等等经典西部影片在江湖情义表现上淋漓尽致,再配合西部风情创造独有的浪漫气质。
中国“西部电影”与“新西部电影”之融合与发展
中国“西部电影”与“新西部电影”之融合与发展第一篇范文中国“西部电影”与“新西部电影”之融合与发展自古以来,我国西部地区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电影艺术家们前来寻找创作的灵感。
在电影艺术领域,西部题材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从早期的“西部电影”到如今的“新西部电影”,它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反映了我国西部地区的社会变迁、文化发展和人民生活。
而“西部电影”与“新西部电影”的融合与发展,更是为我国电影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西部电影的兴起与发展西部电影作为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类型,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那时的西部电影以讲述西部边疆故事为主,强调民族大团结、大融合,展现了我国西部地区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如著名导演成荫执导的《边寨火光》,以我国西南边疆为背景,讲述了汉、傣、彝三个民族之间的团结与爱情故事。
此外,还有《草原英雄》、《天山的红花》等作品,它们共同构成了西部电影的早期风貌。
二、新西部电影的崛起与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西部电影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迎来了新的春天。
以张贤亮、陈道明为代表的新一代电影人,将西部电影的创作视角拓展到了历史、文化、民俗等多个领域,使得西部电影在艺术表现上更加丰富多元。
如电影《红高粱》,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西部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段爱情故事,同时展现了那个时代西部地区的民俗风情和历史变迁。
此外,《霸王别姬》、《活着》等作品,也在国际影坛产生了广泛影响,使新西部电影成为我国电影的一张亮丽名片。
三、西部电影与新西部电影的融合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西部电影与新西部电影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两者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了我国西部电影事业的繁荣发展。
一方面,新西部电影在创作上更加注重对西部地区历史、文化的挖掘,使得电影更具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西部电影在艺术表现上不断尝试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电影市场。
如近年来,导演张艺谋的《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等作品,就将西部电影与新西部电影的特点相结合,展现了一种大气磅礴、唯美细腻的电影风格。
《电影艺术欣赏》PPT课件
主讲 南政
1
第一讲 电影的诞生与发展
• 第一节 电影的原理与诞生 • 第二节 电影诞生后的重大技术进步 • 第三节 影片赏析
2
第一节 电影的原理与诞生
• 一,视觉滞留原理 • 二,摄影术的发明 • 三,连续拍摄与放映技术 • 四,电影的诞生
3
一,视觉滞留原理
• 视觉滞留原理,使原本电影银幕上不连贯的,跳跃的,静止画面,在观众意 识中形成统一完整的动作连续的心理认同。
27
二、美国默片喜剧
• 1.默片喜剧的先驱 • 卢米埃尔兄弟的《水浇园丁》,带有喜剧因素,被认为是世界上最
早的喜剧片。 • 在法国的艺术电影运动中的麦克斯 林戴是最早的电影喜剧明星。 • 美国默片“喜剧片”的创始人是麦克 塞纳特,曾做过格里菲斯的助
• 1895年,11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巴黎卡布辛大街 的14号大咖啡馆的大地下室,放映了最早的电影《工厂大 门》《折墙》《火车进站》《婴儿午餐》《水浇园丁》等, 这一天电影诞生了。卢米埃尔兄弟成为了电影之父。
8
第二节 电影诞生后的重大技术进步
• 一,电影的声音 • 二,电影的色彩 • 三,电视媒体的出现 • 四,数字影像时代的来临
6
三,连续拍摄与放映技术
• 爱迪生为了给自己发明的留声机配上画面, 1887年以后,开始了电影机的研制工作。 他与助手英国机械师狄克逊与乔治 伊士 曼合作使用柯达胶卷,于1894年,爱迪生 发明了“活动电影视镜”,并为其影象形 式起了一个美丽的名称“电影”,爱迪生 的发明使电影几近完成,但是爱迪生拒绝 将电影放映出来,他的活动视镜的放映设 计仅可供1人在木箱中观看,以每秒46格 的速度无间歇放映,也并未解决间歇运动 问题,爱迪生放弃了对电影技术的进一步 完善的研究。
简论中国西部电影
