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E: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
含量测定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含量测定方法学验证试验操作规程1.目的为保证检测工作的可靠性和可重现性,在未知样品的检测前必须对检测方法进行验证以证明所采用的检测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
2.范围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药品生产工艺变更时、制剂组分发生变更时、原分析方法修订时均应进行含量测定方法学的验证。
3.责任人检测员、项目负责人、各级项目经理:要求系统、全面验证含量测定方法并记录整理验证数据。
4.程序4.1 验证内容专属性试验、检测限、定量限、系统适用性试验、线性试验、精密度试验、稳定性试验、重现性试验、回收率试验(药典中为准确度)。
4.2验证方法及可接受标准(以HPLC法为准,UV法可接受标准不同的以下划线标识)1)准确度(回收率试验)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
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即将已知量的对照品加入空白辅料中,制备供试品溶液)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2.0%。
2)线性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
具体的验证方法为:在80%至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对照品溶液,分别测定其响应信号,以测得的响应信号值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性方程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8,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
3)精密度试验配制一个供试品溶液,连续进样6次,记录主峰的响应值,其rsd%应不大于2.0%,UV法其rsd%应不大于1.0%。
4)稳定性试验配制一个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2、4………n小时内测定,记录主峰的响应值,其rsd%应不大于2.0%,则供试品溶液在n小时内稳定。
5)重复性试验由同一个人平行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按照含量测定方法分别测定其含量,以含量计,其rsd%应不大于2.0%。
HPLC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中数据可接受标准讨论
HPLC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中数据可接受标准讨论在进行质量研究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对质量标准中所涉及到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以保证所用的分析方法确实能够用于在研药品的质量控制。
为规范对各种分析方法的验证要求,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规定了分析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
该指导原则对需要验证的分析方法及验证的具体指标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但是文中未涉及各具体指标在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国际上已颁布的指导原则中也未发现相关的要求。
另一方面,大多数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质量研究时,已逐步认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大都也在按照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分析方法验证,但验证完后却因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而难以判断该分析方法是否符合要求。
本文提出了在对HPLC含量测定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大家讨论。
1.准确度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
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2.0%。
2.线性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
具体的验证方法为:在80%至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5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
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8,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3.精密度1)重复性配制6份相同浓度或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2)中间精密度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
#1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药审中心黄晓龙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对有关物质检查所用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时,各项指标的可接受标准,以利于判断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有关物质检查分析方法验证可接收标准药品中的有关物质泛指在药品的生产与储存过程中产生的工艺杂质或降解产物。
由于这些有关物质的存在会影响到药品的纯度,进而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有关物质的控制是药品研发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们在药品审评中一直重点关注的要点之一。
而要对有关物质进行严格的控制,就离不开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的分析方法,这就涉及到分析方法的筛选与验证。
从现有的申报资料看,药品研发单位已基本上意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重要性,但是对验证时各具体指标是否可行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从而难以对验证结果进行评判。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国外一些大型药品研发企业在此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在对有关物质检查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国内的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研究时参考。
1.准确度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
验证时一般要求根据有关物质的定量限与质量标准中该杂质的限度分别配制三个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例如某杂质的限度为0.2%,则可分别配制该杂质浓度为0.1%、0.2%和0.3%的杂质溶液),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并计算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
该项目的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80%-120%之间,如杂质的浓度为定量限,则该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可放宽至70%-130%,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2.线性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
具体的验证方法为:在定量限至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该杂质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
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0,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5%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CDE 黄晓龙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对有关物质检查所用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时,各项指标的可接受标准,以利于判断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有关物质检查分析方法验证可接收标准药品中的有关物质泛指在药品的生产与储存过程中产生的工艺杂质或降解产物。
由于这些有关物质的存在会影响到药品的纯度,进而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有关物质的控制是药品研发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们在药品审评中一直重点关注的要点之一。
而要对有关物质进行严格的控制,就离不开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的分析方法,这就涉及到分析方法的筛选与验证。
从现有的申报资料看,药品研发单位已基本上意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重要性,但是对验证时各具体指标是否可行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从而难以对验证结果进行评判。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国外一些大型药品研发企业在此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在对有关物质检查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国内的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研究时参考。
1.准确度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
验证时一般要求根据有关物质的定量限与质量标准中该杂质的限度分别配制三个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例如某杂质的限度为0.2%,则可分别配制该杂质浓度为0.1%、0.2%和0.3%的杂质溶液),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并计算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
该项目的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80%-120%之间,如杂质的浓度为定量限,则该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可放宽至70%-130%,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2.线性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
具体的验证方法为:在定量限至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该杂质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
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0,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5%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栏目化药药物评价>>化药质量控制标题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作者黄晓龙部门正文内容审评四部黄晓龙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对含量测定所用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时,各项指标的可接受标准,以利于判断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可接收标准在进行质量研究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对质量标准中所涉及到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以保证所用的分析方法确实能够用于在研药品的质量控制。
为规范对各种分析方法的验证要求,我国已于2005年颁布了分析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
该指导原则对需要验证的分析方法及验证的具体指标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但是文中未涉及各具体指标在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国际上已颁布的指导原则中也未发现相关的要求。
另一方面,大多数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质量研究时,已逐步认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大都也在按照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分析方法验证,但验证完后却因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而难以判断该分析方法是否符合要求。
本文结合国外一些大型药品研发企业在此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在对含量测定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国内的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研究时参考。
1.准确度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
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2.0%。
2.线性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
具体的验证方法为:在80%至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
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8,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药物分析网题——有答案
题干:阿司匹林的鉴别中,专属性最好的是: D A:水解后的三氯化铁显色法 B:水解后的沉淀法 C:紫外光谱法 D:红外光谱法
药物分析
概论