简论中国西部电影作者:任小鹏来源:《电影评介》2012年第05期[摘要] 中国西部电影是产生于1980年代的,具有独特美学风格的一批影片的总称,这些影片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从启蒙到娱乐、从现实主义到技术主义的转变,形成了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而后期的中国西部电影受到时代语境的影响,在迷茫中进行着艰难探索,面对中国当前的产业化进程,未来中国西部电影的发展只有抓住西部人这一叙事核心,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认可。
[关键词] 西部电影界定嬗变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5.001引言1980年代的中国电影,因为一批真实展现中国西北农民的精神风貌、生存境况、时代困惑的影片而震惊影坛,在以《人生》、《野山》、《老井》、《黄土地》为代表的这批影片中,中国西北农民以前所未有的独立姿态登上中国电影的舞台,成为银幕形象的中心,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独特的电影文化现象和美学现象,书写了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辉煌的一页。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深刻变动,曾经轰动一时的西部电影在九十年代日益现代化、国际化的改革浪潮中逐渐走向式微,虽然延续至新世纪十年,仍不断有《美丽的大脚》、《惊蛰》等反应西部农村题材的电影作品问世,但无论是从其数量或质量上讲,其影响已远不及当年。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全球化发展促成了电影审美主体与审美趣味的分化,也推动着银幕焦点逐步转移,武侠电影、古装电影的崛起印证了电影语境的时代性转变。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中国西部开始沦为简单的空间背景,昔日沟壑纵横的黄土地上所散发出的浓郁乡土气息与坚韧、敦厚的西部农民身上所承载的西部民族精神,在追求视听冲击与消费快感的产业浪潮中被冲击得支离破碎,审美主体日常经验的现代性发展阻断了西部影像魅力的现代化延伸,在后殖民主义冲击下的社会语境中,我们如何演绎中国西部?在追求狂欢的消费型社会里,我们如何传达西部电影的价值观念?这不仅需要我们对中国西部电影做一个清晰的界定,同时需要从其转变过程中把握发展趋势,以寻求其在产业语境下的多种发展可能。
中国西部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演变-精品文档
中国西部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演变中国西部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继承了中国电影发展史各个时期的女性形象特征,比如:贤妻良母型,被压迫而被革命解救型,生产劳动中的女强者型等。
在众多展现中国西部人文情怀的影片中,大多描绘了一个落后的中国西北曾经面临的和正在经历的生存困境。
影片通常采用具有西北民俗风情的婚丧嫁娶仪式、爱情悲剧故事、日常生存状态为切入视角。
其中,女性是西部独特人文地貌养育的果实,又是西部生生不息的活力所在。
本文试从中国西部电影的代表作品从发,取文本分析的角度来梳理中国西部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演变历程。
一、“情”、“欲”的挣扎:如果说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西部电影,是一个逐渐把“欲望”从人们凝视中逐渐削减和提出的过程,那么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电影,也可以说是一个把“欲望”的目光还给人们的过程。
1女性的“情”“欲”选择与抗争在一个人伦压制人性的时代显得极为艰难和宝贵。
无论是在粗犷厚重的黄土高原还是曲折幽绕的深宅大院,旧时代的女人们怎么都逃不掉一段注定无果的情感和悲惨的命运。
电影《红高粱》中,“九儿”做着出嫁前最后的打扮,中年已婚妇女按照规矩在新娘面前喊出,“盖头不能掀,盖头一掀必生事端。
坐轿不能哭,哭轿吐轿,没有好报”。
可以说,这场戏对“九儿”之后的命运做了暗示和预测,那就是女人不能做“出格”的事,如果超出千百年的习俗必然会厄运不断、婚姻不幸。
事实上,“九儿”的婚姻一开始就没有感情基础(丈夫是“麻风病人”),而是一种延续千年的人财交换的生存模式。
“九儿”内心对于这门婚事的不满和深深的绝望,使她藏着一把剪刀坐进了花轿。
在那个时代,这是能够代表大多数妇女的逻辑:宁死不从。
在此,女性身体是女性属于自己的全部,但却不拥有支配权。
在这样的矛盾处境之中,影片中的女性人物在外部因素的不断刺激和逼迫下最终只能选择用身体去对抗残酷的现实。
在一个人伦压制人情的时代,女性悲惨的命运仍旧是要靠男性才能得到解脱。
二、“大地母亲”地守候:中国电影早期的银幕女性形象拥有贤妻良母这一角色类型,并且这个类型在西部片中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和创新。
生态电影:中国西部电影的新内涵与新使命