题干:GMP 是:C A: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B: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C:药物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D: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题干:从事药品对人体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 应遵守的质量管理规范是 B A: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B: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C:药物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D: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题干:铁盐检查法中为使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 子,需加入的试剂是:C A:盐酸 B:铁铵钒 C:过硫酸铵 D:硫氰酸铵
题干:重金属检查法第一法中,使用丙管的目 的是:C A:排除试剂的干扰 B:有利于硫离子的释放 C:排除药物对检查的假阴性干扰 D:排除药物对检查的假阳性干扰
题干:砷盐检查第一法(古蔡氏法),标准砷 溶液的浓度和适用的体积是:C A:1μg/ml As,1ml-2ml B:10μg/ml As,1ml-2ml C:1μg/ml As,2ml D:1μg/ml As,1ml-10ml
C:0.1% D:0.48%
第六周
题干:检查是为了保证药品的:ABCE A:安全性 B:有效性 C:均一性 D:真伪 E:纯度
第七周
题干:氯化物检查法中标准溶液的浓度和适用 的体积范围是:C A:10μg/ml Cl,1.0ml-5.0ml B:100μg/ml Cl,1.0ml-5.0ml C:10μg/ml Cl,5.0ml-8.0ml D:100μg/ml Cl,1.0ml-5.0ml
cde 方法验证 标准
CDE方法验证的标准是指在化学药品开发、注册和上市审批过程中,对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方法进行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验证和确认。
根据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化学药品非临床安全性评价质量管理规范》,CDE 方法验证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科学性:验证方法应基于科学原理和公认的毒理学、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理论,并经过充分的文献调研和实验验证。
规范性:验证方法应遵循国内外相关法规和指导原则的要求,如GLP(良好实验室规范)和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相关指导原则。
系统性:验证方法应涵盖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全部方面,包括药效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等,以确保对药物进行全面的安全性评价。
可操作性:验证方法应具备实际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以便在注册申报、审评审批等环节中进行应用和评估。
总之,CDE方法验证的标准旨在确保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方法的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以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CDE-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审评四部黄晓龙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对含量测定所用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时,各项指标的可接受标准,以利于判断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可接收标准在进行质量研究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对质量标准中所涉及到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以保证所用的分析方法确实能够用于在研药品的质量控制。
为规范对各种分析方法的验证要求,我国已于2005年颁布了分析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
该指导原则对需要验证的分析方法及验证的具体指标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但是文中未涉及各具体指标在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国际上已颁布的指导原则中也未发现相关的要求。
另一方面,大多数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质量研究时,已逐步认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大都也在按照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分析方法验证,但验证完后却因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而难以判断该分析方法是否符合要求。
本文结合国外一些大型药品研发企业在此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在对含量测定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国内的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研究时参考。
1.准确度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
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2.0%。
2.线性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
具体的验证方法为:在80%至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
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8,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3.精密度1)重复性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分析误差(偏差)限度范围-CDE文献
分析误差限度范围分析误差限度范围,出处:中国药品标准检验操作规范。
● 容量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3%;● 重量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5%;● 氮测定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1%;● 氧瓶燃烧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5%;● 仪器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2%;● 标定和复标各3份平行试验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不得超过0.1%,标定和复标平均值的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1%;● 恒重前后两次称重不超过0.3mg;● 干燥失重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超过2%;药审中心: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审评四部黄晓龙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对含量测定所用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时,各项指标的可接受标准,以利于判断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可接收标准在进行质量研究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对质量标准中所涉及到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以保证所用的分析方法确实能够用于在研药品的质量控制。