生态电影:中国西部电影的新内涵与新使命杨乘虎【摘要】西部电影曾经是中国电影艺术化探索的主力军,也创造过走向世界的辉煌,但是新世纪以来西部电影逐渐衰落.西部电影如何重新崛起与振兴?需要从传统的地域范畴与类型范畴,乃至上升到“生态文明”这样一个艺术美学高度和意识形态高度,将生态电影作为其振兴发展的新内涵与新使命,致力于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传播生态文明的思想,培育生态文化,打造健康有益的中国生态电影文化特色.【期刊名称】《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42)005【总页数】4页(P113-116)【关键词】西部电影;生态文明;生态电影【作者】杨乘虎【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02011年,131亿票房、20部国产片过亿,全国城市影院数量突破2800家,银幕总数达到9200多块,每天增加8.3块银幕等一系列历史新纪录极大地兴奋着中国电影业,中国电影的黄金机遇期到来了!在一片欢呼雀跃中,却很少看到西部电影的欢颜和身影。
面对中国电影迅猛发展的态势,西部电影是不是日暮西山,将退出中国电影的时代舞台?西部电影有无再次振兴与崛起的可能?这确实是关乎中国西部电影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性命题。
一、新路径:西部电影的历史回眸与现实抉择在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与现实版图中,西部电影无疑是一个极为独特的存在。
从起源上说,中国西部电影受到美国西部电影的启蒙与影响,也是从地域概念中生发,经过第五代、第六代电影人矢志不渝的艺术探索与创新实践,最终发展成为展示西部风情,讲述西部故事,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民族特色与文化特色的电影艺术类型与风格样态,成为中国电影本土化发展的重要代表。
与美国西部电影的拓荒精神主题与英雄传奇主题不同的是,中国西部电影自萌生之初,就以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审视与呈现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与碰撞。
反思、惆怅、挣扎、向往的主题基调始终融会贯通在中国西部电影发展的脉络中,这也正是西部电影最为可贵的文化品质与操守。
中国西部电影概论
中国西部电影概论作者:张阿利熊雪卉来源:《大学生》2017年第08期从文化形态上来说,西部的文化形态包括五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农耕文化。
西部的农耕文化具有悠久而光荣的传统,这个文化直到现在依然影响着我们。
第二种类型是游牧文化。
游牧文化的特点为游弋性,西部许多少数民族,像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都是游牧文化的代表民族,西部电影中也有许多展示游牧文化的作品,比如田壮壮导演的《盗马贼》、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塞夫·麦丽丝导演的《东归英雄传》等等,还有谢飞导演的《黑骏马》等等,这些西部电影都在表现这些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第三个文化类型是宗教文化。
西部是道教的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佛教的重要的传承地之一,西部还有伊斯兰教。
宗教性的文化体现在影片中使得西部电影在文化的价值取向上有了厚度,在精神的追求上有了可能性。
第四种类型是工商文化。
工商文化在西部曾经非常辉煌,比如说,秦商一度成为国商,成为国家发展中的经济力量。
第五种文化形态是军事文化。
像《天地英雄》这部作品,就有很多军事文化的表现。
正因为西部有以上五种文化形态,使得西部的文化充满了悠久的历史,充满了多元化的格局。
从某种意义上说,西部电影与西部的文化、人文的精神一脉相承,是用现代电影的手段表现传统的西部的文化和西部人当下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西部电影与美国的西部片西部电影的概念会让我们联想到美国的西部片,其实我们不可避免地在了解美国电影的时候会去关注到美国电影中最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一类影片——美国西部片。
其实,钟惦棐提出“西部电影”理论的时候,他也谈到:“美国有西部片,中国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西部片呢?”当然中国的西部片是我们中国的西部电影。
一说到美国的西部片,就会想到美国电影早期的代表作品。
从1903年鲍特导演的《火车大劫案》开始,美国的西部片就深受美国观众乃至世界观众的喜欢,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
美国的西部片经过了这样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我们称之为“经典西部片阶段”。
世界电影史全PPT课件精选全文
第62页/共201页
电影生产一旦被有远见的企业家纳入他们熟悉的工 业化生产和销售轨道之后,其获取的利润是其他任何制 造业所不能比拟的。
第63页/共201页
八大电影公司的崛起
The rise of the eight great studios
查理·卓别林 博斯特·基顿 哈罗德·劳埃德 哈莱·朗东
第42页/共201页
麦克·赛纳特和启斯东制片厂
第43页/共201页
1912年,麦克·塞纳特在好莱坞创办了一家启斯东 制片厂,这里后来成为了喜剧类型片的摇篮。
麦克·塞纳特对美国电影的最大贡献在于,他首创
了传送带生产式的制片方式。其影片的工艺流程是
——(法国)乔治·萨杜尔
第13页/共201页
卢米埃尔的作品题材和内容:
劳动和工作的生活场景:
《工厂大门》、《照相师》、 《木匠》、《铁匠》、 《烧草的妇女们》、 《水浇园丁》、 《拆墙》、 《消防员》(四部)
第14页/共201页
《工厂大门》
第15页/共201页
《水浇园丁》
第16页/共201页
第30页/共201页
“镍币影院”的出现和发展
匹兹堡的“淘金浪潮”带来世界各地怀揣梦想的矿 工;
镍币影院的简陋条件和低廉票价适合贫苦矿工阶层; 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国家的技术条件为镍币影院
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第31页/共201页
第一节 鲍特及影片《火车大劫 案》
埃温特 • 鲍特代表作品:
《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1902年) 《火车大劫案》(1903年)
三、放映术
爱迪生的“电影视镜”
1894年 每秒16格 供一人观看
电影 ppt课件
产业格局
中国电影产业格局逐渐形成,以 制片、发行、院线等为主的产业
链条逐渐完善。
创新与质量
中国电影在创新和质量上不断提 高,一些优秀作品在国际上获得
认可和赞誉。
电影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技术创新
未来电影产业将不断推进技术创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 的应用将为观众带来更加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案例总结与反思
总结所选影片的优点和不足 ,并反思如何在今后的创作 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电影类型与题材
电影类型
喜剧片
以幽默和喜剧元素为主,旨在 引发观众的笑声和轻松的氛围 。
爱情片
主要探讨人与人之间的爱情关 系,通常以浪漫和感人的情节 为主。
动作片
以动作为主导,通常涉及高风 险、高刺激的场景和动作。
恐怖片
通过营造恐惧和紧张感,使观 众感到害怕和不安。
科幻片
主要涉及科学和未来技术的主 题,通常包含对未来世界或外 星生活的想象。
电影 PPT 课件
目录
• 电影概述 • 电影类型与题材 • 电影制作流程 • 电影产业现状与趋势 • 经典电影推荐与分析 • 学生电影作品展示与评价
01
电影概述
电影的定义ຫໍສະໝຸດ 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影像 、声音和故事情节来传达情感和
思想。
它是由一系列连续的静态图像组 成,通过播放设备进行播放,产
生动态的效果。
宣传与发行
宣传计划
制定宣传策略,包括预告片、海报和 社交媒体营销等。
影片推广
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影片推广,吸引观 众的关注和兴趣。
发行渠道
与电影院、网络平台等合作,将影片 推向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钟惦棐与中国“西部片”
钟惦棐:《面向大西北,开拓新型的“西部片”——一九八四年 三月六日在西影创作会议上的发言》,《电影新时代》1984年第 5期。 钟惦棐:《中国西部电影论丛.序》,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钟惦棐:《为中国“西部片”答〈大众电影 〉记者问 》,《电影 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吴天明:《中国“西部片”的旗手——钟惦棐》,章柏青、陆弘 石《电影锣鼓之世纪回声——钟惦棐逝世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 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版。
10
正当全村人日夜奋战的关键时刻,出现了塌方事故,旺才牺牲了 。巧英和旺泉被土石封在井下,在生命可能随时被夺走的情况 下,他们终于做了一次夫妻。不久,他们被救上地面。旺泉出 院后又继续带领大家打井,资金没有了,万水爷带头捐出自己 的棺木,喜凤也将自家的缝纫机捐出来,村民们踊跃捐献。巧 英托人将自己准备的嫁妆全部捐出来,独自走出这万重大山, 去寻找新的生活。井,终于出水了。村民们集资刻了一块石碑 ,石碑上镌刻着“千古流芳”和《老井村打井史碑记》。刻上 了老井村几百年来为打井而死去的一长串祖辈的名字,让这种 坚忍不拔的精神千古流芳。
11
陕北农村贫苦女孩翠巧,自小由爹爹作主定下娃娃亲,她无法摆 脱厄运,只得借助"信天游"的歌声,抒发内心的痛苦。陕西延 安八路军文艺工作者顾青,为采集民歌来到翠巧家。通过一段 时间生活、劳动,翠巧一家把这位"公家人"当作自家人。