为规范对各种分析方法的验证要求,我国已于2005年颁布了分析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
该指导原则对需要验证的分析方法及验证的具体指标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但是文中未涉及各具体指标在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国际上已颁布的指导原则中也未发现相关的要求。
另一方面,大多数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质量研究时,已逐步认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大都也在按照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分析方法验证,但验证完后却因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而难以判断该分析方法是否符合要求。
本文结合国外一些大型药品研发企业在此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在对含量测定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国内的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研究时参考。
1.准确度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
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2.0%。
方法学验证培训资料完整版
方法学验证(LC、GC)123分析方法学验证的类型分析方法学验证的内容分析方法学验证中的其他问题各类型方法学验证的具体内容和要求4关于分析方法验证类型分为以下几类:A 杂质的定量试验----有关物质B 杂质的限度检查----残留溶剂C 原料药、制剂或者药品组分样品中选定的活性成分或选定组分的定量检测----含量、溶出度等D 鉴别试验1分析方法学验证的类型内标法外标法面积归一化法含量外标法:有杂质对照品自身对照法:没有杂质对照品或未知杂质的测定内标法:可能带入杂质或内标与杂质重叠,很少使用面积归一化法:杂质量大,且主成分量与峰面积成线性有关物质(残留溶剂)常用验证类型1、专属性(方法摸索)2、系统适用性3、精密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重现性)4、准确度(回收率)5、检测限6、定量限7、线性及范围8、耐用性(含稳定性)分析方法学验证的内容2分析方法学验证的内容3方法学验证的具体内容和要求3.1含量方法学(外标法)ICH 定义为“当预料到一些组分可能存在时,准确无误地检测被分析物的能力。
通常这些可能存在的组分有杂质、降解产物、基质等”。
含量测定和杂质检查试验比较目标成分与杂质、降解产物及辅料等的实验结果(即目标成分与杂质、降解产物及辅料中的色谱峰互不干扰),强制破坏试验。
一、专属性检测要求内容①溶剂1针;②阴性空白(制剂)1针;③对照品溶液1针;④供试品溶液1针;进样单样单针结果溶剂、阴性空白应无干扰分离度≥2.0(黄晓龙);拖尾因子:0.8—1.5之间(EP);保留时间拖尾因子理论塔板数分离度***的峰面积溶剂阴性空白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数据结果表格一、专属性[1]黄晓龙,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电子刊物. 2006年检测要求内容①溶剂1针;②系统适用性溶液(如标准中有要求)1针;③对照品溶液×6针结果峰面积的RSD (n=6)<1.5%(≤2.0% CHP)主峰保留时间的RSD<1.0%(n=6)(CDE审评原则、黄晓龙)分离度>1.5(CHP)拖尾因子:0.8—1.5 (EP)(≤2.0黄晓龙)二、系统适用性系统重复性:S/N >1000,RSD <1.5%1000<S/N >100,RSD <2.0%[1]黄晓龙,有关物质/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电子刊物. 2006年表2---系统适用性(对照品溶液)保留时间***的峰面积理论塔板数分离度拖尾因子123456RSD(%)///二、系统适用性表1 ---系统适用性溶液(如标准中有要求)保留时间分离度理论塔板数拖尾因子峰面积系统适用性溶液检测要求内容①溶剂1针;②阴性空白溶液1针;③对照品溶液1针;④验证---含量相近的测试溶液(阴性溶液+检出限对照品),三样单针;结果♦信噪比(S/N)一般要求2-4:1;♦峰面积RSD<15%(n=3)♦结果---本测定条件下检测限为***ng/ml,相当于供试品溶液进样量***%(检测限浓度/供试品溶液浓度)。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在进行质量研究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对质量标准中所涉及到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以保证所用的分析方法确实能够用于在研药品的质量控制。
为规范对各种分析方法的验证要求,我国已于2005年颁布了分析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
该指导原则对需要验证的分析方法及验证的具体指标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但是文中未涉及各具体指标在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国际上已颁布的指导原则中也未发现相关的要求。
另一方面,大多数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质量研究时,已逐步认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大都也在按照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分析方法验证,但验证完后却因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而难以判断该分析方法是否符合要求。
本文结合国外一些大型药品研发企业在此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在对含量测定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国内的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研究时参考。
1.准确度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
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
2.线性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
具体的验证方法为:在80%至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
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
3.精密度1)重复性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
2)中间精密度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
4.专属性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主成分与各有关物质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
含量测定质量标准
---------①
含量测定:
a. 对照品比较法:按各品种项下的方法,分别 对照品比较法:按各品种项下的方法, 配制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 配制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在规定的波长处 分别测定其吸收度后,按下式计算含量,即得。 分别测定其吸收度后,按下式计算含量,即得。
A样 × C对 × 稀释倍数 含量% = ×100% M样 A对 × V
药物的含测方法: 药物的含测方法:
A.重量分析法 A.重量分析法 ① 化学方法 B.滴定分析法 B.滴定分析法
A.紫外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 B.红外分光光度法 B.红外分光光度法 C.高效液相色谱法 ② 仪器方法 C.高效液相色谱法 D.气相色谱法 D.气相色谱法 E.电泳法 E.电泳法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 配制 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 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 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 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 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 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 。
三、准确度
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 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的 吸光度或发光强度, 吸光度或发光强度,对该物质进行 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常用的波长范围为: 的紫外光区; 常用的波长范围为:(1)200~400nm的紫外光区; ~ 的紫外光区 (2)400~760nm的可见光区;(3)760~2500nm 的可见光区; ~ 的可见光区 ~ 的近红外光区( ) ~ (12800cm-1~4000cm-1)的近红外光区(4)2.5~ 25μm(按波数计为 的红外光区。 (按波数计为4000cm-1~400cm-1)的红外光区。 所用仪器为紫外分光光度计、可见分光光度计( 所用仪器为紫外分光光度计、可见分光光度计(或比 色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红外分光光度计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色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检验检测中的相对偏差规定
检验检测中的相对偏差规定一、药品分析检验结果,误差可接受的限度范围1.容量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3%;2.重量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5%3.一般仪器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2%4.滴定液标定:标定、复标各3份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1%,标定和复标平均值的相对偏差不得过0.1%5.氮测定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半微量法不得超过1%;常量法不得过0.5%;其中空白二份的极差不得大于0.05ml6.氧瓶燃烧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5%7.乙醇量测定法2次测定的标准偏差不得过±1.5%(n=3)8.碘值、羟值、皂化值平行二份,相对偏差不得过0.3%,酸值、过氧化值是限度检查只做一份。
9.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平行二份,各进二针,其RSD不得过±1.5%10.高效液相色谱法杂质检查: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中对照品溶液应能准确积分(n≥3)10.1 杂质含量<0.5%,峰面积RSD<10%10.2 杂质含量<0.5%―2%,峰面积RSD<5%10.3 杂质含量<2%,峰面积RSD<2%11.紫外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每份结果对平均值的偏差应在±0.5%以内(参考吸收系数规定)1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要求标准曲线做3个浓度每个测3次,供试品平行2份每个测3次13.气相色谱法两份对照品进样4次,其校正因子的平均标准偏差不得过2.0%14.旋光度测定两份供试品读数极差应在0.02度以内15高氯酸滴定15.1原料药:相对偏差不得过0.2%15.2制剂:提取蒸干后用高氯酸测定相对偏差不得过0.5%;如操作更复杂者可适当放宽至1.0% 16.溶剂残留(GC)在满足以下适用性的情况下,样品可处理一份,进样3针取平均值计算。
16.1内标法:对照品连续进样5次,其待测物与内标峰面积之比的RSD应不得过5% 16.2外标法:对照品5针峰面积的RSD应不得过10%17.费休氏法测水分:3次标定结果相对偏差不得过1.0%,样品的相对偏差不得过0.5%18.干燥失重在1%及以下者做一份,在1%以上者做二份,相对偏差不得过2.0%19.炽灼残渣在1%及以下者做一份,在1%以上者做二份,相对偏差不得过3.0%20.比重瓶法测定相对密度:称准至mg位即可;21.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的保留时间的RSD应不大于1.0%。
化学药物评价-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精)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本文介绍对含量测定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仅供参考。
1.准确度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
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2.0%。
2.线性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
具体的验证方法为:在80%至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
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8,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3.精密度1)重复性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2)中间精密度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4.专属性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主成分与各有关物质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2.0。
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纯度分析时,主峰的纯度因子应大于980。
5.检测限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
6.定量限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
另外,配制6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7.耐用性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5%、流动相pH值变化±0.2、柱温变化±5℃、流速相对值变化±20%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
可接受的标准为: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各条件下的含量数据(n=6)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中药质量研究方法学考察项目
中药质量研究方法学考察项目一、中药薄层方法学及稳定性试验每个中药品种均需要进行3~6个薄层鉴别试验,由于基本上都是新增标准,所以需进行详细的方法学考察。