顾青讲述延安妇女婚姻自主的情况,翠巧听后,向往之心油然而 生。爹爹善良,可又愚昧,他要翠巧在四月里完婚,顾青行将 离去,老汉为顾青送行,唱了一曲倾诉妇女悲惨命运的歌,顾 青深受感动。翠巧的弟弟憨憨跟着顾大哥,送了一程又一程。 翻过一座山梁,顾青看见翠巧站在峰顶上,她亮开甜美的歌喉 ,唱出了对共产党公家人的深情和对自由光明的渴望。她要随 顾大哥去延安,顾青一时无法带她走,怀着依依之情与他们告 别。
13
1990年代以类型化探索为主体的西部电影 发展阶段
(一)西部传奇片。《双旗镇刀客》《日光峡谷 》《西域响马》
14
一、向西部片学习 二、与中国传统戏剧理论的关系 三、才子佳人模式与民间故事的糅合
中 国 西 部 片
1
百年中国电影史具有世界声誉的 三大电影艺术品牌
1930-1940年代的中国现实主义电影 香港功夫片 中国西部电影
2
国际电影节获奖大户
1、1987年第2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麒麟大奖: 吴天明《老井》
2、1988年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张艺谋《红高粱》
3、1992年第4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张艺谋《秋菊打官司》
总体看,这些黄土电影的影像风格大都古朴淳厚、凝重粗犷, 具有一种阳刚美和力度美。
8
1980年代(1984年始)以“黄土电影” 为主体的西部电影发展阶段
(一)“黄土电影”的特征及其代表作 2、代表作:《人生》《老井》《黄土地》
9
黄土高原的老井村祖祖辈辈打不出一眼井,老年人把打井的希望寄 托在年青人身上。容貌俊秀的农村姑娘巧英(梁玉瑾饰),高考 落第后回乡务农。她热恋着同村小伙子孙旺泉(张艺谋饰)。俩 人有着向往山外世界的共同志向。但万水爷(牛星丽饰)为了给 旺泉的弟弟换娶亲的钱,硬要他做年轻寡妇喜凤(吕丽萍饰)" 倒插门"女婿。为此,巧英、旺泉决定离家出走。万水爷大怒, 砸锅摔罐,硬是将二人拦住。正在这时,旺泉爹意外被炸死在井 下。迫于家庭压力,旺泉只好答应去做倒插门女婿。为了让家乡 人喝上水,旺泉把全部精力都投在打井上,在省水利局孙总工程 师的推荐下,旺泉参加了县办水文地质学习班。学成归来,他与 巧英、旺才(解衍饰)等年青人风餐露宿,终日颠簸在群山之中 。老井村历史上第一口以科学方法测定的井位终于破土动工。
4、 1999年第5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张艺谋《一个都不能少》
5、2007年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王全安《图雅的婚事》
3
钟惦棐先生甚至用“西部电影”来命名西影厂新的 创作,他在为《西部电影讨论集》所作“序言”中 就曾赞许这个“新生儿”,正“冲着博大、浑厚而 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西部之路走去”,它在美学上 “不以过于市民化的美学观为正统”,而是发现“ 大西北独具的雄浑魅力”,尤其是人们精神状态上 所表现出来的“旧质向新质过渡”。
四月,翠巧在完婚之日,决然逃出夫家,驾小船冒死东渡黄河,
去追求新的生活。河面上风惊浪险,黄水翻滚,须臾不见了小
船的踪影。两个月后,顾青再次下乡,憨憨冲出求神降雨的人
群,向他奔来。
12
1990年代以类型化探索为主体的西部电影 发展阶段
从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开始,伴随着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商业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潮 流滚滚而来,中国电影发展也受到新的冲击。 在新的电影语境中,西部电影既要保持传统中 国西部片的美学趣味,又要适应转轨后市场化 的新特点。
一个没文化的农村姑娘刘巧珍爱上了逆境中的农村知识青年 刘巧珍无奈之下嫁给了自己并不爱的老实农民马拴。
7
1980年代(1984年始)以“黄土电影” 为主体的西部电影发展阶段
(一)“黄土电影”的特征及其代表作 1、“黄土电影”的几个特征: (3)追求独具特色的视觉造型风格也是黄土电影的一大特点。
1、“黄土电影”的几个特征:
(1)独特的黄土高原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是“黄土电影”不可 或缺的重要电影元素。陕北县城集市、古老的婚礼仪式(《人 生》)丧葬场面(《老井》)酸曲、腰鼓、祈雨仪式(《黄土 地》)颠轿、酿酒(《红高粱》)
(2)用当代意识去观照黄土地上的故事和人物,几乎每部影片都 贯穿着一种传统与现代、文明与愚昧、城与乡、新与旧等的矛 盾和对峙。
5
中国西部电影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1980年代(1984年始)以“黄土电影”为 主体的西部电影发展阶段;
二、1990年代以类型化探索为主体的西部电影 发展阶段;
三、21世纪的“新西部电影”发展阶段
6
1980年代(1984年始)以“黄土电影” 为主体的西部电影发展阶段
(一)“黄土电影”的特征及其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