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研究2、薄层展开剂的选择(国家要求至少3个)3、显色剂的选择4、申报资料中每个薄层鉴别试验需完成的薄层试验:展开剂选择薄层图3张、阴性样品试验1张、薄层三批样品重现性考察、稳定性试验考察每个月的薄层数量(0、1、2、3、6、12、18、24个月)。
5、每个薄层鉴别试验需要薄层鉴别图15张左右,每个品种需要做3~6个薄层鉴别,完成整个薄层方法学及稳定性研究需1~2个月左右,且需要专门完成,已完成对比分析。
二、 HPLC法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及稳定性试验每个中药品种至少需要1个成分的液相法分析,原中药制剂标准中一般均没有含量测定项,需对液相方法进行详细的方法学研究,以及品种的稳定性考察图谱采集。
1、检测薄层的选择,采用紫外进行薄层扫描。
2、线性范围的考察3、供试品溶液的配制(提取溶剂的考察、提取方法的考察、提取时间的考察)4、精密度试验5、稳定性试验6、重现性试验7、回收率试验8、十批样品的含量检测,以确定含量限度9、与市售样品或原剂型市售样品的对比试验10、稳定性试验考察图谱采集(0、1、2、3、6、12、18、24个月)共需要进行400张以上的液相图谱采集,按每张图谱40分钟计算,加上液相维护、基线调整等,每个品种的液相方法学研究需要2~3个月的时间。
涉及到液相的专人维护以及研究的连贯性,需要有专门的液相色谱仪及专人操作。
遵照下面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HPLC法外标、内标两种,检测器一般UV即可。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对含量测定所用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时,各项指标的可接受标准,以利于判断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可接收标准在进行质量研究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对质量标准中所涉及到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以保证所用的分析方法确实能够用于在研药品的质量控制。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CDE网站2006年2月8号发表的电子刊物)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对有关物质检查所用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时,各项指标的可接受标准,以利于判断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有关物质检查分析方法验证可接收标准药品中的有关物质泛指在药品的生产与储存过程中产生的工艺杂质或降解产物。
由于这些有关物质的存在会影响到药品的纯度,进而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有关物质的控制是药品研发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们在药品审评中一直重点关注的要点之一。
而要对有关物质进行严格的控制,就离不开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的分析方法,这就涉及到分析方法的筛选与验证。
从现有的申报资料看,药品研发单位已基本上意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重要性,但是对验证时各具体指标是否可行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从而难以对验证结果进行评判。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国外一些大型药品研发企业在此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在对有关物质检查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国内的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研究时参考。
1.准确度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
验证时一般要求根据有关物质的定量限与质量标准中该杂质的限度分别配制三个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例如某杂质的限度为0.2%,则可分别配制该杂质浓度为0.1%、0.2%和0.3%的杂质溶液),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并计算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
该项目的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80%-120%之间,如杂质的浓度为定量限,则该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可放宽至70%-130%,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2.线性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
具体的验证方法为:在定量限至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该杂质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
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0,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5%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是指验证其中一种分析方法的准确性、精确性、重复性、线性范围、灵敏度等指标,确保该方法符合标准要求和科学规范,可靠地应用于药品、食品、环境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的过程和相关指导原则。
一、验证目的和原则1.方法的准确度:验证方法的准确度,即分析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2.方法的精确度:验证方法的精确度,即分析结果的重复性和一致性。
3.方法的重复性:验证方法的重复性,即同一实验室内多个试验员、使用不同设备和试剂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的一致性。
4.方法的线性范围:验证方法的线性范围,即在不同浓度范围内,分析结果与浓度之间的相关性。
5.方法的灵敏度:验证方法的灵敏度,即分析方法对待测物质的检测限度。
二、验证步骤1.准备样品:选择代表性样品,确保样品的纯度和稳定性。
2.准备标准品溶液:精确称取标准品,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制备出不同浓度的标准品溶液。
3.样品制备:按照方法要求,制备待测样品溶液。
4.测试参数:选择适当的仪器设备和检测条件,如波长、温度等。
5.方法准确度验证:用标准品溶液进行重复测定,计算出准确度指标,如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等。
6.方法精确度验证:重复测定多个样品,计算出相对标准偏差和置信区间等。
7.方法重复性验证:由不同试验员、不同设备和试剂进行分析,计算出相对标准偏差和置信区间等。
8.方法线性范围验证:测定不同浓度标准品溶液,绘制标准曲线,判断线性相关性。
9.方法灵敏度验证:测定不同浓度的标准品溶液,计算出检测限、定量限和线性范围等。
三、验证参数和指标在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中,常用的参数和指标有:1.准确度指标:计算回收率,确认分析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2.精确度指标:计算相对标准偏差,评估方法的重复性和一致性。
3.重复性指标:计算相对标准偏差和置信区间,评估方法的重复性。
4.线性范围指标:绘制标准曲线,评估方法的线性相关性。
5.灵敏度指标:计算检测限、定量限和线性范围,评估方法的灵敏度。
分析方法学验证CDE指导原则
分析方法学验证CDE指导原则一、专属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分析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的能力。
鉴别反应、杂质检查和含量测泄方法,均应考察其专属性。
如方法专属性不强,应采用--种或多种不同原理的方法予以补充。
1.鉴别反应应能区分可能共存的物质或结构相似的化合物。
不含被测成分的供试品,以及结构相似或组分中的有关化合物,应均呈阴性反应。
2.含量测泄和杂质测圮采用的色谱法和英他分离方法,应附代表性图谱,以说明方法的专属性,并应标明诸成分在图中的位置,色谱法中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任杂质对照品可获得的情况下,对于含量测怎,试样中可加入杂质或辅料,考察测左结果是否受干扰,并可与未加杂质或辅料的试样比较测庄结果。
对于杂质检查,也可向试样中加入一左量的杂质,考察杂质之间能否得到分离。
在杂质或降解产物不能获得的情况下,可将含有杂质或降解产物的试样进行测定,与列一个经验证的方法或药典方法比较结果。
也可用强光照射、高温、高湿、酸(碱)水解或氧化的方法进行强制破坏,以研究可能的降解产物和降解途径对含量测定和杂质测龙的影响。
含量测定方法应比对两种方法的结果,杂质检查应比对检出的杂质个数,必要时可采用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和质谱检测,进行峰纯度检查。
二、准确度准确度系指用所建立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比值接近的程度, 一般用回收率( % )表示。
准确度应在规定的线性范弗I内试验。
准确度也可由所测左的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推算出来。
在规左范围内, 取同一浓度(相当于100%浓度水平)的供试品,用至少6份样品的测泄结果进行评价;或设汁至到少3种不同浓度,每种浓度分别制备至少3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立,用至少9份样品的测左结果进行评价,且浓度的设左应考虑样品的浓度范用。
两种方法的选压应考虑分析的目的和样品的浓度范囤。
1.化学药含量测泄方法的准确度原料药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供试品进行测定,或用所测立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第一个方法测泄的结果进行比较。
检验检测中的相对偏差规定
检验检测中的相对偏差规定6、总结有效数字运用的弊病,归纳如下:6.1 实验数据的初始计录,即有效数字的位数与实验仪器的精度不一致。
例如: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其性能只能保留小数点后第四位,即精确到万分位,往往不假思索地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五位即十万分位。
又如,滴定管上读取的体积是18毫升时,应记录成18.00毫升,不要记录成18毫升或18.0毫升,这是一种不良习惯。
6.2在结果的表示中,出现一些不妥当的表示。
例如,某物质的分析结果“0.54±0.023%”,此处应该是“0.54±0.02%”。
6.3 常数的有效位数是根据需要而取,例如π,可取3.14、3.1416、3.14159等,不能在计算式用了π=3.142,而最后得出的答案却有四、五位数的数值。
6.4 药物分析计算题中,条件的数据与答案(或要求的结果)在有效位数上不相适,例如,标准状态下,测得某气体为2.0升,换算成物质的量,习惯地用2.0升除以气体摩尔体积22.4 mol-1,即=0.0893 mol,或更多位数,事实上此处答案应是0.089mol6.5本来是二位或三位数的乘除计算,但用了对数或计算机做工具,出现了更多位数的数据,便不假思索地全收,也这是一种不良习惯。
例如:[H+]=2.8×10-4 pH=3.5528,是否就提高了准确度。
6.6 在单位转换时,前后有效数字的位数不一致,例如,测量的质量5.0kg,换成g表示时,应为5.0×103g,不能随便地写成5000g。
通过以上实例,有效数字与药物分析工作是如此密切,每一位数都有实际意义,不能随意取舍。
正确地运用有效数字,是提高可信度、准确性的保证,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数据时,不能随随便便,要认真对待。
7、药品分析检验结果,误差可接受的限度范围7.1容量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3%;7.2重量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5%7.3一般仪器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2%7.4滴定液标定:标定、复标各3份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1%,标定和复标平均值的相对偏差不得过0.1%7.5氮测定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半微量法不得超过1%;常量法不得过0.5%;其中空白二份的极差不得大于0.05ml7.6氧瓶燃烧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5%7.7乙醇量测定法2次测定的标准偏差不得过±1.5%(n=3)7.8碘值、羟值、皂化值平行二份,相对偏差不得过0.3%,酸值、过氧化值是限度检查只做一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您现在的位置:电子刊物 >> 电子刊物列表 >> 电子刊物详细
发布日期20060120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化药质量控制
标题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
作者黄晓龙
部门
正文内容审评四部黄晓龙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对含量测定所用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时,各项指标的可接受标准,以利于判断
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可接收标准
在进行质量研究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对质量标准中所涉及到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以
保证所用的分析方法确实能够用于在研药品的质量控制。
为规范对各种分析方法的验证要求,我国已于2005
年颁布了分析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
该指导原则对需要验证的分析方法及验证的具体指标做了比较详细的阐
述。
但是文中未涉及各具体指标在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国际上已颁布的指导原则中也未发现相关的要求。
另一方面,大多数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质量研究时,已逐步认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大都也
在按照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分析方法验证,但验证完后却因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而难以判断该分析
方法是否符合要求。
本文结合国外一些大型药品研发企业在此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在对含量测定方法进行验
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国内的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研究时参考。
1.准确度
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
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
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
(RSD)应不大于2.0%。
2.线性
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
具体的验证方法为:。